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金門憶往》我的童年歲月
不知道何時,那一絲絲的細雨斜斜的飄盪在空中,在迷濛中那陣涼意夾雜著地上的土味直沁我心深處,那場雨,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 童年的歲月就像是那充滿了各種神奇色彩的幻燈片一樣,一幕一幕的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小時候的古厝 小時候,我住的古厝是傳統四合院,印象最深的是廣大的庭院和充滿古早味的「灶腳」。 庭院除了種植各種五顏六色茂盛的花花草草外,我們還在庭院寫作業、玩耍、追逐甚至於躺在地上曬日光浴,因此庭院裡常常充滿我們的歡笑聲;而「灶腳」,因為以前的家庭使用瓦斯並不普遍,大部份都是用木柴來起火,所以我們家就常常到山上去砍柴或撿乾燥的樹枝來燒,如果木柴不夠,就會去跟人家買一綑一綑綁好的木柴。雖然感覺這樣生火很辛苦,可是卻也讓我們體驗了不少的樂趣。後來古厝屋頂漸漸有倒塌的現象,另一方面,家族小孩也日漸成長,相對房間也不夠用,所以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透天厝,雖然房間充足,但是我依然會懷念小時候陪我們渡過許多風風雨雨的古厝,若想要回到以前的時光只有在夢裏以及靠著那些發黃的舊照片了。 童玩 小時候的我,常常每天打著赤腳亂跑,瘋瘋癲癲的像個十足的野丫頭。常頂著烈烈的驕陽,便玩起什麼騎馬打戰啦、救人國啦、躲貓貓啦、炸水球、一二三木頭人、跳格子、跳繩,小至彈彈珠、疊沙包、扮家家酒、玩紙娃娃、玩「尪仔標」::簡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玩累了就撲倒在草地上養精蓄銳去,一天玩到晚還不覺得累。直到黑色的夜幕把月娘請了出來,這時候便會聽到媽媽嘶著喉嚨大聲的叫著:「丫頭回家吃飯啦!」這時我才覺得肚子咕嚕咕嚕的叫著,我們才不捨的告別了那些映遍我們足跡的地方乖乖的回家。 咁仔店 對於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到「咁仔店」去shopping,因為除了幫媽媽買米、買糖、買醬油之外,那裡更是小孩子的歡樂天堂,彈珠汽水、糖果、貼紙、小王子麵、抽牌、買蠶寶寶::等,時時撩動小孩子的渴望。「咁仔店」除了供你採買日常用品,還供你談天說地話家長,很多人都在此認識,彼此交換「媽媽經」,城鎮裡大大小小的八卦也都在這裡流傳,一天沒去「咁仔店」好像就失去生活重心一樣,可見那時它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之大。 秘密花園 只要一到農作物收割的季節,就得全家出動到山上去幫忙。閒暇之餘,大人便在樹幹下用木頭及繩索幫我們小孩建造了一個秋千,讓我們可以坐在上頭悠閒的遊盪;更在空地上建造了兔子窩及鴿子籠,讓小白兔們可以盡情地跑跳,鴿子能有處所休憩。因而使這裡成為我們的喜愛「秘密花園」。偶爾大伙兒聚集在一起,便會到田裡去挖蕃薯圍成窯來烤,在等待的時間,我們就會去山中探險、打井水澆花、抓蝴蝶、牽牛去吃草或去捉泥鰍,常常玩得不亦樂乎。 數年不變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曾擁有的人、事、物一一都有所改變,古厝變透天厝、咁仔店關了、山上也日漸荒蕪、常玩的空地也蓋起了房子,以前在街上可以隨心所欲的行走,現在即使馬路拓寬走在路旁還是要時時注意車子。而現在最為讓我感動的是「囝仔時代」最期待的零食─「豆花」和「好呷糖」現在依然不變。常常在下午的時侯會聽到現已高齡九十好幾的阿公依然健朗的叫賣著「豆花」;另一位老伯,則是一邊推著手推車且手執鐵片、槌子一邊敲打著,因此我們都叫他「鏘鏘」,囝仔時期我們常拎著家中的酒瓶去兌換幾塊黏牙香甜的「好呷糖」和「麥芽膏」、「綠豆糜」解饞。現在我還是會去跟他們光顧,重新體驗「囝仔時代」最甜蜜的回憶。 時光像那流水似的匆匆流過,時光帶走了童年歲月,但那充滿快樂的歲月就像蝸牛爬過牆,還留下一條斷斷續續的痕跡,小雨依然下著,在窗外、在山間、在樹梢,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日子,將成為難以抹滅的記憶。
-
《留金歲月》我的心懸在后豐港
