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看2024巴黎奧運羽球男雙--賀金門李洋及台北王齊麟冠軍
呼吸都凝結在電視台上 眼睛緊盯著羽球聲似箾似風 休休飛來飛去 膽小擔心勝負如鼠之心如我 全部秉氣凝神全部祈福禱念 濃縮全部台澎金馬二千三百萬人的 所有聲聲心跳 全部成為的驕傲 金門的熱情擠滿了金門島 台灣的信心堅定了奧運會的腳步 中華隊加油 台灣加油 集氣中華台北隊 嬴 台灣 贏 當中華奧會的會旗升起 當國旗歌奏起 山川壯麗 物產豐隆 我們舉國上下共同 淌淚 笑了
-
【兒童詩】麻雀報告
池塘養了幾隻蝌蚪,我知道 小河牽著幾隻青蛙,我知道 土裡扭動多少蚯蚓,我知道 樹上唱著多少草蟬,我也知道 我只是比較不知道為什麼 叫你起床上班,你嫌我吵 我只是想破頭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不賭博,你們卻喊:「打麻雀」 殺出東、南、西、北風 打得我昏頭轉向 其實,我在屋簷跳 比一朵雲還輕,不會踩壞你的瓦 其實,我在菜園叫 比一隻蟲還好,不會吃掉你的花 其實,我在地上跳、天上飛 比很多人更知道 地厚天高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倘若把鱸鰻企圖強暴她的醜事公諸於世,他勢必會受到村人的鞭撻,可是對她而言則是二度傷害。所以為了顏面,她選擇隱忍,而且他已得到報應,受到老天爺的懲罰,終生成為跛跤已是既定的事實,因此就暫時放他一馬,而不是寬恕。雖然沒讓他強暴得逞,但她永遠不會忘記,此生遭受的屈辱。這份屈辱也將長存她心中,永遠不會忘記。 如果不是早年跟隨父母務農、練就一身好體力,才能夠狠狠地痛揍他一頓,甚而打斷他的狗腿。倘非如此,勢必已被這個禽獸強暴得逞,一旦成真,勢必欲哭無淚,教她往後怎麼做人,難道真要平白嫁給這個歹囝做老婆?即使她出於無奈,九泉下的明福也不會答應的,因為逼死他的元兇,就是跛跤鱸鰻這個變賣祖產、魚肉鄉民,經營賭場抽頭又詐賭的了尾仔囝。 然而,鱸鰻並沒有因被香蓮打斷腿成為跛跤而得到教訓,每天仍然一跛一跛的在村裡閒晃,甚至故意地從香蓮家門口走過,示威的意味相當濃厚,可是又能怎樣呢?香蓮根本不在乎,一點也不把他看在眼裡。倘若他敢再不安好心、想重施故技,她絕對會再以扁擔伺候。上一次打斷他的左腿,這一次則要打斷他的右腿,讓他雙腿均殘,在地上爬著走。對這種魚肉鄉里的惡霸,沒有什麼好客氣的,而且要讓他睜大眼睛看清楚,她香蓮雖然是一介女流,但並非如他想像的那麼好欺負。(七○)
-
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藍領階級,不太識字亦少有文化,但他對子女的愛護十分殷切且深厚,從我的名字--姿伶,便可看出端倪。 我是次女,而他希望我長大有出息,是個發號施令的令人者。 大約從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就給了我毫無保留的愛。 我是老么,爸爸對我的寵溺無限制升級,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狀態下,我總是享有穿新衣服的特權,不像別家小孩,擺脫不了撿拾兄姊舊衣服的宿命。 爸爸對我幾乎是有求必應,我有用不完的零花錢,揮霍在一包包我最愛的乖乖零嘴上,大姐和兩個哥哥只能流著口水乾瞪眼,恨不相逢晚出生。 爸爸對我的寬容尤有天壤之別,家中的苦活累活永遠是大姐和兩個哥哥承擔。 我小時候因為家中經濟不甚寬裕,爸爸常常攬來一堆家庭代工,舉凡雨傘骨架組裝、燈泡包裝、各類文具的秤重……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哥哥姐姐圍坐在長條桌邊,被迫放棄童年,熬在悲慘世界裡。而我在兄姐的幫襯下,常常成了在外頭嬉戲逍遙的漏網之魚,每每到了日落黃昏之際,才悄悄游回家覓食。 對於我的好逸惡勞,爸爸始終睜隻眼閉隻眼。 