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思念父親
父親像甩出手的陀螺 直立於沙地上 旋轉出 一家生活暈眩的包袱 父親又似承重的扁擔 橫放在肩膀上 負著 子女漸長漸大的壓力 如今,緣已盡,欲別無言語,相見更無因 奈何,情未了,魂牽猶夢縈,暗夜淚濕襟 當您靜靜的躺在救護床上 閉上雙眼 默默不發一語 此時,我與您是如此的陌生 您不再和我說話了 唉!老天竟安排我於此 您最陌生之地 和您 永別 體健如您 人何以堪 父親 是您嗎 握著您冰冷長滿繭的手 我的心 難過 多麼不捨與悔恨 撫摸您 蒼白 無血脈的臉頰 我已然肝腸寸斷 啊!止不盡的傷懷 且讓 淚水化為一柱香 告慰回歸佛土的您 安息 讓兒女對您的愛戀 放諸千山萬水 父親 是您回來了嗎 在萬籟俱寂 雲煙瀰漫的月光夜 您屢屢走到我的夢裡 雖然您的生命了斷了 無法像百年冥靈木那樣長壽 但卻是兒女們的精神支柱 永遠留存在我們心中 並引以為傲 對您的思念 就像大海 永無盡頭 附註:父親卒於96年2月6日上午,享年76歲。今逢百日齋祭,特為此文以為誌;另張雨小姐於金門日報副刊撰「捷安特阿伯」一文紀念家父,併此表達謝意。
-
留意身旁的書跡
民宅是一般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是「私有財」最具體的展現。閩南式的建築 別具風雅,自古以來便獨樹一幟,老一輩的人常說:「三代人才能起一棟大厝」,只要留心地區那精緻典雅的老房子,就不難想像興建當時的「創業維艱」了。此外散佈在家鄉四野的番仔樓,不只留下了當年建樓人「衣錦還鄉」的想法,也將洋式建築的風格融入,豐富此地的聚落景觀。而現階段的樓房,隨著日新月異的建築材料之引進,各式各樣的樓房也像春筍般的拔地而起,這批新式樓房也將會為金門迎向另一個世代而作出見證。 書寫或鐫刻在民宅上的書體,並不如想像中的那般「百花齊放」。也許是因為當時建築工人為求施工上的便捷,採用了統一規格的書寫字體,有了範本字便可以將之不斷的複製在所承包的民宅上。這也就是為什麼走訪後,經常會升起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了。基本上這些被寫在民宅上的字,皆是出自當時善書者的手跡,不管是源於二王或是歐虞顏柳,總能保持一定水平的,「飄逸瀟灑,豐腴端莊」是它們給我最直接的感受。 既然民宅屬「私有財」,主人個別的偏好和品味,無形當中卻讓可能千篇一律的形式起了生動的變化。浦邊蔡永耀宅就採用東山書法家唐一川的行書橫匾「瓊林世澤」,字體蒼勁,筆勢雄渾,也表示主人不忘根本之意。官澳某民宅大門門楣上用飄逸又沉著的行書筆調寫著「隴西衍派」的堂號字樣,上款還留著民國二十三年夏月幾個小字。碧山陳氏洋樓大門聯,隨著溫潤豐腴的楷書,用白灰塑出陽文聯對:「蝸廬竣曰茍曰茍又曰茍;矮屋成於斯於斯復於斯」,對照眼前這棟風韻猶存的二樓龐大建物,這幅聯深刻的表現出建屋人當時的謙卑心情。浦邊洋樓「碧月軒」和碧山「睿友學校」都是用碎磁片黏貼而成,表現出人工的精巧和裝飾的趣味。山后民俗村一間二進式住屋的木門上,用方整的線條浮雕出一幅鑲金的聯對:「天開化育時當盛;人發禎祥運際隆」,裝飾意味濃厚的篆書變形文字,因為不是那麼容易辨認,這倒給了好事者多了一個駐足與思索的機會。官裡一棟不起眼的古厝後側,一塊普通的紅磚上鐫刻著「石敢當」三個字,筆畫堅挺,字形俊秀,是出自對歐體楷書有相當素養者的手筆。