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第二個母親
在我成長的回憶中,總有一個身影溫柔而堅定,她是我的小學老師,也是我童年最溫暖的守護者。她的名字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模糊,但她給予的愛與教誨卻一直清晰如初,彷彿她溫暖的手掌仍在我肩上,輕輕的安慰與指引。 我記得那時候的我,是個特別調皮的孩子,總愛惹是生非,把課堂變成我的小舞台,常常讓整個班級哄堂大笑。其他老師或許會對我厭煩或不耐煩,但她卻不同,她總是用一種近乎母親的耐心和溫柔來對待我這個頑皮的孩子。每當我又一次因為淘氣被送到她的辦公室時,她從不嚴厲責罵,而是會輕輕地問我:「這次又是為了什麼呢?」 她的辦公室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魔法的地方,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從彩繪的童書到厚重的百科全書,每一本書都承載著知識的力量。而在那小小的辦公室裡,她教會我如何在閱讀中尋找寧靜,如何在書籍中尋找答案。 有一次,我因為在課堂上搗亂被罰站,正當我覺得羞愧難當時,她走過來對我說:「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重要的是從中學到東西。」她沒有在眾人面前羞辱我,而是選擇在課後悄悄地教導我,告訴我每一次失敗都是成長的機會。 她就像我的第二個母親,不僅在學業上給予我指導,更在我的情感世界裡種下了種種善良與寬容的種子。她讓我明白了,真正的勇氣不是不害怕,而是在面對困難時仍能保持善良與正直。 如今,我已遠離那個充滿童趣的小學校園,步入了成年的世界,面對的挑戰也更加複雜。但每當遇到困難,我總會想起她溫暖的笑容和那些懂事後才明白的話。她教會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即使在成長的路上遇到再多挫折,也永不放棄的堅持。 我的小學老師,就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不僅照亮了我的學習之路,更溫暖了我的心房。在這個充滿不確定和變化的世界中,我學會了用她的教導來導航,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穩定與和諧。無論我身處何地,那份從她那裡得到的愛與智慧都深深根植於我心,成為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我回首那段充滿笑聲和淚水的學生時光,我深知,沒有她的照顧和教誨,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與成長。我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回想那些年,那位不僅教會我課本知識,更教會我如何做人的老師。她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教室的四壁,延伸到了我的整個生活。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可是明福死後,鱸鰻仍然不放過他的遺孀,以夫債妻還作藉口,三不五時就上門討債,搞得香蓮精神快崩潰,倘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或許早已跟隨夫婿上西天了。