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官路缺
路過官路缺(或稱關路缺)時,心頭不自覺揪緊起來。 官路缺,一個逐漸被人遺忘的地名,卻始終存在著無法磨滅的仕途印記。 關路缺位於桃園平鎮東北方,與霄裡、龍岡交界。清朝時,墾拓的移民或買辦商家,經常從淡水河而上,經蜢舺到、三峽至大漢溪渡船頭,官商船舶往來頻繁,於是,沿著大漢溪岸的關路缺、龍潭陂、店子湖、老坑與楊梅設置了招呼官員或公文運送、商賈買辦的驛站,而這條緊鄰溪流的道路逐漸走出特有的風格,當地人喚之為官道、官路。 官路何以會「缺」呢?從字義上解釋,似乎好像少了點什麼?有人說,「缺」字是因為地形的緣故,驛站設在此處供往來官路上的官商休息,當地的客家族群將驛站喚之為「官路歇」,後因往來大漢溪船舶稀疏,往返官路的官商少了,記得這段繽紛歲月的人也少了。 路過官路歇或官路缺的聚落,已無法窺見往昔熱絡,於豔陽下隱約窺見仕途的坎坷,十年寒窗苦讀的書生,即使金榜題名也因官場沉浮而跌宕的心酸。路過民風古樸的官路缺,很難不想起唐朝文學家韓愈與杜甫的坎坷仕途。韓愈十九歲時前往長安參加科考,三次落榜,二十五歲才名登進士榜,韓愈再參加吏部考試盼謀得正式職位,卻一再受挫,無奈之餘而上書宰相求取官職。等了十九天無回音,再給宰相第二封求職信,過了十天仍無音訊,飢寒的夢魘揮之不去。二十九歲那年,謀得宣武節度使董晉麾下一名屬官,開始一生坎坷宦途。 杜甫二十四歲時,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一直熬到十年後,三十五歲了才興沖沖參加制舉考試。然天不從人願,在「野無遺賢」的鬧劇中再次落榜!杜甫在長安逗留十年,等待仕途機會,卻毫無音訊,不得不四處寫詩獻給當時的名士或權貴,希望能獲得引薦,也種些藥草沿街叫賣,換取零星的收入過日子,或寄食於朋友家,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乞丐生活。 站在官路缺的站牌前,想起書生於仕途的坎坷,心情沉重。遠方,桃園客運往大溪經「官路缺」至中壢的班車在褪色的站牌旁停靠,走下了一位老人,他拄著拐杖緩步走了過來。在客運班車揚起的薄薄塵埃中,笑了笑說:你沒上車?錯過了這班車,你要等上半天! 等,讓我想起韓愈與杜甫的歲月滄桑,不由得難過起來。決定花點時間與老人在這塊土地聊一些往事時,我懷疑能從褪色的歲月裡找到失落的仕途!
-
金中的寄讀生
─金中第十屆校友的苦難經驗談 我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同學、金中文書組長許敏華,要我為金中校史館寫一些我們金中第十屆校友的歷史故事,我也認為是很有留下地歷史價值記錄。 民國43年金中從金城遷到金湖成功村,47年我剛升讀福建省立金門中學高中一年級,適奉金門「八二三」砲戰。 政府為顧全學生生命安全與避免失學,遂決定疏遷金門中學初中、高中九百多位學生,分發到臺灣省立中學寄讀。我們第十屆有六位同學:王忠宗、黃水木、陳成龍、郭育民、董漢根和楊清國本人,分發在台灣省立斗六中學寄讀,如照片攝於斗六鎮照相館。50年高中畢業我與黃水木同學,回金門中學升讀附設特師科;53年我又和初中同學陳素民同期保送臺灣師大。 回想47年10月10日,下午軍用大卡車,開到各村里載運遷臺的學生到碼頭。當年我就在祖母的強迫拖拉下,嚎啕大哭離別家門,母親流著眼淚,幫我拎著小包包,車上車下一群人哭成一團。我個子小,母親要抱我上大卡車,我跟母親像是生離死別般地抱在一起痛哭良久,真不知此去何時才能再見面。 是日夜晚大家冒著砲擊的危險,在新頭碼頭岸邊等著,LVT登陸艇搶灘來接我們赴台,因為潮水關係,登陸艇無法靠岸,大家只有踏跳板擁擠上船。