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武俠小說連載】雙鳳玨
麻臉漢扯掉緞袍,露出一身短打,向著韓綾走去,只聽背後一聲大喝,燕紅手持雙刀砍來,那大漢並不回顧,側身一讓,右手抓向燕紅左肩,燕紅左手刀迴削,一轉身,右腳逕去踢那大漢膝彎。那大漢膝蓋微一轉向,這一踢便沒能踢屈了他腿,他步法一變,右肘撞向燕紅胸口,接著右手成虎勢便去抓她面門。燕紅一驚之下雙手刀在胸前一個迴斬封死了門戶,抽身向後疾退了數步,一個後躍上了轎頂。 那漢子緊追不捨,也躍上轎頂,雙手在轎沿一撐,單腳便往燕紅膝彎掃去。燕紅躍起,半空中雙刀向那人頭頂斬落,那人向後躍起,手中突飛起一物,黑黝黝地朝著她面門打去。燕紅急使一個「千斤墜」猛然落下,那飛物又自上而下砸向她頭頂,危急中她翻落轎頂,只聽得豁剌一聲,轎頂被那物打出一個大洞。再看那漢子,只見他手中握著一件軟兵器,兩頭各繫著一枚石榴大的銅錘,在他手中晃盪,這時天上積雲漸漸散去,月光映照下顯是一件流星錘。 十八般兵器之中流星錘的習練甚為不易,鐵鍊軟若無骨,銅錘硬如堅鋼,一不小心經常傷及自身。這漢子所用之流星錘足有六尺,較尋常之五尺又長了許多,鐵鍊為精鋼所鑄,兩端銅錘澆鑄時留有狼牙,傷敵更甚。 (七五)
-
只有兩雙襪時
「兩隻襪子前端的大拇指處都磨薄了,再穿嗎?」上班前我猶豫著,然後下定決心「就今天再穿最後一次吧!」後便上班去了。 進教室改換了拖鞋,兩邊的腳拇指說好了似的,撐不到第二節就鑽出來見人,小朋友見狀,就像抓到了老師的小辮子般的開心,紛紛指著曝光的腳趾頭提醒:「嘻嘻~老師,你的襪子破了!」能讓孩子開心,我也得意地說:「它們悶太久了,想出來透透氣,順道看看可愛的你們。」「老師,破襪子就丟了,你幹嘛還穿?」好奇的孩子問,我說還能穿就盡量穿,若是以前再縫縫補補還可以穿一段時間呢! 瞧孩子們聽得驚奇,就索性跟他們說說我那個只有兩雙襪的時代。 記得四十多年前小學二年級時,物資乏少的我家,能穿鞋子上學去就很好了,而每天得更換的襪子也少得可憐。有一回襪子已經破成了中空不能再穿,母親也沒時間再添購,不得已的情況下,就拿姐姐的穿。女生的襪子常有蕾絲滾邊或小碎花紋,在不得不穿的窘境下,只好勉為其難的把所有的花邊、小碎花滾捲起來,在看似純白的小男生用襪才趕上學去。 「哈哈!你穿女生襪子!」下課間在樹下玩耍,也跟著出來玩的小碎花被發現了,只好羞赧著再把它們重新捲藏,但那取笑我的同學仍不放過,大肆宣揚「穿女生的襪子!穿女生的襪子!」一時氣不過的我就掩住他的嘴巴,在阻三擋四的動作下就幹起了架,忘了誰贏誰輸,倒是被取笑的難過至今記憶猶新。從此,只要沒襪子可穿,便寧可光著腳丫上學,也不想再有任何被取笑的機會。當年鄉下光著腳丫上學的大有人在,儘管老師見狀會叨叨幾句,但總比會被同學取笑來得安心! 上了紀律嚴明的國中後,牛頭牌的白布鞋,女生搭白襪,男生穿綠色的長襪,想當年也只是兩雙襪子可更換。雖然夏天汗多易臭,但前晚洗的襪子隔一夜後也能乾爽好穿;要是到了凜冽寒冬,有時晾了幾天的衣物依舊沒有乾爽的跡象,這時就傷透腦筋了。 「再穿一天吧!」有時前一天的襪子還沒來得及洗,而當天要穿的襪子仍濕涼的晾在外頭,又上學時間急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把襪子再穿一回,幸好是冬天,要不,連穿兩天的襪子肯定氣味不佳,別人聞不著,自個兒的心頭卻滿是味道。 