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自然札記12 氣象變化
報上說,台灣的氣溫較三十年前平均高了一度。回想一下小時候的情景,的確如此。 在我的記憶中,台北至少下過三次霜,可見冬季會冷到冰點。夏天呢?幾乎每天下午都會下場西北雨,雷雨過後,暑氣全消。即使沒下西北雨,到了晚上溫度也會下降,在院子裡乘一會兒涼,就能安然入睡,少有熱得睡不著的情形。 另一項顯著的氣象變化是,台北不再有霧了。小時候夏天的早晨常起大霧,濃的時候,朝會時看不清司令台上的校長。 所有的這些氣象變化,都可能和植被減少有關。都市幾乎被水泥蓋住,水氣難以蒸發。野地和山坡地遭到開發,因而樹木愈來愈少。結果氣候變熱了,雨水變少了,許多年輕人已不知道大霧是什麼樣子了。 熱島效應 城市的年均溫高於郊區攝氏一度,或更高。到了夏季,甚至高出郊區攝氏六度以上!這種現象稱為熱島效應。熱島效應的成因,主要是地面被柏油路和建築物覆蓋,較容易吸收太陽幅射。人們排放的熱源,也是溫度升高的因素之一。林立的大廈,使城市的風速減低,影響散熱。其次,車輛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
遊海南島三亞市
去遊海南島三亞市,有兩個目的,一看我阿姨。二懷舊尋根。 其二是很有趣的事情,在一九四九—─一九五○年這中間,我在三亞市住過六個多月。當時我們部隊住在一個破舊的日本營房裡,所以我對三亞的氣候很了解。到了冬天只要穿一件薄夾克就可以過冬。 許多大陸人,為什麼去三亞,就是因為她們年紀大,受不了北方天氣寒冷,才紛紛來三亞避寒。阿姨來三亞也是這個原因。 三亞市繁榮的很快,最早的三亞市只有一條街,一個市場,一個漁村,老百姓大約只有三十幾戶人家。 可惜我這次去三亞市,再也找不回當年的舊夢,當時在我們營房中,有兩門巨砲,也不知道那裡去。但是我意外發現,三亞的本地人太少了。都是外地來的,尤其是江西人最多,這點我就不明白。 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我不久認識了這家酒店經理,他也是江西九江人。阿姨的房東,也是江西九江人,坐過的計程車司機也是江西人。 總而言之,江西人喜歡來海南島創業,因為她們能吃苦耐勞。海南島三亞市是個新興的城市,它的海岸公路非常美麗,海岸沙灘沒有污染,海水清徹蔚藍,公路兩邊的大樓正齊美觀,別有一翻風味。 海南島和台灣一樣大小,地理位置傾向南海,它有很好治安,看警察就知道,警察身上不帶槍,什麼武器也沒有,警察身上只帶一個大哥大。所以三亞市是個外來人居住的好地方。
-
十三公分距離的愛情觀
1、愛是圓狀。慾是三角形的 像胚子被燒成燙的岐義 轉化。傳遞了皮肉乾枯後的還魂 2、舌尖和舌尖鬆開六公分天涯 我們用狂草囈語簽下契約 新古典主義以及寓言以及被命名為症狀 3、豢養一屋子胖胖愛情 有銳利形體。有極左派顏色。有香水聲音 半張臉。長得像建築史茂密。但孑然一身 4、感官波動。床和一株蒲公英的花粉笑容 詞意盎然。一個字一個字燃燒 辯證。議論紛紛的器官噴出狼嚎 5、畫一個圓。青春期繞著溫度亂倫 這樁解剖學的馳騁。歷史從未記載 只有悄悄和動詞有關 6、清洗縱容飽漲的曉風殘月。這體積 每次被騰空掏破的慾。竊竊治亂 無際無垠裸出前世汪洋漣漪漪 7、皮膚勃起。交感神經邊陲揚起掌聲 耳膜氾濫薄薄嬌嗔。愛釀 十二月冷。這本是原封不動的紅顏固體 8、無性生殖手勢。敏感帶自言自語 受孕期。我聽到許多發育越界的表述 過程暴露以及修辭太重的含量凌虐 9、懷證詞。握住章節裡艷麗複合句 飢餓。口唇只是消化區廉價的度量衡 其餘的,我們被植入青銅色原慾沼澤位置
-
「姑換嫂」換出來的一樹苦楝花─陳長慶《李家秀秀》讀後
