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咱的故鄉咱的詩某人士娶新婦
某年某月某一日 福建金門某人士 好名好聲娶新婦 歡歡喜喜辦喜事 印來請帖無數張 張張紅紙燙金字 電腦列名免費時 東南西北滿天飛 親像秋風掃落葉 滿山遍野攏總是 府會社團局處室 政府官員人人有 咱的鄉親毋免講 東村西村到下莊 山西山前到庵前 水頭浦頭到塘頭 泗湖后湖到下湖 湖下湖尾到沙美 無管是一面之緣 抑是點頭的初交 張三李四佮王五 罔飼罔育佮罔抾 小姐先生攏有份 查甫查某統統請 玫瑰餐廳湘味館 川東飯店萬福樓 大細房間攏擺桌 紅包包濟無氣嫌 有魚有肉有腹內 羊肉麵線芳絳絳 鮑魚豬跤氣味好 糯米蟳飯真好食 也有生魚搵芥辣 鄉親序大免客氣 親情朋友免行禮 千萬恁著食予飽 燒酒逐家沙米思 毋是小氣驚恁淋 警察徛佇門跤口 萬一予抓去歕氣 彼聲恁著知通死 向東的彼一塊桌 雖無深交誠熟似 十二塊椅坐六個 紅包一人四百四 明明欲創予我死 菜錢一桌三千六 高粱淋去二酐外 酒拳過癮划袂煞 一枝噴噴兩相好 四季發財五進魁 六六大順七七巧 八仙過海九九怪 伊贏拳來我輸酒 攏無替我想看覓 若是逐桌這款樣 有失體面也了錢 擉擉算盤詳細算 算來算去算無盤 抑是毋通請卡贏 靠西的彼一塊桌 人人西裝油食粿 面無表情眼觀天 一目看出是官員 局長處長佮主任 所長廠長佮隊長 啥人敢毋扶膦芭 若是予我袂滿意 一定對伊無客氣 掀起禮簿來看覓 伊的禮數合我意 紅包一人包萬二 免講我嘛笑咪咪 一五一十來算起 這塊桌才有趁錢 予我心內真歡喜 門口已經咧放炮 酒席真緊著煞去 人抑沒走先訐譙 請客請客請啥潲 魚無新鮮肉無爛 大陸羊肉韌痡痡 麻油麵線爛糊糊 排骨炊芋鹹死死 紅燒雞無味無素 桂花丸湯冷吱吱 鳳梨湯無摻粉圓 燒酒毋甘予人淋 麥茶趕緊提提去 雜菜雖然賰真濟 現現放佇灶頭邊 胡蠅蠓仔嗡嗡叫 枵鬼去食穩落死 金門所在真正細 處處需要咱關懷 政客錢銀賰真濟 應該帶頭做示範 濟貧救苦排第一 服務鄉親列優先 社會人士名聲響 著做少年的榜樣 敬老尊賢教子弟 關心地方的發展 若是誠心結善緣 請請鄉親算啥物 錢銀雖然人人愛 毋通藉機想發財 人著有品擱有格 才袂予人看衰潲 才袂予人看衰潲 後記: 「紅色炸彈」滿天飛,一直是這座島嶼的詬病。尤其是某些「有頭有臉」的「社會人士」和「政治人物」,他們經常藉著各種名目,美其名是請客,然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善良的鄉親焉有不知情之理,只是恥於揭穿他們虛偽的面目而已! 本詩作於二○○五年九月,純粹是針對時下的歪風陋習有感而發,並沒有特定的抒發對象,請勿對號入座。冀望讀者們能以欣賞「咱的故鄉咱的詩」的怡然心境,用閩南語把它朗誦出來。當您意會到詩中的含意而產生共鳴時,請會心地一笑,對於詩中虛構的人物和情景,毋須加以臆測和聯想。
-
歷史盛宴
我很喜歡待在圖書館,只要待在裡頭,那種安靜的氛圍馬上染上我的心頭,讓我沉溺在一片都市少有的寧靜之中,而我喜愛圖書館的原因也不單單只是那樣子而已,我也很愛看書,特別是有關歷史人物方面的知識,在那樣帶給人安靜的環境之中,我的情緒被書中人物帶動著,有激昂、有歡笑、有痛苦、有淚水,曾經,我在念書時,與圖書館的互動就是三國時代大大小小的英雄們。圖書館裡,現在的我待在裡頭,可是卻了解到歷史中的人物的感受與偉大,在那種寧靜的耳濡目染中,彷彿我在跟那些過去的人們對話著,從中,我也學習到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做不到名垂青史,至少不要跟著遺臭萬年。在這樣的薰陶與渲染當中,圖書館裡待著的我,享受著這份寧靜的歷史盛宴。布袋戲的正義布袋戲,是一種從十七世紀開始,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用布偶來作表演的地方戲劇。