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轉念會讓你更強大
從前有一個旅行的人,在一條下雨過後的溪水旁,看到一個婆婆正在為如何渡水而發愁。 他好心地問婆婆說:「婆婆,要我背您過河嗎?」 婆婆就很訝異地看著他,但一句話也沒說,只點點頭表示同意。 這個旅行的人用盡渾身的氣力,終於背著婆婆渡過了溪水,結果到了對岸,放下婆婆後,這位婆婆居然連一個「謝」字都沒說,就匆匆走了。 累得要死的這位旅人有些懊悔,他覺得人與人之間,出手相助雖然不求回報,但也該有些感動的小火花吧!而他連個「謝」字都沒得到。 之後,他心中低咕著,還是繼續他的旅程,哪知道幾個小時後,他在山區寸步難行,還被螞蟻咬得快變成豬頭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追上了他,並對他說:「謝謝你幫了我的祖母,祖母要我帶些東西來,說你用得著。」年輕人說完,便從袋子裡拿出了乾糧和藥物,連同帶來的驢子也送給了他。讓他肚子餓了有東西可吃,剛好被螞蟻咬了也有藥物可擦,寸步難行的山區,有驢子可以騎。 正當旅人感謝萬分的時候,年輕人又說:「我祖母是個啞巴,所以她要我替她謝謝你!」 從這個簡單的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有些事情原來不是我們眼睛所看到而認為的那樣。 所以凡事不必急著向神,要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那綿長的迴音。所以「心」的念頭很重要,當你把對方想得不好,自己的心情就先受影響了!現今的社會裡,不是每個人、事、物皆完美,且也有它的黑暗面,但我們要了解它的黑暗面,卻不是被影響或束縛,甚至往裡頭鑽牛角尖。 用積極正面、寬闊的態度,能帶給自己強大的正能量,且身邊的人也能感受到你散發出來的正能量與溫暖。 日常生活上,雖然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 但可以調整我們的「心念』與「態度」來適應環境,而「心念」與「態度」就會決定命運! 所以: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顏,但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樣樣勝利,但可以事事盡力。 知足的人看到的都是窮苦人家的苦;不知足的人看到都是富貴人家的樂。 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而是感謝; 最好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健康;最多的自由不是擁有,而是放下。 因此,能運用「轉念」,會讓您更強大! 希望大家秉持著正念、正思惟、正能量,來創造自己更美好的命運與未來。
-
十八王公
我還記得,30年前跟著家人初次至石門鄉乾華十八王公廟參拜時的盛況,車水馬龍不說,小廟周邊或推銷香燭紙錢的;或賣肉粽、燒酒螺,那兒曾經是北海岸最熱門的夜遊景點,沒有之一。之後年年去,年年感覺廟不斷老去,即使於核一廠後方再蓋了座新十八王公廟,兼有一尊十層樓高的壯觀忠義犬青銅雕像,仍敵不過時間浪花的淘洗;即使舊十八王公廟拆除重建力圖振作,廟前十八王公高架陸橋通車後,人氣不比從前。最近再去,新十八王公廟內一隅,發現這張《十八王公》裱框電影海報,才知當年這故事還曾登上大銀幕。破落褪色的海報,是明示也是暗示歲月無情的變臉,並非裱框足以回心轉意。