副刊文學
-
怪怪另一半
到超市買飲料,準備請客用,東挑西選,正想買瓶香檳時,另一半突然說:「開香檳會不會有危險?」他覺得開香檳「啵」一聲,蓋子彈起來,是一件可怕的事,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把開香檳當成是一件危險的事。我突然覺得,為什麼小小一個開瓶動作,會讓堂堂六呎男子漢焦慮?這個世界,哪些事對他來說是安全的?共同生活十幾年的男人,對他到底了解多少?這些年來,是我依賴他,還是他依賴我?以為我所依賴的人是棵大樹,結果他是株藤蔓? 他擔心生三個孩子坐公車時,左右手各牽一個,第三個怎麼辦?所以生兩個就好。和孩子出門,到大賣場,總是寸步不離,擔心一眨眼會不會走失?出門旅遊,擔心迷路、用餐去哪裡吃?又住宿該在哪裡?所以我們總是少出門,以免煩惱發生。 擔心晚上開車視線不清,所以只要黃昏一到就要趕緊回家。有一次回娘家,在山上產業道路的岩壁看到上百隻的螢火蟲提燈飛舞,我驚喜的請他熄燈停車,他停了,但是心急的催促,萬一等一下後方有車來,是否會危險!所以欣賞不到三分鐘就離開了。 不習慣開車上山路的他,有一年上合歡山,會車讓他覺得困難,下山之後直說下次不要去了。開車出遠門,到他所陌生的地方,都需要我坐在駕駛座旁,替他觀前顧後,注意和指揮方向以免迷路,他的生活裡充滿了危機和不安。 他不喜歡交際應酬,他當小主管時,單位聚餐,他可以找理由不去;村裡婚喪喜慶,只要家裡有人代打,他都不參加,寧可在家隨便用餐,他覺得出門應酬是件麻煩事。在超市買東西,他會打電話問我,要不要買這,要不要買那?做決定總是考慮再三,煩惱多,難怪經常失眠。 要做什麼事,只要告訴他,他就會幫你記得牢牢的,不會遺漏。我生產住院, 他在醫院照顧我,什麼東西都帶到病房,醫生查房,問他是不是在露營?連我的口紅也沒忘,我問他,您帶口紅做什麼?他說怕我要化妝。那時覺得他真體貼,現在覺得他真是煩惱過頭。 和這樣的男人生活了十幾年,我卻不覺得困擾,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仔細想想,應該是他的木訥和溫柔,讓我把他的優柔寡斷看成是夫妻互相尊重。因為家裡有事不管大小,必須兩人互相商量,不可擅自做決定,因此,我也養成凡事先跟他報備的習慣,生活變成是兩人商量之後的模式,一切共同承擔,有任何狀況就不會互相指責。 我喜歡自由行動,他會說:「我想跟您去」,我拒絕,他會說:「拜託讓我跟,我喜歡跟您去。」雖然聽起來很肉麻,可是我就會答應,享受另一半無聲的溫柔。我個性急躁,他總是軟語包容,長輩的奉養,總是要求自己,從不要求我做,讓我心存感恩,所以對他的想法作法,只有接納他的特質。 他的個性如水,但是水的力量誰敢忽視?滴水穿石,從王秀園的「人格十四心座」看來,他是結合綿羊與白兔的個性,與他相處就要尊重他的需求,他是凡事擔心的人,我想一位凡事擔心的人總會凡事小心,擔心開香檳會危險,沒關係,孩子們已經長大會開了,當香檳打開後,他會喝就好,也許這也是另一種幸福吧。
-
戀戀不忘你的名
我來 金門 戀戀不忘的 你的名 是為著那一縷鄉愁嗎 誰又能將我與你輕輕牽繫 牽繫在夢中 熟悉的 陌生的 呼喚著你的名 是為著父親勇敢的步履 曾遺落 遺落在你 浴血的戰場嗎 浴血的戰場 1958年 父親在八二三砲戰 四十七萬顆砲彈 正瘋狂的掃射著彈丸孤島 也無情的 橫掃著 父親被封鎖的思念與鄉愁 被封鎖的思念與鄉愁 家鄉的妻子 襁褓中的女兒 還有倚門而望的年老父母 又怎能在這一場戰役中倒下 大膽 二膽 這島孤人不孤的地方 我的父親 曾如此驕傲的向他的兒女訴說 金門 我來 戀戀不忘的 你的名 靜靜的 我翻閱著你堅強英勇的故事 也尋覓著父親曾遺留下的足印 那是我無法對你訴說的鄉愁
-
自遣詩
用醉死杜牧的江湖 蜿蜒到晚唐尋找 一座種滿詩骸的 義山 我們隨興呵 無論幾人都好,圍在 浪沫濺不到的防波堤背面 就著月光燒烤,蟲蛆 還沒有造訪的羊羔肉片 狂歌醉舞之間,彷彿有人 提議,赤腳涉足東海 大啖鮫人的眼淚…… 說起來,真是 汗顏──多年前 那一首害我成名的 如今已換不到三口 青島啤酒的現代詩 也是一種攬來 就斷的 楚腰 嗝!拿出來,怕不被 比中國肥嫩的楊玉環 笑死
-
大陸媳婦﹐金門公婆﹗
