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學堂外的探索
不管是熟悉或陌生的地方,我都喜歡搭上公車,沿著車行路線,直接去接觸、認識當地,這種旅行方式是最深刻而美好的,在上完兩堂「巧思創意˙自然探索˙DIY手工書」的課程後,我開心的搭上一班公車,展開我返鄉半個月來首次的休閒活動。公車不快不慢的走走停停,速度正好欣賞沿路的景觀,上車下車的乘客正好變化車上的戲碼,讓人體會交流互動的風情,車行一段路後,我興奮的從背包裡拿出紙筆沿途抒寫,我的旁邊坐著一位阿伯,他好奇的不時偷瞄我在寫什麼,他微側著身子不時轉頭瞄了又瞄,看我一點也不遮掩躲閃,他注視我的紙面的時間越來越長,也不知他到底看見、看懂多少,就在車子剛過「成功」站,開往「夏興」時,他突然開口對我說他住在「成功」,他為什麼沒在自己的村莊下車呢?我從金城起站就坐在他旁邊,因為心裡奢想著山外的市場或許比金城的還熱鬧,我連早餐都顧不得吃就急匆匆上車,旁邊的阿伯也是要去山外看熱鬧,所以過成功站而不下車的嗎? 坐在公車上的我,沿途抒寫的筆記附加上一些圖畫,那是道路兩旁怡人的平疇綠野、矗立在田地中的獨棟房屋、飛過視線的鳥兒,我逐一記下所經的村莊站牌名稱,它們或多或少勾起我一些回憶,像是搬一張小板凳,在暮色漸濃時走過兩個村莊去看勞軍電影;其中一個村莊是我中篇小說中女主角的婆家;路過的一個村莊住著我的童年好友;新增加的幾個站名讓我見識到金門的建設與發展,我還發現有幾個村莊設有兩個站牌,這貼心的設計想必是為了讓村民更方便出入;在既定的行車路線上,我在其中兩處站牌的斜坡轉彎處看見了海,它讓我想起馬祖友人形容的「金門的地好平啊!」我在馬祖搭公車旅行時,極大的驚喜是不管搭的是山線還是海線,總有大海波濤瞬間撲上眼簾,當公車從陡直的斜坡滑行向下時,感覺就像要衝入大海,讓人驚呼連連的體驗莫大的快感。相較之下,金門的地真的好平啊! 身在一座島,思考、比較著另一座島上的一切,包括風土民情、歷史地理特色、信仰、節慶習俗、民間營生方式等,我總會看見一些落差和似曾相似之處,這些發現讓我體會到人生處境的歡喜哀愁,各種樣貌都有其因緣道理,一個旅者的進入或者離開,一次偶然的邂逅、驚喜的奇遇;那些已經發生的事實,暫時仍不明白的道理,也都和過去及未來的自己有所牽連,坐在一輛公車上,我無需擔心未來的路該怎樣走才好?因為滾動的輪子自然會牽引我向前,而我也會在前進中不斷交遇那驚豔視覺、綻放異彩的片刻,進而從回顧、反芻中連帶思考一些道理,這是旅旅行中最大的喜樂,因為感性的切入讓人意境昇華,步履也能穿越時空、樂觀邁步向未來。 當我與「博樂學堂」的好友夥伴火速為在地孩童規劃出「巧思創意˙自然探索˙DIY手工書」課程系列後,急速的再延伸出「創意˙開發──美麗心世界」的成人創作系列課程時,我感覺自己的血肉與家鄉的土地更緊密相連,特別是在課堂上發現孩童們深具創作潛力,在一種靈活、毫無壓力、帶著純淨心態、營造良性互動交流氣氛的情境下,他們的圖、文作品在第一堂課就創出佳績,讓我驚艷不已,所以我們驚喜又開心的把全班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這激發了後來上課的高年級孩童,他們在自己的第一堂課,爆發潛力獨力完成了三件作品,所以學堂瞬間便營造出一個小小藝廊,這始料未及的意外好成績,讓我們更認真的規劃未來教學相長的路,我心裡也在想,孩童的創作潛力,難道是戰地特殊環境孕育出來的?金門的孩童偏羞澀,有時我得藉助一個小布偶發聲、與他們交朋友,害羞的孩童才會囁囁說出自己的心聲,這也是環境造成的影響嗎? 「博樂學堂」走廊的天花板上有一個燕子窩,它讓我想起童年居住的歐厝老家也是經年有燕子築巢的,春去秋來,季節更替中我看著燕子築巢、孵蛋、誕生一隻隻的雛燕,再看著他們長大、學飛,在時光流轉中,候鳥來去遷徙,我也跟著一群燕子逐漸長大……當我和孩童們一起觀察著燕巢時,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時的我十分膽怯而害羞,但這羞澀在創作上反而形成有利的先機,因為不擅表達,所以熱切渴望透過紙筆來呈現內在的聲音,當外在的束縛形成壓抑、隱藏模式時,孩童的心裡也儲藏更多豐富的內蘊養分,這也是我在上第一堂「巧思、創意」課時,立即就發現的一個特殊現象,所以第一堂課結束時,學堂的友人忙碌到半夜,精心設計成完成的藍、黃色搭配的美麗「作品分享園地」也貼滿了孩童們的精彩作品,那豐碩的成績讓我深感驚艷,由其是心靈世界的分享,孩童們一無遮掩的表露無疑,當學堂的友人讚美我教學經驗豐富,引導創作成功時,我思考的是更深層的一面,那一面像似一座夜行性動物館,掩映在夜色底下,活絡的生機自在運轉,並不是只有陽光底下才有故事,更多的美麗在月光下閃爍著。 藉著「真誠的書寫」,我在小小的筆記型電腦上一個字一個字的抒寫、整理自己,關於戰地生活的阻礙根源,若要認真追究,簡直要倒回五十年時光,才能解析明白得透,所以只能拋開束縛、持續往前行,在學堂的授課過程中,在與友人分享交流時,我也一再強調「行動力」才是勝敗的關鍵。 