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東吳手記外雙溪錢穆故居
我到東吳,住在外雙溪的一個半山坡上。門廊外,一片小樹林,密密匝匝,上下的石階也被枝葉遮蓋著,要是夏天,肯定的很清涼的。我的到來已經仲秋,照理是到了天朗氣爽的時節,而臺北卻是「雨季」。不過,只要不是颱風,雨卻也不大,秋風中,雨點打在枝葉上,沙沙作響,我還特地打開門窗,聽風聽雨,似乎也是一種小小的享受。 錢穆故居,去年十月間我來台參加雲林科技大學的一個學術會議,返回臺北時,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許清雲教授領著我參觀過一次,留下很深的印象,記得錢氏故居的門牌是臨溪路七十二號,在東吳大學的校內。我現在居住的房號竟是七十號五十六室,門牌與錢穆故居僅有兩號之差,單雙分列,那麼,我的寓所可以說與大師毗鄰了。從我的住所,下了石階,過了車路,再往下走上一段彎曲的、苔痕斑斑點點的小石徑,就到了錢穆故居。不過,若從正門走到故居,還要下若干石砌的臺階,石臺階左側是教堂,右側是故居的圍牆。如果算直線距離的話,可能也就是七八十米的光景。由於小樹林遮擋住視線,從住所的門廊是看不到錢穆故居的。十月六日,颱風蘿莎折樹發木,門前的大樹小樹各倒了一棵,樹枝折斷無數;往故居的路上,也躺下一棵老樹和若干小樹,經過工人的整理,視線寬遠得多了,站在門廊,居然可以看到故居紅紅的一片屋頂,一下子覺得與大師的距離縮短了許多。 錢穆先生原名恩,字賓四,後改名穆,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六月初九日(陽曆七月三十日)。錢家世居江蘇省無錫縣南延祥鄉嘯傲涇七房橋村,七房橋以錢家先世七房受名。先生自幼天資聰穎,刻學苦讀,十八歲當鄉村小學教師,1918年,還在擔任著小學教師的錢先生所著《論語文解》,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錢先生的第一部著作。此後,錢穆先生擔任多年的中學教師,在中學任教期間,先後又出版了《六書大義》、《論語要略》、《孟子要略》等著作。1930年秋,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辯駁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之誤,震驚了當時北京的學術界;同年任燕京大學講師。1937年轉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 抗戰前七年在北平,先生任教于北大,又兼清華、燕大、師大等學校的課,1935年、1937年商務印書館又分別出版了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戰爆發後,北大文學院南遷,錢穆先生輾轉南嶽、桂林、南寧、昆明、蒙自等地;後又任教于齊魯、華西、川大等校。1940年《國史大綱》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1948年出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55年應美國耶魯大學東方學系之邀,在該校講學半年,並獲耶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7年秋,錢先生與夫人定居于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今址,並在中國文化大學授課;先生花了七年的時間完成了巨著《朱子新學案》。1986年,九十二歲生辰,錢先生在素書樓講了最後一課,對學生贈言曰:「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1990年初,錢先生遷出素書樓,八月卒于臺北市杭州南路自宅,享年九十六歲。1992年錢夫人遵照錢穆先生遺願,將其骨灰運回江蘇故鄉,安葬于蘇州太湖中的西山四龍山。1994-1997年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把錢先生的著作總匯為《錢賓四先生全集》三編(甲編:思想學術,乙編:文史學術,丙編:文化論述)出版,煌煌五十四巨冊。 錢穆故居,坐南朝北。南邊是坡勢不太陡的山坡,上世紀六十年代錢氏居所興建之時,我現在的住處,以及左鄰右舍的幾座住宅尚未興建,看看我現在住的尚未開發的後南坡,就可以想見當年林木的蒼鬱;東坡也是密密的山林。故居大門外就是濺濺由東向西流去的外雙溪,地勢開闊,可以遠遠地看得見故宮博物院淺青色的琉璃瓦。西側則是一座紅磚外牆的教堂。這處居所,是錢先生和夫人生前同共選定的。錢穆先生過世之後,故居閒置年餘,臺北市圖書館於1992年元月正式將故居辟為紀念館。