若是上過體育課後換下待洗的襪子,就不好連續穿兩天了,這時只能提醒自己早起,把襪子套在吹風機的出風口,然後看著熱風把襪子吹脹蒸騰著蒸氣,活像在霧氣裡飄盪泛游的鯉魚旗,那日子過得克難也戰兢;當哪天怠惰,貪起被窩裡的溫暖,賴床後趕著上學來不及吹乾襪子,就只能硬把濕冷的襪子穿上,一早就冰涼沁著腳板,擔起怠惰的懲罰,然後策勵自己,生活不容懈怠,怨不得誰呀! 穿久的襪子指尖或腳底磨薄,破洞而又無新的更替時,鄉下的窮小孩,許多雜活兒就能派上場,縫針左右來回幾趟,還能穿上好一段時日。就這樣,過了只有兩雙襪的國中時光,隨後心智再成熟的高中,就更能安排好生活,不至於再那麼困窘難過,只是曾經的不足,讓現在更懂得珍惜,能用的就再用,直到真的該丟棄了,才不覺得可惜。 和現代的孩子分享那段艱澀的年少歲月,也因為他們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才聽得津津有味,自然就能明白腳趾頭會鑽出來和他們見面的原因。 既然已經磨破了,也該到了捨棄更新的時間,畢竟斷捨離也是門得修習的課題呀!
-
家
家廟一隅,國小生蕭梓涵用金門話介紹咱的祖先,一旁有老師諄諄指導,她認真畫重點,勤作筆記。廟堂大廳,長老蕭文卿以小提琴獨奏《小城故事》,中學生蕭宜鍇和蕭煜熹兄弟聯袂以二胡拉《愛拚才會贏》,蕭翊鈞獨唱《紅豆詞》,蕭柏凡演奏《捕鼠記》曲十,這是以金門歷史素材創作的音樂劇。彩排進行中,時而互相討論切磋,冀望晚會順利圓滿。 此時,天空湛藍,萬里無雲,暖洋洋的,氣氛好溫馨,有家的感覺。 迎匾晉匾 2024年1月5日晚上,金門縣蕭氏宗親會於金湖昇恆昌舉行迎親晚會,在此見到未曾謀面,或睽違已久的親人,心潮澎湃,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何夕,能與這麼多的親人共聚一堂。 晚會由新生代蕭柏涵以中英雙語主持,蕭永水率領公揹婆團隊,在門口歡喜迎親人。接著,理事長蕭偉權看到滿座親人,慷慨致詞,我們蕭家後代不辭冬寒路遠,飛渡千里,齊聚海上小島金門東蕭。在祖靈庇佑下,參與蕭氏家廟近百年奠安盛事,由衷地歡迎和感謝。金門蕭氏人口不多,但連結性最強,每年冬季祭祖兩岸三地的宗親齊聚家廟,展現我們血脈的同宗情誼。 菲律賓伊里岸市市長蕭伯里感動地用英文說,回到金門就像回家一樣。我的祖父和父親熱愛金門,他們承載這片土地堅忍不拔的精神,金門是座燈塔,在人生道路上,引領我前進。親情的呼喚,我躬逢奠安慶典,在家廟我看見血脈相連、世代傳承,讓我感到十分幸福,也心懷感恩,謝謝金門,歡迎我們回家。 新加坡由東蕭蕭顯傳洋樓後代蕭永毅,他感謝族親歡迎他們回家,希望各世代多方面交流與相聚,發揮蕭家精神,薪火相傳,緊密團結。印尼由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蕭宗嚴,他感謝族親熱情款待,期盼日後多元互動交流。 隨後,蕭碧蓮帶領金寧鄉古箏隊,演奏〈鳳陽花鼓〉隆重開場,老中青少世代陸續登場,盡情演出,展現我蕭家承先啟後,人才輩出。