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老師抬頭看看他說:「張老師已經離開好幾年了。」 「老師知道他的住處嗎?」林萬枝又問。 「自從張老師離開後,就沒有他的消息。他之前好像經常到一位名叫海山的同學家裡,你不妨去問問這位學生家長,看看他們是否知道張老師的下落。」老師誠摯地說。 「謝謝老師,我現在就去問。」林萬枝禮貌地向他點頭稱謝。然而當他一轉身跨出一步,春蘭則牽著海建快速走了進來,差一點就踩到孩子的腳。他不屑地瞪了海建一眼,心裡頭不免罵著:「幹恁祖嬤卡好咧,你這個雜種仔囝,恁爸大跤踼予你死!」可是當他看到孩子無辜的眼神,內心的激憤隨即退卻。倘若要怪,就怪眼前這個不要臉的女人不守婦道,以及張永福那個恩將仇報的無恥之徒,而孩子何罪之有?縱使往後要幫人家養孩子,也是迫於現實的無奈,除非把他們母子趕出門,要不,只好認命。 林萬枝快步地走開,不願跟這個不要臉的女人和小雜種走在一起。回到家,他想見的是他的親骨肉海山。當年他被抓去關時,他讀小學三年級,八年後應該是高中生。或許,這個不要臉的女人疼愛的可能是小雜種,說不定海山早已成為不折不扣的農夫,怎麼會讓他繼續升學。但是行行出狀元啊,當一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快樂農夫也沒有什麼不好。可是絕不能像他爸爸當年一樣,貪小便宜、受人利用,為了區區幾塊錢,換來的卻是好幾年的牢獄之災。無論承受多少折磨他都能忍受,惟獨獨老婆討契兄不可原諒。這個不要臉的女人,竟然還有臉在這個村子裡住下去,難道她的羞恥心早已被她不要臉的行徑矇蔽?一個女人如果不知羞恥,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莫非就是她們天生的本能。 林萬枝回到住處沒有看到海山,逕自往山上走,或許他正在田裡幹活,父子倆已八年未曾見面,孩子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安慰。唯一讓他激憤的,是不幸娶到一個討契兄的老婆,不僅讓他們林家蒙羞,也讓他們父子抬不起頭來。(八十)
-
觀賞夏日親子劇場雜感
涼爽的晚風吹散了白晝的炎熱,捎來戲劇的魔力。暑假中7月6日的夜晚,我和弟弟、弟媳驅車載著三個女娃兒,前往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辦的夏日盛會──熱鬧精采的親子劇場。 當晚的文化局是顆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車輛,塞滿周遭的停車棚和院落,洶湧的人潮魚貫進入,如遊樂區的隊伍蜿蜒排隊。銀河谷劇團在台灣演出時門票是300元起跳、高達1200元,在金門良好的福利下竟可免費觀賞,真是值得感恩惜福。難怪眾鄉親攜家帶眷、大排長龍,進場後座無虛席,連台階上都坐滿,真是盛況空前啊! 魔幻森林的布景營造出立體繪本的氛圍,戴著誇張面具、穿著特殊戲服的演員有如卡通中蹦出的人物,他們有時在台上賣力地唱跳,有時走入觀眾席,有時突然從側門走進來,竭盡心力地把整個劇院和所有觀眾,都納入表演的舞台。 綠色的雷射光從精靈的手中迸發,產生了操縱性的「恐懼」,只有真誠無畏的童心能夠克服;無數金色的亮粉從舞台上方盈盈飄落,是人類和精靈之間能夠角色互換、建立友誼的美麗魔法。現代孩子從小沉溺在方寸手機中的聲光效果,兒童劇團要贏得孩童的目光,可真是卯足了勁! 想起林良爺爺曾說:「童話作家是文學界的隱士。」因為童話作家要用最素樸的語言,貼近孩子的心,而不求以卓絕文采聞達於世。看著這群賣力認真的兒童劇團演員,覺得他們也是「演藝界的隱士」──他們直到謝幕,仍未拿掉面具,後來聽說是由於曾有孩童被演員謝幕時「拿掉頭顱」的動作嚇哭,所以他們決定自始至終以劇中人物的外貌呈現,將那年輕漂亮帥氣的臉龐藏諸幕後。 兒童劇演員雖然不似電視電影的巨星那樣光鮮亮麗,但他們致力於讓E世代的孩子,從虛擬的幻境中抬起頭來,見證每位演員的努力,參與台上台下真實的互動,感受舞台戲劇的魅力,這份對兒童、對戲劇的熱愛令人動容!金門文化局經常邀請、支持此種文化團體,實在饒富意義,值得大家熱情參與。
