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在路上
車子無聲前行, 路邊的燈漸漸亮了起來。 我不假思索, 重走了昔日的道路, 而過去的一切, 都一一復活了。 生死途中的漂泊, 無始無終, 在永不停止的夢魘與酣聲中, 沒有目的與歸宿。 形象的記憶、 文字的邏輯、 事物的關係, 一一被錯亂顛覆了, 連一個地名也認不出, 既混亂又荒涼。 直到遇見那勞苦的人, 在風雨中興建了 高低的樓房、 紀念碑與雕像。 新的結構和秩序, 給我一種清明的猛醒。 陌生而寬廣的大地上, 車子無聲前行……
-
一日早晨
清晨醒來,你在窗口揮手 像是景框裡一棵白楊樹 幾道陽光被一群鳥寫下一日之計 視線比昨天的濕潤還清晰 關於愛情可以明明白白 啟程之後將帶著傷心離開 有誰能再 繞著不變的路徑走 即使錯過了一條小路的盡頭 只須把一天變老 放在時間的瞬息 畢竟我眼見它不再回頭 不為時間,只為一輩子 如同找到我們之間,不再有秘密 我會朝著天空 像一片柔順的雲,緩緩移動 不再停留 一點一滴凝結成 長長的兩界之橋 你我約定總是回應苦苦等候
-
我的羽球人生
緣父親熱愛羽球,小時候時常跟著往球場跑,寒暑假就在羽球場渡過,本身慣用左手的緣故,有一位教練希望我能跟著球隊一起練球,惟當時體育就業環境不甚理想,父親只讓羽球成為我的興趣,而非一種職業。 高中畢業後考上警校,大二開始遇到一群羽球狂熱的夥伴們,又一頭栽進不打羽球全身不舒服的日子,當時學校籃球館(現已拆遷)內有四面羽球場地,每到星期五晚上放假,其他人換上亮麗便服準備出校門,呼吸外頭自由的空氣之時,我們這些羽球狂熱分子卻反方向魚貫穿著運動服、揹著球袋到羽球場地報到。 大學時代羽球時光屬於很放鬆且休閒的時刻,打球時不分學長、學弟,除了手上功夫,嘴上功夫也不閒著,大家彼此分享,盡情鬥嘴,經常奮戰超過3個小時,打完球不解散,再結夥到校外打牙祭,這段日子在畢業後仍然歷歷在目,回味無窮。 羽球運動不僅在求學生涯充滿回憶,亦是個中繼再出發的休息站,比賽的過程中總是充滿著驚奇,場上沒有永遠的輸家也沒有永遠的贏家,但球落地前千萬別放棄,這是羽球帶來的寶貴經驗。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曼麗老闆娘說,她們家與印尼黃家為世交,她將直接打長途電話給黃昆虎伯伯,一定會盡量幫他想辦法。烏番叔放下電話,霎時故鄉的情景無不一一浮現在他眼前。 他想起死去的父母親,想起下雨就漏水的破落古厝,也想起遭受共軍砲擊的家鄉情景。可是當他想起和他一起長大又成婚的春枝時,內心的激動不言可喻。春枝到底是為什麼而退回他的匯款,難道真如他之前所夢、跟人家跑了?一旦回到家鄉,他必須問清楚,以免背負著一個負心漢的罪名。但想歸想,是否能成行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他迫切地想聽到曼麗老闆娘給他的電話。 翌日上班後不久,終於接到曼麗老闆娘的電話。她說黃伯伯已答應她,要盡量地替他爭取。但據說除了往返的交通費要自行負擔,每人還得分攤勞軍款美金一千元,要他考慮清楚,然後要他記下黃會長的電話,隨時和他保持連絡。烏番叔卻也順機向曼麗老闆娘報告,假如真能成行,希望能給他幾天事假,公司的事情他會交代清楚。曼麗老闆娘除了一口答應,並大方地說往返的交通費以及勞軍款美金一千元,全數由公司補助。曼麗老闆娘對他的照顧,的確讓烏番叔感動不已。(二二三)
-
嗄資啊│紅藍綠編織袋