在學堂的第一堂課,孩童們說得很少、但寫出了許多「純真」的聲音」,圖畫色彩也是奔放、熱情、無所畏懼的,這讓我看見「巧思創意」在壓抑的戰地是多麼重要的一種開發,而引導孩童用圖畫、色彩來思考,將十分有利營造一個創作空間。而破解島嶼的心理束縛、學習大海的奔放性格,正是航向大千世界的視野胸襟最重要的啟發。 當我坐在歐厝老屋的屋簷下,看著燕子啣泥築巢,牠們來回盤旋、吱吱喳喳、穿插著嗷嗷待哺的、聲聲求索的生命成長的呢喃,那一個尚處於孩童階段的我,比現今學堂上任何一個孩童還要羞澀、更怯於發聲、表達自己,但我記得自己內在是有很多聲音及想法的,只是我更喜歡說給一棵樹聽、用手勢表演給一朵雲看、悄悄對一個布娃娃述說許多秘密………而那些燕子奮飛的身影,也告訴我一些長大後才明白的道理。 記得一個下雨的夜晚,我騎著腳踏車去學堂,準備和友人討論在既有的語文課程外,再加入「自然探索」的課程,友人正好架設好投影機,他們一樣求新、求變、求好的在設計新課程,所以「自然探索」也增添了影像的搭配,在示範操作機器時,友人選擇播放「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影片給我看,那針對三十條宣言內容,由三十支短片構成的一支影片(Youth For Human Rights 30 Rights. 30 Ads.)匯集了全世界的聲音,那強調「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人人享有「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的影片,無論在聲光、影像、內涵都拍得十分真摯、深邃、唯美、張力十足,當播放到其中一個短片時,友人脫口而出說:「這短片最適合金門」我聽了會心一笑,當我完整規劃出一期的課程時,我心裡很清楚我並未真正定格什麼,因為創作是風也是雲,時時刻刻都需要流變,只能順應學堂上的交流互動,抓取最好的學習方法,這一點,學堂裡的師生好像是一隻隻快樂的變形蟲,處處體驗著生命的躍動,而這「巧思創意」、「美麗心世界」可以貫串我們一生,不論學堂內、外,皆值得加以探索。
-
另類旅遊
第一次,參加先生他們公司的員工旅遊,墾丁二日遊,最初想是在南台灣,最多是熱了點,再來是看看不同的風景吧!沒想到,這一趟下來,我竟然有了意外的體驗,如果是我可以選擇,想必我自己不會樂意去的。 星期六一早我們坐火車來到台北車站,待大夥兒到齊就前去坐高鐵,一個多小時後到達左營,然後我們坐上遊覽車,導遊看來是大家的熟識,所以不用客套。因為颱風(或只是熱帶性低氣壓)之影響,我們的行程稍做改變,前後二天互換,當然,為了自身安全,我們沒有理由不接受。 第一站來到「車城土地公廟」,這裡的規模之大,善男信女之多,讓大家自然而然的走近,求個「心安」也好,這裡的香爐會自動「吸金」,省了一直以來燒金紙的動作,把金紙放在洞口即可也。不過我們到此,看到最多的是各種「鴨蛋」,鹹鴨蛋、皮蛋、溫泉蛋等等,還有洋蔥,當然還有導遊口中讚不絕口的「綠豆蒜」,孤陋寡聞的我直以為它就是綠豆加蒜,可是聽來這一攤特別的是它加上「芥末」,真是嚇得我不敢嘗試,我們叫了後才知就是綠豆冰啊,只是在大眾面前我還是得表現出我勇於嘗鮮,於是加了一些些,還好有味道,但是我沒被嚇到。 聽說我們每人團費一萬多,但是午餐讓人失望,有那麼一道是「娘家」節目裡的豬腳,吃起來感覺呢?因人而異。途經那「白沙灣」,說那是海角七號裡依依不捨畫面的現場,還真吸引不少人前來拍照留影。 飯後來到「海生館」,在入口處,所有團員聚集了起來,因為那家咖啡之故,或是捧場,或也是消暑,一群人進去,那不大的地方儼然被我們佔據,等大夥兒點的東西都在手上,開始品嘗起來,末了在外頭來個大合照,手上的證據也入鏡,有人笑說「我們把照片寄到總公司去看我們多夠意思!」,來到館外,大人、小孩玩起水來,尤其是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夏日戲水真是最受歡迎的活動,進到館內,雖說是第二次造訪了,可是還是感到新奇,導遊說抬頭看看吊著的生物往哪個方向游,它就帶你到那個館去,這還真是有創意!看看各種生物生活在適合牠們的環境中。人潮那頭是「娘家」演員的簽唱會,我們自然的避開,雖然我也常在娘家看娘家,到各個館晃晃,聽聽解說,看看可愛生物的模樣,大自然就是這麼的神奇! 晚上在渡假村裡吃BBQ,各種食物任君取用,只是怕吃過頭的我選擇適可而止,飯後「逛大街」,這條街在我們畢旅時逛過,所以不陌生,而我在尋找的是那熟悉的影子「戀戀紅樓」,只是那斗大的「毛澤東奶茶」找不著,少許失落感。 第二天的早餐,我們換了家餐廳,這裡可以遠觀,更可放鬆身心,享受一下悠閒的時光,看到了頗大的浪花,對今天的行程不太樂觀,還好時間尚早,飯後我們討論著要不要去「游泳」,既然用品都備齊了,不用可惜,可是我這「旱鴨子」實在拿水沒輒,只是到最後我還是下水了,倚靠著手中的浮板,跟著先生在那兒學,這是我第一次,又新鮮又害怕,一直怕去撞到別人,又怕吃水,幾次下來,全身痠痛,當我們為避陽光而選擇這個池子時,先生怕我冷建議我換另一個池,說是到那兒比較溫暖,可是我有預感,待會兒會下雨,果不其然,一會兒之後,雨越下越大,我們只好「收工」,一趟「與水有約」好累人喔! 