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郵局一隅
元旦假期過後,我到郵局辦事,一抽號碼,竟要等22人,本想改天再來,又想反正沒事,就坐下靜靜等待。 我坐的位置,是屋子最裡面,對面的櫃台是閒置著,櫃台內有一位年輕小姐穿著便服,心想:可能是工讀生吧!看她低頭忙得不可開交,也不知在忙什麼,我拉直身軀一瞧,覺得她好似在忙著處理一些文件,用膠帶粘著封口,不是很熟練,因為膠帶粘在一起了,她只好把粘在一起的膠帶用力扯開,膠帶卻又不聽指揮,有處沾粘,有的破裂掉。 正在又撕又粘時,一位穿著制服的女士(像是主管級的)走過來,看了一眼,說:「用釘書機訂一訂就好了,何必這麼麻煩?」年輕小姐聽了,就轉身去找釘書機,穿著制服的女士順手拿起一些紙張,又說:「這些表格怎麼沒蓋章呢?」聲音裡已經有些火囉!年輕小姐的臉頰都紅了!突然又響起又急又怒的聲音,「該不會信封裡的表格也沒蓋章吧?!」完了完了!連我都替她緊張起來了!「撕掉重來!」話是輕輕的,但那些表格被重重甩在櫃台上!此時,我低下頭來,不忍看那女孩的表情了。 好不容易叫到我的號碼,辦完事,匆匆離開,不敢、不忍回頭去看一眼。 突然我心中浮出最近流行的22k的問題。 年輕小姐也許她一如現代的年輕人一樣,很順遂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一路念上來;想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只怕也只是要孩子念書再念書,什麼事都不必做!把書念好即可。所以雖是個大學生,卻什麼都不會做,無法應變各個狀況! 辦事「事倍功半」,能力普普,經驗又不足,在在可能需要假以時日的歷練,甚至需要在職訓練。那請問如何能要求高薪呢? 也許,能熬得住調教,耐得住一時的低薪,忍得住別人的「指導」,用虛心、誠懇、用心去面對一切挑戰,幾年之後,年輕小姐就成了穿著制服的主管級了,人,不就是如此代代相傳嗎?
-
為了那個漂流瓶
小時候,家在海邊,推開家門,就是臺灣海峽。 海水時常送來五顏六色的漂流瓶,打開密封很緊的瓶蓋,裡面有香皂,有餅乾,還有傳單。有的傳單上還畫著一座山和一個湖。 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撿過漂流瓶。人們悄悄地把餅乾吃了,把香皂用了,卻把傳單燒了。只是因為那漂流瓶又好看又結實,常常被各家各戶留做當儲物罐。 到海邊等待漂流瓶,成了漁村孩童每天睜開眼就想做的事。每次撿到漂流瓶,我都會想,漂流瓶,你從哪裡來?是誰,在你的肚子裡裝滿好東西?我曾對著大海呼喊,但回答我的只是海的歎息。 起初,大人對我的疑問諱莫若深;被我纏得沒辦法後就偷偷告訴我,那是從臺灣漂來的,那裡住著臺灣同胞。但我還是不明白,臺灣同胞為什麼要送漂流瓶來,而我們撿到了為什麼還不能聲張? 真想去漂流瓶出發的地方玩啊!這個夢想,偷偷地陪伴我很多年。 上學後,課本告訴我們,臺灣,是祖國的寶島,那裡有日月潭和阿里山。當第一次從課本裡看到日月潭和阿里山的圖畫時,我一下子怔住了,那不是漂流瓶裡裝著的嗎? 什麼時候,我可以去寶島,去看看日月潭和阿里山呢?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夢想,出生成長於福建沿海前線的許多人都曾對寶島魂牽夢繞。日月潭和阿里山,對我們而言,不只是知名風景區的名稱,而是一種複雜情感的寄託,這是遠離沿海前線的人們不容易理解的。 所以,四年前,當我們的老總,廈門日報社社長、總編輯李泉佃先生告訴我,我將作為唯一的平媒記者隨大陸赴台遊福建首發團前往臺灣採訪時,我驚喜萬分。我至今都清楚地記得收到李總這條短信時,是站在哪個路口,那天的天氣是多雲還是陰天。我的書櫥裡也一直珍藏著臺灣「新聞局」簽發給我的採訪證,此前,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已有不少記者去過臺灣,但他們都只能以交流的身份去,我能正式以記者的身份前往,無疑是時代變遷的恩賜,是托本報作為海峽西岸最好主流大報之福。 我赴台後,李總要夜編中心給我開了一個專欄,每日發表我在台的所見所聞。他為專欄取名「年月走寶島」,而非「年月走臺灣」。一詞之別,感情深淺立見。 記得赴台前,我曾逛了廈門幾家主要書店,想找本寫臺灣山水的書,無果。從臺灣回來後,我把這一購書遭遇向廈大出版社時任總編輯陳福郎先生訴說,他剛好也看了我在廈門日報上開的專欄,儘管專欄只開10天,隨著赴台遊首發團的返回而結束,但陳總說給他留下了印象。於是,我倆約定,把「年月走寶島」寫成一本書! 當編輯把《年月走寶島》這部書稿送到陳福郎先生手中終審時,離我們的約定已過三四年。