公車上的婆婆拿著大尺寸的嗄滋啊,也就是那個由紅、藍、綠三色組織而成的編織袋,有人稱呼為「嗄機啊」也有人稱之為「嗄資啊」,我拎著小尺寸的嗄資啊,袋子裡裝著些隨手可拿取的用品,縣民卡、小錢包等等。 那個從小看到大的袋子,至今仍隨處可見,五金行或雜貨店就可以買到,在現今購物袋要美觀又可愛的時代,似乎不太流行,但又非常實用且耐用,但是卻很神奇的在英國的商店也買的到,至於價位就留給大家想像囉。 有次路過五金行,見著了小小的嗄資啊,買了幾個回家,媽媽一個、女兒Melody一個、我也留一個……,小小一個迷你可愛。 女兒正巧餐盒袋壞了,拿來當餐盒袋使用,為娘的跟她說的天花亂墜,指稱此為最新流行時尚,不用可惜,如此美麗又耐用又好清洗的餐袋怎麼可以錯過。經過一番洗腦,於是乎她開始了她的嗄資啊餐袋生活,取了萬用鉤黏在牆上,每日可見這小袋子內外用品清洗妥當後掛著。 偶爾與她搭公車出門,她常喚我看著街上的人們揹著大尺寸的嗄資啊,裝生財器具的居多、也有買菜當購物袋的、裝著自己的雜物的。她總是哈哈笑說沒有人跟她一樣,終於在某日於診所中等待時,一名穿著得宜優雅動人的女士,手上也拎著小尺寸的嗄資啊,裡面裝著書本及其他私人物品。 於是,她似乎認同了媽媽所說,此為最新流行時尚之語。 從小到大這個袋子最常看到的,就是裝滿了海蚵,爸媽總是扛著數籃海蚵回來,總會有個是大尺寸嗄資啊裝著的,而且無論蚵的肥瘦,總是裝滿一袋。 輕巧、大容量、堅固耐用,在多少人的回憶裡出現過的紅藍綠編織袋。有多少人的生財器具用這個袋子裝著,在市場的不少角落都有它的存在,在許多人的回憶裡有它的存在,無形中佔著記憶裡的一小角落。 孩子出生以後,沒有特別買媽媽包,有時簡單出門就拿著小嗄資啊,裡面裝著尿布、隨身包濕紙巾、口水巾、紗布手帕、奶瓶、尿布墊等等。有空時就備著,出門就隨手帶著走,方便又輕巧。 這陣子似乎也愈來愈多人使用迷你版的嗄資啊,在現今購物變的愈來愈容易的時代,買的是更輕巧的購物袋,各式各樣好收納又可愛的提袋出現,但使用嗄資啊,承重力夠又好清洗,而且非常容易乾,買菜購物帶一咖,還不用擔心美美的提袋髒掉不好洗。 時間不停的往前面走,老祖宗的智慧小物,仍然流傳著,年輕的小妞兒揹的是名牌包,我拎的是輕便的紅藍綠編織袋,老東西有它的回憶存在,矇矓之中可以回想起那些回憶,知足、滿足而懂得生活的美好之處,也是一番滋味。
-
我面對洗腎所把持的態度
「洗腎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洗腎,」林教授剖析著。 「腎臟病」大家反應都是說:「要洗腎了、生命不長了、生活會完全變調了」、「洗腎極為痛苦的」、「洗腎了,人生就只剩下如此了」等說法。 根據統計,台灣洗腎病患5年的存活率逾6成,10年存活率也有4成以上,人身上的器官中,腎臟是目前唯一在衰竭之後,可以用洗腎的方法來延長生命的,雖然洗腎之後,還是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狀況或併發症,是有健康威脅存在,但是醫師強調,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唯必須長期注意生活飲食習慣的修正要限制水果種類、湯水、高磷、高鉀,以降低洗腎後的不適應症狀出現的機率。 人生有限,何況洗腎只是延長生命呢!更應面對現實、咬緊牙關、故作鎮定、快樂以對,好好享受人生吧!