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金門共和國獨立日記
另外,陳水扁總統先前宣示他媳婦會在台生產,不會「當美國人阿公」的支票,也已面臨跳票。陳水扁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一旦自打嘴巴,不知怎麼向他的支持者交代。 陳致中夫婦在紐約吃香喝辣,好像王公貴婦一樣的排場,金門百業蕭條,生活困難,令人既羨慕又嫉妒。 金門人的困窘,只有金門人懂得,誰能為金門人發聲,為金門人解決問題?寄望民進黨,寄望台灣人,他們每天忙著爭權奪利,忙著欺騙說謊,那有心思想到苦難的華裔金門人呢!因此,獨立是必走的路。 十一月二十七日 星期一 台灣政黨輪替六年多,只成就了民進黨,民進黨只成就了三級貧戶出身的陳水扁,用貪腐、謊言、欺詐所治理下的台灣民主國──這是一個沒有國名的國家,是借屍還魂的國家,中華民國已成為一具民主的殭屍。 府方的高層官員澄清說:「陳水扁不會作美國人的阿公。」我們倒要看他的兒媳婦何時回來?怎麼回來?一個自詡愛台灣的人,準備與台灣共存亡的台獨總設計師,我們想看看他的忠誠度。 立委邱毅又揭露陳致中在美國有三棟豪宅,總價八億新台幣,他說五天內可以查證清楚。假如真是如此,陳水扁就建立了貪污共和國了,到時上帝也救不了他。台灣,死在民主的床上;台灣,毀在台灣之子的手上;台灣,毀在所謂愛台灣的人的手中,一旦如是,台灣共和國就尚饗了嘛! 金門共和國小國寡民,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金門人是禮儀之邦,朱子過化,有一千六百年悠久的歷史,人民崇尚簡僕、自然、恬淡、和悅的生活,一有不名譽的事,金門人自己就羞得五體投地、無臉見人,那裡像台灣人,明明貪污腐化、欺蒙拐騙,還振振有詞,騙死人不償命,可見台灣開發的晚,只有四百年史,人心不純淨,遠遠比不上金門。 因此,金門人向台灣人建議,以後要競選台灣共和國總統的人,必須先到金門住三個月,接受金門人的禮儀教化,知道甚麼是公理正義?甚麼是禮義廉恥?這樣的教育本小利多,對台灣人有利,於金門人無損,我們樂於跟華裔台灣人分享禮儀之邦的文化成果。 十一月二十八日 星期二 台灣是一個大舞台,每天上演一些稀奇古怪的戲碼,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台灣人雖然過得辛苦,但是可以免費欣賞他們的演出,苦中作樂,不會過得太無聊,可要歸功於他們的貢獻。 以前演藍綠對抗,先由連戰與陳水扁擔綱,演出一場轟轟烈烈的廝殺,連戰先輸一場,心有不甘,整裝再戰,第二次原本連戰佔上風,後來陳水扁使出拖刀計,連戰被掃下馬來,令人惋惜。
-
名山名閣江西行
為了趕到三清山,用好中餐,下午一點即出發,還得坐二個鐘頭的山路,小潘為了讓大家對三清山有所了解,在車上介紹不停:「三清山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有三座主峰為玉京峰、玉華峰、玉虛峰,峰巔如道教供奉的玉清、上清、大清三位神仙端坐,古人稱此山為三清山,是道教名山,葛洪練丹處也是開山始祖,有黃山姊妹山之稱……」,根本沒注意到我們吃飽愛睏臉,到了山腳下,還不是直上索道站,還得先暖身運動,步上三層樓高的台階,才登這幾個階梯,就有點上氣接不了下氣,天啊!上了索道還得再爬呢? 三清山的索道有二千多米長,而垂直高度五百米,搭纜車到山上三十八分鐘,兩人一台纜車雖是車廂型,但停留速度很快,上車動作稍慢點就會被車門撞傷,小潘要我們注意在十四至十九的索道支架之間,眼睛目視正前方,可以看到「觀音聽琵琶」,我和雅容一直注意寫著數字號碼的支架,真的看到好像觀音的山石,而玉珍卻沒注意看「觀音聽琵琶」,只注意到上下的纜車號碼,其實三十八分鐘還可以極目遠眺垂立山谷的大自然風光,但我們卻為了尋找觀音,忽略了索道兩岸青山美景,但正前方「觀音聽琵琶」的山石景觀還是最迷人。 