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友直,有諒,友多聞,有朋友若此,那就是生命遇見了貴人。 每個人的生活與生命中,不免跌跌撞撞,成長、求學、就業、工作,甚至生老病痛苦煩憂,都是考驗試煉,一串串,接二連三,有誰能無風無浪一帆風順? 從襁褓到幼兒,我們需要父母的養育與呵護,求學階段需要師長教導和同學伴讀,就業工作需要同僚協助與上司指導,結婚生兒育女成家立業,更需要家人同心合力。孰能離群索居?孰不需要他人幫忙?幫助我們成長、度過難關考驗的人,無疑是我們的貴人,我們需要貴人。 貴人多助,讓人雖困頓而無礙,雖罣礙而釋懷,雖艱難而通關,貴人太重要了,我們都需要,但貴人何在? 首先,第一個貴人是自己,自力更生,自助而人助而天助,做自己的貴人,求諸己之放心。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我們得先自立自強,靠自己雖苦,但若堅定意志、下定決心,總有苦盡甘來的未來。 其次,我們身邊必然有許多貴人,但得自己發現,貴人不會平白天降。或許,我們得專心聆聽、仔細觀察、虛心受教;或許,我們得不恥下問、承受責難;或許,忠言而逆耳,我們得聽得進惡言;或許,我們得從做中學,從錯誤中體會,從不斷試煉中砥礪磨練。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或許,做過了才知道,痛過了才恍然。 貴人可能就像觀世音,千手千變,千手點化各有手法,千變就是各種狀況難題考驗。或許我們必須掌握機會,耐住性情,接受挑戰,多加磨練。貴人可能菩薩心情卻使霹靂手段,貴人可能五雷轟頂,我們若能不逃避、不掩耳,如雷貫耳,則能豁然開朗。 貴人拉我們一把之前,或許先推我們一下;貴人可能橫眉冷眼粗言惡狀相對,如果我們求己放心,不退縮、不規避,逆來而順受,一切就會大大改觀、改善。 貴人可能先考驗我們的耐心誠心虛心,通過考驗,雨過天晴,柳暗花明,前程光明似錦。只可惜,橫逆當前,難有人不退縮,少有人不抱怨,磨練變成衝突,貴人成了惡人,只有彼此衝撞與憎恨,水火不容,竟成了陌路。 貴人難遇惡人易逢,問題不必然在我們,只怪迷失的心眼。試問:當我們遭逢困境難關,是否曾經先把自己的心安定之後,再去尋訪貴人請益就教?我們的貴人何在?我們是否因為偏執、狂妄、驕傲、自大,看不見貴人?或把貴人作賤? 在跌跌撞撞的人生路徑中,有人窺破玄機,得到妙處,難處迎刃而解,化險為夷,只因轉念。轉念一瞬間,看似容易其實很難,不能怪誰是誰非,只怪我執、我固、我妄。貴人何必他求?求得自己放心、安心、虛心,乃能自助助天助,那時候,貴人多矣。 尋找貴人嗎?先求放心吧。
-
「白頭翁講古」緣起
個人於十六年前曾寫過村史,取書名曰「下坑的美麗與哀愁」,當時,正值犬子上均十六歲生日,這些年來,一直想寫續集,因為有八百年歷史的下坑村,值得書寫的人、事、時、地、物太多、太多了。 為學不才,但做人感恩的道理,從小深植內心深處;尤以新近這兩三年來,有感於我所敬重的軍人,從洪仲丘案、阿帕契直升機案,直到最近的憲兵侵擾民宅案,軍人幾乎被打擊得一無是處、一蹶不振;故我每看一樁怵目事件,每知一則驚心報導,我的內心都在淌血,這跟我從小熟知的「軍民一家親」的體認,幾乎是天差地別,有非常顯著的落差;直覺告訴我,良知良能更提醒我、驅使我,是到了該為勞苦功高的阿兵哥,講幾句公道話的時候了。 至於取名「白頭翁講古」,理由也很簡單;曾幾何時,還是翩翩一書生,一頭美亮髮的中年人,如今,已是「斑白者,不負載於道路」的垂垂老者,今日,有幸為我所鍾愛的下坑寫故事,戒慎恐懼的取名「白頭翁」,誰曰不宜? 先說四扇門,就是我們夏興(下坑)老家,出大門左手邊,約二十公尺處的那一扇古石門,仔細算起來,她起造於西元1886年(先祖父誕生那年),時至今日,不折不扣,剛好一百三十個年頭! 