2001年12月委託東吳大學經營,2002年3月重新開館,五年來慕名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在離紀念館兩三公里的地方,就開始設有路標,指示著參觀者參觀的路徑。 錢穆先生生前居所名「素書樓」。「素書樓」是錢穆為了紀念母親的撫育和呵護而命名的。錢先生故鄉無錫七房橋五世同堂之老宅,第二大廳叫「素書堂」。錢穆先生十七歲時得了一場重病,要不是母親在「素書堂」對他悉心照料,先生可能就活不下來了。錢先生在九十二歲高齡時撰寫的《懷念我的母親》一文寫道: 我母親的一輩子,可用《論語》上「貧而樂」三字來作形容。但使我最難忘懷的,是辛亥年那一年的夏季,我十七歲,得了傷寒病,誤用了藥,幾乎不救。我母親朝夕不離我身旁,晚上在我床上和衣陪眠,前後七個星期,幸而我終於痊癒了。我之再得重生,這是我一生中對母親養護之恩最難忘懷的一件事。現在我的外雙溪住宅,取名素書樓,就是紀念當年七房橋五世同堂第二大廳我母親養護我病的那番恩情。 故居有圍牆,占地約三四畝。進了故居的大門,東邊是步道,西頭是水泥車道。步道由小石砌成,有三十多個臺階,夾道有楓樹迎人,山茶秀雅,古鬆勁挺。素書樓是錢夫人胡美琦女士親手繪製屋舍、設計圖樣而建成的,當我們對照當年的老照片,可以發現,草創之初,樓的四周僅有一些小草小木,雖然規劃得齊齊整整,但草木稀疏自不待言。居所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主人多年的經營。拾級至素書樓前,東側的黃金竹在秋風中搖曳,竹籜雖然年年剝落,而竹身卻比當年更加修長婀娜、金黃燦燦,竹葉依然婆娑多姿、青翠欲滴。這是錢夫人親手所植。夫人在庭院所植草木多矣,而夫人最愛的只是這一叢黃金之竹。錢穆先生有詩云:「一園花樹,滿屋山川,無得無失,只此自然。」不僅是素書樓的真實描繪,也是錢穆夫婦的人生境界的寫照。 走進素書樓,東頭是客廳。客廳裏立著朱子像,懸掛著朱子手書「立修齊志」、「聖賢書」及「靜神養氣」等字軸。由此,我們知道主人所著《朱子新學案》,除了學術研究的因素之外,還緣于對朱熹的熱愛和崇敬。說是客廳,這裏其實還是講學的廳堂。我們彷彿還可以看到錢穆先生人坐在桌前,他的學生們環圍於四周,人數眾多,有的只能站著。先生神采飛揚,出神入化。廳堂的空間雖然狹小,但是有的學生一聽就是二十年,就是到他已經當了教授了,還是經常來這裏受益,甚至把自己學生也帶來一起薰陶,薪火相傳。 二樓東側是書房兼工作室,中間一個房間是藏書室。據介紹,錢穆先生的藏書非常豐富,他的書架頂天立地,從地板到天花板,每層書架都有裏外兩層,錢先絕大多數藏書都捐贈給中國文化大學或贈送給友人了,今天我們前來參觀,看到的只是先生各個時期的著作展品,即便如此,琳琳琅琅,已讓我們應接不暇。我站立於五十四巨冊的《錢賓四先生全集》之前,沉思良久。從1918年先生二十三四歲出版第一部著作《論語文解》,到1987年盲瞽口述的《晚學盲言》問世,長達七十年之久,總字數多達數千萬字,涉及史學的各個領域:斷代史、通史、思想史、政治制度史、學術史、文化史等等,數量之多、博大精深,這些論著到底是怎樣寫出來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今天思考的問題,先生早慧、刻苦用功、廢寢忘食,以至於高壽,這些確實是沒問題的,但是這幾句話似乎還不能完全概括錢穆先生對學術執著的追求。但是仔細想來,也並不複雜,錢穆先生在最後一堂課說:「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他就是以一個中國人的身分,一輩子研究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學術,他太執著愛、太沉迷於這一身分,太執愛、太沉迷於這一研究。辛亥年他才十七歲,我們不去說他,1937年,當他流離西南的時候,1949年他在香港辦新亞學院的時候,1967年他遷居臺灣之後二十多年;早年他當小學教員、中學教員的時候,中年、晚年他當教授甚至在國外講學的時候,不論環境如何變化,不論學術地位如何的變化,他始終潛心于他的傳統文化。錢先生抗戰時在昆明除講學外,潛心於郊外著書,連陳寅恪先生這樣的大學問家見了都說:「在此寫作真大佳事,然使我一人住此,非得神經病不可」。一年之內,錢穆先生完成了近50萬字的《國學大綱》。論錢穆先生的學歷,他沒有上過大學;論其職位,最高不過文學院院長;論其最後執教的學校,不過是民辦的大學!「潛心」二字,說起來容易,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卻難,許多學者經受不住學術之外的太多誘惑。人們往往習慣于大師要有一個高學歷和高學位,習慣于大師要有一個很高或較高的職位的光環,習慣于大師有一個著名大學作為他的學術背景,但是,錢穆先生卻使習慣于這種思維的人期待落空。 