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拾穗集】小舟
碧綠湖水波光掩映, 小舟靜靜橫躺岸邊。 偶而 一隻蒼鷺振翅飛過, 劃破原野一片靜寂。 激起 水面細微波紋陣陣。 這是關渡自然公園,園內有一處像弦月形的池塘,名為月池,池邊周遭林木蓊鬱綠意盎然,一條小舟靜靜橫躺於岸邊。偶而有飛鳥掠過發出幾聲啁啾,湖面似乎也跟著呼應出現幾許漣漪。公園內有灌木、喬木,還有闊葉林,可供昆蟲鳥類棲息繁衍。鳥類有紅冠水雞、雁鴨、秧雞等等。水塘沼澤處處,有魚、蛙、小螃蟹,生態豐富,是台灣重要的自然濕地及候鳥棲息地。
-
上校退伍
兵籍號碼認得我 梅花開滿我的肩膀 革命的冬天 反攻大陸只在夢裡出現 退伍後 我忘了早晚點名 忘了三民主義萬歲 忘了中華民國萬歲 也忘了風雲起山河動的對岸 更忘了國破山河在的悲哀
-
一個人的小旅行
出發 出發前,先收拾了一些擔憂 疫情變株戰爭糧食通膨 行李裡面,該是 沿路微笑的青山,與散步的白雲 與一張靈魂更新的大頭貼 一路有夢 斷了翅膀的蝴蝶一隻,躺在 發呆的昨日上面 剛剛有雨,欄杆上有一首 毛毛蟲寫過的,詩 這夢,第幾次? 目的地 一畦繽紛花草園,施肥剛好 寫詩,剛好 春天,到這了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第十一章 當秋月發覺秀桃很久沒有到她小舖賒帳,也未曾再向她借過錢,心中難免感到怪怪的,但她自信沒有得罪過她。每次來借錢或賒帳,她都是給予方便,也從未向她催討借款或帳款,都是等她賣豬主動來還帳。雖然之前受到羊犅的照顧很多,她理應加以回報,可是他已發瘋,根本認不得人。如果送給他吃的東西,或許都是秀桃母子吃掉;給他錢,不也都是秀桃母子花掉麼!甚至每次想去看他,一想起他那副披頭散髮,全身髒兮兮的模樣,一想起屋裡散發出來的糞便味,簡直讓她想吐。所以自從他發瘋假釋出獄後,她只帶著一包餅乾,禮貌性地探視過他兩次,而且必須用手帕摀住鼻子,以免聞到那股糞便味而噁心。 即使她曾經耳聞,有許多村人對她很不諒解,說她無情無義,忘了當年羊犅是怎麼對待她的,可以說沒有當年的羊犅,就沒有今天的秋月;沒有羊犅出手制伏持槍的排副,她勢必已被排副強暴後再槍殺,早已成為排副槍下的亡魂。而今天羊犅不幸罹患精神病,不也是受到她的連累麼,她秋月可曾想過這些?以她現在的經濟而言,拿一點錢幫助窮困的秀桃度過難關似乎也不為過。但往往,有錢人希望更有錢,有錢人也較吝嗇,寧願做一個守財奴,也不願濟貧救世,想的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更何況,羊犅有恩在她身上啊!甚而他借錢給她開小舖,她卻裝睡而未曾歸還,這難道是一個富婆該有的行為麼? 遙想當年,她的丈夫下南洋而失去音訊時,是誰幫她種田的?是誰幫她照顧孩子的?是誰借錢給她開小舖的?想不到她竟然那麼健忘,把人家的恩德全忘光光。總而言之,沒有羊犅的協助,她秋月絕對不會有今天!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留下再多的錢財總有一天也會敗光,她想過這一點嗎?只見她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穿得光鮮亮麗,週旋在那些喚她小阿嫂的阿兵哥群中,忘了自己是誰;也忘了有一個因她而被判刑,在獄中受到獄卒凌虐而發瘋的恩人。這種不懂得感恩戴德的人,遲早會被社會唾棄,也會受到上天的懲罰。這莫非就是村人普遍對她的看法。(七六)
-
師生情
閒聊至此才察覺老師終究是老師,逮到機會便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的心中不平,無所忌諱的發洩滿腹牢騷,也許我們的遭遇、經歷正可做為後輩們的借鏡和警惕,未嘗不好呀!因為老師的心態坦然,欣逢知己、無所顧忌,才能盡情傾吐、暢所欲言,也不至於交淺言深失了分寸。我們在聊天中紓壓,聚會中增進情誼,疫情中更是見證了真情,一起歡度了一場開心無負擔的豐盛午宴! 此刻再度憶起當年小一至小六的歷歷往事,無不一一浮現眼前,讓人神往懷念!可如今,回首當年,物換星移,當年他們童心未泯的歡喜聚集在金西戲院司令台前的廣場,為的是要等候、迎接並伴隨著老師一起上學的廣場,如今已被四棟高大雄偉的建築填滿了每一吋土地,景物全非,不勝唏噓!此情可待成追憶! 