《李家秀秀》是陳長慶的一個長篇新作,創作動機,與他青年時期服務過的金門防衛司令部,遽然改名金門指揮部有關。尤其是與他蹲過的「政五組」這個「番號」,已經從金門島除名沒籍有關。因為,這種時代的大變動,就像一顆隕石般墜入了他的心湖,當然會激起層層朵朵的漣漪和浪花。如前十八軍十一師出身的廖明哲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了了人生》中說的:「民國四十四年大整編時,十一師三十三團的番號從國軍中除名,從國民革命軍的團隊中沒籍,我有如亡家之痛!」又說:「民國四十一年整編,十一師在宜蘭改編為十七師,三十三團被解體,我如喪家之犬………。」以此來對照陳長慶在本書〈後記〉中的「我曾經服務過的金防部已縮編為金指部。政戰部除了政三、政四外,其他已合併成『政綜組』………整個環境的變遷,用物換星移,人事已非來形容或無不妥之處。」也該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了。 其次,由於陳長慶曾在政五組承辦過「軍樂園」的業務,遭受過有色眼光的掃射。另外,軍樂園裡還有幾十位金門籍的男性員工,園外也有十來位替侍應生洗衣、帶孩子的婦人(第十四章),也受到了流言蜚語的中傷。但是,那些員工和村婦只能默默承受,原因是他們沒有發言臺和發聲的工具。為此,陳長慶豈能「寧默而生」?這可從〈後記〉中的陳訴:「當年承辦是項業務與在裡面謀生的鄉親,往往都會受到部分島民的誤解和歧視。」和第十四章中的詰問與申辯中看出他的意向。 再其次,金門自民國三十八年進駐大軍之後,未婚的男女比例有天淵之別的懸殊。民間的「有女之家」,在「水漲船高」和「奇貨可居」的金濤銀浪中,出現了「八兩黃金,八千塊錢(當時九十個營長的月薪),八百斤豬肉」的「三八婚制」,和民間因「三八婚制」而衍生的「姑換嫂」這?個特殊景觀。由於前者已逼得窮人家娶不起媳婦,在窮通達變之下,就想出了「以女換媳」(即姑換嫂)、「親上加親」的兩全其美的嫁娶方式。但是,弊隨利至,在媒妁的花言巧語和父母的嚴命難違之下,有些苦命的女孩就成了「所嫁非人」的犧牲品。雖然,「三八婚制」和「姑換嫂」已走入歷史,但卻也是這個大時代的一朵苦楝花,且只金門才有,陳長慶有紀錄歷史的使命感,豈能放過? 以上種種,可說是陳長慶要寫作這個小說的背景因素,只是,他採取了以「姑換嫂」這齣戲來打頭陣,再以否極泰來的李秀秀為主軸線,自自然然地來串演其他的插曲。不過,「姑換嫂」的前奏曲,則是一場血淚交迸的暴風雨。 原來,貧農李來福和春桃夫婦,一心想替因傷退役在家休養的兒子文祥完成終身大事,經徵得從小受李家照顧的孤女阿麗的同意,好事將成之際,不意被同村專愛挑撥離間的潑婦「大肚粉仔」從中攪局。某天,當她正在向阿麗說文祥的壞話,並遊說阿麗嫁給自己的兒子時,被春桃撞個正著。於是,兩個婦人便由動口而動手。鬥氣到高潮時,大肚粉仔潑了春桃一身大便。春桃氣不過被那種爛女人欺侮,竟喝下農藥,一命鳴呼,揭開了「姑換嫂」的序幕。 料理完春桃的喪事,來福想替死去的春桃出口氣,急著要替兒子找房媳婦。可是,阿麗這邊已被大肚粉仔破壞,沒指望了,只好去找媒婆,但高額的「三八」聘禮使他難如登天。媒婆阿狗嬸就替他出了個「姑換嫂」的主意,即以十三歲的秀秀嫁給一個三十歲的陳姓男子,換娶陳家的妹妹阿鳳為文祥的妻子。秀秀雖有千個不願,但在父親的嚴命下,只好如欄裡的那條豬,含淚待宰而已。 可喜,秀秀在危機中出現了轉機。哥哥因舊病復發而過世,陳家怕夜長夢多,就想趕緊把秀秀娶過去。秀秀以「哥哥已經死了,陳家阿鳳也沒有進我們李家門,這個婚約已不算數!」向媒婆做出於情於理於法都說得過去的抗辯,但因來福盲目於根深蒂固的「誠信」二字,仍逼秀秀就範。