而今,她已擦乾眼淚,繼承夫婿遺留下來的田地,辛勤耕耘,節衣縮食,為生而活,絕不向現實的環境與惡勢力低頭。 夫婿生前積欠他的賭債,她亦已幫他還清,和債主已沒有任何的瓜葛,除了自己感到欣慰,九泉下的夫婿亦可瞑目了。即使她還年輕,但對於未來,一切順其自然,只要平平安安做一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夫就好,想太多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不然的話,憑她這個鄉下女人,又能冀望什麼呢? 儘管亡夫積欠的賭債她已幫他還清,心裡已沒有任何的牽掛,但終究她是一個身心健康不及三十歲的女人,每當夜深人靜,就彷彿有一道孤寂的陰影上心頭。偶而的她明確地感受到,體內有許多小小蟲兒在蠕動、在爬行,她心知肚明,那是基於生理上的需要,必須靠異性的撫慰才能把那些蟲兒趕走,才能讓她孤單寂寞的心靈得到慰藉。 於是她想起夫婿在世、尚未涉入賭場的時候,儘管上山務農回家後疲累不堪,但一經吹熄房裡的燈火,兩人躺在被窩裡,一股熾熱的青春慾火就自然地燃燒,夫妻倆就在軟綿綿的被窩裡繾綣纏綿、纏綿繾綣,享受那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性愛樂趣。(四五)
-
在世界各地大城小鎮吃早餐
在我們香港客看來,中式的早餐各類品種都超便宜,兩個人的早餐費用還不到香港一個人早餐費的三分之二,香港到大家樂一類的快餐廳吃早餐,一個人最低消費至少都要三十到四十元。 沒有疫情時,我們每個月都會有一兩次到深圳度假小住一天,我逛書店、陪另一半購物、為她試衣做評分員,然後晚上到附近的京基100享受美食。商場高檔,外省一些著名餐廳在這兒開設分店,如外婆家、南京大排檔等等;深圳早晨的早餐也算多樣化,除了早餐小鋪賣大同小異的早點,還可以到酒樓,試試與香港不相上下的酒樓早茶,那叫港式美點,比香港師傅的手藝不遑多讓,身價倒廉易了一些。 當然,東方有東方的早餐絕活;西方也有西方的拿手早餐,不獨是麵包咖啡那麼單調。如果跟團到國外旅遊,以歐洲為例,無論西歐、東歐還是北歐,毫無例外的都是麵包加牛奶,顯得單調了些。印象中就吃了好幾次牛角酥,乏善可陳。當然,這只是從參團遊客角度而言,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家庭應該豐富得多,各款三文治、油多之類啦,單是麵包的種類和吃法,就足以寫一本大書。 到印尼感覺良好,也許是自己小時候的成長地,空氣中飄散著異鄉的熟悉味道,嗅到了熟悉的情味,無論吃什麼都有一種親切感。家人或華人親友經常會開車載我們去一些大街小巷華人開的餐廳或當地印尼人在小巷路邊開的小鋪子吃各種不同的梭多(雞湯飯團),異常美味。主要材料有雞肉絲、半粒雞蛋、粉絲、馬鈴薯或飯,調味有甜醬油、辣醬、炸紅蔥,雖然分量不很多,但口頰留香,令人難忘。印尼的這一道早餐,各個島嶼城市的製作方法和食材都不同,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印尼華人式的早餐,還有來自印尼原居民製作的、色彩斑斕的糕點。它們的原料離不開麵粉(或米粉、糯米、薯粉)、紅糖、椰漿或椰絲、炸香蕉等,多數都是甜的,也有一些餡為碎雞肉的糯米團、馬鈴薯餅、蚵嗲、黃薑飯(菜肴為辣魚)等等;一熱氣騰騰的咖啡烏,隨意點你喜愛的早點,有鹹有甜的,說不滿意誰都不相信。 