現今社會變遷快速,道德倫理日漸式微,在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問題日益嚴重。新聞時有所聞,有老人受到子女棄養淪落街頭,因此以撿破爛維生或者老死家中無人知曉,每看到類似的新聞,我的心總是不勝噓唏,父母用他們的青春以及血汗,一把屎一把尿的撫養兒女長大成人,而在殘燭之年卻是如此淒涼,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是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大力倡導「孝道」,孝道是中國固有的美德。 身為大陸新娘金門媳婦的我,一段「緣分」嫁到人生地不熟的金門,公婆則是古稀之年,公公尚康健,生活能自理,婆婆則是臥病在床多年,前來和先生作媒的人聞之有其母臥病在床,皆逃之夭夭。面對這樣的婆婆,我和先生雖有婚約,不必侍奉婆婆,但相處也盡量盡為人媳婦的孝道。 公公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對我疼愛有加,初來乍到,飲食不慣,面黃肌瘦、病懨懨的,公公見狀心不捨,託人到城裡為我買一顆豬心,要讓我補身子,我感動得熱淚盈眶。燉煮好之後,各盛一碗給公婆吃,老人家也需要營養,另一碗給先生吃,先生做的粗活需要體力,也需要進補,最後我吃剩下兩、三片豬心和一點點湯。公公得知後心疼說:「一顆豬心,一人獨吃都還不夠,還分與四人吃,怎補身子啊!」之後,公公逢人便誇:「我兒子三生有幸,娶到一個乖巧賢慧的媳婦!」左鄰右舍也是讚不絕口。 自入夫家,我就起大早準備早餐,乃至把幼小的兒女背在背上料理早餐,煮好之後先招呼公公用餐,再把熱騰騰的早餐盛放到婆婆房間,接著餵食背上的幼女,最後是餓得發抖的我才開始進食。然而生性多疑的婆婆,不知是深怕我這個「吃香蕉皮和樹皮」的大陸媳婦,會把好吃的食物塞進肚子裡,還是…?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婆婆問我:「剛才有聽到午餐要煮麻油雞,為何沒看到?」我耐心地解釋:「原本要煮,後來阿爸說菜色夠,就不煮了。」婆婆聽了半信半疑,嘴裡直嚷明明有聽到,而那天婆婆碗裡滿滿的魚肉,是我小心翼翼地剔除魚刺放進去的,我自己吃的是魚頭,在娘家我是不吃魚頭的。我的娘家家境雖不甚富裕,但生活也不虞匱乏,我本身也是一名幼稚園老師,不會是「餓鬼」啦! 數年後,公公往生之後,家中請來女傭,考量我身衰體弱,又帶兩幼小子女,當年一個四歲、一個兩歲,決定讓婆婆和女傭轉住另一兄弟家,我們除了出那份晚輩應盡的看護費,幫婆婆拿藥、載她去看病;每逢假日或週末,我和先生還帶著兩個孩子到婆婆住處,並且帶上婆婆喜歡吃的食物。俗話說:「在生孝敬一粒豆,卡好死後拜豬頭」,只要婆婆開口我們都有求必應。到水果行買水果,我都特別交代老闆,要拿好吃又漂亮的水果,老闆告訴我,我家大娘姑買的水果是便宜又熟透的水果給婆婆吃。我說:「身為兒女可以這樣做,但我身為媳婦一定要買最好的食物給長輩,這樣才能表達我們的孝心。」老闆聽了點頭默許。 有一年,出車禍,躺在床上多日,不能行走,有朋友建議我,讓女傭到家裡幫忙一下,我心想:我無法親自照顧婆婆,就讓女傭好好照顧婆婆。雖然家中有妯娌用婆婆名義請女傭幫忙料理家務,但我心不忍,還把外甥女來看望我的奇異果(那是婆婆最喜歡吃的),託大娘姑拿去給婆婆吃。我自己則一瘸一拐拖著虛弱的身體料理家裡大小事,在這期間,令人欣慰的是我那雙就讀國小兒女,主動幫忙分擔能力所及的家事,例如:洗碗、拖地、倒垃圾等。 「烏鴉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義」,何況我們人類是有靈性的高級動物?我也感謝父母在困苦年代養育我長大成人,我也常打電話回家問候他們,告訴他們要多休息,勞作少一點,不用擔心我們,我在金門一切安好。孝順父母比較容易,父母也較易滿足;但要孝順公婆是一件難事,讓公婆滿意更難,公婆不一定會把我們當親生女兒看待,但我們可以把她當成是自己的父母一樣侍奉,盡我們為人晚輩的孝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婆婆在臨終前,竟然交代我,在她忌日時要準備哪些她在世喜食的食物。我們家妯娌有四個,她只交代我,可見她信任我這個大陸籍媳婦,是未來會延續和照顧楊家香火的媳婦,皇天不負苦心人! 在和婆婆相處十幾年,我感受到婆婆的擔心。但我了解在中國,婆媳相處本是一大難題,面對一個須靠人幫忙的老人家,難免沒有安全感,我是理解的,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有一天我們也會老,也需要他人照顧,將心比心。 在金門每人每年可享三節家戶配售酒,可獲利上萬元,還有八二三的榮民津貼,我和先生分文不取,都存到婆婆的帳簿裡。直到婆婆往生,取出為喪葬費用。雖然婆婆的健保費、分攤女傭費,家中祭祀和人情世故,我們都一概承受,收入不豐的我們從未想要「挪為公用」,我們夫妻只是節衣縮食,勒緊我們的褲頭。 當我們在對我們的孩子諄諄教誨,耳提面命如何孝順父母,不如用我們的身教教我們的孩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健在,孝順要及時,以免後悔莫及。孝順的子女因孝順而心安,孝順為齊家之本,孝順是人間倫理行為!