秀秀一氣之下,拿起一瓶農藥,哭著要去見媽媽和哥哥,幸被來福及時奪下藥瓶,撿回了一條小命。 媒婆阿狗嬸目睹了秀秀如此激烈抗議的一幕,而陳家也知道秀秀這個小媳婦將來不好對付,於是就懸崖勒馬,解除了和秀秀的婚約。 秀秀長大了。她被城裡那位夏天賣冰果,冬天賣蚵仔麵線的表姐美娟請去幫忙,因而和金防部政五組一位服義務役的「正港小開」,大專兵王維揚對上了眼。同時,表姐妹倆也因王維揚而認識了政五組經管官兵福利(含軍樂園)業務的金門籍雇員陳先生。由於陳、王二人平日相處得來,情同手足。陳先生一見現狀,就毛遂自薦地願做他們的媒人。一面猛敲邊鼓,一面又明的、暗的幫忙。例如:幫王維揚替美娟、秀秀買免稅福利品沙拉油、衛生紙、洗衣粉、肥皂等,安排王維揚和自己一同乘吉甫車出去送公文或會稿,讓王維揚有「假公濟私」之便,去和秀秀增進感情。尤其是當王維揚的父親王高鴻,以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秋節前線勞軍團團員的身份,到金門勞軍,並專程到秀秀家向李來福提親一事,陳先生在主任的指示下,居間穿針引線,使雙方都很風光地訂下了這門親事。而後,又在王家的委託下代為下聘、替秀秀參謀出境申請、及接送秀秀至碼頭並安排船位、和叮嚀秀秀到高雄下船後的狀況處置等,可說是厥功甚偉。 以上就是這齣「姑換嫂」主軸戲及戲後遺響的大概。但環繞在這齣主軸戲及其遺響的周圍,還有四支重要的插曲,更是陳長慶急欲一吐為快的心聲。 一、軍樂園衝擊了金門的民風:金門是個擁有一千六百多年華夏歷史和文化的島嶼,島民的祖先多是西晉、南宋、晚明等時期避亂的義民。唐朝設有「牧馬監」。北宋的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曾「采風島上,以禮導民」,因而設立「燕南書院」。此後,「家絃戶誦,優游正義,涵泳聖經,風俗丕變」(見《金門縣志卷五》)。所以,金門民風的醇厚是其來有自的。 但是,民國卅八年的那次大動亂,使金門成了一個擁有幾萬大軍的大營房。兩年後,國防部為紓解官兵「性需求」的壓力,藉以防範軍人和民女感情糾紛的發生,便在金城「朱子祠」附近,開設了一個試驗性的「軍中樂園」(簡稱軍樂園,後改名特約茶室)。由於「成效良好」,便在大小金門設立了十個軍樂園(臺灣各地也同時設立)。這一發展,對久居在一個絕無娼妓的聖島的居民來說,有如在他們的神桌上撒了一泡尿般的無法容忍。而更讓婦女們心痛的,是軍樂園裡基層管理的害群之馬,開了一扇讓她們的丈夫或兒子混進去嫖妓的方便之門。然因懍於「軍管」的威嚴,誰敢反對? 雖然,島上的寡婦和丈夫「離家去南洋」的嫂子,都深諳「單棲」之苦,卻體諒不到軍人的「單棲」之苦。雖然,軍樂園也創造了幾十個就業機會(見第十三章),和周邊的一些商機,然因她們不是直接的受惠者,永遠無法理解別人的辛酸(尤其是那些侍應生的辛酸)。她們只知道娼館和軍樂園都是骯髒地方,故當秀秀的姨媽得知秀秀的男朋友是臺灣兵時,立即有「臺灣是個笑貧不笑娼的花花世界」的反應。而當秀秀告知她:美娟有個經常到軍樂園去檢查業務的男朋友時,她不是說:「年紀輕輕的不學好,什麼事不好做,偏要去管軍樂園那種髒地方的事。」便是說:「尤其聽說他經常出入軍樂園那個骯髒地方,我就一肚子火!」同時,又側面數落美娟:「現在好了,交一個經常進出軍樂園的朋友,這種事一旦傳出去,會讓人家笑死的!」「我不贊成美娟和這種人交往」,「我會堅決地反對到底!」(均見第十二章) 媽媽如此,美娟何獨不然?當她從王維揚口中得知陳先生「到軍樂園去檢查業務」時,也不屑地說:「陳先生也真是的,年紀輕輕的又還沒討老婆,怎麼會去管那個髒地方的事。」「要是我是他的女朋友,絕對不容許他到那種髒地方去。」「每次看到軍樂園那些女人………真教人想吐。」