吃午餐了,這餐看來大家吃得滿意,只是,眼尖的長輩看到蒼蠅在地瓜飯上飛,於是我們不敢動它。緊張的時刻到了,我們先到海角七號裡的阿嬤家看看,那要收費,我們只在門口看。大家吃著冰,等著那「顛峰168」,對我而言,無法想像的可怕,坐著吉普車在古關道上行駛,那可怕的上陡坡之後,就是那急速的下坡,好似在拿生命開玩笑,大家都說「好刺激」,尖叫聲四起,可是如果要我選,我寧可不要,生活中已然充滿了各種刺激,何苦再去追尋?不過這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過程之後,我們會更珍惜生命的可貴吧!接著仍坐著車到溪裡,做什麼呢?溯溪,大家坐在車子裡,全憑司機快速的來來回回,全身不溼透才怪,還是覺得好危險,水花濺得那麼高、那麼大,不是影響視線了嗎?有人在此刻說起「傾盆」這兩個字,實在貼切!大家一身溼的坐著車回出發地,可愛的先生把那車當成了競選車還是謝票車,站在後頭,舉起手來左揮右揮的。 梳洗換裝後,我們來到大鵬灣,坐船遊湖,聽養蚵人家的歷史,看灣內的生態,紅樹林是特色之一,還有日本時期特攻隊的碉堡,那堆積起來的蚵殼島,一番解說之後,我們吃「烤蚵」,這又是我的第一次,感覺還不錯,還有那一口接一口的「櫻花蝦」,上車後導遊說蝦都被買光了,可見生意之好。話說東港三寶:櫻花蝦、黑鮪魚、油魚子,我們的晚餐就是海鮮大餐,口碑比前幾餐更好,是「漸入佳境」吧!我想! 晚飯後我們還是坐著高鐵回台北,有人玩起了「大老二」,座椅說是可以轉向的,所以要玩也就方便多了,大家互道再見後各自分散,結束二天一夜的墾丁遊,這是我旅遊經驗的另類感受,新奇,難得,一次就夠!
-
聽見春天的聲音
「唧嘎! 唧嘎!」紅嘴黑鵯緩緩地鳴叫著。 朦朧中,望出窗外,窗外還是一片昏暗,看看牆上的鐘,正是清晨五點而已。 從紅嘴黑鵯「唧嘎! 唧嘎!」的叫聲,我可以感覺到,一隻孤獨的鳥,孤傲地站在高高的樹稍枝頭,緩緩地叫著。 喔~原來春天已經來臨,只有在春天的時後,才能這麼早聽到鳥叫聲。 這是春天的聲音。 隨著曙光逐漸明亮,山野漸漸醒過來了。 天亮了,山野漸漸熱鬧起來了。 遠處,「雞怪!雞怪!」的叫聲,是雌竹雞在啼叫。 「雞狗怪!雞狗怪!」是雄竹雞的鳴叫聲。 有時在近處的草叢中,也會發出這樣的聲音,響徹山崗。在山野,這是最嘹亮的聲音。 成群的紅嘴黑鵯,開始在尤加利樹梢嬉戲,從這棵飛到那棵,似乎是在追逐的樣子。 山野忙碌起來了。 「唧!唧!唧!」成群的綠繡眼,忙著覓食。 春天是繁殖的季節。春天鳥類求偶的鳴唱,最為悅耳。 難得聽見繡眼畫眉的鳴唱,往往是孤獨的一隻雄鳥獨自鳴唱,這是春天求偶的信號。 隨著時序的運行,我們聽見春天有不一樣的聲音。 仔細去聽,您就可以聽到春天的聲音。不僅在高高的樹梢、矮矮的樹叢,您可以聽到春天的聲音,就是在草地上、在花間、在水池邊,您都可以聽到無數的,代表春天的聲音。 在草地上,小小的昆蟲,開始活躍了起來。 春天走過草地,草地上也發出小小的聲音,原來那是小昆蟲的叫聲啊! 「嘓!嘓!嘓!」草叢中發出的聲音,正是小彎嘴嬉戲的聲音,經過寒冬的沈寂,小彎嘴畫眉開始活躍起來了。似乎是挑逗的聲音,春天正是繁殖的季節,我想牠們大概正在為傳宗接代而忙著築巢吧! 黃昏的時候,來到池邊,看到青蛙已經跳到荷葉上。進入黃昏後,雄蛙開始長夜鳴叫。春天已經來到蓮花池,而且在池邊發出聲音了。 夜晚,長久不見的「咿~~咿~~」的鳴聲,又開始出現了。 我曾請教山中人:「春天的夜晚,那「咿~~咿~~」的鳴聲,是什麼聲音。」 「那是蚯蚓的叫聲。」 我曾請教生物老師,他們告訴我,四川的蚯蚓會叫,台灣的蚯蚓不會叫。不過,蚯蚓有很多種,不知誰對誰錯。 對錯好像沒有那麼重要,我可以確定的是,那是春天的訊息。只有在這寧靜的山野,我才能聽見春天的聲音。
-
乾杯
乾杯 這一飲 要將二十年的青春抓回 燦然的笑容 筆挺的格子襯衫 黑框大眼鏡 還嗅得到的燙髮水味道 翩翩起舞的是落了一拍的羞澀 乾杯 這一飲 要將二十年的熱情喚回 搖擺的康康舞 聲嘶力竭的啦啦隊 田徑場上的格鬥 汗水與淚水交織成書 飛揚跋扈的是捨我其誰的年輕 乾杯 這一飲 要將二十年的夢想追回 狂狷不讓 肝膽相挺 如椽的大筆 要歷史永遠記住 豪氣干雲的是不滅不息的文心 乾杯 醉了又何妨 濯濯白髮 茫茫眼眸 回首處 依舊是奔放身影溫柔心 【後記】 八月,風災過後的一星期,大學同學會在台北舉行。 畢業整整二十載,當年的青少年兄和黑貓姊妹們都已步入中年,再次聚首,兒女已成群,歲月果真催人老。 然幾乎變形的身軀裡,依然藏著一顆不老的心,照相時我們永遠的老師──偉公的頭上不知不覺多長了許多角,我們仍是他口中那群活潑、可愛、調皮的孩子。 在世事變幻如此快速的時代,二十多年不變的情誼應是最值得記憶的,故以「乾杯」為題,願我的父老兄弟姊妹們青春永不凋!
