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淡定的心
在塵寰人間,最難以做到的事,莫過於永遠保持一顆淡定的心,縱使橫亙在眼前的是彷若海市蜃樓般的美景,也仍舊不為所動,按照原來的步調將任務達成。 基隆和平島地區,連日來氣候一直很不穩定,每日清晨的天空大部分都是陰雲密布,且雲層較厚,以致於完全遮擋住,原本應該在清晨6點左右出現的晨曦,硬生生地遭受阻檔,連一丁點的微光,都無法在雲縫之間竄出。 原本今天也不抱希望的我,於清晨5點20分甫至公園門口,將腳踏車順勢靠路邊停妥,在微暗的天光氛圍之中,不經意地眺望遠方海平面上方的天空,猛然驚覺,此時的天空雲朵,染就了些許異於前幾天略微繽紛的色彩,據我長期拍攝日出的經驗,我暗自雀躍,今天勢必可以看見睽違許久的秋陽。 果不其然。 經過約莫一個小時充滿希望的等待。 就在我準備更換鏡頭的同時,天邊兀自鑲上幾道淡淡的紅光,不一會兒,偌大的太陽,以最快的速度自海平面浮出,在準備不及之下,我只能就地以數位相機全自動拍攝的選項,立即按下快門。 結果。拍攝的效果,遠不如我拍攝之前的預期。 這就是人生。 我兀自在想,若是在日出之前,我能以一顆淡定而完全不受外界干擾的心來面對,或許會拍攝出更好更具代表性的作品。 我凝眼著已然高掛山頭的艷陽,心中燃起了一絲絲的失望與落寞。 此時。 我憶起了禪門公案《無門關》第十九則,很有意思的禪門對話:趙州禪師問南泉禪師:「如何是道?」南泉禪師回答:「平常心是道!」 所謂平常心,轉化成現代人常用的語彙,就是隨時隨地保有一顆淡定的心。 事,淡定。人,淡定。情,淡定。心,淡定。 如此一來,必能儼然獨釣江邊之老叟,遇波瀾而不驚。 淡定的心………
-
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黃華秀奏章六篇
引言: 明代是金門科甲鼎盛的一個朝代,據志載,從陳顯於洪武五年(1372)舉壬子科開始,到崇禎十五年(1642)張瀛中順天試壬午科為止,二百七十年間,金門人名列榜上者有舉人九十六,進士二十八。其中嘉靖朝有舉人二十六,進士五;萬曆朝有舉人三十五,進士十五,這個數字中顯而易見的,金門在明代的科甲盛況,在萬曆朝達到極致,「無地不開花」這指的應是這段時期。 萬曆朝四十七年間,金門人一榜三舉人、一榜四舉人、一榜五舉人都有,二舉人在當時算是平常事,一榜二進士也不算稀奇,其中則以戊子科(1588年)的一榜八舉人最多,時稱「八鯉渡江」。這一科八位舉人中,有黃華瑞和黃華秀兩兄弟同榜。次(1589)年金門士子挾戊子科之威參與進士科考,更以一榜五進士得到「五桂聯芳」的盛譽,將金門的科甲帶到更高峰。這一榜當中,瓊林蔡獻臣、陽宅陳基虞、浦邊蔣孟育和西黃的黃華秀四人同榜連捷,另一位是已酉科的瓊林蔡懋賢。 明代這些金門進士,在金門能找到其具體資料者很少,一則為官在外,許多都已在外落籍,如蔡獻臣和陳基虞居同安,蔣孟育在龍溪(今漳州),而黃華秀則是落籍南安石井的第四代了,不過他秉持金門人「不忘本」的傳統美德,於進士為官後返金門西黃(今西園)祖居地的東甲家廟進匾,所以歷年來各版《金門志》的<人物志>中都有列名。從林焜熿的道光版《金門志》到1991年的《金門縣志》「宦績」欄所列的黃華秀宦績,都是引《泉州府志》、《同安縣志》、《閩書》、《廣東通志》、《通志》整理出資料如下:「黃華秀,字居約,號桂齋,西黃人。入南安庠,萬曆戊子進士,授韶州府推官。逮下仁慈,事上端執。精明決斷,雪殺姑之冤,釋代兄之囚,辨伐塚之詭。以最薦,召為南京浙江道御史。剛果洞達,條陳時事,雅著豐采。時東方有遼左之慮,中原有礦稅之興,楚藩有小人之構,華秀皆上疏極言之。官暇,從德興祝世祿,甯國張應泰,潛江歐陽東鳳,及邑人李范廉、駱日升為讀書之會,相切劘如諸生。卒於官,不餘一錢,諸公經紀之。」 而黃華瑞的資料,在道光版《金門志》〈卷八選舉表〉的舉人名錄中,只簡列如下文字:「黃華瑞,華秀兄,榜名芝瑞,號育吾。由南安學,寧洋教諭,陞南京國子監助教。」 黃華秀於明萬曆高中進士時,家族已是從浯洲西黃鄉移居南安後,在石井東安下定居四代了。所以金門於民國五十年代辦理一次先賢遺蹟普查時,在西園找不到其史蹟,連究竟他是西園的那一族支都無法辨明,尤其是在那時兩岸音訊阻隔的年代更不容易,一直到2001年間,南安市石井鎮東安下的黃朝栽先生,託人帶來了一封信,附帶兩張舊族譜資料,簡述其先祖乃是浯江獅黃人,開浯始祖滄海公於元兵南下時與弟滄浯渡海浯洲,以染為業,取其所居地為「染厝」,至第四世遯齋公,贅於南邑桂林李家,遂卜居桂林,立籍南安,後黃家定居石井東安下,資料中並有黃華秀的相關事蹟,才讓這一段史料逐漸浮現。 