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長長的憶念──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對世間的愛,恐怕是所有信徒與朋友之中最感懷與敬重的一項;它是源自大師的心性思想,並鎔鑄其諸多著作中。 他諄諄教誨大眾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為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一生不曾虛擲過尺寸光陰。他曾說過:「求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觀音。」這短短的一席話,卻融鑄各家佛性思想於一爐。他在人們孤寂或不安的心中,早已注入了其慈悲為懷的精神力量。他教會許多人學著去愛。 當代佛學界的星雲大師,其一生自然是傳奇的,且擁有許多人生況味的故事。他曾歷經戰亂、顛沛流離。他曾飽嘗饑餓與困頓,也曾幾度處於生死邊緣或無妄的牢獄之災。但他總能在關鍵時刻值遇善緣,化險為夷,並從中汲取智慧。 在那樣的艱辛歲月裡,他仍決志弘法,為了創造一個「人間有愛」的崇高契機,他將畢生的愛當是磨練自己心志的課題。當他奉獻給別人自己在禪悅中獲得的智慧與哲思,或因佛學思想所賦予受苦的人的愛時,他是謙虛的,也是虔誠的。 他總能讓許多人學習思考,並懂得愛、感恩與惜福。因為,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而大師總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因而彰顯出他的勇毅與睿智的圖像;在我及許多信徒心中,更是一位為人親切、幽默的大師。 當我看到大師圓寂的消息傳遍了各大媒體,其身影與思念一起湧上心頭。在今晨的寒冷中,我佇立在門前一棵高大的小葉欖仁樹的枝條下,凝視著。我深信,大師也在迢迢喜樂國安靜地看書、寫字或漫步。 現在,我會驕傲地向大師致敬。因為,他的慈顏,以及他的勵志話語,是許多人和我一樣,綿綿不斷感懷其教導如日光般溫暖的原因吧。而大師的愛,相信在彼岸淨土也鑄就了別樣的崇高。 他是世界之光,聖潔如蓮,也讓人間變得更美好。
-
【憲官憶往】 懷念海龍王劉雨成將軍
我在金門太武山擎天峰擔任護衛金防部指揮中樞的憲兵連的預官排長時,經常要帶隊執行高級長官視察金門的車隊前導與護衛勤務。由於執行這種勤務,我就有機會接觸到當時在金門是響噹噹的人物-蛙人們的「老爸」海龍王劉雨成將軍。 高級長官的車隊在金門本島移動時,憲兵的勤務車必須在前面開路;他們下車以後,憲兵勤務小組也必須緊跟在旁護衛。如果他們還要繼續赴離島視察,那麼憲兵的責任就只到岸邊,後續渡海的接駁與護衛任務就轉由蛙人負責。 每次我執行此種有蛙人參與的勤務時,就一定會碰到海龍王劉雨成營長(當時是上校),這是因為每一位高級長官都有好幾顆星星,所以兩棲偵察營的營長當然要到場督導。劉營長與長期擔任戰鬥村副村長的先父是老朋友,所以我私底下都喊他劉叔叔。每次見著我時,他都會露出慈藹的笑容。 劉叔叔就像鄰家的歐吉桑一般,一點架子也沒有!曾有退伍蛙人說,他剛到海龍部隊時,出完任務後,因肚子餓,就跑到廚房裡盛碗麵吃。到了廚房,見一老芋仔蹲在陰暗的角落吃麵。當時他並沒有特別去注意,後來回過神來,才驚覺那人原來就是老營長! 