(均見第九章) 不僅如此,在第十一和十三章裡,美娟還從側面和正面,希望陳先生辭職下來做小生意,「總比去管軍樂園那種骯髒地方強」。而當陳先生否決了她要求陳先生「辭職」的意見時,她嘲諷地說:「你捨不得離開康樂隊和軍樂園那些臭女人是嗎?這就難怪了!」又高聲而傲慢地罵出:「算我瞎了眼!」「賤骨頭,我瞧不起你!」 以上雖只是美娟和她媽媽兩人,對軍樂園及與軍樂園有關的工作人員的一種歧視,但也可看作是代表了部分島民的一些感想與看法。只是,由陳先生一人來代表接受那些冷嘲熱諷與歧視和辱罵而已。 二、金門青年娶不到老婆:陳長慶在第一章裡就借李來福的口說:「現在金門男多女少,三十幾歲還討不到老婆的青年人一大堆………。」據金門作家林馬騰在《金門的烽火煙塵.「三八制」與兵婆》一文中說:「那時候(民國四十年前後)的青年男子,至今都已年逾七十,有的還是孤家寡人,孑然一身………此乃時代所造成的悲劇。」 該文曾詳細探討了那時金門「男多女少」的原因。要而言之,不外是: 甲:民國四十年前後,金門駐軍三餐不缺,而農家百姓則三餐不繼。當時,有些與丈夫失聯的青壯僑眷或農家寡婦,在公婆們「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另找生路」的默許下,為了一張「長期飯票」,改嫁了軍人。 乙:有些閨女,從小苦怕了,餓怕了,在「做兵婆比做農婦強」的意識主導下,就「兩情相悅」地嫁給丘八作「兵婆」了。 此外,金門經歷了「古寧頭」、「大膽島」、兩次血戰,及「九三」、「八二三」、「六一七」三次震驚中外的炮戰,和而後的「單打」日子。「這種躲炮彈的日子,大家都過怕了。」(見第十三章)因此,「嫁軍人吃饅頭去」(見林文)的女孩也大有人在。待部隊輪調,她們就隨軍入臺,脫離苦海了。 還有,民國五、六十年間,也有金門小妞被一些花言巧語愛吹牛的「台灣兵」拐騙上當。金門人對此恨之入骨,把那些不學好的「臺灣兵」罵成「臺灣豬」。(見第十章) 以上種種,造成了金門可婚女性「淨出超」的現象。但是,金門可婚的女性有限,誠如林文所說:「多一個女孩嫁給軍人,金門男人就少掉一個機會。」所以,早期的軍方曾一度祭出「軍人不滿二十八歲不得結婚」的規定(按:這是陸軍的,海空軍有別,見「戡亂時期陸海空軍軍人婚姻條例」初訂本),且放出「和金門小姐結婚,要留金服務十年」的風聲(按:應是有大官玩笑地講過,否則,無風不起浪),以為抑制。但成家心切的官兵,及為情為愛,或為生活,或為躲炮彈而甘願走天涯的女性,刀子也擋不住,秀秀就是個代表。美娟也說:「老北貢比臺灣兵有感情。」(見第十四章)連那曾罵過「臺灣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花花世界」的美娟的媽媽都說:「要是美娟也能交一個臺灣朋友,那不知有多好。將來還可以到台灣探親找她們呢!到時候可以坐火車看風景,或到動物園看大象、看獅子、看老虎、看老猴、吃香蕉、吃鳳梨吃蓬萊米!………我已經夢想很久了。」(見第十二章)在這一大堆話裡,多少是有點去「逃命」的味道。 另一方面,雖說金門的青壯女性都納入了民防組織,管制遷出。但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辦法的,還是有辦法離開金門,秀秀不就是「假應聘,真結婚」的走了嗎? 由於金門的女性不斷的「肥水流入外人田」,致使不少金門男人娶不到老婆。也就因為這緣故,而造出了今天「外籍新娘」這個新名詞。 三、緬懷太武山谷那隻大搖籃:陳長慶之有今天的成就,可說是太武山谷那隻大搖籃搖出來的。而那隻推動搖籃的手,就是當年溫文儒雅的政戰主任廖祖述將軍。廖將軍是個好長官、好長輩,而他的風範,更是陳長慶人格塑造的模本。況且,陳長慶在太武山谷一蹲十多年,成了歷經四任司令官的「四朝元老」。如此的「白頭宮女」,能不對太武山谷有關他生命成長的部分,永繫依戀與懷念之情?更河況,他在那個職務上曾剛正不阿地整頓過軍樂園的內規,打擊過不法。那些美麗的往事,自然是老年時回憶的源泉了。 (上)