在東南亞,最讓我們感動的早餐,是在馬來西亞北部的檳城吃的。馬來西亞我們常去,吉隆玻、怡保、太平的早餐,離不開一杯糕丕烏(即黑咖啡)那幾乎是早餐的飲料之王了。我讀劉以鬯先生寫星馬故事的小說集《熱帶風雨》,最初讀到「糕丕烏」三個字,感到很奇怪;後來到吉隆玻,發現不少早年遺留到現在舊餐廳招牌,竟然還是將咖啡兩個字寫成糕丕,難怪劉以鬯先生在他寫的小說中沿用這兩個字。糕丕烏,其實就是閩南發音KOPI-O的音譯,指不加牛奶的咖啡。黑咖啡之外,馬來西亞各城市的早餐有三文治、湯麵、炒麵、果醬麵包等等供選擇。最妙的是在檳城,酒店不包早餐,我們早晨按一位華人三輪車夫的指示,從酒店步行一段路,轉個彎就走到了賣早餐的地方。那是在一棟老齡舊唐樓的地下,有個連簡陋招牌都沒有的、不起眼的小食肆;可別看貌不驚人,裡頭倒有大乾坤。當我們在外面探頭探腦的時候,一個華人老闆娘出來熱情招呼,進來,進來,請我們坐下之後,便問喝什麼,我們要了兩杯白咖啡。(馬來西亞檳城怡保都以白咖啡聞名,只是名稱而已,咖啡仍呈棕色)。本來想問早餐有什麼品種,很快看到周圍一檔一檔的,頓覺有趣,原來是不同的小老闆賣著不同的早餐!頓時嚇了一跳。一間僅擺十來張檯、沒有圍牆的、唐樓底下的空地的半拍檔,食檔就多達七檔(攤),美食和平共處,齊齊攜手上場。檔主既是老闆也是夥計。有雞蛋香腸、炒米粉、怡保雞飯、咖哩麵、經濟飯、豬腸粉及肉包。剛才出來招呼我們、在中央水吧只賣咖啡的一對夫婦,把早餐小空地分租給六個賣不同早餐的攤檔。我們要了兩碗咖哩麵,確實非常美味。這一天,在這樣特別的場合見到不同民族的多元早餐,無法不聯想到馬來西亞多民族的和諧共處,居然也體現在早餐文化裡。 新加坡早餐瞭解不多,有一次,我們從酒店過馬路到對面的小巷拍檔吃早餐,三文治、咖啡之外,還有一道美點,竟然是水煮蛋,兩粒雞蛋浸在冒煙的熱滾滾水杯中,端上檯面,餐桌頓時變成半個小爐灶。 說到早餐的最佳環境地點,品種之豐富,我經歷過的,也令我時時懷念的,目前為止,是廈門一家設計新穎的酒店。酒店的早餐餐廳成為酒店的重中之重,酒店特地設計成有如半球形的廣場,位置選在全酒店環形客房的中心,從環形的幾十層租房走廊可以居高臨下看到。早餐品種集了中西早點美食大全,至少一百來種,無法一一細說了。酒店住客往往很遲才來吃,早餐午餐一起解決,不少為了省錢;倒是因為想吃遍那些好吃的早點啊。在那樣舒適的環境,吃最好的早餐,也必然會拍照留影。 世界各地不同的早餐都令人難忘,可以說,我都喜愛;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無法替代的味道,令我們的味蕾一試難忘,也許緣分就是那麼一次,已成了永恆。它們,不論貴賤,不必排名,像世界人種一樣,平等相處。(下)
-
浯島軍旅憶往
看到報紙報導今年度開始義務役恢復為一年,從前服兵役男性最害怕的「金馬獎」也將重新登場,而且平均每13名義務役中就有1位可能抽到。「金馬獎」可不是台灣一年一度的電影獎項,而是被用來戲稱當兵抽籤後被分發到金門或是馬祖等離島服役。一來是路途遙遠前途難測,二來是機率不高抽中了反而有點像是中獎的自我解嘲方式吧! 因為經常去金門走讀旅行兼採訪,且樂於與周遭的友人分享所見所聞,訝異得知身邊的男性學生或是朋友,竟然有一大半都曾經在大小金門當過兵,服過役。包括我的另一半,我那調皮且愛開玩笑的先生,婚後常常斷斷續續聽到他分享當兵時的見聞及趣事。 因為所學的專業是印刷攝影科系,外子30多年前曾在金門的《正氣中華報》擔任記者兵。他回憶起當年從高雄搭船前往金門當兵,不但暈船暈得七葷八素,而且心情相當忐忑不安。