劉叔叔督導這種海上接駁與護衛任務時,除了黑色小帽上的三顆梅花,其餘部份,包含:黝黑厚實的膀子、斜背的彈帶、紅色的短褲、白色的短靴等,看不出與年輕的蛙人戰士有甚麼不一樣。每一次出勤務,他都會帶上好幾條香煙,在岸邊見人就發,而且是用丟的!是一人一包,而不是一人一根喔!其豪氣干雲、五湖四海的豪邁作風可見一斑!此事對我而言,真的是印象非常深刻。 看起來非常威嚴的時任參謀總長的郝杯杯跟劉叔叔可是哥兒們呢!郝杯杯到了水頭碼頭,見著劉叔叔時,劈頭就開他玩笑:「劉雨成啊,我看你乾脆把棺材抬到金門來吧!」站在他們附近的我,也不禁當場笑了起來!其實在玩笑當中,也有在褒揚他對兩棲偵察營所做的偉大貢獻的意味。 我退伍多年之後,從報紙上看到劉叔叔退伍以後轉任金門漁會的總幹事,繼續為金門做出奉獻。他不幸於1995年5月18日病逝,骨灰依其遺願海葬於做為海龍蛙兵訓練基地的料羅灣海域;其在天之靈將永遠守護著金門這塊聖土。我為我這輩子能遇到這樣的英雄人物感到十分的光榮!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你是說我娘週旋在阿兵哥群中賺取黑心錢?如果你敢再胡說八道侮辱我娘,恁爸就對你不客氣!」天河怒氣沖沖地說,在不自覺中,「幹」字也脫口而出。 大頭聽後衝上前,一把揪住天河的衣領,厲聲地問:「你這個臭小子,你幹誰?你幹誰?你欠揍是不是?」說後順手猛力地一推,天河踉蹌地退後好幾步。 天河站穩腳步衝上來,說了一聲:「幹恁娘咧,你要打架是不是?」拳頭就朝大頭揮去,大頭出手把它撥開,然後揮出拳頭,一拳就把他打倒在地。一旁的天清見狀,趕緊上前扶起哥哥,兄弟倆竟聯合起來對抗大頭。但他們卻沒想到,大頭早年練過拳術,沒人敢惹他,才敢出來開賭場,兄弟倆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所以才會被打得鼻青臉腫、落荒而逃。 「今天的運氣簡直太壞,輸錢又被打,真衰潲。」天河摸摸淤青又疼痛的臉部說。 「大頭出拳乾淨利落,絕對有練過。不要說我們兩個,我看再加兩個也不是他的對手。」天清看看他,膽怯地說:「你的臉部有一大片淤青,我的嘴唇既流血又紅腫,回家怎麼向阿母交代。」 「阿母一天到晚忙著小舖的事,忙著賺錢,根本就不管我們,只要我們人回去就好。大頭這個王八蛋,竟然說我們欠村裡那個瘋子的人情,我實在想不透。尤其阿母穿著體面,又愛乾淨,又有錢,怎麼會跟瘋子在一起?怎麼會欠瘋子人情?應該是阿母幫助他們,他們欠我們人情才對。大頭這個王八蛋,簡直胡說八道!既然我們兄弟打不過他,我們應該叫阿母找阿兵哥好好教訓教訓他,痛揍他一頓才甘心。」天河心有不甘地說。(九四)
-
金門之光──浦邊排球隊
在我孩童時期,提起「浦邊排球隊」,猶如聽到「紅葉少棒隊」一般,聲名大噪、無人不曉。 兒時居住浦邊,浦邊排球隊即已遠近馳名,三不五時便見大人們在對打或比賽,從看不懂到看得懂、從傻傻地看到精明地看,一群大人小孩環繞球場四周,在旁加油打氣,不論對手是軍方(含成功隊)或民方,最後浦邊總是勝方,每回戰況,精彩激烈,雖事隔逾半世紀,卻留下美好印象,也與有榮焉、難以忘懷! 就讀何浦國校時,低年級以何氏家廟為校舍,中高年級以何肅闕、何肅坡兄弟洋樓為校舍,沒有正規教室、沒有合格跑道、沒有真正球場,只有鄰家的門口埕,門口埕就是我們上體育課的場地,當年運動風氣不盛、運動器材短缺,球場實際上是土埕畫上白線,在此情況之下,體育老師必須克服萬難教導我們。浦邊排球隊的成員,都是我的父兄之輩,他們就讀的是何浦的前身浦山或鶯山小學,勢必教學資源更加窘困,浦邊排球隊在此貧乏的環境下竟能異軍突起、一枝獨秀,真是不可思議! 