-
●浯江詩選反轉生活
追著指針快跑, 害怕下一次的竿影變長。 總自以為能主宰時間, 但卻發現雙腳踩著 夸父的影子。 不斷的追趕, 陷落在時間的漩渦中, 我活在窄小的時鐘盒子裡, 與周遭一切脫節。 索性把指針調慢, 為的不是虛度傾城之戀裡的上海, 而是給自己多一點空間與靈魂。 坐在下午四點的橙黃色指針上, 我 讓雙腳盪在空中。
-
孽女書
我依然信奉著愛情,如我信奉貞節一般。 你知道,我不是個好女人,我不貞潔,我的身體很髒。 而今走到這年紀,不忍回首的啊都是荒唐與墮落。 早在十八歲那年,就死了,這不是我的身體你知道嗎?這病且殘破的身體,有自己狠命鑿下的刀痕,有怨恨深烙過的煙疤,有反骨悖德的耳洞,有窮途末路的刺青。這樣千瘡百孔的連自己都不要了,你竟拾去,重重惦起,你值不值? 我不愛我的身體,她只是一個女人的身體。如此輕賤且污穢的工具,你卻在乎並且視如珍寶。 早就把身體和靈魂分開了。唯一信仰愛情,卻出在一個腐爛的身體,狠狠的打碎你對我的感情,你知道我多麼賤命。而你說我的靈魂卻是如此耽溺的美,我的陰暗與體貼你一併接了過去。我不是好女人,我很複雜,等你眼界開闊些你就知道這不過只是一個誤會。我只是一個卑微的賤人,請不要當我是女王。 你說這些日子我老了許多,以往你認識那個驕恣的我已然猝死。你的心疼都在眼底釀成了淚,我不值得你這樣疼愛,每天喝很多的酒抽很多的煙,身體逐漸敗壞,如我的思想。早已是行屍走肉,在愛情死去的那一天。愛情,我的真神我唯一的信仰,我還要不要奉行我還要不要往前走向心裡的天國?我死,亦不瞑目,如果錯失愛情。 死了,都要愛;就算多麼不貞不潔,也要愛。 捱了多少日子,陰雨綿綿,煙花中的一切早已不再真實,不要去尋求陰沉的過去,那被詛咒的出身,不是你,不是任何人所能承受的命運。 走在阿鼻地獄,人生的無間道,嘶吼而今瘖啞,流下的眼淚夠不夠洗去這一身罪孽?不,就算窮極一生不停的書寫以往的罪惡,它依然存在如耳洞刺青疤痕,上天早已在我的靈魂上按下戳記。不完整,可甚麼是完整?你們都完整,不要接受這樣的我好嗎?一直想要在你們面前表現出美好的一面,我笑,心底淌血,染成一扇桃花,度不了春風便要萎靡的,逆插桃花。 啊逆插桃花,逆天帶煞。 孽女,不信天地不信神,只信愛情。
-
蔡復一與南方長城
從廈門、長沙到張家界,經過四天三夜的停留,我們終於在第五天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的鳳凰縣。鳳凰縣位在湘西接近貴州省的交界處,隸屬吉首市所轄,與貴州省銅仁市的距離約與吉首市區相等。早晨從張家界出發驅車南下,沿途除了在芙蓉古鎮作一個多小時的停留之外,並未作太多的耽擱,此趟湘西之旅,除了仰慕張家界群山綿延的自然景觀之外,還要追懷四百年前浯島先賢蔡復一在湖廣參政任內傾力營建的南方長城而來。 幾年前聽江老師說過,在中國南方長城上,還可見到一方先賢蔡復一參與營建事蹟的石碑,之後和顏立水先生提到這件事,顏先生也表示曾聽人提起過,年前為了《先賢行跡采風》的出版,就安排了一趟湘西凰凰縣城與張家界的行程,可惜卻因為時間的衝突而延到春暖花開的三月才成行。 車抵鳳凰縣境,導遊小吳說今天到鳳凰縣的車程比預計要順利許多,因為時間充裕而將行程作了點更改,明天上午再遊沱江,天黑之前先到南方長城,看看時間,在南方長城將有兩個小時的停留,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等不及買門票,恨不得就往長城上直奔而上,儘管氣喘吁吁,一口氣就上到門樓前,見到那一塊新立的石碑前才停下來。