抵達後不久,長官宣布需要打字兵,大家以為是涼缺可以當個爽兵,一大半的人紛紛舉手表示會打字;當長官大聲斥喝問及一分鐘能打幾個字時,大部分人突然都「不舉」了。外子說他當時回答一分鐘可打40餘字,最後僅留下10位。他訕訕地說幸好當時打字機剛好外借給別單位使用,打字速度其實是龜速的他,才有時間慢慢學會專業級的打字速度。也因為是攝影專業的緣故,後來才會被派往師部擔任記者兵,負責攝影及採訪工作。 他補充說明金門其實並不小,浯島和烈嶼加起來的面積(150.5平方公里)約有台北市的一半大。印象中金門到處都綠化得很好,那時候有四個師,軍官和士兵都是兩年輪調。問到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他說有次外出洽公,在山外車站附近竟然看到一位裹小腳---纏足的阿婆,生平首見。那時仍屬戒嚴時期,整個金門晚上一片漆黑,只能使用打火機的打火石來照明,而路燈一律必須覆蓋上罩子避免光線外射。馬路上完全沒有任何交通號誌,有那種可以移動式的設備但僅限使用於太武山的內部坑道。他說印象中金門人讀書成績都很好,可能因為娛樂較少,方能專心讀書,上台灣國立大學的學生很多。我則分享金門文風鼎盛,自古即有「海濱鄒魯」(孔子為魯人,孟子為鄒人,故文教鼎盛之地稱為「鄒魯」)之稱,宋明清就出過50餘名進士,如此薰習自然形成一股好學的風氣。 外子曾駐守在陽翟地區,那裏有知名的金東電影院等,是當時軍人娛樂消費的最佳去處。談及趣事,有位軍官即將退伍邀請大家吃飯,他欣喜依約前往,涉世未深的他竟不知道必須自掏腰包,還要連軍官的部分一起買單!說到電視娛樂方面,那時金門只能看到華視的節目,但是每當運補船開到金門停泊時就能看到中視或台視的節目,煞是有趣的現象。初期在寢室都輾轉反側睡得不好,下大雨時一般坑道都顯得潮濕,但是他居住的寢室竟異常乾燥,而且寢室的構造規格配置有些與眾不同,他深切懷疑居住處可能從前是存放骨灰處。因此,晚上就寢時都戴著帽子睡覺,據說國徽有避邪的效用。粗估那時居民大約5萬人,兵約5萬,還有很多廢棄不用的坑道。外子曾提醒我在金門獨自旅行時,盡量少去坑道。最後,他發揮專業知識,說明常見的蔣介石總統站在毋忘在莒前乃是合成的照片,以及小金門也有毋忘在莒的勒石。昔日的點點滴滴似乎開始湧上外子的心頭……。 看到臉書上的這段話:「即使時光飛逝、場景不再,金門依舊是老兵記憶裡,自己青春歲月拋灑過的家園。」在金門旅行時,常會偶遇因為參加「老兵召集令」活動而返回金門的弟兄們,喜歡靜靜聆聽歷經過歲月光陰磨練而蛻變成長的故事,他們也都相當珍惜青春年華時的鍍「金」經驗喔!
-
50+的一月一會
報章雜誌、影劇作品有關失智症的報導及探討愈來愈多,近日,報紙報導長照悲劇增加的新聞,讀來令人感到無奈。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疾病症候群,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患者有記憶、意識、語言、理解、判斷、行為能力等的障礙,同時可能出現妄想或幻覺錯覺等症狀,嚴重者日夜顛倒,生活脫序,讓照顧者疲於奔命,時間一久,身心不免透支崩潰。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長期照護者很需要休息,一周至少要有幾個時段屬於自己的,稍做喘息,釋放壓力,再重新出發。 說說我與好友S的聚會。我們兩人每月找一天一起吃飯,已有五年的時間了。飯約緣起於:我們曾是或目前仍是家中的照顧者,兩人有共同的話題,而建立起這樣的情誼。 