-
生命的槍
柏巡和我一起練槍,一周三次,一次兩個小時,時間都在下午。上午,我去體幹班、戰技班教槍或陪同。兩個不同單位與個體,時間錯開,不衝突,卻也佔去了不少時間。 上課,不管人多人少,都得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即使是與柏巡一對一,亦然。 每天我去操場運動,有課陪同一兼二顧。如果去了操場卻沒課可上,自主運動後就走人,這是獨善己身。 戰技班的課大都安排在上午,所以我可以全期參與他們的訓練,不像體幹班只能碰碰運氣,偶一為之。 柏巡練槍用心,也有心參與體幹班、戰技班的訓練。體幹班137期對刺選手輔訓時曾經與憲平去幫忙。這期戰技班他也有陪同前往的意願,清明連假過後的週二,柏巡就和我去戰技班上課。 前一天,我還為了連假四天練槍少狠狠叨唸了戰技班一頓,今天還沒上課,已見他們在士偉教官的指導下馬路上練槍,練的是第二教習。 在旁靜觀,的確有了進步。士偉教官說,昨晚他們還加緊練習呢。學習如撞鐘,不撞不響嗎? 看過第二教習,帶領大家從頭練起,圈繞、圈繞引帶、圈繞引帶砍刺、擊砍、刺擊砍、進退刺擊砍、腳蹬槍提、進刺退收、進刺退防、進退防轉刺、第一教習、第二教習、托擊攻防法、墊跺閃轉刺等進度複習與強化。 課間特別請準博士柏巡臨時受命做第二教習邊講邊做之示範講解(口訣),又追加墊跺閃轉刺及托擊攻防法的演示。這算是柏巡的初體驗吧。但願柏巡的演示能給戰技班有所啟發。 第二節課先實施對刺練習,再針對進退墊剁閃轉與時間差、距離差、方位差的擷取應對做對刺演示。藉由對刺實況做狀況誘導,相機舉例說明對刺的攻防技法;最後,再做拳腿練習,從雙手圈繞到結合抬腿踢腿-提腿、前抬腿、前踢、腳背旋踢、腳掌旋踢、側踢、勾踢、內掛腿、外擺腿等腿法,各踢數腳之後換腳,踢擊高度由低漸高,速度由慢增快,力量由輕加重,循序漸進,多種腳法左右交替練習。這種拳腿練習將是可做練槍前的輔助訓練,也希望戰技班、體幹班將這樣的練習方式運用在晨昏體能訓練、各個相關課目諸如刺槍術、格鬥、莒拳道,經常反覆實施,既做動態熱身運動,也做拳腿技能的輔助訓練。 在下課前綜合講評,對今天戰技班學習有了進步表示肯定,但也勉勵所有學員,學習務求專心致意,如果有心煩的事情,應向幹部教官尋求諮商與協助。 下課後,與柏巡來到超商外暫停閒聊,等待他媽媽的專車接送,也聽聽準博士與戰技班同練、示範的初體驗心得報告。柏巡說他有幸參與且受惠。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很誠懇地說出「最感動的是教官用生命在教槍。」 是的,數十年來我是用生命在練槍教槍,但那只是我在自燃;柏巡旁觀也感受到我的生命之火嗎? 曾經,我在六六方基上說過:天天我在此地駐足,靈魂將夜夜在此地盤桓。我在內心鐫刻的座右銘,柏巡慧心慧眼看見了、感受了,他的確有顆敏銳的心。 閒談中,青年日報高雄分區主任建屏突然出現,原來他剛才完成採訪新聞任務,路過且暫停就此巧遇。建屏,堪稱新聞尖兵,或許還能說是我生命之火的見證人呢。 生命倏忽,經驗唯有傳承方能綿延。如何傳承,自體燃燒火把實屬必要之舉,氣刀體一致發揚槍道就是具體實踐!