每次要洗腎時,我自默說,我要去消業障,要做白日夢或發呆四個小時了;雖身為重大傷病和極重度身心障礙於一身的病人,心態上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洗腎生涯雖苦必須長期抗戰,每天要讓自己顯現神采飛揚,做自己想做的事,心態上要全然的調整,有些事情是別人無法幫忙的,現在沒有了健康的身體,日子還是要過,每天哀聲嘆氣也於事無補,不但自己不快樂且會影響家人,尤其家裡有個長期病患已經很辛苦了,自吟更要體恤家人因我而帶來的苦楚,身心要更成熟和健康,並活的有意義,凡事盡其在我而處之泰然。面對工作千萬不要因病自憐,要讓自己活得有尊嚴;雖然每次洗腎我都是獨立處理,難免會有情緒低潮,我不想讓家人替我操心,我會安慰自己,認定是菩薩來考驗我-南無本師清靜光明大如來,回了家已是晚上十點多了,用完老婆特地烹調的豐富蛋白晚餐,睡一覺,醒了就賺到了,又是一天的開始呢!只要秉持著和他人的互動,洗腎生涯雖苦但洗後又有食補可餤,哈!珍愛自己哦!讓自己過得更精彩。 習慣性的,每天所盼的就是洗腎,心態的轉換讓我洗腎生涯重新扮演著精彩的人生,我的後半輩子跟金門醫院血液透析中心的醫生及護理師小姐們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在他們愛心、細心及耐心的照顧下,讓我洗的順利又健康,雖然有時候洗完血壓會低,且低得離譜與可怕,甚者需補充一杯鹽水再量一次血壓,但是我還是很堅強支撐著騎上老爺機車回家,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倒下;當然洗腎後生活品質會受影響,但比起肝臟衰竭、心臟衰竭罹病後,不僅不能工作,也依賴家人照顧,常自己調侃洗腎是富貴病,要吃好、睡好、心情放輕鬆、不能太操勞,身上的毒素就交給機器來排出吧!血液透析時,才真正體會到身體健康才是百富之首,因此我重新調整身心靈並吃少鹽、少醬、少油、少糖,多補充蛋白等食物,不暴飲暴食,且自我限量攝取水分以維持理想乾體重,減少透析時的不當指數呢。 既然上天有好生之德還存留著我的性命,我何嘗不順應天理就勇敢活下去呢!歡歡喜喜過日子,努力把洗腎廔管照顧好,疼惜這條廔管如同「第二生命」,除手挽握球運動、熱敷,不提重物,以保持血管的最佳狀況及努力配合醫師護理師等醫療團隊的指導解說就能減少一分生命的威脅,當我尚有氣息時,就應該好好活下去找到生存的意義;在現代化且特優的醫療環境中,我每星期二、四、六到接受洗腎,血液透析室幾乎成了我第二個家,在這裡氣氛非常溫馨,沒有一些些的病魘氣息,大家相互關心、鼓勵,讓我深刻體會到,只要勇敢的跨出去,敞開心房就能帶來滿屋的溫暖,它正張開雙手迎接我。 我很幸運的能面對一切,現就是跟時間賽跑了,也比以前更加把握當下,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不管結果如何,我會抓住生命最後的機會跟時間,盯著自己的生命痕跡,甚至給自己一個新的人生;其實洗腎對我來說是個轉捩點,我願意在報端分享自己,因我已經準備好了,洗腎者也跟一般正常人一樣,渴望著有一分真愛,也處處激起了愛心和溫情,讓我一直過著感恩知足的生活,多活一天,就多賺一天,日子就感覺得愜意自在了,也從不奢求一味的渴望及依賴他人的幫助及同情,人定勝天,才能活得有尊嚴、有自信,讓自己的延命更顯得充實與希望。
-
生命的節點