這五年,我們吃飯的模式一直在調整改變,從在餐廳會面吃午餐,後來,改在便利商店見面吃便利餐,再後來,調整到咖啡館喝咖啡。原因是S媽的失智狀況愈來愈嚴重,S雖申請長照請居服員每周來家數次,一次兩個小時陪伴媽媽,她利用這短暫空檔去採購物品、處理私人事務,或早上去咖啡館吃早餐喘息一下,不敢在外逗留太久。而我,前陣子頻繁返家照顧父親,時間也不確定難以提前跟S約定吃飯的時間,只能利用空檔前往她常去的知名咖啡店找她talk一個多小時,十一點我們便散會,她要回去打理老母的午餐。 有位醫師作家說,50歲後,要建立一起做各種事的朋友圈。最好有一起吃飯的朋友、一起遊玩的朋友、一起學習的朋友、可以互相吐露心聲的朋友。我認同他的觀點。 雖然,我與S沒長時間聚會,兩人退而求其次,每月仍擠出時間見個面,午飯吃不成,改約早上喝杯咖啡亦可,聊一些近況,討論照護問題,彼此為對方加油打氣,補充生命的能量,提升照顧韌力。 50+的一月一會,對我與S兩人都很受用。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倘若之前接受她的請求,讓她慢慢還,除了錢會還,人情義理依舊在,更何況他並不缺錢用。但機會已錯過,衝突已造成,讓她留下不良的印象已是事實。若想博取她的好感,擄獲她的芳心,必須以誠摯之心重新來過;若想娶她為妻,除了展現誠意,也得花費不少心力。至於成或不成,並非他能左右,或許只有聽天由命了,但願老天爺能成全這樁好事,他將感激不盡。 自從對香蓮起了愛慕之心,鱸鰻就千方百計想接近她,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甚至有時在村中碰面想跟她打招呼,香蓮不僅不理她,而且還瞪他一眼,等他走過後再朝他背後「呸」地吐了一口痰,瞧不起他的意味十分濃厚,遑論想博取她的歡心。她如此的舉動,看在鱸鰻眼裡,的確不好過,對於之前對待她的種種言行,也相當後悔,似乎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無限感慨。但過去的終究已過去,想彌補已是不可能。 然而,香蓮每當想起他上門討債時的那副嘴臉,無不恨得牙癢癢的;夫婿被逼債而想不開吊頸自戕的事,更是她心中永遠的疼痛。甚至村莊所有人都知道,他除了聚賭抽頭,又靠詐賭贏錢,且欺善怕惡蠻橫不講理,平日在村裡為非作歹,其惡形惡狀就如同流氓,才會有鱸鰻這個綽號。但村人實在有夠鄉愿,為了可憐他的身世而縱容他,才會讓他有恃無恐,在村裡橫行霸道。 善良無知的明福,卻偏偏誤上他的賊船、沉迷在他經營的賭場不能自持,賭輸想扳回,才會愈輸愈多,也因此而積欠他好幾千塊錢賭債。在無力償還時,卻受到他暴力的催討,在走投無路的情境下,不得不上吊自殺求取解脫,才會造成不能挽回的憾事。(四四)
-
蓮霧與芒果
蓮霧與芒果相繼在市面上出現,可愛的模樣,著實讓人又驚又喜;驚的是,高不可攀的巨大喬木,沒想到也能結出小巧玲瓏的果實來,喜的是,蓮霧與芒果,不單果型可愛,吃起來的口感,也相當討人喜歡。一旦挑起老饕的味蕾之後,總讓人愛不忍釋手;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的美好況味,就在談笑風生之中餘波盪漾。 只要是國人,都應該吃過蓮霧與芒果,但是卻有許多人未曾見過蓮霧樹與芒果樹;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的話,一定很容易錯過,與蓮霧樹、芒果樹相會的美好機緣喔! 首先來瞧瞧蓮霧吧!