-
父子情深
「父子情深」,指的是父子之間相處時的感情深,如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的俗諺:「虎毒不食子」。一般人基於父子乃是血肉相連的親密關係,父母照顧小孩是天性,小孩照顧父母是人性。此美好的意象,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小孩便由兼父職的慈母替代! 有些父親具有親和力,父子之間的關係就顯得融洽愉快!有些父親外表嚴肅、感情不外露,他的慈愛總是在默默進行中,他管教小孩較為嚴格而限制他們的行為也多,如:不准晚歸、不准畫畫及不准看漫畫小說等,但他也都是為了小孩好,希望小孩安全無慮及能夠專心讀書! 一家之主的父親就像家人的一座靠山,他的背後隱藏著莫大的壓力,他總是絞盡腦汁想著各種可以賺取養家活口及籌措小孩求學費用的方法,既使此些工作再辛苦危險,他也要去做,且從不喊苦,以便讓家人過得舒服及小孩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更希望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父親就是寄望小孩在學得一技之長後,能夠有能力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而將來出人頭地,以光耀門楣,並藉此可以找到好的對象,以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過著快樂的生活! 在馬路上或公園裡,我們經常可以見到父親在熱天或寒冷的天氣裡,手中抱著或肩上以布背著還小的親生小孩,並逗著他玩;在學校門口及附近的路上,我們也經常看到父親接送小孩上下學,或者匆匆忙忙地送午晚餐的便當及熱湯到學校給就學中的小孩食用,此些感動人心的畫面就足以將父子情深的內涵發揮到淋漓盡致! 當小孩生病時,急壞的父親便對小孩無微不至的照顧,接送小孩延醫診病,並頻頻摸著小孩的額頭,看看是否燒過頭,並請求醫生好好的醫治他的小孩!尤其,目前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家庭可能就只有一位小孩,父親對小孩的呵護更是重視!懂得孝順的小孩也學習「烏鴉反哺」的孝道精神,來回報年老體衰的父親,讓父子情深的意象表露無遺,足為楷模及值得讚譽! 父親從自己的小孩出生、購屋、結婚及事業等,一路來,他總是付出極大的關愛與協助,一輩子省吃節用下來準備養老的老本,當小孩碰到困難時,他也會不惜一擲千金,出手幫忙小孩解決困境,大概世界上就只有自己的父親才有如此慈愛胸懷的偉大精神! 父親在人生的路途上嚐盡了一切的辛勞與波折,憑他豐富的閱歷與經驗對我們的教誨與叮嚀,一定都是出自於他的一片善意,讓小孩堅持不怕苦,小孩千萬不要忘記父親無私、無悔的教育與付出而銘感於心!父親還在時,小孩應該多多把握時間和父親共享天倫之樂,才不至於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
秋日的校園
走在黃葉翻滾的路上,只要細心留意十月天的風景,就會發現深秋的節氣雨催落老葉,不費吹灰之力,一片片、一聲聲,終日的空氣裡盡迴旋著潮濕的冷。既使是小學校園也能漂亮得像一個觀光勝地。 我在這裡看見了園藝老師,像開墾耕耘一樣的整理著她的花圃和菜苗。花;很尋常的裝飾物品,可以當成禮品送人,也可以買給自己帶回家,增添香氣或是視覺上的美觀。這些花的香氣應該濃郁在空氣裡的,好聞得如同香水,經風一吹,滿滿馨香。而現在看見的花,花瓣依然鮮麗,卻小巧得讓人想把它植栽進入夢中,無限期地保存下去。 曾聽兒子說校園裡的菜苗與水果,多半是為了自然科研究而種植。我的童年,自然課不需要拈花惹草,菜苗與水果樹是不多見的,但外婆家的山中就不同了,從木瓜到蓮霧到香蕉;從高麗菜到小白菜到地瓜葉,都是成群結隊的豐收。外婆家的山中,是我童年的自然教室。園藝老師也有外婆植栽的功力嗎?菜苗的一字排開好熟悉,像直接從山中原封不動地搬過來我面前。 欒樹下的老師和學生都把步伐加快迅速走到操場邊,露天的廣場中有著翩翩蝴蝶的舞姿,雲愈來愈黑,風愈吹愈冷,當校園裡響起段落鐘聲的時候,我看見溫度跑馬燈顯示在十五度C的數字上。穿著五顏六色外套的孩子們,有著百花齊放漂亮的規模。