我和布袋戲的接觸,是從國小開始的,那時還是黃俊雄主演口白的時期,後來傳給黃文擇,主角也從史艷文變成素還真,雖然說布袋戲是傳統的民俗藝術,在這個不斷走進科技聲光效果的時代,布袋戲的表演方式與模式也跟著在改變,只要隨便租一集來看,就可以發現光是人物的一舉一動、一眉一眼都極度的具有生命力,更不用說是其中的聲光動畫效果了。布袋戲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全然是那些有關技巧性方面的藝術,最主要的是那好人與壞人決一死戰而最終是好人獲勝的那個當下,那種惡果自嘗、天理自有循環的正義感,充斥全身;現在所謂好人的定義,不再是從前那種一身都是白、神聖不可觸及的大聖人,而是充滿人性與堅強的一個個體,但是正義的定律是仍然不變的,這讓我在看到滿是罪惡的新聞報導之中,找到一個渲洩的出口。時代不斷的在進步,犯罪率的上升如同布袋戲裡險惡的江湖,雖然布袋戲跟著現代的演進,加入了許多與傳統布袋戲不同的元素在裡面,然而幸甚的是正義感的觀點始終不曾動搖過。
-
【徵文啟事】
為配合縣府2012金門迎城隍活動,以及石蚵小麥文化季,本報擬辦理徵文活動。迎城隍部分,歡迎針對浯島城隍、城隍神蹟等各類主題撰文參與;石蚵小麥文化季則希望聚焦小麥、石蚵美食的回憶。兩類稿件將優先刊錄。 來稿請註明《參與徵文》,檢附個人基本資料(筆名、真實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戶籍地址、金融機構名稱與帳號等),逕寄副刊專用信箱art.kmdn@gmail.com。稿費從優,歡迎踴躍參與!
-
金門方言中的成語之三下
△「大面頭神」:或作「大面神」,凡是不顧場合、不看對象,隨心所欲之人,便以此稱之,意同「不知害臊」。 △「大頭大面」:拋頭露面,毫不掩飾,諷刺厚顏無恥。 △「大舌興啼」:大舌是指口吃,口吃之人,說話結結巴巴、期期艾艾,令人聽不下去,然而不僅未加節制、不怕出醜,反而喜愛高談闊論,實在匪夷所思。 △「答嘴答舌」:回一句,頂一句,很不友善,亦作「應嘴應舌」。 △「嘴甜舌滑」:嘴巴是甜的、舌頭是滑的,等於是「甜言蜜語」與「油嘴滑舌」之組合語。 △「有嘴無舌」:空有嘴巴,沒有舌頭,無法開口說話,比喻不善言詞。 △「擔柴入山」:山上是產柴之地,竟然挑柴上山,表示多此一舉。 △「拖山磨海」:金門居民,為了三頓,上山落海,拖磨一生,既要忙於農事,又得下海鏟蠔捕魚,比喻工作之辛勞。 △「柴空米盡」:薪柴已空,米糧用罄,表示生活困頓,意同三餐不繼、簞瓢屢空。 △「禮數在人」:在臺教書,學校同仁,多達二、三百人,一逢婚嫁喜慶,總會打探禮金數目,一般的方式是「行情」加「交情」,行情是目前底價,交情則論深淺,二者皆是浮動多變,簡言之,禮數因人而異,隨人意思。 △「失人的禮」:對人怠慢,禮數不週。 △「無力 假」:力氣、金錢與學問,皆可秘而不宣,旁人不易得知,然而此三者皆無法「打腫臉充胖子」,故父親常說:「無力 假」「無錢 假」「無學問也 假」,表示很快即被識穿。 △「無信無用」:一點信用都沒有,意同言而無信、食言而肥。 △「無閒無工」:指沒有空閒,也沒有功夫時間,比喻忙碌不堪的樣子。 △「目一下眨」:眼睛眨一下的時間,意同「轉眼之間」。 △「心肝 清」:心有掛慮,無法釋懷,難以清爽。 △「心情 開」:意近前則,心情不舒暢,開朗不起來。 △「心頭 定」:情緒不穩,定不下心,意同心神不寧、心慌意亂。 △「心躁心緊」:個性急躁,意同心浮氣躁、心急如焚。 △「記心記肝」:把事情記在心肝深處,不敢遺忘,意同牢記在心、銘記五內。 △「水火大賊」:水火無情,一旦興起,瞬息之間,奪人性命、舌噬財物,形同強盜匪寇,以此譬喻,頗為切當。試看每日新聞,水患成災,重創家園;祝融侵襲,萬物成灰。 △「瘦人厚火」:瘦者火氣較大,容易動怒,我有同感,到底是瘦而後怒,還是怒而後瘦,因果關係,至為密切。 △「添頭貼尾」:無論頭尾,若有不足,則予添加或補貼。 △「薄利絲仔」:形容紙張或其他物體,薄如蟬翼。另有一句較為粗俗的是「薄仔若像 泡皮」。 △「鐵齒硬牙」:牙齒堅硬似鐵,比喻個性剛強固執,不聽規勸、一意孤行。 △「胸崁紮紮」:「紮紮」借用諧音,意為阻塞不通,表示心胸不舒暢,悶悶不樂。 △「鎮腳鎮手」:「鎮」借用諧音,意為佔有,表示物件佔去太大位置,造成手腳無處可放,意同礙手礙腳。 △「頓椅頓桌」:「頓」在此作用力放下,人在不滿或發怒時,做出敲桌打椅的舉動。 △「摔椅摔桌」:比前則更加嚴重,用力摔起桌椅,意近「摔碗摔筷」「摔東摔西」,皆是一種發洩或報復的手段。 △「指天指地」:以手指天或指地,表示即將發誓。 △「 振 動」:全身或手足無法動彈。 △「 食 睏」:食不下咽,寢不安枕,可能為事煩心或病痛所致。 △「顧伊顧汝」:伊是他,汝是你,只顧他人,忽略自己,精神可佩。 △「看東看西」:有多層意思,到了新環境,會好奇地到處看;為了更謹慎,會逐一地看;或是用心不專,東張西望,到處亂看。 △「看伊看汝」:「看他看你」也是不只一義,如在無計可施時,希望旁人伸出援手;或是莫名其妙,不由自主地看著旁人。 △「七嫌八嫌」:「七、八」代表多數,並非實際之數,表示無論怎樣做,都遭一再嫌棄,無法令對方滿意,意同「嫌東嫌西」。 △「七蔥八蒜」:農曆七月適合種蔥、八月適合種蒜,農夫必須掌握時機,才有好收成。 △「食雞倚雞」:兒時每當父母的一方給點好處,便會投向那方;大人亦然,人人忠於衣食父母,意同「牆頭草,兩面倒」,有現實勢利之意涵。 △「雞頭魚尾」:金門宴席有此習俗,每當全雞全魚上桌,雞頭或魚尾所對之人,便須罰酒三杯,而後再以筷子將雞頭或魚尾轉向或夾斷,即可開始用餐,然而臺灣並未發現此習俗。 △「相對相向」;相對與相向同屬一義,即正面相對,如兩人面對面或兩屋門對門,皆可如此稱之。 △「包查某褲」:初生嬰兒,所包褲子,男女有別,倘若男嬰包裹女褲,可能影響日後行止。男孩本應男樣,一旦過於內向含蓄,說話娘娘味,舉止似女孩,便以此相稱。 △「 豬倒羊」:每逢做醮熱鬧,或是大擺宴席,總是殺豬宰羊,表示熱烈慶祝或大肆鋪張。 △「跟風講話」:風聽不懂人語,等於白費心機,意同「對牛彈琴」。 △「桶無離井」:早年沒有自來水,全賴井水維生,水桶的功能,即在井中汲水,表示二者形影不離、關係密切。 △「舉順風旗」:順風是指官運亨通、青雲直上,隨即有人逢迎巴結、趨炎附勢,這些人稱之為「舉順風旗」。正如每逢選舉來臨,「西瓜效應」隨處可見,希望他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晚雨調暝」:晚上開始下的雨,常會一直下到深夜仍不停歇,這是前人觀察的結果、經驗的累積。 △「炎天赤日」:溽暑季節,天氣炎熱,烈日當空。 △「罕ㄟ幾時」:即難得有此機會,意同「千載難逢」。 △「愛子連孫」:子有子緣,疼與不疼,極為微妙,一般來說,疼子與疼孫,常有連帶關係,即「愛屋及烏」。 △「講鬼鬼到」:一到晚上,不能說鬼,因為隨即來到,暗示不可背後議人長短,以免隔牆有耳,「說人人到」。 △「大眠小死」:大眠指睡得很沉,沉到呼喚不醒,猶如不省人事,金門話常罵「睡仔若死豬」,即指此意。 △「天疼好人」:或作「天公疼好人」,勉人行善,老天爺自會照顧保佑。 △「食免錢飯」:曾有失業男,三餐不繼,為得一飽,故意犯罪,要求警方移送法辦,希望法官判刑入獄,今人即稱吃牢飯為食免錢飯。 △「一家一業」:家家戶戶各有其業,彼此互不了解,表面看似無異,其實各有其惱。意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時到花開」:花開有其季節,不是想看就開,以此比喻有些事不能操之過急,水到自然渠成,瓜熟定能蒂落。 △「鹹酸苦淡」:指四種不同的味覺,比喻嚐盡世上甘苦、歷經人間滄桑。 △「弄馬相踢」:舞弄兩馬相踢,而後觀馬相鬥,比喻唆使人相爭,而後在旁觀望,以便坐收漁利。 △「天大交情」:交情大如天,表示交情深厚,無與倫比。 △「大聲細聲」:亦作:「大細聲」,意同「大呼小叫」。 △「習慣著好」:經常如此,已經習慣,也就見怪不怪了,意同「習慣成自然」。 △「看人頭面」:即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行事。意同仰人鼻息、看人眉睫。 △「畫虎畫 」:亦作「畫虎 」,虎 是公虎的生殖器,何以用來表示說謊,不得而知,其義即編造謊言、講白賊話,用語較為粗野。 △「天變一時」:天氣變化,瞬息萬變、難以捉摸,尤其春天,常被喻為「後母面」,有時連氣象局也報不準。 方言中的四言成語,有些也是俗語,或是來自俗語的濃縮,但它不同於一般的俗語,長句型或對仗式的俗語已是日漸式微,而四言成語卻方興未艾、相當活躍,若能細細體會,用心尋覓,可說俯拾即是。