我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可以稍微蹲坐角落。沒想到此時廣播聲響起,說中共將向我們射擊,要大家儘速下船,往岸邊疏散,大家又拚命地擠下船,在黑暗恐慌中,忙亂下船逃竄到壕溝中躲藏。 風大船搖晃得很厲害,很多人都吐了,嘔吐聲此起彼落,我怕嘔吐,十八小時不敢吃喝,忍飢挨餓,正等待命運之神的擺佈。我默默祈禱,念阿彌陀佛保佑。這段在砲戰中逃難的痛苦經過,是我最刻骨銘心,難忘恐怖的逃難經驗,現在想起依然心有餘悸,傷痛不已! 我捫到台灣高雄十三號碼頭下船,馬上改乘軍車北上,其他的學生各分發在台省三十一個省中。金門學子遷台雖歷經苦難,卻也是戰爭浩劫苦難的幸運者,如果不是因金門「八二三」戰役發生,我們豈能一下子這麼多人都赴臺免費求學?這豈不也是金門學子因禍得福的一段辛酸發展史嗎?61年胡司令官重遊戰地,看見金門人才濟濟,青年男女氣質非凡,遂感慨賦詩曰:「碧疇萬頃不飛沙,把酒臨風話桑麻,吳鉤越溪小兒女,誰說金門是地瓜」? 49年金中復校,我們這一屆繼續在台寄讀至畢業,畢業證書也是金中賴淮校長頒發的。有金中同仁告訴我,沒看到過我們第十屆學生的資料,是否因為我們三年都在台灣念,所以現在金中找不到我們的資料?我們這一屆也出了不少人才,諸如:楊誠對,曾任行政院保險司副司長,現任中央再保公司董事長;顏達仁創業成功是宏玻陶瓷廠董事長,曾任金門縣副縣長、金中校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金中校友會理事長;王添富曾任金門縣政府民政處長、金中校長,洪萬宗曾任烈嶼鄉鄉長、現任烈嶼鄉青岐老人協會理事長,對學校、地方,社會都有所貢獻,都是我們這一屆地典範人物。
-
百業臉譜系列 山后阿婆美名揚—王惠華
鄰近五虎山步道與獅山砲陣地的古聚落民俗文化村,十八棟閩南式建築裡的一間小吃店,手藝超群的阿婆就藏身在裡面……。 民國三十四年出生的王惠華在八二三砲戰後,跟隨雙親遷台到彰化,腳疾行動不便的父親做了點小生意,但七名孩子負擔重,才一年多,隨即回到家鄉山后來定居。但無法耕作的父親將農耕工作交到身為長女的王惠華身上,並口頭傳授犁田技術和耕種方法。要她允文允武,在家做一個照顧弟妹又操持家務的大姊,在田裡做一個枷車、牛、犁、耙,樣樣精通的「作穡人」,而母親則在閩式古厝裡經營小店鋪。當年軍隊多,滷味、炒麵與炒菜,常是供不應求。當政府開放觀光,觀光客來到店裡品嚐到她精湛的手藝時,總是讚不絕口,也因此而給予她諸多的鼓勵。 農事不能放,店務要幫忙,王惠華不敢鬆懈於雙親的託付,但終身大事也不得馬虎,因為女人的青春有限,十九歲那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給在安瀾國校教書的夫婿陳昆齊,而夫家上有婆婆,下有小姑小叔,又有一大片田地必須耕種,幸好她在娘家已練就一身務農本事,方不致於手忙腳亂。碧山離娘家不遠,在農事之餘,每每仍需抽空回娘家幫忙。當雙親相繼離開世間,原在台灣的弟弟回到了家鄉,接手家業,並販賣諸多產品,例如:高粱香腸、明信片、紀念章、藥膳蛋、飲料……等等,幾乎包羅萬象。王惠華則經夫婿同意,在娘家古厝護龍,經營蚵仔麵線與蚵仔煎生意,姊弟一人忙一邊,適時相互地幫忙。昔日一斤石蚵五十元,如今叫價兩百塊,不得已,做了微量的調漲,有些客人沒吃之前喊太貴,吃了之後拉開嗓門:王阿婆,再來一盤!王惠華的手藝可見一斑。 金門的石蚵鮮甜,她將海蚵、蔥、韭菜等混攪在一起,但煎時則講究用料與火候,然後再淋上一個蛋。在這依山面海的聚落,美食當前,吃一盤蚵仔煎,喝碗蚵仔紫菜湯,再來一碗蚵仔麵線,滿湯匙的野生石蚵,挑動著饕客的味蕾,那舌尖的蠕動,跳躍著幸福喜悅的音符,也讓王惠華的荷包裝滿孫中山。 