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思姑四帖
一、 小時候 思念是一枚枚小小的莒光樓郵票 您在北投 我在浯洲 二、 求學後 思念是一句句溫馨親切的叮嚀 您在電話那頭 我在電話這頭 三、 成家後 思念是一通通講也講不完的姑侄對話 關愛在那頭 窩心在這頭 四、 而今啊,而今 思念是不聽使喚、揮之不去的淚水 您在裡頭 我在外頭
-
街道漫步
原來街道寬敞時 陽光可以躺下 讓我們兜風 樹葉輕晃 不會驚醒夢境 心境寬敞時 陽光可以徜徉 原來山脈不只海鷗飛翔 我們也可以飛 乘著秋風翅膀 散步讓心靠近 冷冽讓我們伸手相握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大箍呆解釋著說:「娘,不是秀香自己要去嫁的,是我幫她介紹的。我始終認為只有西安才是她理想中的好夫婿,美卿姨他們家才是她想要的好婆家。一旦她嫁過去,幸福可期啊,絕對不會讓妳失望的。」 虎嬸仔不屑地說:「放著一個現成的新婦仔不要,竟然還想幫她做媒,要她去嫁給別人,成為別人家的老婆,而自己則在家裡『癮仙哥』。你說說看,你是不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大箍呆!」 「娘,妳就不要再講那些了,秀香的歲數已不小,女孩子的青春有限,早日讓她有一個幸福的歸宿,不就是我們共同的期望嗎?難道妳願意看她在家成為讓人恥笑的老姑婆?」 「哥哥還沒有結婚,妹妹就要先嫁人,這樣成什麼體統!你不感到丟臉,我可替你感到難過,也替你這個哥哥感到悲哀啊!」虎嬸仔說後竟搥著胸部嚎啕大哭:「天哪,我哪會彼歹命,予恁兩個夭壽死囡仔佇氣痛,我規氣來去死死的較快活。」 大箍呆見狀趕緊安慰她說:「娘,我替秀香找到一個好婆家,這是一件喜事,妳應該高興才對啊,怎麼能說歹命呢?」 虎嬸仔警告他說:「哥哥替妹妹找到好婆家,這種話你也說得出口。你這個大箍呆也不想想看,秀香本來是要跟你成親,而你卻把她介紹給別人做老婆,你到底貪圖人家什麼?要是傳出去,不笑死人才怪!我警告你,不要低估美卿那個騷貨的智慧,有錢人都是比較現實的,萬一秀香不能適應他們家的生活而被她趕回來,到時我看你大箍呆那張臉要往哪裡擺!」 大箍呆不甘示弱地說:「娘,妳不要說那麼難聽的話好不好,我並沒有貪圖人家什麼,或交換什麼,純粹是為秀香著想。美卿姨也不像妳說的那樣,她待人誠懇,跟村人相處融洽,也沒有因為有錢而高傲,這是村人公認的。而且西安也中規中矩,又在政府機關做事,每月有固定的收入,一旦秀香嫁過去,絕對有好日子可過。娘,妳就儘管放心吧!」(六○)
-
想念你,劉醫師!