爸爸終日為柴米油鹽忙得團團轉,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卻沒打折。 身材矮小的爸爸出人意料的是砂石車司機,僅有一米六的他,年輕時為了考取砂石車司機資格,想方設法用板子踮著腳,讓自己的腳足夠蹬踩煞車板,突破身材的限制只為了掙錢養家,爸爸是吃苦耐勞的男版阿信。 他白天早早出門,常常忙到一身乾淨的衣褲鋪上層層粉塵和疲憊才回家;但他總不忘關切我們功課多不多?寫完了沒? 不管再怎麼忙,爸爸一定會記得為我們的聯絡簿簽名;率性的簽名是爸爸對我們深深的期許,他總是語重心長的提醒我們好好念書,拿筆工作要比他拿鏟子來得好。 不開砂石車的時候,爸爸就去工地當水泥工。 看著患有輕度小兒麻痺症的爸爸,兩條細瘦的腿一高一低略帶顛簸的穿梭在工地裡,吃力的手腳並用攀爬上工地的鷹架,總感到他特別不容易;他在各種震耳欲聾的施工聲裡扛著水泥、扛著板模,也扛起一家老小的經濟。 爸爸恒常一身汗臭味,忘了微笑的他,總讓人覺得難以親近。小時候的我不懂,是爸爸身體的勞累,拖垮了他嘴角的笑容。 我與爸爸之間,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嚴肅的爸爸除了刻苦耐勞,更是生性節儉,平日裡多抽一張衛生紙,就會被念得狗血淋頭,我心中甚至會萌生「我居然比不上一張衛生紙」的想法。家庭代工的活稍有怠慢偷懶,假日稍晚起床,午後稍微「逗菇」,也免不了一頓責難。 大部份生活裡,爸爸像個尖酸刻薄的監工。 我有時候討厭他,有時候怕他。 平日的爸爸總讓人想離他十萬八千里,但偶爾也有顯露父愛的時刻。 記得我小學高年級時因看書、看電視頻繁,早早兩眼模糊患了近視,爸爸一知曉,便立刻發動他的鐵狼一二五,驅車載我前往離家甚遠的眼鏡行做檢查。 驗光結束,聽到老闆報價一副近視眼鏡要價破千,我心頭不免一驚,擔心節儉的爸爸秋後算帳。沒想到漫長的回程,爸爸居然連一聲叨唸都沒有,反而怕我睡著從機車掉落,還拉著我的雙手環抱他的腰。 那一晚微風涼涼,爸爸的身體卻十分溫暖;短短一刻的緊密相依,成了我一輩子最難忘的畫面。 此外,爸爸的嚴苛始終是我的惡夢。 在我人生的大小考試中,求好心切的爸爸總不滿意我的成績,即便我錄取彰化女中,地區最好的高中;考上了師範學院,心中的首選志願,他也認為這不過是理所當然而已。 我在第一年教師甄試失利後,到蚵寮的伸仁國小當代理老師,得到爸爸最無情的酸言冷語。 爸爸自以為是的激將法,冰封了父女間的關係,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用工作和窩圖書館,來逃避面對父親,以及他對我可能有的言語傷害--即便我明白,他是出於希望我謀得正式教職,得以一生穩定;但是那些話,腐蝕性都太強了……。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幸運的在第二年順利考取正式教師,榮登爸爸眼中的鐵飯碗寶座,讓爸爸釋出少有的笑容。 終於,在爸爸的考核裡,我成了一個及格的女兒。 我考上的是「金馬獎」的金門,媽媽不捨得我一個女孩子家飄洋過海在外地打拚,她鼓勵我重考,留在她照看得到的地方;爸爸則希望我先試試看,不要隨便放棄得之不易的機會,況且我已長大成年,要學會獨立。 剛放榜時,我極其開心。開心自己跨過了正式教師的門坎,有了抵制爸爸低PH值言語的底氣。 我正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到新的環境接受磨練,順便遠離爸爸愛之深責之切的魔爪。 可是要面對未知的異鄉,心裡的徬徨浮動漸漸掩蓋了上榜的喜悅。我什麼都沒有說,我不想重考,不想再一次承擔來自爸爸恨鐵不成鋼的壓力,我只是默默打包行囊。 我為什麼要離家背井的工作?我有一點恨爸爸……。 (上)
-
祈 禱
小學畢業放暑假,全家去南部慶賀一下。從小到現在,小孫女像個長不大的小孩,只會找媽媽。照片卻像大小姐,有點明星的模樣。一張照片讓人驚豔,好美麗的畫面,就像祈禱上蒼保佑往後的美好,爺爺奶奶在旁邊,除了祝福加上努力不懈的加油,只能笑到嘴巴合不起來了!