-
至少說出一個理由
升國中那年,也就是民國五十七年,全國同步延長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台灣本島師資不足,烽火漫天的戰地金門,更是一師難求。 當時,金門仍是貧窮落後的荒島,教育不普及,能到台灣讀大學的人不多,尤其,國、共兩軍隔海對峙,遍地烽火、硝煙漫天,生命朝不保夕,讀完大學願回戰地服務的更少,因此,只要是大學、專科或五專畢業,不論科系,也不管有沒有教育學分,皆可聘任為教師。 尤其,數學、理化與英語科教師奇缺,民間找不到教師,只得向金防部借調軍官支援,因此,校園裡常常可見軍官出入,或站在講台上課,甚至,一個學期下來,某一個科由陸、海、空三軍授課,也不足為奇。 記得有一學期,歷史科的老師,剛自大學法律系畢業,講課時咬文嚼字、慢條斯理,嘴邊經常掛著「至少說出一個理由」的口頭禪,舉凡課堂上學生打瞌睡、調皮搗蛋或不專心聽課等行為,必定會被喝令起立,除非能說出一個正當的理由,否則,只好乖乖罰站到下課。 一般而言,學生上歷史課聽老師「講故事」,本來是一項快樂學習的課程,卻因老師是學法律的,職業本能「三句不離本行」,上起課來就像法官在審案。於是,教室裡聽課的小蘿蔔頭,人人正襟危坐,戒慎恐懼地睜大眼睛聽講,深怕一個不小心,會被點名罰站。 也許,面對宛若「法官」的老師,學生心生畏懼,若不專心聽課,得「至少說出一個理由」,然在全班同學眾目睽睽下,所搿出來的理由,並不一定能說服老師,所以,部份平日調皮搗蛋的同學,每當上「法官」的歷史課,都乖乖地聽課,沒人願自找麻煩接受「審訊」? 當然,昔日幼小的心靈裡,只是怕被點名罰站,但是,老師「至少說出一個理由」的那句口頭禪,卻深深烙印在腦海深處,影響至深且遠。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每跨出一步,或做每一件事,都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能不能這麼做?最起碼,要有一個理由說服自己,才能說服別人。 如今,年過半百,回首前塵往事,四十年前「法官」老師講課的神情依然歷歷在目,而齊聚一堂接受教誨的同學,不少人成為社會菁英,有人當上將軍、有人成為教授、有人選上三屆立委、有人成為警局局長、有人成為高階公務員,或企業家,在各個專業領域嶄露頭角。雖然,庸碌如我者不在少數,但是難能可貴的是,沒有人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大家都有個美滿的家庭,在工作崗位上貢獻一己之力。 所謂「人心向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慶幸的是,當年能獲「法官」老師的啟蒙,人人循規蹈矩,終身受益不盡,能不感激在心?
-
【徵文啟事】
為配合縣府2012金門迎城隍活動,以及石蚵小麥文化季,本報擬辦理徵文活動。迎城隍部分,歡迎針對浯島城隍、城隍神蹟等各類主題撰文參與;石蚵小麥文化季則希望聚焦小麥、石蚵美食的回憶。兩類稿件將優先刊錄。 來稿請註明《參與徵文》,檢附個人基本資料(筆名、真實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戶籍地址、金融機構名稱與帳號等),逕寄副刊專用信箱art.kmdn@gmail.com。稿費從優,歡迎踴躍參與!