-
暗夜車聲
我最近又搬回都市裡面臨大馬路上的家裡來居住。在隱居山林安靜的度過十幾個年頭之後,我一時之間還不太能夠適應城市裡面的繁華喧囂。我一向都是住在面臨市區大馬路上的地方居住,照理來說我應該是很能夠適應在吵雜的環境中生活才對。雖然說同樣住的是市區,但是,不同的地點,卻是有著非常巨大的不同現實條件。 我居住過最吵鬧的地方就是台北市的建國南北路。我住在那裡的那一個時代,那時候還沒有什麼隔音牆的設置,而我又是第一次居住在高度現代化的都會區主幹道旁,那裡日日夜夜川流不息的都是車輛。且因為那裡還有建國南北高架道路的交通便利性,所以幾乎每天都會有消防車和救護車嗚嗚嗚的呼嘯而過,尤其是在哪安眠的夜晚,像這一種高分貝的噪音,總是會把你從好夢之中驚醒;幸好哪一個時候,我正當青春年少,可正是我貪睡好眠的時候,縱然是會被驚醒,但隨即又可以再度酣入美夢。 遠在另外一個國度,同樣是市區的中心幹道旁,那裡也是我所居住的家。可是那裡幾乎都聽聞不到鬧人的車聲,在靜悄悄的深夜裡,偶而會傳來一陣躂躂的馬蹄聲響,那是馬車在載夜歸的旅人回家的步伐聲;只可惜那不是歸人,只不過是個過客。馬蹄鐵有節奏的敲打在柏油路面上,蹄蹄躂躂的響起一串串扣人心弦的思念之情。雖然不是那種會擾人清夢的機械噪雜音,但是此刻的我早已經逾越了而立之年,聽聞這一種纏綿心扉的蹄鐵聲,反而會勾引出我內心所緊緊深藏的情感,總是會使得我心緒思覆,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鏡頭又再拉遠到更久遠的過去,那是我小時候居住的城鎮,那時候的我家也是居住在城鎮幹道的中心,在那一個城鎮裡,連白天都幾乎看不到車輛經過,更遑論晚上了。但是那一個城鎮是一處戰略要地,而且在那一個時候,政府軍跟叛軍的衝突正打得火熱,有好幾次砲火聲都傳到了我們的城鎮裡頭。所以在那個時候,偶而在寧靜的夜晚,會遇到軍隊換防支援的行軍車隊連綿不絕的穿越過城鎮。在這樣的一種夜晚,大人們都會心驚害怕得整夜難眠,每一個人都會在心頭默默的算計著已經有多少車隊通過,然後再根據這個數字,來推估戰況的緊急規模。不過那個時候的我,年歲尚且幼小,我從來就沒有被部隊的車陣聲給驚醒過,我都是要在天亮了以後,從大人們的言談裡,我才會知道昨天晚上曾經是那麼的驚天動地過。 我現在居住的這裡,是我們這一個區的主要幹道,道路上還有高架的捷運通過,每當捷運列車經過的時候,我們的樓地板都可以感受得到震動。為了減輕噪音的干擾,我們在臨街的那一面裝上了隔音窗門。隔音窗門的效果挺好的,關上門窗的時候,的確可以大大的減低馬路上所傳來的聲音。但是我們沒有料到的是:聲音是會迴轉反彈的,我們前面雖然已經阻擋了極大的音量,但是後面陽台所傳過來的迴響,卻蓋過了前面所阻擋掉的聲音,所以隔音窗門也就大大的減低了它的功效,這是我們所始料未及的地方。 幸好此時的我,早已經逾越了不惑之年,也已經經歷過了眾多事情的磨難。我此刻的心境是比較淡定和平穩安逸,我對事物的耐受程度也比較老練和圓潤,所以我已經更能夠承受外在環境的干擾。因此,我雖然又重新回到喧囂的市區裡面來居住,縱使逃脫不開車馬的喧嘩,但是我的心境寧遠,所以我對地理的感受也就可以相對而言的偏遠視之。我已經可以不受暗夜車聲的驚擾,我可以自在的獨自抱著我的好夢入眠;這究竟是我的修為練達了呢?還是我的感受已經麻木不仁?早已無藥可救!