我們住的天門山莊離山上索道站最近,才五分鐘就到了,但我們到了山莊已經下午四點了,為了明天行程不要太緊,小潘決定走西海岸來回估計三小時,那知才走不到十分鐘的上山階梯,多位同伴開始打退堂鼓,才到日上山莊,就只有九個人跟小潘努力往上爬,登上台階,我不僅喘不過氣,膝蓋也疼痛,心想來了,不上去太可惜了,一路上,碰到下山的人又直喊太美了,更讓我心動,不管別人一路衝上去,我自己以傘當拐杖,扶著梯杆慢慢登著上去,好不容易上了西海岸的棧道,在棧道入口處有一休息處的小店,看到其瑞、招治夫妻倆還有蔡緣和阿姑,其瑞餓昏頭了,情緒不佳,破口大叫:是誰提議要來三清山,我成了快閃族,忙說不是我,是海哥,一看棧道是平坦無坡沒有台階,拔腿就跑,而其瑞連吃三個茶葉蛋後,精神為之一振,說我裝死裝活走不動,看了美景跑得像鹿。 棧道腳下是萬丈深淵,看似驚心動魄,其實是有欄杆護著,站在懸崖棧道上,遠眺西海風光,追著風雲翻滾的雲霧山嵐,每走一彎道處都佇立著多望一眼,情不自禁地贊美那說不出的波瀾壯闊山光雲影,在廬山沒見著雲海飛瀑,在三清山西海總算一飽眼福,雲霧繚繞著層層的懷玉群峰,有不少的攝影家及日本遊客架設著相機,在此捕風捉影,美景一眼看不盡,其瑞終於釋懷得眉開眼笑,而許先生有懼高症,一看深不見底的山谷就在腳下,走不過去,只好面對山壁貼著山壁走回頭路先回山莊。 為了怕回程時天暗看不清路面台階,小潘一路介紹奇石怪松,什麼仙人指路、玉兔望月、少女獻寶、和尚偷窺、觀音送子、八戒吃西瓜、蛤蟆觀天等,也只能邊走邊聽邊看。
-
碉堡
冬日十月,狂風排浪沖擊海岸 當古寧頭砲火正燃紅海面 倉皇間,我是臨海高地堆成的小小據點 面惡心善的巴班長坐陣指揮 (媽拉個巴子,誰敢退,我閹了他) 當海面漂浮著屍體 當浪花漾著血水 一場扭轉局勢的大戰 扭轉不了班長長駐小島的命運 隔海的故鄉離他越來越遠 秋風蕭瑟,海水訴說悲涼的寒意 八二三前夕的肅殺扼著小島居民的喉嚨 士兵用祠堂門扇祖先墓碑加固我的防禦 再加上一門迎天怒吼的巨砲 兩岸四十餘日的相互轟擊,我遍體鱗傷 身經百戰的巴班長依然鬥志昂揚 (媽拉個巴子,誰孬種,我閹了他) 戰爭扭轉了小島的命運 扭轉不了班長月夜思鄉的嘆息 單打雙不打的年代 冬日,小島的風依舊凜冽 碉堡內的燈火下 士兵用臉盆盛著狗肉喝著高粱 碉堡外的曠野 砲聲呼嘯穿越天際轟然作響 微老的巴班長本就看不起這場不死不活的戰爭 (媽拉個巴子,誰敢來,我閹了他) 那夜,班長外出尿尿被橫空的砲彈炸得粉碎 清晨,士兵紅著眼眶在雷區外拼湊班長的血肉 班長啊,故鄉遙,何日去 今日,戰爭已去,悲情已遠 我是屹立海濱西邊的故壘 歷史果真是落江前淒涼的手勢 但,請保留我些許尊嚴 不要讓活化變成丑化 請保留我些許寧靜 不要讓藝術變成魔術 巴班長,請不要生氣小輩們無禮 (媽拉個巴子,誰再來畫黑擦白,我閹了他) 班長,你覺得該閹誰啊
-
小城
大海在陽光下耀著亮亮的藍,浪花捲湧著,捲湧著,衝上沙灘,再衝上沙灘。將近灘頭,每一個浪都有半人高,也許一人高。一衝上灘就迅速將高度化為闊度,挾著洶洶的聲勢,橫掃過灘面的二分之一,又迅速退去,如此快,如此疾,如果用眼跟定它的痕跡,立刻覺得頭暈目眩,胸腔裡好難受,一顆心彷彿弔在半空,快掉下來,掉下來,可是,仍沒有掉。 「妳的拖鞋被浪衝去了,瓊。」 「是嗎?」 「妳不覺得?」 瓊看看腳下,啞然笑了。真的,左腳套著黃色拖鞋,右腳卻光赤著,沙灘真軟,光著的腳既不感覺硬也不感覺痛,簡直是怪舒服的。 「可惜了。」 可惜?當然。一雙拖鞋變成了一只,兩秒鐘以前它們還併在一起的,現在卻天上地下,永相失落了。而單獨一只拖鞋對於人能發生什麼作用呢?能穿著它照常行動嗎? 「幸虧是塑膠製的,不怎麼貴。」 「我倒不這麼想。」瓊抬頭望望天,嘴裡喃喃著。忽然踢起左腿,猛力一甩,隨著那一瞬即逝的弧線,第二只拖鞋又掉入海裡。海浪毫不客氣地捲著它,瞬即無蹤無影。 「大海並不感謝妳的慷慨。」 「當然。它可以吞噬得了一條船,甚至一整座城。區區一只拖鞋,何足掛齒?」 「既知如此,何必把那一只送下去?」 「讓它到海底去尋找它的伴侶。」 一絲淡淡的但是滿足的笑漾在嘴角,細看仍帶著三分孩子氣,這笑容,已經失落了多久? 「瓊瓊,二十年了,妳的老脾氣仍沒變。」 「是嗎?」 「不要儘說『是嗎』,多講一些。」 講什麼呢?二十年不是一個短時期。當年的他和她,是青梅竹馬的玩伴。她留著『尼姑』頭,穿著斜襟的夾襖褲,有一顆門牙還始終缺著。他已經是一個初中生,有一身神氣的中學生制服和制帽,來去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在當年的小城裡是稀罕的東西。他在她的心目中有一份英雄式的形象。他們一起玩球、釣魚、放風箏、養蠶。