進南長城門樓右側,由鳳凰縣人民政府於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廿八日所立的那塊《中國南方長城簡介》,一眼就看到「蔡復一」三個字,全文這麼寫著: 「中國南方長城,《風凰廳誌》、《辰州府誌》等史載:苗疆邊牆,大部分位於湖南省西部的湘西自治州境內,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一五五四年),參將孫助自麻陽移駐五載寨司城(今鳳凰縣城),悉築自五寨司奇梁隘至乾州哨望城坡止邊牆七十里,明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湖廣參政、分守湖北兼署辰沅兵備蔡復一,請發帑金四萬有奇,修築亭子關至保靖涂乍邊牆,四百餘里,貫穿鳳凰全境。明天啟年間(公元一六二一至一六二七年),辰沅兵備副使胡一鴻,委游擊鄧祖禹復添築鎮溪千戶所至喜鵲營邊牆六十里。邊牆完整體系形成於清嘉慶二年(公元一七九七年)全長七百餘里,主要針對湘黔邊界苗族聚居地起著劃分疆界與軍事防禦作用。 邊牆呈南北走向,由一條頂寬三尺,底寬五尺,高八尺的開放牆及根據地形成一字、品字或梅花形排列的城堡、屯堡、碉、營汛、哨卡組成。材料因地制宜有土有石,有土石混合。有著嚴疆界、巡邏、瞭望、堵截攻戰之功能。 明清時,鳳凰城係五寨長官司城,及鎮筸總兵和辰沅永靖兵備道的衙門駐地,是大湘西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邊牆絕大部分位於鳳凰縣境內,從鳳凰西部同貴州交界的亭子關起經黃會營、鴉拉營、走步營、宜都營、全勝營、八斗丘、岩板營、鴨堡洞、長沖營、靖疆營、得勝營(右營)、曬金塘(左營)、三炮台、二炮台至今吉首境內的頭炮台,全長四百餘里。鳳凰廳建有汛堡五十一座、屯卡一百零五座、哨台九十八座、炮台七座、碉樓五百四十四座、關廂五座、關門四十五座,共計八百三十五座。現據初步考古調查,尚有各類遺存點五百九十一處,其中邊牆牆體遺存八十五處(段)總計長度一萬三千一百八十五米。 二零零零年四月二十一日經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考查認定:湘西邊牆當為明長城的一部分無疑,較之北京居庸關、八達嶺、慕田裕、司馬台長城毫不遜色,而且還展現了南國風光和湘西少數民族風情的特色。」 民國八十年版《金門縣志》〈卷十二人物志 鄉賢〉有關蔡復一與南方長城的記載如下:「蔡復一於萬曆甲午(一五九四年)舉人,明年成進士,年十九,授刑部主事,丁兩艱服除後補兵部車駕,遷武庫郎中。………後遷湖廣參政,分守荊岳,………進按察使,督餉湖北,大小五沖,苦苗患,攝兵備篆十月,三度報捷,復築邊墻七十餘里。」 南方長城之營建始於嘉靖三十三年,當時從五寨司奇梁隘至乾州哨望城坡止七十里,到蔡復一任湖廣參政時,續建亭子關至保靖涂乍邊牆四百餘里,至清嘉慶二年完成全長七百餘里,其中佔半數以上的四百餘里係蔡復一任內所建,如果說「蔡復一建南方長城」這句話可是一點都不為過。 以往我們只知道明代大修北方長城,目的是為了嚴防北方外族南侵,而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條南方長城,更鮮少人明白修建南長城的目的何在?再說清朝入關之後,康熙有感於長城之建並未能防範清軍入關而下令不再修長城,而南方長城為何到清代還在續建?簡介上說主要針對湘黔邊界苗族聚居地起著劃分疆界與軍事防禦的作用,那就是說到了清朝統治的十八世紀末,湘黔邊境上還有少數民族的問題存在。