蓮霧樹在自然環境下,如果任其生長的話,鐵定往藍天奔竄,高不可攀是它的特色;然而果農們為了農務作業方便,紛紛將蓮霧矮化,以利於套袋、選果、採果之便,被矮化的蓮霧,滿樹的蓮霧,誰也不想讓誰,爭奇鬥艷,就是為了博得大家的喜愛。 滿樹的蓮霧,小巧可愛,一串串在綠葉間,展現奔放的豪情,不但要大家好看,也要大家覺得好吃;於是乎初夏之後,甜美多汁的蓮霧,便成為多數人,最想要一親芳澤的小精靈喔! 猶記得年幼時,小姑媽家的庭院旁邊,種了幾棵蓮霧樹,高大的蓮霧樹,平日可以遮蔭納涼;等到結實累累之際,小姑媽總會採摘好多蓮霧,不辭辛勞的拿到我們家來,好讓我們得以分享蓮霧的甜美滋味,也順利達成消暑解渴的積極功能。 如果農忙時節,人手不足,熟透的蓮霧,任其掉落滿地;看在眼裡,真的有點可惜,畢竟可以吃的東西,無法物盡其用,總讓人心生不捨呢! 如今看到蓮霧,總會不期然的連結過往的美好情懷;不但想到蓮霧的美味,也會想到姑媽一家人,尤其小姑媽,總把娘家的人放在心裡,再忙也會經常回娘家與我們閒話家常,好令人懷念呢! 蓮霧在市場,向來人氣指數居高不下,不管大人小孩都愛吃,所以看到長得有點像奶嘴的蓮霧,一定超級吸睛;緊接著芒果就要打開市場的人氣,首先傳統的土芒果,似乎拔得頭籌,比較早開花結果的土芒果,初夏時節,市面上已經可以看到它親切的身影了呢! 前幾天,到新北大都會公園的幸福水漾園區散步,瞧見一棵高大的芒果樹,開春以後,綻放滿樹的花朵,非常討喜;沒想到隨著有情歲月的流淌,如今正值初夏時節,已經長滿了果實,垂掛在枝葉間,隨風擺盪,小巧玲瓏,非常惹人憐愛。 目前尚未成熟的綠色小精靈,在高大的芒果樹保護下,很快地就能完成使命,將美好的一切獻給曾經照顧過它的人;不過這一棵芒果樹,應該屬於公家單位保護,那就由職司單位來執行美麗的任務囉! 其實,芒果製成的冰品,是盛夏的良伴,因為果實風味獨特,加上營養豐富,是許多人的最愛;有時吃著芒果,就會想起果農們的辛勞,在不知不覺當中,也會哼起「芒果花」的優美旋律,「啊……打開心窗,檨仔花開滿欉;阿爸甲阿母,歡喜豐收好年冬;養飼阮大漢,操勞嘸肯放,感謝一生最愛的人。」 但願所有人,吃著甜美的果實,不管是蓮霧或是芒果,除了要感念家人之外,更要感謝辛勤栽種果樹的農人們;正因為他們不畏風吹雨淋日曬,付出真情的照顧果樹,果農們得到了果樹的反饋,用結實累累來回報,如今不管是誰,看到滿樹的果實,心中當然會湧起無限的感懷呢!
-
在世界各地大城小鎮吃早餐
寫過一篇小說《媽媽的忠實男內助》,敘述喪偶的一位媽媽最後再婚,嫁給一位每天為她貼心服侍早餐的家政男僕,最後嫁給他,她特地對小兒子說這就是他是新爸爸,比一般機械人還高級的再造人;我也寫過小散文《吃遍東南亞》,事緣我發現東南亞以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也是著名的美食國度,各有各的特色和絕招,何嘗不想吃遍?尤其是營養師、美食家特別重視和強調要吃得飽、吃得好的早餐。 在無法溫飽的地區,中晚餐都很勉強;早餐變成了一種奢望。香港也有一些弱勢族群,上午約十點左右上酒樓飲茶點,早餐午餐兩餐一起解決。 在香港一般家庭講究方便,家庭主婦提早今晚買明天的早餐,上班族尤其是白領階層一早趕上班,上班前買麵包或三文治之類,帶在路上或寫字樓吃。在香港居住那麼久了,很少外出觀察香港小市民在外買早餐或吃早餐的眾生相。 一天早晨,經過九龍紅磡的裕民街,看到上班族幾乎都在同一條街買早餐,引起我的好奇。我抓手機拍攝放大看,才發現街不長,居然有十幾家小食肆,而且都在賣早餐,一時吸引我趨近觀看。原來在賣三文治、炒米粉和其他各類早點,最受歡迎的是三文治,餡有蔬菜(番茄)、吞拿魚、午餐肉、火腿、芝士的……此外,還有通常酒樓售賣的一些香港代表性點心,如腸粉、蘿蔔糕、叉燒包子等。