2006年夏年,我走了一趟石井,與同族的朝栽兄見面,敘起先祖的這段歷史,除了讓我看他親手整理的一本族譜,並將其手中六篇黃華秀於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任內的奏章影印給我,回家後我妥為保存並打字收藏。10月初參加在台南成功大學舉辦的「2012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認識了任職於國史館、常在《金門日報》副刊上看到其大作的羅元信先生,跟我提及黃華秀的奏章一事,才使我想起:應該將這六篇奏章公開,讓有意研讀者共同分享。(六篇奏章錄自《石井東安下族譜》) (一)定國本 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臣黃華秀謹奏為直陳,體天實意,歷指謹災大端,躬行修省,察納讜言事:臣海濱下士,幸捷春闈,司理東粵韶州,遂荷主眷,擢授南台,臣怦怦然懼!未知將何以答寵榮、酬知遇也!頃者:上天示戒,災及三殿,陛下憂惶,深用只慎。敕諭群臣,詔告天下,敬天之心,臣怦怦然懼!自念有言責之職,此時而不直言,將何以奉承德意,誓竭忠誠,以圖報稱。非敢長篇累牘,膚談瑣說而已也!夫應天以實不以文,天變見故,動曰修省。若權僅樂減膳,下罪己之詔,頒寬恤之條,收台諫群臣之表章,而九重之上,萬里之遠,謨然無所設誠致。臣未知其何省而何修也?臣謹仰察天心,俯稽輿,聽民庶之謠吟,問路叟之所憂,知今日之修省,當速而舉行者三,視朝也、郊廟也、納諫也;當速議而行者一:大婚也;議其當舉而通行者二:泰交也、省刑也;當議處而酌行者亦二:舉逸也、采辦也。難披心腹為謹直陳之,陛下試垂察! 夫臨朝聽政,豈僅故事,臣主于是何親?禮法于是何維?承式者肅,望風者懷,蓋其效之至神也。前代無論,即祖宗視朝之制,亦無敢怠荒,惟世廟未造,靜攝深宮而三殿之災,可為殷鑒。今殿廷希御,堂升曠疏,百官庶司,思欲睹聖天子之威儀,而不可得,二宮火焚,得非天不欲皇上以幽閒輟蹕之所,而念青陽總章之居耶!且陛下以今日之日何時也?東倭猖獗、西虜跳梁、水旱荐臻、流離騷繹,不以此時御朝視事,召諸臣面陳得失,求長綏遠馭之略,而欲深居高拱,以希無為之風,臣恐天下眷眷多事也!臣見古者謹災,有召見群臣便殿者,有御殿門親受表章者,以知諸臣之請,視朝是也,所當亟行也。 國之大祀,惟郊與廟。天地神明,森然對越;祖宗靈爽,儼若降臨。聖代以前未有不親者。而今數年盡遺代矣,以為無益耶,則胡以代耶!二宮天燔,值陵掃之日,得非天不欲皇上以內禁齊居而為明 報本之地乎?云何事已至此,而告廟之禮,仍復不親。天方降災,而居猶未悔禍。陛下以災如是已也!竊恐天意有未可知也。臣見古者謹災,有郊祀甘泉者、有入告寢廟者,是知諸臣之請,郊廟是也,所當亟行也。 忠言而行,苦藥利病。秦以惡聞過而失,隋以不受言而亡,察往鏡來可為憑監。陛下督過言官,厭薄讜論,落職動至數十,章奏百元一發,使喑啞不言,朝陽寡和,則焚惕赫焰之虞,得非天之不欲。皇上以龍幡雞幛之麗,為文書架閣之府乎!云胡令言者踵至,而猶未顯然施行也,將以天變為適然也,將合中外之人以災為諱耶!將風回天,自有獨斷而無容于人言耶!否則,諫官之設,豈欲祿糜之弊耶!且使權奸根據莫除,皇路蓁蕪而莫開,臣以為此非國家之福也。臣見古者謹災,有詔求直言者、有令群臣極諫得失者,以知諸臣請者,言路是也,所當亟行也。 乃大婚也,當速行而胡以云當孰諫議也?蓋臣聞男女之好,婚姻以時,則陽不愆,陰不伏,故禮謹納采、詩詠標梅,誠重之矣!我國家太子、諸王婚禮雖殊,然皆舉。以十五歲未有愆期者,歷歷可考也。皇長子十五歲于茲矣,欲請以冊立並舉,則陛下為中宮故,謙諒未遑也。若因是而復不允大婚之請,則儻中宮過,此而未有舉也,亦將閣是議以需之乎?竊恐中宮之心,亦有所不安矣。臣謂鑿均議嫡,母均議長,天地之常經,古今之定制也。皇長子之出講也,陛下將寵其禮與諸王異。則今日大婚,亦乞勒禮官,按故事以皇長子妃命名,而不以太子妃之禮舉之,夫誰曰不然?此朝野仰望之心誠,宗社根本之大計。亢陽示戒,得非天欲。皇上奧處周樓疏軒之中,亦會青宮胃禁之地乎?且皇長子與皇女孰重?陛下已選皇女婚矣,豈故愛女賢于愛子哉?臣見古者謹災,有史有請豫建太子者,以知諸臣之請,大婚是也,當速議而行者是也。 古者君臣上下,手足腹心、協氣薰蒸、太和翔洽,故天表之應,應之以祥。