秋天,已經適合穿羽絨衣了。 我與學生部隊錯身而過,一兩句也好,我喜歡擦肩時聆聽她們笑談的故事,八卦中帶點刺激。靈異傳說與戀愛史是校園內大家百說不厭的題材,我還記得一群孩子比賽,哪個同學小道消息多,或靈異故事比較恐怖精彩,表決過後票數最多,就是贏家,是童年時班上女生最愛玩的遊戲之一。 孩子還喜歡這種遊戲嗎? 幾個小女生從我面前跑過去,消失在長廊銜接樓梯的轉角,那裡面有沒有我童年的背影呢?我跑得慢,在所有同伴之中,像是一個負責墊底的小矮人。不論是回教室還是去操場,都有群起小跑步的時候,我喜歡跑到那些彷彿要站到天荒地老的樹下,止步,黃色與紅色與綠色的葉子隨風交錯著,一種飄落的姿態;枝枒以不規則的方向盪漾無聲歲月,左左右右來來回回像鐘擺,一刻不休地算計著我的青春。葉與葉之間應該鑲有花朵或蝴蝶的繽紛點綴,可是,因為也是搖曳的輪廓,看不清楚模樣。我記得同伴笑出鞭炮似的聲音,與我一起跑向遠方……。 當我回過神來,已經是一個幫孩子送便當走入校園,欣賞秋天之美的中年婦人了。 不同的葉子仍在昂揚,有著天荒地老的堅強,我看了看,確認葉子,仍在飄落。我知道自己已經老去,身邊經過的小朋友,是校園裡的學生。他們的背影;快樂的步伐,使我彷彿甦醒了一小段記憶的景象,雖然有那麼一瞬間,我童年的葉子,清晰了好久好久飄落的印象。 童年和青春一樣,都令人回味無窮了。 既沒聽見靈異傳說也沒聽見愛情八卦史的我,走向秋天的校門口,滿地的碎花落葉與我道別,這一刻,我感覺不到涼涼的低溫,只有心靈上的踏實。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春蘭不明就裡,心想,出獄回家應該高高興興才對,不知道他拿菜刀出去做什麼?惟恐發生意外,她火速地牽著跟張永福所生的孩子海建追了出去。即使跑得氣喘吁吁,依然追不上人在氣頭上的林萬枝。 林萬枝邊走邊脫掉上衣,用衣服把菜刀包了起來,因為他知道,一旦攜帶刀械進入公共場所,勢必又會觸法。他必須先到學校辦公室,把張永福那個龜孫子叫到校外的偏僻處,不管是他強暴春蘭,還是春蘭不要臉自己投懷送抱,他一定使盡力氣,朝他的頭部砍下,讓他一刀斃命,永不超生。即使殺人償命,但又有什麼能比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更令人激憤!所以他理直氣壯,一點也不怕死。 儘管內心有滿懷的憤怒,但卻不能波及無辜,於是他進入學校辦公室,正好有位老師正在批改作業,他禮貌地說:「請問老師,張永福老師在嗎?」(七十九)
-
大病過後
很多人往往忽略健康的重要,直到失去了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貴。誰也想不到,一向健康狀況頗佳,身強體壯的我,也會在一夕之間病倒了!且是嚴重到需緊急就醫住院治療的程度,不但是我自己覺得納悶,週遭親友,亦覺得不可置信,但是事實就發生在今年的五月底,真是莫名其妙,毫無預警的就突然發病了! 發病那天凌晨,正當熟睡中的我,因一股強烈的不舒服感,促使我驟然驚醒,頓時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頭暈想吐,一陣陣強烈的噁心感湧上心頭,想趕快至廁所,但身體已然失去平衡,根本就無法站立,只能跌跌撞撞到了廁所,對著馬桶用力嘔吐,但什麼也吐不出來,到後來也只是吐出膽汁和唾液苦水,全身冒著冷汗,衣服全濕透,說不出的狼狽樣! 費了好大的勁,好不容易又回到床上躺著,在這安靜的清晨時候,已吵醒了家裡的人,一起過來看我,到底出了啥事?子女們看到我這個樣子,也不知所措!大女兒判斷應該是食物中毒,兒子認為是我昨晚喝太多酒了,我說:「兩者都不是,讓我休息一下很快就好了,不必擔心!」過了一會兒,狀況並沒有改善,我指示女兒,幫我打個電話至我上班處,告訴同事說明我身體不舒服,待會好一點就會去接班。 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女兒看狀況不對,看來病況是蠻嚴重的,當機立斷,立刻打電話給返回故鄉的內人,內人在金門照顧孤單的婆婆,由於我的父離開世間不久,內人擔心婆婆生活會不習慣,因此隻身回去照顧陪伴,略盡一分孝心。 內人接獲大女兒的電話後,向母親說明我的情形,立即趕回台灣,匆匆收拾行李就搭乘大小金之渡輪,再驅車趕往金門尚義機場,幸運的她補上華信航空的機位,於上午九點三十分左右飛抵台中。