我走到街尾最後一間,發現顧客不多,但貨色齊全,還售賣各種涼茶呢。也許主打涼茶,而早點只是聊備一格吧。我買了兩份腸粉,要求老闆娘,醬油,甜醬、辣醬、花生醬、芝麻什麼都落齊,老闆笑笑,說OK!她的速度很快,將裝好的兩盒腸粉遞給我。回家試吃久違的腸粉,美味無比,與酒樓的包餡腸粉,太少調料,不能同日而語。 這個早晨,吃到美味的早餐,心情特好,想到兩年來禁足、人數限制、市面一片冷清的景象,如今漸行漸遠了;好想出外透透氣啊。自然也禁不住回想昔日旅行的日子、在世界各地吃早餐的情景,那是非常有趣的,有的,還令人十分懷念哩。 到金門走走吧!疫情三年,僅半小時海程的廈門-金門客輪一停就是三年;疫情稍緩,遲早會恢復。那就不要錯過金門的早餐吧!五萬多人口的金門。早餐鋪子賣的早餐,有甜鹹肉包子、金門式燒餅、廣東粥、蚵嗲、豆漿、咖啡等,雖然花樣沒有午晚餐豐富,但金門人的家鄉情味總是那麼濃郁,令人留「涎」忘返。充滿人情味的民宿早餐,有一家叫法蘭克民宿的,曾經當教師的老闆就很有意思地將早餐分ABCD餐,主要是搭配的不同,那是需要前一晚讓住客提早登記的。次晨一份份編好房間號碼的早餐就很早放置在樓下大堂的餐臺上,不怕遊客幾點睡醒,也不限進餐時限。金門的廣東粥除了肉片,裡面還加入了雞蛋、肉丸子,在香港是沒有的;香港的粥有魚片粥、牛肉粥、皮蛋瘦肉粥,而粥煲得很稀爛,金門的廣東粥粥水也稀爛,看來這就是是「廣東粥」名稱的來源吧。來自廣東,內容卻已經變種了。 不由得也想到了在內地一些大城小鎮旅遊時吃的不同早餐。我們到山東自由行,到過棗莊探訪朋友,常常在大寒天一早一家大小三五人約我們出外吃早餐,天氣太冷了,穿著大棉衣、脖子圍著厚圍巾、哈著熱氣,走到街角搭起的帳篷群落一帶,隨便進入其中一家地方比較寬敞的攤檔,六、七人就圍坐在一張小矮台周圍吃,一邊是冒著騰騰熱氣的小灶,一邊是食客在大快朵頤。師傅夫婦忙成一團,不斷將一籠一籠的菜肉包子、小籠包、韭菜餃子、燒賣陸續端上來。他們做的燒餅等早餐確實非常好,這樣美味的早餐,真是讓我們胃口大開。初冬的日子,文友間圍爐而吃,氣氛溫馨,多少年後這樣的畫面不斷重現腦際,足堪回味。 難忘的是有一年,朋友相約在冬季。我們到江蘇南通探訪好友徐築、徐織老師兄妹。徐大哥居然選擇在某一天,一大早開車陪我們到全國包子最出名的揚州吃早餐。揚州幾家酒樓的各色包子特別豐盛,也在全國極負盛名。抵達後,進一家有名的酒樓,太早了,天氣也夠冷,食客很少,別人多數是買了打包帶回家。早點有青菜包、鮮肉包、洗沙包、乾菜包、三丁包、五丁包、蟹黃包、蘿蔔絲包、千層油糕、翡翠燒賣、糯米燒賣、筍肉蒸餃等等。我們作為香港客首次奔波幾十公里、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吃早點,從來未曾經歷過的經驗,未免感覺新鮮而激動,記得還在裝飾得古色古香的酒樓門面照相,留下美好印象。 當然,我們也很喜歡上海特色的早餐。博覽會期間,我們住在蒙自路,不遠處就是地鐵口,非常方便。這條蒙自路,在上海不算很出名,也不很長,但早晨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非常熱鬧,生活氣息很濃,堪稱典型的「大」上海的小小社會縮影。賣早餐的小鋪,多數賣各種包子,常見的有一籠一籠的小籠包,菜肉包、韭菜餅、蔥油餅、雞蛋、豆漿等等,妙在中式的早餐鋪子還夾雜舶來餐店如家鄉雞、麥當奴之類。(上)
-
我的朋友