-
潛園林占梅與西席林卓人
林占梅作<與家卓人孝廉論詩>,在詩歌格律、文字驅遣能力上的熟悉,已經臻至隨吟成詩的創作地步了。而後自己也漸有一番作詩的心得以為作詩當筆隨意走、抒發性靈,強調使典自然、褪去浮辭濫調,無庸去分別唐宋格調。 「生平趣向正無偏,使典驅墳出自然。遣興不分唐宋格,耽吟常見性靈篇。 嘔肝莫漫追長吉,得手何須託惠連。脫去浮詞醫盡俗,紅塵關過始成仙。」 同治二年(1863年),林占梅帶領竹塹義勇團練赴彰化,征伐戴潮春之亂時,林占梅作<軍中八詠>。細繹此八首詩,自林占梅出兵始寫至凱旋歸來,大抵交代了行軍的路線,敵我對峙的情形,以及進攻彰城採用內應外攻的策略,善後撫民的相關建議,對於平復戴亂的始末,不無可稽之處。 (一)<師出香山途中作>,詩中表現了林占梅與社勇膽氣豪壯,軍心振奮,有誅滅敵人的決心與把握。 「吹篴平明按隊行,旌旗映日向南征。斬跤膽氣豪看劍,汗馬功名壯請纓。社勇練成弓箭手,軍心奮起鼓鼙聲。釜魚穴蟻終誅滅,何事潢池敢弄兵。」 (二)<營山腳莊夜望賊壘作>,說明眼前所見敵壘動靜,恰似螻蟻紛紛,我軍將以韓信陣、岳家軍撼之,使敵人破膽逍遁,再次強調林占梅越接近敵營越有勝算。 「燈光如星幟若雲,眼中嘍蟻尚紛紛。三申平日嚴師律,一戰明朝掃寇氛。背水宜排韓信陣,撼山難犯岳家軍。料他破膽將宵遁,班馬聲喧徹夜聞。」 (三)<一戰獲勝進攻葭投村破之>,兩軍交戰的結果,林占梅乘勝追擊,進攻葭投村(今台中縣龍井鄉),並焚燒敵巢使群梟散去。 「鼓聲雷動陣雲浮,破竹長驅隊不收。拔幟一軍雄背水,用矛三刻壯踰溝。焚巢意使梟群散,入穴真能虎子求。奪險料能寒賊膽,降幡瞬見豎城頭。」 (四)<十一月初一二鼓,所部全軍,所部全軍,渡大渡,冒險疾趨,彰城內應外攻,奮勇爭先,隨即克復城池,聞機初唱,正寅時二刻也〉,敘述克復彰城的時間,以及士卒內應外攻彰城時的艱險。 「啣枚夜半越陰平,冷雨夜風撲面迎。箐密鴟鶚啼類鬼,途危草木動疑兵。行軍雅比龍驤壯,入穴居然虎子阬。恍似鸛鵝行雲夜,蔡州一鼓報功成。」 (五)<初三日全軍入彰化成呈丁述菴(曰健)廉訪周子玉(懋琦)主政〉,全軍業已克復彰城,占梅功成身退,善後之事有賴丁曰健、周子玉主持大計。 「屏息啣支枝夜疾趨,驚逃蟊賊尚糊塗。樓船驀地來王濬,金鼓從天降亞夫。再歲相持同伐魏,經旬克捷笑平吳。瘡痍滿眼堪磋悼,全賴諸工善後圖。」 (六)〈傍晚登西城樓感述〉,目睹瘡痍腥風的戰場,哀斷人腸的荒民,占梅不禁提出速速撫民卹典的建議。「極目烽?接遠蒼,哀聲幾處斷人腸。雲含殺氣迷征旆,沙逐腥風過戰場。四野荒莊同陸氏,滿城廢屋類昆陽。撫民但願來陽寇,卹典頻邀降建章。」 (七)〈凱旋大甲道中作〉,說明占梅凱旋道經鹿港、梧棲、大甲各處,紳商演唱作賀的熱鬧情景。 「靈夔競歇鶚爭興,金鐙聲中日乍升。到處逢迎笳鼓奏,逢場作戲士商騰。匡時有志緣知義,撥亂猶人敢曰能。掃盡妖氛歸去後,此心依舊玉壺冰。」 (八)〈回軍將入竹塹城作〉一詩,以戰勝歸來獲致鄉友管絃出迎的盛情作結,但願從此日日太平。 「親友何勞遠出迎,悠悠一片管絃聲。全軍甲冑歸戎伍,夾道衣冠迓凱兵。鼉鼓□鳴山岳壯,雲麾招颭海天晴。回時製就南征賦,長為熙朝頌太平。」 林豪雖未隨林占梅南征北討,確是相當關心戰況的經過及結果,期間往來臺灣府城各地,親身透過各戰場之田野村夫、卸甲義勇暢談事件發生的訪問,隨手劄記,就此根據撰寫《東瀛紀事》素材,將所得之傳聞,對照官方文書案牘等資料。林豪則有《東瀛紀事》中<北路防剿始末>、<大甲城守>、<官軍收復彰化縣始末>對林占梅收復彰化縣城有詳細說明,及<讀雪村都轉『軍中八詠』奉題>回應: 「策馬殺場壯此行,賣刀光裡湧詩情。比鋒直掃雈苻膽,墨汁長揮草木兵。慷慨勒崖酬壯志,淋漓磨盾仰才名;披觀檄草兼詩草,如聽軍中伐鼓聲。」 林豪在聽聞林占梅連戰皆捷,遂復彰化時,喜作「聞雪村都轉連戰皆捷遂復彰化」四首詩 「喜盡儒生陋,鏖兵當壯遊。雅軍三面出,虎負一朝收; 馬上揮毫壯,囊中得句遒。平淮如勒石,靖海媲前侯。」「去歲傳兵日,狼煙大甲昏;誰能揮袂起,誓與此城存? 賊已投鞭想,人疑臥榻吞;非君籌戰守,舉國已狼奔。」 「『戇虎』兇頑極,潢池可恃不?盜兵空大,膏斧卻誰仇! 昔漫憑城固,今應入穴愁;飛蓬焱炎火,灰燼詎曾留!」「兵豈從天降,刀光帶雪揮;敵驚重險失,民慮我公歸。 露布欣遙遞,霜戈矯若飛!國人望慈父,額手慶恩威。」 林占梅率領義勇奔馳竹塹、大甲間,進駐大甲溪南。