大年除夕,得知敬愛的劉兆輝醫師在美國離世。雖然早知會有這麼一天,總覺得這一天還是來得太快了。 談起與劉醫師的忘年之交,要從復興空難說起。2015年二月四日農曆春節前夕,原訂縣議會與媒體的歲末餐敘即將開始之際,傳出復興航空台北飛金門的班墜落基隆河消息。準備赴宴的記者,立刻繃緊神經,直奔尚義機場處理後續報導。 這起空難造成四十三人死亡,劉醫師是十五名生還者之一,他主動脈破裂,輸了近五千CC血液才救回一命,在台北的醫院待了兩個多月。但還等不及完全康復,他就在四月十八日「落跑」回金門。 回到金門那天,金門各界在機場為劉醫師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我也到了現場採訪,但一直沒有機會單獨和他說話。我十分好奇歷經死劫的他,將如何看待新生?很想認識他,卻苦無機會。 兩年後,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發了一則新聞稿,主旨是黨部主委林芳旋恭喜劉兆輝當選金門縣醫師公會理事長,致贈紀念盤給他,感謝他愛護金門百姓,以及對金門這塊土地的付出。 為了豐富新聞稿內容,我透過林主委約訪劉醫師,才有了首次一對一近身採訪的機會,進而認識他,成為好友。 復興空難讓劉醫師與死神擦身而過,重新再活了一次,讓劉醫師有變年輕的感覺。他感慨從前太過於專注工作,沒有時間享受人生,所以「這次飛機掉下來了,要好好地玩」。 我真的看到他「好好地玩」。除了早已加入的金門縣合唱團,他參選金門醫師公會理事長,還為了早逝的女兒劉佳琪成立安琪莉莎合唱團。此外,他培養一位小女孩學習音樂,並資助本地鋼琴家。令人動容的是,雖與元配一度離異,他還是不惜舟車勞頓,往來臺灣、金門探視罹病的她,甚至把她接回金門照顧,讓我覺得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第一次採訪後,劉醫師邀我參與合唱團的餐敘。以後不管是合唱團、醫師公會或是他擔任校醫的銘傳大學金門分部有什麼活動和飯局,他都不會忘記我。 2018年四月一次衛生局的午宴中,劉醫師也在座。席間,前副縣長吳友欽拿著他的招牌iPad,開心地秀出前一年隨劉醫師到貝里斯義診兼旅遊的照片。照片裡貝里斯的藍天白雲,令人嚮往。 得知他們這一年將重返貝里斯,我告訴自己:「這次不去,更待何時?」硬著頭皮要求劉醫師也讓我跟。劉醫師阿莎力回說「好啊!但機票錢要自己出喔。」我心裡再度OS:「人生難得幾回貝里斯呀?」我爽快地回說:「那有什麼問題!」 就這樣,當年六月二十二日我出發了,先到洛杉磯看女兒,再到洛杉磯機場和劉醫師、劉醫師的兒女,以及美國醫師共約五十人會合,大家一起前進貝里斯。 貝里斯位於迦勒比海,面積2.3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5萬人,由於景色怡人,有「加勒比海的珍珠」之稱。但住在這顆珍珠裡的居民,尤其是女性幾乎都是過度肥胖,我這個外行人一看就知道應該是飲食不均衡造成。四天的義診,我跟進跟出,看到醫師和隨團眷屬無私的付出,深受感動。 2019年,劉醫師三度到貝里斯義診,我並未隨行,事後聽劉醫師說,這次醫護人員、醫學生加上隨行眷屬,高達一百四十人次,因於人數超過旅館負荷,義診團還得分兩梯次前往貝里斯。 第一次貝里斯之行後,我與劉醫師維持密切聯繫。劉醫師家人都在美國,他隻身在金,我和教會姊妹為雙十節出生的「國慶寶寶」劉醫師慶生,也曾邀他參加中秋烤肉活動。和他一起爬蔡厝古道時,很訝異他全程赤腳。他說,他就喜歡光腳接觸土地的感覺,還透露行醫以來,都是「一雙拖鞋走天下」。 