蕭梓涵以金門話娓娓道出「咱金門蕭家的祖先」,她聲線優美,字句鏗鏘有力,博得親人們陣陣的讚嘆聲。 6日凌晨,天黑黑,東蕭蕭氏家廟前人聲鼎沸,宗嫂不斷地端出熱騰騰的湯圓、豆漿及包子,準備了好幾百份,不過很快被一掃而空,快得難以想像。拂曉天未明,鑼鼓一聲一聲緩緩響起,澎湖、菲律賓、新加坡、印尼、台灣宗親會及各地親人有志一同,跟著神轎追龍去。 上午7時,迎匾車隊起程,蕭氏旗幟隨風拍打,發出颯颯的聲音,迎向金色的朝陽,繞境再經小徑圓環,我明朝確軒公、雲九公(誥封定遠將軍)長眠於小徑附近西倉牛眠穴。我們感恩的心,感謝先祖有積德,福氣庇蔭子孫,讓後代子孫在士農工商公教各行各業發揮所長,才有福氣,獲得晉匾的殊榮。 沙美是我先祖移居金門的第一站,再次走進沙美老街,我們飲水思源,感謝先祖不畏艱難,胼手胝足,保後代子孫生活無虞。回到家廟,鞭炮聲響徹雲霄,鑼鼓喧天。我們抬起頭,挺起胸膛,持著蕭氏旗幟,抬著功名匾,闊步走進蕭氏家廟,作為蕭氏裔孫,我們深感榮耀,也很驕傲。 家廟前右邊之閩南舊屋,為宗親聯誼聚會場所,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點心。忙得不亦樂乎的宗嫂,看見親人回來了,不忘提醒:「早上若吃不飽,這裡還有。」 不久,海內外蕭氏裔孫分工合作,大手牽小手,跟著理事長及宗族長老,一起歡迎東埔陳氏姻親及各界慶賀團地到來,又鑼鼓隊、舞獅隊及公揹婆逗陣相挺,場面溫馨又熱鬧。 中午,陽光普照。 家廟前席開六十餘桌,座無虛席,人滿出來了,親人不以為忤,滿臉笑容地擠在一起。用餐時,堂姐不經意地聊起我的父親:「當年我結婚,懷孕的時候害喜很厲害,五叔知道後,趕緊請五嬸捉一隻雞,讓我補身體。」家族就是這樣,感情深厚,而父親對侄女的疼愛,即便四、五十年過去了,侄女依然念念不忘。 家廟前,碧山樂團、歌仔戲及安瀾國小北管樂團等輪流演出,為慶典增添光彩。近千人先後出席奠安慶典,盛況空前,很圓滿,很感謝。 蘭陵世家 我是古榮廿二世裔孫,出生於東珩五號,家族排列在後。家族講究孝道,兄道友,弟道恭,又金門蕭氏人口不多,自幼長輩耳提面命,再三叮嚀,蕭家要團結,於此家風孕育我成長。 三伯母在世時,母親每到台北,不時探望居住永和的伯母。那時伯母身體微恙,她總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看到晚輩們談笑風生,臉上不時露出滿意的笑容。伯母走了十多年,堂姐不忘關照台北的弟妹們,不定期邀約,親自下廚煮了一桌好菜,招待我們,然後讓我們滿載而歸,享受家的溫暖。 回金門時,哥哥嫂嫂總是讓妹妹們拎著大包小包回家,有時收到堂哥親手種的火龍果、芋頭;在台北,偶而收到來自金門的堂姐親自種的桑葚,滿滿的愛,滿滿的感動。而住金門的親人時而心血來潮,信手來個小聚餐,滿心開懷聚在一起,讓人躍然心動,想回家了。 此次,金門東蕭蕭氏家廟奠安慶典順利圓滿,相當感謝金門親人們努力付出,從籌備到執行,蕭家團結一心。以我最親近的六嬸而言,祖孫四代全家總動員,讓我首次見識,家的力量如此浩瀚。奠安期間,親人白天要做分內的工作,晚上還要輪流守護家廟,過程中,親人臉上始終掛著親切的微笑。 海內外親人排除萬難回家,又台灣蕭氏宗親會熱情參與,認識的、不認識的族親一起追龍、迎匾;面對熙攘的慶賀人潮,齊心協力送往迎來。閒暇時,族親一起聊天,宗嫂發出內心地說:「我們是一家人耶!」族親毫不猶豫地回應:「對,我們是一家人。」蘭陵先祖有靈,看見子孫同心團結,應無比欣慰。 金門是我的家,四海一家,蘭陵世家。我們心手相連,相親相愛,團結一致,昂首向前。(下/稿費捐金門縣蕭氏宗親會)