當時軍資皆自為籌備,所需軍餉花費不菲,稱貸以應,仍不足所需,毀家紓難多方湊集。林豪作<寄懷雪村方伯> 「不見逋仙近半年,嘯臺矯首眼將穿。名園花事繁逾昔,謝女詩才妙勝前。籬畔定縈遊客夢,囊中應滿看山篇;秋英萬木含霜久,待賞芳尊句共聯。」 同治四年(1865年),林豪作<逐疫行>,暗諷天災連年,惡吏剝削貪婪無度,藉逐疫神靈儀式,鬼話連篇愚弄黎民蒼生的官場文化。 「炎風煽地如爐烘,妖雲十丈垂天紅;祝融熾炭旱魃舞,陽亢陰死蒸蘊隆。五里十里成焦土,五月六月悲三農;疫鬼跳梁舞而出,白晝攫人入其窟。十旬大索天亦驚,一城哭聲氣愁鬱;有司曰噫無他策,諭令爾民且逐疫。猙獰闖出丈六軀,眈眈四目射妖域;連夜鼓角宣通衢,欲蕩么魔禳此疾。疫鬼愀然語有司,公今誤矣逐何為?溯公下車清和節,可有甘雨車前隨?公心為爐湯沸鼎,煆煉成獄張炎威。摸金校尉虎而冠,張牙舞爪如鷹饑;或摧鳳翅曬赤日,或肆狼餐剜膏脂,或入甕中醉其骨,或納一網敲其皮。或頭為焦或額爛,大者剝膚小噬肌。纍纍犴獄如束濕,無辜籲天天豈知?未免閭左蓄怨毒,上干天怒災乃施。吾曹戾氣所蘊釀,乘時為厲應奔馳。隨公一氣為消長,氣燄所趨不可醫。君不見南交吏酷珠盡徙,東海婦冤天不雨。蝗蚋入境市有虎,毋乃感召由天鼠!古來青祥黑眚為咎徵,雞禍犬禍隨所取;山妖水怪有由興,吾曹與公問誰使?公無杜陵忠愛之胸襟,縱誦子章髑髏能止災不侵?誤讀周官效安石,欲遣方相禳氛祲;執盾揚戈直戲耳,抱薪救火災愈深。天若愛民不遣公,吾曹為禍公豈福!不如公兩袖清風,吾曹逝矣何庸逐。有司曰噫無他策,此曹鴟張何能斥!欲解蒼生命倒懸,安得一聲鳴霹靂。」 林占梅作<讀卓人孝廉逐疫行走筆率成絕句>回應 「嗷嗷到處聽哀鴻,鵑血今尤匝地紅。召伯不來屠伯至,欲教活劫瀛東。鼓吹聲高讀喜聞,朝朝挖眼復抽筋。最傷炮烙過鉗網,入甕何時請此君。人命庭前等草菅,可憐十室九沉 。果然一笑方包老,不是朱提不解顏。太息睚目此並餮饕,擇肥而噬豈能逃。傷心最是行途者,胸次難平擬續騷。鬼才說鬼恰相宜,走出先才脕更奇。一樣詩歌千變化,奸邪鬼魅各支離。自古災祥感召多,蝗飛入境虎過河。釀成厲氣將何遣,逐疫還祈大吏儺。」 林占梅共有黃氏、陳氏、詹氏三妻,以及葉氏佩鳳、劉氏、杜氏淑雅三妾。共有四子二女,其中一子一女早殤。杜氏淑雅其父為司出納計,幼隨母常住林家,其性嫻慧,因送之女塾,復延聘金門名孝廉家卓人先生為之師,教之詩文筆札。長益醇靜,貌復端莊,宗族親戚間咸稱其有淑德,且寒門人丁單薄,勸以納之,以廣嗣系。承諸親有盛意,爰擇吉告廟,成此夙緣。於同治六年(1867年)十月初三日納為繼室,杜氏十八歲,林占梅四十七歲。林占梅對杜氏交代遺言:「人之生死有命,我與爾之遇合,亦有定數。今已矣,可勿作兒女態,徒惹人傷心。我死後,爾正芳年,莫執舊例,任憑自由,我家不得有所要求。」杜氏含悲誓不貳心,在家齋戒拜佛誦經,已未避難卒於蟠桃里,終老一生,長子林達夫恪遵遺訓,殯後攜家回里,寄寓鷺島。 同治七年(1868年)年初,林卓人欲離開潛園返鄉前,與林占梅的臨別時訪談,除了見證與祝福林占梅與杜氏淑雅婚姻,並不捨對潛園與主人之情,作<留別潛園二首>: 「小住名園幾度春,依然面目溷風塵;江干鷗侶應懷我,市上豬肝久累人。問字青娥留後約,題詩白石證前因;相思樹下相思淚,獨對東風一愴神。」 「問我何由海外羈,世情此日太奇難!著書炎檄亮將禿,射策春明計已遲。客路慣充千尺浪,行裝贏得幾篇詩;馬頭一步一回顧,惆悵梅開客去時。」 林卓人欲返鄉回金門搭船前,曾至彰化探望林占梅,此時林占梅抱病造訪臺灣道吳大廷,力求昭雪與鄭家數年訴訟懸案,而吳大廷已另調他職,林占梅聞耗,神魂俱喪。此時林占梅病體已劇,握手無言,泣數行淚下,竟成永訣。作<重到彰化與雪村方伯話別,時漏將四下矣>二詩: 「此別知何日,相看各失聲;愁添千萬緒,海隔十三更! 文字知交淚,風波故國程;殘燈何黯黯,怕照此時情!」「幾載名園住,談詩語欲狂;千篇同檢討,隻字替商量。 欲飲泉明酒,休搜李賀囊!來春重鼓棹,有約那能忘。」 林豪在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結束臺灣之旅後,與林占梅道別後,由梧棲搭船返回金門,憶及多年與潛園主人相處的點點滴滴,便寫下<致家雪村方伯書>: 「敬啟者:月之二十日,由彰邑分手,行抵梧棲,翹想福星滿路,照護行旌,諒必早蒞塹城,闔覃欣慶,從此謝絕塵囂,養其天趣。