書店裡已不乏寫臺灣的書。我們都感慨時光如梭,我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而陳總也從總編輯任上退休了,但還留在出版社負責社科類圖書的終審。他關注著每個出書細節,小到作者簡歷的設計都要親自把關。讓我尤為感動的是,這三四年裡,他從未催促我,在出版業日益速食化的時代,放任我「走啊,慢慢欣賞」。這位著作甚豐、閱書無數的前輩深知,好作品,是需要時間的。儘管我這次撿回的「漂流瓶」不一定讓他滿意。 回想這三四年裡,我得益於工作平臺--台海雜誌社,時常穿梭於兩岸,初次的驚喜之情已被平常心取代。我擁有了數位交情甚厚的臺灣朋友,他們中,有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學者,也有天天為生計奔波的商販。正是他們的無私擔保和熱情接待,才使我走遍寶島,直達絕大多數陸客無法到達的地方。 在遍覽寶島風景時,臺灣友人成了其中最美的一道。他們中有一位,竟然是當年漂流瓶的製作者。在兩岸對峙年代,他供職於臺灣「國防部」,專門創作漂流瓶裡的傳單,搞攻心戰。多年後的今天,當「對上號」時,我們都感慨萬端。只是這回,攻心與被攻心的,攜起手來,創作攻讀者之心的「漂流瓶」。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書裡那一篇篇文章,不就是一個個漂流瓶嗎?瓶裡裝著的不是高深的理論,也沒有沉重的情感,有的只是大白話、五彩圖和小貼示。我希望,讀者每打開一個漂流瓶,就能輕鬆領略一道寶島風景。而不是像我小時候,每旋開一次漂流瓶,內心就會傷感一下。 書出版時,我兒子剛滿10個月。有一天,他也會像小時候的我,走到海邊。那時,他撿到的漂流瓶,會從哪裡來,裡頭又會裝著什麼呢?
-
是觀光是追光更是聚光──讀《年月走寶島》
蔚藍色的臺灣海峽曾波詭雲譎,無法逾越的萬頃波濤,讓大陸民眾對祖國寶島臺灣產生無限的遐想,如今雖然海峽已一派祥和,資訊又發達,她那神秘的面紗早已揭去,但人類天生就有好奇心,走遍大江南北之後,於是多人把旅行的目光投向海峽的東岸。 當搭載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福建首發團的客機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時,兼具遊客、記者、作家三棲身份的年月與109位遊客一時交織著親切感、神秘感,開始了10天對寶島臺灣的探秘。《年月走寶島》的作者既是隨大陸「首發團」的遊客,也是第一個真正以記者身份踏上寶島臺灣的福建平媒記者,此後,她作為大陸第一份同時面對兩岸的專業涉台新聞月刊--台海雜誌的社長、主編,時常穿梭於兩岸,足跡遍佈臺灣城鄉。在書中,年月為人們展現了臺灣的自然人文景觀,精美的圖片、質感的文字和實用的觀光指南,讓讀者親切體會到「首發團」的新鮮親切感,一起追隨記者的獨到眼光看臺灣社會萬象,一道沐浴著作家柔韌的歷史人文情懷。 就像人們提起巴黎,就會想到羅浮宮、凱旋門、香榭里舍大道一樣,一說到臺灣,就會想起阿里山、日月潭,當然,臺北的101大樓、臺北故宮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首發團」由一般居民組成,年月夾在其中,他們的笑靨,他們的驚歎,他們的興致,那種「到此一遊」的滿足感,年月在書中或用鏡頭、或用文字,一一作了定格。被稱為「臺北新地標」的101大樓,拿下了「世界高樓」四項指標的三項世界之最,即「最高建築物」、「最高使用樓層」、「最高屋頂高度」。這座大樓呈向上開展的「花開富貴」形狀,作者說:如果西方摩天大樓像對天空劃了一刀,是對天空的「挑戰」,那麼,臺北101則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是對天空的「尊敬」。當他們乘坐世界最快的電梯,只用37秒時間就到達第89層觀景,將臺北市容盡收眼底時,他們似乎聽到大樓作品的創作者李祖原的聲音:「你一看就知道它是屬於東方的。」無怪乎臺北人動不動就對初來乍到的客人建議,應該到101大樓看看。從101大樓開始,作者隨「首發團」的遊客,把臺灣的美景盡攬懷中,留下一路的勃勃興致。 年月把自己匯入遊客中間,同喜同樂,忘乎所以,但她沒有忘記自己的記者身份,記者的目光對社會萬象在新奇中更為銳利更有聚合力,於是在《年月走寶島》中,我們從照片的選取,文字的表現,都讓未臨其境的讀者別有洞天。 夜市是臺灣平民社會的天堂,是「平民夜總會」,它通包了人生的四大享受--吃、喝、玩、樂。作者看到本地人一家幾口手拉手逛夜市,他們隨著人流往前逛,見到喜歡的就買,逛累了就吃。在夜市裏,沒什麼清規戒律可剝奪俗世的歡樂。