東社一棟剛修竣的古房子,正面雍容華美,古意盎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牆面不只保留了戰地政務時期的楷書標語字「軍民合作」,屋主更在最近整修時用黑色油漆加以美化,形成標語文字與閩南建築「和平共存」的畫面,讓人見識到一個「文化移植」的好例子。 民宅書法還有很多可以著墨的,這裡只先來個拋磚引玉,有朝一日當您也懷有像我一樣的心情時,您的發現也許會更幽微,數量也當千百倍於我呢! 一般來說店招主要的目的是要招徠生意,讓過往的行人一目了然,所以它必須被寫得大方而明顯。寫大字雖因人而異,但若以寫榜書的方式來經營佈局,應該就不會相去太遠了。榜書的筆勢須飽滿堅實,字體要綿密渾厚,這正是大字的艱難所在,即使臨池多年,一旦落筆於寬廣的紙面上,往往還是心有膽怯,顧得了筆法,卻顧不了形貌,要不就是把握住形貌,卻丟失了佈局章法。為此我對那些能揮灑大筆寫出漂亮店招的書家,是打從心裡佩服的。 記得去年九月我和敏達受邀赴漳州畫展,閒暇時分漫步在漳州市老街的人行步道上,除了香港路兩座石牌坊引人注意外。我的目光竟不時的停駐在兩旁老店舖門額上那些古意盎然的手寫店號上頭。心想時代一直在變,市招的面貌隨著壓克力、霓虹燈乃至電腦數位等技術,也跟著不斷翻新,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從沒止歇過。今日能在漳州的古街上,望見這麼多手寫的市招,一種思古的情愫便油然升起,真是叫人興奮啊!隨即猛按快門,巴不得一下子就將這份「驚喜」,通通收進相機裡頭。 這回書法欣賞課,漳州老街的經驗正好給了我一些提示,該回頭來看看自家老街的店招了。清明過後的某一天,我起個大早,帶著簡易型的數位相機,在市容冷淡的金城莒光路和中興路穿梭著,這樣來回的走了幾趟,仔細的尋找我所要的老市招。但舉目所見,絕大部分的店招已經被新式的廣告招牌取代了,能以手寫方式留存下來的市招真是鳳毛麟角。 莒光路中街「存德藥房」橫匾,醒目而古樸的高掛在藥房的門楣上,略帶側勢的字體,跌宕中顯得沉穩,可以看出是用黃山谷筆意揮寫出來的。對面的顏存仁中藥房,大清早就已診客盈門,「顏存仁」三個顏體大字,是用水泥凸起在白色的瓷磚上,黑白對照,清晰明白,寬厚的筆畫和豐腴的字形看起來有些含蓄。頂街「天生堂藥局」也是顏體字,筆調、字形在嚴謹當中帶著放逸,有一氣呵成之勢。下街「湖泉峰銀樓」,以行入楷,方筆的意味濃厚。觀音亭右前方「鼎興紙舖」,字體方整,楷中帶行,收筆出鋒,顯現出書寫者的篤定。左側的藥房「回生堂」三字,顏體字,筆觸堅硬,字形緊而不放。走過牌坊,莒光路一段的三友早市雜貨店,黑色木匾上的「三友」二字,運筆流暢,雍容大方。中興路上的「僑光」店號,行草互用,迭宕不拘。往上再走右側錦芳棉被行,短小的木匾上,幾乎被「錦芳」二字填滿,筆畫舒坦自如,字形鬆緊合宜。靠近北帝廟的「名記貢糖」,隸書體勢,端整當中有著活潑俏皮的特質。 以前金門就是戰地,在緊張對峙的年代,這裡真是一個血肉糢糊,肅殺森嚴而不可親近的地方。那時候強調「軍事第一,戰鬥為先」,一切的作為無非就是圍繞著它。為了鼓舞軍心,振奮民氣,各式各樣的標語傳單充塞眼前,即使已讀過千遍也不敢表現出一絲絲的厭倦,疲勞轟炸的結果,迫使幼小的孩童都能對那些醒目的標語文字,讀得朗朗上口,背得滾瓜爛熟。 這回我到鄉下走動,就特別去注意當年寫在民宅牆上的各種標語文字,只是尋尋覓覓,當時「一切為反共」的「字海」戰術,竟然好像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好多當年被莫名其妙書寫在牆面上的字跡,已狠狠的被刮除掉,如今只剩下一個個模糊的圓形刮痕,若有似無的殘留在牆上。