聽先四嬸婆蔡粉女士說:「以前我們家族人口眾多,夏天晚上天氣燠熱,男人(孩)就在四扇門限內,鋪鋪草蓆,就地睡覺,但為防範外人擅入,就寢前,就關上這扇門,然後才能安心入睡!」 四扇門原本有很漂亮的木門結構,其上的花鳥雕工甚為精美,常吸引過往行人注目,它也是夏興陳家頂太原和下太原的分界點,在其下(南勢邊)稱下太原,而其上(北勢邊)稱頂太原! 我們家族,在先大人水生(琛)公之前幾代,是做東洋(日本)生意的,日本神戶的商號叫「怡錩行」,下坑就叫做「太原商店」,太原那塊市招,至今還完好如初,店址就設在已拆除多年的「口間仔」。 據先伯父陳萬喜先生說:「我們家族有一位祖先,因為覺得主屋不夠住,就在出大門的右邊,另外再加蓋了一間小屋子,從此,家道開始中落,因為在室外搭建單邊房子,就像一位窮苦人家,隨便伸手向別人要錢花用一樣,俗話叫做『伸孤手』!」 口間仔,除了曾是太原商店的店址之外,家五叔陳書田先生,也在此開過理髮店,在我小時候,兩張折疊式的舊理髮椅還在,現在,卻不知所終,後來,隔壁金防部後勤指揮部轄下的給水排進駐,因官兵營房不足,就借住在口間仔,其中,以瞿新子先生(舍弟為論的乾爹)和王學根先生住得最久,和我們家族的感情也最為深厚! 依稀記得,瞿新子先生很好學,但是個性卻很倔強,他平時喜歡閱讀書報,如再有空閒,就勤練書法,他看為論聰敏好學,就收他為乾兒子,百般寵愛,爸媽如果急於用錢,也會向他借來週轉,為論後來奮力鑽研書法,多少是受了他老人家的影響! 王學根先生年輕力壯,年方十三歲那年,一個少不更事的小蘿蔔頭,就跟隨國軍轉戰來台;每逢放暑假期間,我們舉家農忙時,只要有空閒,他都會主動幫先大人挑花生、穀物,分擔他老人家的辛苦,很得先大人敬重和四嬸婆疼愛;他的食量異於常人,可以單獨吃掉一鍋地瓜飯,而且不必什麼佐料,四嬸婆視他如己出,並且幫他取了個「海仔」的外號,他也非常敬重四嬸婆,幾乎把她當作母親一樣侍奉! 其他給水排的官兵,也都像我的家人一樣,其中最疼愛我的人,非侯興清伯伯莫屬了;儘管他只是一位微不足道的伙夫,軍中階級也僅僅是上兵而已,但是,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等同於我的親叔伯;每天,他幾乎都會「藉故」在走廊通道上蹲著吃午飯,但只要一看到我放學,牽著腳踏車經過,他就會打趣的說:「阿為仔,大學生放學了!」(民國55年,我唸國中)他眼睛一瞄,瞧見我喝稀飯配花瓜、花生、豆豉,沒有菜餚,他就推說:「阿為仔,伯伯我已經吃飽了,這些菜,就送給你和四嬸婆吃吧!」 侯伯伯的年歲稍長於先大人,先大人要我們九個兄弟姐妹尊稱他「伯伯」,一直到現在,在我的心目中,他的份量就一直等同於我們唯一的伯父-萬喜先生。
-
豔麗的木棉花
木棉花總是在綠葉都落盡了,才朵朵豔光四射,含苞怒放在光禿的枝頭上,花落時也是朵朵豔麗,自枝頭上壯烈直接墮落到地上,沒有美人遲暮的遺憾,更沒有風燭殘年的飄零。所以,當木棉花紅豔豔盛放在沒有綠葉襯托高高的樹幹時,也是她開始要凋零的時刻。生命短暫,花容豔麗,韻味平淡,完成她風華絕代璀璨的一生,引人嘆息! 五、六十年代軍管時期的離島,在偏遠的小村莊,每天清晨六點,這村莊的鄉村辦公室就有一個擴音器,播放雄糾糾、氣揚揚的軍歌,富有節拍的進行曲,當聲音一播放時,就造成一股控制與驅使人性的騷動,人們都急速離開溫暖的被窩,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作生意的作生意、種田的種田,像似一群規律的螞蟻,隨著那個擴音器旋律作習。誰也沒有怨言,如果這個擴音器突然靜止,整座村莊可能會有不知所措的失序,因為大家都習慣這制式驅動的旋律。 那個被軍事管理的年代,制約性,人的本性被活生生拑住,個人意識尚未抬頭,這個擴音器竟然每天早上就事無忌憚播放她的聲音。她就是那時候進來,主持播放節目。