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罩雺才有心跳聲?
紅色雺霧袂散 是歷史的記號,喝咻的溫度 猶原紅膏赤■ 目睭前雖然烏色 向前的跤步猶原紅絳絳, 停睏的名字無佇行徙的字典內,親像 是只賰這所在 猶有紅記記的紅露酒 Teh聽著米酒 h?羒m米的溫柔。 白酒的氣口siunn雄 一杯閣一杯的清甜 配著菜刀聲磨--ah磨 雖然攏是楗著島嶼的目屎 不而過已出現著淡薄仔的憂頭結面, 就連手頭的貢糖想欲坉入批信的缺角內 也漸漸成做 刜開的空喙 「天邊海角有所的向望,日頭色的島嶼 烏水溝內底,猶閣有teh跳動的心臟」; 踮佇速度頂懸的詩句 向時是有偌濟砲彈來飛過, 攏予彼杯高粱酒來吞落去 肩胛頭的形狀 也漸漸仔有胸坎的力頭 只是講現時的這條文字 也早就失去了時間 徛算是無聲無風無火也無石頭仔--ah 煞比島嶼的雺霧 閣kah雺霧 金色的窗仔門--neh? 換做這杯高粱酒來吞入嚨喉 毋是聽著罩雺內的心跳聲 竟然是梢聲 金門的罩雺 是愈來愈厚的梢聲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縱使劉志林繼承父業、成了地主,但畢竟尚未成年。有時奉母命去收租,卻經常受到佃農的刁難。跟隨父親多年,向來對父親畢恭畢敬的長工,自從父親過世後則不願聽他使喚。往往還得透過母親,經由她的囑咐他們才會有行動。看在他的眼裡的確不好受。或許他還年輕,無論經驗和實務都不到位,如果真要學會父親掌理劉家產業的本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磨練。 某天,劉志林到附近軍營探望當連長的表哥,看到全連一百多位士官兵,在值星官發號施令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絲毫不敢怠慢,對於軍隊的紀律,讓他羨慕不已。可是一想起自己身為地主,收租既要遭受佃農的刁難,工人也不聽他的使喚,如果兩相比較,簡直窩囊到了極點。當他向表哥訴苦後,表哥建議他趁著年輕,不妨先到軍中磨練磨練。 因為兵員來自四面八方,部隊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不僅可以看看班長或排長領導的方式,也可以從其中吸收到一些領導統御的知識,將來管理那一大片產業,必能得心應手。而且姨媽身體康健,又有秋霜表妹可當幫手,家裡的事一定可以應付得了,並不差他一人。 如果有當兵的意願,現在正是時候,只要年滿十六歲且身體健康吃得了苦,隨時都可以入伍。因為共產黨正在四處作亂,為了剿匪而需兵孔急,只要入伍跟著他,他一定會善盡照顧之責。甚而部隊就駐紮在附近,還可以利用假日回家探望她們,三、五年後一定可以退伍。將來一旦歸鄉和秋霜成親,婚後只要兩人一起努力,勢必就能把劉家的產業發揚光大,如此才不會辜負他父親奠下這片基業的苦心。 (一一一)
-
溫溫的講─祖孫的故事
當外孫女「永晴」趴在我肩膀上,安心信賴的睡著了,我感觸的是純真的寧靜詳和。我慢慢靠躺到臥床高枕上,將她從肩膀挪平到胸前,再輕置放到床舖為她洗淨的大毛巾上,讓她平躺安睡。看著她安詳的氣息,摸摸她額頭適度的體溫,作為是否蓋被與厚薄的取捨。我常忘憂忘我的用手撐著自已臉頰下巴凝視她酣睡,她並不知才足歲的自己能帶給外公無與倫比而如此寧靜的親愛,我不由自主的常為她喃喃祈請上蒼諸神保佑她平安長大。 從她滿月後,我就用「嗡、嗡、嗡」--〈小蜜蜂〉的單一基調作所有催眠的兒歌輕吟,譬如,「王老先生有塊地」,就搭聲7個「嗡」就能哼唱了,畢竟我沒有一首兒歌是能如詞唱完的。「嗡」聲久而久之就成了外孫女熟悉信賴的音符,也許就是她很快趴在我肩膀睡去的靈動默契,讓她感受的音律是安心熟悉與可以依靠的。