他們大都務農,只能利用農暇時刻、忙裡偷閒,學習練習,但個個有雙厚實粗壯、強勁有力的掌臂,奠定了他們排球的根基,球場上個個氣勢昂揚、威風凜凜,經常殺得對方招架不住、片甲不留。 那日整理舊書,意外發現三本家父遺留下來的《金門縣第二、三、四屆運動大會秩序冊》,分別為民國五五、五六、六九年的賽程隊伍名錄,雖然紙張泛黃破舊,但益顯珍貴,翻閱之下,發現許多選手都是我讀書年代的長官、恩師、學長,其中二、三兩屆均見排球隊的參賽隊伍及隊員名單。 在社會男子組中,第二屆依序有金門中學、金城鎮、金沙鎮、金寧鄉、縣政府等五隊參賽。當年採雙敗淘汰制,錄取前四名。起初九人制,後改六人制。在金沙鎮的隊員中,領隊:王柏榮。指導:何素森。隊長:周水能。隊員:周水能、何克團、何應進、何金目、何肅智、趙江珍、周金木、周孫贊、周福志、何水託、林吉祥、王振華、張德昕、黃松木。 第三屆依序有金城鎮、金沙鎮、金寧鄉、金門中學、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警察局等六隊參賽。其中金沙鎮領隊:符文敏。指導:周永耐。管理:汪文彬。隊長:周水能。隊員:何應進、周孫贊、何肅智、何素森、林吉祥、王振華、何克團、何金目、周金木、趙江珍、何水託。金沙鎮排球隊的成員以浦邊人為主幹,應是浦邊隊(含六甲)歷經初賽複賽、過關斬將、一路凱歌,最後代表金沙鎮出征。 在此參賽隊員中,僅就所識所知提出,領隊符文敏是金沙鎮鎮長,指導、管理、隊長全是浦邊人氏。周水能與周永耐是浦山村前後任的村長,且分別是何浦國小第四任與第五任家長會長,二人與家父吳世泰(浦山與何浦國小校長)過從甚密,應與校務有關。汪文彬是官派浦山村副村長,任期甚久。趙江珍是何浦第二任家長會長,與家父私交甚篤,常來我家。何素森是何浦教導主任,其他隊員大多浦邊人氏,周福志曾任浦山村公所幹事,何金目是村丁,早年我家住蔡永耀洋樓,村公所設在隔壁的蔡永耀雙落大厝,他們成了我家的鄰居,朝夕相見。周孫贊兼營雜貨店,是眾所周知的老闆;周金木家與我家近在咫尺,兩家交情非淺;何水託與我家有親戚關係,何應進是家父學生,浦山第二屆畢業校友,何肅智、何克團皆是熟識浦邊人。另四位不識先生乃電話請教何再明學長,可能是洋山人氏。 在母校金門中學排球隊名單中,見到允文允武的黃振良學長,他是第二屆隊員、第三屆隊長,曾與浦邊排球隊交戰過,乃電話請教,說浦邊排球隊在當年是一支烜赫有名、屢戰屢勝的常勝軍,總是獨占鰲頭,捧走縣運冠軍。 何克強同學進一步告訴我,他的父親君倩先生,年輕時也是浦邊排球隊的一名猛將,在兩岸尚未隔絕前,曾渡海遠征廈門參賽,足見浦邊排球隊有段歷史淵源,只是「哲人日已遠」,賽況獎項如何?已難考證。克強兄還記得前排隊員通常是何素森、周水能、何克團擔任主攻,何水託、何應進、周金木攔中。浦邊排球隊也曾數度「連中三元」,代表金門來臺參賽,曾榮獲二、三名次,這些輝煌戰果,史冊應有紀錄。 浦邊鍾靈毓秀、鸞翔鳳集,只是一個平凡的農村,村民終日忙於農事,排球竟能打出名號,令人難料!可惜當年這套戰術球技未能傳襲下來,在我同輩同學之中未有擅長排球者,於是獨領風騷、所向披靡一段漫長歲月的浦邊排球隊就此畫下完美句點,從此斷層,實為憾事!回顧當年他們英姿煥發、馳騁球場的雄姿,而今他們都已功成身退,甚或作古多年,光輝璀璨的紀錄,長留運動史冊,也留在球迷及老一輩的浦邊人心中。
-
【田園趣事】花生情緣