今也,內禁端居,堂簾萬里;上既遠隔,下亦闊疏;大臣少格心之論,小臣乏造膝之規。人各一心,心各一意,譬之同舟而胡越乖氣致異。天固欲使內嬖之深嚴,易為幄筵之親接也,謂宜曰賜燕。見使元老,得望徽音,月數御門,使群臣得時望顏色。而大臣者,又當正笏垂紳而從容諷議;為小臣者,亦宜隨職效忠而展采錯事。要使君臣道合,相得益彰,此毋寧諸臣協力和衷,尤陛下應懷延訪之日也。臣見古者謹災,有謂君臣當儆者,有謂為君難為臣不易者,以知諸臣之請,泰交之說是也。 古者罪止其身,罰不及眾,故刑措之朝、百端輻輳。今也,告訐門開、抄投習漸、上既督責、下亦阿承,籍良戶以抵贓,駢春無辜而受虐,株蔓列門、桁揚載道、祝融示警,天固欲使廣廈細旃之上,亦念膚焦體之厄也。謂宜解煩苛之罔,追贓者恕之,蠲連坐之誅,被逮者原之,而理官刑曹,亦宜體好生之德,不難平反以希合,奉欽恤之詔,毋輕枉陷以毒民。要使生者不怨,死者不冤,此毋寧諸臣秉公執法,尤陛下布德施惠之時也。臣見古者謹災,有請賜赦者、有請議三覆五覆者,以知諸臣之請緩刑是也。 (一)
-
想念在孵化
當我煮沸想念的心情 不妨一同欣賞屋簷戴上紅花心事的模樣 順便來一片樹葉的眼睛 聽說這場雨季很聒噪 吵醒睡眼惺忪的森林 所以芬多精的唇瓣 打算咀嚼吞下 天空剛誕生的春雷 夏,慢條斯理 一條老街的顏色 已釀製一甕蟬鳴 預告蝴蝶閒言閒語的故事 瓷杯噴上咖啡的香味 蛋糕裹上蜜蜂的翅膀 夜晚在孵夢中托缽 化緣悲歡離合,植入 我想念妳所有情節
-
蚯蚓﹐其實我很怕你
早上兒子一進浴室,大喊:「媽媽,妳都沒有看到門口有一隻超長型的寵物嗎?」我跟兒子說,「媽媽近視太深了,所以沒看到,你看到了,就把牠處理一下嘛!」其實我的心裏是想說,「兒子呀!我早就看到了,只是我非常怕牠呀!你說我能怎麼辦呢?」從小我就怕這種軟軟長長的動物,連看牠一眼都會起雞皮疙瘩,更何況牠足足有十五公分長呢! 由於住家靠近稻田,所以在天氣轉熱時或是下雨過後,浴室裏就會鑽出許多細細長長的軟體動物-蚯蚓,老公叫牠們「寵物」,為了應付這些不速之客,老公隨時準備了很多用過的竹筷子,一看到牠們在角落裏的蹤影,馬上二話不說的夾到垃圾桶裏。 我實在怕極了牠們,而且好歹牠們還是益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更不忍心殺牠們,不過我能做到的最大限度是拿起蓮蓬頭往排水孔裏衝,把那些蚯蚓寶寶送回家而已,每次看牠們被沖得身體一伸一縮的,連滾帶爬的到水孔裏時蠻不忍心的,可是不如此,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記得以前在鄉下小學代課時,自然課本裏有一課是介紹蚯蚓,自然課當然要做實驗和觀察,在大自然裏成長的孩子,他們可喜歡得很呢!很多人早早就準備好了蚯蚓,連女生也不例外,上課時紛紛拿出來獻寶,爭先恐後的提起養蚯蚓經,他們比老師還懂得照顧呢!還要你摸摸他的蚯蚓寶寶,沒有帶來的同學則提議,「老師,我們去操場捉蚯蚓來觀察。」 其實我早就被那一撮撮軟體動物嚇得快暈了,心裏已經在喊救人喔!不過看到個個興高采烈紅撲撲的小臉頰,又想到我還是為人師表呢!只好鼓起勇氣,以一付道貌岸然的模樣對小朋友說:「蚯蚓會幫農夫耘田,他們是益蟲,我們要愛護小動物,不可以玩牠,不然牠們一下就死翹翹了」,單純的孩子也聽進去老師的話,這下才替自己解了圍,繼續上課,阿彌陀佛。 其實當時我的內心是膽怯恐懼的,只是想到當面對比自己弱小的人時,在他們面前還是要裝模做樣一番,隱藏自己怯懦的一面,在他們面前示弱,好像是件難堪的事,更怕以後會罩不住這些小人兒,讓他們看出你比他們膽小呀! 可是人的能力還是有限,不可能任何時候都這麼好強,想想當撐不下去的時候,還是要表達出自己也有軟弱的一面,我也有需要別人協助的實際狀況才對,不必硬撐,所以如果換成是老公在場的話,我就會表現出一付驚恐的模樣,請老公幫我處理掉蚯蚓,那也才是我面對恐懼時真正的面目。
-
賀卡美麗的祝福