愛的施與受定位在那裡呢?跨越時空的每一秒當下吧! 看著她趴睡,平躺,側睡,咬著下唇當奶嘴吮著,或微嘟著小嘴,在我眼簾裡,都超越價值不菲「蒙娜麗莎的微笑」,那就是我的摯愛,緣於妻子,承於女兒,及吾愛孫!也許,外公終將鬢雪而去,「永晴」也將亭亭玉立長大,歲月會遺失她不曾有過的記憶,然而在她襁褓的溫暖裡,外公曾經擁有這份緣聚與無盡的念想親融,滋生在彼時,愛在無邊無際的當年時空。 外孫快四歲,孫兒快三歲,外孫女剛滿一歲,用暮年的步履,「溫溫的行,繼續人生的故事」;其實咱關心的、可愛的,「還擱有真濟」!行年至此,甜蜜的負擔填充了清閒,卻撇遠了沉寂,合十感恩上蒼賜福平安是由衷的頂禮。先母在我四歲多因病早世,天可見憐,兒孫填補了我童年模糊的記憶斷層,在他們滿屋奔跳的日子裡,我更是挺起老軀骨,融於此起彼落的喧鬧歡笑,何其有幸,當下凡夫還真能「忘我」於銜接返老還童的重生。因此,是誰給了誰溫馨喜悅呢?生命傳承的哲學多微妙啊! 什麼是幸福?人生的比較哲學只要知足惜福就常滋養平安快樂,不是嗎?方寸一念之間,隨心而至,隨緣拾起啊!驀然回首,青青子衿,已易鬢白。歲序向晚,悠悠緣境,溫情滿屋。辭歲迎新,就這麼在三代交響中圓滿了樂章譜曲。
-
傑出校友
欣逢寧中母校歡度50週年校慶,校方煞費心思地完成了「傑出校友」的選拔活動,一則鼓勵後進,見賢思齊;再則鼓動風潮,蔚為社會善良風氣,意義可謂重大! 在校慶的前一個月便已陸陸續續的展開一系列的校慶活動,陳校長別有用心的做了完善的規劃,結合師生與校友的力量,並集結了地方及善心人士的奧援……等等,大家群策群力,有心一同的完成了50週年校慶一系列的活動,諸如:年刊的編撰、傑出校友的選拔及名冊的編撰印製、巡迴所屬學區各村落的巡演,以及校慶當天熱烈展開的多項活動……等。又在校友們的踴躍訂桌(認養餐桌)下,數十屆前後校友們共聚一堂。餐會中敬老尊賢的從第一屆開始輪番上台致詞,大家就像多年不見的好友一見如故的開懷暢飲(談),一眼望去,萬頭攢動,場面之浩大應屬空前,令人讚嘆!澎湃的熱情再度掀起了校慶活動的另一波高潮,只為成就「走過烽火.邁向雲端/寧中小半世紀榮耀」的完美而努力,真是聚集了旺旺的人氣,竭盡心力、絞盡腦汁的圓滿了一次「真、善、美」的校慶活動。 說到這「傑出」校友,從字典上得知,傑出二字乃「才能、成就出眾」之意。以此推論,「傑出校友」即是「才能、成就出眾的校友,是眾人的楷模」,這美麗、高貴的桂冠不啻是一大標竿,既是一份期許,亦是一份莫大的榮耀啊!可是,對我來說,「傑出校友」這天大般的高帽子我實在承擔不起,也戴不下啊!因為我一點也談不上「才能、成就出眾」,我是最最平凡不過的了,加諸我這份榮譽,徒增我「受之有愧、擔當不起」的感嘆。 所以會被冠上「傑出校友」的頭銜,只因某次在救國團餐會上偶遇金寧中小學陳校長,談起要推薦我參選寧中第二屆的傑出校友一事(傑出校友以屆來區分、每屆各自推派),我再三婉拒,實因承受不起這美麗的光環,一旁的李校長卻說:「不必推辭,這只是要『愛心捐款』的啦!」說得我若不接受反而顯得小家子氣似的。我就這樣接受了「寧中第二屆傑出校友」的甄選。 猶記得幾年前每當要推派傑出校友,大家無不是推辭再三,不敢沾光,因為真正傑出的同學們都當選過了,接下來一般般的大眾實在不敢接受這難以承載的冠冕,當時我也敬謝不敏,因這的確是太沈重了呀!就在校慶當天的餐會上,我看了傑出校友名冊之後,大大地汗顏,無比羞愧!因為選出來的傑出校友們都名副其實的太優秀、太傑出了!我實在有愧躋身於傑出校友之列,當下真是後悔無比!我是該有所堅持,堅定的推辭陳校長才是,設若能夠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再受「這只是要愛心捐款」這句話的左右了。 