但無論如何那個用「標語文字表達軍民意志」的時代,畢竟是金門人曾經過的一個共同記憶,若任其消失無蹤,也是頗為可惜的! 走過一些村落之後,倒也讓人尋到一些蛛絲馬跡。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標語字一般都寫得非常大,工整的多但隨興的也不少。大體上可以歸類在三個範疇當中:一是美工字體(以標準仿宋體為主),有青嶼的「解救大陸同胞」、浯坑的「忠領袖」、西園的「」「袖」(忠、領二字已被抹去)、新頭的「雪恥復國」。其次是圓筆的顏體書法,有榜林圓環無名英雄碑上的「把思想變為信仰」等文字、青嶼的「服從」(其他字跡已失)二字和「實行三民主義」、后盤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已褪去)四字、頂堡民宅正面的「忠誠」大字、碧山的「忠領袖」等。三是方筆的魏碑體,有湖尾東堡中興台兩側用水泥塑起的陽文對聯「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陽宅仿于右任的早期魏碑體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和「金東電影院」五字、浦邊民宅側面「服從最高領袖」以及新頭村的「完成復國使命」等。 這些標語書跡,原是兩岸特殊局面下的產物,更何況當年塗抹在一般民宅上的標語字,百姓是不被徵詢的。現在局勢改變了,很少屋主不立即將這些原就不協調的文字去之而後快的。今日能被我放在相機裡的幾乎都是破舊房舍牆面的殘留,有朝一日當房子被翻修改建,它們必然也會煙消雲散的。可喜的是前述東社民宅「軍民合作」字樣的被保存和美化,不只讓人見識到屋主的包容力,也彰顯出只要多一點慧心與巧思,文化的融合是可以無限的。 我以一顆「求索」的心,走過市街巷弄,走進村莊田野,一些原先不太在意的事物,頓然在一瞬之間「亮」了起來。我也清楚這樣的一個題目,可以再深廣的地方還很多,就正如在演講時向觀眾說過,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完成的課題。但未能完成又何妨,那正表示可以一直不斷的從做的當中去咀嚼「發現」的喜悅,這點正是我心中所最企盼的。(下)
-
開心北京行
我拿著那耳罩瞧了瞧,心想:喔!這廈門航空還真不賴,為了怕旅客受不了飛機「噪音」,發的不是普通的圓圓的「耳塞」而是這小巧可愛的「高檔的耳罩」。我對聲音的「耐受力」其實也還好,只是看著這圓圓小小可愛的耳罩,到底又有多好多大的「遮蓋度」呢?心中有點懷疑,再而那左側還垂下一條線好奇怪喔? 看看前後左右的乘客,戴的人並不多,當下也就把它閒置著,準備養足精神小寐片刻。到北京了,此時只見空中小姐又拿著一個大袋子出來,朝著每位旅客「要回耳罩」。瞎密?這耳罩不是送給每位旅客的?還要「回收」回去? 行程結束了,要回廈門了,空中小姐照例又來「發耳罩」,閒著也是閒著,這回我好玩地把它給「戴戴看」,想試試「隔音效果」有多好?我搖頭晃腦地戴著「體驗」一下下,啊,根本沒差ㄚ,完全沒感覺……。這時候坐在我隔壁的本團最幼齒的宗軒小弟(讀國二)見狀,他不發一言地拿起我耳罩下的那一條線直接插在扶手上的開關裡,耳罩一下子熊熊突然冒出了「悅耳的音樂聲」……。 天啊,此時我才知道我有多笨!錯把「耳機」當什麼「耳罩」?根本是我一開始就不問青紅皂白「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的把它「定位為耳罩」罷了!