打開記憶寶盒,映入眼簾的是那一畝田,那一窪水。金門老家側旁有一片花生地!我站在頂樓,俯瞰一望無際的綠色地毯。走到花生田旁,仔細觀賞,每一顆花生上都有很多小點點的花兒,像蝴蝶穿上黃色的衣裳站在舞台上表演。 猶記兒時,看著父親身兼教職副兼農夫下田耕種,每逢春節放假多日,正值播種花生的好時機,此時的空氣濕潤以及天氣也比較暖和,首先,父親會提早翻鬆泥土整理田地,讓泥土在太陽底下曝曬,土壤中所含的細菌病毒在日光浴中就會消失無蹤。接著,父親和母親帶著我們四個姊弟,光著腳丫到田裡幫忙播種花生,父親指導我們腳尖和腳踝之間約10公分的間距要撒下花生種子,我們踏著輕柔的腳步,彷彿和大地接吻,小心翼翼的撒著花生的種子,一邊哼著自編的兒歌:「爸爸媽媽有塊地呀!依呀依呀喲!哥哥姐姐種花生呀!依呀依呀喲!開開心心來耕種,依呀依呀喲!這邊種土豆,那邊種土豆,依呀依呀喲!」一邊則要目測約10公分的間距,不敢懈怠。我們四個姊弟互相比賽誰種得快,而且又最整齊,獲勝者可以得到獎勵。在歡樂的歌聲和嬉戲中,我們共同完成播種花生的神聖任務。然後,就祈禱著老天爺的天降甘霖。 放學回家之後,我們會到田裡觀察,約一個月之後,原本咖啡黃的田地,瞬間變成了一望無垠的蘋果綠,這是立春以來田地裡的第一道綠。耀眼的綠,在陽光下顯得光芒四射,閃爍著光澤;閃亮的綠,在田野中,彷彿層層的波浪即將席捲大地;動人的綠,猶如充滿了活力,每一點綠都宛如舞動著一個新希望。 盼著盼著……終於放暑假了,看著看著……花生也成熟了,等著等著……又到農忙收割的日子。 暑假是大家最開心的日子,我們有如脫韁的野馬,可以盡情的在田野間奔馳,啊!自由的感覺真好! 在狂野奔放之後,父親大喊:集合了!我們四個姊弟立馬集合,接著,父親問大家準備好沒?我們整裝待發,深怕曬傷和被蚊蟲叮咬,穿著長袖衣褲,戴著斗笠和手套,前往花生田拔花生。我們彎著腰匍匐在花生田裡,聞到了香甜的花生味道,提升了我們的士氣;聽到了田野間的蟲鳴鳥叫聲,彷彿在慰勞辛苦的我們;看到了正在玩捉迷藏的小蜥蜴,彷彿在跟我們比賽誰的手腳俐落。此時,我們揮汗如雨下,看著地上粒粒飽滿的花生,我們開心的露出燦爛的笑容,這是我親身參與的歡喜收割,內心充滿成就感的喜悅! 拔好花生之後,雙親會將拔好的花生綑綁成一疊一疊的放在三輪車上,再推到可以遮天蔽日的大樹下,就定位後,父親以代幣制正增強法模式,鼓勵我們幫忙剝花生,剝好一公升牛奶罐裝滿,就可以獲得硬幣1元,(以前1元可以買一支棒棒糖)耶!太棒了!我們一邊剝花生一邊唱著歌……我們將拔蘿蔔兒歌改編歌詞。「剝花生,剝花生,嘿呦嘿呦剝花生,嘿呦嘿呦努力剝,阿兵哥快快來,快來幫我們剝花生。」 夕陽西下,天色漸漸的暗了,我們在歌聲中完成剝花生的神聖任務。接著,母親在傍晚時分會燉煮花生,父親將花生的葉子拿去餵爺爺心愛的大黃牛,我們和鄰居小孩玩躲貓貓遊戲。一陣又香又濃的花生味道撲鼻而來,我們迫不及待想吃熟花生……於是,母親裝了一鍋子的熟花生,終於讓我們大飽口福。剩下的花生就會拿去曬成乾花生,留著下次食用或送給親朋好友。 寂靜的午夜,我輕柔的關上記憶寶盒,花生田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家人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甜蜜的美好回憶。 (稿費贈大同之家)
-
鼓浪嶼夢迴