事事都是他幫助她、教導她,雖然也有別的玩伴,但她總是非他不歡,他也一樣。 「如果當年我們不搬家………」 孩子總是善忘的,換了個新地方、新環境,接受了新朋友,新的生活方式,就把舊有的都捐棄了。從那時起就互不知道訊息,直到今天。不,昨天。 這就是二十年前的李明輝? 「儘看我作什麼,瓊?」 怎叫人相信,眼前的他卻是這個樣的?挺拔、成熟,也有著滄桑的痕跡,但絕不能和以前的李明輝合而為一,再仔細的找,仍無法從他臉上身上發現半點當年的痕跡。二十年,像人生的兩極,通過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把一個童音未脫的少年雕成中年,把一個黃髮垂髻的小女孩變成婦人;變成三個孩子的媽媽! 「我變了很多嗎?明輝?」 多笨的問題!明明是覺得對方變了很多的。 「要看站在什麼角度說。就我而言,我仍可一眼認出妳。」 「是嗎?明輝?」 「又是『是嗎』,況且妳以前叫我明輝哥的。」 「是嗎?」 一隻長嘴細腰的海鸕鶿飛過來,停在大鵝卵石築成的堤上,嘰嘰地叫了兩下,用牠的長嘴理起白羽毛。 「牠在叫你明輝哥呢?」 「妳仍是這樣頑皮,瓊瓊。」明輝舉起了右手,用大姆指與食指使勁夾住瓊的鼻子。瓊掙扎著,吃吃地笑,明輝也笑,彼此廝纏絞扭著,笑聲重疊著笑聲,分明在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了,過去二十年的此一端與彼一端漸漸凝聚著了。海鸕鶿拍拍翅膀,突然高飛。巨浪又掃上沙灘,掃濕了一灘的沙石,掃濕了兩隻腳—一雙光赤的和一雙穿著鞋襪的。 「我們可以從沙灘上慢慢踱過去,循著海岸走。防波堤那邊也有石灘,那邊海浪打不進來。安穩一些。」 「妳好像很愛海?」 「也許。在我們故鄉那小城是沒有的。所以海對我是新的刺激。」 「但是老家門外有月湖,湖水是青綠的,比這海水淺些,妳記得嗎?」 記得的。怎會不記得?它在我睡夢裡常出現的。但現在讓我們踱過去吧。走!瓊將左手插進他的胳膊,兩雙腳踢動著不規則的卵圓石。下午的太陽斜照著,赤腳有時踩到尖銳的貝殼、碎石,煞是疼痛,但黃瓊沒叫出來。一定不要叫出聲,這是享受,這是在步回過去,步回童年。十一歲的女孩與十四歲的男孩,手牽手,瓊穿著媽媽手製的布鞋,他穿著制服皮鞋,一起走過家門外的小巷,走過那長條石板舖成的謝家巷,拐個彎,就到了月湖。月湖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淡綠色的,水面平靜似鏡,湖邊的石埠頭上隨時有人在浣衣,木槌搗在濕衣服上發出咚咚的響聲,此起彼落,在空氣中迴盪成一片,好像是月湖的天籟。 「瓊瓊,妳怎麼不說話?」 說什麼呢?月湖的天籟已被打破了,搗衣的聲音突然沉寂,有嗚嗚的汽笛聲由海面吹送過來。遠處有一條船,還在水平面上,船身不怎麼明顯,煙囪裡冒出的黑煙卻有一大堆。海鸕鶿在近處海面盤旋,這回不是一隻,而是一群。 「唉呀!」黃瓊忽然叫了一聲,彎下腰去。一隻深紫色的小螃蟹,帶著一副橫行姿態,匆匆從瓊的腳面上爬過去。 「捉牢牠,捉牢牠呀,明輝哥!」 明輝彎下身,矯捷地用拇指及食指抓住了螃蟹的背殼,巧妙地避開那小小的隻螯,紫殼的小東西似乎瞭解掙扎不再有用,靜靜地收起雙螯,蜷伏在他的手心裡不動了。 「你仍舊很行啊!」 「仍舊?」 「你老早就很會捉螃蟹和魚蝦的。」 月湖又在眼前展開,各人拿一條細細的釣竿,坐在湖堤上,兩條腿垂掛著,眼睛望住了水上的浮標,她的手裡總是捏著玻璃小瓶,瓶裡蠕動絞扭著小蚯蚓,要當做魚餌的。牠們每條約小指般長,棉線般粗細,再大了就不能要,魚蝦吞不下的。事先他們必需花費許多的時間去後院土地裡挖掘,明輝總是主張將就些,粗一些的也要好了,省得多花力氣,瓊卻堅持要最細的。 「噯,噯,動了,動了,輕些。」 可不是浮標動了,白白的點子儘往下沉,瓊一急,作勢要拉起來,明輝一把按住她。 「慢些,這是蝦子,不是魚,看浮標沉得慢。蝦兒行動遲緩,多過一會才會把鉤子塞進嘴。」 提起釣桿來,果然是長鬚飄拂的老蝦公,雙蚶舞動,尾巴不停地彈呀彈的,有時會讓牠掙脫了再掉到水裡,多半總讓明輝用手捉牢從鉤上摘下來,放入隨身帶著的籃子裡。 「快到了嗎?瓊?」 「快到了,看,那邊一個紅色燈塔台,燈塔旁就是石灘,那裡最好玩,貝殼漂亮,石頭也美。」 紫色小螃蟹揣在長褲口袋裡,光腳及光腿一跳一蹦地。時間與空間在倒流,眼前的明輝是一個實體,他的出現,好像是為了證實她確曾有過一個快樂的童年。