-
思念
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崖,愈往而愈不知其所窮。送君者皆自崖而返,君自此遠矣!(莊子.山木) 回首 已然在千山萬水之外 從此你最後的揮別遂爾定格 我最終的記憶 想像你涉江浮海天涯行腳 我卻只能幽囚斗室 在昏黃的燈暈裏反芻你離去的背影 多期待我是那涓滴細流隨你漂泊在每個崖岸 多期待我是那連天芳草伴你跋涉在每座草原 然而隔絕於窗內的我卻只能凝眸 望盡天涯等待你的回眸 若你倦遊歸來我願是迎接你的曉星 若你天涯迷路我願是出岫的雲朵隨風輕托 在每個星空的夜晚與你編織一個個夢境 而後在異地醒來 重逢
-
那夜,我在海邊的日子
細讀冬夜每條蜂擁而至孤獨 結紮思緒徘徊浪高岩岸 九重葛纏繞戍守口令 巡弋編組從縫隙看透黑暗 幽微呼吸從凜冽心臟的跳動起義 一盔酸菜泡麵 半瓶58金高 組起一截記憶圖騰 將沒有垂釣日落的閑逸 戲弄二條空曠時間的德國軍犬 專注紛紛推測地平線驚艷 流浪行動終止 崛起就是沉默吶喊 於孤戀敲擊每次的夜 屬於海的日子 文字是奢侈消費 我們耽溺靡靡之音 換取熟悉睡眠 並且將之視為理所當然 幌盪久了的墜落 空洞腦容量失速迷航 應該不計較 風聲穿過岩壁的哭泣 遷就日子劃錯方向 我們石般亍立 整段過程 無言 好在還有鋼盔與泡麵 58金高與乾杯 (稿費捐大同之家)
-
返鄉捐款憶慈恩
時序雖然入冬,白日裡,若是陽光暖洋洋的,照得大地一片溫暖,人心亦然,尤其故人溫馨翩然而至時,更是會有特別的感受,泛起內心深處的股股暖流。 故鄉,對旅外多年的人而言,是一片無論離開多久,仍然深埋心底的溫柔之地。對金門人而言,早期父祖輩遠至南洋落番,為謀一口飯吃、也謀另一片安生立命之處;而在我輩中人,則搭輪渡海,或負笈或求職,紛紛來到寶島臺灣,無非也是想完成學業,找份好工作,之後成家立業,不讓家鄉長輩有所擔憂。 因之,在烈嶼女兒洪翠紅心中,青岐村承載著童年記憶與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此次,她隨夫婿劉孝偉回到家鄉,參加上林村劉林家廟奠安典禮,當然也不忘回到自己生長的村莊,遙憶兒時的一切。 洪翠紅自幼隨父親離開家鄉,遠赴南洋打拚,後與上林村劉孝偉先生成婚,展開了一段異鄉拚搏、事業有成的生命旅程。這次,她先是陪擔任家廟奠安典禮主任委員的先生參加上林村的活動;接著也回到自己老家--青岐村,當她踏入熟悉的土地,老屋依舊,村景一如兒時,仿若時光靜止在她離開的那一刻……然而,物是人非,站在故居前,她想起了母親生前多賴村中長輩與親族的悉心照料,不禁熱淚盈眶,滿懷感激。 這一幕,看在劉孝偉眼裡,憐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所謂愛屋及烏,也為了感謝鄉親族友對母親的幫助與關愛,劉孝偉與洪翠紅夫婦,決定捐款十萬元給青岐社區,以實際行動回饋鄉里、感念親恩。