啊,很感謝乖巧敦厚的宗軒小弟哩,如果不是他熱心窩心的服務,我這一時失查的「好奇歐巴桑」不知還要把用來聽音樂的耳機「誤認」到什麼時候呢? 石像 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驚奇」。在北京市郊居然建有「李自成」石像……。 話說在前往定陵參觀保存得最完整的「地宮」途上,在車上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還滿高大的石像。石像中的人坐在馬背上作勢拉弓射箭,馬的兩隻前蹄向前彎曲揚起,一副正在跳躍奔馳的樣子。一直站在我右前方正在滔滔不絕解說中的小任看我一副心不在焉,兩隻眼睛一直盯著車窗外的「他」瞧(其實也有一段很遠的距離),知道我心裡藏有一個「大問號」?就暫時中斷解說隨口淡淡地插播了一句說:「那是李自成石像。」後又繼續介紹地宮的挖掘出土典故……。 瞎密?李自成石像?李自成在歷史上不是一個自稱「闖王」起兵造反作亂,逼得明思宗在煤山自縊而死的叛徒嗎?為什麼在老毛子這裡還把他當「英雄」似的為他風風光光地「樹立石像」?當下心裡真是「大惑不解」。 我想,唯一可以解釋的是他與老毛子有一些共同點吧,那就是1.他們都是以號召廣大的「農民兵」起家的2.都是轉戰多年由南到北取得「政權」。只是李自成沒像老毛子這麼幸運,他的國號「大順」王朝統治沒多久就垮了!而老毛子雖已作古多年,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至今光環猶在,仍是大陸人民們心中的神。也許當年老毛子心懷不軌蠶食鯨吞竊佔襲取整個中國大陸時就是以「李自成」為榜樣把他當始祖,才會在北京市郊為他豎建這石像啊,這些論調純屬個人想像,真希望來日再到北京時能有機會實地去走訪一窺全貌以解心中疑惑哩。
-
●自然札記44 春天的野花
誰說亞熱帶的台灣沒有春神的腳步?如果您到野外踏青,就能體會到春的氣息了。 冬末春初,通泉草藍紫色的小花就綻放了,花朵雖小,但花期集中,數量又多,遠望宛如點點繁星。有一年春,我到新店附近一處山谷遠足,梯田的田埂上幾乎全是通泉草,濃得像是為田埂鑲上一道藍紫色的花邊。 到了清明前後,各種野花相繼開放。葉子嫩黃、挑著一穗黃花的鼠麴草,又嬌又柔,這是製作鼠麴糕的材料。兔兒菜、黃鵪菜的黃花,爭著從草叢裡冒出來,生怕被埋沒了似的。開紫花的酢漿草,佈滿山野,顯示出數大為美。昭和草的紅色頭狀花序,總是含羞帶怯地下垂。四時開花的咸豐草,似乎春季開得特別旺盛。春,是有生命力的季節啊! 鼠麴粿的製法 將鼠麴草洗淨,入沸水中煮過,冷後擰乾,剁碎,放入鍋內加油焙炒,炒乾前加糖,盛起備用。將糯米、在來米按二比一加水磨成漿,濾除水份,取一半加油煎熟,與另一半生粿塊混合。加入鼠麴草搓勻,入蒸籠蒸熟。涼後可直接吃,也可包蘿蔔絲、紅豆沙、綠豆沙等。
-
雪花飄
白白的亮亮的輕輕的從空中降落,在樹葉上,在台階上,在人們的肩上,雪花片片的第一類接觸,充滿了奇妙的氛圍。 相信許多成長在亞熱帶國家的人跟我一樣,對銀白色的世界有種好奇跟夢幻的嚮往。對雪的這股奇妙的感覺,讓我一有機會到常下雪的國家就興奮不已。喜歡下大雪時走在路上,享受雪花紛飛的每一秒。落在頭髮上,衣服上,鞋子上,一面在人行道上「滑雪」,一面為了行人撐著傘不願淋雪而不解。又不是下雨為什麼撐傘啊?即使事後濕漉漉的一身也樂此不疲。 這樣的興致一直延伸到滑雪場。穿著雪鞋雪橇照相,想像自己是北國的愛斯基摩人。還記得第一次滑雪時,教練簡單教了怎麼走?怎麼停?怎麼滑行的姿勢後,就以初學滑雪之犢不畏摔的姿態,搭著纜車上了山坡。只是如此一來上去輕鬆下來就是問題了。