一樣的小城,一樣的水邊,不同的只是湖與海的分別。 「啊,好多大石頭浸在淺水裡,這就是石灘?讓我們挑一塊來坐坐,歇歇腿。」 吐出口的仍是一串鄉音般的親切。雖然已經換了副嗓子,乍聽是完全陌生的,但這一會兒已熟悉了。且語首語尾之間,仍帶著昔日的腔口。 「坐嗎?」 坐下來,撩起褲管,兩腿仍掛著,讓光腳浸在鹹水裡。海鷗仍成群的飛。紅燈塔帶著不可一世的氣概矗立在海邊,太陽光已經腿了,四周像突然暗了些。 「太陽下山了?現在才四點。」 「是。因為橫貫山脈擋住了光,這H城是下午四點就落日的,毫不客氣。」 「我從沒想到會渡海來這H城,倘若沒曾在香港碰見趙叔。」 「我也沒想到會再見你。二十年,幾乎佔去我生命的三分之二。」 小螃蟹在褲袋裡騷動,似乎想爬出來。黃瓊一手按緊口袋,一手舉到明輝臉前,用指尖摩挲他的唇邊。 (上)
-
金門共和國獨立日記
外國記者的語彙簡潔、深刻,一針見血,這種富有哲理性的政治觀察,常是國內記者及不上的。譬如陳水扁第一任行政院長唐飛下台,紐約時報就以「台灣閣揆辭職衝擊動搖的政府」為標題,再沒有比此更為貼切,所以有時不得不佩服外國記者。 如今三罷推不倒陳水扁,只有靠民進黨窩裡反:「現在的問題是,陳水扁是否能做完任期。民進黨雖然對他失望甚至厭惡,卻還是團結起來反對罷免公投。然而,如果民進黨在市長選舉中敗北,尤其是失去根據地的高雄,對陳水扁的支持就可能瓦解。」 紐約時報說:「民進黨雖然對他失望甚至厭惡,卻還是團結起來反對罷免公投。」這一句話真是傳神之至,說到民進黨的心坎裡,現在就看北高市長的選舉,是對阿扁的信任投票。 金門一直仰承別人的顏色,以前看國民黨,現在看民進黨。對金門的態度,國民黨是假愛,民進黨是不愛;民進黨不愛金門,所以金門人多不愛民進黨,事實擺在眼前。 民進黨對金門難以經營,對金門也不了解,金門對他們來講並不重要,所以它採取放任態度,如今大量撤軍之後,民生凋敝,商家門可羅雀,小老百姓生活困苦,哀哀無告,中央不是不知,就是知而不理,金門縣長李炷烽為了突破困境,提出金門作為「一國兩制實驗區」的議題,可見金門多急。 金門不能錯失良機,但是金門有心無力,又能怎麼樣呢?台灣目前忙著政爭,都想爭奪二零零八的大位,區區金門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只偶而來摸摸頭,講兩句好聽話,安慰金門人而已。金門人不需要這些口惠,金門人需要可以起死回生的還魂丹、續命丸,問題是台灣給不給,我們已忍無可忍,不能坐以待斃,只有主張獨立,打開一條血路。因為,金門人也是為獨立而生的。 十一月二十六日 星期日 紅潮倒扁已失去著力點,銷聲匿跡,施明德當初講得多有自信,態度多麼地堅決,一夕之間整個人氣潰散,施明德已經缺少當年反抗威權的勇氣。陳水扁現在還是好好的坐在大位之上,施明德住院時曾對陳水扁說:「你不倒,我怎麼會倒!」 施明德沒倒,只是在媒體上不見了而已。 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黃睿靚夫婦在紐約過奢華的生活,被人抓包,這幾天媒體沸沸揚揚,在此第一家庭風波不斷之際,「一位綠委私下更激動痛批這對年輕人根本是『阿斗』。」 「據TVBS在紐約拍到的畫面和新聞報導指出,陳致中夫婦在紐約所住豪宅,每月租金至少約新台幣25萬元,黃睿靚穿著皮草,手拿名牌丹寧包,兩人到高檔法國餐廳吃大餐。報導指出,據說,這家餐廳一個人吃一餐至少要新台幣5000元,陳致中夫婦進出時,有黑色賓士車接送。陳致中夫婦奢華生活入鏡,這兩天引發社會廣泛議論,也成為電視叩應節目討論焦點。」
-
名山名閣江西行
一進村莊,就被村前數棵高大的古樟樹迷住,小潘說他們婺源人特愛植樹,尤其是種樟樹,遷居、祝壽、結婚、養兒育女等都會種棵樟樹作紀念,所以每個村莊前都有古樹,而且百年樟樹十枝九空,不空是老太翁,真的咧,有幾棵樹幹是空的但枝葉依舊茂盛。 這真的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小村,在群山環抱中,涓涓小溪穿村而過,古宅民居夾溪而築,青石板路縱橫交錯,小溪還有竹筏穿梭,還有養著荷花紅鯉魚,還有幾十座小石橋、小木橋、小磚橋等橫架小溪上,有出門即上橋的感覺,夾溪兩岸的徽式特色粉牆黛瓦,倒影溪中,天光雲影,忍不住要留影拍照,但每個人的欣賞喜好不同,當我陶醉在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畫裡,好興奮地跟旁邊老伯說,你看這村裡有條小溪好美哦!