-
爸爸
走在一片片綠油油的高粱田旁,徐徐的微風吹拂,無數回憶湧上心頭。 還記得國小的時候,每次放學我都坐在一片鮮綠的草皮上等著您來接我,只是當時的我,懵懂無知,您只要沒有準時抵達就會亂發脾氣,甚至大吵大鬧,可笑的是,我完全沒發覺到您臉上疲憊的神情,而您,也只是默默不語,帶點淡淡的微笑,有時甚至還會拿出我最愛吃的QQ蛋,無知的我卻只是「哼」的一聲一把搶過,就算如此,您也只是一臉滿足的笑著問我:在學校過的好嗎? 時間的齒輪繼續轉動,但我卻依然幼稚。 或許我只是想被大家關注,或許只是調皮愛玩。那次,我找了些三五好友跑去學校的排水溝上玩土,出於做實驗的傻情操,我們竟然異想天開地在水溝上堆水壩,就這麼一塊、一塊地把捏好的土塞了進去,一塊、一塊地壓緊,終於,一個長80公分的急緊密水壩完成了,看著我們成功的把水堵住,心中充滿無限成就,我們好厲害喔! 兩天後,在走廊的轉角處突然看見了您,正低著頭被班導師說著甚麼,而我卻傻呼呼地跑去跟您說哈嘍,您也只是笑笑的摸著我的頭叫我好好上課;或許,是命運的指引吧,那天我竟然鬼使神差的想去「水壩」那看看,當我走到那邊,看到的卻是一個人赤裸著上身,汗流浹背地在大太陽底下拿著小鏟子,一鏟、一鏟地把土挖開,您什麼都不講,就這麼一個人默默地收拾我的爛攤子。 我做了如此惡劣的事,您卻默默的一人承擔,甚至連唸都不唸我,突然間,心中有種莫名的悸動,我傻了,當時的我,傻在了那裡,眼眶有種莫名的濕潤,那時候我才懂,您給我的愛,太多……太多了。 摩托車呼嘯而過,我抬起頭看著----我們同一片天空,離開家的第16天,爸,您過的好嗎……
-
黎明前的琉璃─台灣琉璃小灰蝶
黎明前的琉璃 閃爍黑的亮 流動白的光 山水的絕色 動人 凝眸 等待 起飛 紅橙黃綠藍靛紫 七色光 最複雜的食草 品味 展現綺麗 顏色 靛色琉 宇宙 飛 黎明前的琉璃 耀眼的寶石 澄清 冷靜的水晶 映照 一個世界 紅橙黃綠藍靛紫 七色光 濾出 雲彩般 移動的美麗
-
祖籍前水頭的印尼黃氏華人群英榜
泗水巿前水頭宗親在八十年代,年輕力壯的新生代崛起,啟鑄經營的船務公司和耀道經營的木材業,生意興隆,現在已是該巿金門同鄉中之第一、二名富豪。1996年12月,泗水巿金門互助基金會新獲選名譽主席乃活,正主席啟鑄,副主席耀道,監事良漢。都是我前水頭黃氏宗親。他們熱心公益事業,歷任該巿金門互助基金會正副主席,購置會所時都捐出巨款。篤慎、錫奎、延燦、炳瑞、啟濤、延欽、良藝、良漢等都是該巿華僑學習社理事。啟鑄宗長還擔任印尼黃氏宗親總會會長、世界黃氏宗親會副理事長,2007年在東爪哇瑪琅(Malang)巿創辦瑪中大學,是印尼華人所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出資50%並擔任董事長,瑪琅巿人口100多萬,是青松翠竹環繞的高原,大專院校林立,被譽為「文化城」,能在此地辦學,非常不容易。 三馬林達巿在1939年成立金門公會,致力於海外華僑教育、慈善事業,促進印中友好關係,第一任理事長祝恭,副理事長積玉,副總務自達,文書文汀,副文書延松,副交際祝水,副慈善天祥,監事朝彬,在17位理監事中,前水頭黃姓宗親占8個)。對日抗戰後的歷屆理事中,有甘料、成匣、自立、培植、江海、炳三、如潤等人當選。1953年至1966年(附註:1966年4月印尼政府禁止華僑社團運作)成匣和自立連任該巿金門公會主席和總務之職,並兼任該巿中華總會副主席和副總務,在成盒的帶頭倡議和率先捐獻巨款支持下,籌建該巿金門公會新會所,於1956年落成啟用。文汀、甘料、延松曾任金門公會中文文書,自達、天祥、朝彬、安貞、如阜、如潤、江海、炳三、培植、錫政等都曾任理監事。 麻里巴板巿熱心社團工作的前水頭宗親有嘉平、祖題、文水、振南、積元、國柱、凱旋、水程、國銓、永補、水祥、清泉(金水黃氏20世裔孫,小宗派,績字輩)、承恩、炳益、國澤、國登、維贊、篤慎、錫奎、良藝、良漢、定堅等。其中嘉平在1951至1952年,發起創建麻里巴板巿唯一的華僑中等學校──新華中學,由籌募建校基金,監督校舍建築,到購置教學設備,都身先士卒的親自推動,他歷任新華中學和中華學校校董會董事長,而炳信、積玉、文水、振南、凱旋、國柱歷任該巿金門會館主席、副主席兼新華中學董事長、副董事長等職。