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芝山岩
攀在石上 伸手圍住整座城 整座城圍住了我 自冰河到現今 寂寞在遷徙 我與歸的惆悵 於高點躲避洪水 夢裏 台北湖的子孫 與化石共舞,裝扮成 梁柱旁的門神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如果從另一方面來說,以班長的家世和為人,理應不會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才對,在沒有充分證據可以佐證下,我們似乎不能擅自下定論,更不能冤枉人家。」罔腰仔有所顧慮地說。 「從我們剛才的推測來看,似乎可以合理地懷疑,這件事與班長絕對有密切的關聯。但事情已過去那麼久了,死的死、走的走,倘若硬要去追根究底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或許,外面的傳言早已隨著金花的死而消聲匿跡,即使整件事我們比其他人清楚,但過去的就讓它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吧!」福生哥感慨地說。 「如果班長在沒有走之前,把事情的真相透露給你,你選擇的是仇恨還是原諒?」罔腰仔突然問他這個棘手的問題。 「說真的,我只是受害者的丈夫,而且這件事又發生在婚前,的確感受不到事發時內心的衝擊。或許只有金花才能體會到受害時身心的痛楚,要不,她的精神絕對不會因此而失常。倘若要金花原諒他那是不可能的。 設若站在男子漢大丈夫的立場,一旦娶妻當然要娶一個黃花閨女,誰願意自己的妻子婚前跟別的男人有過性關係。雖然我們不知道加害者當時是基於什麼心態,才犯下這個強暴少女的滔天大罪。但無論是一時的糊塗,還是早有預謀,莫非都是時代的悲劇。假若沒有國共對峙,蔣介石率領的國軍部隊節節敗退,班長他們也不會跟著部隊撤退來到我們這座島嶼,如此似乎就不會發生一些不能彌補的憾事。 從班長被金花認出後的種種作為來看,想必他必有一顆悔悟之心,要不,他可以不加理會,甚至還可以理直氣壯地怒指他人誣陷。因為它原本就是一樁陳年卻又沒有任何證據的無頭公案,任誰也不敢公然地誣指是他所為。(一六四)
-
追憶五十年前初訪戰地金門
由於金門乃是當年反攻大陸的跳板,更由於民國三十八年的金門「古寧頭大捷」讓中華民國的國軍擊退了中共葉飛部隊的來襲。造成了臺海兩岸近七十年來對峙的局面。而金門也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的新聞要地,中外人士和新聞記者也都會主動提出將訪問金門作為主要目標,這也引起我當年對訪問金門深感興趣的重大理由。 初次有訪問金門的機會是在民國四十五年的冬天,我在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接受為期四月的士官訓練,受訓學員都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少年,所以都認為有不怕險不怕難的威武精神。更要實現當年蔣經國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時所提出的兩句口號: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那裡有危險就要往哪裏去。因此在留學生隊結業的前夕有同學提出訪問金門的建議,並獲得軍校校長謝肇齊少將及政治部主任張明少將的同意報呈國防部審核,那一陣子的學生真是豪氣萬千人人準備好上金門前線訪問。