老伯竟回了我一句:「臭水溝一條」,好尷尬地無言以對,其實溪水是流動活水很清澈,但村裡的居民洗滌吃喝全依賴此溪,感覺是沒那麼講究衛生,如同招治、雅容說的午飯如果在此地用餐,肯定吃不下去。 以為沒幾戶人家,卻夠我們穿來繞去的逛一圈,先去參觀商宅建築丁餘堂,及捐官而建的春靄堂,分別商宅與官宅建築上有何不同之處 走到雙龍戲珠(為兩條小溪合流處)的中書橋是座小石拱橋,旁有中明亭是當地居民聊天話家常的聚會場所,吳老先生及劉老先生不想再走去參觀,就在此休息等我們原路返回。 穿過小巷窄弄,別以為小村不大,一瞬間閃了神沒跟上,就迷路了,我呆頭呆腦東張西望,差點就離隊,好在雅容機靈探頭指著方向,才知我們穿過人家的屋裡「尚武堂」,是要去看棵九百年的紫薇樹,這屋可是南宋武狀元李知誠的宅第內院「魚塘屋」,當我們還在屋內聽解,許先生卻跑到外頭好奇地去搖千年紫薇,因為紫薇輕摸其樹幹,枝頭就會微顫,有「癢癢樹」稱號,我們一看大事不妙,有位老太婆跟許先生嘰哩呱啦,全都跑到外頭花園瞧個究竟,原來那千年紫薇是受保護,不是隨便人都可以去搖,人家旁有告示牌摸一次一塊錢,誰叫你一直摸一直搖,反正給個小錢就沒事了。 我好奇地看有很多人往後山走,一直問可以走到村前嗎?沒人應答,在走回要到雙龍戲珠的石拱橋處,見有人從小山走下來,有點可惜沒去走看看的意味,其瑞竟虧我再去爬山,要不多花了一百元,我這兄弟今天情緒不佳,臉臭臭不知生什麼氣,講話的口氣酸味很重,準是氣我出發前不多作功課,一出來又起哄亂加景點,其實在規劃行程時,我有想到婺源,但不知景德鎮與婺源到三清山是在同一路線上,我看了自己寫的行程還有鄱陽石鍾山呢,有時想時間、路程、班機等都不是我們能掌控,因而就想還是由旅行社安排行程,說真的我也不喜歡半途殺出程咬金。 回婺源紫陽鎮上的文博酒店吃午餐,是農家菜,有人吃不慣當地糊菜和著飯,是鹹飯又不像,是鹹稀飯嗎,又少了水,其實還不難吃,但有人似乎沒吃飽。
-
●散文詩 傾斜的回聲
斜躺的夜,記載句子流溢的血。實踐。以及救贖。單音節的呼吸。時序在歷史門檻撞傷粗暴體制和虛無旋蟄的心。一九七○年。捕捉流竄在戒嚴經手的大懼怕。髒以及焦慮。每條心跳的路都是通往未知和距離。鄉愁。一個共同時代的國殤。楊逵。班雅明。陳映真。馬庫色。在單薄名字的海拔。有人攀越。有人跌落。有人在他們和他們的字行間讀到鷹的視野和雪的身影。荒荒廣場。扔下火把。胸膛知道痛的輪廓。靈魂明白愛與允諾。我們向詩的魂魄索回狂狷。覺悟。眉批。對準鐵的禁地撤下火種。厚厚的九十九公分歷史。殉麗。脈動和描摩。共構一個發熱的對稱啟蒙。 撫慰方向。青春與書與完整理想的原由。長繭的愛。渾渾噩噩在春天蒐集自己。在空酒瓶和意識流移動存在。心事。灰灰天空。暗巷。混亂的夢和悶壞的浮士德高度湧出。我在牯嶺街遇到革命思緒的醞釀。殷海光與馬克斯。夏潮與自由中國。里爾克與楊牧。李敖與黨外雜誌。一本本燙的流光從我目盲心礙中肥壯起來。完成放縱自己一些人生世面。練習構築黑暗中交織對話的喬依斯。那年。二十四歲,稍稍懂得把愛放大。 歲月藩籬。燈下筆鋒迂迴遠近。讀沉沉埋葬種子。記憶辯證。圍城和沈從文。新生南路和發財車。禁書和警察。那兜售地獄鑰匙給我而來不及付錢的遺憾。四十年。老闆呀。我日夜看見您巨大驚懼的影子在追擊中不斷的奔跑。逃亡。七十七元一本。刺蝟裸露放進蔓延回旋的胸口。給我潛越支撐失落的啟示。給我撕裂傲慢封閉的勇氣。革命。寂寞。傾斜的歷史。贏弱。弔詭。揭露。書桌搖晃最靠近危險的那些年代都已安然在高聳的消費止息。靈魂海拋。情緒呆滯。感官。揮霍。健忘。連鎖反應鋪陳在普世文化價值框架裡。罌粟般的蠱。安心的徬徨。我聽見冷冷秋落。唇舌甜膩。一塵不染笑聲。佇立在四通八達的廣場。我拭撫著一本隕落的昨日頁碼。告解。求饒。而恣意的後設虛像彷彿已慢慢靠近。 浮水印。浮出污濁糾纏的心。溫度凝結。我在我的迷路支配惘惘生活。內部暗語。符碼。權力。衣食。以及生鐵火煉的死亡敲開。來到眾聲滿蓄的人間演出。集體市場。集體知識。集體幸福。如此豐饒光燭照著孤獨和原諒。浪人。如我斬開在顛覆交錯的時空速度。任水決堤。任弦繃斷。屈服給病者的高音。成住壞空。彷若默片裡的大荒涼。盛衰興替。意識啟動。步步走出這時間的下墜。清醒的陌生。無言的姿勢。誰懂我的問候。您好。朋友。耳道傳來乾涸的聲音和微微精神攀升推論力量。啊。在我半枝長壽煙燃盡之後一一的訣別。