水程、清泉(金水黃氏20世裔孫,小宗派,績字輩)擔任金門會館兼新華中學總務之職。永補、石磚歷任金門會館慈善部主任。安貞曾任金門會館兼中華總會財政。國柱、篤慎、錫奎、良藝等是該巿新民學校創辦人,歷任該校校董會董事長及董事之職。國銓、良漢該巿中華總會中文文書,定堅歷任金門會館、新華中學印尼文祕書兼中華總會總務。祖題、國澤、國為、安南、炳郁、炳正、育才、媽秩、維贊、乞藉、國登、良藝、積育、益堅、水木羊等都曾任金門會館理事。 前水頭黃氏鄉賢近二世紀以來,不畏艱難險阻遠渡重洋,含辛茹苦,胼手胝足,在僑居國遵守法規,尊重當地風土人情,共同開發資源,努力創業,發展經濟,貢獻卓越。在異鄉謀生、成長、茁壯的過程中,致力於華語教育,創立中文學校;成立會館或互助會,做好同鄉的紅白喜事,申請護照文件,協助急難華僑家庭,調解糾紛,聯絡鄉誼。而他們節衣縮食所累積的財富,則寄回故鄉做親朋好友的日常生活支出,或蓋洋樓、學校、寺廟、宗祠等家族、聚落共用空間的巨額建築經費,設立獎助學金獎掖後輩,開拓更璀璨的前途。仁德義舉,闡揚了愛家、愛鄉、熱心公益等優良傳統,值得我們給予高度肯定和讚揚,創業打拚的經驗和智慧,更值得我們的學習和傳承,在即將舉行的世界金門日前夕,謹以本文呈現前水頭的印尼黃氏華人的生存軌跡,留下他們奮鬥的歷史紀錄與見證,並彰顯鄉賢對故里永不抹滅的貢獻。 (下) 附註:本文人名及店名承厥明、定堅兩位宗長來信提供,謹此致謝。
-
垃圾場
趁著父親車禍住院,終於有機會進入他的密室,好好檢視一下,這些年來,究竟在房間藏了多少垃圾? 十多年前,父親從鑄造廠退休,那年55歲,說老不老!退休後的父親,生活頓失重心!沒多久,便染上撿垃圾的惡習。 每次回家,就發現家裡又多了一些廢棄物,麵攤不要的冰箱、別人家準備丟棄的沙發、大理石桌…最後,全進了我家,有次!父親在山上發現一塊十分漂亮的長方形石板,央求母親開車和他一起搬運回家,兩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泥土裡挖出半埋的石板,才發現竟是一塊墓碑。 父親撿東西自有一套理論,他說:那些東西將來都會派上用場!這話不無道理,如果我家有特力屋那麼大,父親又能分門別類,其實我是不會反對!問題是:我家只有二十二坪,還住了四個成人,父親的嗜好,嚴重壓縮到其他人的生活空間,更影響了母親和姐姐的潛意識。 她們因為無法改掉父親的惡習,不知不覺加入了父親的行列!到後來,每個人的房間、走道、客廳、前後陽台都堆滿了雜物,整間房子從大門到後陽台,竟然只剩一條羊腸小徑,每個人的房間也都只能容身。 這中間,我不是沒試過要清理!每當我丟棄一些東西,父親就把情緒發洩在母親和姐姐身上,這讓我投鼠忌器,才會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直到母親反覆生病,我才驚覺到!可能是家裡那些垃圾惹的禍。 經過幾次革命,家裡的垃圾都清得差不多!唯有父親那五坪大的房間無法攻克,剛好趁此父親住院的機會,好好打掃一番!其實也非清不可!因為父親車禍後行動不便,須和助行器為伴,這房間,連兩隻腳都很難踏進去,更何況父親加助行器共六隻腳。 走進父親房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表面泛白的紅色水桶,那是家人長久以來的公敵,因父親是業餘農夫,有收集尿液的習慣,我立刻用一只塑膠袋,把尿桶,連同父親自製的小便斗包起來,丟棄。 送走空氣汙染的禍首,接下來,赫然發現!父親床上站著三支瓦斯桶,像衛兵一樣昂首挺胸,一支小的、兩支大的,佔去父親半床之地!我急忙喚來姐姐,姐姐說:父親為了賺一桶五十元的瓦斯運送費,都自己去載瓦斯,每次還要她幫忙抬上二樓,那正是預備更換的瓦斯桶,但,廚房不是還有兩支嗎? 而且,父親的膝蓋不好,姐姐的腰也常出問題,居然想出這種省錢方式,我真是甘拜下風! 我立刻打電話,請瓦斯行來,三支瓦斯桶賣了四百五都給了姐姐,為了獎賞她出賣父親。 接下來七天,每天埋首父親五坪大的戰場,總計清出:三輛腳踏車、一張大圓桌、十張椅子、一張大理石桌、三個一公尺高的酒甕、好幾大袋衣服、塑膠籃、廢棄輪胎、十幾張木板、大理石板、幾十包垃圾、鐵塊鐵架鐵盤鐵管…這算大項的。 