唯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姪兒明谷亦榮登他們所屬第十四屆傑出校友之列,這難得的姑姪同榜應屬空前,我頗以姪兒為榮呢!人生在世,就是要奉獻所能,盡其在我的發光發熱,甚而光宗耀祖、嘉惠後代,這才是讓人歌頌讚揚的好兒郎。回顧2017/01/21《金門日報》上的「星期人物」報導:「翁明谷──高鐵機捷品管工程師、合氣道高手、樣樣都第一」。他常以清末禁煙抗英名臣林則徐抒發心志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來自勵。能夠榮登鄉訊版的《星期人物》確實得有兩把刷子,當《金門日報》報導姪兒的豐功偉業之後,引來親友們紛紛的讚賞與道賀,讓我這當姑媽的與有榮焉,也沾了不少的光呢! 傑出校友名冊條列姪兒足資表揚的事蹟如下: 1、執行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品保查驗制度及執行計畫,於100年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路票選為國內百大建設第一名。 2、奉派支援高鐵局捷運工程處機場工務所都板機場捷運CU02A標工程,於98年獲勞委會「推動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公共工程」獎項;98年獲中央防治紅火蟻工作查核小組評比「第一名」;99年獲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類「特優」及100年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等殊榮。 3、主辦高鐵局(含工程處)品質管理系統ISO-9001建置及認證作業,取得ISO-9001國際認證。 4、高鐵局評選為103年度績優員工。 5、成立桃園合氣道推廣訓練協進會。 瀏覽這些優良事蹟,好些專有名詞都叫我摸不著頭緒,還把我唬得一愣一愣的,果然「隔行如隔山」。然,心中無比佩服跟得上科技的有為青年,在各自的領域裡發光發熱,讓人引以為榮!相信大哥在天之靈亦倍感欣慰的。的確,進步的科技帶來便捷的生活,如機場捷運的誕生,讓人更加輕鬆的與世界接軌,為人生旅途增添美麗的風景無數,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造福人類、功在社稷啊!因而,我認為明谷:傑出有理、實至名歸。 雖然自己乏善可陳,然而,一想及恩師楊肅元老師,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打下一片江山,一生奉獻社會、造福鄉梓,積極為兩岸和平竭盡心力,至今仍然在職場上不辭辛勞的兢兢業業、努力付出。且為善不欲人知的積極做公益回饋社會,其一生所積累的佳德懿行皆是我輩學習的典範,真正為「分秒不空過」做了最佳的註腳,更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楷模。老師都還在拚搏努力,為全民謀福利了,我豈可辜負這耀眼的光環,停滯不前呢?每當思及此,便激起我效法恩師奮鬥不懈的精神。再說,我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呢,也更加慶幸自己擁有良師益友的督促,猶如晨鐘暮鼓般的時刻砥礪著我,因此我當為「傑出」二字加倍努力,才不枉校方所賜「傑出校友」所富含的重大意義。悟及此,心中猶如放下一塊大石頭般的坦然、舒暢。不必後悔,也無須罣礙,心轉、念轉,一切無礙。原來「傑出校友」所賦予我的使命乃不斷力爭向上、讓生命發光發熱以照拂人群,彰顯母校風采!