有近千個夜市分佈在臺灣的各個角落,有人以狀元、探花、榜眼來選出位列前三位的著名夜市,臺北的士林夜市位居狀元,台中的逢甲夜市摘得探花,高雄的六合夜市得到榜眼。作者也告訴讀者,夜市又是選票富礦,從「總統」選舉到鎮長選舉,夜幕四合,參選人就帶著團隊到夜市一家家拜票,與店家與食客博感情。「檳榔西施」也是臺灣的一景,全臺灣的檳榔攤約有兩萬家,檳榔西施超過兩萬人。作者但見長途司機邊叫喚邊走進店裏:「小姐,來兩粒!」是指檳榔,還是?語義雙關,大家心各肚明。雖然檳榔有提神作用,但提神作用的可不只是檳榔,還有火辣的檳榔西施,讓人眼睛發亮。臺灣的農村像是觀光區,康乃爾大學農學博士出身的臺北市原市長黃大洲就說過:「我們讓城裏人反過來愛農村。」我們從走在鄉間小徑的老人,鄉村的民居,鄉村的漢堡店,鄉間的休閒農場,在在感受到城鄉的幸福指數似乎在逆轉。 作者還是一位作家,在休閒的走馬觀花中,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浸潤著作者細膩的人生感悟,充盈著歷史人文情懷。透過美輪美奐的外表,在歷史的深處也曾迴響著前進的艱履;在一派祥和寧靜中,也有著曾經因阻隔產生的誤讀。《年月走寶島》以質感的文字帶我們作了深度的旅行。 距台東18海里的綠島,早期叫「火燒島」,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和綺麗的海底世界,使這個小島成為臺灣東部的海上樂園。年月提醒人們:綠島曾是一座監獄,著名作家柏楊、李敖就在這裏被監禁,十年煉獄為柏楊贏得「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著史」的美譽。她告訴人們,曾廣為流傳的歌曲《綠島小夜曲》,是表現綠島一位土生土長的姑娘,與一位監禁在島上的政治犯的淒婉愛情故事。作者寫道:「懷著如此感傷而美好的情愫到綠島遊玩,想來眼裏見到的不會是寸草不生的火燒嶼,而是和它的名字一樣綠油油、金燦燦的景致。」綠島曾是臺灣歷經煉獄的縮影,那一頁不堪回首的歷史終於翻過去,人們現在享受的綠島是世界上三大海底溫泉之一,漲潮時溫泉被海水淹沒,退潮後溫泉便露了出來。歷史與現實不也在時過境遷中若隱若現中嗎?士林官邸從戒備森嚴的蔣介石「總統官邸」,開放為民眾都可入內嬉戲遊玩的臺北第一座生態公園,則是臺灣從威權時代走向「民主」社會的一個縮影。《蔣公遺囑》、《蔣公紀念歌》當年曾是臺灣小朋友必背的課文,必唱的歌曲,甚至每回老師一說到蔣介石時,大家都要趕緊正坐或立正以示尊敬。如今人們走進士林官邸有興趣的則是宋美齡的故事,「她的永不重複的旗袍、永不卸下的妝容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這本臺灣旅遊文化書,不僅圖文並茂,欣賞性、可讀性兼而得之,作者也沒有忘卻它的「指南」功能,在每篇篇首編排了畫龍點睛的「名片」,在篇末附上內容擴展的「小貼士」和「鏈結」,可以說是一冊在手,寶島走透透。
-
憶起
為什麼世間會有一些容貌相似的臉孔,在陌生的人群中勾攝即將遺忘的往昔?那眉宇、那身影,像是從迷霧中走來,想談談過去共同的歲月吧!那段相知相惜的日子,卻又不能再提了。 我有時會有一股衝動,想去聽聽風聲,是一份癡心,想去捕捉風中是不是混著舊日的歌聲?楊柳在風中款擺,姿態萬千的傾斜在池邊,是熟悉的風景,我的往事就從那裡開始。我們所有浪漫的情境,有意無意的浮現,縱使自然是自然,人為是人為,時間總在笑和淚裡流去。 鐫刻深刻的情感,在時空的磨洗下,漸漸模糊,漸漸失去知覺,有時竟有一絲罪惡感升起。濃郁的情感終有淡到無味的結局,此時便有老去蒼涼的感慨,是情到濃時反為薄嗎?愛憎分明的當口又如何相信這種可能? 為什麼在現實生活裡不能去關心、不能去問呢?也許關心是牽掛,而有時我們得避開此種眷戀。假如真讓我們不期而遇,該以何為主題交談呢?敘說另一半嗎?豈是彼此可以承擔的諷刺。談子女嗎?可真是沒有交集也失去趣味。別來無恙嗎?顯得空泛及不安。 只有沉浸在回憶裡吧!是不是再用笑和淚以及澎湃洶湧的心情告別? 若只有沉默加上沉默,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吧! 我們都倔強,自別後一直不願碰觸彼此的生活,所以不能感知對方的心裡究竟受傷多深,甚至自始至終我們相互了解。 當時的激情澎湃,是誰開了這麼大的一個玩笑呢?也許人生就是如此,許多問題是無解的。 台北的記憶變成我生活中的一個小角落,偶爾休憩沉思的,但是卻得小心翼翼的被保護,以免在不經意中傷了平凡的歲月。只有從相似的人身上去拼湊浮起幾則沉沒的佚事,悲喜也微波,不再巨濤翻岸。 再十年,也許連你的名字也顯得陌生異常了。 啊!時間!