小的有十幾支不求人(抓癢用,兒時充當家法)、五罐痱子粉、鋸子和鉗子等工具也將近十支…還有好多東西無法一一羅列。 因為不是過年期間,大項的廢棄物,得聯絡清潔隊!但他們也不是樣樣都收,像那三個大甕,我得先敲碎,再分成一小包,不能裝太多!會漏底;裡面的藥酒都成醋了,也不知是那個朝代的東西。 這輩子,第一次買可以裝入一個成人的240公升垃圾袋,一個居然要價好幾十元!錢算小事,重點是:那麼大包的垃圾,一個人很難丟進總是匆匆來去的垃圾車,所以我得請幫手,沒想到!我自己的垃圾已經夠多了,居然還有人混水摸魚,把幾包120公升的垃圾放在我的垃圾旁,垃圾車來時,也沒出現!我怕清潔隊員誤會,只得摸摸鼻子,把那些無主垃圾一併甩上車。 清得差不多時,才發現房間最隱密處,有幾堆鼠屍,宛如考古現場!東西實在太多了!層層疊疊,難怪老鼠死在房間也無法清理,有次,還出現大批蛆蟲,湧向母親房間,因找不到禍源,最後父親只好買農藥回來,把家裡當菜園,全部噴灑一遍。 難怪母親會一直生病!都是垃圾惹的禍。 小小五坪空間,竟然可以堆積這麼多東西。其實,撿東西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想,所以才會無止盡的撿,塞滿了一個家。 從小,父親就不准我們玩牌、象棋…任何可以拿來賭博的東西都不准碰!在人格上有嚴重潔癖的父親,對生活空間的清潔標準,卻是放得如此之低! 也許是退休後無聊、節省還是沒安全感!才會發展出這種矛盾的性格,我無意怪他,卻也不想忍受,才出此下策,先斬後奏。 八天後,父親終於出院回家,我知道我的戰爭已然結束,但是和父親共居的母親和姐姐,可能難逃父親不定時的空襲!可我相信,時間終究會沖淡一切!畢竟我們是一家人,這樣做也是為了他好。 之後某天,我到朋友家聊天,離開時,忽然下起大雨,朋友拿了一把傘給我,告訴我不用還了,我問為什麼?朋友把我帶到她媽媽房間,開門前,還提醒我不要嚇一跳! 那房間,少說有一百多把新舊不一的傘,然而,我只是會心一笑!覺得沒什麼,朋友大概不知道,父親早就為我打過預防針了。
-
隨音樂起舞
老婆最近瘋吹笛子,因為學校請來一位直笛老師,她特別請教。回家後,敘說與老師互動的情形,她說:「各行各業都有專家,要學好技術,一定要拜師才會入門,不走冤枉路。」老師說,吹笛子雖然要記譜,更重要的是要用心靈、憑感覺去吹奏,多練習幾次,美妙的旋律自然呈現。 老婆有音樂的基礎,師專時期,就有修鋼琴課。她從一年級時,加入吉他社,識譜彈奏,難不倒她。接著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學習鋼琴,從團體班學到個別班,孩子的鋼琴演奏都是老婆盯著學,她手癢也彈奏不少曲子。算是實踐家,因為環境的陶冶,讓她成為遇到音樂就起舞的人。 有人介紹縣內林內鄉有師傅製作的各種造型特殊的笛子出售,如曲笛、梆笛、直笛和胡蘆絲,老婆問完價錢就選了一隻胡蘆絲和幾支笛子。此後,每天晚餐後,總會吹奏幾曲自娛娛人,我常讚美她有實力,她也樂於隨興演奏,從此家中「仙樂處處飄」。她只是沒自信,對於我的肯定,總說:「我真的吹得那麼好嗎?」她曾怕吵到我和鄰居,躲在另一間房內緊閉門窗苦練。我告訴她,其實吹得不壞,如果在我旁邊吹奏,還可以給點意見。 「愛之旅」的行雲流水:「風吹著我像流雲一般,孤單的我也只好去流浪;帶著我心愛的吉他,和一朵黃色的野菊花……」(詞曲:洪小喬),好似描寫著我三十年前飄泊異鄉的心境,讓我憶起從前。 「西湖春」的曲調高雅:「春風吹春燕歸,桃杏多嬌媚,儂把舵來郎搖槳,劃破西湖水;春意濃春心暖,無力柳葉垂,眼兒相望心相印,儂為郎陶醉……」(作詞:陳歌辛), 這首經典曲目,她已能得心應手,讓坐在書桌前閱讀的我隨著旋律遨遊隨想,陶醉在溫婉的旋律裏。 每天不論晨昏,只要她早起尚未上班,或下班後,拿起笛子就吹奏著,融入尋常生活。她說藝術就是要走入生活,再平凡不過的日子裡,可以隨時聽到悠揚的笛聲緩緩飄來幾闕樂曲,添增生活的無限情趣。
-
祖籍前水頭的印尼黃氏華人群英榜