-
老將軍的勳章
他專心地端詳著 手微微顫抖 沒有當年意氣風發的笑容 手上那塊穿著錦帶 閃耀黯淡光澤的鐵 突然變成一架飛機 飛行員胸口淌著血 飛機墜落 鐵塊滑落 鏗! 新來的外籍看護急衝進來 忙問: 「爺爺!怎麼了?」 他笑了,口齒不清地說: 「報告隊長!我又擊落一架。」 「你看!最新型的。」 阿雅!把將軍的勳章收好? 外頭傳來夫人的叮嚀 她喊錯了 新來的看護叫瑪麗
-
覓樂 (彌勒)
我們的快樂 透明 看得見 需要小心包裹 不讓灰塵來蒙蔽 靜靜 坐臥成山 守候 駐足與青睞 燈光下 任君挑選 一朵朵 亙古不變笑容 圓圓滿滿 既神秘又和藹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好啊!」志林竟脫口而說。 「妳呢?」劉復本指著秋霜問。 「爹,我們扮家家酒的時候,都是聽從志林哥的安排,現在他說了算數。」秋霜看了劉志林一眼,嬌聲地說。 「好,就這麼說定了,將來就由爹娘替你們作主,讓你倆成親。」劉復本興奮地說。 儘管他們天真無邪地說好,但畢竟年紀還小,如果真要成親也是十幾年後的事,而世事難料啊!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或有什麼變化呢?可是,夫婦倆還是把秋霜當成劉家的童養媳來看待,把將來的希望全寄托在兩個孩子的身上。即便鄉下女孩鮮少有讀書的機會,而秋霜則是例外,在父母刻意地培養下,她跟著志林一起上學,兩人在校無論功課或課外活動都有很好的表現,讓劉家兩老樂開懷。 就在志林初中、秋霜小學即將畢業時,他們的父親劉復本卻不幸染病身亡。於是兄妹倆不得不輟學在家陪伴母親、供其差遣;毋寧說是跟隨母親學習收租及管理工人的本事。因為劉家那一大片田地日後必須由他們來接手,尤其志林是男丁,更要扛起這個家的重責大任。雖然他只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初中生,但卻遺傳自他父親,長得高頭大馬、身材魁梧。而秋霜即使只小學六年級,卻也因為營養均衡、發育正常,除了長得亭亭玉立,輟學後穿起便服更彷彿是一個大小姐。(一一○)
-
飛機場學堂的「鋼鐵長城」
前言: 惟民國103、104兩年,春和景明之際,「寧中」第四屆部份旅台同學聚首於台北都會,環顧舉座在職者寡,離崗者眾,以及逐年不幸離世之增,不免嘆年華之老去,惜重逢之可貴,杯觥之間,有囑予就寧中三載獻追憶之文之議,聊備稗史之闕資,亦供悠悠之目論,除已於50周年校慶前即興草作《風雨「寧中」路》共襄盛舉外,識者以為當年我校首摘地區籃隊冠軍盛事,當有精彩紀錄以留校史之璀頁,宜有專章重現披露俾昭史冊,是以老朽記憶所及,就其所知續寫本篇,或資吾輩垂暮之年酒後茶餘之談助,以消永晝也。日前與縣警局警務參宗堯同學議及當年我「狻猊」班之種種,在吾師煥文殷殷教誨之下皆能爭氣,於今皆逾甲子之齡,各行均有表現,可圈可點,似有亮麗成績單以慰吾師教導之功,余乃興寫《「狻猊」班之爭氣弟兄們》一文以資紀念爾,唯我班名之緣起卻與吾校當年籃隊首度奪冠攸關,原擬併本文畢其功於一役以為正辦,唯慮及篇幅過長,恐為編輯諸公所不喜而留中延發,致關心者癡癡等待心有不忍焉,是先推出本文,「狻」篇容後另補,尚請鑒諒,是為序。 