-
讓天使飛吧──獻給辛勞的遲緩兒老師
楔子 每一個來到世間的孩子,都是一個天使。雖然,有的天使飛不動,有的天使有殘缺,但痴心的父母們依然伸出堅定的大手,恆久守候。 ——摘自林美瑗女士《慢飛天使—我與舒安的二十年早療歲月》 當每年教師節來臨之際,身為遲緩兒的家長,不禁想同老師們說一聲,「您辛苦了!」 際遇 人生的際遇是很奇妙的。我不知道上天為什麼會賜給我一位遲緩天使,同樣的,老師們也想不到遲緩兒會悄然的闖入了他們的人生。對於這些「天賦異秉」的孩子們,家長的感受自然是欲哭無淚、心力交瘁;身為遲緩兒的師長們,想必感受將更加強烈。 遲緩兒家長們通常會催眠自己,有這般的孩子,就當是中了金馬獎,就當作是人生的另一回考驗,因為孩子的不同,讓我有更豐富、精彩的人生。陪著孩子哭、陪著孩子笑,煩惱孩子學不會常規,被社會排擠,更憂心未來少了自己的日子………。做為家長,這些擔憂都是必要的,但身為孩子生命中的過客,心靈引導者的師長們,負擔不比我們更大、人格不比我們更高尚、更偉大?對於鎮日勞心勞力的遲緩兒師長們,家長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差異 小時候,沒聽過「遲緩兒」,但不代表沒有「遲緩兒」。在訊息封閉的時代裡,遲緩兒可能被當成「智能障礙者」一般的對待;事實上,遲緩兒的智商和正常人是一樣的,他們的障礙在於專注力、溝通力與人際相處的缺乏。這類障礙的形成原因不明,但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承受,只好接受;不能接受,只能忍受。遲緩天使是父母們生命中「不能不承受之重」,讓他平安的學習、快樂的長大,成了家長們最大的奢求。 在孩子的學習歷程中,師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孩子與眾不同,我們更能體諒師長們教學上的苦與難。遲緩兒同樣是師長們生命中的「金馬獎」;但老師要面對的可能是遲緩兒加上素質各異、優劣參半的三十多位學生,如何統一教學步調、讓同學們和諧相處、跟上學習進度,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所有的家長都對老師投以渴望的眼光,「鞠躬盡瘁」可能還無法充分形容老師們的處境,如何多方周全、功德圓滿,成了老師們最拘拌的牽掛。 協助 這時候,老師是需要協助的,因此,對於學習障礙的孩子,學校設有資源班,特殊的孩子甚至還有專任特助伴讀。 讓遲緩兒能在正常的學習環境中長大,也讓遲緩兒能面臨正確的人際關係與互動,可能是遲緩兒融入正常班教學的最終目的。沒有家長希望因為個別特異的孩子,拖累自家孩子的學習機會與進度;同樣的,遲緩兒的家長們,同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了師長、同學們眼中的累贅,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這時,特助的角色就很重要;教導孩子必要的人際互動、隨時糾正失序行為、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發現輔導的重點、同老師研習輔教方法等等,都是特助的基本功能。少了特助,老師們的教學處境將更加艱難,所有孩子們也跟著受苦,家長們卻只能徒呼何奈。 為難 特助不夠,「預算不足,經費有限」都是可以接受的理由,但如何讓老師利用有限的資源讓遲緩兒融入教學、與同儕妥適互動,卻是一大難題。讓全班同學們展開雙手,誠摯的接納遲緩兒;讓遲緩兒覺得周遭充滿了善意、學習環境無障礙,所學都聽得進去,很難,卻是所有遲緩兒家長衷心的期盼。 事實上,身為遲緩兒的家長,真的好渺小。我也受過高等教育,也有數十年的學習歷程,卻為了訓練孩子一句簡單的問話,就得耗上幾個月;為了讓他學會拍球,花了整整一年。孩子不笨,卻有學習障礙,我努力的去分辨兩者的界限,有時都顯得迷糊,真的無法奢求老師、同學們可以正常、正確的對待。 孩子升上中年級了,重新編班後,他得重新適應新的學習氣氛,而新老師、同學們也得學著適應他。