麗敏,還回憶著說老師當年好漂亮哦!讓我十分驚訝,原來當年的我,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天真活潑又美麗」。雖然我的字典裡找不到「漂亮」二字,但卻在不同的標準下顯現了異樣的成效。也許在小孩子的眼裡,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完美無瑕、聖潔高雅的,只要是喜歡的便稱得上是漂亮吧!難怪當年也滿受歡迎、愛戴的(哈哈!自吹一下),多年後的今天有幸聽到前所未聽過的孩子們心聲,讓我好生歡喜,也非常訝異,更是感動良久良久……。 逸嫻,冰雪聰明、善解人意。身為班長的她,上課總是張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正襟危坐的專心聽課。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暑假赴台進修,她竟送來2瓶高粱酒為我餞行,小小年紀竟也懂得人情世故、送往迎來,似乎超乎了同年齡的同學。多年不見的她,令人刮目相看,不但是良師,還擁有好手藝,饅頭、糕餅、西點……樣樣精通,總不忘與老師分享,還真是不賴哦!稱得上是大師級的,讓我欣羨不已,也飽足了口福。在民以食為天的大前提之下,真的是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 現階段的她,虔誠禮佛,廣結善緣,佛心滿滿,不僅曾於法會中為我家愛犬路基立置牌位超渡,又在偶遇機緣中為我外甥女安排了極為殊勝的、特別為49日內往生者超薦迴向的「八關齋戒暨禮拜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在愛屋及烏下,我的至親共霑法喜、福報無邊,我感激莫名、無以為報,她卻是謙懷有加的說,這八萬四千法門我還不及其一,只是做道場的義工而已,正好辦法會有此機緣,這也是他們的福報。如此謙虛讓我自嘆不如,更加感恩,難以忘懷。 身為美髮師兼新秘的月敏,總是千方百計地想為我設計髮型,好讓我得以光鮮亮麗從「頭」開始,怎奈遇上我這既固執又不愛打扮的「懶」女人實在沒輒啊!想想個人生平燙髮屈指可數,一向偏好清湯掛麵、簡單純樸容易整理的髮型,所以上美髮院的機率是微乎其微。雖然如此,我還是十分欣慰有這樣肯花心思在我身上的學生,真真是用心良苦。有一年,她們還送我高檔生髮液來拯救我日漸稀疏的頭髮,說真的,髮型之於一個人的確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奠定了整體外觀成敗的契機,能不慎乎?有學生如此,深得我心,安慰之至啊! 快樂的時光總是瞬間而過、稍縱即逝,讓人留下美美的回憶。此刻的我,只在乎曾經擁有便已足矣!說真的,與年輕人相聚一堂總是感染年輕的氣息,分享年輕的光環,還頻頻散發一股意氣風發的魅力,讓人好似也蓄足了馬力,蓄勢待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動,從互動中相互激勵、刺激成長。此生今世,師生之間還能擁有這份情緣,真是三生有幸!(下)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於是她不斷地思考,即使種些五穀雜糧可自食和餵養家畜家禽,但養一頭豬必須一年多才能賣錢,雞鴨也得好幾個月才能長大,儘管中間有芋頭可賣,可是收入畢竟有限。因此她決定利用距離池塘較近的那塊田地,用來種植四季蔬菜,採收後可就近賣給附近的駐軍或是直接挑到市場去販賣,如此便可不必靠十幾個月才能回收的賣豬錢。 而且蔬菜的成長期較短,種下去大約一兩個月即可採收賣錢,雖然收入金額不大,但至少有現金支應家中的日常開銷,就毋須向人借錢或向小舖賒欠。所謂事在人為,相信她說到做到,果真能堅持下去,也就不必看人臉色。而且種菜和種其他作物同樣是出賣勞力,雖然要到池塘挑水澆菜,可是並不會難倒她,也不會影響其他工作,一旦看到它成長,想起收穫時的喜悅,勢必會有一種無形的成就感,她何樂不為啊! 因此在不同的季節,她種下不同的蔬菜,有波菜、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高麗菜、花椰菜、大頭菜、白蘿蔔、紅蘿蔔;還有大黃瓜、小黃瓜、冬瓜、南瓜;以及蔥、蒜、韭菜、芹菜、芥菜、蕃茄、婉豆、四季豆,還有辣椒……等等等,全部迎合市場與駐軍採買的需要。