……迴憶十載名園,備叼雅愛,綠鬚傳繼,評詩白石之間,問字綺窗之下。茶煙酒 ,邀勝侶似題襟,蕭鼓畫船,蕩中流而泛月,當晚課餘閒,良宵晤對,平章泉石,商榷古今,還韻則嚴析秋毫,徵典則奇蒐宛委。一言偶契,笑口頻開,至於爐香欲爐,坐客漸稀,梅韻穿窗,琴聲醒耳,此時清境恍惚目前,舊遊慨然神往。……夫離合之感,人有同情,況乎文字之交,尤不可多得。不但閣下臨歧惆悵,嗚咽難勝,以豪之脫略世務,亦復相視棖觸,不覺涕之何從也。……豪每不自揣度,欲以著述自娛,嘗網羅故實,勒為一書,此行若抵廈門,隨付梓氏。……匆匆肅柬,並候吟安,言不盡意,豪再拜。」 四、潛園現況 「潛園」範圍很廣,連中山路本來是其花園,林家後人曾在日本佔領臺灣時,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日失敗後林家子孫大部分返回大陸。日本總督為了懲罰林家,徵收林家土地開路,以都市計畫之市區改正為由拆除「潛園」,以十字交叉方式開路穿過其間,導致園林規模被拆毀殆盡,所以林家就此殘破。昔日為了修築興建西大路和中山路,這裡的一切都被拆除殆盡。現在由西大路舊址的小巷進入,只能看到入口處,門額一睹林占梅親題「乙未年冬潛園主人書」的大門、一口八角井和一堵城牆以及雜樹叢生幾棟老屋庭園罷了,「潛園」整個規模已不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提出復建「潛園」計畫,完成《新竹市古蹟調查潛園研究》,於造價頗高和土地取得不易,以及古法修護匠師不易尋覓而作罷!現在位於西大路舊址,只能看到上述的一些建築。「潛園」大門前原本有一對石獅,現在移至新竹市議會前。「爽吟閣」在大正八年(1919年),遷建於新竹松嶺的神社。同樣「北郭園」亦遭受浩劫,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遺址又遭損毀,拆掉大部份建築物,不少當年的庭園,因臨街早己蓋成樓房店鋪,「北郭園」從此成為消逝的雲煙。中正路和北大路等諸路的開闢,跨越「北郭園」中,內部屋宇及各種景觀均被拆毀殆盡,僅留存部分殘跡,現在車來人往的大路上,沒有半點蛛絲馬跡可尋。「潛園」靠西大路土地部份產權,已達成協議,林氏後裔蓋起店面住宅自用。其他已變賣的土地,有些已蓋成住家或停車場租賃,現在難窺當年的繁華景象。真是榮華富貴,不過像過眼雲煙罷了!(下)
-
愛河的風華
六月,燒紅泣血鳳凰花的季節,延續一年一年莘莘學子的學習。 六月,清香茉莉綴滿嫁衣時序,嬌羞著的新婦。 我走過那樣截然不同的六月,二十幾個年頭,也是長長一段日子的累積,這之中寫過的歷史,雖然不短,但和「愛河」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十八歲那年的鳳凰木看過後,順利跨過大學門檻,未幾便跌進愛河,可卻沒能見識真正的愛河,直到颱風為婚禮見證後,落籍港都,方才一睹愛河的廬山真面目。原來這是條貫穿高雄南北,蜿蜒流過整個市區的河流,亦即深深關係著海港城市的脈動。 去年忒是怪異,進入六月,天一反常態的連連下著豪大雨,一連下了幾天,放晴之後,不過幾個晴朗日子,不停歇的陣雨便又是連日連夜下著,落進愛河的雨水,教水面往上升了許多,愛之船在河面行進,或許暢快許多。 才過一年,今年從春日之後下雨的天數寥寥無幾,在限水的壓力之下,以及想要擺脫酷熱的心情下,人人無不盼著天降甘霖,最好還是一場大一點的雨,可別輕輕灑下幾滴水珠,那可是不足解旱啊! 盼啊盼的,終於盼了個直接撲來的颱風,氣象預報莫拉克颱風將帶來豪大雨,足以解除旱了許久的這塊土地與人心。 是該有水氣滋潤,否則泣血後的鳳凰木如何屹立,為燒紅來年學子頌唱驪歌的清淚蓄養命脈?六月裡有了足夠的水分,便能教一張青春的臉保濕得更加晶瑩,也好在佳期時彩繪出新嫁娘獨特的妝。 想起那年新嫁之時,走過有雨的六月,七、八月裡常是大好天氣,沒料到變天完全沒定律,婚期前一天由中部先下南部,天仍舊清朗明亮,對照待嫁女兒雀躍的心,理應完美無瑕。誰知當晚用餐之後天便轉了性,從淅瀝淅瀝的小雨,一路下到嘩啦嘩啦,半夜那傾盆而下的雨會是甘霖嗎? 天氣突如其來的轉變,真的教人措手不及,原是該朝東岸而去的颱風,行進到臨近本島陸地時,不預警的轉了個彎來個大翻身,變成筆直由恆春半島灌進來,南方的天空因此蒙上灰暗,這雨,來得是時候嗎? 