雄鎮九龍漳江之海門 勢扼丹霞龍溪之咽喉 這裡原是宋元時陳薛的圓沙洲 滿地稻穀花香的新城嘉禾里 二度重來,我彷彿看見-- 騎鯨少年還在演武讀書 憑欄聽濤,眺望南明神州 寅夜與陳永華商略復興之途 又或者-- 池顯方晃岩苦思贈艾儒略詩句 與何稚孝翰墨指點閩書山川 與蔡復一玉屏酬唱參禪法語 又或者-- 五口通商十三國領事鼓浪而來 音樂之島頓成租界之地 淑媛再無人撫鋼琴思國土 我彷彿看見-- 乙丑割台心懷亡國感慨 板橋林家蹇困於菽莊一園 四十四橋明月夜深藏於海 又或者-- 賴和仔仙懸壺於博愛醫院 苦思關乎五四運動之新思潮 醞釀日後文化協會大藍圖 又或者-- 弘一法師駐錫日光巖寺閉關抄經 林良和童書則早早告別小島去台灣 只有世居的舒婷,還在苦吟朦朧詩 鼓浪嶼是一則未完的故事 在商旅雲集的金廈航道上 說著人們遺忘與未遺忘 完成或者未完成的情節 據民國版《同安縣志》卷八,晃岩在同安縣北端山,池顯方在此讀書誦經,因佛光煜晃故名。池顯方為明末廈門人,同安與鼓浪嶼之晃岩必有因緣。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羊犅不是發瘋了嗎?我娘說,看到他那副披頭散髮,全身窩窩囊囊、充滿著尿屎味的樣子,就想吐,叫我們不能經過他住的那間柴房。大頭,你有沒有搞錯,一個瘋瘋顛顛的神經病,怎麼還會救人?你是從什麼地方聽到的?是誰說的?」天河疑惑地問。 「你們兄弟小時候受到他很多照顧,難道你們都忘了!」大頭說。 「小時候的事,怎麼還記得那麼多。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瘋瘋顛顛的神經病。」天河不屑地說。 「人嘛,最怕的是知恩不報,如果不懂得感恩,那跟草木又有何兩樣。」大頭不客氣地說。 「你怎麼越說越離譜呢,如果真的欠他人情,也是我娘的事,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而且我娘曾說,看到他那種模樣,聞到他那股尿騷味,簡直想吐,又怎麼會跟他交往,欠他人情呢?所以我勸你大頭,不要多管閒事,也不要胡說八道,以免傷了和氣。」天河警告他說。 「我是好意提醒你們,做人要懂得感恩,如果你認為你們一家沒有受到羊犅的照顧,那便是我多管閒事;假如曾經有過,那便是你們背恩忘義,勢必會遭受上天的譴責。」 「你大頭不要滿口仁義道理,光憑你開賭場抽頭,而且還經常跟人家打架,從這兩點來看,就不是一個正派的人,還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說三道四講別人。」天河說。 「那是我的本事!你天河有能力開賭場嗎?有力氣跟人打架嗎?如果沒有這種本事,最好給我閉嘴!」大頭反駁他說。 「你的錢有我們家多嗎?以你大頭的體型,我看也不過如此如此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啦!」天河神氣地說。 「你們家有錢、是你賺的嗎?如果我沒聽錯,是一個綽號叫小阿嫂的女人,週旋在阿兵哥群中賺取的黑心錢。我看這種錢也高尚不到哪裡去,甚至比我開賭場抽頭還不如。」大頭挖苦他說。(九三)
-
成長的喜悅 --長孫國中畢業的祝褔與期許
〈聽孫彈琴有懷〉: 髫齡習圖與棋琴,尤喜彈鍵傳璞真; 旋律佳妙猶鳴鳥,節拍準符比律心; 雖無指指皆應法,卻有聲聲盡怡神; 歡欣上天施敏慧,藝學精進悉耕耘。 這是2013年8月17日聽完長孫在一場音樂會表演鋼琴後、內心欣慰之餘所寫下的一首詩。那時他才五歲半,幼兒園都還沒有畢業,但對音樂尤其是鋼琴的喜好性向,卻已顯露無遺。餘音繚繞,彷彿是昨天才發生過的事,一眨眼十年就這樣過去,長孫也已長大到國中就畢業了。想到過往對他的陪伴種種,千絲萬縷,齊湧心頭。 均衡發展學才藝 長孫從小天資聰穎,除了課業上能保持優異的前段水準外,也行有餘力學習了一些才藝。