起先是清晨六點播放她道的早安,後來還演變到各家戶都牽線成有線擴音器的聽戶,都有她的午安、晚安的問候。幾片黑膠唱片,一個麥克風,一位單調女子聲音,組合成一個大音箱,控管整座村莊單純、溫馴的靈魂。 在村莊中她的學歷不高,有一頭像瀑布似的黑髮,一雙黑溜溜大眼睛、記得她是綁著村姑式兩條辮子走到辦公室,然後被帶至辦公室旁狹窄的播音間。她是很安份,每天盡責上下班,無論刮風下雨,從不遲到早退,因她是這個村莊的操控者。雖然每天安置在隱敝狹窄的播音間,但是她的那張臉,每天雕飾很精緻,得宜的服裝容不下一絲皺摺,播音間也整理清靜宜人。 她是一朵花,一朵讓人賞心悅目的花。過了不久,辦公室年輕小夥子,暗潮洶湧,蠢蠢欲動,隱敝播音間,也有一股情愫在川流不息。那一雙黑溜溜大眼睛會含情默默在注視每個競爭者,她也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疏離那一個,似乎很有默契,粗暴的酸醋煙火味不曾在這小空間冒出。她只是很認真在這隱敝空間裡,靜靜學習一些行政作業與專業技能。 一直不知經過多久,這個擾人清夢的擴音器,竟然被一些無法忍受的人抗議,播音站被迫停播,她的聲音也消失在整座村莊裏。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作生意的作生意、種田的種田,這群規律的螞蟻,還是每天在這村莊流竄。似乎大家都忘記曾經有一座大喇叭很肆虐在控制這座村莊的每一個人,她也沒有離開,但她離開狹窄的播音間,進入寬闊的大辦公室,坐在原來打字小姐的位子。耐心、細心、溫柔、婉約,讓人無法不接受她。但是,雕飾過重的粉底是我們一直無法窺視她的廬山真面目。 有一天,她含情默默膩視的一大票窮小子,突然傷心欲絕!在神不知鬼不覺,她竟然是不聲不響結婚,對方是紈■子弟的小開,然後每天她出現辦公室焦點是「今天是穿什麼服裝?」這是一個奇特的猜謎遊戲,軍事管理解除,戰地政務也終止,人們生活還是很單調,她每天服裝的更新樣本是辦公室同事的謎題與賞心悅目的風景。 這位紈■子弟的小開在連續幾天狂歡的酗酒中,因急性肝炎而過世。同仁也相繼至她家的慰問,才知道我們每天賞心悅目的風景是有一座豐富素材的庫藏。整棟透天厝,有一層樓全是她的時裝,分門別類景然有序,比時裝店更豐富,整理更有條理。 她的容貌依照雕飾厚厚的粉底,墨鏡在幽暗中,黑紗喪服在飄逸中,更襯托出幾許嫵媚與神秘。守了整整一年的喪期,黑色服裝在她精心的變幻中,川流在黑色漩渦也穿出風情萬種的韻味。 一年的服喪期過去,她像似破繭而出蝴蝶,打扮更時尚、服裝更豔麗,捨棄以往淡雅,追求成熟的風韻。工作企圖心更旺盛,動作更積極,不停參與在職進修,追求學歷,機關的公開活動也主動參與,在她的自備無數華服、婀娜多姿的身材、抓住表現機會、順從、善於揣測上意,許多音樂會、舞蹈發表會、各項藝文節目,都接踵而來,請她當節目主持人。她又重新回到播音室時代,以她的聲音,控管這座小村莊單純的靈魂。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她是長春樹,人來人往,這辦公室已換了幾輪的人潮,她還是安然的坐在那個位子,誰也不知她的歲數?因為,她臉頰看不到風霜,她眉尖看不到皺紋。日復一日,每天均在變換一套一套不同服裝或者一襲一襲幽雅旗袍,悠閒在整理桌面一大堆公文。但這偏僻小村莊,主持節目界的第一交把椅,已非她莫屬。 戰爭的煙硝,已雲消霧散,城市村莊頻繁在交流,藝文活動更是如火如荼展開,一個中秋節團圓大公演,張燈結彩,擂鼓響徹雲霄,整個舞台是佈置在村莊海岸中線。她順理成章當了這次大公演的主持人,大公演那夜,提前彩排,海風徐徐吹來,尚有點寒意,她穿著一襲銀白色寒光閃閃的長旗袍,搭配緞面銀白色高跟鞋,高欉髮髻戴上一頂鑽石皇冠!像似雪國來的雪后。在大家一片讚賞中,她傲然將脊背,挺得更直。 