-
父親節快樂
前日,見到父親撿起整理後的垃圾袋要往外走,下午五點半,老家這條街再度響起〈給愛麗絲〉,他總是會在這個時間點倒垃圾,年紀越大,就越喜歡待在家裡的他,除了晨起出門運動,就是這個時間走出門外。剩餘時間,除非要與母親到大賣場或菜市場買菜,否則他幾乎像個「宅男」,足不出戶。但年輕時的他,在我的印象中,總是很少待在家,一回到家就是渾身酒味,需要母親攙扶照顧。偶爾還會發酒瘋,或許是時運不濟,藉酒消愁,一嘴的抱怨,卻絲毫改變不了事實。 隔天一早,他幾乎忘記昨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正常的整理起他的香鋪,招呼客人,然後叫貨,直到他的那些酒肉朋友再度邀他出門,他才又會當個「缺席的父親」。而年輕時的他,個性豪邁,英俊瀟灑,唱歌也好聽,所以那些應酬場合,他很喜歡參加,大概可以表現自己,穿起花襯衫,西裝褲,像個老闆一樣與那些三教九流平起平坐,稱兄道弟。我們過去幾乎沒有過父親節,因為父親總是不在,父親節又大多在暑假,放暑假時,學校就不會像母親節一樣刻意強調那樣的節日。對父親要感恩的印象,大概就是課文「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或是唱著「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其餘是空白。 但隨著長大,資訊也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兩性之間也開始有了平權問題。這個社會也不再只是「男主外,女主內」,而是有多元化的發展。當我們長大,那個時常離家的父親,也因身旁的朋友一個個離開,以及自己生病,變得「居家」。而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開始對於家人的生日,對於父親節、母親節變得重視,重視的程度幾乎與四大節日是相同的。仔細想想可能是渴望「團圓」的感受,畢竟我與妹妹,一個長時間在北部求學、工作,另一個在台中當職業軍人,離家後,才知道家人很重要,家裡很溫暖,而那些節日就是大家能聚在一起的理由。 父親雖然很常離家,但也不是什麼都不管,對於孩子的品行與成績,他相當嚴格。他覺得自己並沒辦法提供什麼,但至少不要讓我們的人生走偏,所以借錢讓我讀私立學校,讓弟弟、妹妹去體育班念書。倘若我們行為有偏差,不是罰站,就是一頓竹筍炒肉絲,父親總是扮那個讓我們畏懼的黑臉,母親則是白臉,但都對我們影響很大。而他對我們的期望是「做人要問心無愧」,剩下的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對父親,我們很少說愛,很少說父親節快樂,以為他不喜歡這些客套。可是,當年紀漸長,可以發現對父親的好,他是知道的,即使不說愛,用愛的表現,他也會感受到我們愛他。雖然他現在已經滿頭白髮,皺紋也很多,加上滿嘴假牙,已經不像過去那個「漂撇男子漢」,或是讓人害怕的冷血硬漢。但我們越來越愛他,越欣賞他,雖然偶爾跟他意見不合,難以忍受他的固執,不過,冷靜過後,發現他說的還是有他的道理。不知道能陪伴彼此走到哪裡,但父親,我們真的愛您。
-
熱愛海釣人生的爸爸
我的爸爸生於民國三十年,從小到老,除了當兵的時間離開澎湖外,其餘的日子都是在與世無爭、單純樸實的鄉間度過。 從我有記憶以來,他在漁市場的工作,就是早出午歸,四點多起床,騎車到馬公市上班,中午再帶著一些當季海鮮跟一身魚腥味回家,工作辛勤忙累,但薪水卻不高。 媽媽為開源節流,增加家庭收入,招攬了阿兵哥的相關生意,我和弟弟都必須投身其間並兼顧功課,但爸爸除了會幫忙一些農務外,其它的事,都不是他管轄的範圍。 由於爸爸喜歡海釣,所以中午下班後的他都跟我們說:「為了給你們晚上加菜,我去海邊釣魚了」,這就是他除了上班以外,可以排除家中多如牛毛的家事,又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充分理由,這個理由讓他樂在其中,悠閒過日子。 