一直到現在,我依然有個習慣,每年的母親節、教師節、聖誕節,過新舊年之際,我總不忘給遠方的師長友人,寫上心中的這一年或多年來的感激和祝福,然後寄上自己精選的賀卡,這彷彿是過節前的固定儀式。尤其每年歲末年終之際,思念遠方的師友及有恩於我而又未能見面的人,都是我送賀卡的對象,也因此那段日子感覺心情特別忙碌,通常一送都是十來張,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從師專同學到過去任教學校的同事都有;有時心血來潮,還買空白的賀卡,自行彩繪設計,雖然書寫常須一週左右才能完成,但付郵之後,心中覺得特別輕鬆,彷彿完成一次重要任務似的喜悅。 每次過聖誕和新年前,鎮上書店裡的書架上,就可見特別應景的布置一大區塊,擺滿賀卡和飾品,站在這些琳瑯滿目的物品前面,特別能感受那份過節的氛圍,而書店內,放的就是聖誕音樂的叮噹聲,感覺到滿心的溫暖和歡喜。 每張賀卡,都是一封信,都是我心情的告白,所以字都寫得滿滿的,如果不是這樣,我就無法說服自己,因為他們都是我人生道上的貴人,都是幫助我甚多的人。有時事情特別的多,無暇顧及而忘懷書寫賀卡,也就沒有再寫卡片的精神和心情,當錯過書寫賀卡的時機,感覺就相當懊惱。 往年,耶誕節前總要準備些卡片,除了祝賀耶誕節慶外,也可祝福師友新年能順心如意,可說一兼二顧。有時候,少數自己很喜歡的,尤其是獨特的設計或油畫、水彩畫及水墨畫等不錯的作品,常會多買留一張,做為收藏品。偶而整理過去收納櫃裡的賀卡,又可見到多年前收藏的一張張卡片,不禁回想多年前,徘徊在書店內挑選卡片的心情,也彷若對我幽幽地訴說過往情懷。 我在鐵櫃書櫥內有個餅干盒,裡頭放滿了舊的耶誕卡及賀年卡,這些都是超過二十年的珍藏,一張一張翻閱起來,不少是燙金印刷的單張厚紙片,直到近十年來,才慢慢有摺頁,而且圖案紙質印刷都逐漸精緻。這些都是我敬愛的師友寄來的,輾轉經歷幾次搬家,由北到南,由異鄉到故鄉,又是二十年逝去,直到現在,它們靜靜躺在手中,也喚起曾經飄泊的青春歲月。 這幾年我已不再到書店選買賀卡,每年固定兩三次寄到我家的口足畫家繪製的萬用卡、生日卡、聖誕卡和賀年卡等等,已經多得寫不完,雖然如此,我依然樂意向他們採買,期盼自己的小小力量,也能協助畫家們度過生活的困境,共同創造人世間的美好,尤其他們費盡心力用口或足繪製這些富有藝術之美的的畫卡,沒有寄出去,也依然值得留存收藏,看著他們,也帶給我許多心靈的觸動和激勵,所以稱這些口足畫家為我人生中的「激勵大師」。我也期待,我寄出和收到的這些賀卡,都像蝴蝶般的翩翩飛舞,都帶著一份美麗的祝福與浪漫,也像一盞盞的燭光,在深夜的樓房內,輕輕的發出寧靜柔和的光芒,都能與師友們共度人世悠遊的快樂時光。
-
金門文壇繁花盛景
我喜閱並收藏金門籍作者的文藝作品,也喜悅拜讀寫金門的佳作。 近日得閱陳則錞主編的金門本地作家選集,相當驚喜,據說此書從提案到印刷發行,只用了三、四個月,則錞憑著她過人的積極精神,樂觀任事,不但忙著約稿、聯繫,張羅攝影,又辦了幾次活動,做了圖文記錄,書中內容精彩充實,此書共輯收十位作者的代表作,以下謹就各位作者其人其作,依其姓氏筆劃先後為序,略述心得與感想: 王金練是金門文學園地的播種者,1975年,他於文化學院中文系畢業返金,在金城國中執教近三十年,曾於聯課活動時間成立「文藝社」,義務指導學生寫作,講授現代文學,默默撒下文藝種子。青苗長大成樹,今日文壇有不少名家如歐陽柏燕、高丹華、楊樹清、徐月娟、陳榮昌、陳思為、洪進業、顏炳洳、石曉楓、吳慧菱,都是王老師的高徒。師生曾聯合演出,於民國94年出版了一本大作《星期三的文藝課》;此書是一本有情有義的著述,很值得推廣與探討,日後得暇再論;在此我先就陳則錞所編書來論王金練作品。 陳編收王著〈夢回故園〉,此文,王金練介紹了家世、老村落及日後徙居地點,寫出自己在中蘭老家成長的點滴與感受,縷述鄉僑建屋、昔日軍民相處、戰地砲擊生活、坑溝游水的往事,兄弟談詩引發他對文學的興趣。屋內屋外曾發生那些故事,他皆有敘寫;之後,金鍊兄從中蘭遷到金城南門、小西門,但魂牽夢縈的仍是中蘭老家。本文內容詳盡,文筆洗鍊,是篇力作。書中又錄有他大學的作品〈夕陽山外〉,寫他在陽明山、淡水海岸見景觸動了思鄉之情,情意真摯感人。王金鍊讀大學時,與李錫隆(筆名李隱)、顏生龍、黃克全、洪春柳等人,就經常在金門旅台大專同學會會刊「浯潮」發表大作,很早就是傑出的文藝青年。 林媽肴作品則以敘寫烈嶼為主,書中輯文以一問一答方式呈現,林的文字功力深厚,書中附陳為學校長的大作〈林媽肴印象管窺〉,參閱之餘,必可牽引讀者進入林媽肴的文學堂奧。林是金門成名甚早的作家,我讀大學時曾買過他於民國64年出版的《井湄的少年》,當時他才二十多歲,之前於62年,他曾出版《那夕迷霧》,之後又出了《鄉居草笛》、《金色驛馬車》、《焚骷髏的人》、《月光 枯枝 窗》、《浴在火光中的鄉愁》等書。近幾年來,他厚積薄發,然一出手,必定不凡。民91年參加時報文學獎,曾以〈邊際島嶼〉進入決審、隔年以〈穿越鐵蒺藜與軌條砦〉獲鄉鎮書寫獎。 