歌功頌德的開場白進行中;突然,來自另一城市的節目總監急速竄到舞台:「小姐,今天是中秋節大團圓,您這套服裝太不對襯,對不起,我請本城市廣播界台柱燕紅小姐來主持。」燕紅小姐似乎有備而來,直撲撲登上舞台,接手懸在半空中無力的麥克風,燕紅小姐嬌小身材,一襲火豔豔的晚禮服,將身材每一寸都玲瓏剔透展示出來,豔光四射,讓人血液都翻滾,廣播界的台柱,不是浪得虛名,有模有樣操控如癡如醉的觀眾。 她突然措手不及,花容月貌慘白如僵屍,一襲合身旗袍竟然有點鬆垮,平板的面頰扭曲掉落片片粉屑,一雙黑溜溜大眼睛已被條條深邃魚尾紋扯拉有點黯淡。氣質是內涵的昇華,所以氣質是無法改變。多年來她是很努力,努力雕琢她的一切,沒有歲月痕跡的容顏,維持二十八寸小蠻腰,輕柔軟潤的音調,但是長年來那張平板的臉,被粉脂層層疊疊推砌過厚,讓我們都感受不到一點她真實的熱度,所以大家對她還是很陌生。 不記得她是如何走下台,更不知她是如何消失在人群中,多年禁錮的心靈,這幾天已在每個人血脈中流暢,膨脹起來,連續幾天化妝遊行、鑼鼓喧天的假期,是難得偷的浮生半日閒的時候。 她失蹤了!只當她需要休息了!但是,一襲火豔豔的晚禮服飄浮在海峽兩岸水域。海水鹽分的侵蝕,無情浪花的衝擊,火紅晚禮服已支離破碎,她雕飾精緻的臉龐已瀙泡過久海水浮腫而畸型。 「人一生中能夠把一件事做好,就值得!」她的一生,用無數豔麗的彩衣粧扮自己。留給他人是賞心悅目的一面,豔麗的服裝就是她一再展現生命的力量,不容挑剔,自始至終,無怨無悔!(本文純屬虛構)
-
改造廢棄物搬進作文教室
一個棄置校園角落的鉛水桶、一片閒置的水溝蓋、兩輛跑不動的玩具賽車,一堆即將被丟進垃圾車丟棄的「廢物」,在「生命」的盡頭又能做出什麼貢獻呢?讓後埔國小五年11班全體師生動手來告訴你吧! 「螺絲起子向右旋轉,用手感覺去拴緊的力道,直到轉緊為止。」陳老師教導學生立宏將他玩壞掉的兩部玩具動手修復,第一次操作螺絲起子的他興奮的說:「想不到,電線焊接後又會跑動了,真是神奇!原來只是小小的故障而已,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了。」現在,黑色跑車可以前進後退行「跑」自如,紅色跑車掉了前輪雖不能動,但被放在車道上當故障車閃起警示燈,以凸顯車禍現場的驚悚畫面。 家謙將同學們棄置的動物玩偶佈置在鐵水溝蓋上,當成即將通過馬路的行人,他說:「想不到棄置角落裡的玩具可以再次找回存在的價值,讓他們發出剩餘生命的光芒,扮演好路人甲乙丙丁,雖屬龍套性質,但每個人生的階段不會永遠當主角的!」他體悟到生命的階段裡都有不同的角色扮演,打算讓他們被急馳而過的汽車碾上,寫一篇宣導交通安全的故事。 承蒲細心扶住老師正在打洞的小汽車,伸手在水桶上拴緊螺絲,讓怪手突兀的開在水桶圍成的山洞上,一副要舀起行經的小汽車模樣,看著他布置的驚險畫面說:「就是要有衝突性,讓怪車開上山洞口,偷襲行經隧道口的汽車,編故事時才會激起天馬行空的靈感,荒誕不經的故事就此產出。」 同學們期待的眼光,注視搬上講台的「廢棄車大改造」場景,鎧亦忍不住衝上台玩起遙控桿,一失手,車子像飛車般不受控制撞上行走的小動物們,東倒西歪的慘狀惹得大家驚叫連連,有人還掩面逃離現場,有人離得遠遠的深怕惹禍上身被波及。 這時,陳老師上台解說:「讓你們丟棄的『廢棄物』變身今天寫作課主角,」發揮想像力去創作,編出一段精采絕倫故事來。可以是穿越時空的愛情戲,也可以是驚險爆破的警匪槍戰片,當然更可以是飛車追逐戲,只要想得到的主意,都可以將幻化的情節寫成真實。」藉由師生親手打造的場景,誘發學生寫作動機,激起故事靈感,讓腦袋裡虛構的場景真實呈現,編出來的故事才有真實感。 學生注視講台凝思,鉛製水桶圍成深長的隧道口,上頭怪手虎視眈眈等衝出來的汽車給予致命一擊,跑道上擠滿過往行人,一部失事的紅色跑車拋錨路邊,馬路盡頭的戰車火炮正瞄準隧道口……。有人仰頭想像,有人低頭振筆疾書,全體學生緊握鉛筆在稿紙上揮灑。 ■馨編造人物醒來時奇特的遭遇:「在某日,一輛警車追逐著一名歹徒的車,突然間雷雨交加,閃電剛好擊中警車……」完成故事後,若有所得的說說:「透過現場實境的觀看,是全新的經驗,讓我的靈感不斷湧現,不會在是以前想半天想不出半個字來。」 詠婕想編起交通安全的故事,停下筆說:「駕駛剛使出隧道口,出口光亮處,視線前方有個手上拿的沾滿鮮血斧頭的死神,正殺氣騰騰守候著……」結尾的結局不忘提醒,做事情前要三思,以免後果自食惡果,並說:「藉由故事人物的下場,也提醒我要遵守交通安全,希望開車的爸爸也看見血淋淋的結局,好警惕不開快車安全為上的原則。」。 「咻……碰……一輛紅色車撞上道路,車裡正閃紅藍燈,時間就停在這一瞬間……。」佳穎玩起穿越時空戲碼,歷經千辛萬苦,最終,靠著好友的幫忙才找到回家的方法,體悟到友誼的重要,並更懂得去珍惜。 「銀行警鈴大作,奧迪跑車從車庫衝出,後面警車拚命追趕,搶劫犯不管自己的處境跳出車外。」喜歡看警匪槍戰片的家謙,好不容易有發揮想像力的機會,特意讓壞人伏法接受法律的制裁,語重心長的說:「費這麼大的勁去鋪陳,安排人物的結局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歹路不可行』的真理。」 寫作過程,學生眼睛觀看真實場景,親手操作道具,再用筆編寫出天馬行空想像故事,結局不忘帶上警惕世人真理。透過學生利用廢棄物自己改造教學的道具,團體合作動手布置情境並盡情嬉玩,寓教於樂,透過真實情境編出精采故事。由於廢棄物的組合再利用,學生們上了一場特殊又難忘的寫作課。
-
心跳與心痛
秋涼時節 我在這裡等你 燕尾屋簷紅磚壁畫 歡喜擁抱 高粱穗纍閃著黃金 楊柳樹梢搖起金黃 信封開啟 他們都知道 等待的心咚咚跳起 秋涼時節 我在這裡等你 奼紫嫣紅綠樹枝椏 悵然歛眉 花開花謝花落無聲 小徑寂寂葉織成毯 足音未響 他們不知道 等待的心微微痛起
-
致金門高中第26屆同窗呼﹐這不知所措的旅程
黎明從遙遠升起 海天的蒼茫也在十八歲的眼中升起 茫然像晨霧佔據心房 眼前的道路是一望無際的開闊 抑或令人生畏的曠野 只有按軍訓教官的口令 抬頭挺胸硬著頭皮往前 才有答案 在船塢中三年了 日夜在師長手中建造 就是為了這一刻 用青春的動力 迎向前頭的濤天巨浪 跨越不知名的鴻溝 航向升起的朝陽 航向艷麗的霞光 航向未來的彼岸 陪同鼓舞著前進的 是同窗下暄鬧的歡笑 是操場上不肯服輸的汗水 是撫平與遮住傷痛的情誼 是走廊上互相漏氣的求進步 那佇立在校門口迎接的白宮 是遠航的燈塔 是等待歸航的料羅灣 當我們忙碌的擦身而過 請用力鳴響熱情的汽笛 滌去我一身的疲態 後記: 高中畢業時,金門沒有大學聯考的考場。學校提早舉行畢業典禮,我們再搭船赴高雄,借住鳳山的中正預校,準備參加聯考。考後,大夥各奔東西,像隨風飛揚的蒲公英,隨著人生的際遇,在不同的角落落腳。年過五旬,從人生走過之路上揚起的灰塵回頭一瞅,曾經有一段時空,看似辛苦,前路茫茫,寒窗苦讀,面對大學聯考的功課壓力真大。但那段時空,想來是人生最美麗和幸福的,像雨後的彩虹,不止空氣清新,還美得讓人無法相信。雖然只是短暫的三年,但有緣能從各方聚在同一校園,同一教室,同一老師,同一操場所渡過的所有時光與建立的情誼,在多年後,仍然純淨、清澈得像一杯麥飯石濾過的水。
-
潛力股