但是等到的結果卻是:前線有戰爭情況為安全顧慮不予執行。同學們的失望可知。事後經同時受訓的學生時任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將軍之子王鎮洋透露:受訓學員有甚多黨國元老及政府要員之後,萬一飛機遭到攻擊責任誰負?多年後回想確有道理。 王鎮洋就是王叔銘上將的獨子,其他尚有總統府資政吳忠信之子吳庸叔、參謀總長彭孟緝之子彭蔭剛、空軍副總司令徐煥昇之子徐國銓、黑龍江省前主席吳煥章之子吳丁凱等。果然不出所料就在民國四十七年的關鍵時期中共發動了震驚中外的8-23 砲戰,金門這塊彈丸小島彈如雨下,當時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正在前線召開軍事會議,砲彈來得措手不及俞部長自己受傷之外還有三位金門防守副司令官被炸身亡。那就是趙家驤,吉星文,及章傑三位將軍。因此金門砲戰轟動全球,國際新聞通訊社及重要報刊均飛赴臺灣要求專赴金門採訪。而臺灣本島也進入戰略狀態。我們這些來自中華民國的留學生不但擔心故鄉的安危也成了媒體報導採訪的目標,那段風雨飄搖的緊張時刻給臺灣勃得甚多的國際能見度。一直到毛澤東宣布單打雙不打和停打還新聞價值經久不衰。但是我對金門的觀注和嚮往卻日益加深。 一直到民國57年夏我應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兼國防研究院主任張其昀先生之邀回國參加他所主辦的國際華學會議,除了晉謁蔣中正總統及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之外,並因兼任香港新聞天地周刊特派員的關係得識時任救國團的主任秘書宋時選,拜會時特別提出訪問金門的要求,他當即表示歡迎並告之周內即將有救國團主辦的「大專教授金門訪問團」當天有一日的參觀訪問,但因地處戰地避免中共挑釁所以行程都很緊湊。由於是保密行動,所以天未亮就在台北松山軍事基地集合,救國團總部派時任學校組組長曾廣順全程陪同,國防部則指由時任國防部政戰部副主任姜獻祥中將沿途照顧,務使這參與的五十名國內外的教授賓至如歸,平安歸來。姜獻祥中將乃是一名有名的空軍英雄,曾經擔任空軍軍官學校校長,對於天氣的變化經驗豐富,這位豪邁爽朗的將軍一到就操作他的江西口腔致詞歡迎大家:托各位朋友的福今天天氣晴朗適合飛行。如果遇到「共匪」襲擊,請沉著應付,把生命交給我們,因為中華民國空軍有保護人民的義務。但是軍機的現行規定凡是搭乘軍機必須簽署同意書,如果飛機出事不負任何賠償責任。這時連猶豫考慮的時間都已沒有,只有魚貫登機搭上了當年克難勉用的C-47四引擎飛機。飛向我嚮往已久的反共堡壘金門。 航程不遠但是近鄉情怯,地近戰埸兩岸交集總覺得有些兄弟廝殺的矛盾。一小時的飛行把我們帶到荒涼淒慘的廢墟,這就是尚義機場唯一對外的航空管道。接待我們的是金門防守司令部的政戰部主任尹殿甲少將,路上一切的解說都由姜將軍交付給他,因為這位山東儒將原任臺灣中部防守司令部的政戰部主任是劉安祺上將的愛將,調到金門已經兩年,中間只回到臺灣兩次,算是真正的以戰地為家。因為防衛司令要專注於作戰所以中華民國政府在金門成立了戰地政務委員會由政治部主任兼任,所以他的責任非常的大,而且事務性的工作全需顧到。尤其是一九五八年金門砲戰開打以來世界各地有邦交的國家指定到金門訪問的絡繹不絕,在送我們到一九五二年建造的「莒光樓」去聽簡報的途中,尹少將詳細的解說金門的文物史料以及防守的重要和建設的需求。 金門原是一不適生產的荒島,黃土巨石、人地貧窮,百姓以地瓜為生。但因戰爭關係軍民超過十萬,經歷任司令官之努力軍民合作種樹植木擘石開道將金門打造成一個綠色金門。