-
四月的雨﹐帶來五月的花----方舟老大哥的最後一封來信
我是一個懶散的人,至少在日常生活上是如此。對於幾個不經常使用的電子郵箱,更是疏於整理。日前,某個郵箱被廣告信函及熱心朋友轉發的各種視頻圖片塞爆了,不得已才下了決心清理。邊刪除、邊快速瀏覽著一封封已閱或未讀的郵件,才驚覺其中竟也有好些數年之久未曾點開的陳年舊信。 一封2008年4月3日由老朋友方舟(杜天厚)先生寄的,信的內容只是一首英文短詩: We'll never be afraid It's the sunny day that we always pray But sometimes not the result we get Still,we'll never be afraid Because the April showers Bring the flowers of May! ---On the 3rd April 2008 At Kinmen Island by David方舟 中文的意思大致是: 我們從不畏懼 在那些晴好的日子裏,我們總是祈禱著 但有時結果卻非我們所要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無所畏懼 因為四月的雨 將帶來五月的花。 試著回想他寫這封信給我的一些因由。2005年的某個傍晚我接到了個陌生電話。那陣子我偶爾會在金門日報發表一些自以為是議論,他也讀過幾篇,知道有我這麼個閒人,來電話邀我到他家坐坐。他住在向陽吉第。寒暄進門,奉了茶水後,他就忙不迭地擰開了水族箱的照明燈,幾尾橙黃黑灰的魚兒就在眼前悠悠晃著。 雖然之前互不認識,但家鄉金門就是我們最大的交集。於是,他從曾經棲身的公門聊起,談往日那些叱吒仙洲的達官要員、那些他親身與聞的人與事;也談起他的身世、他那位於小金門卻已經不復存在的老家;談起他在大陸經商的起落;談起他的健康、他的婚姻家庭與孩子們。末了,他還邀我到他家樓上,樓上擺著乒乓球桌,我們對練了幾局,直到氣喘呼呼方才歇手。 之後,往來漸頻。我在田間除草瞎折騰時,他經常會來找我聊嗑;會分享他後院種植的花草瓜果,會帶我去挖幾株芭蕉移植到我搗鼓著的田壟旁。他也會約我一起散步運動或騎車到延平郡王祠、建功嶼、后豐港、莒光樓或是到泗湖的沙灘挖蛤蜊;偶爾也會在我家喝碗粥或吃個飯,抑或來個夜聊。 認識他越多越知道他的脆弱與寂苦。雖然,他是位虔誠的基督徒,但是沒有人可以真切地探究到底信仰可以把一個人武裝到何種程度?面對死亡挑釁還能安然處之的畢竟少數。老大哥(我一向用金門話暱稱他為老兄)患病胃切除後還做過化療,身體的虛弱可想而知;雖然每次閒聊我們還是時有笑聲,但,遲緩而不甚硬朗的語氣中流露出更多的是他內心的鬱苦愁結。 2008年清明左右,在糾結了好幾日後(主要是不知如何跟母親開口),我決定再次離開金門到一家韓國企業任職。這首We'll never be afraid 的英文短詩大概就是在那時候他用以自勉並且寄來與我分享的吧?再之後,我就去了韓國清州大半年,其間偶有往返,多是穿梭在韓國與西安兩地忙著設廠事宜,縱有返金,也是匆匆。 離了金門,我慣常的那些憤憤與咄咄之氣,漸漸又柔化成了綿綿的思鄉之情。在清州鳳鳴洞的蜿蜒山道,我一次次撿拾起燦黃色的銀杏葉,夾在書冊裏見證遊子的情懷;在首爾南山的高塔,順著玻璃帷幕上或遠或近的城市刻標,在漢江的霧靄煙嵐裏,我極目遠眺故國的河山。 行路倉卒,死生契闊。那年的春節過後,即2009年的2月3日,我接到了他此生寄與我的最後一封郵件。 『炳洳,好想您!回來也不打個電話,到今天看到傑作「和尚無事多唸經,平民有空多燒香」才知道 。我真是後知後覺啊! 杜天厚 敬上 On Tue 3rd February 2009+ PM 01:35』 那年春節前我帶孩子回家過年,造訪住在和平新村的王金鍊老師與根陣,正巧他們在活動中心書寫春聯,孩子們和我也湊熱鬧地塗了鴉。因當時及之前幾年,金門老充斥著法會活動和建大佛的議題,故藉由和平二字的嵌頭春聯,不論對仗平仄地胡寫了「和尚無事多唸經,平民有空多燒香」一聯以表異見,不知方舟老大哥是如何得知?我凝視著郵件,內心縈繞著說不出的愧疚與酸楚,趕緊撥了網路電話致歉。 電話裏,他說起化療效果不甚理想、說起某種治療費用的昂貴、說起他已經在著手預備著自己的身後種種,聲音裏透著更深的無奈和悽楚。不論未來奇蹟是否降臨、是否眷顧他;現實是,他也只能依靠上帝的大愛與慈悲。我遠在西安,僅能勉力寬慰並遙致祝福。幾天後(2008年2月8日),金報刊出了他所寫的《向上帝借時間》一文,那是一位既孱弱又堅強的慈父最後的遺言。 