更年期是什麼?它是一個女人從出生到終老,必定會經過的一個生理階段,有的人輕鬆渡過,但也有人伴隨著各種的生理反應,有人更直接於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時,產生變幻莫名的脾氣變化。 男人有更年期嗎?很多醫生都說,有!確定有!只是當事人並未查覺或不承認罷了。 當一位正值更年期的丈夫和不願承認自己年過半百,正在更年期中沉浮不定的妻子之間,會有怎樣的應對遭遇呢? 這是人生的課題,也是EQ或IQ指數的考驗吧?但是誰來檢測評分呢?暫且不管分數如何,這樣的一對同床共眠夫妻,其間的對話其實是勁爆異常的,誰還管他EQ或IQ幾分呢? 天氣冷暖驟變的當下,那為人單純個性直到可以的老婆,在春雷乍響之後也趕上感冒的流行風潮了。 整日病厭厭的一點活力也沒有,晚間就寢時不知是鼻腔堵塞,還是呼吸不順暢,卻也難以區分究竟是病體難過的呻吟,還是呼吸道阻塞的鼾聲雷動! 睡在身旁的丈夫,飽受她不時發出的悲鳴,猶如睡在火車機關車頭的調度場房邊一般,簡直無法入眠!還得不時在那悲鳴聲響中斷時,起身查看身邊的老婆到底給他按怎了! 經過一晚的澈夜難眠,那催人起床的鬧鐘,終於在那半夢半醒的當下鈴聲大作,起床了吧! 早餐的桌旁,丈夫關心的問到,妳到底去看過醫生吃過藥沒有? 那老婆豎起稀疏的一對柳眉說:「昨晚不是跟你說看過了嗎?幹嘛再問一次!」 您道那丈夫按怎說呢?他這樣說:「關心呀!再問一次嫌囉唆呀!」 這下可好!戰爭一觸即發! 「不是嫌囉唆!問過就好了,幹嘛再問一次!你嫌我昨晚吵得你不能入睡吧!那是關心我看過醫生沒!」 「不問妳說不關心,多問一次卻說我抱怨睡不好!請問要按怎妳才滿意呀!」 老婆不說話了,丈夫拿起車鑰匙出門上班去了。 不管是男是女,在面對生命過程的當下,戰火是隨時可以點燃的!
-
吶 喊
夕陽對著血紅色的天空吶喊 逃跑途中丟失了影子 奧斯陸峽灣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 骷髏臉的蠟黃 是對秘魯木乃伊的恐懼 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 不是死亡的出口 摀住雙耳 何處是敏銳情感的逃避所? 震顫的波浪線條扭曲不安的天空與水流 回應著粗獷、強烈的回聲 伸向遠方的沉紫 越旋轉越深紫 越深紫 越感到生存的危機 註:《吶喊》是挪威印象派畫家愛德華·孟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
-
愛的好球帶
很多人對於談戀愛,就像是棒球比賽裡的主審,會設定一個好球帶,將男人當成投手,對他的一切品頭論足,判斷他哪些條件或行徑是好球或壞球,再決定判決,是否要給三振或四壞保送。這就是所謂的理想對象,在女人心中,往往設定了標準,再以此為根據來分析,確保自己真的能找到好男人。 女性判斷男人是否合適,常常會運用過去的經驗,像是和男朋友從學生時代認為、生活背景接近、彼此有共同認識的人際關係等等。不過,即使找到了所謂的理想男人,是否能代表未來能過得幸福呢?事實上,不少女性在結婚後,心中湧生幻滅的感覺,認為他之前的形象全都是表演,她現在才認識真正的他,並沒有那麼美好,終日就只能不斷的向手帕交埋怨自己眼光不好,選了錯的男人。其實,執著於愛情的好球帶,不如把重心放在兩人的互動關係,也就是談了戀愛後,彼此之間,是否朝著正面的方向改變,像是男人原本有濃厚的本位主義,但後來被女伴潛移默化,慢慢懂得尊重別人,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兩人能夠在愛情中互相照顧,共同成長,一同迎接挫折挑戰,這樣的價值,遠勝過耗盡畢生心力,只為了尋找理想男人,最後卻落得兩手空空。 放下對於愛情好球帶的堅持,就能突破心態上的侷限,也不會將任何標準按在別的男人身上,如此一來,才有可能開拓出更為舒適的戀愛生活。