-
黃昏戀曲
柔情深深無處寄 愴然縈迴孤燈下 情脈淚痕處處藏 夜半魂銷竟夢殘 誰讓相思入心頭 誰飲苦酒入柔腸 四顧踟躕空對月 寂寞黯然日夜長 沉魚落雁雁不悔 閉月羞花花不語 落花無意為君婦 流水有情情不了 悠悠生命似江河 流入大海有時盡 日日歲月如夕陽 風吹殘燭無終期 緣之所寄寄無緣 情之所鍾鍾無情 不悔多情空遺恨 只恐抱憾匆匆過 為伊消瘦人憔悴 作繭自縛終遙遙 情意脈脈水悠悠 今生纏綿在夢中 昨夜夜半入夢來 欲留不許無奈何 明日清風追海韻 依舊明月照松濤
-
吉貝女王與彩繪
我只帶了件白上衣,我在領口、袖口畫了滾邊,在復古式地胸前剪裁處畫了一圈玫瑰花。剎那間,整件衣服變得鮮活了起來。此刻,真讓我見識到彩繪那化平淡於絢麗的無邊魔力。 再看看前後左右的姐姐妹妹們,哇咧,有的真是「灰熊厲害」的有備而來,包包內擠滿了的衣物,有上衣、牛仔褲、帆布包、環保袋、外套………,應有盡有。此時的我很是懊惱,怎麼自己那麼「小兒科」,就只帶一件,其他的時間就只能「四處遊走」,欣賞、觀摩姐姐妹妹們地繪畫天份及好手藝了,再不,就只能和老師哈啦哈啦。 下課了,都已「畫上癮」的姐姐妹妹們,收拾「已被變身」過的衣物,依依不捨地互道「明天見」。 而我,回家後的第一件「大事」不是準備做晚飯,而是「像個賊似地」把一樓到三樓的每一個衣櫥、抽屜,無一倖免地全被我「翻透透」,使勁地找出一堆素色衣服、褲子、包包、小行李袋、帽子和沒什麼在穿的牛仔褲,塞滿了個大提袋,明天通通拿去讓它們「改頭換面、脫胎換骨、起死回生」好好改造一番。 第二天,耶,太開心了,畫畫是件快樂的事,何況是在自己的衣服上「創作」。把「打入冷宮的、髒污的」衣服及不起眼地包包,一一拿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透過「彩繪」與「環保」概念,化「腐朽為神奇腐」,舊衣變新衣。哇咧,我們這些「衣服永遠少一件」的女人,這回衣櫃裡可一下子多了好幾件「獨一無二」的新衣了。 現在,帶足了衣物的我,攤開襯衫,先在領邊及袖口加畫了「花邊」;再來就在牛仔褲褲管彩繪「花花草草」;在包包畫「海底世界」,在衣服洗不掉的髒污處畫愛心和幾何圖案;在防曬袖套上畫美女:在帽子上畫金門地圖………,舉凡可以畫的地方,通通給它來個天馬行空,隨興隨意地畫,畫得樂在其中、渾然忘我。 正當大家畫得「全神貫注」時,忽然,「老師,救命啊!」一聲尖叫嚇壞眾家姐妹。哇咧,原來是有學員在運筆時力道過猛,忽地一大坨筆汁掉在畫上,情急之下呼請老師趕緊去「搶救」。 只見惠英老師邊改邊畫時仍不忘教學,她說:「每支筆的筆性不同,如何拿捏力道要靠經驗來累積,慢慢練、慢慢畫,久了自然運筆的力道控制得宜,就有感覺了………。」看來,想要畫得好,畫得順,勢必要交學費「買筆」來練,要和筆做「麻吉」,否則,太小力擠不出一滴來,太大力又掉一堆給妳好看,給妳「吐槽」噴水。在握筆練畫過程中真是驚呼處處,狀況連連。 我們問老師,這筆一支多少?答曰:「150元,之前我試了二十幾種品牌,發現只有這組最好,但它是進口貨,為了省郵資,我都是從美國整箱(300支)購買,如果妳們要買,數量也要夠才能訂貨……………。」瞎密?一支小小的筆150元,對我等家庭主婦而言,真是「天價」,有點買不下手。唉,難道那筆真的是「遠來的和尚會唸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老師在一片「啊,好貴。」「這麼貴。」「有沒有比較便宜一點的?」嚷嚷聲中為這「身價不菲」的色康筆做辯白,她「掛保證」地說:「這筆的特性是永不掉色,就算妳衣服穿爛了、破了,它的色彩永遠如新。」啊,看來「想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吃得少」是不可能的。古人亦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說「偷雞也要蝕把米」,如果真的「想創業」,沒有筆如何練畫?而想買「俗擱大碗」的,門都沒有。 所以,老師話一說完,我們這些畫得非常起勁的姐姐妹妹們二話不說,紛紛開始訂貨。看看單子,哇咧,少則5支,多則15支、20支的大有人在,我亦訂了10支。看來,大家買起筆來毫不手軟。難怪人家說:「拚經濟」要靠婦女同胞,如果女人不花錢,啊,街容慘澹,市面蕭條。 兩天的「初級班」在一片笑鬧歡喜中結束了,大家約定好十八日至二十日的「彩繪進階班」,我們原班人馬,再接再厲,繼續努力進修。 再度開課時,果然,上期的學員通通回籠了。