不知要用何種方式從纜車下來,到了山頂就先跌下車,之後只能以步步維艱來形容了。費力的站起來之後又因為坡度的關係無法控制的往前滑,失控摔了之後又無法站起來。總之馬上就演變成這樣子令人沮喪的滾雪球之旅。身旁的滑雪人一個個咻咻咻的往下衝。我則不時呆坐在地上吃力的邁向下一步。偶爾停下來的朋友,吃驚的說:「你還在這裡啊?!下面見囉!加油!」在我還沒開口前,又咻的滑走了。可是山坡無止盡的往下延伸,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到達平地呀!那應該是人生中最長的一天了,身心俱疲的我,連夢裡也還在山坡上有滾不完的雪呢! 滑雪場的驚奇讓我對這項運動退避三舍,也無法想像我會再次嘗試。於是滑雪恐懼症跟了我好幾年,直到又有機會到北方國家一遊,友人的滑雪提議,讓我鼓起勇氣,想像在銀白色世界自由徜徉的模樣,決定赴這個與滑雪之約。 做好越摔越勇的心理建設,全副武裝之後在心中大叫,「我來了!這次一定要學會!」。像畫一般漂亮雪白的滑雪場跟四週的森林與遠方的小木屋在眼前展開,讓人神清氣爽,精神大振。我踏實的再次從基本的姿勢學起,一次次從小緩坡開始不斷練習。即使跌倒了,經驗的累積,技巧上一點一滴的進步,都給了我成就感。終於在第四次去滑雪場時,想試試從山坡上真正滑下來的感覺。所以隨著纜繩上了山,在山頂氣定神閒準備好了之後才出發。但是坡度再次讓我亂了方寸手足無措。還好救星出現,友人一步步教我如何轉彎,如何用轉彎一氣呵成的滑行。滑了又轉,轉了又跌,跌了再滑再轉,漸漸可以緩慢但順利的如電視上的滑雪選手一般左拐右拐的往前滑。耶!我會滑了!真是太棒了!原來就是這種感覺!可以在雪上自由移動的感覺!心理障礙被滑雪的樂趣取而代之!那天晚上,我又做了滑雪的夢,還是有滑不完的雪,只是這次是神氣的攀山越嶺呢!
-
●浯江詩選 樹葉
我喜歡坐在樹下 讓頭頂上伸著的小手 重重疊疊地 為我撐開一把綠色的巨傘 遮蔽著烈日 或 迎來和風 有時,我端詳著 這些小掌上的手相 看看他們生命 情感與智慧的線條 忘我 出神
-
留意身旁的書跡
在金門社區大學開的書法課叫做「書法的理論與實踐」,當時之所以取這樣的名稱,是希望寫字的人不要只停留在書法的技術操作層面,也要對理論體系有所涉獵。為此我除了上課期間適時的介紹相關的書學理論外,也曾經利用電腦的power point檔向學員show過「中國書法之美」、「魏碑的魅力所在」等單元,獲得熱烈的迴響。 這些年因常在島內四處寫生,對大自然的理解,就不僅只是此地的「風景優美」而已。有意無意之間,這個多風的小島,經常會用各種不同文化底蘊的面貌來展現她的魅力。只是走過無數個村莊後,也讓我對「物換星移」這幾個字的涵義有了進一步的體認。 「建築材料精進了,老房子就一間間跟著被拆除。」 「閩南多濕的風候,白蟻為害木料劇烈,所謂『不見木』水泥模型的被引進,便直接的衝擊到頗具古意的廟宇建築型態。」 「戰地政務解除後,原先隨處可見的防禦工事、反共標語,也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大半。」 「街市的招牌廣告隨著電腦的日新月異,花紅柳綠得使人眼花撩亂,誰還在乎那樸拙的「手寫書體」之可貴呢! 從故紙堆、舊碑刻的各種影印版本去鑽研書法,固然是走進傳統的捷徑,然而這個時代,書法不該只是關在象牙塔中,學舊式文人般風花雪月的助興。除非不想與時俱進,否則就得和生活密切連結,這個想法給了我靈感,讓我把原先投注在「歷代經典書法」的眼光稍做挪移,重新回到現實,留意周遭的書跡墨寶。在放眼所及的石頭、斷崖、門楣、柱石、牆面………都可以輕易的找尋到各體書跡的蹤影,它們不只展現視覺的美感,也可能同時蘊含著一段史實、一種意境或是一個期待呢? 