媽媽對我和弟弟的教養非常嚴格,讓我們有種被捆綁的感覺,而爸爸就是傳統的那種好爸爸,無為而治、諸事無他事,讓他和兒女的相處較無距離,雖然我每回請他幫我買文具,他總是立即微笑應允,但必須多講幾次他才會實現諾言,卻也無傷我和他之間的情感。 爸爸是個不管事的人,他可能心想有媽媽管就好,不過他對家庭的責任感是很深的,他從來不會自己一個人跑出去玩,下班就回家,要不然就是去釣魚,生活儉樸,個性單純,每次我跟他分享任何事,他都能仔細、耐心傾聽,微笑以對,表示對我的肯定,我的在校成績優異,也成為他在職場或是左鄰右舍談天時的驕傲話題。 結婚後的我與爸媽異地而居,他每日會來電聯絡,了解我的近況,講話的內容都是千篇一律,了無新意,他的嘴裡從來不會說愛,但這些平凡話裡代表的卻是父親對子女不平凡的愛與關懷,這樣的體會是直到我年過不惑之後,才有的智慧感受。 爸爸的海島日子,不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就是來去海釣的路上,他經常打著赤腳在田地裡種植農作物,他總說:「赤腳種田,獲得健康」,他也說:「勤儉持家,日子才會越來越好過」,而日子在我們不經意間向前推進,歲月也默默從我們指隙間飄過,我們家確實在爸媽努力打拚、量入為出、用心經營之下,步上經濟無虞,生活寬裕的局面,全家人因此而歡喜。 而我喜歡在爸爸嚴肅的臉龐裡,看到他嘴角上揚的一抹微笑,因為他覺得兒女皆有美好歸宿,讓他在老年之後無後顧之憂,生活過得恬淡安適,他覺得人生自此無憾,也在八十歲的歲末即將進入寒冬之時,蒙天神指引,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就此過他無為、無憂、無煩惱的修行美好時光。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可是當火叔仔準備攙扶他起來時,只要稍為一動,就痛得鱸鰻哇哇大叫,由此可見他的傷勢有多麼地嚴重,站起來都有困難了,遑論想走路。火叔仔在不得已的情境下,只好呼喚在附近耕種的村人前來幫忙。於是大夥兒七手八腳,小心翼翼地把他抬上一輛手推車,再合力地把他推到駐軍的衛生連給醫官醫治。 經過醫官初步的診斷,他的大腿傷勢相當嚴重,但限於衛生連的人力及設備,只好派一輛救護車把他送到醫院診治。醫師為他照了X光,發現除了左大腿骨折,整個膝蓋骨也嚴重碎裂,斷骨處碎裂成細碎狀,也是所謂的粉碎性骨折,屬於骨折損傷中程度較嚴重的一種,為完全性骨折,病情複雜想要復元也困難。香蓮出手力道之重出乎想像,似乎有非打斷他的狗腿,才能了卻心中的憤恨不可。 醫院限於設備簡陋及無專科醫師,故而無法替他開刀做徹底的治療,只好先打上石膏固定住。但惟恐傷口對軟組織的破壞,加上骨折癒合本身會產生的發炎反應,不得不開立一些止痛和消炎藥物讓他服用。鱸鰻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後出院,雖然疼痛稍為緩解,但走起路來卻一跛一跛的,而且是嚴重的大跛,並非普通的小跛,成為名副其實的跛跤鱸鰻已無可避免。 儘管他編了一個故事來矇騙火叔仔,也獲得不少村人的同情,婦人們無不咒罵那個殘忍的北貢兵「真夭壽喔」,竟然把一個好好的人打成「跛跤」,「實在有夠夭壽袂好!」但看在香蓮眼裡,那是他咎由自取、罪有應得,永遠不可原諒。(六九)
-