前水頭由於地小人稠,生活艱困,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宗親陸續飄洋過海到南洋謀生,多數到東加里曼丹(Kalimantan以前叫東婆羅洲)一帶,後來有的移居泗水,或遷徙雅加達。前水頭宗親首位到南洋謀生而卓然有成者,根據印尼三馬林達金門公會十週年特刊撰寫史料,應該是1980年首先創立魁元棧的清泉(金水黃氏18世裔孫,五欉派,宣字輩)。魁元棧有人稱為「魁元」公司,事實上,「公司」就是荷蘭殖民政府委任僑領的「官名」,辦理華僑簽證、調解仲裁糾紛,以及負責稅務、訴訟、翻譯等事宜。 三馬林達(Samarinda)之所以會成為熱鬧巿鎮,因為它扼守馬哈甘(Mahakam)河河口,地勢平坦,河面寬闊,水位深,離海口不遠,可停泊數千噸客貨輪,附近還有羅古汝煤礦場,所以成為馬哈甘河流域土特產和日用品進出口的港口城市。馬哈甘河長數百公里,直達加里曼丹中心,沿河大小鄉鎮有數十個。河兩岸盛產魚乾、藤條、橡膠、點碼土(松脂)、木材、鱷魚皮、蛇皮、燕窩、椰乾,也有極少量溪流河床金沙等。 之後在清泉的帶領和引薦下,最先到東加里曼丹省巿討生活的宗親有清田、清讀、振涯、俊墻、天露、乃團。稍後有如阜、如朔、祝水、天允、天溫、天乞、天註、仲儀、積玉、積侢、天富、甘料、文汀、永帆、榮真等接著來到這裡經商。朝彬、乃甫、自立、自達則和鄉親李允昌、李允民結伴到鄰近的商埠丁加廊(Tenggarong)王府(古岱Kutai蘇丹王朝)做生意。20世紀初,麻里巴板、三寶惹(Samboja)、生瓦(Sanga)、丹絨、打拉干(一作達拉干)發現石油;巫勞(一作勿佬)生產煤礦。廷宙、廷瓢、順圖、順台、乃遣等人就到麻里巴板從商。接下來就有成群結隊的宗親聞風而來這兒淘金了,嘉平、進福、啟淼、永遷、永鑿、永補、乃浸、祖題、祖惠、積山、積玉、安增、安南、國源、國為、國澤、怡雀、再興、文修、文華、文水、振源、振南、振新、汝楫、瑞緘、瑞明、維贊、維欣、聰敏、聰突、積福、水祥、春煥、春雨、能國、能悟、添印、天乞、天富、維淡、水車、榮祺、炳極、炳輝、炳瑞、丁墜、國文、國武、媽秩、媽生、媽侢、國註、祝恭、祝炎、欣富、聰清、玉麟、長沙、錫奎、篤佐、篤厲、篤慎、良藝、亞種、亞金等人及他們的後裔現在都在麻里巴板定居。成盒、乃活、文科、新約、乞藉、永浪則到打拉干經商。獻琛、獻量、神與、神甫則前往巫勞做生意。 西元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住前水頭的許多僑民眷屬逃難到南洋,大多數選擇定居麻里巴板巿,因為當時僑界有推派許乃奎、王天煌二位先生為代表到廈門,以鼓浪嶼為據點,接引旅居印尼的金門眷屬到南洋團聚。根據1962年麻巿中華總會戶口統計,遷居麻巿的華僑總數有6000多人,其中3000多人是金門鄉親,前水頭黃氏宗親占了900多人,三馬林達、巫勞、打拉干三地約有三、四百人,當年合計旅居印尼的前水頭宗親應有1200人。經過40年的宗枝繁衍,雖然在排華期間有一部分人移民大陸及香港,現在還定居印尼的前水頭黃氏宗親一定在2000人以上,但是人口往都市集中是一種時代的必然趨勢,許多人都往首都雅加達、第二大城泗水移民。 旅居印尼經商的金水黃氏族親經營商業卓然有成者,20世紀初首推在三馬林達開辦「魁元公司」的清泉,在當地赫赫有名,當時新成立的「蜆壳」石油公司(俗稱B.P.M.),每個月支付工人的工資都要向魁元公司借錢週轉。石油公司邀請「魁元」參與投資入股,被清泉拒絕。清泉被荷蘭政府委任為當地華僑首領─甲必丹,可惜在1928年的一場大火,讓魁元公司損失慘重,清泉的後代經營其他行業,但是還居住在三馬林達和麻里巴板二地。除了「魁元公司」外,三馬林達還有振涯經營的「福振順」,天允、天溫、天乞的「金永和」,祝恭的枋廠,積玉兄弟的「和源」號。 麻里巴板建巿早期有廷宙的「忠和合記」,順圖的「合和順」,積玉兄弟的「和源」,都是當地的大商行,而最早到此經營的人則是順圖。還有廷瓢的「和發」,順台的「合勝」,嘉平的「金同福」,振源兄弟的「金同和」。在打拉干成盒的「協德」號,以及新約、乞藉、永浪的商店。巫勞有獻量的「源昌合記」,還有獻琛、神與、神甫的店舖。泗水巿有炳壽、炳政的「中興」號。 三十年代,宗親們在海外經商有成就,除了寄錢回家鄉購置田產外,因故鄉金門發生內地土匪的搶劫綁架事件,所以就興建能防禦盜匪的洋樓─得月樓。在生活普遍獲得改善之後,麻里巴板成立了黃氏宗親會,並集資寄回唐山建築現代化的「金水小學」,另外籌款購買土地,建造數排住宅區出租,收取租金供給故鄉「金水小學」,並作為學校永續經營的費用。