劉醫師豐富的人生經驗,尤其極富戲劇性的空難劫後餘生的境遇,讓我興起為他作傳的念頭,沒想到劉醫師也正有此意。他說,有不少人都想為他撰寫回憶錄,但他最屬意我來執筆,我受寵若驚。於是,從2021年年初,我們啟動了回憶錄行動。 在首次訪談中,劉醫師從他在門諾醫院實習開始,提到富醫師和薄醫師這兩名加拿大醫師對他的教導,不但讓他感動,也讓我對這些為台灣醫療奉獻的外籍人士,敬佩不已。他們都是基督徒,視病猶親的態度對劉醫師影響深遠,日後劉醫師行醫,也效法老師,不收取低收入病患醫藥費。 但好不容易展開的回憶錄行動,卻因為我的工作和研究所課業忙碌而中斷,這一中斷就是好幾個月。 2021年九月,劉醫師突然來電說:「回憶錄的事,我們要趕快加緊腳步。」我問怎麼了?他說:「我得了胰臟癌,是末期了。」這真是晴天霹靂,大難不死的劉醫師平日嘻嘻哈哈樂觀健康,怎麼會罹癌,而且是「癌王」呢? 隔天,劉醫師到金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第三天就飛到臺灣動手術,一去就是好幾天。那年,這位資深國慶寶寶一個人在加護病房裡,度過七十七歲的生日,與生命奮戰。 過了三星期左右,劉醫師才回到金門,頭髮全白了,看上去既蒼老又虛弱,我有些感傷。我們接續了停擺好幾個月的訪談。幾天後,他又到台北做化療了。 那段時間,劉醫師三不五時就要到台大化療,一去好幾天。我沒有辦法等他師回到金門再去採訪,為了爭取時間,我要求劉醫師用LINE把要講的話錄下來,我聽寫鍵成逐字稿,等他回金門時,我們再來討論對稿。 剛開始,他一次傳個三、五段話,每段大概一、兩分鐘的錄音;後來他卯起來錄音,有時一口氣錄了五十段,還有一次高達七十幾段。有時他的聲音微弱,有時我會聽到背景聲音夾雜著蛙叫蟲鳴,我可以想像那是無數個萬籟俱寂的夜裡,劉醫師難以入眠,忍著疼痛,一字一句錄下他生命故事的堅毅畫面。 劉醫師從1944年自己哇哇墜地說起,苗栗客家村的頑童歲月格外引人入勝,大自然所賜的玩具和遊戲,讓我這都市長大的孩子羨慕不已。人們常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劉醫師真是活出了這句話,模倣列車服務員拿著滾燙開水高喊「燒!燒!」要乘客閃到一邊,只為親近心儀女生的舉止,令人拍案叫絕。不被父親祝福的醫學院所學,卻成了他往後安身立命之所在,五十歲時身價上億。 然而,劉醫師不但不像富豪名醫坐擁小三,反而因家人不諳投資,上億的身價很快就債台高築;為了償債,除了行醫,他必須四處接演講、打工,賺車馬費,填補愈來愈深的錢坑。雪上加霜的是,摯愛么女罹癌、一而再再而三遭友人誆騙,錢坑這個無底洞,深不見底。 復興空難,是劫難,也是契機。病榻上,劉醫師決定出售父親早年為他購買的大樓。當年因為債務,劉醫師夫婦協議離婚;這次為了解決債務,他乘坐輪椅從設醫院到戶政事務所,與妻子「再婚」,換來往後的無債一身輕。 但就在劉醫師享受心靈最「身輕如燕」的時刻,卻傳來罹患癌的噩耗。劉醫師沒有恐慌,也不害怕。空難後那幾年我常問他「怕不怕死」,他總是說,「死不可怕,我已享受過人生了」;罹癌之後,他抱持著同樣堅定正向的人生態度。 除了為劉醫師編撰回憶錄,我能做的有限。我驚訝他即便生病了,思緒仍是如此的清晰、口條順暢,讓我聽打事半功倍,很快地就鍵好文稿,稍事整理潤飾列印後,請他過目。他拖著化療後虛弱疲累的身子,拿著放大鏡逐字審稿。他常說:「我現在生病了,很多事情記不清楚了。」但他其實記憶驚人,連小學考試名次都記得,而且很輕易就揪出我的錯別字,令我汗顏;而他不時引用詩句,展現過人文采,也讓我見識他的允文允武。(上)
-
俳句 霧鎖小城