客居金城半年,除週末常去台灣看看孩子之外,讓我最嚮往的時刻,就是入夜之後,跑到后豐港的堤岸,吹吹風看看海,什麼都不想的享受那片刻的寧靜,所以台灣的同學同事常疑惑的說:「妳孤家寡人在金門不覺寂寞?不覺無聊嗎?」 我總是回答:「那可不,我生活的伴可多了,有風、有樹、有海:::,這是我此生最有生活品質的地方。」 假如我的生命週期以十年為一單位,第一個週期在烏坵哭泣和流鼻涕,那麼小的孩子,除了盼望勞軍團和勞軍電影登島,那看得到外界事物?那懂什麼風景? 第二個十年忙於求學,因烏坵就長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國界之濱,所以我們被迫於經年累月的在學校宿舍與軍艦的吊床中度過,那懂體會曼妙的海上之旅? 第三個十年,遁入紅塵俗世,找工作找愛情盤據生命的全部,風花雪月與閉月羞花綻放,那有心思摹擬遲暮之美?那能真心感應夕陽無限好的自然物語? 第四個十年,從夫從子從女性傳統的路,家中庸庸碌碌的柴米油鹽與鄉內爆發核廢料事件,揮劍斬情絲與慷慨就義的心理衝突,那有能力捕捉瞬間之美?那有福份看星觀月? 第五個十年,四十出頭的我重返離島,回到原鄉的烏坵回到成長地的金門,樂在新工作樂在新生活,滿意活在當下的悠然,讓我有機會找回與大自然的互動,讓我有事沒事就想去后湖沙灘、去后豐港的堤邊,金門美的事物何其之多,我當然不寂寞…..。 因為金門海邊的美,我有了新的愁,原來有愛就有煩惱啊!就像烏坵事務藏在我心中一樣,聽到后湖沙灘的受到污染,貝類生長的家園受到襲擊,或有油味或長不大,真讓我牽腸掛肚:::。 猶記得暑假時分,帶著一群台灣來的小遊客到后湖,他們挖貝挖沙挖一畦看夕陽的回憶,累壞我這老人家和我的義工同事,六個小孩一週去了四次,你說累不累人啊?他們除了吃不膩親手挖的「沙穗」,而如此的自然玩法在台灣並不易見,然金門可是垂手可得,是真真真的「自然美」呀!可是我們要如何保護這一切?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千萬不要如烏坵事務的病入膏肓啊! 當我的新愁有了后湖,沒想到還要愁上加愁。 有一天夜裡手機響了:「高小姐,很冒眛的打電話給妳,我是后豐港的…..,我想跟妳討論我們后豐港的問題,想聽聽妳的意見:::。」 天啊!關心家鄉事務的有心人,把我當顧問般的尊重和請教,可是我只是烏坵響叮噹的半瓶水呀!我除了對藝文有點興趣外,對自然生態一竅不通啊! 我有聽沒有懂的聽了他的問題,也說了等於沒說的回答他,我想他一定後悔打電話給我,因為我什麼都不懂;我也很後悔說了一堆廢話,要不然我還可以擁有在他心中的俠女形象,唉!悔不當初,女人就是話多啦!可是我的心至此懸在后豐港。 后豐港,小小的村落,依海為生數百年,住民收入為漁獲海蚵,蚵田是后豐港的特色,也是后豐港的命脈。 鄭成功在金門時期,操兵演練的地方就在后豐港,當時許多先民在海中樹立石砫,歷經無數烈日寒冬、熬過烽火歲月的宿命石條,先民們一砫一砫地累積耕植成壯觀海田,蔚為賴以維生耕植為養家活口的「蚵田」,有名的「石頭蚵」,是現今許多觀光客來金垂涎的美食。 水頭商港的興建,旦夕間,可能就要毀去先民所留下的蚵田產業,其實那不僅是產業,也是文化,是該傳承的歷史啊! 歷史、文化、工業發展該如何兼顧?該昨是今非來看待嗎?用自己的手去毀滅蚵田,這豈不是人為的「滄海桑田」嗎? 是不是經濟的發展,就不需去考量有沒有顧及蚵田和民眾的生計?是不是經濟建設就必需破壞生態?所以后豐港的古居民─鱟,也必需遷徙? 被迫搬遷的鱟家族,牠們過的好嗎? 離開后豐港遷徙到古寧頭的路,是后豐鱟唯一的路嗎? 生態維繫和建設發展真的沒有先行討論溝通的空間嗎? 后豐港社區有心人的那通電話,害我的一顆心懸在后豐港:::,讓我在欣賞海岸的美麗風采時,也隱隱約約的有了些許哀愁:::。 唉,我的一顆心懸在后豐港啊!
-
莒光樓文物館始末
莒光樓在民國五十四年以前是「英雄館」,隸屬金門防衛司令部管轄,內部一二樓是閒置空間,只有三樓佈置歷次戰役的戰鬥英雄像及事蹟圖表,平日除休假官兵登臨拍照紀念外,參觀賓客並不踴躍。 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份,金門社教館奉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及金門縣政府之命,規劃莒光樓為「金門歷史文物館」,並限於短期內規劃完成將計畫呈核,以充份利用此富有「金門地標」的歷史建築。當時王秉垣館長接到此項任務後,非常緊張,當時地區又缺乏設計公司和專業人員可資借助,最初只靠我這小小的藝術組幹事兼主任的微薄力量,每天陪王館長跑莒光樓實地勘察、規劃、設計而草擬初步的設置構想計畫呈金門縣政府轉呈政委會核定修改後實施,首先以該樓內部三層建築的地形和動向,測量其可資利用的每一空間尺寸,繪製適合排設之陳列櫥櫃圖樣,一次又一次,修改又修改,並召開多次的協調會,再繪成工程圖後呈上級核定認同。決定於一樓大廳闢為簡報室,製作一座用手控制如沙盤式的大型「電動地圖」以燈光及小模型顯示各鄉鎮行政區、風景名勝古蹟以及各重要建設的地理位置,並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育樂等五大主題顯示,由簡報小姐操控解說,遵照長官核定的簡報腳本,透過清晰的語音,為來賓作詳細的介紹,把金門最精華的一面推銷出去。 莒光樓自開幕後,歷年選派的簡報小姐,不但要口齒清晰,年輕美貌,舉止端莊,並需有標準身材及語言,確不亞於選美條件,亦可謂「金門第一印象」的象徵,其芳名有:沈瑞謹、許佩珍、王倩紅、梁明玉、趙瑞英、林金豆、李瑞圓、魏麗彩、劉秀鸞、許錦珠、洪能碧、何碧羡、薛濱濱等,由於她們用溫柔親切的語音介紹,深深的漂入各參訪貴賓的耳際,始終獲得優良的評價與念念不忘的印象。 