1949年錢先生赴港後,夫人張氏及諸子女皆留在大陸。七年之後,也即1956年,錢先生與胡美琦女士結為連理,生活始得重新安定。素書樓西側的房間是錢先生夫婦所居,兩架床,一個五斗櫥,陳設十分簡樸。1952年錢穆先生來到臺北淡江大學講演,新建的禮堂屋頂水泥掉落,先生被砸昏迷,經搶救脫險。錢先生在台中養病期期間,多虧胡氏的照顧。胡氏江西南昌人,先後就讀于廈門大學和香港新亞學院,後來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上了素書樓的二層,從東側的書房通向西頭的臥室,有一條長長的樓廊。樓廊寬約兩米,外邊是一排落地的玻璃窗。錢穆先生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清晨起床之後,他都會在樓廊小坐片刻,然後踱到書房開始寫作。樓廊就是樓廊,沒有什麼陳設,只有西頭擺著的一對竹沙發和竹茶几而已。西頭還有玻璃門,可以通向外面的陽臺,素書樓的主人稱之為觀月臺。透過樓廊的窗,可以俯視樓外的主人精心培植和經營的花園,春有杜鵑,秋有紅楓,還有四季常綠的青松和翠竹。素書樓是根據錢夫人所繪房舍圖而建的,這個樓廊也是她精心的設計,原來,錢穆夫婦在香港的居所也有樓廊,夫人曾經回憶道:「遠在我結婚以前,我和外子賓四在一起,就常喜歡閒聊人生。成婚後,我們最初住在九龍鑽石山難民區一小樓上。樓有一廊,可以望月,可以遠眺一線的海景………以後我們遷居九龍郊外沙田半山一小樓………樓居的廊,長四丈餘,寬六尺。前面有一排長四丈,高逾八尺的玻璃長窗,面前寬大的海灣。海灣後有一排如屏風般的遠山。樓廊遠望,海山宛然,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我們在此居住八年,每得閒暇常在此廊上閒話。」關於素書樓的門廊,錢夫人又寫道:「(1967年)我們由港遷台定居,第一年先住市區,第二年遷來外雙溪素書樓。溪山外長山一列,樓前亦有一長廊,面前溪山,依稀往年沙田景象。又成我們日常閒話的好地方。」據錢夫人的敘述,錢先生常常透過日常社會種種現象,種種人和事,借題發揮,引經據典,談論人生,精深而有啟迪。錢夫人的《樓廊閒話》,文筆悠雅生動,不經意間記載了他們夫婦間的看似閑淡卻很耐人尋味的生活。 錢穆先生辭世已經十幾年了,大師似乎已經走遠。有兩件事,一個多月來,我一直揮之不去,不時覺得鬱悶。一是錢先生被迫遷出素書樓,說那地是公產。沒過幾個月,先生就過世了,老東吳的人說,錢先生遷出後可能心情不好,不然也許沒那麼快離去。二是錢穆先生在1949年被冠于「民主個人主義者」的「銜頭」,以至於此後很長的時間,錢穆先生的著作在大陸幾乎銷聲匿跡,新一代的學人對錢穆先生的學術幾乎一無所知。說來慚愧,直至1987年春,我給助教進修班開《先秦諸子》課,始得接觸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此後才知道先生還有《國學大綱》、有《中國文化導論》,還有《朱子新學案》等等。現在與大師的故居為鄰,與大師為鄰,生活在大師生活過的氛圍周邊,是一種緣分,一種幸運。每天下午,我讀書寫作累了,就跑到素心樓的花園散散漫漫地走上幾個來回,有時還在故居的茶室慢悠悠地喝上一杯濃濃的咖啡;夜晚,當我上完課,身子有點疲憊,還是繞道從素心樓與教堂的小道小心地登著石級而上,若干年前,錢先生與夫人就在我仰頭就可以得見的樓廊閒聊著人生,在觀月臺上賞月………
-
美好的仗您已打過──紀念楊媽輝老師
雖然身處臺灣,我仍常會透過網站上的金門日報關心家鄉事。那一天,看到報上刊出楊媽輝老師病逝的消息,內心突然一陣不捨與刺痛,直覺這麼好的人怎麼說走就走? 想到我與楊老師的關係,其實只有數面之緣,甚至未曾說過多少話,但他的真誠與豪邁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們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藝文人士的朋友家,只記得他家裝潢得很漂亮,當睌場合是為了歡迎楊樹清老師及一些臺灣來的文友所辦的聚會,楊媽輝老師與其夫人也一起與會,不知如何就聊到楊老師與美麗的夫人交往的經過,讓我發覺到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老師倒很會關照人,在眾多賓客中,我算是年紀最小的,也是最沒份量的,但他竟細心地注意到我的存在,並適時與我閒話家常,還不忘問我以前小學的體育老師是誰?我說是某某某,很凶的,他居然笑笑地說:「某某某也是我的學生,所以你應該稱我為『師公』。」適時化解了我的緊張與不安,更讓我感受到他親切和煦的一面。 