例如繪畫是在住家附近的兒童班畫室學的。每週一次,每次去,除了學畫以外,也高高興興從畫室借了好幾冊繪本回家看。繪本圖文並茂,除了欣賞圖畫,也看有注音的文字故事,無形中增進了閱讀的能力。印象中,他在國小低年級時,參加過竹苗區的著色比賽,在眾多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得到第二名,榮獲主辦的新竹縣政府邱鏡淳縣長頒獎,引為無上的光榮。 長孫在幼兒園時原本也學也一些基本的圍棋,原盼他也能從下棋中學到專心細心與邏輯思考的能力,從而觸類旁通,在課業上也能運用養成的習慣,助益學習。所以學圍棋也成了他另一項才藝。幸好他自己也有興趣,所以幼兒園畢業後,每個週末下午去圍棋班下棋、學棋,也成了他快樂學習的一部份。當然,老師也會帶他們去比賽,從切磋觀摩中促進學棋的動力。記憶中孫兒也得過幾座獎盃,最好成績是分齡第二名。進入國中後,時間相對壓縮,圍棋只好暫停未再續學。 至於鋼琴,那是他從未停歇腳步、自幼兒園起就進入兒童班、循序漸進學習不輟的一項才藝。因為歷程最長,所以學習過程的甘苦互現也是最多。每個週末近午的時段,就是孫兒悠游於鋼琴課的快樂時光。那個時段,他父親也才能得空一起「陪公子讀書」,負責記錄重點及回家要練習的功課帶回來。只是他父親平日上班回家都晚了,課堂上帶回的作業,包括樂理及練彈進度等,只好由阿公我負責按圖索驥,陪孫完成。當然,居家的時間要比上課的時間多上好幾倍,在陪孫學琴路途上有關時間和精神的付出,阿公可能要比孫兒的父親多很多。 所幸,孫兒悟力強,定性夠,靜下心來久坐練彈不以為苦。所以老師規定的作業,不但能如期完成,還能「超前部署」,把下堂課的進度也能提前預習,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作更有效率地學習。孫兒的鋼琴之路,就是在充滿律動、童趣、活潑、好玩中開始學習的。幸運的是他遇到一位教學認真、深具愛心的啟蒙好老師,上完課會規劃進度要求家長陪同孩子練習,並把結果錄影上傳老師訂正,再練習,再訂正,直到通過為止。學生經歷這樣一次次「嘗試錯誤」的學習後,琴技無形中進步了。只是,這樣的過程,老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來教導,備極辛勞。後來,老師因結婚關係,在帶領孩子們通過鋼琴九級檢定後,離開了鋼琴班。我們很感謝她幫長孫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時至今日仍常常保持聯絡。 之後,接手此一音樂班的也是一位深具音樂素養和愛心的好老師。在老師悉心的教導下,長孫陸續完成了先修班及合專班等所有團體班的課程,並先後通過了鋼琴八級與七級的檢定。那時,也正是國中倍感升學壓力的階段,合班結束後,多位同學都停下學琴的腳步,老師認為以孫兒當前的水準,加上學校課業也能兼顧的情況下,停掉學琴,殊為可惜,而孫兒也有續學的興趣,於是老師就特別騰出一段時間,每兩週仍去音樂班一次,由老師個別指導。目前他以練奏徹爾尼 40首練習曲、貝多芬原典版奏鳴曲、德步西一些單曲、以及其他精選的鋼琴名曲為主。 音樂教室,每期程結業時都會舉辦音樂會,壓軸的表演通常是由任課老師商請另一位老師擔綱合作演出。2022年11月6日及12日兩天的四場音樂會,老師卻要孫兒與她同台演出,由老師擔任電子琴,長孫擔任鋼琴,表演Everything曲目,獲得在場眾多師生與家長們的讚賞。