他們的這份善舉,不僅是對母親恩情的報答,更是一份對故鄉土地思念的反饋,充分展現了夫妻二人的孝道精神和鄉愁深情。 劉孝偉夫婦的舉動,讓村中鄉親深受感動,瞬間傳為村裡的驕傲與典範。村民們感慨道:這是青岐村孩子們孝順父母、心繫故鄉的最好表現,全村鄉親們都盼著,離開家鄉的遊子,都能如他們一般,回家鄉來走走,感受成長土地的滋養之情,珍惜內心深處的孺慕親情。 劉孝偉夫婦的慷慨解囊,傳遞的不僅是人子孝心,更是一段溫暖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青岐村深厚的家族情感與土地認同,這正是世代延續的美德與榜樣。讓我們為劉孝偉夫婦的孝心致敬,期待更多孩子能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外奔忙之時,記得心繫故鄉,懷抱感恩與想念的種子。
-
【武俠小說連載】雙鳳玨
堪堪拆了十幾招,燕紅看著不是辦法,攻速漸慢,刀法漸亂,賣個破綻,左手刀一撩露出脅下老大空門,那侍衛果然上當,揮刀而出斬向燕紅左脅,燕紅搶先一步一招「翻江倒海」轉到敵人身後,一刀便砍中了那侍衛右大腿,接著一刀柄撞中他背心靈台穴。那侍衛登時倒地昏死過去。 那邊韓綾使開長劍刺向轎前的侍衛,一刺、一削、一挑都給敵人避開了去,侍衛欺身直進,舉起刀來便向她手中劍猛砸,那侍衛力大招沉,只砸得韓綾握劍的虎口生疼,幾乎拿捏不住。韓綾只得改採守勢,意守丹田,劍隨身轉,見招拆招,以求後發先制。那侍衛一味猛攻,但韓綾劍尖總不離他手腕三寸之處,並不與他兵刃相碰,逼使那侍衛不斷變招,氣力無法使足。 那侍衛甚感焦躁,退後一步,虎吼一聲,掄著刀又攻上,將韓綾逼向轎前。韓綾左手在腰帶上一探,摸出一柄飛刀,手一揮急射向侍衛咽喉,侍衛身子一側躲過飛刀,韓綾一個箭步踏上,手中劍已劃過侍衛右手腕,侍衛手中單刀落地,韓綾再順勢將劍尖一掠,在侍衛胸前劃出一條長長口子,迴劍向後一刺直透至前胸,那侍衛登時俯身倒下。 便在此時,韓綾只聽得燕紅大叫一聲綾妹小心,卻覺背後一陣勁風襲來,一掌拍正了韓綾背心,韓綾給那掌擊出了一丈多遠,口噴鮮血,摔倒在地。原來在背後突施偷襲的人不來自別處,卻正來自轎中,只是再看那人,卻不是瘦小猥葸的蘇洋,而是一冷酷的麻臉漢子。那漢子身上穿著蘇洋的緞袍,卻不見蘇洋人影。(七四)
-
家
家的疑惑 「蘭陵是我家,漢相之後裔,八葉世家傳,光輝耀史冊,蕭氏為我姓,帝王之子孫,巍巍典型立,萬年永世昌,撒播九州扎根基,立業四海揚祖德,勿忘何公一脈傳,蘭陵蘭陵是我家,蘭陵是我家。」 這首〈蘭陵頌〉是蕭氏族歌,作者:蕭誠源,作曲:蕭娜。 2017年,二哥擔任金門縣蕭氏宗親會理事長,帶我參加桃園蕭氏宗親會會員大會。初來乍到,人生面不熟,環顧四周,宗親來自四面八方。開會前,宗親隨著音樂高唱《蘭陵頌》後,向歷代祖先參拜,緬懷先人,表達對祖先的感恩之情。 隨後,參加了幾次,發現台灣各地區蕭氏宗親會有共通點,視山東蘭陵為祖先發源地,所以開會前眾人齊唱〈蘭陵頌〉,而後遙祭先祖。先祖主祀漢朝丞相蕭何與忠臣蕭望之,及魏晉南北朝梁武帝蕭衍,渠等人物最早出現在國中、高中課本上,「蕭規曹隨」歷史典故,耳熟能詳。 然而,蕭何是我先祖,我很疑惑,因為蕭氏祖先應該不只一人,且大哥曾說我們的祖籍在河南,這觀念深植我心,所以蘭陵是祖先發源地,我持保留的態度。