莒光樓二樓回廊規劃為「政治、經濟、社會、文教、育樂建設之成果資料室」,由金門各機關、社團、學校所提供的模型、圖表、實物、照片等,以五大建設目標順序陳列。 三樓為「金門歷史文物陳列室」,並利用樓梯間牆面製作一幅大型沿革年表,加深參觀者對金門歷代演變的印象,櫥櫃內陳列金門歷代先民使用的文物如陶瓷器、銀器、銅器、玉器、文獻、書籍、書畫、試卷及文房四寶等民俗文物,依衣、食、住、行、育樂等五大主題排列,一面可提供公眾觀賞,一面落實保存文化資產之效果。 為使早日完成此重大任務,在縣府文教科督導下,社教館各組同仁充份發揮分工合作之精神。總務組負責將筆者繪成的圖樣如:電動簡報大地圖一座、各型陳列玻璃櫥櫃廿一座等硬軟體設備招商標製。藝術組負責內外佈置規劃及歷史文物之蒐集,每日分組下鄉透過親戚、朋友、同學洽借蒐集文物,終於有些收穫。 教導組負責聯繫各機關、社團、學校提供各項建設資料、圖表、照片、實物、模型,限期完成送莒光樓陳列。 經三個月的日以繼夜不斷的努力,從規劃、設計、繪圖、估價、招商標製到完成驗收等過程,並將蒐集的各項文物資料,分門別類的陳列出來,在當時有限的人力財力,又無今日的電腦資訊,以古老傳統的打字印刷,能在短期內完成確是不易,終於在民國五十五年三月三十日正式成立「莒光樓為金門歷史文物館」之重大任務。 在開幕的第一天,正門豎立一座紅柱彩繪的大牌樓,富麗堂皇,並舉行隆重的剪綵及各項遊藝活動,揭幕式由政委會秘書長代表司令官主持,縣長帶領各機關、社團首長及學校校長參加觀禮,與學生代表數百人參加,盛況空前,以當時的政績可謂地區的一大盛事。 第二天司令官兼主任委員亦會同部屬多人來館參觀,甚獲讚許。此後莒光樓即成為中外來賓蒞金參訪必到的首站。 先總統 蔣公多次蒞金巡視,並數度親臨莒光樓文物館遊覽,其中一次於一九六八年(民國五十七年)為 蔣公七十大壽,與家屬來金避壽,由郝柏村將軍陪同巡視莒光樓,並在三樓觀看櫥櫃內的文物,由筆者隨側說明(如照片)隨後到陽台眺望遠方小金門及大陸景色並由筆者隨旁解說, 蔣公連聲道好,甚獲讚揚和鼓勵,這自覺是我一生最光榮的事。
-
烽火兒女情
「他們在小學一直很好,雖然不同村,卻是青梅竹馬的玩伴。」王美雯瞄了他們一眼,「你沒看見,上了初中後,林維德慢慢地在疏遠她。聽說他和孝班的一位女同學,兩個人都很有意思。」 「有意思?」陳國明不解地,「有什麼意思啊?」 「笨蛋!」王美雯白了他一眼。 「妳才笨呢!」陳國明不甘示弱地說:「有意思與沒意思,又有什麼關係?」 「你還小,不懂!」 「我還小,不懂?」陳國明滿面疑惑地,「請問美雯姐,誰對妳有意思?妳對誰有意思?」 「小鬼!」王美雯樂得哈哈大笑。 「這有什麼好笑的,」陳國明不屑地,「真有意思!」 「不跟你抬槓啦,反正你還小,不懂!」王美雯收起了笑容。 然而陳國明是真不懂?還是一知半解?抑或是全然不知?在小學時,只有誰對誰好,誰和誰好,那來有意思、沒意思的。 「王美雯。」遠遠的叫聲,陳國明一聽就知道是蔡郁娟的聲音。 「嗨,蔡郁娟!」王美雯向她揮揮手。 「陳國明,你怎麼也在這裡?」蔡郁娟走近他們身邊,好奇地問。 陳國明笑笑。 「在這裡等妳呀。」王美雯脫口說。 「要死啦!」蔡郁娟白了她一眼,又拍了她一下肩,而後看了不遠處的林維德和李秀珊。「他們怎麼啦?」 「談判。」王美雯說。 「神經病,吃飽沒事幹。」蔡郁娟瞪了他們一眼。 「話別說得太早,有一天讓妳碰上了,想不神經病也難啊!」王美雯消遣她說,突然又轉向陳國明,「小弟,你說是不是?」陳國明笑而不答。 「哎喲,我的天哪!才見過幾次面,談過幾句話,竟叫起小弟來啦。」蔡郁娟拍著手說。 「哎喲,我的天哪!才見過幾次面,談過幾句話,竟思思念念起來啦。」王美雯仿著她,笑著說。 三人同時笑出聲,也笑彎了腰。 而遠方似乎也無戰事了,林維德與李秀珊緩緩地走了過來。 陳國明趁機低聲地向蔡郁娟說:「謝謝妳送我的豆腐乳。」 「好意思,吃完了才謝。」蔡郁娟笑著。 「還沒吃完。」陳國明辯解著說。 「不合胃口?」 「不,捨不得吃。」 「喜歡的話,吃完告訴我,」蔡郁娟坦誠地說:「我隨時供應。」 「謝謝妳,蔡郁娟。」陳國明由衷地謝著。晚自習的鈴聲已響起,教官亦已在校門口等候,住宿生陸續回到教室,陳國明並未向林維德問起他和李秀珊的事,腦海裡印著的只有蔡郁娟和王美雯的影子。王美雯像大姐姐,蔡郁娟是同學。其他的,莫若讀書急。 第四章 第二次月考的成績終於公佈了,陳國明的用功並沒有白費,各科成績都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英文,竟然考了滿分,唯一較不滿意的是數學。 上星期因為準備考試而沒有回家,這個星期六,他已和同鄉鎮的同學約好,不坐金城客運的公車,沿途邊走邊攔軍車。防區司令官已有規定,遇到民眾在路邊舉手攔車,只要有空位,必須停下讓民眾搭乘。倘若運氣好,攔到駐紮在住家附近的軍車,不多久就可抵達家門,同時亦可省下二塊五的車資。如果運氣差點,大家沿途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一個多小時亦可回到家裡,並不覺得累。
-
外祖父母畫像(注一)