畢竟內人曾在醫院上過班,看到我的症狀後,只講一句話「立即送醫」。於是全家總動員,內人發動車子,大小女兒準備單的衣物,兒子攙扶著我上車,車上也預備著塑膠袋,以防我嘔吐物弄髒車子。 車子很快的到達住家附近的診所,直接進了診間,醫師看了之後,表示需轉診到大醫院,他馬上開立轉診單,轉到就近的台中地區沙鹿光田醫院,到了光田醫院急診室,醫師快的過來初步看診,並用權威的口吻斬釘截鐵的表示:「須住院詳細的檢查治療」。 我心裡一聽要住院,當場傻住了!那上班怎辦?第一時間還想著工作,還極力與醫師討價還價,我向醫師請求,可不可以不要住院?我的身體一向不錯,休息一會,若是有好點,我想就可以回家休息吧!但是醫師立場很堅決,從他專業的角度而言,堅持要我留院觀察,家人也在一旁苦勸,「好吧!就住院唄」只能順從專業醫師以及家人的意見,當下就立即辦了住院手續。 在住院期間,接受醫院一連串的醫療檢查措施,也充分的感受到此間地區醫院的醫療水平,和團隊服務精神,這是一間風評還不錯的醫院,就在沙鹿鬧區。醫院安排除了例行的測量血壓以外,量體溫、抽血、注射葡萄糖,加上止暈的點滴,好不容易注射完了,針頭卻還留在手臂上,因為翌日還要實施注射,所以就不拔出,雖是軟針,睡覺時不小心刺到還是很痛的,偶爾會在睡夢中被這種刺痛驚醒。同時也做了胸部X光、心電圖、頸部超音波掃描、腦部超音波掃描、還包含了說不出名稱的醫療措施,所幸各項檢查下來,一切尚稱正常;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說:「最後再做一項核磁共振的檢查,若是呈現正常沒問題的話,就可以辦理出院了! 感謝老天爺的保佑,就在住院的第五天,最終檢查結果出爐,一切均無大礙,終於可以鬆一口氣,辦理出院了。回首住院期間,造成家人的擔心與困擾,且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加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心裡甚是愧咎不安,每回憶起這段住院日子,真是點滴在心頭。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家人的重要,所以要善待自己,更要好好的對待家人,在此同時,也借此版面感謝光田醫院的仁心醫術,讓我能夠快速的復原上班去,更要感謝老天爺以及老爸在天之靈的護佑。 目前的我,身體狀況已逐漸康復中,也早已恢復上班,大病過後初次回到上班的崗位,充分的感受到無病無痛上班,是多麼快樂逍遙的一件事情。至今仍依照醫院醫師的囑咐,按時吃藥,按時回診,以維健康。 綜合此次發病原因;一來是未能控制好自己的飲食,以及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再加上沒有注意測量血壓,自以為平日有捐血習慣的我,把不穩定的血壓習以為常,是引起發病的主因。二來是未能保持心情的平靜,以致腦部出現短暫的缺氧狀態。也許是幸運之神的眷顧,讓我遠離中風的威脅,是不幸中的大幸。在此也要請讀者朋友,不要輕忽自己身體的健康,尤其是在中年之後,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血壓維持穩定,千萬不可輕忽。在住院期間看到同室病友們,罹患不同程度的中風病況,行動困難,生活不便,才真正體會到健康是多麼的可貴,有了健康才有人生一切的美好「善待自己」要付諸實現,不要只當作一句口號。 中年的我,即將邁入耳順之年,才剛面對親人的逝世不久,我摯愛的父親,於今年五月與世長辭,內心之悲愴,溢於言表,自己又經歷了這場疾病,一切的一切,喚醒我必須重新的去面對未來的人生,也要重新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真的,人生是一趟短暫的旅行,生命是如此的無常與脆弱,你我活在人世間,豈可虛度人生,浪費光陰生命,好好的規劃人生的下半場,保握每個當下,過一個既美好,又無悔的人生。大病之後,感慨萬千: 大病過後,才懂得要珍惜自己身體的健康。 大病過後,才知道要珍惜家庭家人的親情。 大病過後,才懂得要珍惜人生有限的生命。 大病過後,才知道要放下身段,不要與人斤斤計較。 最後以一首詩,做為總結,也以此自勉: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為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