學子告別了六月的歡送,所有的準備都為一場人生重要典試,多希望八月裡的布告,映著的是青春快意的笑臉。走過多年愛戀的新人,穿過喜幛將要完成人生更重要的大事,百年好合的吉祥祝福,從紅艷艷的喜帳跳到心裡,屋外的風雨又如何?不過是告訴即將攜手共組家庭的新人,生活中中必然有風有雨,合該同心協力共同維護可堪遮風蔽雨的所在。 永浴愛河,應該是這般的無怨無悔啊! 然而那些年愛河污染嚴重,河面經常漂著上游流下的廢棄物,原該波光粼粼的水面因此污濁不堪,更別說撲鼻而來的是臭味了。合該是散步、划船的好去處,怎的僅剩臭和髒兩字得以形容?人們因而不再親近愛河,原是美妙的境地因此有了不堪。 攜手同行的伴侶,或許也會有爭執時候,所以更應以積極態度面對,迎向問題去解決,才能有雨過天青時候。 愛河的髒亂經政府部門的大力整治,不同於多年之前的污穢,如今已整治得脫胎換骨,再現更美麗的風華。最近幾年愛河不僅視覺上煥然一新,甚至還延伸到沿岸景觀的改善,沿著河所築的幾座橋,晚間點亮燈光,不但詩情畫意,而且浪漫至極。 我以為在愛河乘船逐風只是夢想,沒想到落籍二十幾年後,愛河以新面貌現身後,愛之船是新增的生活趣味。曾有一晚,餐後兩人特意驅車到愛河搭船,夜風吻臉輕輕,我與他不正浴在愛河嗎? 百年,是彼此的期許,兩人若真好合,百年的意義便大了。所有新婚眷屬,無不神往攜手到老,即使新婚那日是風是雨,總也知婚姻之路方才開啟,爾後還有好長一段路程,風雨之後必有麗日。 港都這個城市,悠悠有過百年歷史,今年城市還舉辦百年書寫盛事,。何其幸運,雖不曾逢上它百年的起始,卻是見證了它的百年風華,在我身在婚姻愛河時。
-
這些芒果樹
從稚嫩的幼苗逐漸成長 直到今天這壯碩的樣態 這些芒果樹,無懼於 強風驟雨的擊打 污濁空氣的侵襲 已經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了 都賴根鬚深入沃土 吸取養分,挺立不搖 又加陽光和水分不停的撐持 當然,最重要的是 種植者心血的挹注 乃有這大自然的循環果報 在這果子成熟的夏秋之際 種植者有福了 一顆顆飽熟碩大的果實 以其微酸香甜 將花綻開在他們的臉上 將喜悅盈滿在他們的心中 香甜是正味,微酸也是正味 兩者都是辛苦所得 都是果實對種植者的報償 也是造物對種植者的恩賜 畢竟這是辛苦種植的結果 血汗凝成的晶亮珠顆
-
死生幽冥
當你決定將此生愛我的配額封裝入木,便決定我倆永恆的遙望。 怎麼跌撞都趕不及你的步履。我的一個呼吸,你在永夜走得更急。 方便探望我的這個月,我等待你七夕的赴約。朝著天際伸出我的觸角,無邊蔓延依然接收不到你的頻率。無名指你留的婚戒閃亮,無名指以外的我黯淡無光。 我捎給你紙船,捎給你天燈,捎給你華廈快車,捎給你蓮花元寶;卻無法將自己快遞到你的面前。 該學學奧爾費斯整日彈琴,去感動冥王。即使帶你奔跑也不忘凝睇你的臉龐,寧願看你唇角而墜入地獄。即使陷入永恆的泥濘,也是雙雙。 死生幽冥之際,生是一種型態的死亡,死亡是永恆的存在。 永遠只能在你的名字左下眺望,我不是你的誰,我是未亡人。
-
緬梔樹下的回憶
「阿姨好!」中氣十足的聲音隔著票亭的玻璃窗傳進耳中,我連忙抬頭,兩位穿著學生制服的大男生站在我面前,這是冬天夜晚的紅毛城,園區幾乎沒有遊客,獨自守著空蕩冷清的票亭,心情有些落寞,兩位大男孩的到來讓夜溫暖了起來。大男孩是四年前紅毛城修復期參與見證的學生,轉眼間,他們已經從靦腆青澀的國一生變成帥氣十足的高中生,難得孩子還記得我,在冷冷的冬夜來看我,除了喜出望外,更多了份窩心,大男孩陪我天南地北的聊著,我們從功課聊到交友、學校、社團等等,他們就像我的孩子,毫無距離般的自在,望著他們離去的身影,我的思緒重回四年前那為期九個月,每週兩次相處的愉悅時光。 「廟前一欉雞卵花,樹椏蓊蓊蓊;樹葉青青青;花心黃黃黃;花蕊白白白。風若微微吹,香味就四處飛。小弟甲小妹,最愛佇在樹啊下躲迷藏。而我尚愛撿掉落來的花,穿作項鍊,送給阿姐。」這首「雞卵花」的台語歌謠又在我耳邊輕輕響起,引領我回到四年前的那段時光,當時我帶領了一群國一學生參加古蹟修復見證的活動,頭戴工程帽,手拿紙筆和相機,對一級古蹟修復做了見證人,孩子的單純、天真、直接、認真和熱情,讓古蹟修復的見證呈現不同的面向,我有幸成為這群孩子的帶領者,足跡踏遍園區的每一個角落,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條小裂縫、一片小瓦片、一塊小石頭、一個小故事都是我們珍惜紀錄的重點,我們從寒冬到春天,再經過盛夏,共處的歲月,點點滴滴都是美的回憶,緬梔樹下有著我們歡樂的身影,今晚因為大男孩的造訪,迤邐的記憶又溢漾開來! 