第二次碰面的場合是陳延宗大哥邀約的,那時已近晚上十點鐘,天氣有點冷,其實我並不太想出門,但一聽說有我喜愛的詩人鄭愁予及其夫人,且又在楊媽輝老師家,想想和楊老師雖不熟,但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極好,所以遲疑了一下,我還是穿了大衣,冒著冷風,騎著摩托車出門。一找到楊媽輝老師家,還沒踏進門口,就已聽到熱鬧的 喝聲,天氣冷,他們正大啖火鍋,已經記不清是吃牛肉或豬肉,只感覺場面很熱絡,那時鄭愁予老師似乎已微醺,還不忘說醫生囑咐他少喝酒,但碰上熱情的楊媽輝老師,就算醉倒了也無妨,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氣概,而楊老師也不遑多讓,更坦率地說:「我肝不好,醫生早已勸我不要再喝酒,但遇到鄭大師,再怎樣都要喝幾杯。人生活得精彩適意才重要。」所以席間邀酒聲不絕於耳。酒酣耳熱之際,楊老師或許趁著酒膽,大方說他也有在寫詩,寫得不好,難得鄭大師光臨,就冒昧請益一下,並將一疊詩作拿給鄭老師看。沒想到鄭老師看了竟擊節讚賞,我原本以為鄭老師因是客人,所以說些場面話來稱讚楊老師的,因為在我制式封閉的想法中,一個學體育又看起來如此豪邁雄壯的人,怎麼可能會寫出細膩的好詩?直到我也看到楊老師的詩作,我才不得不讚嘆與折服,並暗嘆自己真是井蛙之見啊,楊老師的詩作確實又讓我開了眼界!甚至我對於某些詩句,竟然會念念不忘,如這一段:「六十多年前,遊子曾經問過老母,故鄉的祖厝誰在住?老母說,草在住……」彷彿見到斷垣殘壁前,滿頭銀髮的母親與志氣昂揚的遊子的簡單閒話,流洩出的卻是落寞語氣與深沈情感,夾雜的又是人事已非的感慨,而今,遊子也蒼老了,幾句詩句就更顯出滄桑感。直覺這詩有古詩的純樸與自然,卻又震撼我心,讓我不由得在心中反覆低吟回味,久久不能言語。 那一天,原本以為我又只是食客兼陪客,但真正令我回味留戀的,並非是吃了什麼美食佳餚或見了鄭大師的欣喜雀躍,而是楊老師動人心弦的詩句。 最後與楊老師的碰面是在金門縣第十四屆全縣運動會之後,我很幸運的得到運動會社會組徵文第一名,這原本和楊老師無啥直接關係,但他竟打電話向我祝賀,並說他那邊有金門縣運的主題歌CD要送給我(其實我已知道縣運會的詞是楊老師所做,所以由他贈送更有紀念價值)當下我更欣然與感恩的允諾,並與他約了時間去拿CD。而因為那時我已知道楊老師內斂的文人氣質與素養,所以也就斗膽的把我徵文的原稿拿給他看,沒想到幾天後,他竟又打電話給我,說他覺得我的原稿比拿去比賽獲得第一名的文章還好,尤其是最後一段,寫孩子們對下屆運動會期盼的心情很吸引他,非常生動、充滿赤子之心,且與第一段互相呼應。句句直擊我心,讓身為睌輩的我當場覺得逢到知音。其實在刪修文章的過程中,對於最後一段的刪減我是最捨不得的,因為正如楊老師所言,有前後呼應之效,亦暗示著運動會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的精神,但迫於徵文字數的限制,所以我才不得不忍痛割捨,但也因為捨不得,所以原稿我又另存一份,也才有了把原稿再給楊老師看的緣分,只是我未曾料到,他竟是如此認真細讀,並比較兩文的不同,還打了電話給我,更讓我感動莫名、受寵若驚,並覺得身為體育教練的他愛惜的不只是體育人才,更有賞識文人的胸襟,果真是大氣度。 與楊老師的緣分,算次數其實很淺很薄的,但他給我的印象卻很深刻、清晰的,我想原因在於他待人的真誠與豪邁,但卻又不失細膩與體貼,所以在他走後,才有如此多人懷念他,而這些人不止是社會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更有如我這般無名小卒者,而這更代表著他為人的成功。我想美好的仗楊老師已經打過,在人生的戰場上,他早已獲得無與倫比的殊榮,這一生,他已值得。
-
●第四屆浯島文學獎新詩組佳作 唐馬
(一)電碼 5459 2448 4430 0948 7139 7456 2139 2646 (2) 1420 2514 (19) 0433 (32) 4432 4574 (1) 0682 7093 0524 唐馬 當你年少 永遠背負著沉重的金門花崗岩 環跑地球征戰世界 總以 摩斯電碼 替代 彼得斯的雙腿 閃電回報故鄉的殷盼 如今 我已年老 牧馬侯新育的幼駒 古坑台灣馬拉松初揚蹄 鈴噹 鈴噹 馬鈴聲又響起 電碼沉默 手機悅耳 無聲 有聲 唯心聲不變 唐馬 我要告訴你 不久的將來 我走後 不需再到 我的墳前稟戰報 也別在 墳前哭泣 因為 我在賽場 不在墳場 3057 6678 7070 2037 4192 0132 0225 註:篇首電碼中譯為:〈莫斯科國際馬拉松〉〈(2)小時(19)分(32)秒〉〈第一名唐馬〉,係由前交通部電信局代譯;篇尾為作者私房密碼。 (二)紅場融雪 200年前 從科西嘉島 策馬 飛越阿爾卑斯山的拿破崙 統領 法蘭西遊騎雄兵數十萬 橫掃歐陸 進攻帝俄時 卻 面對 烈焰焚天的莫斯科 遙望著 冰封的克里姆林宮 垂頭 勒馬 200年後 亞熱帶的雪初融 福建東南海隅 唐 牧馬侯族裔 在浯島豐蓮山麓 孕育了 日騁千里的唐馬 1991 寰宇群雄 爭奪 莫斯科國際馬拉松桂冠 唐馬 奔穿八駿圖 飛鬃血汗 一滴 一滴 融解了 蘇維埃最後一場冬雪 牧馬侯子弟 竟 單騎 征服了紅場 (三)仙洲再嘶騰 耶穌誕生前 勇士彼得斯的雙腿 在古波希戰火熄滅時 從愛琴海畔的馬拉松灣 一路跌跌撞撞 塵揚42.195公里 喘極 奔抵雅典衛城 保住殘存一息 說 我們勝利了 希臘舉國歡騰 勇士 卻 雙腿跪地 嚥下最後一口氣 從此 馬拉松 長跑二千五百年 這雙腿在奧林匹亞 創造了雅典娜神話 浯島唐馬 單騎 從仙洲草原 奔踏出牧馬侯傳奇 愛琴海的藍 豐蓮山的綠 一樣美麗 唐馬開路 2008 金門國際馬拉松 蹄揚塵 仙洲牧馬再嘶騰