戰地的炒泡麵是昔日阿兵哥的最愛,隨著部隊的裁撤,駐軍越來越少,但來金門觀光的客人則愈來愈多,炒泡麵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從母親手上所學得的技藝,王惠華將之用在烹飪上,有時觀光客一來,一口氣就炒了三十幾盤,炒到手很痠。 人稱王阿婆的王惠華,其來有自,有回藝人陳美鳳來品嚐美食,原本要訪問母親,母女雖然一同上鏡頭,但身體不適的母親由她代為回答,陳美鳳喊了她王阿婆,從此名氣不脛而走,而後大家都喊她王阿婆!而除陳美鳳外,其他影視紅星尚有曾國城、阿西、阿嬌……數不清的藝人、名人都來捧場過,也讓王阿婆的名氣越來越旺。 王惠華經營的不僅僅是蚵仔麵線、蚵仔煎,觀光客最愛的金門一條根,侄兒們將它放在蛋裡成為藥膳蛋,高粱香腸則以金門高粱酒為佐料,另有自己揉麵糰製作的蔥油餅,除了這些美食外,尚有薑茶、咖啡、奶茶……等飲料。當觀光團在遊覽車慢慢駛進民俗文化村,小吃店外座無虛席,他們不僅來觀光,亦來品嚐蚵仔煎的鮮與香、蚵仔麵線的鮮與Q,也順便看看王阿婆的廬山真面目。從她猶存的氣質中,想必年輕時一定是一朵美麗的山后之花。 現年七十三歲的王惠華,每天在碧山與山后之間往返,清晨七點,她已在民俗文化村的小店,裡裡外外地張羅,除此之外,碧山社區只要有活動,她亦不缺席,大凡做紅龜粿、炒米粉、做披薩、焢蕃薯、包肉粽,幾乎都難不倒她。並經常利用晚間,與銀髮族朋友同在村莊內的睿友學校前廣場運動、唱歌與跳舞,以達休閒效果。甚而也經常夥同社區志工到福田家園慰問,並合唱「阮的家鄉是碧山」一曲,娛樂住在該園的鄉親,她們優美的歌聲博得滿堂彩。 王惠華與夫婿陳昆齊,育有子女多人,並均已成家立業,夫婦倆原本可在家過著含飴弄孫的幸福時光,但夫妻倆則選擇繼續經營王阿婆小吃店,其女婿也加入煎煮的行列,減輕他們不少的負擔,除了宣傳金門的傳統美食,也希望有人來傳承這份傳統的美食技藝,共創島鄉的榮景……。
-
微幸福
今年夏天,微微的感到一絲絲幸福。 就從手機無法上網開始說起吧。一直記得M8這支手機是三年前的九月購買的,當同事在推HTC U Ultra粉色系漂亮時,我著實有了心動,想說等到九月約到期了再來換。 意料之外,手機在七月初莫名的出現上網量已用完的訊息,不可置信,明明是吃到飽的呀!怎麼會?詢問客服之後才懊惱自己的記憶有所失誤,合約早在六月底便已期滿。 毫無懸念的隔天立馬去辦了三星S8+,嗯……因為後來推出了這支廣告,就決定是它了,薰紫灰,多美的顏色啊。 把六年前的白色S2跟鮮貨S8+擺在一起,一小一大,覺得很幸福。幸福感並非來自於換了新手機,而是,這二支手機都是看一眼便愛上的,像是在挑選戀人一樣,一眼就能中意的絕不會騙人,只不過人心會變而手機不會。 七月底的一個星期一傍晚,和女友一家人去了一趟麗寶樂園,一群老幼婦孺無法盡情玩耍,不過還是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憶。 玩耍的第一站是小女孩的最愛,趁著他們開始大人無法玩的第一站我獨自先飛了一趟,皇冠鞦韆,光著腳Y子扣上安全帶,隨著甩出去的鐵鍊人也跟著飛了起來,伸直雙腳仰頭對望藍天,有小女孩上身的錯覺。之後又陪母女飛了二趟,最後女孩總共飛了六趟才甘心與鞦韆告別。 探險虎克,海盜船看起來比花蓮遠雄海洋公園小些,看似沒什麼威脅感,實際坐上後在盪到最高處往下俯衝時還是會心生恐懼。 採礦飛車,這是最刺激的設施,速度與傾斜度讓人放聲大叫,多久沒好好大叫了呢?紓壓。 時空飛俠,黑幕垂降,與小女孩比鄰而坐,一樣打著赤腳,機體緩緩升空,微風徐徐,燈火閃燦。心情特別寧靜,身體特別放鬆。 好姊妹一放暑假就攜著兒女回來渡假,到機場接機,享受宜蘭的美食,很一般的小事卻也覺得是幸福的。