十年以還建設已粗具規模,而金門特產高粱酒已研製成功且電力公司因蔣經國的長子蔣孝文--首任金門電力公司經理多方努力,已可自力發電。我們在「莒光樓」上看到了金門百姓的受惠,也看到了對岸大陸同胞所受的苦難,那些血淋淋的破衣和窮困的糧票鬥爭清算的日子,使得金門變成了解救大陸同胞的希望燈塔。多少教授都在「莒光樓」上的資料室中看得百感交集,義憤填胸。每一個人都抓緊機會在「莒光樓」的內外攝影留念。尹少將和姜中將卻因為保防關係不能與我們合照,但是救國團的曾廣順組長卻忙前忙後為我們服務。他後來被調到中央黨部第三組任馬樹禮的副主任,最後任僑務委員會的委員長多年和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直到他辭世為止。 為了趕時間我們參觀了古寧頭大捷的戰場、一九六二年建立的「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和馬山喊話站,並且用高分貝的喇叭請中共的戰士投奔自由。同時用空飄氣球高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對岸的沿海地區,我們雖非軍人但是也在金門前線盡了一份政治作戰的義務,多年以後仍回味無窮。中午因陋就簡在「浯江書院朱子祠國定古蹟」便餐,尹主任特別介紹新研發的金門高粱特產品並代表司令官致贈兩瓶以作紀念並附稿紙兩張以供參訪教授題字揮灑。他致詞時指出歡迎再來金門參訪,必以更進步的建設成果呈現在國人面前。 我心中在想到金門比登天還難我這一等就是二十年。回到臺北已近黃昏,我立即展筆為文以(我到了金門前線)為題在香港的新聞天地周刊登出。周後即接獲尹殿甲主任的謝函。沒想到我在文化學院任訓導長時他的長子尹建中任臺灣大學訓導長,和我開會時經常交談,可惜他天不假年,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此時尹將軍早已升任中將並將限齡退役。 (作者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及中國文化大學華岡教授)。(稿酬捐松柏園金門長照中心)
-
浯江溪口
天邊飛來的嬌客 聚集在希望的沙洲 看著海水在漂流 牠們要尋找食物的方舟 來時成群又結隊 喚醒沈睡的江河 去後江河歸寂寞 剩下浮游生物在招手 天涯嬌客黑天鵝 來時無影去無蹤 常將遊客拋身後 不知何時再相逢 看眾鳥在水中昂首躍動 聽海洋傳來聲聲呼喚 即使是失意的政客 也能感受大海的寬容 傾聽一會海洋的呼喊 凝望一幕蓬勃的生機 是海洋賜與的妙方 是大地撫慰心靈的良藥 潮水漲了會再退回去 潮水退了會再漲回來 嬌客去了也會再回來 只有青春去了永遠不回頭
-
烏燕仔作岫(閩南語散文)
有一日下班倒去厝,看著塗跤有一寡仔塗,隔日看機車面頂嘛是有塗,閣黏黏的款,心內煞感覺誠奇怪。紲落來幾日攏是按呢,我攑頭看面頂是不是有啥物?結果有一點仔鳥鳥的物件。 逐日透早烏燕仔就一直佇外口出聲,毋知咧講啥物貨?閣佇社區來飛來飛去、飛懸飛低,有時仔休佇阮厝的頭前,加上不時有塗出現,我知影烏燕仔來阮第作岫啊!要共伊趕走抑是毋通?有時開大門烏燕仔會飛走,我想我離開了後伊閣再停起去,煞煞去仔,乾脆隨在伊。 過幾禮拜了後,有一日看著烏燕仔停佇面頂,原來是岫作好啊!真是不簡單,另外一位所在若像進前袂做好的時,我想烏燕仔閣想欲做另外一個岫啊,烏燕仔到底是去啥物所在揣作岫的材料?我想閣無偌久塗跤著會沓沓有烏仔屎啊!到時真正就愛「傷腦筋」啊!
-
永遠的作文課