-
海若有情
海峽海底地形比較複雜,有海底階地、海底峽谷、岩灘、淺灘、海溝和海底港灣等多種類型。兩級海底階地水深分別為二十米和四十至五十米,分佈於海峽兩側。岩灘分佈在澎湖列島四周,為玄岩台地,露出海面的就是澎湖列島。 海溝有兩個,一澎湖海溝,在澎湖至台灣西岸之間,呈南北走向,約七十公里,水深百餘米;另一個海溝在澎湖列島中部,呈東南向,深七十米,成為馬公港天然航道。 台灣海峽是亞熱帶淺海,水溫較高,海峽魚類品種約七百種,其中經濟魚類有百餘種…… 于浩講到這裡,桌上的電話鈴聲響了。驚醒了杜恆,他拿起話筒,是童沐天的聲音。 「老杜,對不起,把你吵醒了!」 「現在幾點了?」杜恆睡意惺忪地問。 「九點半了。」童沐天說:「中午,來我家吃炸醬麵,一定要來。」對方撂了話筒。 炸醬麵是北方人最愛吃的飯食。特別杜恆是從白山黑水長大的人,格外感到喜歡。東北出產的大豆,顆粒大、營養高,做出的豆醬風味不同。但是它對年長的老人不太適宜,因為味鹹,影響血壓增高。 吃麵的時候,童沐天在聊天中談到正題。他為了杜恆答應接下漁船船長職務,思索了數晝夜,最後得了結論:推辭。以高血壓為藉口。就說耕莘醫院賴大夫的囑告,不適宜海上工作。童沐天放下筷子,鄭重地說:「如果你不接受我的勸告,咱倆的交情,到此為止。」 杜恆笑了。他溫和地說:既然答應了人家,也不能馬上變卦吧。 你可以把這個責任推到金花身上。你說我老婆不准我再上船,否則她就跟我離婚。 這不是撒謊麼? 你這個榆木疙瘩,怎麼這樣固執?六十多歲,眼看七十了,你還去飄洋過海當那個漁船船長做啥?兒子有了事業,生活不成問題,你不必再求事業發展了。你也不是搞漁業出身,別做這種職業了。 杜恆覺得童沐天的勸告很有道理。便回家給于浩打電話,堅決辭掉這個職務。于浩跟他囉嗦了半天,最後只得掛斷了電話。 週末,杜恆帶了次子台平一家四口在信義路鼎泰豐吃過晚餐,便驅車前往桃園中正機場去接金花。兩個多月不見,老伴面色紅潤,身體健康,打扮得比過去年輕了些。她見了杜恆就問:「你不是當船長去了嗎?」杜恆說:「人家等了我將近半個月,久不到任,另外找人啦。」
-
●長篇小說連載 歹命人生
婉玉幾乎很早就起床,簡單地梳洗完畢後,就騎著腳踏車上街幫志宏的忙,但並未等到早市散場後才回家。經常地在六點左右,她會提一只小提鍋,到附近一家新開的粥店,買二碗廣東粥,因為粥裡有瘦肉、肉丸、豬肝和雞蛋,其營養成分可說是相當高的。另外還買了二條油食粿,一起帶回家,給阿母和契母當早餐。但願這份富有營養成份的早點,能讓阿母的身體快速地復元,能保契母的身體老康健,這也是他們姐弟唯一的冀望。 服侍阿母吃過早餐和服藥後,婉玉必須上山做一些較輕便的工作,譬如:放牛、砍柴、澆菜、拔草、挖蕃薯……等等,回家後又要忙於煮飯、餵豬,儘管有契母的幫忙,但還是讓她忙得團團轉,而她並沒有後悔,一切都是她心甘情願的。不過她亦與志宏取得默契,倘若田裡有較粗重的工作,兩人必須相互替換,一方面不會影響生意,另一方面則不會耽誤農事,這也是兩全其美的辦法。為了這個家,為了把阿母照顧好,彼此間沒有不接受的理由。 婉玉無論家事或農事再怎麼地忙碌,總要抽出時間為阿母梳洗一番,甚至天天都要用溫水幫她擦拭身軀,為她換上乾淨的衣服,讓她看來更有精神,不會有病人無精打采的邋遢相。誠然「久病無孝子」,但這句話對婉玉和志宏來說是不存在的,他們姐弟的孝行和作為,村人莫不肯定和讚揚。對同住的契母也是晨昏定省、噓寒問暖,絲毫不敢怠慢。如果沒有契父契母的提攜和信任,以他們家的財力,這輩子也不可能在街上開店做生意。即使營業執照的負責人依然是契母,但實際上的經營者卻是志宏。往後契母雖沒有像伙計般地給他一份固定的薪水,但在金錢的運用上,則給予他一個完全自主的空間。在她的囑咐下,家中的例行開銷,婉玉的讀書費用,全數由店裡支付。 自從住到鄉下後,經過長時間的朝夕相處,以及更深一層的瞭解,秀春早已與美枝一家人融合成一體,除了相互照顧外,亦不再分彼此。在秀春的想法裡,儘管金和信商號是他們夫婦辛苦打造出來的基業,但往後如果沒有像志宏這種有為的年輕人來經營,勢必不會有金和信商號的延續。況且,金錢畢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她不會把金錢看得那麼重,也不想當守財奴。放心把店舖交予志宏來經營,是她此生最感得意的一件事。要不,金和信商號隨著老頭家的往生,或許早已熄燈打烊了,那還會有今天這種場面。待她百年後,這片產業勢必將由這個少年老成的年輕人來繼承,但願他能把它發揚光大,不要令她失望才好……。