(之一) 徑深荒草積無路 山晴開墾傳花香 朝里公園座漁村 中豎並肩古銅像 曾經風雨故人來 燕銜殘泥過別巷(注二) 可惜風水輪流轉 徒留像基向海洋 (之二) 自古公園多相似 何事淵源名朝里 汲泉澆炭做煤球 製餅造糊又賣米 孟嘗食客重見天(注三) 樂善好施豈容易 若因率真誠待人 千金髮散何足惜 (之三) 黃麵拌醬當水煮(注四) 白粥為餐喜自烹 海釣絕技在身旁 輕拋長鉤浮影動 淚光灩灩成追憶 心衷澎湃難忘情 不解清風低吟聲 捎來叮嚀入夢中 (之四) 從來未聞有隱憂 只因腎疾永長眠 逢今清明祭雙塚 何似結廬在人間 冥靈不以久自喜(注五) 鷯鶉不以小自慊(注六) 茫茫大海思無盡 墜入銀河喚童年(注七) 簡譯: 走進荒蕪的小徑,野草多到分不出路來。終於舅舅利用晴天開墾此處,種滿樹木傳來淡淡花香。此時朝里公園也落成了,座落靠海的「漁村」旁。公園中豎立著外祖父母兩人,並肩半身的仿古銅色陶泥人像。十年前燕子匆忙銜著泥在屋角、旁巷穿梭築巢。即使在暴風雨的日子,也常有達官顯要、親朋好友來訪,熱鬧無比。可惜現在風水已經轉向,外祖父母的銅像拆掉了,再也不見那些人往來,只剩銅像基座孤零地面向大海。 從來公園大多相似。朝里公園以何命名呢?外祖父名諱祠朝,外祖名諱曉里,因舅舅的孝心及紀念雙親之故,各取名字其中一字而命名建造的公園。外祖父從事煤炭批發及製造煤球出售(供燃料用),夏季汲水澆炭是避免煤炭高溫自燃。也賣時令潤餅皮、漿糊、後來賣食米。家中流動的陌生人越來越多,外祖父母像戰國時代夢嘗君一樣,有了許多食客。久而久之便醞釀及發揚樂善好施的本性。待人率真且有誠意。就算為朋友因此金盡銀散也不會吝惜。 外祖母常為我煮麵再澆上肉醬。她自己則喜歡吃白粥。外祖父擅長海釣,我偶陪伴其旁,無聊地觀看「老人與海」之戰。看他拋空長線再輪轉回來,望著海面波光蕩漾著,著實令人迷濛眩暈。此時淚水與波光交織,泛起童年往事,激情就像陣陣海浪拍擊岸邊,放逐出來的浪花,化為漣漪久久不散。每至夜分,聆聽山谷清風低迴懸空之音,重重的思念情捲而至,難道是外祖父母託付清風捎來口信,是真的嗎?那麼夜裏感受魂夢相接時,也是我們祖孫相聚對談之時了。 外祖父身體一向硬朗,只因跌倒致腦溢血而辭世。外祖母因糖尿病及腎疾而故去。今年清明節祭拜他們併在一起的雙墳塚。就好像在人間結廬(建築在一起)情形一般,感慨良深。外祖父母無法像冥靈木那樣長壽,他們也無顯貴地位,但永遠留存在我心中,我引以為大為傲。對他們的思念就像大海無盡頭。祈望在遙遠的銀河,藉時空轉換而能回味純真的童年情景。 注釋: (注一): 本詩為七言律詩;其為近體詩之一,形成於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兩句要對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本詩謹重於偶句之押韻,餘不究。 (注二): 引用參考五代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第四句,「蟬曳殘聲過別枝」,意即蟬鳴尚未停止,就拖著尾聲飛向別的枝頭。 (注三): 春秋戰國時代,齊孟嘗君養食客三千人。 (注四): 「黃麵::白粥」二句為倒裝句。 (注五): 引自列子湯問:「荊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為秋」,表長壽意。 (注六): 「鷯鶉」,細小鳥類。 (注七): 依「相對論」而言,時空可能扭曲,距離越遠之星球時差越大。假設時空是一張紙,分在對角的星球相距一百萬光年,當時空產生扭曲,假設該張紙對角相疊(兩星球對在一起),則此星球至彼星球可能幾公里了(相疊的一點有如時空轉換站)。因此推理在地球活一百年,在彼處可能一日還未過完呢。
-
《耕心小札》散播愛的種子
日前,我又到文化中心上「故事媽媽」的進階研習課程,收穫是一次比一次豐碩,卻也越發覺得自己的渺小與現階段知識的不足。 幾年前,在偶然的機會裡,接到中正國小某老師的邀約,令我放膽去投入此任務中,我由剛開始的生澀彆扭模樣,加上原本就不善言詞,有時邊講故事還出現邊發抖的窘態,更曾經從一堆道聽塗說的故事去發展另一個故事出來,說完還頗心虛,深怕待會會被抓包或吐嘈;但是至今大家都滿支持我,也很給面子,尚未讓我當場丟臉難堪而下不了台呢! 印象中有個很溫馨的小故事,讓我想和朋友們分享~~有個善良的女孩,從小就有個美麗又偉大的心願,她想為這個可愛的世界做些事情,而大家都叫她花婆婆,她喜歡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親近大自然,當然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最後她選了處風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地方住下,還為整座城市撒下花朵的種子,進而長出五彩繽紛的花朵,讓這城市中的每個人,都能因為欣賞它而更快樂;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成故事題材與小朋友們分享.....這種種付出是奉獻的行為,早把這個世界點綴得更美麗與甜蜜了。 