據導遊小吳介紹說,當初建南長城,目的是為了將漢化的苗族(熟苗)與未漢化而與朝廷對抗的苗族(生苗)分隔開來,以免互相殺戮之苦,這樣的說法也許較接近事實。 位在鳳凰縣的這一段南方長城,是從湘黔邊界向東經黃絲橋古城到鳳凰縣城後,轉北延續到吉首市,在鳳凰縣城附近這段,則是上世紀末完成修築後對外開放的,其長度當然不能與北方長城相提並論,但其坡度與設計之精巧卻不遜於北長城。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建築材料,南方長城全用當地滿山遍野俯拾皆是的岩石築砌而成,這種石頭質地細密堅硬,重量比同體積的花崗岩重約三分之一,紋理規則,不論鑿造或疊砌都很省事。 由於南方氣候不像北方乾燥,城墻沿著山的崚線築建,為防雨季豪雨對城基泥土造成的沖刷流失,排水設施必須事先做好準備,還有樹木生長快速,樹根野草穿城入墻的情形光靠事先因應是不夠的,那必須有定期檢查保養才足以應付的煩瑣。城上的關防隘口、城旁的烽火墩臺,還有哨卡、砲臺,一條長城在湘黔邊界上蜿蜒百里,從高處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在城的高處,建有一座半圓形的城堡,朝內的一面約有百米直條城牆,朝外一面是半圓形城牆,初建時期應該是屯兵用的碉堡,與城垣有階梯可通,上城巡視極目可遠眺,下城可進堡內駐守休息,只是年代久遠,屯堡損壞後未作重修,只留下一個殘跡供人想像與憑引弔。 湘西是苗族和土家族雜居的區域,聽導遊介紹說,明代東南沿海苦於倭寇為患,朝廷一直無法剿滅,後來動用湘西土家族士兵參與戰事,才解決了這個長久的禍患,為此朝廷頒給了土家族首領的最高榮譽,果真如此的話,那麼當時朝廷動用湘西土家族軍力平定東南沿海倭患,又用東南海濱的蔡復一駐守湘西建長牆解決苗族的問題,兩者一來一往算是平衡兩地的地方勢力了。 在當時那個「不在籍為官」的任用制度下,先賢蔡復一在福建家鄉沒有一展長才的機會,而把英名留在偏遠的、當時僅是半開發的湘西,試想如果能給他在東南海疆發揮的機會,也許在明代平定倭寇的英雄榜上,蔡復一的名字更能比他在湘西建城的事業更加響亮。可不是!繼他之後的清代浯島名將邱良功、蔡攀龍、李光顯等人,不都是馳騁東南海疆的豪傑嗎? 不過話說回來,正由於有幸擔任湖廣參政這一重責,接著擢山西左布政,於天啟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撫治勛陽兼制三省,終於有「節制五省(湖南、湖北、廣西、雲南、貴州),持上方寶劍,可以便宜從事」的殊榮。今天我們從島上出發,乘船、搭飛機、跑高速公路,一天的時間就可以來到湘西,而當時必須經過舟、馬、車乘,經過數月的千里勞頓,更難想到天啟五年(1625年)十月,蔡復一卒於平越軍中,夫人李氏護送夫君靈柩,歷盡「間關萬里,夜郎鳥道中,凡百艱難,終使夫骸葉落歸根」的百般艱辛了。正由於蔡復一一生仕途的輝煌與事業之艱苦,也難怪他與夫人之間的有關傳奇故事,留給舊同安縣一帶民間那麼豐富的美麗傳說了。 雖然導遊小吳一再叮嚀「不上長城非好漢,但要看看自己能力,不要太勉強了。」但我們一行二十多人,除了幾位身體因素不敢勉強外,有半數以上都攀上城去繞了一大圈。也幸虧更改行程才有充裕的時間可以上城看看當年吾島先賢辛苦營建的這座古城牆,一了長久以來積壓的心願。 站在這半圓形屯堡的南長城頂上,遠眺蜿蜒起伏的湘西山川河岳,遙想當年先賢們披荊斬棘的拓蕪歷程,難以言喻之情,不知由何而起。年前一直耿耿於懷的心願一旦得償,愈感浯島先民往昔之成就,非吾等後起者可及,我們能知道的已經不多了,還談什麼繼起?更別奢求什麼光大。(2007.04.清明節前夕)
-
●自然札記11 綠牡蠣