-
●第四屆浯島文學獎新詩組佳作 浯島鄉情
之一、海上碉堡建功嶼 潮水浸漸在青石板上漉刻 記憶的逡巡與跌宕 這是幽秘的蹊徑 流連灘頭 無意間 小蟹輕輕靈靈地擾醒幾顆珠螺 卻見礁岩保持靜默 傾聽韶光傳講行將飄逝的掌故 誤闖明清之際聽痲瘋兀自生滅 撞見戰火蔓延時高聳森嚴壁壘 軌條砦一字排開 在荒瘠沙場中枕戈待旦 仙人掌與灌木叢劍拔弩張 簇擁著迷彩碉堡 鐵絲網盤踞泥牆 曾經是摧堅折銳的控扼 海茄冬不喜歡緊鑼密鼓的氛圍 喜歡雲淡風輕的感受 被催眠的夕陽萬種風情 輕柔地為波浪妝點斑斕 浯江溪口踏著碎步的水鳥 舞著芭蕾的白鷺 滑翔進嫣紅奼紫的一幀油畫 之二、古色古香水頭村 【酉堂別業】 曲橋柔婉了瀲灩在堂前的日月光華 花廳畫棟很書香 恍惚中昔日書齋琅琅課讀聲 在迴廊洞窗間縈繞 最奇譚的是池中的鱸鰻 最傳說的是井底的神祈 仰望山牆上的風獅爺和瓶身懸魚 預約了千萬年的鎮守 燕尾脊和捲棚頂 什麼時候撥動思古的心絃 【金水國小】 特寫西式山頭的浮雕天使和鷹飾 是為剪影僑鄉的情調 紅磚圓柱為學堂增添古意 回字型的雍容井然就在書廊 石湖塔和寡婦塔已成灰煙 依然堅持重現映像絮說故事 已經很久了 時光如蠟像靜定 今天 遊人的目光又在灶廚停格 還在存德藥局窺見了 古老的一幕劇景 【得月槍樓】 如此典麗的梅花窗木鬲怎麼會是銃眼 亭亭古塔玉立在洋樓群中 展閱兵馬倥傯的歷史畫卷 城垛堞後埋伏著上彈火鎗 又是一個瞻孔掩護在精美壁飾間 而鐵鑄的鎗架卻已成眠 就是這條噤聲的地下坑道 見識過盜寇夜襲的緊張場面 最教人在意的是塔頂的時鐘 無視時空迢遞 永恆不渝地指向 十二點四十分 之三、群鳥翱翔慈湖堤 花嘴鴨與小鷿鵜活潑地晃漾碧波 驚動了蘆葦叢中羞澀的秧雞 湖畔的木麻黃穿梭著吹哨的鵲鴝 美麗的環頸雉也漫步林間 棕背伯勞徘徊覓食 成了鏡頭捕捉的一道風景 那裡又聚集了年年叩訪的鸕鶿 究竟是什麼樣的牽繫 曙光乍現就傾巢而出 成千上萬為晨曦譜上壯美的旋律 俯衝入水的剎那 旋即昂起的長喙囫圇一尾烏魚 為了瀝乾濕透的羽衣 停棲沙洲做個和煦的日光浴 每當夕陽帶來瑰麗的襯景 眾鳥歸林的視覺饗宴就拉開序幕 最精銳的空軍演習 最傑出的花式溜冰 最別出心裁的水舞表演 面對鸕鶿的飛行特技也要相形見絀 人字型的排列 似浪濤拍岸 一波波的滑過天際 掀起一連串的漣漪 又像無聲的音符 先是一段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然後是帕海貝爾輪唱的卡農 最後只有莎拉布萊曼的告別時刻 足以為這華麗的演出配樂
-
女人悄悄話
一、 生之旅,需要他人的了解與關懷,彼此切磋互勵。尤以坎坷人生路,尋得心靈伴侶,領受關懷的可貴! 友誼的滋潤,除同性,亦含異性,只要心態健康,寂寥人生路,一路扶持,有何不可? 年歲相近,未必能相知、相惜,而生活上的小細節,摩擦成性,終有一天,勢必走向路的兩端! 二、 美麗,有時也是一種錯誤! 她的美,使另一個她,產生了威脅! 她和她的丈夫是好友! 她怕她搶走了她的丈夫,日以繼夜,監督著她的另一半! 他是個顧家的好男人,一肩挑起了家計,貌美如天仙的妻子,則是享受人生,纖纖玉手不是用來扶持丈夫的事業,而是掌控他的一切。 她的出現,神經質的她,開始疑東疑西,她不要聽她的聲音、亦不要看她的人,她要她的丈夫,離她遠遠! 人生難得逢知音,但擔憂她的幻夢,二人的友情,漸行漸遠! 三、 愛自己的女人,一身名貴! 苛自己的丈夫,傷痕累累! 揮霍無度的女人,遨遊四海,容自己交遊廣闊,視丈夫如栓牛、又似看門狗! 她走過無數個國家,閱歷無數! 丈夫寸步難行,出個門,都要她批可! 每天耳邊碎碎念,他沉默以對,只為愛! 數十年的夫妻,歲歲年年,他承受了多少的苦痛與辛酸? 如此折磨,情何以堪?好男人,繼續隱忍傷痛! 四、 男主外、女主內,在兩性平等的社會,似乎越來越少見! 這個男人,身兼數職,外邊事業忙,裡邊吸油煙,裡裡外外一頭鑽! 工作、洗衣、燒飯、拖地、拜拜………,父兼母職,他無一不做,一個人,當兩個人用! 每天如陀螺般的轉動,午休對他來說是奢望;天一亮,洗手做羹湯,裡外皆忙! 瘦削的身軀,不是沒道理。 數十年如一日,他甘之如飴,只願妻小幸福安康! 賺了銀兩,如數奉上,換愛妻一個笑! 經濟不景氣,百業蕭條,他亦受影響,她在耳畔,串串叮嚀,生財之道。 已忙大半輩子,何不趁此,讓他停下腳步,歇一歇? 錢,夠用就好,辛苦數十年,他給了她一切,荷包已滿滿,知足最樂,命在最重要。 多一些關懷、少一些苛責。 歹命的人生,他,已經夠苦了! 五、 出門忙觀光,回家看存量! 一趟遠門歸來,盯著丈夫細思量。 褪去衣衫,忙裡偷閒;猛虎下山,丈夫遭殃! 白晝忙得暈頭轉向,夜裡枕邊人,難侍候,精力再旺盛,亦不堪體力消耗。 男人要尊嚴,同床共枕,不同心,令他難為情。 她擁有財富、亦駕馭男人,「掌權」、卻無法「掌情」! 