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坦白說,我結交的都是一些吃吃喝喝、三教九流的朋友,可是有時候也不能低估他們。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門路和優勢,即使遠在雅加達,打聽起來也不難。」船長說。 「那就麻煩你透過朋友幫我打聽打聽。」烏番叔誠摯地拜託著。 「我試試看,不過沒有十分把握,若打聽不出來可不能怪我。」 「看在老兄弟的份上,盡量幫幫忙。」烏番叔再三的懇託著。 不出幾天,船長終於給了烏番叔一個好消息。他說印尼僑領,也是雅加達商會會長黃昆虎,與新加坡橡膠大享劉國棟為世交;而劉國棟就是曼麗老闆娘的父親,印尼長春漁業公司亦就是他們家所投資。只要請曼麗老闆娘幫忙關說,一定可以水到渠成。只要以僑胞身分回台灣參加雙十國慶,再跨海回金門並不是夢。 於是烏番叔憑著與曼麗老闆娘的好交情,直接打長途電話到新加坡,把他思鄉的情愁一一告訴她。希望能請她父親出面,拜託黃會長在此次回台灣參加雙十國慶代表團的團員中,留一個名額給他,一旦到了台灣,再想辦法回金門看看。 (二二二)
-
與時俱進:蔡承澤與德華工業的創業歷程
2018年,新加坡德華工業控股有限公司(Teckwah Industrial Corporation Ltd.)歡度成立50週年。集團董事主席蔡其生提出:「德華要成為跨國企業的首選商業夥伴,並在全球為客戶提供最佳量身定做的價值鏈管理服務方案」,並以「如果沒有前瞻眼光,就無法向前邁進」(No one moves forward by looking backwards.)的願景帶領著所有員工。「我們讓很多事情變為可能」(We make things possible),不只是公司的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行動。 在半個世紀以前,德華(初名德華成記公司)從紙板箱生產的家庭作坊起家,發展迄今,成為多角化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這是一個南渡華人家族企業的成功典範,也是新加坡經濟起飛的具體縮影。創辦人蔡承澤(1926-2015,蔡其生父親)創業維艱的事蹟,值得後輩學習。 蔡承澤1926年出生於金門瓊林。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貧困家庭環境磨練出蔡承澤勤勞、惜福、樂觀的性格,他在私塾受了幾年教育之後,12歲便隨同大人出海捕魚以貼補家用。1947年銜母之命,排行老大的蔡承澤南渡新加坡投奔舅父。之後,另外一個弟弟也到南洋來,一個弟弟則到高雄,兩個妹妹在臺北定居,一位妹妹則留在金門。一家人成為不折不扣的離散家庭。 蔡承澤21歲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加坡,剛開始住在叔叔家,後來在新加坡河岸的小坡一帶租間簡陋的房子住,起初以賣冰水為主,也擺過攤子賣栗子。有一次,他沿著小坡賣冰水到烏節路,卻因為不認識路回家,最後讓三輪車夫送回,冰水賺得微薄費用全給了車夫,「但我卻多認識了幾條街道,生意的門路也多了。」蔡承澤豁達地回憶著這段往事。還有一次他到戲台附近賣東西,從小住在金門就喜愛戲曲的他,卻因看戲入迷讓栗子全被人偷光。 之後,他轉而投靠擁有多艘船隻的舅公,向他承租了一艘駁船,在船上做起生意,賣咖啡、香菸、米飯、麵食等給大船上的船員,經常得從一艘船跳到另一艘船做生意。有一回,他上船兜售,沒想到船上的船員都是金門同鄉,高興之餘,他一分錢也沒收,只為異地相逢的鄉誼。