【俳句343】薄霧 天欲暮 鏡湖無紋 薄霧寒 【俳句575】霧中影 寒霧起氤氳 湖中煙影飛似水 還輕猶帶岫 初冬,霧就像層薄紗,朦朦朧朧地輕罩天地萬物,霧氣瀰漫,美絕。 詠霧的詩詞很多,南唐李後主(李煜)的〈菩薩蠻〉雖然不是詠霧,但其中的這句最深情「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是為小周后而寫,極真,動人。 中國作家錢鍾書《大霧》的「連朝濃霧如鋪絮,已識嚴冬釀雪心」最得我心,「絮」字用得真曼妙,雪果然由霧醞釀而來。 北宋李清照〈臨江仙〉猶如吟誦「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疊字「深深」寫景更寫情,含蓄婉約;用「霧閣」隱喻春遲、離思和韶華易逝的悵惘,用情深至。(稿費贈金門家扶)
-
暖心祝福
A手持一張紙走向我說:「送你一個東西,你看,有沒有什麼特殊的?」 那是一張去年的日曆紙,上下仔細打量,努力想找出「特殊的」地方。可是,年月日和版面文字都沒錯別字,風景圖片也很優美……我狐疑反問:「哪裡特別嗎?」 A笑著說:「X年X月X日,你寶貝孫女的生日,僅此一張限量版,以後不可能再出現第二張。」 恍然大悟後立即說:「您真是太貼心了,謝謝您這麼用心。」是啊!竟有人記得一個非親非故小娃兒的生辰,小心翼翼保存下來贈予祝福,這暖心舉動讓我又驚又喜。 回到家後,拍成照片傳給兒子媳婦分享這份喜悅,小夫妻倆感動萬分。在外人眼裡,那不過是一張極普通的日曆紙,但在新手爸媽心裡,卻是千金難買的幸福感,有關小寶貝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餘香不止於花,可能是一個微笑,一句讚美或像A這種舉手之勞的善意。在付出的同時,自己也能迴受助人後的快樂,我在她陽光般笑靨裡瞧見了。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作是件快樂的事,A就具有這樣的人格特質。 「勿以善小而不為」,行善無分大小,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自己,難怪A在職場上深得老闆器重信賴、同事愛戴敬重。不論是默默助人積陰德,或是公開行善做功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常說「祖上積德」,是指祖輩積累善行,即使今生來不及享福,將來也會福澤子孫,為後輩帶來好運福報。所以,為善最樂,為人父母留給子女最珍貴豐腴遺產,莫過於「善」。 美國正向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就睡個午覺;想快樂一天,就去釣魚;想快樂一個月,就去結婚;想快樂一年,就繼承一筆遺產;想快樂一輩子,就去幫助別人。」這至理名言猶如蔣公中正所提的:「助人為快樂之本」。想要擁有快樂,得先具備正向心理,倘若凡事樂觀以待,那麼諸事必將順利。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悲觀的人會覺得美好事物總易逝,樂觀的人則愉悅品賞美景並深烙於心慢慢回味,一樣景色兩樣情,是悲傷?是快樂?取決於心態。 當然,人生不可能無憂無難,所以馬丁‧賽里格曼認為:「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時間的樂觀和偶爾的悲觀。輕度的悲觀使我們在做事之前三思,不會做出愚蠢的決定;樂觀使我們的生活有夢想、有計畫、有未來。」說得真好,人生說穿了,就是一張「福禍相依、悲喜交集」的網。 