演出時,老師還特別要身為阿公、阿嬤的我和內人錄一段鼓勵長孫話語的影片在現場播出,真是令我們倆老非常感謝,也深感與有榮焉。 喜歡閱讀學業佳 至於智能的學習方面,長孫在學校的表現也是令人刮目相看。這方面阿嬤的陪伴和引導,居功厥偉。想是阿嬤的用心,從小培養了他閱讀的興趣,以致幼兒園每兩週一次閱讀故事測驗比賽時都得滿分,獎狀多到整片牆都不夠他貼。進入國小和國中後,有機緣接受一些非課本制式的訓練與薰陶,讓他整個人變得更靈活,表現更全面。獎狀已不再貼牆面,收納的剪貼簿,厚厚一大本。他也曾在臨危受命下組隊參加校際英文演講比賽,於短短幾天內自編自導演講內容,匆匆揪合同學練習幾次後就上陣,居然也得獎了!他酷愛摺紙,曾號召志同道合同學,利用親自摺紙的成品、技術、結合學理、探討相關的問題參加科展、獲得第二名及最佳鄉土教材獎。 家人陪伴互動好 在為人處事方面,長孫在進入國中後也有很大的進步和成長,最明顯的是他變得更主動積極,能獨立規劃並完成應有的學程,毋需阿嬤像小學那樣在身邊陪伴或督課。生活態度上也變得更守序有禮,樂於助人;也更懂得調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更加活潑開朗。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開心心地向來接他的阿公阿嬤問好,然後進浴室去邊洗澡邊唱歌,歌聲嘹亮,渾然忘我,彷彿要洗盡一天上課下來的疲憊,迎來清爽昂揚的身心,好為晚間的課業衝刺蓄足能量,奮發向前。 長孫從小由阿嬤一手帶大,所以跟阿嬤之間的相處一直都很貼心的;從一個十五年前天真爛漫、稚嫩無邪的嬰孩,到今日樂觀進取、充滿自信的少年,這條漫長的道路,期間有阿嬤太多數不清的付出與愛心。相信阿嬤的用心陪伴,悉心照料,對孫兒健全人格的養成,一定起了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功效。記得有一年母親節,長孫特別製作了一張賀卡,上面就就寫著:「阿嬤自我八個月大就開始帶我陪我,很辛苦,也很偉大」等的字句送給阿嬤,讓阿嬤深受感動,久久不能自已。 這些年來,由於兒與媳兩人工作早出晚歸的關係,阿嬤自國中教職退休下來後就接手孫兒的照料工作。我們倆老每天風雨無阻,阿公充當司機,阿嬤化身保母,在新竹與竹北間往返奔波接送,呵護照顧,無怨無悔,最大的慰藉就是看到兩孫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而長孫也很爭氣,三年國中生涯的努力,德智體群美等全方位的發展,終於贏來了市長獎的殊榮,我們為他喝彩,為他高興,他真棒! 畢業祝褔與期許 值此長孫國中學程告一段落、行將邁入人生另一階段之際,阿公除了要祝褔他身心健康、學涯順遂之外,也願提醒他留意下列三件事,作為勉勵與期許: 首先,希望他要更勇敢;因為勇敢的人敢於衝闖,接受挑戰,腳下都是路。 其次,希望他要更有智慧;因為有智慧的人,頭腦澄明清澈如水,知道要走哪條路。 第三,希望他更要宅心仁厚;因為仁者無敵,懂得用同理心設身處地對待家人與週遭的親友;同時也因為仁者樂山,了解「登高自卑,行遠自邇」的道理,一步一腳印,走出一條他人生的康莊大道。 末了,知道他在進入高中前的最近日子裏,將有一個音樂之都維也納所屬國度奧地利的放鬆行程;也知道音樂和鋼琴,是他成長之路中最感興趣的良伴。所以阿公要以「琴」為題,填寫一闋「蒼梧謠」送給他作為國中畢業的禮物。詞雖短,寓意卻也深遠,旅程中或可慢慢咀嚼體會。祝褔他旅途愉快,收穫滿行囊! 〈蒼梧謠〉 琴, 絃鍵涵藏絕妙音。 能人手, 萬馬復千軍。