雖然我的興趣很業餘,但如果沒有當年高中國文老師的鼓勵,或許寫作這項興趣不會一直延續至今。 在懞懂的學生時代,課業並不特別突出,不知未來何去何從,覺得自己平凡,甚至高中選組時,選擇自然組,也僅僅是覺得未來比較好找工作而已。 直到高中第一堂作文課,才第一次有被肯定的感覺。國文老師回收班上作文後,在課堂的開始,特別提出有位同學的作文令他驚艷,探問是誰的文章,聽到是我自定的題目,才滿臉通紅地舉手。 頭一次被肯定,不知如何作何反應,只是感到開心又羞赧。此後的幾次作文課,更是常常被點名稱讚,或是幾句段落被抽出來念,還被老師稱讚作文「有大學生的程度」,同學也因此會借去參閱,讓我很有成就感,也更努力想要獲取好的作文成績。每次作文課時,除了絞盡腦汁努力書寫,也樂在其中,更有動力去參加校內作文比賽、投稿地方雜誌、刊登報紙文章,「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在說這種時候吧。 生命中總有些人即使沒有了聯繫,但卻讓你擁有一輩子受用的經歷。國文老師常常鼓勵我,以後要繼續保持寫作興趣,「可以投稿報章雜誌的文學副刊,賺取零用錢,不要放棄這份能力。」這些話言猶在耳,一直感激在心。這堂永遠的作文課,我會一直書寫下去。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住在我們村郊的軍人一大堆,她為什麼不說其他人,偏偏說班長是惡魔;而且不殺其他人,偏偏拿柴刀要殺班長?福生哥,其中是否有什麼蹊蹺,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罔腰仔不解地問。 「我倒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我曾暗自想過,是否班長的體型跟當年蹂躪她的那個人相似,或是有什麼雷同的地方,才會勾起她的記憶,繼而懷疑他就是糟蹋她的惡魔。」福生哥解釋著說。 「雖然那個時候金花精神已出現一些異常,可是對於事物的分辨則還算清楚;甚而我娘過逝時你到我們家幫忙,她還會不高興,這何嘗不是人性內心自然的反應。但儘管這樣,她並沒有想以激烈的手段來對付你和我。反而是班長好像是她的眼中釘,除了口出惡言罵他,還想殺他。更值得深思的是金花往生時,你不是說班長送了一份厚重的奠儀嗎?而且還跪在她的靈前上香叩頭,全村的人幾乎都看到這幕不符合習俗的情景。現在仔細想想,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人覺得不尋常啊!福生哥,難道你感覺不出來嗎?」 「罔腰仔,經過妳這麼一說我才猛然醒悟,如果以常理來說的確有點不尋常,難道班長真是金花所說的惡魔?而且早已被她認出,她才會拿柴刀想殺他。而當班長被認出後或許自知理虧,才會試圖以各種方式來彌補之前所犯下的過錯。包括送奠儀,在她靈前上香叩頭,以及那兩塊貴重的金條在內。罔腰仔,假若真是班長所為,再多的金錢也彌補不了他那種喪心病狂的過錯。」福生哥感嘆地說。 「福生哥,這只是我們兩人的推測而已啦!現在金花已死了,班長也不知去向,可說已死無對證。(一六三)
-
【鄉戀手札】食鮮一把鹽
利用勞動節不勞動出走一趟,沿著嘉義海岸線味道出行,像馬甲線一樣繞著鰲鼓溼地、東石港、布袋碼頭,像每一次趴在機艙窗口畫出家鄉海岸線輪廓。 中部午後陽光30度,無風,隱約有一層微粒子浮沉在周遭不遠處,讓天空臉色不開朗,顯示空氣品質不好,味道更差,尤其越靠近碼頭岸邊海產腥味鹹濕厚重。這樣的記憶味道不喜歡也不陌生,除了深處記憶的船艙味,還有早年少肉食醃魚的味道。80後食肉長大的混血孩子沒有特殊感覺,早年金門長大的孩子是深沉的甦醒。嘉義沿岸漂浮海洋的味道,一群人排隊等上船,由這座島到另一座島,食鮮、花火節、追逐藍眼淚。 