你瞧,蜘蛛織網,需要「不畏風雨越挫越勇」的樂觀自助之力,也要「順應形勢借力使力」的正向他助之力,更要「兢兢業業修補填洞」的毅力和努力,才能佈下最結實的網,為自己在大自然謀立足地生存路。我滿心期待,能以「積極樂觀」為針,以「送暖贈福」為線,編織未來的人生網絡,讓每個時刻都能充滿歡笑和溫馨。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美卿姨,我一定盡最大的力量跟我娘溝通,不會讓妳失望的。」 「既然你看得起西安,願意把美麗端莊又勤勞的妹妹嫁給他,成為我的媳婦,我們一定會好好疼惜她,絕不會虧待她。也請轉告你娘,如有什麼條件,也可以提出來討論,只要我做得到的,定當全力配合。」 「謝謝妳美卿姨,我會轉告我娘,也會把妳的誠意告訴秀香,讓她心裡有一個準備。坦白說,能替她找一個好婆家,是我衷心的期望,她能成為美卿姨的媳婦、西安的妻室,是她這輩子最大的福氣,也是我們家的光彩!我娘擔心的是,不知美卿姨會不會嫌棄她是一個養女。」 「我選媳婦的標準,絕對是品德重於身世,而且秀香品貌兼優,待人誠懇謙遜又善解人意,未來絕對是一個好媳婦。像她這樣的女性,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而且從她小時候我就非常喜歡她,想不到長大後竟有緣成為我的媳婦,我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嫌棄她是一個養女呢?所以請你娘放心。」 然而,當大箍呆把跟美卿姨交談的結果,一五一十地告訴虎嬸仔時,她並沒有太大的喜悅,甚至說出一句心不甘、情不願的話:「管伊去死無!伊欲嫁予啥物人、伊去嫁,佮我無關係啦。伊家己也無想看覓,一個新婦仔鬼,竟然想欲『七鳥仔』變鳳凰,嫁予有錢人做新婦,會予人笑死啦!」(五九)
-
宰予當官
他想到光有德行沒有用,想要有所作為,只有登天梯努力從政之一途了。然而兩個弟子冉求與子路,政治嗅覺敏銳,是箇中的佼佼者,而以治事的能力見長,在政治泥塘裡打滾了多年。可是子路因圍事被人一劍刺殺死了,這最傷孔老夫子的心。政治之路爾虞我詐,歹路不可行,何以他自己偏偏卻想走政治這條路呢?看到弟子的慘死,被人剁成了肉醬,讓孔子吃飯倒盡了胃口,一看到肉就反胃嘔吐,整個心一下子涼了半截。孔子歌哭,哭他的道窮,也哭他的路窮。 他想到另外兩位得意門生子游與子夏頗有文才,一向喜歡舞文弄墨,詩文寫得文彩燦爛,斐然可觀。可是子游家累很重,生活過得很是辛苦,光靠搖筆桿寫文章的收入無法療飢,因為出書賣不好,版稅收入也不高,他只能節衣縮食,假充高尚士,平日以文自娛,游揚於士林之間,苦中作樂,度此餘生。 子夏除了會寫文章之外,他比較上進,還進修讀博士到洙泗大學教書。可是最近洙泗大學因少子化影響招不到學生,學校入不敷出要打烊了。他除了會教書之外,其他的都不會,捧了一張博士文憑,到處去求爺爺告奶奶,可是沒有人願意收容他。子夏中年失業,高不成,低不就,為了養家活口,又不屑向宰予求助,憂心如焚,一夜急白了頭。 孔子覺得這些都是門下優秀的人才,是他近幾年來辛苦努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可是人才不得盡其才,幾乎變成廢材了。他不僅自傷,也傷弟子,師徒同病相憐,有其師,必有其弟子。孔子怕人家訕笑,說他有教無類,教了一大堆學生都不能為世所用,怎麼可以稱聖之時者,怎麼可以稱為明師呢? 他若有所思,也若有所失。覺得他的儒門痞塞,弟子三千,雖說有成就者七十二人,其實並沒有培養出一個經時濟世、開務成物的大人物來,讓他幾十年的辛苦都白費了,不禁怏怏不樂。孔子傷麟怨道窮,忽然抬頭一看,發現那個被他鄙夷的學生宰予活躍在社會之中,鼓起如簧之舌,周旋於群公之間,洋洋自得,發出咯咯的笑聲。 