她嘮叨滿腹,他靜默不語,數十年來,她踐踏了他的尊嚴,他卻依然選擇「尊重」,他尊重她,願她亦如是! 六、 「隱私權」,對他來說是奢望! 擔憂丈夫存私房,翻箱倒櫃她在行! 主觀意識強烈的她,眼裡只有自己,愛自己,勝過一切。 他將她捧在手心上,任她予取予求,只要她開口,未曾否定過,變本加厲的她,得寸進尺! 她的丈夫,無隱私的空間,她憑著感覺隨性搜覓。她的丈夫,從未領受喘息的天地! 她樂此不疲,自以為是的作風,重重的傷了一個男人的心。 他尊重她的隱私,不過問她的一切。 她竭力搜索,不是整理家務,讓環境清幽,而是尋覓大小角落,一分一毫,均不放過! 七、 千金大小姐,空有軀殼! 貧寒子弟,從未仰賴他人鼻息,赤手空拳,成就大事。 自己建樹,無須他人扶助,一點一滴的累積,積沙成塔。當他擁有一片天時,仍以自謙態度,自我期許。 暴發戶的作為,在他身上看不到,他依舊勤儉持家,自省自察。 旁人誤以為他今日的成就,乃取決於昨日千金大小姐的扶持,除欽羨的眼光,亦一絲譏諷! 雖說娶個千金大小姐,陪襯嫁妝一牛車,吃穿不用愁,人生少奮鬥,不知內情的人,總以為他的江山,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女方大肆贊助,才有今日! 為家庭圓融,他不願多做辯駁,將面子做給妻子。 她一手遮天,以為無人知,女強人的姿態,顯露無遺。 真理,天地皆知,還能隱藏多久? 八、 她不許他的丈夫,結交異性;她自己卻交往了異性朋友! 她不許他的丈夫與女人交談;她自己卻和男人天南地北的,聊得起勁。 她軟禁了他的丈夫,不許他出門;她自己卻悠閒自在,愛上哪兒、就上哪兒! 她花大筆的鈔票,出國旅遊;她要她的丈夫省喫儉用! 家,她最大,任何事情,她說了就算! 一代女皇,屬她最像! 在他身上,看不到男人的尊嚴,他忍氣吞聲,面子重要。 女性朋友不多見,男性友人陪身旁,孤單的他,有人伴。 只要她在家,他的朋友不是過門而不入,就是點頭招呼即離去。 當朋友一個個回到自己的崗位,孤寂的心,再次浮現! 妻不賢,家無溫暖,他痛心,難過姻緣! 九、 覓知音、尋知己,今生唯一,永繫心底! 她,擄獲了他的心! 數十年的歲月,未曾體驗愛為何味?她的出現,他先是欣賞、再是一頭栽。 自然流露,毫無矯情,他喜於她的率性與善良。 他深深愛戀這個小女人,為她癡、為她醉,他要給她全世界。 他許她一個美美的未來,他要呵護著她,疼她、愛她。 她為之感動,但她,只要他的關懷,如此,就已滿足! 他是個信守承諾的男人,言出必行! 小女人曾有的坎坷歲月,他不捨。 有生之年,他要以有力的臂膀,讓她倚靠。 起初,小女人懷疑,世間怎可能有此奇男子? 他告訴她:「讓歲月來考驗!」 逐漸的,小女人體會了他的真;終於,接受了他對她的好。 但她,從未思及其它,只要他平安、健康、快樂! 十、 相知相惜的兩人,人生道路上,互助互信、殷殷關懷。 小女人偶爾鬧鬧小脾氣,他歡喜承受! 他知道,女人要哄、要疼、要愛,只要三者兼備,她就如小綿羊般,溫溫順順的,依偎在他的懷裡。 他輕輕的愛撫著她,在她的背部,揉了一下又一下,她感受到愛的滋味,眼皮不經意的往下掉,然後,醉倒在他的懷裡,沉沉的睡去。 他解開了她的鈕釦,一件件的褪去了她的衣衫,白皙的皮膚、豐潤的胸,玲瓏有緻的曲線,呈現眼前。 他的手,細細輕撫,舌尖一遍遍地來回穿梭,她熱氣昇騰! 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悄悄展開! 她沉溺於他柔情的懷抱! 從未有過的感覺,漸漸滋長。 幸福的滋味,圍繞四周。 他不辜負她! 她亦不辜負他! 十一、 他想深入她的內心世界,她沒有拒絕。 愛在沸騰! 他將她攬在懷裡,小心翼翼的呵護。 他輕撩她的髮絲,柔柔順順! 他在她的額頭,深情一吻。 她感染了愛的滋潤,纖細的手在他胸前觸摸。然後,一遍又一遍的畫上小圈圈。 他將她摟得更緊了,一次又一次的吻著她的臉頰。 她微閉著雙眼,任他在身上來回穿梭。 由淺而深,他深入了她的內心世界! 二人緊緊的交融! 天崩地裂,此情永不悔。 他有她,一陣欣慰! 她亦是! 十二、 人生短暫,兩人相愛卻久遠。 一句不辜負,她放心地將愛傾巢而出。 她毫無保留的給了他! 不一樣的境界,他感動又窩心。 初次淺嘗即神往! 此生,他認定,她是他心中的唯一。 除了她,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女人,躍入他的心扉! 她感念他的風範、心動他的貼心,世界不能沒有他。 每日,電話聊心事、亦聊情事! 深深淺淺,無所不談。 兩人,竟能如此的貼近? 作夢亦沒想到! 但,事實如此。 十三、 他想圓一個夢,一個長長久久的夢。 善解人意的她,看穿了他的心事,決定幫他。 他感動,這可愛的小女人,願意為他如此犧牲! 他躑躇,怎可毀了善良的她? 愛,無怨無悔。 當兩顆心,緊緊相繫,為彼此圓夢,如泉湧般的付出。 情愛深濃,誰亦不願失去誰。 共築愛的「夢」,踏實而甜美! 