洪春柳是金門才女,勤於著述,本書收其新作〈選擇與被選擇──我與金門書寫〉,講述她從小愛寫作,但常不守陳規,喜創新,因此參賽結果呈兩極化,不是首獎便落選。她讀文化研究所時到鹿港采風,曾以〈紅磚猶照色猶鮮〉,榮獲救國團徵文比賽散文金獅獎。由鹿港反思到金門也有古厝和人文,日後她開始觀照本土。平日,她喜遊浯江溪畔的公園地及慈湖附近,她努力筆耕,先後出版過名作《七鶴戲水的傳奇》、《浯江詩話》、《金門島居的聲音》、《不知春去》等書,她的作品質精而美,大陸有不少文人雅士研究金門,常拿洪書做為參考用書;洪老師努力做學問,數月前甫獲得廈門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當代金門演藝之變遷》。 翁朝安的大文〈相約守候──大草原上的古老殿宇〉,將他前此出版的《峰迴路轉──回歸金門的有機心田》一書所闡揚的理念,濃縮在本文中,翁先生所提倡的心靈環保與綠色環保,是當下最紅的時髦議題,有識之士皆很重視。他不但身體力行,並且大力推廣,所作所為已帶動風潮,據聞,有不少人起而效法,正在金門各地從事有機的休閑農業。 陳長慶是金門重量級作家,早年因家貧,初一後輟學,日後努力自修,從事文學創作四十餘年,他寫小說、詩歌、散文都是一流,結構嚴謹,筆端流露真情,創作小說的質和量,在金門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他的小說刻劃金門的軍民男女,形形色色,擅用母語,遣詞用字獨到,敘寫深刻生動,宛如史詩。陳先生早年曾寫了《寄給異鄉的女孩》、《螢》,停筆二十餘年,復出後勤奮筆耕,至今已寫了短篇小說《再見海南島,海南島再見》、《將軍與蓬萊米》,中篇小說《春花》、《夏明珠》、《秋蓮》、《冬嬌姨》與《老毛》、《花螺》,長篇小說《失去的春天》、《午夜吹笛人》、《烽火兒女情》、《小美人》、《李家秀秀》、《歹命人生》、《西天殘霞》、《了尾仔囝》、《槌哥》,散文《同賞窗外風和雨》、《何日再見西湖水》、《木棉花落花又開》、《時光已走遠》,評論《攀越文學的另一座高峰》、《頹廢中的堅持》(兩本評論乃輯眾人就陳長慶作品而寫的評述)及文史作品《金門特約茶室》等,擁有廣大讀者。 然而,陳則錞所編書因為是眾人合集,篇幅有限,以致只收錄了陳先生的詩歌〈阮的家鄉是碧山〉和散文〈太湖春色〉,但單就這兩篇,已可看出陳氏的書寫功力及對鄉土的用情之深了。 陳秀竹是熱情的寫作者,寫植物、寫動物、寫人物都很認真,筆鋒常寓深情,讀者很難不被她的文字所吸引,本書收錄了她的〈綠色小鈴鐺〉,見微知著,常人看楊桃不過平凡水果,她卻能將觀察所得及分享家人的情形,寫得那麼細緻有趣。她已出版了《滿園飄香浯江溪畔》、《浯島念真情-故鄉的水土》、《叩訪春天-前進金門》、《浯島采風--原鄉情高山行》、《用熱情澆灌--金門》等書。 陳則錞的部份,她以多樣文字呈現,有〈世界眼中的則錞〉:其中雅雯寫〈我就是愛你的樣子〉、薛素瓊寫〈聽到花開〉、陳美芬寫〈我感知到的則錞〉、小煒寫〈學生眼中的則諄〉,加上〈則錞眼中的自己這個人類或其他〉,另外又附上幾篇則錞作品:如〈今天的夕陽 特別美〉、〈空空的很孤單又滿滿的發火--人生處境啊我愛你〉、〈感恩家親摯友們 這一路走來的深情相伴和祝福──父後四日〉。則錞的遣詞造句與句讀有時別出心裁,文章深情款款,愛心與巧思兼具,是位行動藝術人,也是身心靈的修行者,接近她、觀察她,讀她的文字,都可感受到她的柔情和愛心。 陳欽進是位才情高、情真意摯的文字工作者,知識豐富、見解卓越,議論和散文都是高手,本書所錄偏重在散文,如〈媽媽的希望〉、〈後悔沒你的日子〉,有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夫妻深情。〈伴我年少〉一文,述己身世、寫父母結縭因緣、日後做生意。文中有他從小住中蘭的種種回憶,父母日後開設食堂在小徑的一些趣談,祖母照顧他的辛勤往事,躲防空洞、看電視、院子中砲的經過。小徑的電影院和邱良功墓園,都是陳欽進寫作的素材和養份,他敘寫故事詳細曲折,引人入勝,讀來趣味十足,情殷感人。陳欽進已出版的書,計有《金門人在廈門》,合著《風骨》、《擎天》等歷史故事集,並參與寫作《賢聚鄉賢事略》、《金門縣志》、《金湖鎮志》、金門日報社論。 陳榮昌也是深情的文壇高手,書中輯錄〈我的私房地圖--后浦老街〉,此文提要鉤玄地點出金城幾處特色所在,如痲瘋島、莒光路、轎巷、橫街,在傾訴思古幽情的當兒,他也不時想起往日,親人在景點附近工作的身影。