因為經費有限,孩子得和三位相同情形的孩子「共享」一位特助;在特助無法全程伴讀的情形下,老師們如何妥適、滿足三十多位質素各異、秉性不一孩子們的個別需求,確屬為難。 打擊 我們深刻的了解,遲緩兒在他人眼中並不「正常」。他們反應慢、言語表達困難,有的會失聲的尖叫、莫名的狂笑,甚至上演失蹤記;有人形容他們是地球上的外星人,因為不懂人類的喜怒哀樂,所以被當成「怪物」,似乎也理所當然。孩子是怪物嗎?對於同儕常叫的「白癡」、「智障」、「神精病」、「笨蛋」,「怪物」還算是不難聽的,我們希望大家可以試著了解孩子,遲緩兒只是語言障礙和感觀判斷的失能,卻不是IQ零蛋,相反地,有的遲緩兒天賦過人,有敏銳的音感、觀察力,以及過人的記憶力,只是如何將它導入學習上,卻是千難萬難。 孩子每週要上資源班的課程,重新回到班上,要不是進度銜接不上,要不就是「鴨子聽雷」,以往有特助伴讀,問題還不嚴重,經由提醒,孩子可以緩慢跟上,但如今,特助教是蜻蜓點水、分身乏術,老師又不可能單一學生個別指導、延宕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我們不知道,學習遲緩的孩子除了默默承受同儕的排擠,逐漸變成同學眼中的「白癡」、「笨蛋」外,還會有什麼更好的發展? 孩子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吃完晚飯後,多數遲緩兒家長需要針對孩子今天所有的課程重教一遍;我們無意將教學責任推給老師或學校,畢竟因為孩子學習上的遲緩,同樣可能妨礙老師教學品質或同學們的學習權益;但在沒有專門學習環境、專人專責輔導的前提下,孩子未來的學習又該怎麼辦? 理解 遲緩兒有學習障礙,似乎理當然,但提供適性的發展場域與最低障礙的學習環境,卻是做家長的,希望可以為孩子做到的。當然,我們也能瞭解,教育資源有限,不可能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顧慮到面面俱到;但請以「同理心」站在遲緩兒家長和孩子的立場想想,怎麼做才能兼顧所有孩子的學習權益,讓孩子可以快樂的學習、安全的成長,大家一起來努力,努力做到無憾;遲緩兒家長們絕對願意做學校和師長們最忠實、堅強的後盾。 我衷心的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理解身為一個遲緩兒家長的為難與困擾,更要請孩子的師長們多多包容;孩子不是不想表達、不是不能學習得更好,只在於我們有否給他合宜的學習環境,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或許,只要我們再努力一點,問題便會簡單許多。 需要 還請教育主管機關多多幫忙,在盡可能的前提下,為需要的孩子增聘必要的特助人員。多一位稱職的特助便可以解決老師、學生們,和班上所有家長們的困擾,讓所有學生都能在無障礙的學習環境中,快樂的學習、健康成長;並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學會合宜的人際相處,正確的看待人間百態,這種投資、配置,難道不急迫、不重要嗎? 我們也鼓勵師長、同學們能多方面了觀察、理解學習障礙孩子的性情與學習狀況。觀察有助於發現問題、了解問題;理解有助於解除心防、化解歧異、解決問題。「慢飛天使」不是教學上的贅累,卻能為老師的全人化教學,學生的人格成長、品德教育開另一扇窗! 結語 希望遲緩兒在成長的路上有更多守護的「大手」,也請更多的朋友能理解遲緩兒家長與師長們的「為難」。 慢飛的孩子沒有錯,錯的是大人們讓他們不能飛、飛不動。孩子始終是父母的心頭肉,師長總希望把每位孩子教到最好;雖然家長、老師們對遲緩兒都有不可推卸的教養責任,卻希望有更多的人陪我們一起走。 讓天使飛吧!相較於血濃於水的因緣,遲緩兒老師們的無私奉獻,更令人感激、動容。雖然九月的教師節已過,但我想所有遲緩兒的家長,還是願意衷心的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
-
名山名閣江西行