當方向確立之後,題目就跟著訂為「金門鄉土書法欣賞──留意您身旁的書跡資產」,接著是根據題目擬定了六個綱要,分別是:一、展場書法。二、碑石書法。三、廟宇書法。四、市招書法。五、民宅書法。六、反共標語書法。 在展場書法的這個範疇,只要從歷次的書法家聯展或個展專輯,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的資料,既方便又省事。然而這回我並不這樣做,我要的是有那麼一點「田野調查」的味道,剛好這段時間,烈嶼鄉文化館正舉辦「蕭世瓊、羅德星書法篆刻展」,看過幾回,認為他們在書藝上深厚的造詣,是可以供作借鏡的。雖也曾向學員推介過這個展覽,金烈水域的航程也不是太遠,但人總是趨簡避繁,有千百個理由不會特別跨海去看的。既然如此,何不就由我先從它起個頭,去製作一個教學檔案,帶領學員們走進家鄉的書法世界。 蕭世瓊的書法面貌多樣而富變化,字體能大,各體兼善,雄渾而有氣魄,給人藝高膽大的印象。特別是他不經意的在字裡行間,顯露出對漢簡字體的偏愛,以及在那瀟灑多變的行草當中,帶著濃厚的王鐸面目等特點,這些都是很可以用來向學員說明書家風格形成的脈絡梗概。羅德星是台灣的名篆刻家,他的刀法古樸蒼勁,佈局密而不滯,有大家的風範。「篆刻」顧名思義就是以篆字入印,故篆刻家經常會鍾情於上古書體,羅德星自不例外,展場中的幾張書法,包括小篆、金文、甲骨、簡字都是屬於秦漢以前的上古書體。在展出的作品上,經常也可以發現他活用了篆刻上的「匠心獨運」,篆刻和書法融合的結果,跟著就形成某種特殊的逸趣,也算是個人風格探索的一種嘗試吧! 此外,金門縣美術家聯展正在文化局舉行,也拍攝了幾張書法放入檔案裡:李贊發的放懷不拘、唐敏達的奇險飄逸、吳鼎仁的穩重剛勁、洪啟義的溫潤平和、洪壽森的雍容厚重………都提供了我課堂上最好的教材。 金門的廟宇林立,幾乎每一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前些日子因為廈門青礁慈濟宮來電向書法學會理事長陳添財請託,希望能得到地區奉祀保生大帝廟宇的圖片和簡介的資料。為此我陪他跑了幾趟鄉下,除了做了一點田野文史調查,也同時蒐集到相關的廟宇書法。 此中,瓊林保護廟廟柱上的兩幅對聯:「悟道丹成傳白礁;回春法妙濟瓊林」和「像塑真人位瓊林之寶殿;神尊大帝傳白礁之香煙」,工整的楷書體被鐫刻在粗樸的片麻花崗石圓柱上,英挺俊拔的字跡,因經過歲月的洗練而益顯溫厚。沙美「萬安堂」橫匾,略帶行意的楷體字,寫得渾厚飽滿,神氣活現。廟內的聯對筆調一致,嚴整恭謹,表現出對神明的尊崇。城區城隍廟的橫匾「誠祈感應」(篆體)「威靈海嶠」(隸體),寫得端莊樸茂,雍容自在,寓變化于矩度之間,這樣宏大而有法度的書體在現有的書刊叢帖中是難以看到的。東門觀音亭古剎的兩方橫匾「靈濟寺」和「慈光普照」,寫得飄逸雅致,韻味十足,傳承著濃厚的晉人遺風。官裡村仰雲殿的安金隸書對聯:「仰望荷神庥真人有德;雲霓蒙帝力大道無私」筆法練達,形態豐腴,是出自現代人的手筆。 廟宇書法可記述的好字跡應該還很多,可惜在我走過的宮廟當中,也發現利用電腦選字的手法,它的取材方便以及字體的均整是不容質疑的,但那種機械式的整齊劃一,總是少了那麼一點「人味」,給人格格不入之感。 家鄉是一個花崗岩島嶼,最不缺乏的就是石頭了,自古以來官宦名士在岩石上留下的書跡真是不勝枚舉。舊金城南盤山文台寶塔附近的石刻群正是此中翹楚,每次探訪總是深深的對著那「虛江嘯臥」、「觀海」、「如畫」等擗窠大字默然注視良久。