那些年,老蔣總統決心欲掃除教育積弊,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俾落實學生四育均衡發展,來日蔚為國用。在升學功利主義當道的台灣社會,大肆改變教育政策,可以臆斷阻力甚大,爰以純樸的戰地金門為實驗國民中學創立之舉,首先在首善之區的城鎮之首--金城鎮率先成立實施,簡稱「城中」;另二城鎮--金沙、金湖緊接其後,亦成立了「沙職」「湖職」等試驗學堂;我校「寧中」成立較晚(曾於去年10月22.23日金副拙作《風雨「寧中」路》有所簡述提及)。 彼時對岸搞起「文化大革命」運動,如火如荼方興未艾,俺們卻有「毋忘在莒」運動大肆展開,亦不遑多讓,隔海對陣、互別苗頭、好不熱鬧!爾時最高領袖昭示咱們,務必於「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著手,俾利中興偉業、厚植國力,除了統一中心思想勢所必須,階段任務首重「強身」,所謂「強國必先強身」--以振國魂唄!於是軍民奮發、推展體育蔚然成風!亦獲得政府大力支持。其中以球類運動花費既少,又可喚起普羅大眾廣大參與,一時稱盛,尤以軍方帶動之籃賽競技勃興,更屬領頭之羊,厥功甚偉。 由於我校成立較晚,籃球隊參與大卡司之臨陣實務經驗略顯不足,團隊精神之融合以及協調默契之培養亦非朝夕可蹴。初,校際比賽經常落敗,自屬必然。迨民國59年春,歷經奮戰近3年,屢敗屢戰、百戰不殆的6字頭學長(指民國56年入初中學堂之學號)--鄉下土包仔的蕃薯囝子晉升畢業班下學期,窮於應付已進入緊鑼密鼓升學模擬考試階段全力衝刺之際,是時,以盤山村大姓農民之子翁氏炳根、文金、金賜,以及古寧村大姓蚵民之子李氏錫義、沃澤、麒麟與乎嚨口蔡銀堅氏等主力戰將籌組成的工農子弟堅強校隊陣容,逆勢突破艱難困阻,成立於斯。他們咬牙犧牲了升學課業的準備,只為了一個扭轉校譽的崇高信念機會的到來,再不把握,即將畢業離校遺憾終生,歷千錘百鍊逾千百個日子以來,他們已然充滿自信、淬礪奮發,有旋乾轉坤之旺盛企圖心--就等待著這歷史時刻的到臨!學校特地為他們換上了嶄新的球衣,四方嚴整的印版字「寧中」兩字,像兩個大大的鋼印熨貼於胸膛,象徵著四平八穩、牢不可破的鋼鐵隊伍儼然成形;紅彤彤的背心似成了學校對他們的期望,冀勉從此湔雪前恥、殺出一條血路!紅紅火火、熱火朝天,為校爭光! 是年仲春二月,驚蟄起,嘉禾向榮,萬物復甦,三年生聚教訓、明恥教戰鍛就的「寧中」籃球校隊肩負歷史使命(他們深信「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畢業在即,犧牲奉獻,留下紀念),終在「飛機場學堂」授旗誓師,準備再次披掛出征(有無「登壇拜將」?史無可考;惟此誓師與昔北洋政府之「馬廠誓師」,規模或有不同,標的亦有其異,然冀完成任務之旗開得勝、殷殷期許,古今皆然)。