圓韵十年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轉眼間,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就在今年旋即邁向第十個年頭,讓人不得不發自內心的讚嘆。哇!十年!一個令人歌頌景仰、得來不易的里程碑。那是一份堅持不懈、奔向理想的使命感,有以致之。 猶記得,當年是在楊肅元老師為劉兆輝醫師舉辦「復興空難慶重生」的慶生餐會中醞釀了舉辦「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構思與雛形。餐會中有金門縣合唱團、廈門市青少年宮女子合唱團以及當天在楊老師號召下冒著濃霧飛抵金門的圓韵合唱團--楊老師的子弟兵們,三團參與盛會。當下,有感而發的楊老師提出了此一構想:有感於母親節總是風光登場、普天同慶,唯獨父親節的慶祝活動遠遠不及母親節來得熱鬧滾滾、沸揚喧騰。殊不知父愛如山,是家庭的頂梁柱--最為艱鉅、重要的支柱,只因普羅大眾總是囿於傳統思維中的「嚴父慈母」,父親不得不扮演著嚴峻冷酷、不易親近的角色形象,使得孩子們面對父親只能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再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樹立留存於孩子們心中的偶像是難以超越的高遠,那是座難以攀登的高山峻嶺、無法逾越的藩籬,不像母親獨具慈祥溫柔的一面,是可以無話不說、盡情傾吐的對象,是溫暖的避風港灣,因而導致疏忽了「父親節」這一重要的節慶一環。 就這樣的機緣之下,在一見如故的氛圍中得到大家的認同首肯而籌備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並以金門縣合唱團、廈門市青少年宮女子合唱團以及圓韵合唱團為基本團隊,亦即所謂的「種子」團隊,每年在兩岸之間齊聚一堂、歡慶共度這樣難得的節日。 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在金門青年活動中心的大力協助下,由時任救國團主委的楊肅元老師出資舉辦。由於一年一度的88父親節正處於盛夏,是學子們的繽紛暑假之際,許多家長們總是趁此長假攜家帶眷的出國旅遊,讓孩子們走出戶外,敞開心胸,投入這花花大千世界,進而大開眼界,閱歷人生、增廣見聞,這真是難得的大好機會。正如古人有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百聞不如一見的體驗生活。以至於在調查團員意願的當下,鳳凰花女子合唱團便碰上嚴重的瓶頸,提出不便之處,進而打退堂鼓。 在楊老師的字典裡似乎找不到「難」字,他特地專程帶領著金門縣合唱團的總幹事、指揮,以及重要幹部們遠赴廈門青少年宮再次登門邀約,有道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這樣的,性情中人的鳳凰花女子合唱團林靜團長受到慈父般的楊老師的誠摯邀約所感動,便下定決心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將全力以赴、達成任務,終於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在楊老師的殷殷期盼、頻頻督促、出資又出力的積極催生之下,大陣仗的邀請了廈門市青少年宮鳳凰花女子合唱團、金門縣合唱團以及子弟兵們組成的圓韵合唱團三團聯手擔綱、隆重舉行,會中還表揚了模範父親,餽贈禮品,樹立風範,蔚為風尚。 所謂「萬事起頭難」,只要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之後,接下來便能迎刃而解、順利舉行,以至於今,已然來到了第十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回顧這一段歷史還真是精采萬分、回味無窮,且甜蜜加分! 「父親節感恩音樂會」除了三團種子隊的密切配合、合作無間,更是鼎力相助,戮力成就這一樁美事。我們還邀請友團來參與,相互切磋、共襄盛舉。