宰予自從經商之後,因為經營有方,已經變成富甲一方的大賈。他腰纏萬貫,高車駟馬,衣履鮮潔,出手闊綽,所到之處都受到人家的歡迎。他想到當初被夫子斥罵,不免耿耿於懷,午夜夢迴,心中隱隱作痛。他覺得必須洗刷恥辱,為宰家揚眉吐氣,因此進了黌宮繼續深造進修。 宰予是商人性格,對於人性了若指掌。他覺得夫子只是空談理想,曲高和寡,不接地氣,太理想化了,只能被人家供奉在廟堂之上膜拜,當不得真的。那些明知當不得真的人,卻教人要把他當成真。 宰予覺得自己是通達時務的俊傑,和光同塵。他所接觸的人,都有成功的特質,大抵是表面說一套,背地裡又是一套,不像夫子一條腸通到底。這些他都世事洞明、了然於心。因此,他只要略施小技,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博士學位,他頂著博士的光環,所到之處大家都把他奉為上賓,對他另眼相看。 他有了錢有了學位,他需要聲望,有了聲望,才能徵逐權力。他本來口才就很好,能言善道,滔滔不絕,如今有錢又有文憑,長袖善舞,更有如虎添翼了。他覺得夫子做不到的,他可以做得到。他認為政治無他,只要掌握人心之所向,眾人之所好好之,眾人之所惡惡之。因為理未易明,事未易察,假假真真,真真假假,一智難以破千愚。這些肯綮是夫子不通之處,他要做給夫子看。 宰予打著天下為公的名號參加選舉,認為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也,他要作為人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宰予有錢,有口才,學歷好,又很會作宣傳,子游、子夏都主動跑來幫忙作文宣,說宰予勤奮好學,名列孔門十賢之首,解仁第一,深得夫子的器重,聲勢扶搖直上。 選戰競爭激烈進入白熱化,大家無所不用其極,有人開始扒糞、抹黑揭他的老底,不斷攻訐他、質疑他,說他上課睡大覺,不學無術;說他找人代筆,論文抄襲,要求召開「學倫會」;更有的說,他欺世盜名,窺竊神器,根本沒有畢業,學位也有問題,要求他公開博士論文。但是他掌握權力,八風吹不動,封存。藏諸名山。 孔子看到他的政治理想,不是靠他優秀的學生顏回、子路、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曾參、子貢、冉有、子游與子夏實踐,居然要靠宰予來幫他發揚光大。他覺得是不是錯怪了他,當初把他罵得一文不值,看是傷人,其實反作用力是傷己。如今宰予駸駸然在七十二子之中最有成就,是最傑出的學生。孔子感到有一點赧顏。 孔子看到宰予當家作宰,打著他的旗號,把大道之行也講得天花亂墜,煞有介事,好像禮運大同、天下為公的理想要靠他來實踐,儼然是孔子的繼承人。 孔子思忖,後世會不會有人跟宰予一樣,以他的名號來招搖行騙呢?他當世不能實踐的理想,後世的人會有胸襟與器識接納與實踐它嗎?會不會有人像宰予一樣,靠著一個一輩子被社會摒棄不得其志、窮愁潦倒的人的招牌來討口飯吃呢? 孔子心中鬱結,認為人世倥傯,世亂滔滔,人情渺如風馬,不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想呼天而不能。因此生病了,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一生倒帶,往事如電光石火一般,影像似跑馬燈一幕幕迴旋在腦海中,歷歷在目,覺得自己一輩子空懷理想,不知人也不知世,怪不得謀事不順遂,找不到人生的舞台,因而一生困頓。