「……親愛的孩子們,如果我離開這世界,請不要悲傷,也不要哭泣,更當堅強壯膽。要專心仰望主,因為凡事都有主的美意;也許祂要我真正息止在人世間的勞苦,安享屬天的福樂,實屬美事,應該感恩。親愛的孩子,我對你們的愛是無庸置疑的,這也是我所能留給你們最有價值的東西,希望能珍惜。……」 我幾乎是噙著淚水、一字一句讀完。在他最後留在金門醫院治療的日子裏,幸有松濤弟兄常去探望。松濤弟兄我雖不識,但經常聽他談起,是他情同家人的教友和文友。老大哥辭世後,我於返金時,曾經登門探望他最念念不捨的幼子,立民聰慧懂事,將來定可光耀門楣。 驚蟄前後,西安下了幾場小雨;春分以來,路旁的桃李櫻花及垂柳也開始含苞抽芽;這兩日一叢叢、一簇簇粉紅黃白的各色花朵,更是迫不及待地綻放在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 方舟老大哥,我也好想念您啊!不用說,您在上頭早已看見我們曾經蹲踞暢談的田壟又已荒蕪;看見那些被雜草蔓藤狠狠包圍的龍眼與枇杷;還有我們曾經一起採摘品嚐,如今或爛熟一地、或無人搭理的紫紅色桑葚與翠綠的番石榴。 方舟老大哥,謝謝您的來信與短詩。雖然我永遠做不到無所畏懼,但我確信,萬物皆有道!剛強源自於軟弱、光明會在黑暗中迸發;一個夢想的破滅,會是另一個希望的開端;我也確信,有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會在死亡中醞釀萌芽,一如四月的雨,將帶來五月的花……。
-
金門方言中的成語之三上
金門方言成語,不僅通俗化,而且生活化,沒有深奧的義理,也無繁瑣的典故,大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周邊事物編造而成,淺顯易解,可以稱得上是一套「庶民文學」,我想這些成語的產生背景,可能是一些士人簡化淺化的成果,或是一些庶民智慧的結晶,由於早年文盲普遍,大多數未受正規教育,為求精簡表情意達意,方言成語自然而然應運而生。 金門方言成語,已曾寫過兩篇,總數約有三百八十則,如今又經一段時日的思索與搜集,並經母親的鑑定,茲將近日所得,再度提供鄉親好友賜正。 △「無星暗月」:「月色茫茫,星月無光,……挺進在漆黑的原野上,……」在成功嶺受訓時,最愛「夜襲」這首軍歌,其情境即是「無星暗月」,指沒有星光月光的夜晚。 △「惡牛損索」:蠻橫兇悍的牛,所拴繩索常遭磨損。此語也可喻人,記得兒時,每當輕易穿破新衣服新鞋時,母親便以此說我,表示我如惡牛,不知惜物愛物。 △「勞人勞馬」:母親骨折,我本擬返金探望,母親以為當日往返,還要請人接送,實在勞人勞車,意同「勞師動眾」,然而「師與眾」,一般百姓不易了解,而馬是昔日普遍的交通工具,這樣的成語,通俗易懂。 △「父母生成」指父母所生的模樣,意同「與生俱來」,一般人的長相、膚色、高矮,幾乎都是「父母生成」的,也可引用在其他方面。 △「你兄我弟」:尊稱對方兄長,謙稱自己小弟,表示到處與人稱兄道弟,比喻「交游廣闊」。 △「侵門踏戶」:侵入住家,欺負他人,簡直囂張至極,食人夠夠。 △「摸天凊凊」:「凊凊」在此有涼泠之意,比喻初出茅廬、涉世不深,不懂人情世故。 △「厚茶削腹」:母親天天喝茶,一日不喝,渾身不適,一旦感冒,便以茶代藥,茶之妙用,尚不止此,一杯濃茶還可幫助消化,消油降脂,難怪油切之茶飲,應運而生。 △「歹瓜厚籽」:品種不良的瓜,瓤少籽多,不合食用。以此比喻品德不端的人,德薄才疏,不足為法。 △「長鞋短屐」:小孩成長快速,買鞋要大一些,以能多穿幾年;買木屐則要短些,太長不好穿,容易跌倒。比喻購物時須因物制宜,不可一概而論。 △「一食二穿」:民以食為天,吃最重要,其次才穿,試看「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需要,明確的順序,一覽便知,因為吃是活下去最迫切首要的需求。 △「前桑後苦」:兒時採桑葉養蠶,砍苦楝削矸轆,這兩種樹,金門極為首遍,但民間有些習俗,屋前不宜種桑樹,屋後不適種苦楝,以免帶來不祥。 △「三斤六觸」:應源自俗語「一句話三斤六重」,重量一樣,都是三斤六兩,只是末字用「觸」,有牴觸,頂撞之意,亦即態度驕慢不恭,應話不甘不願。 △「七老八老」:「七、八」可能有實質意義,應指七十、八十之齡,意同「七老八十」,為較不莊重的用語。 △「十九萬世」:「十九萬」表極多數,意同千秋萬世、地久天長。 △「孤門獨市」:只此一家,別無他店,在無可比價之下,消費者往往無從選擇,即使貴些,也是無可奈何! △「貪賒買貴」:生意人最忌賒賬,往往對賒賬者賣得貴些,以此充當利息,或防他欠債不還,奉勸賒帳者,別以為賒帳是佔了便宜。 △「搶年搶節」:每逢年節,由於需求者眾,不法商人經常乘機哄抬物價,以求牟取高利,如此行徑形同搶錢一般,而消費者在購買時,也常無暇比價,又形同搶購一般。 △「北風找縫」:居住浦邊與金城新莊時,由於屋後空曠,每至寒冬,北風呼呼作響,即使緊閉門窗,寒風依舊尋找縫隙,硬闖進來,以此比喻「無孔不入」。 △「爛土無刺」:爛土本指柔軟之爛泥,無刺表示沒有障礙,容易挖深。比喻忠厚老實的人,任人欺負,從未反擊,反而被人瞧不起。 △「師公神杯」:師公藉著杯筊問神占卜,預知吉凶。比喻二者形影不離,密不可分。 △「年久月深」:積年累月,時日己久,意同「年深日久」。 △「賭輸搏大」:常言道,「十賭九輸」,一般賭客賭輸之後,為了要把賭輸的錢贏回來,於是下注愈來愈大,若能贏回,算是僥倖,但最後往往傾家蕩產,一敗塗地,賭徒應引以為戒。 △「招夫養子」:昔日重男輕女,為了傳宗接代,沒有子嗣之人家,常會招贅女婿,約定生男之後改從母姓,繼承家業,然而今日民法已經修正,子女所從之姓,由夫妻雙方協商定之。 △「破鼓救月」:兒時每逢月蝕,表示月亮被天狗吃掉,浦邊村民便會群起而出,敲鑼打鼓,或是拿起廢棄鐵盒敲打一番,直到把天狗嚇跑,月亮也就再度出現了」。破鼓在此比喻廢物,尚可用來救月,意同「廢物利用」。 △「歸腹肚火」:滿肚子都是火氣,極言生氣的樣子,意同怒火中燒,火冒三丈。 △「做十月燒」:農歷十月,已進初冬,然而在天氣方面,「秋老虎」仍會發起餘威,去年國曆十一月末,板橋區創下三十度高溫,猶如炎夏。 △「半桶屎仔」:金門話的「擔粗」,即指挑大糞,所謂「滿桶不響,半桶響叮噹」,表示學識淵博的人,謙沖自牧;一知半解的人,卻大放厥辭,不知謙虛,通常用在諷刺方面。 △「挖屎塗面」:取糞塗臉,不是愚蠢,就是秀逗,一般常人不致有此舉頭,兒時常聽大人罵道「汝是 屎,食歸腹肚的屎」,表示笨到極點。意近「捧屎抹面」,一作自失體面。 △「含屎結尿」:屎尿皆指不潔之物,在此指夾七夾八的東西,倘若物品不絕,摻雜一些不該放入的成分,含渾籠統、魚目混珠地欺騙消費者,就以此形容之。 △「無鼻屎大」:鼻屎小小一粒,引申為微小之物,記得某位官員曾說某個國家「無一粒鼻屎大」,即以此比喻面積很小。 △「狗頭抹屎」:早年鄉下的狗,都是吃人屎長大的,倘若在狗頭抹屎,表示聞得到、吃不到,也可引用在其他性質相似的地方。 △「飽狗佔屎」:吃飽人屎的狗,仍霸佔不走,表示貪得無厭、不懂分享。 △「狗吠狗螺」:金門農村,家家養狗,倘若狗在深夜莫名哀嚎長吠,聲似吹螺,在夜深人靜時分,聞之不寒而慄,象徵不祥之兆。 △「狗拍噴嚏」:金門人只要見到狗打噴嚏,表示天要下雨,只是未曾探測其準度。有時用來開玩笑,倘若有人打噴嚏,熟人就說「天欲落雨仔」,換言之,等於說打噴嚏的人是狗。 △「死豬仔價」:死豬只有剩餘價值,價值通常固定不變,因此,凡是長期未變的物價,就以此稱之。 △「牽死雞腸」:死雞的腸子,既臭又長,以此比喻囉囉唆唆,糾纏不清。 △「較窮死人」:人死之後,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比死人還窮,乃運用誇飾手法,形容貧窮至極。 △「無死半命」;雖然僥倖沒死,但已去掉半條命,相較之下,剩半條命總比一命嗚呼來得幸運。 △「無趕無緊」:不趕時間,亦無急事,可快可慢,皆無所謂。 △「無步無數」:步數是指方法,招式,表示無計可施,束手無策。 △「無代無誌」:代誌指事情,表示沒有事情,通常用來開啟下文,如「無代無誌,竟遭橫禍」。 △「無打無算」:對於未來或面臨困境時,毫無籌劃,亦無打算,只圖苟且度日,得過且過。 △「 曉打算」:與前則不同,前則是力所能及,只是不想打算,本則是無能為力,不知如何打算,意同無計可施,一籌莫展。 △「掠無頭種」:做事找不到方法,摸不著頭緒。 △「十富九貓」:「貓」的意思是吝嗇,富者常是由儉致富,由於節儉慣了,金錢有進無出,十之八九視錢如命,一毛不拔。 △「十嘴九貓」:「十、九」均表多數,何以用「貓」,是否諧音?百思不解,應是多言之意,表示人多嘴雜。 △「加嘴加舌」:一嘴只有一舌,多嘴自然多舌,表示人多嘴多話就多,意近前則。 △「十婦九妒」:有人說:「女性心胸狹窄,妒忌心重」,十個人之中就有九人,比例奇高。其實男好妒者、女不妒者,皆是大有人在,以性別區分,有欠公允,相信創此語者,必然引發女性公憤。
-
浪花海的傳說──豆波灰蝶
浪花 是一個旅人 隨著大海 旅行 浪花 是一個創造故事的高手 堅硬的岩石 也讓浪花 磨得溫柔 無語 海的傳說 是一個亙古的許願瓶 拔開瓶塞 繽紛的願 像翻飛的小鳥 飛呀飛 浪花 載著 傳說 也載著旅人 翅膀上帶了一朵雲彩 在花間 述說 海的傳說