朋友說他是黃金單身漢,在他還沒有賺錢的時候就被視為潛力股,許多女孩子喜歡他,但他很挑,非得要找一個可以匹配的對象,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結婚。 能當潛力股不容易,非但對方肯欣賞你的好,也能包容你的其他事,甚至從中看得出潛力,無論男女,有許多本來就是績優股,那些一路長紅,無須挑選,但潛力股卻要從平凡中挑選好的,那可要靠細心觀察還有相處才能發現,至少我看身邊的潛力股都是如此,等待潛力股成為績優股,證明了當初自己眼光是對的。 或許因為這樣,非潛力股的人往往被忽略,但也有些是潛力股只是被埋沒,久而久之,竟也沒被發現,不是他不好,只是他甘於平淡,也覺得現況很好。 曾經成為對方的潛力股,她一路不離不棄的跟著我,我覺得對她相當抱歉,無法在當下給她想要的,但時間一久,她也放棄了,覺得不應該再把所有心血花在我身上,甚至還把過去對我的好通通收回,認為只是浪費。我很難過,如果一定要那麼現實,那一開始也不要說那麼多好聽話,到最後還是用現實衡量我,把我當不會翻紅的糟糕賭注,無奈之餘,也只能讓自己更好,不要再次受到傷害,也要真正找到屬於我的對象,不要用太過市儈的眼光看我,或許感情之路比較順。 我也曾經把對方當成潛力股,認為總有一天我們可以一輩子在一起,殊不知沒溝通,也沒相互理解,一廂情願的自我想法,最終還是使戀情失敗。我聽著朋友再度提起潛力股的言語,不禁想起那些年的戀情,或許也沒有什麼潛力不潛力的,認真去愛,認真去找尋一個人優點,然後也讓她發現優點,愛其實簡單就好。
-
金門中秋搏餅的起源流傳與發展賡續
三、狀元餅之製作內容 中秋搏餅除了擲骰子外,餅的部分也是民俗傳統上的靈魂與精神,故如何製作出符合時節映景的狀元餅亦是相當重要。後浦北門境頂好餅家李成志師傅為掌握製作狀元餅技術之能手;李成志師傅指出中秋搏餅時所需之餅為由一套大小、厚薄不一之狀元餅所組成,每套狀元餅共六十三塊餅,包含:狀元餅一塊,直徑約十八公分,重量約五百公克(500 g);分平餅二塊,直徑約十四公分,重量約二百五十公克(250 g);三紅餅四塊,直徑約十一公分,重量約一百二十五公克(125 g);四進餅八塊,直徑約九公分,重量約六十二公克(62 g);二舉餅十六塊,直徑約六點五公分,重量約三十一公克(31 g);一秀餅三十二塊,直徑約五公分,重量約十五公克(15 g);而狀元餅、分平餅、三紅餅、四進餅、二舉餅、一秀餅則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烘烤後之狀元餅色澤光亮、香味濃郁,咬下後口感層次豐富、餅體酥脆、軟硬適中,老少品嚐皆宜,狀元餅實為適合喫茶時佐茶之聖品。 四、早期中秋搏餅文化之發展 在廈門,早期搏餅的流傳範圍,並不是今天行政劃分的廈門地區,主要是廈門島內的老廈門城區(北至廈禾路美仁宮,南至大生里,西至鼓浪嶼,東至萬石山)。這樣的範圍內,是80年代以前搏餅活動盛行的地區。在當時的島內鄉村及島外是較少搏餅活動的。二十世紀初的政權更迭或後來的戰爭時期,廈門民眾都一直持續性的進行著中秋搏會餅的活動,並沒有受戰爭或政權更迭的影響。但在19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與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使搏餅民俗活動受到影響。大部分人都沒有進行遊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被政府禁止以及沒有錢可以買會餅。1980年以後,搏餅變成廈門政府推廣的民俗活動之一,在學校、公家單位、私營企業相繼將搏餅作為宣傳傳統文化、帶有福利性質獎勵的一種方式。而搏餅的獎品從會餅逐漸變成了而是由實用物品組合而成,東西只要按照會餅規定的數量組合成,沒有種類限制。近年來廈門的搏餅習俗已經擴大了進行範圍,從廈門島內延伸到島外,並且影響到漳州及泉州,而搏餅能夠獲得大眾的青睞,並呈現普及的狀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搏餅的兩個主要特色,其一是絕不單獨舉辦,有搏餅必有宴席,其二是絕無空手而歸,只要參與必定有獎。 在金門,早期搏餅的流傳範圍,並不是今天行政劃分上的金門縣,主要是在後浦城區為主,並以數家戶為主體形成盟會的方式在進行搏餅民俗活動,而在鄉村聚落或烈嶼幾乎不太清楚搏餅民俗活動的進行。