〈故鄉異鄉〉乃寫自己從小到大的複雜感受,因不擅運動,從小常不被同儕接納,很難融入群體。臉白淨被懷疑偷擦粉,曬又曬不黑。然而,課業成績、文字書寫與繪畫,讓他找到自信。高中讀理組,但仍執著文字創作,在繁忙的課業壓力下,曾寫〈香灰與其他〉、〈浯江溪水水長流〉等作品。他自省年少時急著遠離家鄉,讀了大學研究所後,又心慌想回故土療傷。陳榮昌至今已出版《浯土浯民--浯島金門人的真情故事》、《金門傳統匠師臉譜》、《金門印象三部曲》、《金門金女人》、《庶民列傳--戰地阿嬤》五本書。 楊清國是多產作家,也是文學健筆,在過去的歲月,有不少長官欣賞他、重用他,他擅長寫呼應政令的大文,這些專論、社論列於楊之近著書後,讀者不妨參閱,看後必可發現篇數驚人、功在社教。如今他儒佛雙修,悟道境界甚高,行文所語發人深省。書中刊文〈無常不一定不好〉,楊校長在文中自省自悟一生種種,幼年不學好,日後遭逢困阨,咬緊牙根、打落牙和血吞、危機即是轉機,不順亦無妨,化逆為順。若是門被關上,上天也常為自己打開另一扇窗,作品內容真誠無隱,例如講自己有戀母情結云云。 對於批評他的人,他不予深究、秉持恕道。古人說:「不念舊惡,怨用是希。」楊校長對此語深有體會。楊清國迄今著有《金門真美》、《金門教育史話》、《兩門幾多相思苦》、《未來島嶼未來佛》、《山河壯麗頌和平》等五本大作,他的作品有一罕見聲明,?在版權頁寫著:「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廣結善緣」。他參加徵文比賽,經常得獎,近年來在兩岸又得了幾項大獎,如2010年榮獲北京「中國時代改革創新先鋒人物獎」,2011年榮獲台灣「全國第一屆終身學習楷模獎」。
-
真愛的距離
遠距離的愛情,究竟是愛到深處無怨尤,還是真情總被離別雨打風吹去? 往返台北與金門雙城之間,重複打包著一段又一段的戀情,歲月在感情上留下刻痕,也讓心變得更敏感、更脆弱。 看著手機上女友發來的簡訊:「寂寞是你給我的苦!」讓我的心也跟著陣痛,當相愛總是聚少離多,當思戀始終無法換得一張單程機票,這種愛究竟是幸福還是折磨? 如果真心相愛著,我們都會很堅定的對對方說:「我們可以打破砂鍋愛到底」,愛情需要的不正是這種愛到遍體鱗傷也義無反顧的勇氣嗎?它可以跨越身高、年齡、家庭背景,甚至是種族,但距離呢?當距離變成時間也無法填平的鴻溝,這樣的愛情會不會叫人卻步? 無論我去金門,還是她來台北,見面那一刻的溫度可以讓冰水沸騰,黏在一起三天三夜也不會膩,但戀愛假期結束,機場相送卻恍若生離死別,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話我們的體會最深刻。 我想像著有朝一日,我們也可以像一對普通的戀人,隨心所欲的去看一場電影、去搭摩天輪,或只是牽手漫步在雨中,不必再為下一刻暫時的分別而憂傷,心中也只剩下反覆要說給對方的話。 相處的日子,我多麼希望時間可以停止,我總是趁她不注意,「偷拍」下她的身影,影像或許只是相愛的見證,但在我心中的相簿裡,其實早已放著一個永遠不曾改變的她、也從未走遠的她… 一如她對我說的:「時間或許可以沖淡一切,但唯一沖不走的,是你仍留在我手心的溫暖。」
-
知足常樂
知足的人就像一束鮮花一樣,分一些香氣給別人,也無損於自己的高雅;就算這束花不是很亮眼,也有精細的一面。 好幾次聽到生命教育的故事,總會介紹一本知名的繪本〈貪心的狐狸〉,這本繪本的內容淺白,卻饒富深意,更能帶給孩子們莫大的品格內涵。 〈貪吃的狐狸〉中的狐狸,不只貪得無厭,更是狡猾;牠第一次躲在房屋旁,偷取人類的衣服來穿,裝飾一番之後,便進入民宅,又佯裝自己是過路的旅人,央求屋主分點東西給他吃,主人看見了牠滑稽的模樣,沒有揭穿牠;第二次,狐狸又故技重施,洋洋得意地走到第二戶民宅,主人依舊知而不報,沒有拆穿牠,狐狸離開之後,還一邊唱著歌,嘲笑人類真好騙;村裡的人早就開始流傳這件好笑的事,大家也都做好了準備;到了第三次,民宅的人決定在外面放一件新娘的服裝,讓狐狸來出糗;果然,狐狸穿了新娘裝踏進第三戶民家,屋主便問:「你的新郎倌呢?」屋主不停地調侃愚弄,狐狸才知道自己受騙了。 這不只是一隻貪吃的狐狸,還是一隻得寸進尺的狐狸呢!想想看,如果這隻狐狸,久久來一次,或是態度好一點的話,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或許下場就不會這麼難堪了吧!在那一次的生命教育課程中,講師提到人們最大的盲點,便在於貪、瞋、癡、疑、慢,其中「貪」擺在第一順位,也就是「貪」是最容易讓人起心動念,勾起不好的意志的。