日日夜夜,心渴盼! 年年歲歲,早實現! 十四、 她亦有一個夢! 愛已深深,積極的他,付諸實際的行動。 他為她,努力進取! 他為她,實現願望! 她窩心,含情默默地凝視著他。 他那有力的臂膀,讓她倚靠。 他保證,她的夢,很快可以實現。 她不許他太累。 她告訴他,有他的承諾,就已足夠。 但她,不冀求! 十五、 他為她圓夢! 她亦為他圓夢。 相知相惜的二人,沒有自己,只有對方。 關懷彼此,用眼看、用心體會。 他懂她! 她亦懂他。 金童玉女,誰亦拆散不了。 地老天荒,不分開! 海枯石爛,不分離! 不管世俗眼光、風雨飄搖,手攜手,肩併肩,愛的路上,勇往直前。 十六、 她疲倦、頭暈、反胃,種種的徵兆,如家有喜事般! 她將此訊息告訴他,他的夢,即將完成! 他開心地,緊握著她的手,要她珍重,他會負起一切的責任。 她安安心心地等待,笑靨的臉,是幸福的模樣。 她翻箱倒櫃,將寬鬆的衣服找出。 就要當媽媽的人,一臉溫馨! 乳房腫脹、下腹微痛,然後,每月該來的,來了! 她失望的告訴了他,他的夢,碎了! 不能為他圓夢,她很難過。 他安慰著她,只要她在身邊,健康平安的陪伴他,於願足矣! 他知道,她已盡力。然則,盡人事、亦要聽天命。 她一臉茫然,怎會這般? 十七、 愛在滋長,裝滿心田! 他摟緊了她:「有妳陪伴,今生無憾!」 她深情相望,淚眼汪汪。她知曉,他今生最大的缺憾,唯她能圓! 為了愛,她甘願犧牲性命。 他卻不這麼想,只要她活得好好。 他為她奮鬥! 她為他犧牲! 何日夢想實現? 他有信心,她確沒有! 他勸著她,相守一日是一日,無須重力壓肩頭。 她就是放不開。 她不要短暫的相遇,她要長久的相戀。
-
海若有情
「別忘了,十一號晚間九點。」金花叮囑他說。 「我讓台平去接機,行麼?」杜恆跟老伴商量。 「你有什麼重要約會,脫不了身麼?我聽孩子說,海客出版社不是垮了麼!」 「妳講這種話,實在不夠厚道。」杜恆笑起來。 「爐子上燉了雞湯,我得掛電話了……」接著,對方切斷了電話線路。 杜恆在朦朧中走進船艙,艙壁上掛著一張泛黃的海圖,于浩手持竹桿,在海圖上指指戳戳,正向幾個青年水手講解台海峽的情況。 海峽北界福建平潭島到台灣富貴角,相距九十二浬;南界福建東山島到台灣鵝鑾鼻,相距二百浬。海峽是大陸架淺海,大部份水深不到一百米,將近四分之三水域水深不到六十米。東南部水深達一百五十米。
-
●長篇小說連載 歹命人生
然而,整天疲弱地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美枝,竟也沒有注意到女兒為什麼沒有到學校上課。秀春雖然知道內情,但畢竟只是她的契母而已,年輕人自有他們的想法,很多事也不便過問和加以干涉。 而往往,有些事只能瞞過一時,並不能瞞過永遠,美枝並非傻瓜,婉玉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她焉有不知情的道理,只是沒有表明而已。因為,她太瞭解這個孩子的個性,如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她這個不中用的老查某,她絕對不會無緣無故辦理休學的。況且,再不久就要初中畢業了,以她在校的成績而言,直升高中是不會有問題的,而孩子卻為了她,做出如此重大的犧牲。美枝感嘆地搖搖頭,不想繼續想下去,一切就交由
-
海若有情
凡是住在紐約、巴黎、東京甚至上海的作家,特別是文學評論家,即使指鹿為馬、胡謅八扯,也會呈現洛陽紙貴現象;二是賣野人頭。會吹牛宣傳推銷自己,像出售江湖野藥的小販,靠媒體而吹噓,唬住了青年讀者;最吃香則是有些姿色、會賣弄風情的女作家,只要寫出處女作,當夜見紅。正像詩人拜侖的詩句:「一覺醒來,名聲已傳遍了世界。」 就算陳凌不喊「暫停」,童沐天已心灰意懶,停止上班。繼續寫他的回憶錄。 黃船長買了遠洋漁船,央求杜恆去做船長。他特地派于浩到新店杜家做說客。杜恆誠懇實在,通曉日語、英語,黃船長退休以後,還時常和杜恆保持聯繫,杜恆起初不答應,因為金花住在紐約台和家,樂不思蜀,他一人在家也很寂寞。打開電視機,不是詐騙就是跳樓,讓他活得緊張兮兮,常作惡夢。猶豫半晌,杜恆終於應允下來。 杜恆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次子台平。台平在電話中直笑。他讓父親考慮一下,再做決定。古人說「三思而後行」。杜恆認為台平有點迂腐,到了這個新世紀,還那麼拘束做什麼?何況他的體質還很健康。高血壓本算不了病,服藥控制可以照常工作。 那夜,杜恆收拾衣物,洗過澡,剛想上床就寢,電話鈴聲響起。這麼晚,是誰打的電話?莫非台平有事告訴他?拿起話筒,是老伴卓金花的熟悉聲音。 金花已訂妥了西北航空公司的飛機,週末晚間九點半轉東京抵達桃園中正機場。她帶的行李重,盼望杜恆去接她。杜恆有些犯愁,他已應允于浩後天去基隆報到,週末哪能去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