人生像一場冒險,有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航道
家,承載了嗷嗷待哺至亭亭玉立的回憶,承載了家人的溫暖與生活點滴。是溫馨、是愛、是用全家人共同創造的歡笑與回憶所建構起最屹立不搖的避風港。為了探索生命、追求夢想,今天我將搭上開往夢想的小艇,駛離安全、安逸的避風港,乘風破浪前往那名為夢想的小島。 在抵達夢想的路上必會遇到種種挫折,平靜的海造就不出好水手,那些挫折與困境不是為了使我們打退堂鼓,而是成為成長的經驗與養分。每一次的跌倒,都讓我們更加堅強,每一個遇到的困難,都有它要教會我們的事。我們都是在挫折中學習、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冒險,是我給自己的成年禮,是一種試煉,提醒我們要學會照顧自己。到異鄉打拚,沒有父母打理三餐及家務、沒有人在乎自己是否吃飽穿暖、怕父母擔心也漸漸開始報喜不報憂。離鄉背井逼著我自我成長、學會獨立。時光飛逝,小時候總希望能趕快長大,現在的我卻希望能回到童年、回到那無憂無慮的日子,不用被生活的問題包圍,不用被繁雜的事情影響,一切都好純真、無邪。 單飛的鳥飛得高、飛得遠、飛得自由、飛得精彩,卻也飛得孤獨。多少個想家的夜晚獨自在被窩裡哭泣卻無人知曉?多少個遇到挫折卻沒人可以訴說的日子,只能自己把委屈吞下,裝作一切安好?偶爾失落,難免想家。那些都是人生必經的啊!孤獨的夜晚只有無邊際的星空陪我入睡。太陽升起,新的一天還是要把難過擺一邊,繼續生活。 原本看似波濤洶湧的前程,在船航行的剎那,變成圈圈漣漪。看似充滿困難的問題,在被解決的瞬間,也變成人生經歷。望向遠方,似乎遙無盡頭,不妨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痕跡,也在慢慢累積。那些漣漪是一直以來的堅持,是經歷也是回憶,千萬別倒退啊,才不會破壞那美麗的痕跡。 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持自己熬過那些難過孤獨的暗夜?而我們為什麼要那麼用力的生活、逼著自己脫離舒適圈?其實心裡永遠只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希望能實現夢想,並且讓成功的速度超越父母老去的速度,達到自己理想也不忘讓他們少一點負擔、多一點生活。家人是力量,是那股讓我願意用餘生的努力換取幸福的力量。 這艘開往夢想的小艇上,永遠有一個指針,指向家的方向。在我們偏離夢想軌道,因大風大浪而失去方向,不小心跌倒而感到迷惘時,指針永遠提醒著我們「家,永遠都在」。家人是最強大的後盾,並且帶給我莫大的力量,同時也提醒著我出海的初衷,要繼續勇敢向前,夢想就在不遠處!願達成夢想後能帶著榮譽回家,我要成為家人的榮耀。同時,歲月也提醒著我,要加緊腳步,那是我最大的回饋感謝父母讓我出現在他們的生命裡。 如果夢想觸手可得,那它將會失去達成的價值。要實現夢想就要付諸行動,收拾行囊與心情,帶著父母的期望與祝福,對未來抱著希望並勇敢的出海吧!路程中的一切,都是生命中獨一無二的收穫與經歷,願返航時還能記得出海時的初衷。家,是最安全、溫暖的港口,如今我將抱著理想,繼續朝夢想邁進!
-
鴨鴨圍繞
生命是另類籠子 我們在鐵籠泥牆進出 一群巴巴巴的小鴨頭 擁有自己的天空 浮潛水塘 嘎嘎嘎叫醒仲夏之夢 原來牠們餓了 養鴨人家像保姆傾心 我想尋找童年腳印 讓回憶的鞋印歸來 小鴨鴨背著絨毛陽光 想乞求溫飽 如同看到幼年的我 等待吃一碗香香豬油飯 滾動嘴腔裡的母愛
-
剪指甲
躲在指縫中的聲音 飛越 降落在床單上 床頭牆面 凝固著 觸目的診斷 在 年少下放 到更遠方做護工 開掘夢的廣漠腹地 在那兒沒有認識漂鳥鮮葉 肩膀上 囤積春夏秋冬 用同種手語交談 幾冊照護手記 家鄉盡頭的海洋 陽光仍照射 茉莉花香情緒綿長 註:這日工作時,見菲籍同事專注幫臥床患者剪指甲,喀嚓聲音在旁,見荳寇年華同事為了讓家人生活遠離家園,放棄護理學歷來到我們台灣當照服員有感。茉莉花為菲律賓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