這美麗的古鎮據說有一江灣的小村,是江澤民先祖的故園,二○○一年五月三十日江澤民視察江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一筆寫不出兩個江字」,江澤民一高興說了:「我的家鄉真美!」這一美就撥了八億人民幣,建設婺源的對外交通、發展觀光旅遊業,所以一進婺源境內正在修建高速公路。 小潘是道地婺源人,一聽要去婺源參觀,當然得詳加介紹,婺源有中國最美的鄉村之稱,有皖、浙、贛交界上的一顆綠色明珠的稱謂,古屬徽州今則隸屬江西省,特產有四色:紅色是荷花紅鯉魚、白色是江灣水梨、綠色是婺源綠茶,黑色是龍尾硯台,景觀有四古:古建築、古樹、古董、古文化,建築特色有階級,看進屋的台階,分三步進階、步步高昇,一階是民宅、二階是商宅,三階是官宅,在山牆有半牆建築為禮讓三分,相交屋角去角不要勾心鬥角,不愧是朱熹的家鄉說理講義,而且是喝廉泉出清官的地方,婺源縣城在紫陽鎮,看得出正在建設中,怕為了搞建設破壞了生態環境,還打出口號「要金山、要銀山、更要青山綠水」,其實這環山抱水的綠色生態就是他們發展的金山銀山。 因婺源的小鄉小鎮各有其特色,且分散各村落,村落都依山傍水,依風水建築前有照後有靠,而漂亮的房屋都是在經商致富後建成,要一一參觀是不可能,小潘特選了兩個景點讓我們去看看,有人是去看鴛鴦湖、江灣曉起村、理坑明清建築群等,我們是去汪口看俞氏宗祠及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村。 我們雖不是俞姓家族,但看了「俞氏宗祠」也真是欽佩這家族人才輩出,而且三進院落的建築,雕工細膩、圖案精美,但宗祠的大門深鎖,參觀遊客須走側門,側門內兩棵桂花樹好大想必也有一、兩百年,因為這宗祠建於清代乾隆間,據今也有二百六十多年歷史,側門紅春聯還留著「且看婺源勝桃源;莫道汪口夸海口」,在大門外的一江春水、川流不息,青山環繞,那種景的感覺特別的清新氣爽。 看完精雕細琢的俞氏宗祠建築,就轉回李坑,這藏在深閨處的小村,下了車,入了大門口,還得走段小路,我們是坐當地的環保車,不知是否來到本家鄉園,有親切感,下車一瞧,怎麼有如此秀麗的景致,恍如一幅 永的水墨畫,不遠處的牌坊刻寫著「李坑」,前有座石橋、長形廊亭、樹後有文昌閣,背景是青翠的山頭,說不出的優美意境,不是富麗、不是堂皇,是種小家碧玉卻有典雅氣質。
-
帶手帕贏獎品
國際旅遊展又在舉辦了,這使我想起七、八年前在旅遊展的趣事。 旅遊展中,總有許多廠商或旅行社等提供一些小禮物在贈送。有的廠商在台上隨時就把一巴掌的原子筆或磁鐵撒下去,讓觀眾搶成一團,這實在不好,有「嗟來食」之無禮。有的廠商會辦個有獎徵答,通常題目很簡單,所以觀眾一大堆人搶著舉手,主持人抓一個人應答,就送他禮物了。對不擅跟人爭先恐後,又老是被人擠在後頭的我而言,這種方式也輪不到我得獎。 但那回到剛成立不久的捷運公司攤位前,主持人卻採用「大風吹」的方式來決定獎品(捷運紀念卡)的歸屬。主持人說「大風吹,吹那裡? 吹─有帶戒指的人………」;結果一大堆人有帶戒指,我也有,但主持人還是選離他最近的人。問一題捷運路線和車站的問題,我會,那位觀眾不會,但主持人還是提示答案給他,送出獎品了。─真是不公平呀!會的人沒機會答題,不會的人反而得獎呢!主持人又說:「大風吹,─吹穿白襪子的人─」,可惜,我是穿黑襪子,但有兩、三人竟然有穿白襪子,因為他們穿運動鞋來。 想想沒趣,正想和老妻離開了,沒想到主持人下一題是:「大風吹,─吹有帶手帕的人!」 這時候會場一陣騷動,但竟然沒人舉手。我呆了五秒,趕緊舉手,並掏出我後口袋的手帕。於是我得了一張免費的捷運卡。 離開攤位後,老妻掩著嘴笑說:「看你那條手帕,皺巴巴的,還好意思掏出來呢!」我說:「不髒就好,只是坐皺了而已!」 但我對老妻說:「奇怪,那麼多男男女女,怎麼都沒人身上有手帕呢?我是從小學早晨晨間檢查開始,就養成褲子的右後口袋一定裝手帕,左口袋放衛生紙的習慣了,這不是衛生十大要項的歌訣所唱的嗎?」 老妻說:「唉呀,現代人早就帶紙巾,不帶手帕了!」 我想想,自己有帶手帕,但的確也很少用到呢。 吃了中飯,看了其他攤位後,我們又繞回捷運局攤位,看到主持人換人了,我和老妻又進入人群中。想不到新的主持人還是問一個:「大風吹,吹有帶手帕的人………」 令人驚奇的是下午這堆人,竟然還是只有我一個人身上帶著手帕。 帶手帕得到兩張捷運卡是小趣事而已,讓我想不通的是以前小學的晨間衛生檢查是否崩盤了,導致現在很多人沒有養成身上帶手帕的習慣了?或者只是剛好看旅遊展的那些人不帶手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