話雖如此,蘭陵讓我聯想到風靡一時的古裝劇《蘭陵王》,編劇好,又有陣容堅強的演員演繹,佳評如潮,所以「蘭陵」二字,讓我備感親切。 2018年,兩岸三地蕭氏宗親參加金門冬至祭祖,我自台灣回家幫忙,發現金門親人順應時勢,唱起了《蘭陵頌》,有點不可思議,事後忘了探究其由。 咱的祖先 2020年金門東蕭蕭氏家廟重建,由東蕭、東珩、后園、下市、前水頭、溪邊及1949年後居金門之蕭氏族人集資,復得金門縣政府補助及海內外蕭氏宗親的贊助,於2023年順利竣工。 2024年1月6日及7日(癸卯年葭月廿五日及廿六日,葭月指農曆十一月),蕭氏家廟將舉行重建落成奠安慶典,屆時宗譜、牌位晉主(祿位)及功名匾透過公開的奠安儀式入家廟。 家廟奠安慶典為金門獨特的傳統節慶,一個姓氏族裔的精神象徵,又金門是著名的僑鄉,多為東南亞各地華僑的原鄉。因此,奠安慶典須邀請海內外的族親,共同參與宗族盛事,藉以凝聚傳統宗族倫理情感,增進宗族和睦和向心力。 蕭氏家廟奠安慶典距上次1931辛未年葭月奠安,時隔九十又二年,我們感恩,躬逢其盛。因為一輩子不長,或許此生只有這麼一次機會。 奠安前,各項準備工作千頭萬緒,金門親人積極投入,其中宗譜的編修,與牌位晉祿位及功名匾數量的統計,皆涉及海內外親人,這增加了工作的複雜度。以功名匾為例,後代子孫允文允武最為圓滿,宗族的力量,順利地將菲律賓的「公忠體國」、金門的「將軍」、菲律賓的「杏林春暖」與「一門三傑」及金門的「博士」匾額入家廟。 2023年12月24日(癸卯年葭月十二日)家廟舉行迎主晉祿儀式,為奠安慶典揭開了序幕。隨著時間的腳步接近,親人們戰戰兢兢,積極投入事前籌備工作,縝密地沙盤推演,適度地調度人手,期許順利圓滿。 金門蕭氏僅十餘戶,人力不足,幸有東埔姻親、英坑鄰村及親友的幫忙。蕭家女兒聽到家的呼喚,很多人義無反顧地回家,我亦參與其中。 來到蕭氏家廟,發現家廟前的照牆拉起了布條,寫一個巨大的紅字「家」,還有「蘭陵世冑,忠孝傳家,古榮衍派,禮樂聲悠」。 我疑惑地問大哥:「家的涵義?還有我們和蘭陵之間的關係?」 大哥說:「家指蘭陵世家,還有我們東珩五號古厝,早在2006年整修前,大廳梁上的燈籠,寫著『蘭陵』二字……」經過大哥不厭其煩地詳細解說,終於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了。 春秋時期(前681年),蕭大心在蕭邑建立蕭國,今之安徽省蕭縣西北,為宋國的附庸國。前597年,蕭國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姓蕭。漫長的歲月裡,蕭氏繁衍昌盛,形成了蘭陵、廣陵及河南等郡望。歷經朝代更迭,輾轉遷徙,遷居福建省的子孫,便以蘭陵為祖先發源地。 明初,先祖七郎公(良德)自福建省南安古榮移居金門金砂,繁衍成族,乃以「蘭陵」為堂號,「古榮衍派」為燈號,以繼往開來,勸勉後人。先祖篤信佛教,所以四世至十五世字輩為「佛惠普聖,大復振國,世祖玄仕」。而後,先祖寄予後代勤於讀書,成為國家棟樑,因此十六世至廿七世字輩為「文章丕顯,千古永賴,以寄後人」。 清末民初,國積不振,干戈擾攘,鼠疫橫行,我族人前仆後繼到南洋討生活,東蕭到菲律賓、新加坡,東珩去馬來西亞、印尼,后園及下市到新加坡,前水頭到印尼。 