第一次聽到「朋友」這個詞,是在剛上小學的時候,媽媽牽著我的手進入校園,一邊向前走,一邊叮囑我:「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話,下課休息,跟小朋友們好好相處,出外靠朋友,不准吵架,知道了嗎?」懵懂的我,聽得沒有很明白,卻依舊下意識點頭回覆。 媽媽帶我走進教室,坐好位置後,便揮手離開,看著許多小朋友都和我一樣,緊張到小手來回揉搓,老師緩緩走上台,自我介紹後,歡迎大家成為同班同學,聽到這裡,心中不禁納悶,身邊的同齡人,將會是同學,還是朋友呢? 正當我想得出神時,一陣劃破天際的鐘聲打破思考,老師輕聲說:「這節課上到這裡,大家下課!」同學紛紛站起來,我跟著人群一起走,偌大的操場印入眼簾,有些人在聊天、有些人在跳繩、有人在溜滑梯,一群接著一群,我都還沒決定該去哪一個群體,上課的鈴聲再次響起。 一整天的課程上完,漸漸找到其中規律,50分鐘的教室時間,10分鐘的休息時間,每天有7堂課,下課後的時間最自由,可以跟同學們結伴而行,時而交談,時而打鬧,身邊的人來來去去,逐步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團體,我也有自己的小夥伴,每天都黏在一塊,感情慢慢升溫。 超越原本同儕間的關係,互訴內心的小秘密,周末相約出遊,一起寫作業,玩遊戲,生日互送小禮物,我想這段昇華的關係就是所謂的「朋友」,曾以為可以每天手拉手一起上課,沒想到二升三的分班,所有同年段的學生被重整與斷亂,再次以全新的身分進入陌生的班級,與友人隔層牆的距離,猶如斷了線的風箏,越飄越遠。 新的環境,新的課程,新的朋友,開啟了全新的冒險!歲歲月月,日日年年,升年級的分班,小學的畢業,中學的入取,高中的選擇,大學的邁入,職場的開端,緣分使我們相遇,相知使彼此熟悉,相惜成為朋友,也許人生階段轉變導致分別,不捨是常態,但是這段友誼不是結束,而是畫上逗號,期待下次相見時,能夠延續後面的篇章。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脫臼對專業的接骨師來說,想讓它復元並不困難,但患者則必須承受脫臼和醫治時的雙重痛苦。經過教訓後,鱸鰻也深知自己並不是村長的對手,所以不敢再跟他唱反調。如果真想報仇,也得等村長成為骨瘦如柴的老人才有可能跟他一較高下,而是否穩贏呢,卻也不盡然。此時,儘管脫臼的手臂疼痛依舊,可是香蓮的影子卻不斷地在他腦海裡盤旋。 原以為把賭債勾銷,可以博取她的歡心,但似乎已錯過時機。之前不僅為了上門討債跟她發生嚴重的衝突,而且還被她用掃帚頭打傷眼睛,讓他不得不落荒而逃。想不到過後她卻委請村長來還錢,致使他又跟村長起了衝突,甚至兩次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把面子全都丟光,說來真是狼狽。也萬萬沒想到,體形看來瘦弱的村長,出手竟然那麼乾淨利落。海龍士官長都不是他的對手,遑論是自己,以後還是少跟他作對,以免挨打又丟人現眼,可說面子和裡子盡失,這又何苦呢。 既然明福因無力償還賭債而想不開上吊自殺,理應要有同理心,體恤香蓮的處境,不該有夫債妻還的想法,一再上門去催討,而且口出穢言,逼得她幾乎快崩潰,才會以掃帚頭打他,來發洩即將失控的情緒。如果當初能接受她的請求,讓她慢慢還,不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麼?但他卻一再逼她還錢,甚至說出要她陪睡來低債的不當言語,難怪她會生氣。(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