這次,我們有較多地餘暇來彼此認識交談。如去年暑假,一起同遊「中原古都」的麗雲,沒想到她也喜歡畫畫,而且畫得真不賴。 她把讀小一的女兒(品馨)畫的小女孩照圖描畫在女兒衣服上, 作品線條簡單,充滿童趣,非常可愛。 祝慧在網路上經營自製蛋糕店,她畫的風獅爺,線條細膩,色彩搭配得宜,大家異口同聲讚賞地說:畫得真是「太漂亮了」,說它是「精心傑作」一點也不為過。生於馬祖,成長在台灣的馬祖小姐敏慧,爽朗的笑聲合著她的快人快語,為班上帶來許多的笑點和熱鬧的氣氛。她自爆著說:「其實,平常我在家都不講話的『裝淑女』,可一到外面就完全『變了樣』,話就自然地『說個不停』。啊,可能是我在家都『太壓抑』了吧。」說得我們都一直大笑,直說她「大剌剌」的個性真是太可愛了。 來自小金的秀琴,擔任文化古蹟的「解說員」志工,言談舉止不俗。她非常喜愛文學,常來大金參加各類藝文活動,尤其崇拜洪春柳老師,常搭船來大金聽洪老師的課,也熱情的邀我一起去參加。 嫁到古崗的明麗,擅常縫衣服珠珠,少女時光靠著縫禮服及衣服上的珠珠,就賺進了數十萬元。她說從來沒畫畫過,可兩天上課下來,哇咧,她「玫瑰」畫得有模有樣地「嚇嚇叫」,真懷疑她是在說謊。後來,她笑著說;「我是沒學過畫畫啦,但以前縫珠珠,圖案都是玫瑰花居多,我天天看玫瑰圖釘珠珠,現在畫起來,當然『駕輕就熟』囉。」啊,原來如此的「耳濡目染」,畫得好不是沒理由的。 老公是台商的萌華是拼布高手,已取得「拼布證照」,算是老師級的拼布老師。她所縫製的小玩偶超級可愛,所縫製的包包、小錢袋、杯墊、手機袋也都十分精緻漂亮,大家都讚不絕口。她與同好在網路成立了「三個女人的拼布花園」工作室,喜愛拼布的姐姐妹妹們,歡迎前去拜師學藝,用力「取經」哦! 寶琴畫畫也不錯,很有看頭,她也愛拼布,做了一個很有型的牛仔布包包,大家又是一陣誇讚。 而「荷花姑娘」豔萍,畫的荷花栩栩如生,令人驚豔。她笑著說:「這是『無心插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結果。我本來是要畫玫瑰的,結果畫不成形,臨時把花瓣形狀改了,居然變成荷花。」瞎密,真是天才,玫瑰霎時變身荷花,還真有兩把刷子。只見數位相機又此起彼落「閃閃發光」,大家又是一陣搶拍。 麗真是「慢工出細活」,她很專注地一筆一筆慢慢畫,畫的玫瑰花好漂亮,配色也很有美感,一點都不輸給老師。 麗鳳畫的玫瑰小了點,我建議她可把花瓣再向外擴張一圈,如此玫瑰就「盛開」了。 長得清秀可人的玉震,說話總是柔柔地輕聲細語。她是來自安徽的姑娘,因我2006年旅遊安徽「黃山」,因此特別對她有著好感。 淑芬也喜歡拼布,出門都帶自做的包包。我們閒聊之下才知原來她是蘇老師的妹妹,阿鸞的小姑。 明枝擅長畫的「海底世界」,烏賊、螃蟹、蝦、海螺、貝殼、小魚兒、水草,和老師畫的維妙維肖,可謂盡得老師真傳。 吼,看看我們這些學員,老實說,不是我們臭屁,一味地自吹自擂在臭彈,幾天練畫下來,傑作、佳作不少,令人大開眼界,連老師都要嘖嘖稱奇,直說:「好佳在我不住金門,不然就沒得混了。」當然,老師是有點過謙,不過,金門姐姐妹妹們畫畫的潛力真的不容小覷。實在想像不到我等平凡的「家庭煮婦」們,竟然個個都「身懷絕技」,讓我覺得班上真是「臥虎藏龍」,各方高手「齊聚一堂」,實在「超厲害的」,真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 誰說家庭主婦平庸無能?誰說家庭主婦只能「做家事、看電視、帶孩子、閒哈啦?」家庭主婦只要有心,看看眼前的惠英老師,就是個家庭主婦「創業成功」的最佳典範。我等家庭主婦實在切切不可「妄自菲薄」,應趁此機會努力學習,全力以赴向老師看齊,說不定他日也能像老師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啊 。 98年1月8日一早,來金巡迴教學一月有餘的惠英老師搭機回台了,感謝她給我們帶來一個「彩繪的天空」。而「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希望家鄉金門也能在「衣物彩繪」的世界裡,「獨樹一幟」的畫出屬於金門美麗的風景與風情,能藉著「彩繪衣物」發聲,把家鄉金門獨特的景點傳送出去,而愛畫畫的姐姐妹妹們也許,能為家裡帶來一份收益哩! (下)
-
季節的芬芳