是日關心我校體運之愛國港僑劉師煥文,篤敬虔誠,沐浴更衣,腳踏錚亮之皮靴,肅穆莊嚴、氣宇軒昂登上了校後七階土堤之端,仰望蒼穹,西來祥雲朵朵,有萬道霞光自林隙傾洩降臨,伴有嘯傲山林盤旋衝天之鷹擊長空,間有水鴨拍打雙翅掠過陂塘水面嘩啦啦而來,以資響應!頓時喚醒雲雀自草埔老巢騰空高飛,欲登九霄,嚶音宛轉清麗迴盪,亦有共鳴焉!師即掐指占卜曰: 「綜觀校園周遭吉祥之象充塞,此役我校當一掃前恥也!」 對曰:「諾!」 此時際,對岸大嶝島高分貝放送頭正雞貓仔喊叫「革命形勢一片大好!」頗有適時助陣之氣也。 巳時,敵我兩軍初戰於城區「示範中心」老學堂之球場,對手是長年屢戰皆捷的「城中」球隊,他們身著舊球衣,代表勝利者的歷史傳承,其隊長陳名斌氏據說是外省二代,曾奉命參與該校籃球隊,代表本縣赴台投入民國57年的「全國中等學校第六屆自強杯男子籃球錦標賽」。此役「城中」球隊首次遠征,競逐全國性之賽事,卻能一新縣民耳目,以黑馬之姿過關斬將,雖終輸予人高馬大之上屆盟主(大會預估之強敵─台北縣立「中和國中」)功敗垂成,但渡海初戰有此佳績,雖敗猶榮,已然如鍍金之將,有豐富之實戰經驗自不在話下。 斯時陳氏立於球場中線一側,就等開場球哨音一落,搶得先機,俾制敵機先、先馳得點,只見君臨天下,有氣吞萬里江河之勢,威儀堂堂、氣象皇皇,大有「陳氏既出,誰與爭鋒」之雄(當時盛行之愛情小說《籃球.情人.夢》若改編為影劇,其足堪擔任最佳男主角殆無疑義。這時小兄弟俺在旁觀戰,權充啦啦隊,即刻聯想到陳氏頗有「毋忘在莒」運動故事裡燕國大將樂毅連下齊國70餘城之威,不免為吾校聲勢似處於劣勢憂心忡忡起來,俺們啦啦隊也就適時敲鑼打鼓嘶喊助威,期挽狂瀾耶);而同時立於中線另側的是我校的炳根隊長,面對勁敵壓境,俺們翁氏學長或自忖鄉巴佬對上城市貴族之戰意義重大,身負中流砥柱重任的一隊之長,此時可不能先輸了志氣,長了他人威風!自是未戰而有屈人之兵,洵乃兵家之大忌,乃有不卑不亢、沉穩應變、胸有成竹、盤馬彎弓、從容應戰、不為強敵所懾之態生焉! 昔時武俠小說用語--「說時遲,那時快」--這當兒派上了用場,短促速捷的開場球哨音甫落,只見陳氏大將以身經百戰、熟門熟路之姿輕而易舉躍起撥球成功,一個長傳--他老兄已遠離中線,竄至我方籃板核心禁區,準備長驅直入扣籃得分;詎知同一時間,我校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井然有序之動,擺開架式,業於籃下禁區閃電佈下弧形防禦線阻敵於前!此5人之Team既不向前,亦不容許退後,僅向左右鄰員位置適時略有移動,俾彌補防線缺口,以免自亂陣腳為敵所乘。如此穩紮穩打、堅守陣地,堅決使敵無法越我雷池一步!除非對手均具長射絕技,尚難得分;矧以守方斷不致予攻方順利投籃之機,預估較佳投籃之點,俺們長人伺候,其奈我何?復以受運動規則所限,攻方即使有披堅執銳摧枯拉朽之心,亦難逞直搗黃龍犁庭掃穴之舉。如此冶「外」「中」「內」衛區「聯合警衛」精神於一爐、匯「一」「二」「三」線防禦接敵於「核心陣地」之用,堅若磐石「鋼鐵長城」以成!嗣能取得關鍵性之支撐、立於不敗之地,一俟取得球權轉為攻方,乃有信心提振士氣反守為攻,從容乎疆場之上!雖無火牛陣之奇兵,卻有團隊精神之協力;乃能破敵陣挫敵鋒,蓋對手尚無我方所默契練就之銅牆鐵壁陣容擋於前也。 