但也得防止滯銷,加上自己的體力有限,所以種植的數量並不會太多。 不管種何種蔬菜和瓜類,除了早晚各澆水一次,也得適時施肥和除蟲。因此,在她細心的照顧下,她種植的蔬菜賣相特別好,受到許多顧客的喜愛。儘管靠種菜不能賺大錢,也不能像秋月那麼好命,坐在小舖的櫃檯等收錢,即使她得承受風吹雨打太陽曬,但卻為她帶來足可維持日常生活的開銷,至少不必再求助他人,可說是蒙受天公祖的保佑啊!所以她一定會堅持下去,也會獨力把兒子養育成人,讓他成為社會有用之材。若以孩子的聰穎,相信有一天,她的心願必能實現。 因此,她也會時時刻刻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老天爺,感謝這塊純樸的土地,讓她不必向人低頭哈腰,讓她有尊嚴的生活下去。而且只要不欠秋月的人情和金錢,她做她的老闆娘,或是阿兵哥口中的小阿嫂;她則做她的農夫,反正河水不犯井水,彼此的人格都是相等的,並沒有高低之分,這點秋月可曾想過?不要以為她是富婆而瞧不起窮人,也別以為她是老闆娘而目中無人。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啊!(七五)
-
葉無圓影柄無香的夏日荷田
夏日一場午後雷陣雨,我撐著傘走去看蓮,很訝異原是「香風十里送翠波」的荷,竟成「留得枯荷聽雨」的荷。我細看,是病蟲害。 站在田埂上聽雨的我,看著一支支枯荷像個藝術創作者,創造一把把獨特的傘,或是一個個美麗的燈罩,甚至是一件件手工精裁、風姿搖曳的荷葉裙擺。 雖然一邊讚嘆自然界處處皆藝術,但也一邊納悶這幅奇異的景象。通常賞蓮時,在蓮花間來去穿梭的,清晨最多的是蜜蜂,接著你會看到蜻蜓、白頭翁、小麻雀等,但幾乎沒有蛾或蝴蝶在其間飛舞吸蜜過的景象。加上蓮花本是古老的水生植物,也性極強,鮮少有病蟲害。 但眼前一隻隻蠶食鯨吞的黃背小蟲,正肆無忌憚享受一盅盅鮮甜的「荷葉清蔬」、「玉蓮蕊香」、「蓬房蓮子」的夏日特餐。 我悵悵地跟外子說:「無須農友告訴我,我保證這是友善土地栽種的蓮子。」我望向這葉無圓影柄無香的荷田,更深深體會「粒粒皆辛苦」的農作……。
-
陳維藩先生的故園情
陳坑(今成功)村耆宿陳維藩先生,字漢垣,別號海印山人。民國前七年生。少學儒書,頗有心得,年登三十,發心持齋,皈依三寶,為佛門弟子。其性恬靜,淡泊名利,與世無爭;至於居家治學,則守仁行恕,儒佛兼修。其治家甚嚴,井然有序,教子有方,其三位公子,長德禹、次德昭、三德新,乃名震遐邇、享譽浯島的「一門三博士」,在其各自的研究領域上發光發熱,久已被譽為「金門之光」。 猶記約在三十年前,摯友葉華鏞同學把《漢垣漫草》詩詞集贈送給我,細看之下,得知係其外公陳維藩先生的著作,喜出望外,乃不時從書櫥中取出拜閱。本書共分三章,一自序、二居塵感懷、三皈佛修淨;居塵感懷下分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五言律詩、擬古五言詩、詞、聯對等七節;皈佛修淨又分讚、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等四節,每章節皆各具特色,各有勝場。 因礙於篇幅,本文將謹就維藩先生詠嘆的金門景點,分享閱讀諸君子,並略敘個人感懷與體悟。維藩先生的歌詠金門,大多數篇章收錄於第二章「居塵感懷」之第二節「七言絕句」,首先,我們來欣賞他筆下的「太武奇觀」: 巍巍太武氣英華,十八奇峰最可誇; 怪石嵯峨成獸象,青榕暢茂宿寒鴉。 短短的四句,即將太武山的巍峨英氣,怪石嶙峋的奇峰,高峻的山勢,暢茂的青榕,野宿的寒鴉,盡皆收入詩句中,我想捧讀此詩作,即使從未遊過太武山的人,相信亦能感受到「臥遊」之樂趣。 再來觀賞他敘寫的「夜釣」: 高瞻太武一輪月,遠眺長江幾點帆; 垂釣煙波千百里,歸來停泊料羅灣。 本詩先寫遠景,再敘次遠景,復寫次近景,後敘近景,條理分明,層次井然。詩中的長江,應是指九龍江,維藩先生並未註記本詩成詩年代,但從「歸來停泊料羅灣」一句推敲思之,當時應該是民國三十八年之前,也即是大陸尚未淪陷,料羅灣船隻尚未管制進出之前。 再來欣賞「山亭影」這首詩: 石室旁邊野草花,山亭倒影夕陽斜; 綠陰枝上鳴黃鳥,一碧長空落翠霞。 細讀此詩,頗思初唐大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雄文中的千古絕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黃昏景致,在蕞爾小島的金門,有幸而能欣賞如此奇景,實乃人生一大福氣也! 