若不是想到開補習班收束脩聊以餬口,差一點餓死在人生道上,真箇枉為人師;想到平生除了保釋公冶長,把女兒嫁給他算是最為明智,最愜於心之外,其他的真是乏善可陳不說也罷。 宰予當官。孔子嚥下最後一口氣,溘然長逝。行年七十三。(八之八/全文完)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媒人一般的說法就是介紹人,哥哥當然可以幫妹妹介紹男朋友,妹妹也可以幫哥哥介紹女朋友,而且透過自己的親人介紹,一定會更慎重、更可靠。哥哥總不致於替妹妹介紹一個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男朋友,妹妹也不會幫哥哥介紹一個舉止輕佻、妖裡妖氣的女朋友吧。你說是不是這樣?」 大箍呆興奮地說:「有道理、有道理,美卿姨,妳說的簡直太有道理了!真讓人佩服。」 美卿姨反問他說:「你準備把秀香介紹給誰呢?」 「美卿姨,實不相瞞,我決定把她介紹給西安,只有你們這種家庭,才是我要為她找的好婆家,不知妳會不會認為我太唐突。」 「秀香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女孩,我喜歡,但總得問問西安。」 「我問過西安了,沒問題。」 「秀香呢?」 「哥哥不會害她,沒問題。」 「你娘呢?」 「我一定會說服她,沒問題。」 「你的答覆竟然那麼果斷,可見你事先已和他們有充分的溝通,一定會是一個成功的介紹人,並非是那種一支喙糊纍纍的職業媒人。但有些事並非我們說了算,也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有週詳的計議,才會有圓滿的結果。」 「美卿姨,經常聽人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既然妳已點頭,其他事情就好辦了。說實在的,替自己的妹妹做媒人,雖然感到有點奇怪,也有點好笑,但我替她找的對象,是自小和我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也是一個中規中矩的青年人,而且又有一個整潔美滿又安康的家庭,還有一個和譪慈祥令人尊敬的好婆婆,這就是我要幫妹妹找的好婆家。若以她的乖巧、懂事和勤奮,未來必是一個勤儉持家的賢妻良母。美卿姨,希望妳能體會我的心境,並非我誇大其辭。」 「我能瞭解你對秀香的關心,秀香的確如你所說的那樣,是一個乖巧、懂事、勤奮又賢慧的好女孩,也深受村中長老和長輩們的肯定。或許,所有的村人都知道,她小時候吃了不少苦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當她長大後理應給她一個幸福的歸宿,這樣才公平。這件事雖然不能完全由你來做主,但我相信你絕對能說服你娘。」(五八)
-
圍桌共餐享天倫之樂
為減輕母親準備年菜的重擔,今年與家人商議,外帶數道餐點。為省錢,往年母親都拒絕外帶,並叨唸以前不愉快的外帶經驗;她寧願一個人從採買食材到料理,花上一個多禮拜籌備。上桌的每一道菜都耗時費力,看了很心疼,偏偏我們不擅廚藝。 母親來到力有未逮的時刻,不再堅持全部自煮,我就近選擇口碑不錯的餐館訂餐。饗用廚師烹調的佳餚美饌,紹興醉蝦、乾煎白鯧、糖醋排骨、蠔油海參、干貝白菜魚翅羹,搭配幾道自己簡單的料理,再佐酒香,五個人的圍桌共餐,大家都好歡喜。 父母家人還能同桌饗食談笑,多麼幸福美好,至於餐桌上的料理,就請廚師們代勞吧。
-
金門女兒的麥田心事