尋常日子配合人情世故,過著過著淡出了嘴,只因家中長輩新喪未滿周年,一切年節不宜舖張,所以不能有冬至圓、不能有澎粿年糕、不能有元宵、不能有端午粽、不能有月餅烤肉。感覺日子剩下一把鹽,越過廚房事越簡單,幾乎沒有蔥薑蒜糖醋,沒有了味素雞粉魚露也不理。回歸到日子最原始的滋味,海邊食鮮一把鹽。一把鹽的海鮮在我回中部時改變了我的味蕾,曾經有段很長的日子,喜歡活魚八吃,桃園石門,一大條草魚養在大水族箱現抓現煮,炸醬糖醋紅燒豆瓣,水煮豆腐火鍋魚湯,樣樣都喜歡,就是沒有白燙。 來到港口餐廳,滿滿一桌的海鮮,蝦子、螃蟹、風螺、透抽、生蠔、魚片、魚內臟,每樣都是清燙上桌,用一把胡椒鹽,一疊山葵醬,一醋醬油碟子。於是我知道了海產鮮才能食鮮,餐廳的破布子蒸、紅燒糖醋……任何佐料都是多餘的,簡單食魚鮮似乎告訴我們隱藏的人生滋味,清淡苦澀若一盆水裡游,繁華落盡小確幸的小幸福,相較大浪漫的可遇不可求,安然自得。每有朋自遠方來我們都請臨海港餐廳,平日家中嗜食魚湯,我越懶料理廚事,多的是一把薑絲一把鹽,燙青菜白豆腐,簡單方便,廚房沒有味道嘴中多了滋味,粗學禪食。 回到金門我要煮魚湯,母親說家人不吃魚湯腥濃。我走一趟傳統市場,未進入市場口,羶腥味濃厚,地上濕漉漉,是我熟悉的味道,母親市場維生一甲子,然而我還是不喜歡海產攤,每一攤都有陳年腐朽臭味,每一條魚都固執的攤在攤板上終日沒有記憶散發腥味,魚是來自海上的禮物,這禮物不知沉睡了多久時光,輾轉上下貨運幾趟,魚不鮮了,難怪母親的魚都嗜煮重口味,家嫂也拿手紅燒糖醋魚。我納悶著,早年金門島海產鮮味十足,黃魚、黃隻仔……乾煎香,一把鐵鍋自擬媲美傅培梅,各式風螺珠螺海螺鹽醃醬油,曬海蚵、晾海菜的院埕,遠遠的鮮香,風中道味十足,一把陽光一把鹽,甘苦日子純淨三餐,餵養一家子的健康,如今卻只有被炒熱的觀光美食海蚵,海蚵價飆漲,魚貨短缺。餐桌上忍不住想敲敲碗,學馮諼客:食無魚。 清明前回金門與同窗往廈門晃,說去吃水煮活魚,辣魚湯酸魚湯,我一隨身背包只帶手機錢包就跟著走,後來才知道同行有備帶裝海蚵的器具,往廈門市場買海產應清明節吃潤餅之急,金門現產海蚵一公斤400多元仍供不應求。食魚鮮在金門似乎是可遇不可求,曾經以為每個港口邊都是等待的人,想像船緩緩駛近一簍簍海產下船,汗水海水淋漓,這場景在金門島沒有畫面,卻在他鄉相遇,聞著海水腥味,尋找鄉愁味道,必吃觀光魚市的蚵仔包、蚵仔煎,回金門也必吃,味道做法料理方式二者,站在金城貞節牌坊下排隊等蚵嗲跟在嘉義布袋港邊吃蚵包,滋味不同,純粹的固執。 進入五月初日,對岸是五一長假,來附近聞名的高跟鞋教堂、港邊看漁船觀光魚市買魚貨,人潮車輛激增。我用一天的假期,遊走海港岸邊,迎來一股濃厚的味道,剝絲抽捲尋找海島的原味,海鷗海鳥海上盤旋。陽光越來越濃,日子顏色越過越淡,嘴如是、身如是、髮如是……白棉衣棉布鞋行走自在,棒球帽擋風擋雨擋陽光也掩蓋日漸灰白的髮。但我仍不能透了「貪瞋癡」三毒,嘴裡直說喜歡食魚,心裡排斥食無鮮,一臉無所謂世人眼光的癡相。感覺自己像一條固執的魚,用魚四秒的記憶逆著洋流獨自洄溯家鄉,一趟趟虔誠又沉默。 想我是前世為一隻貓或一隻魚,共生苟活。若為魚,是春生冬死一年活的香魚,或占卜的?魚,或浪漫雨魚。適合此時節,初夏梅雨季節,下著綿綿密雨悠遊腳下的雨魚。今年說梅雨季,沒雨,抬頭見陽光,想念家鄉的海味,沒有海鮮的日子,就上賣場買鹽魚,日本的挪威的都好,薄鹽鯖魚醃鮭魚,回到另一種一把鹽。在怕淡忘的時刻,老之將至的癡相未來,抹上一筆淡淡的鹽,醃醃記憶,也提味。
-
田園野趣──八聲杜鵑山之旅