蔡承澤敦厚待人、重感情的一面,可見一斑。 結束駁船小生意後,蔡承澤進入新華紙盒廠工作。同鄉蔡普中(亞洲銀行董事主席)當時在新加坡經營銀角機業務,業務需要擴張到馬來(西)亞,找上認真負責的他。當時,蔡承澤並不熟悉馬來亞地圖,但他憑著一股熱情與膽識,駕著廣告車獨闖,有時一出差就是半年。之後,蔡普中安排他到亞洲煙草公司當營業員,負責分銷到全島的咖啡店。這些不同的歷練,讓他逐漸掌握經營生意之道。 經濟逐漸穩定之後,1953年蔡承澤和呂金英結婚,育有7名兒女,並使他們獲得良好的教育。1968年他與妻子一起創業,於芽籠24巷A成立德華成記,開始了家庭式的紙盒生產。當時樓上是住家、樓下是小作坊,孩子們課餘也一起幫忙。1972年在兩位朋友的挹注下,以16萬新幣的資本額(蔡家佔40%),成立德華紙製品廠私人有限公司。1974年並設立印刷部門,1977年又添購彩色印刷機。在夫妻攜手同心的打拚下,營業額已達50至60萬元。 1979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的長子蔡其生(現為新加坡金門會館主席,曾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等要職,他踏實認真、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成功故事,日後再以專文介紹。)放棄深造碩士學位,加入德華行列,從基層做起,逐步帶入新的經營理念及創新作法,讓德華成功轉型,蒸蒸日上,取得今日不凡成就。根據蔡其生的自述,他在1980年初剛剛加入德華的那幾年,想突破原有的框架,借助外界顧問來強化公司的經營策略和管理系統。同時,在1984、85年從父親手裡接過公司的管理權之後,為了帶領公司前進與發展,蔡其生也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修讀了「現代管理課程」,以便改造傳統家族企業的形象,邁向專業管理。 在蔡其生的努力下,1994年德華工業掛牌上市,1995年在印尼投資生產廠房,生意蒸蒸日上,並榮獲新加坡優秀企業之一。2000年,位於新加坡新海岸的班單環路、占地19,137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達36,320平方公尺、樓高六層的「德華概念中心大廈」(Techwah Idea Centre,簡稱TIC Tech Centre)啟用,標誌著德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建築物內寬敞、明亮、和諧及簡潔,大廳並有一個很特別的雕塑,螺旋造型,會隨風轉動,向上旋轉時,代表著企業向上提升與發展,轉動另一個方向時,則蘊含著向下扎根的意思,左右旋轉象徵公司隨著環境的變動而改變自己,中間有個不變的、固定的圓形基礎,代表公司的核心價值,這個雕塑體現了企業成長中變與不變的哲理。 蔡承澤以開放的方式培養下一代的接班人。他常常主動了解其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同時也指導兒子要如何做生意,特別是強調誠實與信用的價值觀。蔡其生回憶著一件父子互動的往事:「加入德華不久,父親帶我到日本參觀一個印刷包裝設備的展覽會,從名古屋到東京的火車上,父親向我講述了小時候在金門的童年生活以及自己初到南洋的經歷,那段曾經天天划著小船在加冷河一帶兜售咖啡茶水的故事,在寄錢回家給金門祖母時,就在信紙上畫了兩支船槳來講述他在新加坡的工作情況。