心跳,在三月輕柔風兒的簇擁懷抱,狂舞 火焰,在四月迷朦月光的綻放霞光,發燙 愛情,在五月咖啡色澤的美麗單車,渲染 歌聲,在六月清新芬芳的林木山間,落款 風絮,在八月熾熱滾燙的河堤堰道,輕拂 單車,在九月蘸滿香氣的卡布奇諾,轉身 微笑,在十二月恬淡自得的幸福味,盪漾 夢想,在一月如詩如畫的四季情懷,構築 孰不知這二月,七月,十月,十一月卻被遺落 落在哪兒?乘著風的翅膀覓尋 原來,二月·七月·十月·十一月 早已駝著雲彩的拂吹,慢慢的 將釀著的芬芳,灑落片片彩霞 絢美了追風的,逐夢者
-
自在的幸福
好友凌的女兒今年上大學,長得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神情眉宇間越來越像她那不負責任的老爸,十八年前那段不堪的婚姻,不由自主再度被提起……………。 凌長髮高身兆,氣質出眾,親切可人,當年多位追求者中,屬前夫最不被看好,油嘴滑舌、不切實際;然而他極懂得抓住凌的心思,用心經營處處討好。知道凌喜歡嘗美食愛旅遊浪漫至上,便投其所好,甜言蜜語、鮮花、燭光晚餐,羅曼蒂克攻勢不斷,凌沉浸在被呵護的幸福裡,深受感動,不顧父母親友反對,點頭答應下嫁;以為公主遇到癡情王子,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婚後與前夫父母姐妹擠在租來的公寓裡,擁擠吵雜,和前夫家人生活習慣格格不入,這些凌都可以忍受,大不了下班晚點回去就是了。最不能認同的是,前夫眼高手低,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無故怠工成習,經常與老板、同事爭吵,脾氣暴躁,動輒出手傷人,最後索性辭職不做了。樂得整天遊手好閒,完全沒有要再找工作的打算。斷了經濟來源,只有向凌伸手,每天窩在家與女網友聊天,刷卡購物,還偷偷用凌的名義到處借錢;直到經濟出現狀況,債主陸續找上門,凌才知道事態嚴重,當時已身懷六甲的凌,經常出入法院幫前夫做保,莫名其妙背負近百萬債款。前夫仍毫無悔意故技重施,讓凌失望透頂,毅然提出離婚要求。條件是攬下所有債務,才順利脫離那段惡夢似的婚姻。 離婚後凌搬回娘家與父母同住,將女兒平安生下。動用金錢才平息與前夫爭奪女兒的官司;獨力扶養女兒長大,嘗遍單親的無奈與辛酸。 經歷過一次不如意的婚姻,凌對再婚已心生懼怕;身邊不乏追求者,也有位知心男友,但凌覺得目前這樣很好啊!「女兒已長成,艱苦的歲月已然過去,如今我安然自在,只想『享有』不想『擁有』,何苦再跳進婚姻的漩渦裡呢!」好不容易苦盡甘來,母女情深互相依靠,出走遊憩隨心所欲,懂得在豐盈溫潤的幸福中享受生活。
-
無題
用歲月將黑髮洗成了銀白 讓驕陽把白膚曬乾了黝黑 額上的皺紋紀錄我的過往 鼻樑架上鏡頭調整我的眼界 看盡是非曲直的春秋歲月 倏忽如一部無聲的默片 瀏覽喜怒哀樂的感覺 記上一筆稗官野史的頁冊 而誰知道曾經走過的痕跡 簡短幾字蓋棺論定的結語 歲月是未經雕琢的皺紋 刻劃四季所留下的年輪 曾經動心起念未完的夢 還晾在海市蜃樓的虛弱 雄心壯志屈折最初的感動 白髮蒼蒼深陷誓約承諾中 過往的繁榮只是陌生風景 火樹銀花就像消失的彩虹 熟悉的溫度讓記憶被解凍 蒸發輕而易舉的昇華飛奔
-
吉貝女王與彩繪
有天下午,閒來無事翻翻報紙,忽然看到「彩繪班報名」,特別聘請澎湖縣吉貝島知名的衣服彩繪「陳惠英」老師,特地前來傳授「彩繪教學」。 哇咧,不說別的,光是看到「彩繪」兩字,就讓我熊熊無端「興奮了起來」。因我從小就愛畫畫,又特愛漫畫中的「美女」,所以,沒事畫畫美女也是我的消遣之一。 想想,小女子自從走入「愛情的墳墓」後,就一味的「犧牲奉獻」,在婚姻生活中完全沒有了「自我」。如今,孩子皆已長大,工作也沒了,恢復了「自由之身」的我,正可隨興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還真有種被「大赦」的感覺,真是太開心了。 拿起話筒,按按數字鍵,馬上殺過去「搶先報名」。所幸,尚有名額。只是,一向「足不出戶」在家隱居的我根本不知「金城數位中心」到底在那裡?要怎麼去?金城「請問一下ㄛ,妳們的單位地點在那裡?」心想,金城分「東西南北」門,是隸屬何門? 「喔,我們是在『舊金城』啦。」經辦員吳小姐答著。 天啊,不會吧,怎麼會在「舊金城」?有沒有搞錯?金城東西南北里都沒「公家地」了嗎?真是「晴天霹靂」。 路癡的我,地盤只限於金城「東西南北」門。 「喔,那再請問一下,數位中心靠近那裡?有沒有什麼『大目標』?」真怕到了舊金城,茫茫然地找不到數位中心。 「嗯,就在『城隍廟』隔壁,很好找的。」 啊,有了「城隍廟」這個大目標,不怕找不到,心就安了下來。 