在我們週遭,實存在著許多認真做事又負責盡職,一直默默行善的朋友,她們的努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我們這群愛故事的媽媽,一樣願意付出時間及精神,陪孩子們深耕心田,多說多聽多讀,因此也是相同在為這個世界盡份心力,做了件美麗的事情,不是嗎? 在故事的牽引及浸淫裡,孩子們的童年可以是較完整的,我們深信以故事為媒介,可拉近兩代的距離,藉著故事讓孩子說出心中話,用故事來軟化堅硬冷漠又頑劣的心,因為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像現實中的你我,我們不須直截了當當場指責或用憤恨的情緒來發洩,就能將孩子的行為導正。即便一個小故事都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點啟發的作用,在日後成長的路上,不致莽撞的跌得滿頭包,我們這些媽媽們一直都是如此期許與實行的。 這群故事媽媽都超愛故事,也很愛孩子,更想讓我們的寶貝明白什麼是「愛」,所以我們用故事來協助做為橋樑;我們深信每個小孩都是天使的化身,是那麼的天真無邪、與世無爭般的可愛;故不管世俗多險惡、醜陋,孩子們需要有能力向前走(不只是考試卷上的成績),是隨時隨地可以帶在身邊的能力,因此我們更靠故事來相互交換心情與感受;寶貝們靈活敏捷的思緒及善意的回應,無一不是促成媽媽們樂於用故事與孩子們互動的原動力啊! 有感於這幾年文化中心的恩澤,連著舉辦這些課程,對媽媽們是個福音;雖然大伙兒在故事的領域上是呈正面的垂直上升,但由於皆非科班出身,有許多正確常識及日新月異的技巧,都不夠純熟,所以每每上完課程後,總覺像吸過滿滿養分的海棉般,好充足、好興奮喔!因此使我們這些媽媽們,都如獲至寶地珍惜這些機會,把老師的經驗牢牢放進自己的腦子裡,再次感謝他們的傾囊相授,而我們也能不負眾望,繼續將故事說得更棒、更精采! 我們想再次呼籲和我們一樣愛故事、愛孩子的朋友們,加入這個行列。「故事」不一定要多動聽、多有趣或多特別,只要本著真誠善良的一顆心,你就做得到!將你的生活經驗婉轉的表達出來,就會是個好題材,這可是從楊茂秀教授身上學來的ㄛ!所以讓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是有福氣又幸運的寶貝,就從現在開始吧!希望這個美麗的世界,會因為有你我的播種與耕耘,而更燦爛.更溫馨!
-
《感恩的故事》補校豐富我的人生
一個很偶然的機緣,給了我讀補校的快樂和成就,豐富了我一生。 那是很多年前的往事,有一天,我去金城請秀芳姐幫忙車布邊,無意間得知她在中正國小讀補校,於是,我好奇地問她:「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去讀書嗎?」 秀芳姐聽我這麼一說,高興得握住我的手:「新學期就要開學了,你可以跟我們一起去報名。」於是,那年的九月初,我滿懷歡喜到中正國小報名,當我走到報名處,第一位見到的陳老師問我:「妳以前曾讀過幾年級?」 當時,我心裡覺得很不意思,因為,童年生活在砲火下為了躲砲彈逃難,東搬家、西遷居,因而讀到二年級就輟學了。所以,我很害臊小聲地向老師報告:「小時候只讀過二年級。」本來,我猜想可能很少人像我一樣只讀過二年級,大概無法開班,想要讀書的機會不多,沒想到老師爽朗地回答:「妳可以從四年級開始唸起!」就這樣,我又開始上學讀書了。 記得第一天正式上課,同班同學來自金門島各個角落,其中以金城地區的居多,另外還有舊金城的,更有遠自金湖下莊、料羅、惠民農莊等等,有的已經滿頭白髮,有的早已當了阿嬤,大家齊聚一堂拿起課本,重新讀書識字。 我們的導師姓鄭,他教學很認真,也很風趣,讓我們在快樂之中學習,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乏味。有一天,鄭老師問我:「妳每晚從大老遠的地方來讀書,目的是為什麼呢?」我高興的回答:「是為了誦經才來唸書,因為,佛經的含意太深了,不認識字是唸不出來的。」上課時,老師逐字逐句詳加解釋,我們的作業若有寫錯,老師會用紅筆加以改正,還會一再提醒解說。 數學課是我從來沒有學過的。哇!真難!但老師教導我們演算,要我們不必緊張,多演算幾遍自然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讀補校的課程與日校一樣,雖然,我們年齡比較大,反應比較慢,但是,在多位老師們不厭其煩的教導,同學進步很多;感謝中正的鄭校長以及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讓我們這群失學的人重新再學習,順利拿到畢業證書,真的是非常感恩! 兩年小學補校,時光匆匆過去,同學們的友誼是永遠留存的,大家見面常歡喜問候。有了小學畢業同等學歷證明書,期待有國中的補校。一年之後,從金門日報看到金城國中招收補校學生,我趕快去報名,補校的同學還有黃婉治、俞愛娟一起報名,另外的新同學們來自全島,有古寧頭、林厝、北山、安岐、頂堡、下埔下、湖下、金門城、金城等等。 進國中課業比以前重多了,有數學、歷史、理化、公民、英文、國文。尤其是學習英文ABC,可真是大事喔!不過,學外國人講話,也真有趣,大家學得津津有味。