民國初年的政權更迭或後來的日本佔領時期,普遍受到影響;更主要的影響是1949年後國軍進駐金門,使搏餅活動的進行略受影響,且物資取得相對缺乏情況下,使得1949年後搏餅民俗活動沉潛近六十年。直至2005年以後,金廈民間積極的交流下,搏餅民俗活動亦開始回復進行,迄今約可分為三時期,第一期為旅行公會承辦時期,為回復搏餅民俗活動初三年(2005~2007年),主要以促進旅遊活動為主;第二期為以金門縣觀光處為主要承辦時期(2008~2014年),引入以搏餅市集為概念的觀光導向操作,主要以大活動方式做為旅遊活動並促進遊金旅客之共同參與為主;第三期為以金門縣各鄉鎮公所承辦(2015年開始),希望民俗活動回歸本質,並讓更多鄉親參與,另與觀光導向為主的操作分軌進行,讓遊客有完整體驗的機會,並希望帶動產業升級。 中秋搏餅民俗活動在公部門為主辦理近十年後,應思考回歸其自主性、自發性,因為中秋搏餅民俗活動應有的自主性與在地性因政府資源的挹注(補助)而讓中秋搏餅民俗活動產生自身的質變與誤解。近十年,因政府資源的挹注(補助)讓更多人參與、讓大家動能增加這對於民俗而言有著極大的助益,但如讓在地鄉親大家的動能與參與感減弱那就是具疑慮之處。民眾自主性、自發性的進行與參與的中秋搏餅那才是民俗,登錄為金門縣民俗的中秋搏餅,應回歸以在地鄉親與文化為主的層面,方能讓中秋搏餅在民俗的本質上重新建構。 五、金門中秋搏餅文化之未來與賡續 1.文創產業的引入 中秋搏餅民俗活動做為觀光導向與在地文化的本質發展間並不相互扞格,傳統產業的提升與文創產業的發展在強化觀光與城市行銷為主的過程中,將更有助於在地文化的建構與文化本質的釐清。 2.教育意涵的強化 中秋搏餅民俗活動中,擲骰子與狀元餅有著主要的意義,但不論是在民俗活動的舉辦或民俗活動的推廣上,民俗活動的靈魂與精神卻是在傳承過程中最為重要,否則將流於僅是應景式的活動辦理,因此,如何在民俗活動過程中強化教育意義與精神價值,將是民俗活動能否傳承並可長可久的關鍵。 3.「餅」的重新引入 中秋搏餅民俗活動的進行應持續將傳統產業引入,其中仍應維繫中秋搏餅文化中「搏」與「餅」的關係,「搏」與「餅」在傳統上呈現著二為一的文化本質,不應因宣傳與贊助而產生替代性,否則「搏」的意涵將被突顯,而中秋搏餅民俗活動僅存搏弈、聚賭之認知,將始傳統寶貴民俗佚失。再者,公部門應透過輔導在地餅家業者的方式,藉由雙方面攜手合作將狀元餅的傳統製餅產業進行提昇,方能將中秋搏餅文化引領至更高之層次。金門在地餅家業者所製作之狀元餅品質相當優良,但常見活動中較少使用,除在活動中不易運用外,包裝方式也是因素之一,透過輔導進行調整如能將狀元餅做適合主題的精美包裝,將有助鄉親對於整體傳統製餅產業的既有印象提升與改觀,進一步提升傳統糕餅的附加價值,並且於包裝上提供中秋搏餅的玩法與訊息,將對中秋搏餅民俗活動的推廣有助益之功效。 4.規則的清楚理解與記憶 對於中秋搏餅傳統民俗的進行而言,中秋搏餅規則清楚理解與記憶甚為重要,對於相關公部門所舉辦的中秋搏餅傳統民俗,常可發現執行判斷人員對於中秋搏餅規則不甚清楚的情況,此將有礙在地性的發展與傳播,因此,中秋搏餅民俗活動前的訓練極為重要。 5.保存中心的成立 建議應成立中秋搏餅文化的保存中心,並透過保存中心的運作達到中秋搏餅傳統民俗的保存,其更應透過保存團體的制度弘揚並維繫中秋搏餅傳統民俗;而此保存團體則希望透過由後豐港洪氏鄉親地方力量的發起,此舉不僅實至名歸且更具保存意義。 【備註】金門的中秋搏餅民俗活動存在「搏」與「博」二字皆有使用之情況,然此二字於專家學者與地方文史研究者間仍有諸多討論,本內文仍以《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通過登錄為金門縣民俗時,其所登錄之正式名稱「中秋搏餅」為依據,使用「搏」字。(下)