歷年來參與的友團計有:基隆的啄木鳥合唱團、桃園的新桃源樂友合唱團、新北的浯江鄉韻合唱團、金北鄉音歌唱班、金門浯江舞蹈團、扶輪知音合唱團、以及榮譽團長周美青所率領的、享譽國際的原聲童聲合唱團……,同時也邀請樂界新秀、享譽國際的知名音樂家帶來精湛的演出,徐維恩、陳安、廖元宏、施昕妤、盧易之、吉澤真紀……等,都是我們極為榮幸邀請到的尊貴座上賓,他們分別是作曲家、鋼琴家、小提琴家、聲樂家……,使得歷屆的父親節感恩音樂會水平大大的提升,也更加的豐富多彩、饒富興味之致。 除此圓韵更以為家鄉創作新曲為己任,積極宣揚在地的金門文化,並以「為金門唱新歌」自許,期盼為家鄉留下更多優美的合唱歌曲,得以永世傳唱不歇。我深深以為:創作是從無到有的創新歷程,它肩負著生生不息的重責大任,所以,我以此為榮、為樂!因為它具有傳承的使命與歷史價值,可說是一份嶄新、賦予生命的志業,足以傳唱千古、流芳百世的任務。我們豈能辜負歷史的責任,豈能交白卷?所以,自2017年開始委託編曲與創作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積極使命,計有:〈金門姑娘〉、〈后浦晚霞〉、〈金廈情牽〉、〈戀戀島嶼〉、〈我在這裡等你〉、〈海印寺的鐘聲〉、〈阿母的話〉、〈浯江憶舊〉等合唱曲,分別於金門、廈門、台灣三地為新歌發表世界首演、唱響金門。 值得再次榮幸地一提的是,〈金門姑娘〉收錄於《金門之聲》的專輯裡。《金門之聲》是當年年幼的我們的起床號響,我們雖處於戰地,卻有幸浸淫於戰地歌聲文化中滋養茁壯、成長。原為獨唱曲,由徐維恩教授改編為合唱曲,首度發表於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后浦晚霞〉則為金門才子楊秉訓教授寫的詩詞,描述著當年參與聯考學子的徬徨心聲,亦由徐維恩教授譜曲;〈金廈情牽〉則是兩岸合作的代表作,由中國智庫專家蔡榮電先生寫的詞,金門優秀青年新秀陳安老師譜的曲,還一度傳為美談佳話;〈戀戀島嶼〉、〈我在這裡等你〉兩曲皆為金門偉大女企業家兼知名作家洪玉芬董事長的大作,〈海印寺的鐘聲〉、〈阿母的話〉則為獲獎無數的金門大詩人許水富老師的大作,此四首皆源自於金門人的心聲與代表作,皆委請享譽國際的台灣青年鋼琴家新秀盧易之老師譜曲,有幸得到大師級的創作、譜曲,意義自是大不同。且在皆成為金門特殊的文化資產,除了有圓韵的積極傳唱,若能往下扎根,普及於全民,那才是全民之幸、地方之福啊!我常想,若能於地區年年舉辦的教孝月合唱觀摩大力推廣、在地深耕,方能行之久遠、傳唱千古。還能將金門文化發揚光大,則立足金門、放眼世界。可惜的是,自從疫情開始,金門地區便停止了每年教孝月的合唱觀摩,這股傳承的力量戛然而止,隨之畫上了休止符,實屬可惜之憾。 我深以為:合唱交流的重大意義、本質精髓便在於同唱一首歌,所以歷年來的合唱交流皆由各團安排一首共同曲目,並由各團指揮揮拍帶領全體演出團員演唱,確實起到交流的真義。大家領受各家指揮的風格、詮釋與風韻,不啻是上了寶貴的一課呀!除此,〈阿爸ㄟ風吹〉、〈龍的傳人〉、〈金廈情牽〉這三首經典歌曲便順理成章的成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主題曲了,此刻回味,還真真是滿滿的好滋味,常常在心頭縈繞、迴盪……,久久難以忘懷! 圓韵合唱團演出足跡遍及金門、台北、廈門,藉著合唱交流、以歌會友,相互切磋、提升自我,雖然團員遍及台金兩地,卻能在演出前的彩排取得良好的磨合默契,展現自信十足的魅力登場,實在難得。當然還得歸功於指揮大師的功力,除了常駐指揮許美姿老師、洪雪卿老師平常的不辭辛勞、悉心指導,那真是功不可沒,再加上客席指揮徐維恩、盧易之、廖元宏獨具大將之風的薰陶,皆讓團員們感受到大師所帶來的渲染與非凡的氣質,那是一種潛移默化所帶來無形的變化。就如同接近善知識般的得到淨化、昇華,可謂獲益匪淺。 自從疫情嚴峻,帶來諸多不便。