緬梔─又叫做印度素馨,冬天樹葉落盡,光禿禿的枝枒有如梅花鹿的角,故又有一別稱「鹿角樹」,春夏開花,花瓣潔白無瑕,花心如蛋黃,故又稱之為雞蛋花,當雞蛋花迎風掉落,鋪灑在綠草地時,綠草映襯著白黃相間的美麗,並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緬梔樹下是我們留連、駐足最久的地方,歇息、討論、記筆記、玩遊戲、唱童謠、說故事,這是一處快樂天堂。我們把雞蛋花別在耳後、胸前,甚至串成花環,掛在手上、脖子上,讓美麗在身上停留,讓花香沁入心脾,也讓「雞卵花」的兒歌為我們妝點幸福浪漫的氛圍。 隨著修復的完成,這群孩子愛上了古蹟,開始參與為古蹟說故事,一年的小小志工表現得有模有樣,專業、熱誠又稱職,讓古蹟更增添年輕的生命力,但是功課壓力愈來愈沉重,孩子暫時和古蹟道再見,卻在一眨眼間他們成了英挺少年,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阿姨!我以後要讀紅毛城大學」;「那我要讀滬尾砲台大學」!孩子的童言童語好像又在耳邊呢喃,緬梔樹下的記憶滿滿,希望孩子與我有著同樣的回憶,充實又甜蜜。
-
苦命的鳥
暮春初夏,在金門的田野和鄉村,可聽到一種鳥兒,日夜不停地鳴叫著「苦呀! 苦呀!」或「姑惡、姑惡」,聲甚宏亮而悽厲,在2、3公里範圍內都能聽到其鳴聲,使聽者感到似在申訴不平的冤屈和苦楚。 這種日夜不斷哀鳴訴苦的聲音,在中國大陸各地也都能普遍聽到,於是被文人編織許多悽涼的故事。例如惡婆虐媳,使媳日夜不停的操勞,媳不堪其勞,乃奔入池塘投水而死,而後化作鳥兒鳴叫「苦不過、苦不過」。另一則故事是哥嫂將小姑送人當童養媳:童養媳在婆家,日常要上山打柴,河裡挑水。公婆有時還不給錢要她空手買油鹽,她想這下無法過了,不如一死了之。於是在夜裡高唱著「公又打,婆又罵,沒有糧米空教把水打,這樣的生活過得嗎?不如跳到黃河死了吧!」,於是就跳到黃河淹死。哥嫂來看著成殮時,忽然從童養媳的腦門飛出一隻鳥,伸長脖子鳴叫:「姑姑!」。她嫂子聽了,對她大聲叱道:「姑什麼姑?妳孤我不孤。」那鳥連著又叫:「姑姑-苦!姑姑-苦!」。詩人對這種哀鳴的鳥也多有著墨,例如陸游的「夜聞姑惡」詩:『湖橋東西斜月明,高城漏鼓傳三更;釣船夜過掠沙際,蒲葦蕭蕭姑惡聲。湖橋南北煙雨昏,兩岸人家早閉門,不知姑惡何所恨,時時一聲能斷魂。天地大矣汝至微,滄波本自無危機,秋菰有米亦可飽,哀哀如此將安歸?』。 白胸苦惡鳥就是這種鳴鳥的名字,白胸是形容詞,描述胸部是白色的,苦惡鳥是「屬名」,以牠的鳴聲取名。金門人叫牠「田雞咪」。台灣的北部人叫牠「白面呀」,南部人稱其「紅咖撐呀(紅屁股)」。白胸苦惡鳥屬秧雞類,普遍生活於田園裡、池塘邊或溝渠中,牠的腳趾很長,能在水生植物上行走,也能下水悠遊。其性羞怯,警覺性高,每逢人出現即快速奔逃入草叢中。牠的雙翅短而寬,飛翔力不強,清晨在公路上漫步覓食時,常被行駛快速的汽車輾斃。笨鳥慢飛,慘死輪下的金門鳥類排名,牠是第二名。第一名當屬褐翅鴉鵑,一種在草叢間活動,僅作短距離飛行的中型褐色鳥類。 事實上,白胸苦惡鳥在春夏之際的鳴叫,是在叫春,一種尋求伴侶以達到交配為目的的行為。通常牠生活於草叢裡,由於叢藪阻隔視線,不易看到同類,所以以鳴聲來告知自己所在的位置。鳴叫聲越響亮、越持久,越能表達自己身體的康健,也越能獲得異性的青睞。然而因其鳴聲酷似「苦呀! 苦呀!」或「姑惡、姑惡」,便被有心人編織成許多惡婆虐媳或姑嫂不和的悽苦故事。 如果說白胸苦惡鳥是苦命的鳥,實際上也不為過。白胸苦惡鳥築巢於地上,雖然都在濃密的草叢中,其所生的蛋仍容易被蛇、鼠、野貓、野狗等天敵吞噬。牠一窩可能產8~12枚蛋,其中經過艱辛的孵化、育雛過程,最後可能只有1~2隻雛鳥能順利成長。雛鳥高度的死亡率,頻仍的痛失愛子,應是其命苦之因吧。不過因金門人不獵取此鳥,其目前在金門的族群數量,尚稱普遍,否則在暮春初夏之時,怎能在鄉野間聽到其哀怨而持久的「苦呀! 苦呀!」或「姑惡、姑惡」鳴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