後來父親在新華紙製品廠工作時,因為勤勞受到老闆看重,不但要踩三輪車去送貨,還要送老闆的兒子去上學。 但就在這個階段,他打下了日後做紙盒的技術。遇到金門同鄉之後,介紹擔任香菸銷售員,每月四百元的工資。但父親常常在想,這樣僅夠七個孩子餬口,但接下來的教育費怎麼辦?於是決定與母親一起創業。」在那三個小時的火車旅行中,當講述到創業及生活的艱辛時,「我們父子倆便相對流淚。我從來沒有看過父親流淚。這對我是一次很大的感觸。」就是因為這樣,蔡其生謹記父親的期望,繼承了不屈不撓的性格,腳踏實地,追求理想,開創了德華的永續發展。今日的德華,不僅是一個傳統的印刷與包裝產業,更跨足價值鏈、後勤服務、數位網絡等科技新事業。這樣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可謂結合了華人傳統美德及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移民第一代的蔡承澤,飄洋過海來到異鄉,創業維艱,憑藉著「誠義勤慎施」的信念,為德華工業扎下了深厚的基礎,也為後代子孫樹立了身教的典範,令人感佩。 (本文改寫自浯江夜話的〈扎根茁壯〉一文。)
-
思念總在分手後
同學之間,總是在紀念冊裡傳寫著「鵬程萬里」、「前程似錦」,或是金榜題名,更上一層樓等的好話,直到多年以後,對某些人的思念日益加深,找不到人了,有很多出國深造以後沒回來,有的成為台商,也有到天國報到了,有出家成了法師,現在高不可攀,成了宗教團體的高階。 聯絡到的,彼此祝福,聯絡不到的,祝福加思念。 又到畢業季節,從前當學生的時候,總是在這樣的季節抒發一下鳳凰花的怒放,為這一個火熱的時節謳歌一番,再描述同學之間的情誼,感謝老師們的照顧,很多時候根本忘記學校的工友、校長及其他處室的職員們。 後來當了老師,開始在學生的紀念冊上面寫字,每每絞盡腦汁期盼不落入八卦文章,有一年我就用學生的名字鑲嵌其中,例如建坤同學,則寫「建立事業、立足乾坤」,玩到自己樂不亦乎! 不論寫了甚麼,總希望學生走正途、平安健康,學有專長,貢獻國家社會,就是不要成為社會敗類。同一屆高中畢業班的學生,十年後,有的當到派出所副所長,有的繼承家業擔當廠長,還有人在唸博士班,也有留學回來待業中,透過同學會逐一搜尋近況,然而也有好些失聯者,各種臉書或媒體或電話地址全找不到了。 老師想念學生,並無情人相思之苦,印象深刻的總是表現特優,或是落後的那幾個,令人擔憂品行的那些人。平平凡凡無特殊表現的,反而如浮光掠影,很難再想起來。 有位學生,全家是一貫道道親,他是胎裡素,長得一副將才體格相貌,可以印證不吃肉也可以長得那麼壯!教官都一直鼓吹他去考軍校。某學生,家裡賣肉圓,全家卻是素食者,問他家人怎麼嚐口味,他說:「按照傳授者教的比例去做,客人都說好吃呢!」某年盛傳病死豬肉四竄,他家的肉圓店歇業一星期,也成為同學的笑柄。 有些令人欣喜,也有使人煩憂的,腦性麻痺的某生經過另一管道進入師範大學,後來卻是四處碰壁。某生在銀行的放款部門,三天兩頭就找同學向他的銀行借款,也令同學不勝其擾,他要的是業績! 有故事的真是不勝枚舉,時常浮現的就是那幾位。有一天我翻出一張畢業班寫給我的大卡片,全般逐一留言,我做一歸納,除了應酬話感謝之外,將來他們想念我的,無非是「吉他、泡菜、百香綠」,請學生吃的、喝的、聽的,他的感官記憶裡碰觸到這些東西時,就會想到老師曾經給他的難忘回憶,這是教學生涯裡,課本以外美麗的回憶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