字寫了大半輩子,但每當面對古人的佳構時,那句「不薄今人厚古人」的話就會倏忽閃過腦際,讓人興起些許的感嘆。 碑石書法的另一個集中地是文化局周邊的石碑,這批石碑是先前文化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島的四處蒐集或轉刻而來的。每一塊石碑都記載了一段史實,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有些石刻雖已斑駁不堪,不易辨認上頭的字跡,但那風化的面貌正是歲月累積的痕跡,讓人產生思古的情懷。在書法的意義上,模糊的字跡可能失去參考的價值,但當中只要有絲毫的線索,就足以引發學書者熱切的追求,並可能因之而產生豐富的想像。至於翻新的石碑,像「島孤人不孤」和「閩南保障」雖還有幾分尖銳的刀鑿味,但字體清晰可辨,給人一目了然的印象。 散落在金門的幾個貞節牌坊石材精緻,古樸典雅,因為牌坊都是用巨石拼構而成,所以這回我特別將牌坊的字歸類到「碑石」書法這個主題之下。這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屬金城東門的貞節牌坊了,它不論格局、石材、彫工都屬上乘之選,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在最早的一批古蹟鑑定中,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的範疇。牌坊中央那四個安金橫書的「欽旌節孝」大字,寫得嚴謹剛勁,渾厚樸茂,堪稱匾額榜書的極則。四根筆直的柱子上正反兩面共有四幅聯對,楷隸各二,陰刻書丹的字跡,雍容華美,顯得高貴。此外位在瓊林的「一門三節」和「欽旌節孝」兩座牌坊,格局雖不如前者,但柱上卻有開澎進士蔡廷蘭的書跡,字體豪邁奔放,直率自然,又是另一種風格。 太武山忠烈祠周邊的石壁牆面,是一個反映現代人書體石刻的空間。此中絕大部分的書寫者皆來自台灣,本地的書家有縣長李炷烽的「太武忠烈祠」橫匾大字、對聯一幅以及修祠緣起誌文一篇,其他四位是張奇才、唐敏達、吳鼎仁和我。這段時間由一些鄉親的口中得知,幾位在地書寫者的水平較之台灣的書家是不遑多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句話固然有其道理,但我們卻從與他人等量齊觀的情境當中,見到了自己因長年耕耘所累積的能量,這點對幾位書寫者本身乃至整個地區的書寫氛圍,都會有正面的啟示。(上)
-
●自然札記43說竹
竹子屬於禾本科,大約有一千種,幾乎都產在東方。一般的竹子固然是圓的、綠的,但也有反乎常態的,像金線竹、斑竹、墨竹、方竹等等。 竹子不常開花,有的幾十年開一次,有的上百年開一次。一旦開過花,竹子就死了──連地下莖也死了。同一個地區的竹子通常同時開花,如果是大片竹林,就可能影響到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使棲息其中的動物遭殃。 竹子中空、剛直、有節,象徵君子的虛心、正直和節操。這種象徵意義到了畫家手裡,就化為濃淡有致的墨竹。竹子也是製作管樂器的材料,所以古人將樂器稱為絲竹。竹子可以製紙,製作各種器具更不在話下。用來紮鷹架,可以蓋幾十層的高樓,據說比鋼架還牢靠。更妙的是,當年愛迪生發明電燈首次所用的燈絲,就是用竹子燒成的炭絲呢! 板橋畫竹 元代以後,「四君子」及「歲寒三友」之說逐漸普遍,畫家幾乎都會畫竹,其中以清初的鄭板橋成就最高。蘇東坡畫竹主張「胸有成竹」,板橋主張「胸無成竹」,他說:「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善用水墨,瀟灑自然,宛如水墨之舞。