前些日子,回瓊林,在大嫂的菜園子旁,開心的看著那些快樂生長的蔬菜,自己也開心了起來。 忽然一隻紅褐色的鳥,刷的飛來,停在那一畦花椰菜的葉子上,時而停在一根短短的細長鋼筋上,我的目光尚在思索中,沒有料到,牠刷的又飛走了,到了路的另一邊,有些林木的樹上,但讓人驚喜的是牠再一次,刷的再飛回花椰菜旁的那根鋼筋上,牠的大小約比白頭翁略大些,只是那一身紅褐色的羽色,讓我一直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鳥? 我看牠似乎尚不急著走,於是趕緊回屋裡拿來相機,喀嚓喀嚓,拍了好幾張,一看似乎還有機會,於是再按下錄影,錄了一小段牠時而觀察環境時而理理自己的一身毛羽,好整以暇,我也好整以暇的記錄著牠的菜園生活,我們是萍水相逢,卻為彼此帶來了驚喜,滿菜園的蟲是吸引八聲杜鵑來訪的引子,彷彿鄉野之外的樂園,風微微的吹著,暑氣尚不逼人,是一處生活的好空間。 我拍了照,拿著圖鑑比對著,總想著是杜鵑科的鳥吧,但不能確定,於是發了電郵,請資深的鳥友洪幫忙確認,洪回信說在烈嶼的沙溪也拍過,是八聲杜鵑,我好興奮,因為不容易遇到,據說是迷鳥,後來和省鳥會的總幹事聯絡,說那個時間,適逢過境時節,台灣有好幾個地方,也分別有鳥友拍到八聲杜鵑,我獲得了消息,更是雀躍! 在金門四聲杜鵑是活躍的夏候鳥,初夏的金門田野、聚落都可以聽到牠的叫聲:「ko ko to ko ko ko to ko ko ko to ko 」,成了金門夏天最好的田園交響曲,但那天和八聲杜鵑的相遇,並沒有聽到牠的鳴唱,只是看牠時而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時而從菜園子飛到馬路邊的林子裡,我們就這樣擁有短暫的快樂時光。 我有機會和金門縣古城國小附設的幼兒園一起分享,透過鏡頭讓小小的朋友,有機會和田野的鳥朋友結緣,大家都好開心,在菜園子裡等待及努力覓食的八聲杜鵑,也成了他們的好朋友。 今年金門的初夏,我開心的與八聲杜鵑,共有一個田野的美好時光,生命因而感覺十分甜蜜,好像要滿溢出來,因此,想要分享更多喜歡自然、喜歡生態的大家,透過簡單的文字紀錄這一次的緣份。
-
臨 窗
偶爾佇足在客廳的落地窗前,遠眺,讓心靈也跟著視線貼近了樓外的世界,顯得不再是那麼疏離! 透過這「眼外之眼」的建築物開口,視線越過或雨或晴的陽台,眺望十樓下方之遠近景物,覺得這是必要的,也是出於自己的浪漫性情而喜歡!有些時候則是憶及舊事,那些曾經結交過的朋友們,包含後來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分道揚鑣的那些舊識,在最初彼此都是懷抱著滿腔熱情,願為共同志業而奮鬥!但生活裡畢竟有現實的嚴峻考驗,有些人後來棄初衷而去,去走一條較為平坦易行的道路……。 喜歡臨窗,其實,也是因為窗的一些美好特質吸引了我,包含它的明朗和堅毅,似與我自己的性情有所對應,捨棄了遮掩與晦暗,必要時就大大方方的坦露屋內那一方小世界,讓陽光進來!它也是一種對外連繫的必要設備,佇足在它面前,視線就從牆壁的封閉中暫時解放出去,有些時候還得以在想像中與遠天的彩霞共舞,與正在城市上空翱翔的群鴿同飛!如果心有所侷促,也就得以漸次的恢復其暢朗! 這款身軀透明潔淨,是薄而脆的,卻能夠抵擋得了風雨的襲擊!竟對應著我自己的某些理念!在「堅持理想」的這一條漫長路途上,由於有其艱辛之處,難免似在「苦修」一般!常想,世間「形而下」的諸般事物都會化為塵沙,回歸那共同的永恆故鄉!最後永在長存的,或許惟有那「形而上」的精神吧?惟有那曾經擇善固執、為著至高理想而始終如一的努力過的一股在天地間的氣魄!有如一扇明亮的窗之存在,堅毅不撓的挺立著,無所畏懼的面對日子裡的烈陽與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