前年春天到青島開會,吃到的海鮮至今仍然齒頰留香,其中最讓我懷念的是牡蠣。台灣的高級餐廳也有進口的大牡蠣,但價錢太貴,而且不夠新鮮。青島的大牡蠣都是活的,現吃現烤,一上就是一大盤。一片片的牡蠣殼內,乳白色的液汁中浸著白嫩的牡蠣肉,又肥又鮮,吃起來過癮極了。 記不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牡蠣已變成綠色的了。工業廢水污染了西海岸的海域,使得牡蠣體內積存了過量的銅和鋅,因而變成不同程度的綠色。這種變了顏色的牡蠣誰還敢吃! 食品汙染的案例多得很,豈只是綠牡蠣而已!牡蠣遭到銅、鋅汙染,會變成綠色,可讓我們提高警覺,至於那些無色無味的汙染呢?只有天知道了。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分為五大類,較常見的是斧足類、腹足類和頭足類。斧足類又稱雙殼類,顧名思義,牠們的殼有兩瓣,常見的有文蛤、蜆、牡蠣等。腹足類包括陸生的蝸牛、蛞蝓和水生的各種螺類,有趣的是鮑魚也屬於腹足類。頭足類包括烏賊、魷魚、章魚等,鸚鵡螺也屬於頭足類。
-
●自然札記10 復活島之謎
西元一七二二年,荷蘭探險家羅捷文在南太平洋發現了一個島嶼,那天剛好是復活節,就給它起名復活島。 復活島有六百餘尊巨石雕像,一般高約五公尺,重約十八公噸,最大的一尊高達九點七五公尺,重達八十一公噸。這些雕像一直是考古學上的謎題:一座荒落的孤島,怎麼養育眾多的人口,發展出獨特的文明? 近年來,經由花粉化石的研究,揭開了部份謎題。原來復活島曾經布滿茂密的森林,大約五世紀或六世紀,一群波里尼西亞人來到這裡,利用當地的天然資源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明。後來因為人口增加,天然資源耗盡,這個文明開始衰退,甚至在歷史長河中失去蹤影。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任令人口增加,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同歸於盡。 孢粉學 研究地層中的孢子和花粉化石,可以知道過去的氣候和植被狀況。舉例來說,著名史學家何炳棣教授有本名著《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他借助孢粉學,發現黃土地區的植被,從來都是些耐旱植物。在史前時代,從新疆一直到山東,除了若干山谷,都是半草原地帶。
-
●浯江詩選 掃墓—告訴父親
望著您雜草藤蔓爬滿的墳頭 父親,是清明前第十日 墓園寂靜冷清 只有林外啼鳥喧鬧 父親,想像您依然滿頭黑髮形容清 歷經歲月塗抹 我卻塵已滿面,鬢已如霜 四十六年走過 父親,於今已沒有哀傷,只有想念 父親,讓我先為您點上一支新樂園吧 (當年一包五元,今日一包四十五) 趁您媳婦不在,我陪您抽一支 (父親,中風之後,我已不煙) 再讓我為您倒上一杯高粱 (這是重土的,當年三十一,今天三百三) 趁您媳婦不在,我陪您喝一杯 (父親,中風之後,我有酒甚少) 您可還記得這把鋤頭 這是您唯一剩下的農具 您走後,每年陪著我清掃您的墳地 父親,讓我再為您滿上一杯 唉,多想我們是坐在家中客廳 父親,這是當年您常當點心的發粿 這是您喜歡的紅粿 這是朋友特別送的軍用口糧 (父親您可記得什麼是軍用的) 哦,這是您從未吃過的蘋果 讓我再為您滿上一杯吧,父親 紙灰飛揚 春天在遠處山頭呼叫 父親我常懷想每年農曆六月十三 一輪月色映照您的墳頭 您墳後的木麻黃在月下婆娑搖曳 年年如是,父親 走過四十六年 於今已沒有哀傷,只有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