十一月十二日,哎,不能再睡覺「睡到自然醒」。十點開課,看看公車時刻表,得搭九點二十分「六號車」到舊金城。還得提前十分鐘到車站的走路時間。為了要學「彩繪」,寧可放棄在家安逸地「吃飯、睡覺、看電視」的悠閒生活。 在車上,看樣子也有兩位同好姐妹一起參加彩繪班,太好了,這樣我搭車就有伴了。下車時,我們邊走邊聊,已成了朋友。 先在走廊外頭簽到後進了教室,哇咧,人還不少。十點一到,桌子兩旁的椅子上坐滿了學員,可見這彩繪班多麼具有「吸引力」。 數位中心輔導員林小姐拿起麥克風,先來個開場白,講述隨團前往澎湖參訪時與「陳惠英」老師交會相識的經過,繼而,技術學院的伍教授興起「我們金門也可以這樣做」的念頭,遂特聘請陳老師來金傳授「技藝」,希望能為金門的婦女們開創一個事業的管道。所以,我們才有這個學習的機會。 哇咧,伍教授「用心至極」,真是感謝(可惜不在現場)。話一說完,全場一片掌聲,歡迎來自澎湖吉貝島的惠英老師坐船、搭機前來金門。 惠英老師一頭直長髮,許是居住海島的關係,皮膚有一點點黝黑,臉上總掛著一抹微笑、略顯豐腴的身裁及樸素地穿著,更襯托著她親切樸實的氣息與氣質。 「啊,我還是要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耳東陳,恩惠的惠,英雄的英。今天看到這麼多的學員,有點超乎我想像之外,感謝大家有心來參加這個彩繪班,我願意把我的彩繪技巧與大家分享,希望在這幾天的時間裡,我們的姐姐妹妹們能有所收穫。啊,最好像我一樣賺得不多,上千萬而已啦………。」開場白說完,當然一片掌聲,歡迎惠英老師願意無私的傳授與分享。 接著,老師借此機會介紹她從小生長的家鄉,她說:「吉貝是澎湖縣白沙鄉的島外島,就像妳們的大、小金門一樣。吉貝島上沒什麼資源,島民都以捕魚維生,所以我們天天都吃魚。吉貝是個比金門還小很多很多的海島,對外往來的交通也很不便,每天只有兩班船,冬天若風浪過大就不開船。島上沒有醫院,只有一間『衛生室』可供簡單的感冒治療,沒有郵局,也沒有公車,只有一些計程車。島上只有小學和國中,讀高中要坐船去馬公讀,在那裡住宿。」惠英老師侃侃而談,我們都聽得很入神。因為,我們對澎湖「吉貝」的這個島嶼「完全不熟」,只知道澎湖的馬公和七美的「雙心石滬」。太好了,在上課之前,先來上一節「地理課」,陳老師以短短幾分鐘讓我們「認識吉貝,瞭解吉貝」。 再來,要談談「吉貝的生活」。她說:「吉貝島上都是『老弱殘兵』。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年輕人都跑到台灣本島去了。我在吉貝算是「中古」的。在吉貝島除了捕魚外,也有做生意開店的。吉貝的沙灘很美很美,我們就是靠著它來帶動整個吉貝島的觀光產業。但是,我們的生意旺季只能做五個月,就是四月到八月而已,九月開始風浪就大了,完全沒有觀光客,做生意的商家都閒閒地坐冷板凳乾瞪眼、閒磕牙。」說到吉貝,老師說得興致勃勃,我們這些學員聽得津津有味。彩繪的課反而不急於一時哩。 難得老師這麼熱情、用心地「大力介紹」她的家鄉吉貝,讓我感覺現在面對的是個「導遊」。最後,老師要講講自己了哩。她說:「我們吉貝的女人沒多大作為,都只負責生孩子和照顧孩子。」這麼直接了當的話,又引來大家一陣猛笑。 老師繼續說著:「在吉貝,我們家賣的都是給人用的東西,我老公做出租機車,是『給人騎的』,我開民宿,是『給人睡的』,我又賣『手繪衣服』,是給人穿的,賣帽子,給人戴的………。」老師說話不疾不徐,風趣、幽默的語言形容,全場又一陣哄堂大笑,無形中對她產生了莫名的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說起賣「手繪衣服」的因緣,她說:「那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意外』。」 「我有四個兒子,年齡間距相差不大。男生的內褲都是白色的YG,每次收衣服摺內褲時,常搞不清楚誰是誰的?四個兒子常常找內褲搶內褲,心生抱怨怪我總放錯各自的抽屜。後來,為了避免這『內褲爭奪戰』常常上演,就想到買支彩繪筆來『做記號』,這樣就不會弄混了。」 「拿著筆,又不想單調地寫著1、2、3、4,想著總要有點圖案比較可愛,但又不知道要畫什麼?那時候忽然靈機一動,想到孩子們的教科書都有美麗可愛的圖畫,可拿來做參考。於是,翻開書,讓孩子們各自挑選屬於他們的專屬圖案。」 