-
美麗的飄浮傘
暑氣蒸騰、烈日當空、蔚藍的天沒有一絲雲、半點風,熱得讓人受不了!彷彿只能躲在屋內吃片西瓜、啃支冰棒、喝碗綠豆湯;稍能透心涼,驅散這躁悶得喘不過氣、煩膩得懶洋洋的夏天……。 無意間撞見戶外飄浮空中、彩虹般繽紛炫麗、傘傘發亮的裝置藝術「傘」,惹得人驚艷一夏!整遍聚集的飄浮傘,好似藉此擋住了一點點可怕的紫外線、成了抵禦豔陽侵襲的防護罩;亦在古樸的鄉野巷弄間,增添了無比的詩情畫意……。 突然間覺得這個夏天也不是那麼的糟糕,瞬間有了分外美麗、恬適的心情……。
-
【童詩】太陽雨
太陽穿過雨絲 像一層金色的薄紗 罩在新娘的頭髮 春雷轟 隆 轟 隆 就是他們的迎親曲 神秘的森林裡 狐狸正在娶親呀 噓 你可別想偷跑去看喔 驚動他們進行婚禮 可糟糕 抓去彩虹端下 狐狸的家 當保母 噓 你還是乖乖睡午覺 數著窗外的雨絲 聽阿嬤講 傳奇 故事
-
靜謐時光--遇見桃花源
每次直播的工作結束之後,腦袋總是會有一段空白時間,就像是等待重新開機一般,這時我就會拿起一隻筆,並且打開音樂,挑選一首平淡且無帶有大自然的和弦,閉上眼睛,將自己放逐在如音樂的場景中,享受那個世外桃源帶來的寂靜,然後拿出筆記本,將腦海裏出現的畫面以及想法,一字不漏的全部填在本子之上。 不是寫小說也不是寫作文,不用管文字是否優美,詞意是否通順,看到的竹林,聽到的鳥鳴,乃至吹過那帶有芬多精的微風,把自己的感受全寄託在筆上,全部紀錄下來。 待疲勞退去,緩緩睜開眼後,再將剛剛的筆記整理好,用優美的文字將他們串連起來,可能是一首詩,可能是一篇散文,也可能是一個故事,靜謐的時光,也是與自己心靈相通的最好機會,放鬆之後,不只是得到了休憩,更收穫了一篇美麗的故事。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大頭不屑地說:「倒十次也沒關係,反正賭三公都是光明正大的,沒人會作弊,輸贏全靠運氣。你們儘管倒牌,倒一百次恁爸也沒在怕!」 當大頭發完第三支牌,也是賭客們最緊張的時刻,他們慢慢地推開牌,瞇著眼睛仔細地看。霎時,大頭突然站了起來,把牌攤開放在桌子上,尖叫了一聲:「三公!」然後毫不客氣地把他們面前的錢全部收走。 天河臉色鐵青,一時不知所措,坐在椅上久久沒有出聲,口袋亦已空空如也,現在如想把它扳回,也沒有賭本了。即使他曾想過弟弟天清,但他口袋頂多也只是三兩百塊而已。如此輸大錢,再來賭小錢,其他人或許不敢說什麼,一定會被大頭看衰潲,所以他乾脆站起身,說了一聲:「不賭了!」轉身對天清說:「走,我們走!」 大頭見狀,有些不好意思,趕緊說:「時間還早,不要急著走嘛,如果想再賭,我可以借你錢啊!」 天河瞪了他一眼,不屑地說:「幹,你大頭別貓哭耗子假慈悲,有種你就借我二千塊!」 大頭故意說:「不要說是二千,就憑你是秋月小舖的兒子,只要你開口,三千塊我也會借給你,何況是二千。」 「如果借了不還呢?」天河以傲慢的口氣說。 「我看你天河沒有那個膽量!」大頭無懼於他。 「為什麼?」 「因為秋月小舖向來講的是信用,所以才能賺大錢。如果你們兄弟不講信用,則會砸了你們秋月小舖的招牌,到時你們老娘可能會欲哭無淚。」大頭警告他說。 「笑話!」天河不屑地,「別忘了,秋月小舖的老闆娘綽號叫小阿嫂,連駐守在我們村郊的連長也要尊敬她三分,你大頭又算什麼東西,敢砸我們家的招牌!」天河神氣地說。 「當年如果沒有羊犅救你娘一命,你娘不僅會被排副強暴,而且還會死在他的槍下。」 (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