為減少來回奔波,加增人流困擾,2022年改在新北市小碧潭JYBC基督教中央浸信會舉辦「浯樂新聲金夏情暨第八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2023年則因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整修中而改為走入社區,將我們的歌聲植入人心、獲得最接地氣的鳴響,我們抱持著「歌詠故鄉情、擁抱鄉親心」的心願,與鄉親同樂,用我們的歌聲帶來歡樂、迎接擁抱。去年安排了金門縣大同之家、上庫社區活動中心,均獲得莫大的迴響。還受到大同之家主任盧根陣、上庫社區活動中心理事長余平喜、洪成發議員、烈嶼鄉前代表會主席呂合成的熱情歡迎,讓我們感受到高規格的接待,真是備受禮遇。心中滿懷溫馨、感恩,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啊! 今年,圓韵邁入第10年。在這光輝耀眼的一刻,我們再次選定走入社區,完成多年來尚未達成的「感謝部立金門醫院」之行,之前是因為疫情、再來就是時間上的不湊巧,以致一直無法完成感謝勞苦功高醫師們的辛勞的心願,今年終於得以完成宿願,無比欣慰。除此,尚有蓮庵里,亦是我們嚮往的社區,它是一個包含著7個自然小村的特殊小鎮,包括有:東村、西村、峰上、庵邊、土樓、西埔、惠民農莊,雖然地處偏遠,但我們的歌聲無所不及,深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們雖無光影輝煌燦爛,但我們擁有一顆真誠的心,熱情擁抱,唱出我們真正的心聲。今年有別於往年,我們還特地委請團員中專精於舞蹈的夏嬌老師編製了「快樂的出帆」帶動唱的舞碼,期盼台上台下一片歡樂,與鄉親「共舞同樂」,相信更能達到極大的昇華,與預期的效果,讓人好期待熱烈的場景。 本次社區音樂會結束後,一如往年,旋即接受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的邀約,參與於廈門市青少年宮演藝廳舉行的「龍的傳人唱響鷺島--2024年廈金交流音樂會暨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盛大演出,兩岸同歡、共度佳節,自有一番意義價值。請聽甜美的童聲「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盪漾在耳際,我們依然扮演著兩岸和平的親善大使,冀望在歡聲歌舞中,永世太平。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鱸鰻惟恐意圖強暴香蓮的事機敗露,趕緊撒謊說:「有一個北貢兵跟我賭博,賭輸錢竟然說我詐賭,而且還開口『操你○』,一直操不停。我一時火大就推了他一把,他竟然拿了一枝木棍要打我,如果真被他從頭上一擊,一定是腦袋開花,不死也會半條命。所以我一直跑,但他卻一直追、一直罵,甚至放話要打斷我的腿。當我跑到蕃薯田時,竟不慎被蕃薯藤拌倒,老北貢見有機可乘,拿著木棍就朝我的腿部猛打,而且猛力地敲打我的膝蓋,痛得我哀嚎不已。可是他並沒有停手,又猛打我的小腿,還氣憤地說要打斷我的狗腿,直到我倒地求饒他才放手走開。」 火叔仔不平地說:「駛因娘較好咧,怎麼會有這麼鴨霸的北貢兵,回去後趕快到村公所報案,請副村長向上級單位反映,要他們徹查。把那個毆打你的老北貢揪出來,然後移送軍法究辦,給我們一個交代,還給我們老百姓一個公道。」 鱸鰻因擔憂強暴香蓮未遂的事情曝光,趕緊說:「火叔仔,我看算了,受到軍人欺壓的百姓無數,但這些北貢兵幾乎都是官官相護,又有幾個被移送軍法究辦的?往往都是不了了之。如果繼續跟他們糾纏,吃虧的永遠是我們平民百姓,今天就算我倒楣吧!火叔仔,我的腿簡直快痛死了,你就快一點攙扶我到衛生連給醫官看看,希望能把我的腿醫好,不要成為跛跤就好,其他的就不必跟他們計較,算我衰潲歹運啦!」(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