數學科依舊是我比較生疏的科目,心中的壓力也很大,但是,老師對我們這一群「老學生」特別關心,運用各種方法減輕我們的學習壓力,幫助大家建立信心。 上歷史課,大家特別感興趣,老師講了很多故事,讓我們了解歷史的真相,也認識許多偉人的事蹟;其次,鄉土教學也很有趣,能讓大家知道民間習俗。例如:小金門的「風雞」。老師問同學們,「風雞」是做什麼用的?大家七嘴八舌的猜來猜去,都沒有人答對。最後請老師解開謎題。原來「風雞」是鎮煞、防治白蟻的,像金門風獅爺一樣。金門風獅爺有大有小,形狀千奇百怪,幾乎每個村莊都會有一尊,作為村莊鎮煞,維護村落好風水,保護村民平安順利。 小時候曾聽老前輩說過:如有人「嘴角破」了,只要拿「順盒」,譬如是糖果、餅乾之類的食物,去村口祭拜風獅爺,燒一些金箔,拜完之後親一下風獅爺的嘴,「嘴角破」便很快好起來。再者,上鄉土采風實地探訪課,又讓我們學到許多地方民俗;例如花代表富貴、鹿代表長壽、南瓜代表多子多孫,真是好福氣等等。 進補校唸書,就是希望活到老、學到老,不要因為年紀大了,就放棄學習,我們全班三十二位同學,大家為自己鼓勵,也為同學鼓勵,加油!加油!不要怕苦,不要怕難,「苦是吃補、難是考驗」,人生要多吃苦,才會有成就,大家相互砥礪,一定要好好讀完三年國中,一直到畢業。 以前,從孩童到出嫁,我從沒有出門去旅遊,而在補校有一節「生涯規劃」課,聽老師講解才真正了解什麼是休閒生活。於是在三年級的最後一學期,我先參加由金門縣政府主辦的服務志工,畢業後又回城中當交通導護志工。從八十九年畢業後,更每年出國遊玩一至兩次,「體驗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真諦! 感謝城中的校長、老師們,讓我有機會學習與成長,今日我能活得更有自信、活出自我,心中實在十萬分感恩。但願,像我一般年歲的老朋友,也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願老師與同學們都快樂、如意。
-
我的父親
父親不曾抱過我。 記憶裡不曾有過被父親擁抱的記憶。 來不及見面的大姊,夭折在我出世的那一年。 母親常說,我身上有著死去姊姊的影子。 小時候不懂,以為母親是說我長相似死去的姊姊。 長大後,我漸漸懂得母親話裡的意思了。 其實不是自己長相像姊姊,而是因喪女之痛的雙親,他們心裡所深深承受的自責與內疚,在那時候,我出世。 或許因為如此,父親不曾抱我,記憶中,沒有。 父親與我之間,沒有淺顯易見的感情。 曾經,我認為父親與我之間,有道深深的鴻溝,父子間很難親近。 記憶中,多次見到大哥與小弟直奔父親的懷裡時,我卻總是佇足原地,選擇自個留在房間裡。 其實,我心底也希望自己能有直奔父親懷裡的勇氣。 希望卻在努力聚集後,極速地洩了勇氣。 念小學時,自己在學校的成績,總是能維持前三名。發成績單時,父親總會對我投來肯定的眼神,這眼神總是能讓我獨自樂上好幾天。 相較於大哥與小弟紅筆塗鴉的成績單下,那份獨享父親肯定的感覺,讓我更願意花時間在書桌前,功課裡。 在一次的段考中,自己沒考好,等待成績公佈前的這段日子,自己常感到莫名的恐懼、惶恐。 結果,父親並未打我或罵我。 「沒有責罵其實比打罵我,更讓我覺得難過」。你知道嗎?我的父親。 鄰居總說三個小孩中,屬我最乖巧,以現在的說法就是悶葫蘆一顆。 平日往往除了對長輩禮貌性的忝笑外,自己總是吝於問候。 我不喜歡長輩們說我乖巧之類的話,他們看我的眼神,就彷彿在看臉上從未長過嘴巴的怪腳一樣。 職校畢業那年,獨自到臺灣念書。父親載我到機場。 後座的我,一路看著父親開車的背影。 慢慢地,心裡醞釀著一份感覺。 慢慢的,有股將要離開家的不捨在心頭與鼻頭間蔓延。 催淚的情緒全都往鼻腔湧去,酸澀得讓我幾近窒息。 到了機場,父親並沒有下車,只是待我提起行李下車後,急忙踩著油門,簡單地撇下一句要好好保重自己後,匆匆駛離。 我卻看見,映在後照鏡裡的是父親紅著的雙眼。 那是,我第一次看見父親流淚的眼睛。 我想,父親你一定以為我都沒發現吧! 那一年的尚義機場,我一個人躲在候機室的角落偷偷掉淚。 不敢哭出聲,淚水格外地鹹澀。 櫃檯劃位時,不知道為什麼刻意跟櫃臺小姐要了一個靠窗的位子。 飛機加速離開跑道,宣告自己正式與這片土地分離。 不斷爬昇,看著窗外逐漸模糊的島嶼,想著父親紅潤的那雙眼睛,想著那一句保重自己::: 高空的空氣把我的淚水從眼眶底逼扯而出,剎時我突然瞭解到,父親同樣所面對的是對我的不捨啊! 飛機離地的那一刻,感受到自己瞬間的長大。 航程中,我開始想念我的書桌、房間、學校、我的家人、我的父親。 三分離家的難受摻著七分父親啣眶的淚水,那酸澀的感覺─加倍。 我的父親不曾抱過我? 記憶裡,我卻擁抱過。 我的父親。
-
《地方傳說》「三姑」傳奇