-
開心北京行
如果未婚者要嫁個「大陸郎」,啊,上海和北京男士都是不錯很優的選擇喔!(起碼劈腿、搞外遇、鬧婚變的機率會微乎其微吧。) 路線 年初四,今早一上車小任就發表他在吃早餐時聽到隔壁桌兩個台灣團團員的對話,其中一句讓他「印象深刻」,因此特地提出來「分享」。 他先極力誇讚本團的一家之主都是「非常愛家顧家」的好男人,為什麼呢?因為都有帶「妻小同行」,甚至連姑爺也一道同遊 ,非常符合他們北京「老婆孩子在一起」的特性。不像有些台灣團員,跟團出遊時身旁帶的往往不是正牌的「正宮娘娘」而是帶朵「野菊花」隨行。所以那兩位台灣團員在聊談中就很自然地說了:「只要路線不同,偶爾採朵野菊花同行也不錯」。 聽聞此言,我真想告訴小任,難到你不知道嗎?我們金門的李大家長已經照告天下,明文規定「路邊的野花不要採」。而你還在此嬉皮笑臉不以為意地附和鼓吹「只要路線不同,偶爾採朵野菊花」也沒關係?簡直是欠揍又欠扁,如果讓所有女性知道你們的這種心態,保證會讓「撐起半邊天」的全國婦女同胞給吐口水淹沒掉! 說到這兒,想起我曾看過的一篇報導說「台商在大陸有三守」,一守是初到大陸打拚會潔身自愛「守身如玉」,二守是時間久了耐不住寂寞而風花雪月甚至包二奶,這時就「守口如瓶」,三守是大家都有了「共同的嗜好」與「共同的處境」,這時就要彼此互相「互通聲息互相掩護」的來「守望相助」了!啊,說得還真實在又貼切哩! 哎!什麼「家花不比野花香」?什麼「路線不同盡可摘野花」?這還不都是男人的自私與劣根性在作祟?這也令我想到了我們金門的李大家長還真盡職又辛苦,在繁忙的公務裡勞心勞力之餘,不但要管轄下子民的「錢袋」外還要兼管他們的「褲腰帶」,大家長難為喔!「係金ㄟ」的部份金門男人還真了不起哩,連「家法」都得給動用搬出來「侍候」著……。 耳罩 前往北京的飛機飛了!只見美麗可人的空中小姐拿著一個大袋子出來,每人發一副「耳罩」。老公已經閉目養神準備呼呼大睡,但我還是也幫他領了一份備用。
-
生命
在安逸的過完一個月的小夜和兩個月的大夜之際 在即將迎接二月的白班生活的最後一夜………「她」就這麼走了………也為我的夜班生活劃下了句點。 雖然已經sign DNR...但沒想到這麼快就離開了……… 兩個月的大夜生活………來不及和家屬建立好關係……… 看著她們悲傷………哭泣..與不捨………對於如此new的我………真的不知怎麼安慰她們……… 一上班就看見「她」正使用著烤燈………看見「她」蒼白的臉龐………直覺不妙 1/31 0:00也許「他」來接「她」走了………血壓測量不到了………心跳也在逐漸緩慢當中……… 臉上再也找不著………「生命」的氣息………軀體也感受不到溫度………似乎什麼東西離開了「她」 1/31 0:21 EKG show:——88年的人生………就這樣灰飛湮滅……………翻開身分證的背面………才發現「她是金門人………那她是否會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回到她「初」生的地方……… 也許我該先預立遺囑………讓後人遵從我想要「回去」的方式………或是完成未了的心願……… 辦理著expired的流程………心裡想到最近去天堂的許緯倫………「生命怎麼如此脆弱」正值花樣年華青春洋溢的人生………「他」怎麼捨得「接她回去呢………我並不特別崇拜她………但我由衷的感到惋惜!………真的! 誰會陪我走到最後………或是孤獨終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