-
寫字不稀奇
最近坊間掀起一股寫字風,流行說法應是「手寫鋼筆字練習風」。學習硬筆字當然比毛筆字容易些,一時,習字教本紛紛出爐,教人練出好字的講座課程和影片大受歡迎,善於寫字的各路良師好漢有了用武之地。 現代人使用電話手機傳遞訊息,只消敲電腦鍵盤或在螢光幕上摸幾下,列印出來便是大小一致整齊美觀的印刷體字。除了必要的簽名之外,幾乎沒什麼親筆寫字的機會,誰也不知你寫得一筆好字或是雞爪亂畫。真正握筆寫字,大概只有小學和中學必須交作業的時刻,年級愈高,打字做功課更是尋常。因此,字寫得像樣的人就減少了。 不久前見到寫字機的廣告,宣傳用電動機器筆可以代你寫出美麗的手寫字,其實並無新意,作用和打出手寫固定字型效果相同,不能算是創舉。而且千篇一式,缺少多變化的靈活味,一看即知不是親筆字。 在我們古早的年代,沒有電腦和網路,小學老師要求嚴格,每天的作業少不了抄課文以及寫生字,一行又一行,一頁又一頁,行為犯規的學生挨罰,經常便是抄寫。如果胡亂應付,就得重寫幾遍。老師一點也不含糊,以身作則,能寫一筆一畫清楚端正足為示範的板書。上行下效,學生寫字難登大雅的並不多。 通常,小學四年級以下用鉛筆,五六年級開始用鋼筆,直到中學畢業。大學時,原子筆便宜又方便,逐漸取代鋼筆。小學和中學各科作業都是手寫,尤其定期交國文作文及書法作業,還規定必用毛筆。經常寫字,至少熟練。早年在海外遇見中國大陸留學生,對我說:「你們臺灣來的,字都寫得很漂亮!」也許經過文革的人,沒機會或延遲受教育,上學停擺,課業荒廢,日後若能復學,已是大幸,那兒有空注重寫字練字呢! 那年頭,大家都以為寫字像樣是理所當然的,不足為奇。想不到多年後,風水輪流轉,字跡不過是勉強乾淨的,卻可得到極度讚美,稍微好看的,更被捧上了天,尊列「神」、「仙」之位。在我們這些老古董眼裡,不得不說,年輕人真是少見多怪了! 近日一則消息報導,台北市一家鋼筆專賣店,由於手寫風潮極盛而業績暴增,一青壯男子賣筆且樂於分享好字,擔任幾種國際精品鋼筆品牌的指定「寫手」,手寫晚宴桌卡、發表會邀請函及VIP書信卡片短語,頗能賺得不錯的外快。細看照片上顯現的字,並無驚人處,說得上普通罷了,有一個字居然寫錯,該左右分開的筆畫卻連在一起,竟然評價非凡,可謂過譽,也足見常人的品味了。難怪有人在新聞後如此回應:握筆姿勢不正確,字也不正統。 其實寫字一點不稀奇,寫出看得過去的字並不難。唯有真正的好字須講求更高層次的絕佳或獨特書法風格與韻味,則是另一回事了。如今因為多數人從小缺乏練字,學校不要求,平日打字多於寫字,怎能期望寫得好!連帶的,鑑賞能力亦趨薄弱,評判標準降低,才有中品誤為神品之事。 記得當我們年輕時,固然寫字可入目者十分普遍,但仍有些人直到要寫情書才驚覺必須找人代寫,否則不敢提筆。有位大學同學為了與男友通信,顧及字體欠佳,於是託人代寫,結果如何,讓你猜猜吧! 或許,有了執筆一揮之時不堪一看的靦腆,方才覺悟:寫得好字不僅光輝門面,也能增進他人對自己的好印象。此外,寫字又可定心安神,培養耐力和審美觀念,百無一弊,益處良多。因而決心習字總是好事,加上各種形式的筆墨交流、以字會友,開闢生活新天地,別有一番樂趣呢!
-
眼瞼裏的傷
一座靜默城市向山嶺遠眺 慾望擠嚷的車光燃盡黑夜 追逐穿梭行蹤未明的輕夢 夢裏還是光亮的街燈清醒 熠熠滾燙的霓虹齊打招呼 激勵正視現實一眼的豪爽 又索然無言如輕夢的飛逝 飛逝於寂寞無告的小巷裏 小巷裏一座靜默的安養院 有個與自己成直角的影子 牽曳眼翳裏起霧的導盲犬 靜默的影子穿越十字路口 燈柱張貼協尋肇事者公告 左手扶不著肩膀右手拿根 盲杖懸掛不斷擴大的問號 問號在宿醉的深夜帷幕上 問瞬間如何逃去殘酷的難 帷幕穿刺莽撞的透光黑洞 盲者歇足隱蔽幽澹的角落 又在出神遠眺指天的山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