很不幸的這一批住宅在1942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日軍侵略南洋而被燒毀。 1945年戰爭結束,宗親的後起之秀奮發圖強,在丁加廊的自立移轉到三馬林達,創立「慶祥」號,原是經營食品雜貨,兼營木材,後來開設加工廠,出口木料進口機械設備,發展神速,事業蒸蒸日上,於七十年代分別在中國、日本、新加坡、香港、雅加達、泗水等地設立分公司,建立「東榮集團」,到現在仍然業績傲人,是三馬林達數一數二的大商家。丁加廊另有培植也到三馬林達創立「和豐」號,打拉干成盒也在三馬林達另建一間「協德」號。三馬林達於1950年統計居民三萬多人,華僑6000多人,金門同鄉700多人,其中水頭族親200多人。麻里巴板1960年統計居民十萬多人,華僑7000多人,金門同鄉3000多人,其中水頭族親900多人。54年後的現在,人數必然超過二倍以上。 麻里巴板的新秀有文水等合營「集群」號,凱旋、凱勝等合營「活源」,振源、振南等合營「金同和」,承恩的「真美」號,炳郁、炳益「和發」號,國澤兄弟的「合和順」號,以及維贊、國柱、聰突等自營商號。 (上)
-
那一位街頭藝人
五分鐘後,吵雜的人群中,串出一聲又一聲的船鳴聲,「噹!噹!噹!」警告著在候船的人群「船來了」,如同一般遊客,我們上船又下船,傍晚時分,我們又累又疲憊,拖著笨重的腳步,上岸了,準備結束一天的旅程,離開那擁擠又令人無法喘息的候船頭。傍晚的碼頭,少了烈日的照耀,急促的旅人,反而多了慵懶的陽光,海面上倒映著陽光,波光粼粼,閉上眼睛,聆聽岸邊的浪聲,頓時讓人忘記白天的一切,好愜意! 碼頭岸邊的街上,數十公尺處,依稀站著五、六位人,沒有太多的聲音,只是安靜的圍觀著中間的事物,不過一會兒,人群越聚越多,圍出一個圓圈,佔據了整條街的寬,路過的人都只能繞道而行,而這群人的中間葫蘆裡到底賣了什麼藥,好奇心讓我們忘了已經消耗殆盡的體力,我們走向人群,眾多的人群築起了一道人牆,老實說,根本看不到中間的事物。在我們躊躇不定時,人群漸漸散開了,安靜的散開,我們走向前,看見一位中年大叔。 這位中年大叔坐在地面上,穿著簡單衣物,蓬鬆的黑髮,低著頭沒能瞧見他的神韻,他正在表演,一支毛筆、一個硯台、一張宣紙,就是他的表演工具,沾上墨汁,下筆入木三分,流暢優美的書法力透紙背,令周圍圍觀的群眾各個嘖嘖稱奇,但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這位大叔他沒有雙臂,而是以右耳朵為他的雙手,透過頭部的轉動,寫下一個又一個蠶頭燕尾的書法,雖然無法分類他的書法,不是隸書、楷書、行書,卻有著大叔他自己的獨特風格,看著他額頭兩旁,一行又一行的汗水,埋頭寫書法,始終沒有抬頭,他賣力的演出,是否獲得觀眾的青睞?傍晚的碼頭天色灰暗,昏暗的光澤更顯舞台的惆悵。 大叔面前擺放著一個讓人投錢的箱子,這箱子裡的金錢裝著他這一日的報酬,雖然有很多的圍觀群眾,但為他表演而投擲金錢的有多少位?我們一行四個人,以我做為代表,四個十元硬幣銅板,其他觀眾呢?就不得而知了。在他的身邊逗留了五分鐘,街燈亮起,人群依舊來來往往,圍觀大叔的群眾減少了,在我們離開時,只見到書法字越寫越多,快要寫滿六尺大的宣紙,但在一旁擺著一疊空白的宣紙,估計他的表演依舊持續者。 回到旅店,這位大叔讓我想起「生命的美好」,他沒有雙臂,卻不向命運低頭,走出人生的低潮,努力的活出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誰說沒有手就無法寫書法,他用他不服輸的毅力,以耳朵代手,還是得以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而街頭藝人就是他向眾人展現自我的舞台,他成功了,他讓路過的旅人停下腳步,他讓忙碌的人群憶起生活的藝術,他的書法烙印在看過的你我心中,以及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勇敢面對生命的態度。夜晚,碼頭閃耀著璀璨的霓虹燈,但那一位中年大叔卻是這一趟旅行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