俺們當年面對強敵就是靠著這穩紮穩打的堅強嚴整防衛盾牌扭轉了戰局,險勝了對手,運用戰略摘冠,委實功不唐捐。昔拿破崙麾下的將軍兼軍事評論家約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認為「戰爭是一門藝術」著有專論,小小一場球賽又何嘗不是戰略藝術之靈活體現? 這是一場經典的扭轉戰局的守勢作戰模型( model),爾後親見多次國內外籃賽場面,欲再見如此典型究難遇合。「寧中」此役之後雖有間隔一年的勇奪雙冠王地位,以及再睽違了三十六、七年之久的復登盟主寶座,惟自校創立半個世紀以還,隨著形勢推移起伏無常,不免興滄海巫山之感,自鄶以下,毋庸論矣。
-
【生活筆記】武嶺橋
印象中,武嶺是合歡主峰與東峰間的鞍部,,行政區劃屬南投縣仁愛鄉,海拔3275公尺,目前是開車就能抵達省道的最高點。那麼,武嶺橋呢?你會發現這座橋離此甚遠,竟然坐落於北台灣的桃園市大溪。 如果說,橫跨大漢溪的武嶺橋,橋下曾經是一個開放的遊憩區,許多遊客划著小船在此度過愉快的假期,很多人不敢相信,因為大漢溪已乾枯,溪床露出亂石與迎風搖曳的蘆葦,遊憩區也歇業了。雖然如此,仍不減於旅客對大溪這座古城的愛慕或疼惜,穿越了景色優美的武嶺橋進入老街後,一段古樸而浪漫的旅遊行程就展開了。
-
【小說連載】島鄉往事
夫人有時候卻也不免想,雖然蒼天讓她失去生育能力,則賜予她這個人見人愛的千金,如此,絕對是得而非失;或許,應該說是老天爺對她的一種補償吧。即使不是她親生,但她一定會把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視為己出,讓她與兒子一起成長,在兩人之間不會有任何的偏袒。 甚至當兄妹倆逐漸長大時,劉志林因係男孩總是較調皮,經常受到母親的責罰;反而秋霜既聽話又乖巧,長得更是眉清目秀,加上夫人親自幫她梳妝,簡直把她打扮成一個小公主,夫婦倆疼愛的程度不言可喻。志林非僅沒有怪父母偏心,對秋霜竟也格外地照顧,兩人同進同出一起玩耍。他有的,也少不了她一份,兄妹倆的好感情,羡煞了不少同齡的孩子們。身為父母的劉復本夫婦,更是眉開眼笑。 然而說來也奇怪,自從秋霜來到他們家後,年年風調雨順,田裡的作物更是大豐收,給人代耕的田地,也不怕收不到田租。或許,他們的善行義舉老天爺已看到,秋霜何嘗不也是一個有福之人呢?如果將來長大後能成為志林的媳婦兒,那是再好不過了,夫婦倆難免會有如此的想法;甚而在一次閒聊時,劉復本竟笑著對孩子們說: 「你們兄妹感情很好,又懂得相互照顧對不對?」 「對。」孩子們以一顆童稚之心,不約而同地答。 「長大後讓你倆成親好不好?」 孩子們相視地笑笑,或許他們曾經玩過家家酒遊戲,也扮演過新郎和新娘,即便不明白成親的真正定義是什麼,但男女跪著磕頭,不就是拜天地麼?兩人相對一鞠躬,不就是夫妻互拜麼?凡此種種,對他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啊!(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