「柯老,您說這麥穗該怎麼摘?」我望著太武山腳下金黃的浪湧,將研究生時期未解的困惑拋向海風。彼時金門大學的鳳凰木還開得熾烈,母親那句「趁讀書找個在地郎」的叮嚀,隨季風捲入台灣海峽,成了扎進掌心的麥芒。 這些年相親局裡遇過台北科技新貴、高雄船運二代,卻總在聽見「婚後定居本島」時悄然退場。金沙鎮老宅門前的風獅爺沉默見證著:當同齡姊妹牽著孩子逛模範街,我仍在烈嶼燈塔下數著潮汐,等一艘載著在地情緣的渡輪。 ※※※ 柯老拾起沙灘上的瓦片打水漂,漣漪漫過我們倒映在莒光樓金黃琉璃瓦上的影子。「知道嗎?柏拉圖的麥田實驗最殘酷之處,在於禁止回頭--但金門方寸之地,恰似環形麥田。」老人眼底閃過狡黠:「我們這代人相親要騎腳踏車繞島三圈,現在妳有電動機車,為何不敢掉頭?」 這話如醍醐灌頂。去年高粱酒節邂逅的縣府文創科員,因「不會甜言蜜語」被我劃入友誼區,卻在寒流夜送來伯玉路老舖的麵線糊;前月聯誼認識的水頭聚落修復師,雖無碩士光環,卻能對著十八支樑古厝說三天三夜故事。這些曾被「非金門籍」「不夠浪漫」標籤掩蓋的微光,何嘗不是飽滿的麥穗? ※※※ 給困在麥田裡的姊妹們: 一、將「篩選」轉為「澆灌」 與其帶著評分表相親,不如學后湖海濱的木麻黃--接納鹽分方能長出韌性。試著在翟山坑道咖啡館約會時,問他「小時候怎麼躲砲彈」,而非「年薪多少」;邀他去建功嶼看潮間帶,比燭光晚餐更能照見真心。 二、讓風獅爺當紅娘 參加古寧頭田野調查、瓊林窯燒紅磚體驗等在地活動,比制式聯誼更易遇見靈魂共振者。去年「戰地遺跡導覽團」便促成七對姻緣,其中三對在陳景蘭洋房拍婚紗。 三、把焦慮碾成高粱穗 每日清晨沿慈堤慢跑,讓朝陽修復血清素;睡前寫下三件暖心小事:或許是邱良功母節孝坊旁阿婆送的蚵嗲,抑或相親對象悄悄修好老機車的體貼。這些微光會織成安全網,接住墜落的惶惑。 ※※※ 昨夜夢見雙乳山下的麥田,我摘下沉甸甸的穗粒,竟是父親釀了三十年的陳高。醒來驚覺:所謂「純粹愛情」,或許就藏在金門人骨血裡--像黃厝三層樓芋頭綿密紮實,如金城蚵仔煎外脆內軟。 母親又來電催婚,我指著窗外笑:「看見建功嶼那對白鷺鷥嗎?潮水退時各自覓食,漲潮便比翼歸巢--這才是金門兒女的婚戀哲學。」話筒那端沉默半晌,傳來剝高粱穗的沙沙聲:「週末帶妳去西山農場,李伯兒子剛從福州回來……」。
-
我的「砂崙腳」奶奶
我記憶中「砂崙腳」奶奶始終和藹可親,每次返鄉北返總是依依不捨,多年以來依舊常常想起,父親老家那條泥土路上,從車子後照鏡中看見奶奶揮手道別的身影。 「砂崙腳」位於雲林縣四湖鄉,父親自小不愛務農便北上打拚,八○年代正值一股「臺北夢」,也讓庄腳囝仔掀起「北上潮」,父親自此成為離鄉背井一員,碰巧搭上工業經濟起飛而落地生根;我印象中第一次南下雲林是在爺爺病危之際,也終於見到了我的「砂崙腳」奶奶。 「砂崙腳」奶奶是典型的傳統婦女,據說當初也是務農起家,對於父親想必充滿農村回憶,尤其四合院的一戶一宅格局,「砂崙腳」奶奶總是穿梭三進到五進的格局房間,關心每個她的晚輩還有子孫,但她總是對我格外關愛。我印象中「砂崙腳」奶奶的床邊總有手帕、扇子還有枴杖,床底下還有一箱箱的飲料跟八寶粥,藤椅上放著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器物,每次返鄉總拉著我坐在她的床邊,緊握我的雙手叮嚀囑咐;一邊整理裝袋零食飲料,還將父母紅包塞到車窗,提醒我要用心讀書並孝敬父母。「砂崙腳」奶奶年邁之後卻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記憶就像困在迷霧走不出去,每天被迫遺忘熟悉的人事物,即便如此她總會說我長得很像爸爸,也成為她混沌記憶中的一塊清晰。 我的「砂崙腳」奶奶早已跟我揮手道別,默默自己一人長途遠行,四合院前一老一小兩人身影,也成為我生命中的永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