父親過世已兩年了,記得剛出殯不久,母親就急著要去問「三姑」,找父親來講話,父親從發病到過世才短短兩個月,他及我們都沒預料到,尤其病到後一段時間是插管在加護病房中度過,有很多事情都來不及交代,我們猜想父親一定有很多話要跟我們講,特別是很多長輩都如此說:對往生的親人,如果不早早去找他上來講話,往後會變成啞巴。 早幾年,常聽聞鄰居、親友問「三姑」的事,說金城地區即有好幾處「三姑」壇,偏偏輪到家人問求時,卻遍找無門,原來主事者或已過往,或普遍因年紀老大,且長期從事,體力不堪負荷,致後繼無人。好不容易問到城區北門還有一位老婆婆偶而肯「起壇」,不巧又碰到渠赴台省親,千拜託萬拜託等到老婆婆返金,才達成願望。 問「三姑」先要報上亡者姓名、生前住所、往生時日等,那天下午家人們聞訊者皆趕來,老婆婆上香,燒了一會兒「金箔」後,頭動了起來,手掌則拍擊桌面,口中念念有詞,不久父親來附身了,他先說出了在現場有何人,他生前種種情形,使我們目瞪口呆,最神奇的是交代我:家附近的一塊畸零地,一定要與嬸嬸們聯合向縣政府買下來,將來親人們要蓋房子才不會受到限制和損失。這件事讓嬸嬸回憶起前年過年,也就是父親住院前幾天,他到嬸嬸家坐了好久,談到了將來合蓋房子,牽涉到兩塊田地中的一小塊畸零地,如果不設法買下,將影響到爾後建築房屋間數。原先有些親人對問「三姑」持半信半疑的態度,經嬸嬸述說了上事,不禁稱為神奇。 一般稱「三姑六婆」,大都是指社會階層中某一批特殊的人物,最早在宋人袁采︽世範‧治家︾中,就曾指出這群人物的特色:尼姑、道姑、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買賣針黹為名者,皆不可以令入家。而正式談到三姑為尼姑、道姑、卦姑者,則是清人褚人獲的︽堅瓠己集︾。今所謂「問三姑」、「觀三姑」,或謂「牽亡魂」、「觀落陰」、「探亡魂」等,是由靈媒作法喚出亡魂後讓亡魂附在自己身上來與陽世的家屬對談,曾有人稱此為荒誕不經,而鐵齒嗤之,但往往從「三姑」口中道出了許多外人所不會知道的事,才不由得不信。早年在金門尚有多處可供「觀」、「問」,近年來,原從事者有已往生,有則年華老矣,無力以繼,且皆未經傳承,而逐漸式微,而鄰近的廈門,其風俗習慣與金門相近,「金馬小三通」後,儘管有觀光、投資、探親、採購等團的組成,單純以觀、問「三姑」為主的也不在少數。 去年,小姑媽參加了廈門「三姑」團,出發前幾天晚上,父親就來到她夢中,大概是有些話還未交代清楚,想託姑媽傳達吧!隔天,姑媽即找我們記下父親的相關資料,後來卻因故沒能成行。今年暑假,姑媽的廈門行終於要實現了,出發前一天,父親又來到她夢中,這趟回來,用錄音機錄下了觀、問「三姑」與父親對談的整個談話過程。父親說:原來他的「壽源」並沒有那麼長,因為有母親長年積累下的德行,使其多活了三、四年,他已經很滿足了。談到子女們個個都能安分守己的工作,且個個都已有「白花子」(兒子),入殮時還把他打扮得很體面,且燒了很多紙錢;出殯公祭時,親友與各界的參與,使場面很熱鬧;他在陰界與祖先們在一起,過得很好,要我們放心,最後還交代我們這些晚輩,務必要津貼姑媽路費,謝謝她幫我們跑了這一趟,然後哈哈大笑,開心的退去。想父親一生熱心鄉里事務,為人處事廣受尊敬與讚揚,老來卻為病所纏,並因而辭世,親友們攏真「嘸甘」,聽了這段對談,心中的憂慮與不捨才釋下。 據說觀、問「三姑」這項行業,目前在廈門相當的熱門,廈門島附近的南安、大嶝等地都有,開始觀、問時要從輩分較高者問起,而且不一定一次即能找到想找的親人上來說話,廈門人說話的音調與金門人差不多,年長者的深沉聲與小孩子的輕細聲,令聽者感覺彷彿真的是親人蒞臨,雖然一趟廈門來回花費不貲,但是「三姑」團仍舊絡繹不絕,短時間之內應該不會消退。
-
烽火兒女情
「哪有。」她柔聲地說。 陳國明淺淺地笑笑,微微地向她揮揮手,而後跟著工友轉了一個彎,走向專賣蔬菜的市場。連續幾天的採買和監廚,陳國明學到了課本裡面學不到的知識。而最令他興奮的是:蔡郁娟竟然送給他一瓶「麻油豆腐乳」。她雖然細心地用舊報紙包著,但似乎並不怕被父親看見,大大方方地遞給他說:「新產品,很下飯,試試看。」 「不好意思啦!」陳國明不敢伸手去接。 「習慣就好啦!」蔡郁娟再次遞給他,笑著說。 陳國明靦腆地接了過來,竟忘了向她說聲謝謝。然而,他的心裡卻不停地想著:是不是因為在她家買雜貨的關係,每位採買都會得到一瓶麻油豆腐乳?還是純粹送給他試試看的?工友說:以前並沒有這種情形。或許陳國明該相信他這句話。 蔡郁娟送的麻油豆腐乳,的確與陳國明在餐廳吃的豆腐乳不一樣。它軟軟綿綿的,充滿著麻油香,鹹度辣度恰到好處,入口即化、口感十足。而餐廳裡的豆腐乳,既鹹,又辣又硬;雖然同是豆腐乳,吃來卻有不一樣的口感。他何其幸運,能嚐到如此美味的佳餚。於是每到用餐時,陳國明總會把它帶到餐廳,在同桌的同學打衝鋒下,當盤底朝天時,他只好夾出一小塊,或淋上一點湯,很快地就能把一碗飯吃完。因此,他非常感謝蔡郁娟,而這份謝意卻只能隱藏在他的內心裡,總不能跑到女生教室,當面向她說聲謝謝吧。 晚飯後,距離晚自習還早,住宿生大部分都會選擇在運動場或校門口那片寬廣的操場上活動,甚至住在附近的同學,沒事時也經常在校園裡逗留和漫步。有些則帶著書,斜靠在木麻黃粗壯的主幹上溫習功課,亦有三五好友坐在樹下聊天,這幅情景,在晴朗的天氣裡經常可見。 現在雖然是冬天,但並未遭受寒流的侵襲,因而,也沒有冬的冷颼和寒意,操場上依然有許許多多的同學在走動、在聊天。 陳國明和班上的同學林維德剛走出校門,卻遇見了王美雯和另外一位女同學,這本來是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林維德卻拉著陳國明快速地走開。 