「貪心」會像一個無底洞一樣,無限無限地擴大延伸,這次得到了,下次便想獲取更多,經年累月,連自己都身敗名裂了,還恬不知恥。 貪心的另一分隔線便是知足,知足最簡單的解釋,便是「知道自己滿足」,所以「夠了就好」,點到為止。 這幾天一則感人的新聞,一位月薪收入一萬多的清潔工,無意間撿到了一個錢包,裡面有數百萬的現金,經過循線尋找,終於全數還給失主;可貴的是,他拒絕了失主的紅包,只說自己賺的已經足夠了,用了別人的錢,會感到內心不安。 的確,「貪心」與「滿足」就在一念間,「夠」與「不夠」也在一念間;錢是賺不完的,但是內心的滿足欲望卻可以適可而止。而人心的善良,便在於將自己的滿足,分給不足的人;有能力就把燭光照遠一些,有能力就把雙手朝下一點;能夠滿足並施捨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富有。 知足必然常樂,貪求必然常憂;知足像一朵鮮花,可以永遠揮灑香氣,貪求像一隻蛇,連象都妄想吞嚥下去;知足是暖陽,讓人倍覺溫情,貪心是雷雨,令人逃避不及。 人的一生,能帶走什麼,又帶不走什麼?能留下什麼,又留不下什麼呢?在一個富而好禮、書香社會中,請記得收起貪婪的心,藏好心中的那隻貪心狐狸,多一點滿足,多一點佈施,世界將因此而更加美善和樂。
-
拒絕羅密歐
我很喜歡玩平衡木,舉凡人行道、公園長椅、階梯都是我的遊樂場,每次專注的模樣,都會被他笑稱我是個長不大的女孩。而他──是大我兩屆的學長,也是我的初戀情人。 那時的我才剛成為大一新生,還沒適應好新環境,就懵懵懂懂地被同學拉去參加聯誼。還記得當時有很多女生圍繞在他身邊打轉,爭奇鬥豔地吸引他注意。 「學長,幫我看肉有沒有烤熟。」 「學長~~,你好幽默風趣喔。」 「學長…。」那天,聽最多的應該就是這兩個字了。 後來,在抽鑰匙配對時,每個人心中所屬的那支上上籤,竟然被一向運氣奇差無比的我給抽走了,她們個個哭喪著臉,看著我上了他的車,欽羨的目光差點在我身上燒出一個洞來。 一路上,彷彿看穿我的困窘,他體貼地跟我聊天,隨著時間飛逝,交談也越來越深,話題從笑話、朋友到人生觀。而我們的關係,也從普通朋友進階到男女朋友。 我從來沒想過原來醜小鴨也可以蛻變為天鵝。 直到某天,我把要交的報告忘在他的宿舍裡。 「你看,我有多笨,竟然忘……。」看著他們一絲不掛的身體交纏著,我未出口的話卡在喉嚨裡,才發現有多麼苦澀。 看著突然折返的我,他們一臉震驚,眼神閃過好多情緒,最後只剩尷尬的寂靜。 我沒大吼大叫,哭著上前討回公道,只是把門一甩,悲哀地佇立在門口,心中還期盼著,他追出來向我道歉,什麼都好。 「別走!這不是你想要的嗎?」許久,陌生女子又接口說道。「就這樣吧。趁機跟她斷了關係也好。」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沉默的回答遠比陳述句還傷人。在門口痛哭得我儼然像個諷刺。 以後,我不用在床底下找到丁字褲後,還忍住眼淚,抵制悲傷。以後,我不用在抱著他時,聞著陌生的香水味,還像個傻瓜似的,拚命為他找好藉口。 以後,我不用活在用謊建築的牢獄裡,告訴自己,外面的世界比不上裡面安全。 以後,我不用再以笑容迎接,惶恐他察覺我的心碎。 這樣很好,這樣也好。我拚命說服自己,卻抑制不了傷悲。過了三年後的今天,我還是個愛玩平衡木的女生。只不過這次的他,不再是當初看著我的背影,只會叮嚀我要小心的學長,而是肯緊緊握著我,在我身邊陪我走高爬低也不喊累,甚至幫我注意腳下安全的老公。 這樣,就夠了吧。 我幸福地微笑了。
-
親愛的﹗﹖我們離了吧﹗
在你的想像中,當一群酒鬼群聚在一塊時能做些什麼呢?一同喝個爛醉吧?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夥嗜喝之徒八成會一起拼酒,即成旁人眼中無可救藥的爛酒鬼。 酗酒成性者是人格意志薄弱之徒,才會放縱自己毫無節制的飲酒。事實上,對酒精的依賴並不是一個人道德上的懦弱,而是心理的偏執加上生理的異常反應。對陷溺於酒精孤絕境地中的人而言,來自同病相憐的啟發,往往比家人的哀求、暱友的忠告或親朋的指責辱罵更具顛覆性,唯有走過酒氣氤氳的迷茫歲月者,他們的現身說法,才能讓酒鬼感到懇切,且具有說服力,當酒精已經干擾到一個人的正常作息,甚至將他的事業、健康、家庭及人生一步步朝粉身碎骨的墜崖邊推去。 