隔天一早,相約吃沙美的早餐(去年兒子沒吃到)飽食後再次朝向去年未竟的功課駛去,山后寒舍花,人確實到了目的地可就不知怎地遍尋不到那朵石蓮花,幸好美麗的海景讓宜蘭來的少女邊攀巨岩邊狂叫好美好美。是啊,這麼美的海岸我竟是第一次到訪。 在地生活超過四十年的第一次還有料羅的9點9公尺巨大媽祖雕像和南石滬公園。天色將暗未暗之際,手機鏡頭裡的媽祖巍巍矗立在靛藍色的天空下,莊嚴,神聖,還有感動。 抵達南石滬公園天色真的暗了,一下車便被眼前的山水景色給驚豔到。一時間彷彿置身在另一個國度,風獅爺駐守的平整花崗岩步道,一邊是廣闊的海一邊是峭壁湖水相輝映,上弦月與星兒點綴得更完美。 好姊妹的女兒在放假期間考上了蘭陽女中,生平第一次,獨自一人,從尚義機場返回礁溪的家,真的是長大了。少女女兒和中年母親也開始會進行雙人遊,爬山,逛士林夜市,母女關係的最高境界不就是這般嗎?情同姊妹。養女兒為的不就是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還有另一對同樣令我有幸福感的母女,暑假的尾聲心血來潮頂著大太陽跑去買想念的肉粽加肉羹湯,開口要點餐時背後傳來熟悉的呼叫聲,女友和她的小女兒端坐著吃午餐,小小女孩坐在媽媽身邊,穩穩的乖乖的夾著麵條,那畫面真的很迷人。 今年夏天,因著有幸結交到的好友才能不斷地感受到微微的微微的幸福,真的是幸會了。
-
蓮花
花苞已含笑 朝露搖曳綠荷 誰知蓮荷的輪迴? 四季的遞變 夏蓮與秋荷對話成 滿林知了的蟬聲 秋風卻瑟瑟 秋陽熠熠 鳥語啁啾的褪去 捎來形單影隻的孑然
-
在台北博狀元餅
最近旅居台北地區的金門同鄉,在金門人阿魚「顏國民」的熱心號召下,舉辦了金門傳統習俗「博狀元餅」的活動,就在萬華的大元書局,很熱鬧的展開,雖然空間不大,二十個人坐圍著木桌博狀元餅,雖然大家年紀大多五、六十歲左右,卻更呈現趣味融洽笑聲連連,好像又重拾了以前年幼時,在金門家鄉博狀元餅的純樸樂趣……。 最近出版「阿魚隨想集」的阿魚,十幾天前,已從金門本地預約兩組博狀元餅的餅組,當天下午阿魚和幾個人,從幾天前金門寄來的餅組紙箱裡,分別拿出狀元餅(一個)、分平餅(兩個)、三紅餅(四個)、四進餅(八個)、二舉餅(十六個)、一秀餅(三十二個),整齊的排列在木桌上,並以紙牌標示著,以求原鄉原味。 參加活動的金門人都很熱心,分別帶有茶具、茶葉、柚子、各式的點心,和幫忙佈置會場,二點多,阿魚拿出一個大碗公,裡面有六個骰子,活動就正式開始了,大家輪流甩骰子,分別得到「一秀」、「二舉」、「四進」、「三紅」、「分平(又稱對堂)」的機會,當然摃龜的人也有,而愈後面的獎項,得到的機會就愈少,這跟手氣和機運是有一點關係,這也是統計學的問題,而輪流兩班次甩骰子,因為要給晚到的人,有博一次狀元餅的機會,但是卻沒有人博到「狀元」,最後只好都以那一位,用骰子甩到最高等級當作「狀元」的發獎賞出去,不然要等到真正有人甩到「狀元」的骰子,搞不好要等到半夜,甚至沒有機會。 大家又在回憶和討論,博狀元餅在金門至少已經流傳了三百多年,也是中秋節當天的活動,骰子戲只是巧妙的轉化成鼓勵進取功名的遊戲。博狀元餅那六個骰子分別代表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等六階級。每凡中秋節,家人朋友團圓圍坐,不免摩拳擦掌玩上一把,一舉中「狀元」的趣味,既有趣又富寓教於樂。 傳統的博狀元彩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造型,狀元餅是由酥油麵皮、豆沙餡作成薄薄的餅身製作而成。博狀元餅的禮品依時序而改變,口感甘醇可口,演變至今,為了方便蒞臨金門的遊客參與,連香酥可口的貢糖、享譽中外的高粱酒、可口延壽的麵線、可貼可擦可泡茶的一條根、蘊藏戰史的砲彈鋼刀、旅遊好幫手的旅遊資訊等,都成了現在金門縣中秋節博狀元餅的彩品,金門縣的特產推銷,在各種節慶上,都是盡量的推出展售。 