「林維德,你給我站住!」是王美雯兇巴巴的聲音。 他們同時一怔,雙雙停下腳步。 她倆緩緩地走近他們的身旁。 「小弟,我們走!」王美雯拉著陳國明的衣袖,「讓林維德當面向李秀珊講清楚。」陳國明莫名其妙地被王美雯拉著走。雖然是同學,但彼此並非很熟稔,較接近的一次,或許是和蔡郁娟在井旁交會的時光裡。此刻她那麼親切地叫他「小弟」,又把他拉著走,讓人看見成何體統,真搞不清楚她是為什麼? 坦白說,王美雯已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小姐,陳國明尚是毛頭小子一個,依此看來,她的年紀或許要大他二、三歲,叫他小弟似乎並無不妥之處。而為什麼要林維德當面向李秀珊講清楚?這是他唯一不明白的地方。 林維德在班上的功課一向很好,考初中時也是名列前茅,數學更是他的拿手科目。據說他在小學時有一位要好的女同學,她是否就是李秀珊? 「王美雯:::。」陳國明還沒說完。 「叫我美雯姐。」王美雯聲色俱厲地說:「你沒看到我高你半個頭?」 「別那麼兇嘛。」陳國明看看她說:「一副赤爬爬的模樣,真會驚死人!」 「以後看見我,不叫聲美雯姐,我就搥你!」王美雯做了一個打人的手勢。 「我長這麼大,還真沒見過像你這麼歹死的查某囝仔。」陳國明笑著說。 「還說!」王美雯又比劃了一個想打人的手勢,而後笑著說:「唬你的啦,其實你長得那麼可愛,阿姐怎麼捨得打你!」 「妳別挖苦我了,誰不知道我們鄉下孩子,土裡土氣的。」 「就因為土裡土氣才覺得可愛。」 「美雯姐,但願妳說的是真話。」陳國明看了不遠處,正在爭執的林維德和李秀珊一眼,問王美雯說:「他們在爭什麼啊?」
-
四季
春天,到處都有成群的小鳥喳喳的鬧著,喜鵲、杜鵑、和許許多多不知名的鳥兒,牠們的叫聲配合著風吹草動,唱出美妙的歌曲。五顏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還有許多花兒,正在比賽誰美麗呢! 夏天,在蟬兒的鳴叫聲中甦醒,酷熱的太陽,讓我想要跳到海裡消暑,早上六點多,我和爸爸媽媽就開車到游泳池去游泳,在游泳池裡,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泡在水中消暑。在我家的庭院裡,玫瑰花、紫薇花,紅白相間正在盛開。絲瓜、苦瓜也已經結果子了。龍眼樹上的龍眼,也已經成熟了,它讓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呢! 秋天,農夫把春天種的稻子、高粱等收了起來,準備過冬天。中秋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出來看月亮、吃月餅或放天燈。大家玩得很高興,在這個時候,天氣也愈來愈冷了,而樹葉也紛紛掉落了! 冬天,天氣變得很冷,我看到的樹葉都掉光了,只剩下小麥和油菜在成長,他們把金門彩繪得很美麗。而家家戶戶也把大棉被拿出來了,晚上我躲在大棉被裡睡覺的感覺,就是好舒服。
-
阿嬤的皺紋
最近的您好嗎?自從我上了高中後,每天早出晚歸,再加上課業的忙碌與壓力,令我很少與您相見,縱使我們是如此地靠近,共同生活了十多個年頭,但我卻不曾好好地了解您。這幾天,突然發現您的面頰上多了幾條痕跡,才覺得月駛星馳啊! 猶記得我年幼時,您總是最疼我的那一個。每次假日姑姑都會從繁忙的父親手中接過,帶著我到鄉下去找您。而每一次你都以最熱情的擁抱迎接我,然後帶我去海邊玩耍,並且教我您的絕活──抓蛤蠣。那時的我總愛向小朋友炫耀說:「你看,這是我奶奶捉的哦!」而他們一副欽羨的臉孔,令我驕傲不已,偶爾,我會靜靜的在一旁,看著你替阿兵哥洗衣、縫衣,看著那雙經歷風霜、結著繭的手,在我小小心靈裡,萌出幾些疑問,有一次我脫口說:「為什麼要替阿兵哥洗衣服,您可以做別的工作啊!」殊不知,生長在務農家庭裡,沒法學得知識,從小就得跟著家人耕田、撿柴,尤其又在那躲避砲彈、烽火連綿的困苦環境下成長,也只能以簡單的工作來糊口、過生活。 雖然如此,但您卻以堅毅的精神,含辛茹苦地拉拔七個孩子長大成人,如今他們各有家庭與事業,想必一定是您最欣慰的事了。而每到過年,也是您最開心的時間,因為兒孫們紛紛從各地回來與您團聚。每一次,也都由您主掌廚房大權,親手炒出滿桌的道地金門美食。您知道嗎?我們都最愛吃您的廚藝,不管是炒米粉、蚵仔煎等等,都將那菜香飄洋過海的送給台灣的叔叔。 當然,您的可愛在賭桌上更是表露無遺。全家人都知道四色牌是您最愛的消遣,而您也常在下午時分邀幾個鄰居、大伙打牌渡過悠閒的午後。我們也只在年節時才能和您在桌上一較高下,雖然您的資歷最深,但也不是每次都贏,所以每當您輸了很多時,總會賴皮地說不算,而我也才知道和藹如您竟也像個小娃兒般耍賴。 隨著四季流轉,年事漸高的您,在身體機能上,也似老舊的零件。而一向健朗的身軀,最近也不聽使喚了,那日,我約您去爬山,您說爬不動了,又聽您說這痛那痛的,才覺得傷心,不經意地看著您臉上的皺紋,心想那是多少動容的故事所刻畫的啊!那深刻的紋路訴說著您的智慧、您的偉大啊!即便如此,您的笑容是全家人的幸福,而您永遠是我最最敬愛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