年近五十的洪先生,自高中起便開始喝酒,剛開始僅止於三五好友團聚時的怡情小酌,到後來卻演變成狂飲爛醉的習癖,半生歲月全浸泡在酒精之中。喝酒已成為一種不得不為的痛苦慣性。他每天醒來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回魂酒」,以壓抑前一晚縱情酒精所帶來的宿醉折磨,而一杯黃粱下肚,緊接著就有第二杯、第三杯…第五杯、第八杯,直到不省人事方可罷休。然而,隔天又是同樣惡性循環,酒癮,日復一日加深,清醒之刻遙遙無期,由於屢屢喝到被人送醫掛急診,健康狀況亦因惡性酗酒而急遽敗壞。 每回一停酒,盜汗、頭痛、心悸、全身發抖、噁心、抽搐痙孿、痛風的痛苦症狀便緊接來襲,以致他一再屈服於酒癮之中而欲振乏力。 本人及周遭至親好友,共同討論下,為了由酒癮之中返醒過來,嘗試過各種戒酒計畫,舉凡:正統醫療、符水、香灰等民間偏方或求神問卜、中藥、草藥、不計其數的下定決心,種類無奇不有,卻也始終難以維持成效。而喝酒所引發之笑話更不計其數。 話說有一個男人,喝醉了,醉得神智不清,也站得搖「晃」,這男人在重慶北路上,攔了一輛計程車,上了車。 「請問要去那裡?」司機問。 「到重-慶-北-路!」醉男人說。 這裡就是重慶北路啊!司機說。 喝醉酒的男人,勉強睜開眼睛,看看車外,點點頭說:「到了!是啊?好!好!不過,下次不要開這麼快哦!」 另有一個酒醉的男人,晃步地走進大飯店,向櫃台小姐表示要一房間住一晚。「我…要便宜一點的,……不能太……太貴哦!」醉漢向櫃台小姐特別強調。「好的,先生,沒問題!你來的真巧,我們最便宜的房間,就只剩樓上一間!」小姐回答。於是,侍者就幫這醉漢帶路,前往五樓的套房。行進間,忽然看見,一門自動打開!醉漢探頭一看,破口大罵:「你們開黑店啊!坑人啊!」套房再便宜,也不能連個窗戶都沒有吧……?你們這個黑店,居然連廁所、浴缸都沒有,醉漢愈罵愈起勁。侍者一聽,也火大起來了,大聲回答醉漢。「趕快進來啦,他媽的,這是電梯啦!」所以,人最怕「爛醉」,醉得不省人事,胡言亂語,搞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做什麼?醉,容易使人迷爛,使人麻痺,使人頹廢。 醉,容易傷身,容易揮霍,也可能喪失生命。 有一位女性朋友,高知識份子,在朋友的慫恿下,很強的將紹興酒一杯一杯往肚裡灌。當場,只見她喝酒喝得滿臉通紅、語無倫次,瘋瘋癲癲地叫著其他男士:「我的好哥哥!」、「XX哥哥你也抱抱我嘛!」,這位未婚的女性朋友,原本極為端莊,沒想到被男士起鬨、鬧酒、灌醉後,醜態百出,最後她竟衣衫不整的,被兩位男士架著,用計程車送回家去。也看著她在客廳裡吐了一堆,然後橫躺在沙發上,送她回家的男士朋友事後告訴我,沒想到這位小姐會醉成這樣子,他們倆男士在客廳裡,將小姐的衣裙拉扯平整後,不敢久留的匆匆離去。醉了,會頭腦混亂搞不清楚狀況,但也說不定會說出一些真心話,如一位何先生,在家喝了一點酒,頭暈暈的,即先行入睡,睡到午夜,何先生突然起身,穿上襯衫、長褲,「你怎樣了?你要去那裡?」何太太莫名其妙地問道,「我該回去了!」何先生本能反應的說。 咱們金門喜宴中,一定有的餐盤雞頭、魚尾,不知是裏頭有黃金亦是銀兩,大家見到菜盤要上桌了,無不手舞足蹈、大聲咆哮,個個肅立起敬,準備開動了,等等……我們酒還沒準備好,見雞頭,聽聞「鬧語比較愛出頭,凡事都愛管」,見魚尾,更是聲稱好兆頭,早年金門是以捕魚為生,開船出海,船老大就是坐在船尾掌舵,掌管船上所有事物,因此以「魚尾為老大哥」之稱,開始喝酒之旅,見面三分情,加上見到了雞頭、魚尾者,不論男女一律最少三小杯高粱,等大家開始起鬨,一杯又接一杯、開始拚酒了,不喝就是對不起老大哥們,因此酒宴一定又多了幾位酒徒。 戒酒之道,無疑是眾人不分男女,最重要的是彼此分享他們的經驗,為了解決大家共同的問題,幫助他人從酒癮得到康復,把它視為心中的權威,主要的目的、唯一要求的是一個停止喝酒的意願。 戒酒絕不與任何派系、各種宗教、政治勢力、機構組織的結盟;不想介入任何紛爭,亦即不贊同也不反對任何行動方針。主要目的是要自己保持清醒,並幫助其他酒癮者,獲得清醒。凡是徹底跟隨這樣步伐去執行的人,很少有失敗的。如果尚未康復的人,是因為他們不能或不願意持續的、繼續的從戒酒之路走下去。假借國父孫文一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兄弟啊!拚下去!跟親愛的酒精分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