-
曬書及其他
●曬書 喜歡買好書,日子一久,數量就多到連自己都感到意外!忙碌中疏於整理的結果,就是灰塵、塵、黴菌、漬跡來肆虐!為了健康著想,需有對策。 所以,今年決心要曬書!過程也挺有趣!借用陽光之「天然財」,無需付費即可得到殺菌效果!閒置已久之被單、衣物及其他小型傢俬亦可依此處理。 書在曬過以後,散發出來的香味獨特,是另一種「書香」也!對於這種「書香」氣味,我是頗為喜歡的! 也聯想到宋真宗<勵學篇>所寫到的:「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儘管如今已是現代,但知識為事業與志業之基礎,乃通用之道理、普遍之事實! 曬書年,今年是我自訂的「曬書年」,有兩百多本藏書必須分批曬太陽,包括「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論天>、<論靈魂>、<論詩>、<物理學>、<工具論>等。不論哪一本書,在曬過以後,仍需翻閱以消化,知識才會成為自己的! 想起來也頗具詩意--用陽光當做塗料,粉刷書裡的「黃金屋」;以風的脂粉,妝扮書中的「顏如玉」。燃燒幾寸光陰柴,煮鉛字,將這些全素的精神食糧全都消毒一遍或更多遍,以潔淨的書頁哺餵自己求知的心靈! ●掃地 掃地也能累積出心得吧?或者,經由掃地的訓練,也能夠學到如何累積心得? 掃地這種「鄙事」,最能體驗到成就感的莫過於最後將所有灰塵、雜屑之集中物一舉掃進畚斗的那一刻,留下來的是潔淨的環境空間;這就彷彿是,歷經一番努力,終有收穫。 我曾在無意間瞥見公園清潔人員留下的掃地痕跡,竹掃把劃過泥土表面的線條,均勻、流暢且自然,那幾乎是一種美!力道控制得恰到好處!想必,手裡的掃把已不只是一支工具而已,心中已具有一定之境界,方能辦得到! 日後我看到她那六歲左右的女兒也跟著她學樣,握著比自己還要高一些的掃把,一回生、二回熟的賣力練習,進步還相當明顯!這種學習和進展,從無到有,從混沌到秩序的產生,從困難的降臨到覓得對策,對於這位小女孩的將來應是有所助益的! 少林寺的蓋世武功,以掃帚為武器之一,就地取材,柔中帶剛,以巧力制蠻力!掃地與武術結合,前者鍛鍊基本功,後者為基本功之發揮,最得禪理! ●做菜 自家種植的蔬菜,現採現煮,滋味鮮美,營養成分也能保留最多,對健康最有幫助!這樣的體驗,我曾有十多年之久;於是,對於蔬菜的辨識、選購,我頗有能力。如同孔子的自況之言:「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其實,那種「鄙事」,那種田園之樂,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福份呢! 近年來,一得空暇,就在廚房裡做菜,為的是自身的飲食健康,也是一種成就感!現代人的飲食問題多,高鹽、高糖、多油、多味精,更有嗜吃燒烤煎炸食品之饕客,導致慢性病之罹患!值此,逆勢而為,以新鮮、原味、少加工之原則來做菜,才符合人體健康之需求! 美味並非與清淡衝突!我曾吃過一家便當店的「鮮魚飯」,側聽櫃檯人員回答顧客的問話,得知那食材是「巴蝦魚」;要點是,居然能把魚肉烹調成像蟹肉般的鮮美,油而不膩,乾而不燥,在清淡中見美味,必有其獨到之學問! ●洗碗 年紀愈長,就愈不敢輕蔑任何事情,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事或細節!隱約知道有一更高境界等待自己去攀登,儘管需如蝸牛爬坡般的緩慢及漫長。 此階段,謙卑的態度會自然養成,無需任何造作或矯情!也終於感知,所有的事物並不像一般認知的那麼簡單!我曾在洗碗之際若有所悟,突然覺得眼前顯現一片亮光!我尋思已久的道理,有一部分就潛藏在生活周遭的事物中,就在那最靠近自己的地方!無需遠求! 在觸及大道之前,不妨從各項雜務做起,包括掃地、汲水、種菜等,只因大道之門無所不在,差別在於用心與否! 細心與耐心、專注力及毅力、作業程序標準化、效率的提升,都在類似的平凡事物中能夠得到訓練! 唸小學的時候,按規定全班同學需輪流洗碗,第一次生疏洗不乾淨,也弄溼了自己的制服,一學期又一學期的學習之後,終能漸入佳境,也成為今日美好的回憶。 其實,洗碗洗的不只是碗盤瓢筷而已,洗的也是自己的心!那過程也是一種磨練!而那悟得的道理,若能身體力行,則能發揮其價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