遠渡南洋的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事業有成,不忘回饋故里,重建蕭氏家廟,古厝及洋樓拔地而起,見證了族人在外打拚,深愛自己的故鄉。 迎主晉祿 2023年12月24日早上,天空佈滿了烏雲,不過天氣很暖和,與前天冬至寒流強襲,處處冷吱吱,相形之下天壤之別。 今日金門東蕭蕭氏家廟舉行奠安迎主晉祿儀式,迎主隊伍上午8時集合,由宗族長老、蕭氏裔孫、姻親、鄰村及親友上百餘人共襄盛舉,近四十車輛奉迎先祖的「進士」、「都督」、「定遠將軍」與「總戎」匾額及牌位。 車隊由中樂隊開道,伴隨熱鬧的鞭炮聲,自家廟浩浩蕩蕩出發,車上的旗幟飄著「金門蕭氏宗親會」、「蘭陵世家,薪火相傳,敦宗睦族,團結合作」、「吏部郎中,奉先思孝,祖德流芳,世代榮昌」、「慎終追遠,弘揚祖德,根深茂葉,瓜瓞綿綿」的字樣,逶迤數百公尺,行經光華路、山外街道,再繞小徑圓環,經明朝祖墳後返回沙美。 在金沙鎮公所下車後,前鋒持著蕭氏旗幟、托燈,托燈上書「蕭、吏部郎中」,蕭氏團隊抬著四座先祖的功名匾,還有牌位,精神抖擻走在沙美街道,鑼鼓奏出歡樂激昂的歌謠,鞭炮響連天,吸引不少民眾停下腳步拍照,全程歷時二小時多返回東蕭蕭氏家廟。 10時30分,遵循千年傳統古禮,進行掛匾及晉主(祿位)儀式,晉主是由後代子孫捧主依序進行點主,再跨過淨爐奉主入祖龕內,從此接受子孫的香火祭祀。二十世紀初,金門多事之秋,骨肉離散,長輩用一生,等待海外子孫歸來,但換來的是遺憾。因此,奠安晉主特別將過世於海外的長輩迎回家,縫合歷史帶給親人的傷痛。 午後,蕭氏家廟齊聚老中青少世代,一起為2024年1月5日迎親晚會進行彩排。因為6日及7日是家廟奠安慶典的重頭戲,屆時明末清初遷居澎湖的親人滿心歡喜回家,菲律賓、新加坡及印尼親人亦不遠千里回來,還有台灣蕭氏宗親會到場,共同參與金門蕭氏百年盛事。因此,奠安前夕,海內外族親將使出看家本領,舉辦一場意義非凡,屬於蕭家人的晚會。(上)
-
大膽登大膽,人生無可懼
金門大膽島是我一直想要探訪的島嶼,因為我的成長階段曾聽到一首愛國歌曲,歌詞裡有提到「一戰古寧頭,再戰大二膽」,這兩個地名讓我萌生登島的想法。幾年前由於疫情管制之故停止登島,前陣子看到「大膽島重新開放登島,但要先完成登記」的新聞,我心喜立馬上網報名,選在不冷不熱,風浪不大的人間九月天登島探訪。 登大膽島的那天,導覽人員說:「停辦了好多年的登島政策,終於又再度開放。大膽島是離島中的離島,前線中的前線,島上除了少數官兵跟兩位警察外,沒有民眾,島上也沒有私有土地,我們登島後所有帶上島製造的垃圾,麻煩大家離開時不要留下來,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痕跡,最好的事是把美好的登島記憶帶回家」。 搭乘小客船從小金門九宮碼頭到大膽島航行時間約30分鐘,途中經過有駐軍的猛虎嶼,船主還貼心地在海上停留片刻,讓我們開開眼界拍拍照再往大膽島前進。 接近大膽島時,就被迎面而來的白底紅字標語:「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給振奮人心,登島後,我們跟隨導覽員行走在這個曾經扮演抗敵重要角色的島嶼,四個多小時的步行,我的神魂似乎飛回到六十多年前,看到凡事不便、武器缺乏、仍戍守島嶼的官兵,正勇猛剛強、自力抗敵、未因島小人少而自我放棄。 