「他們分別挑選章魚、海豚、螃蟹、魚做為專屬記號,結果我把海豚畫得「太胖了」 ,肥嘟嘟地像在地上爬行似的,一點也沒有在水中「輕盈」悠游的感覺,而章魚的八爪一點也不靈活,螃蟹也沒那橫行霸道的架式,魚兒更不可愛。總之,就是手法生硬,畫得太醜太爛。結果,當我替他們買了新內褲時,他們都把內褲給藏起來不讓我畫。」 「後來,我因為做會頭被倒會,倒了數百萬元。當時欲哭無淚,彷彿世界末日。但是,古人言窮則變,變則通,狗急了都會跳牆,何況人呢?面對這龐大的債務,我一直苦思賺錢的方法,無論如何都得還其他會腳的錢啊。」 「我想到我們村子有個畫家,他是科班出身,開店賣手繪衣服,一件賣699元,生意不錯。我想我也可以像他一樣,賺觀光客的錢,把手繪衣服當事業來做。但是,我沒學過美術,也沒讀什麼書。只能拿兒子小學的課本來學畫。因此,我看著教科書練畫了一個月後,就開始著手畫手繪衣服,賣手繪衣服。」 「原先,我也想著如果賣不好,大不了留給自己一家六口人穿,但值得欣慰的是這些不成熟的作品,竟然有觀光客願意買。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作用,從此更為努力加強畫畫,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現在我的功力比起之前算是大有精進。」 「我想我並非『學院派正統畫家』,所以一件賣499元就好,又因為我畫畫的風格和正統畫家完全不同,所以生意不差,尤其有了口碑後,現賣的成品和當場畫的更是應接不暇,因此很快地還清了數百多萬的債務,也蓋了兩棟樓房,還買了一塊八百坪土地,在吉貝,大家都稱我為『吉貝女王』哩。」惠英老師越說越起勁,讓我們這些學員們聽到入神處,連連驚呼著「哇!哇!哇」紛紛露出羨慕的表情。 啊,從沒想到最初的彩繪只是單純的為了替4個兒子內褲「做記號」而已,及至因被倒會而「苦思賺錢良策」到「激發潛能」開始畫畫,乃至於成就了如今的一番事業。聽了惠英老師這整個的創業過程真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真的是印證俗諺所言「世事變幻莫測」難以預料啊。 看看我們這些「家庭主婦」歐巴桑,年齡層老、中、青不一。以我而言,屬於第一級,沒工作三年了,天天在家當「快樂的米蟲」,想想有吃有喝有住的,錢夠用就好。所以從來「不思努力賺錢」,倒是崇尚「生活的樂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重要,就是因為這樣,我才來參加這個彩繪班咧。 最後,老師說:「畫畫其實沒什麼訣竅,只要妳敢下筆,一回生、二回熟,自然就越來越順手,越畫越好。」說的也是,熟能生巧,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好了,現在無論地理課、旅遊課、民生民情課和個人告白、經驗分享,老師都做了詳細的說明,接下來是要「傾囊相授」教彩繪課了,我們這些學員們「期待的眼神」好似看到了前面已然是一片「金光閃閃」的光明遠景。 首先,老師要我們在紙上「畫一小時的圓圈」,理由是老師認為圓圈是一切繪畫的基礎。所以,如何「一筆成形」畫好一個「很棒很漂亮」的圓圈是非常重要的。她說:「我光是學畫圓圈就整整練習了三天。」接著又說:「妳們圓圈畫得越多,畫得越圓,就表示將來錢賺得越多……。」 瞎密?當真?果然?啊,老師的話,聽就對了。一時之間,大家猛畫圓圈,大圓圈、中圓圈、小圓圈,畫得整張紙密密麻麻地都是圓圈圈,彷彿紙上的那些圓圈真的變成了錢幣「滾滾而來」。只是,畫多了,大伙兒難免覺得無趣,紛紛要求老師是否可以開始真正教學?大家都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從老師那裡「取經挖寶」囉! 我「偷窺」到老師有著「小小地無奈」,雖然臉上仍掛著微笑,但心裡一定想著:唉,還沒學走就想學飛,老娘我都很認真地畫了三天,妳們畫不到一小時就要我「傳授密笈」,太快了吧! 不過,其實老師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想想:啊,金門的姐姐妹妹們,果然是「地傑人靈」,個個天資聰穎,看來我這個教學可冠上「速成班」或「資優班」。當老師拿出畫畫原料彩繪筆時,在大致講解一下後,話一說完,學員們已經「人手一筆」,個個在帶來的素色衣物上開始畫得興致盎然,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