雖然我們沒有在金門博狀元餅,但在台北舉辦,還是具有濃濃的古早味,很使我難忘,雖然現代人都吃精緻的餅,尤其年輕人對於「博狀元餅」的傳統習俗,和歷史淵源,已逐漸淡忘,金門縣政府還是努力的推廣這項活動,那是很特別而具有意義的啊。 阿魚在台北主辦的博狀元餅的活動,一直到五點多才結束,雖然時間不長,而能在歡樂中回憶歷史,是很難得的,更是讓金門鄉親,能在台北提前聚會愉快的過中秋節。
-
醉 秋
遙望啊 那天地無邊的盡頭 風蕭蕭 雨紛紛 心愁愁 落葉飄零煞煞劃破夕照 孤獨隱士獨坐河畔 細嚐一杯 微醉心頭的秋酒 回首古今 多少先人享在其中 李白望月對酒吟出千古奇詩 歐陽修稱己醉翁闖出古文運動 阮籍脫衣袒肚唱出竹林七賢 千里風 萬里月 蒼茫人海誰尋回? 浪波盡 地涯催 流雲飄揚入空無 心碎累 旁人離 劃破光耀千年灰 沙土滾滾向中原飛奔 壯士出征豈能不酌一杯? 肝膽相照 誓死相守 兒女情長世事無奈全浸泡在醉秋的氣息裡 當馬蹄答答作響是歸途的腳步 歷史輕輕地來過也悄悄地離去 無人問津 無人相隨 徒留的 只剩腰間繫著的酒瓶 雙手一攤 雙腳一伸 以為自己即被塵土埋沒 抬頭仰望月娘 卻浮現良妻的面容 心中的醉意再起 映在那漸落的紅陽 不再遙遠的腳步 不在陌生的歸途 酒壯的豪情要與兄弟共飲 酒柔的溫和要與牽手品嘗 遙望啊 天地已不再是盡頭 回家吧 回家吧 那個只屬於寂寞的醉秋
-
望 月
月 明月 明月夜 一輪明月 月是故鄉圓 鄉 故鄉 故鄉情 思念故鄉 水是故鄉甜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 何日無月、今日最明 古人望月、吟詩作賦 今人望月、開懷暢飲 玉兔望月、愁緒萬千 玉兔~玉兔 我知~我知 是否、思念 嫦娥姊姊、吳剛兄長 今在何方 致墮入凡間的妳 跟我一樣 獨自、望月 思鄉、思情
-
星空奧秘
皎潔無瑕的夜空,繡著繁星點點的綴飾,墨色襯托柔和的光,自古以來星星均是繞著北極星轉,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北極星高掛於空中,與其他眾星相較之下,北極星距離地球十分接近,近乎不變的位置引道人們作為指引,澄明的熾白是旅人的指標。 恆星之中最亮的就是天狼星,星等約-1.5等,大多數的人以為北極星是最亮的恆星,因距離的關係天狼星的光十分微弱,但在冬季中它卻非常耀眼。一般人戴上望遠鏡大多都用仙后座來找尋北極星,都市光害的關係使得北極星越來越難見到,以前肉眼可見的浩瀚星空,如今所剩寥寥無幾。 今夜月圓,萬物在靜謐中沉睡,夜裡的冷風拂過我的耳畔,我佇立在山頂的石塊上拾起望遠鏡,此起彼落的淡光映入我眼簾,「星星的光亮雖弱,卻是整夜的長明」,藉由暗夜下的點點光暈,期盼能像往常一樣紀錄星體周期性的變動。 阿瑟·克拉克說過「在這個宇宙裡,每一個生存過的人,都相應有一顆星星在天空閃耀。」每個人都會經歷離別之痛,但我們所愛的人其實一直守護在我們身邊,就如同星星一般無時無刻為我們發光發熱。
-
憶嫦娥
一別千載時空遠 更甚中秋憶華顏 使者飛天傳音信 故人何日歸故園? 註:「飛天使者」指飛往月球的太空船(即太空載具或稱太空飛行器)上的太空人。
-
秋 願
中原是咱的故鄉, 秋風夜雨菊花香。 月白風清那一天? 圓滿達成阮願望。
-
中秋冥想
一片葉 一扁舟 迎著風 順著流 悠遊 悠遊 一微風 一抹雲 依著天 漫著舞 飄逸 飄逸 一縷煙 一合掌 閉上眼 冥著想 靜心 靜心 一顆心 一滿盈 映著月 倒著影 滿願 滿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