那些「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忠誠精實、保疆衛國」的心戰喊話,言猶在耳,但隨著時代過去,一代舊人逐漸換成新人,曾經參戰的老兵已日漸凋零,這天,我在島上,走在他們曾經走過、奮戰過的路上,複製他們的精神,效法他們的情操,心裡的激動與感恩難以言喻,也在「大膽登大膽」之後,滋生「人生無可懼」的意念,並把實際的登島行動化為文字,向曾經為國效勞、殲敵保民的英雄們致敬。
-
我的天才老北
我常說:我「老北」好好的公務人員不好好當,開了五金行也不好好開,不然現在我可能開名車、住豪宅、背著名牌包包,當個閒閒美代子。實際上他做了一輩子工程,從打井起家,做營造、做水電,真的是無所不做,到現在還有人說挖自來水水管上還有他的名字。 他的最大生活重心大概是「做工程」,他不用吃最豪華的餐食,但他必須使用最頂的工具、材料,這是我不能理解的。 很多人有疑難雜症都喜歡找他,對於一些人他就是「救星」,但對我而言就是「大麻煩」。 我曾經跟某位主任說:主任,你這麼喜歡找他,我們來交換爸爸好了?主任說:他是很好的爸爸了你還想交換。 或許他的偏執只有我們才懂,對別人他可能是有「才能」的天才,對我而言是一個「問題很多」的「天才」。 自從去年他去了馬來西亞後,陸續從小三通去馬祖、去了河南、宗親會的晉江,和即將出發的進香團,幾乎每一次都有故事。 去年馬來西亞那一次,地屬熱帶國家,他聽說早晚溫差大,硬要帶羽絨外套,被我們母女換成我特別買的防曬外套。他一到馬來西亞後立即感冒,那時是確診高峰期。回來後他耳朵便聽不見,進行一系列詳細檢查後,從聽力測驗到確定耳朵進水,從耳朵裝置吸管到後來中醫針灸才慢慢恢復。 今年的馬祖是暑假期間去的,因為哥哥和他作伴,所以問題不大,只是回來父子抱怨連連,說是天氣太熱了、太無聊了,並沒有我說的很美,這輩子一定要去一趟的感覺,但至少父子相伴相安無事。 接著是十月的河南,河南是和姑姑同行。我們表兄妹各自幫爸媽買了網路,結果二個天兵姐弟竟然完全沒用到,表哥請我透過爸爸傳遞訊息給姑姑,明明看到已讀,到最後是不了了之,回來後才得知一個是怕漫遊貴,一個是找導遊幫忙設定導遊不會。 十一月宗親會的晉江,這個老頭興高采烈的帶了大閘蟹回來,結果怕到海關檢查行李,就把隨身包包滯留在X光機,到後來是海關幫他接電話,我們才知道他包包沒拿。回到家正好趕上家裡的午飯,他拿著宗親會送的花瓶、照片分享。事隔數日,他老人家一大清早問我:你整理我行李時,看到我的台胞證、金馬證嗎?我不但沒看到還幫他搜索所有衣服口袋及抽屜,甚至聯繫碼頭朋友看有沒有人撿到。當他怪罪我幫他整理行李時,我真的已經氣到爆炸,我不但提供他行李箱還載他回家,結果好的沒有我壞的都是我。當我在抱怨此事時,我的救星哥哥說:我百分之百確認他那天回來吃飯還掛狗牌。就因為這句關鍵話,在短短五分鍾內,在梳妝台和床的細縫中找到了。 即將出發的進香團,希望不會再有烏龍事件出現了,不然我會被他的「天才」給氣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