起始的「石室」句,應即太武山上的延平郡王觀兵弈棋處所在的石室,此詩作應是維藩先生遊罷太武山歸來後所寫。 請大家再來賞讀他的「莒樓樹」: 莒光樓畔晚風涼,靉靆祥雲映夕陽; 渺渺海天成一色,平沙煙樹倍蒼茫。 本詩成詩應在民國四十二年莒光樓落成之後。這讓我想起小時候信封上貼的郵票,當時的郵票,幾乎都是以莒光樓為背景,在民國四、五十年代,莒光樓和太武山這兩地,幾乎就是金門的地標和明信片了。 好,接著就讓我們來一起來品讀「太武山」了: 太武巍巍擁眾峰,山巒疊翠野花紅; 天然奇蹟任吾賞,心曠神怡興莫窮。 也許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潛質使然吧?我發現維藩先生特別喜歡詠讚太武山,我想這跟他的真性情、真氣質有關,他當然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仁者,詠山詠水,就是他性情、氣質、襟抱的展現啊!他託物詠志,儘管在詩句、詞句中含蓄蘊藉,但是一派落落大方的朗闊格局與豁然大度,讓幾十年後的晚輩如我拜讀,仍能感受他胸中的丘壑與氣象! 最後,我們來研讀他的「石船頭」: 遙觀一石似船頭,彷彿乘風破急流; 太武天然多異景,島人傳頌未曾休。 石船頭,位於太湖路上,其地剛好介於山外圓環和國父銅像之中間的南側位置,打從我孩提時代起,即常聽聞長輩提起此地名,惜乎此路段在近年拓寬後,此景已遭到局部破壞,現僅在其遺址的石壁上鐫刻「石船頭」三個大字,供老一輩的追思與懷舊,殊為可惜! 維藩先生敘寫的歌詠金門,在這本《漢垣漫草》詩詞集裡,還有甚多絕妙的佳句篇章足資探討,我們今天就先結緣至此,且留待日後再續詩詞緣吧?
-
師生情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在說明了教育是一份神聖的工作,百年樹人的大業。的確,「老師」是一個永世不朽、讓人尊敬的稱號,兼具完美人格的化身。難怪在屬於我們的那個只有士農工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世代裡,小時候的偉大志向便是當老師,因為老師是孩童們最先接觸的行業,心中對老師懷著聖人般的景仰,尊崇有加,難怪寫起作文來都立志將來要當老師。 有幸忝為人師,雖不及孔子般的成就,桃李滿天下,也達不了「名師」的高遠境界,高徒滿門,但總算慶幸擁有欣賞我的學生,這便讓我感到不枉為人師、無比欣慰。 近日裡,我受到來自學生們的邀約和滿滿的愛。逸嫻、麗敏、月敏約了老師吃飯,我就像返老還童般的老頑童,受寵若驚、欣喜若狂。尤其我是一個喜怒形於色的人,鎮日裡可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套句俗話所言連走起路來都能搖曳生風。她們是我任教職的第一任學生,所以感情特別深厚,至今還記憶深深,重溫這段師生情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加上最近對「家」有獨到的體悟,家是溫暖的處所,是有溫度,充滿熱情,更是孕育、學習感情的地方,所以,真的好想藉機在家「展露一下廚藝」來大宴賓客,除了借助幾道拿手絕活的家常菜餚來表示我的誠摯心意,並重溫曾經有過的「烹飪大師」風采的美夢,也讓她們體驗一下老師親自下廚,滿室升溫,以及在老師家用餐的幾許溫馨與甜蜜。 沒想到簡單的四人行小聚,用餐時間竟也這麼難「喬」。現代人就是個「忙」字足以概括承受一切,有勞逸嫻在Line上來來回回好幾回才敲定時間,至於地點,便在我心中醞釀了幾個腹案: 第一方案:老師家。由老師親自下廚接待,預定端上我的招牌鍋貼或水餃、麻油雞,因為都是女生,何不趁天寒地凍的冬季裡好好食補(進補)一番,且麻油雞料理簡單容易,一點也不麻煩;再炒個時蔬青菜,煮個湯……,簡簡單單,大功告成。好友相聚,莫不是要敘敘舊、聊心事,又疫情期間,在家用餐,保證安全,且無拘無束、放心自在,大快朵頤、盡情暢談,該有多好!餐畢,再喝杯咖啡、品嚐點心,聊聊是非,豈不是最佳組合?事後還能走訪林務所森林公園、榕園,或新湖漁港也有不錯的幾處景點,如:高洞、天空之城、黑屋、沙灘步道……,聽說還有藍眼淚的自然天工的美景,外來遊客可是趨之若鶩,而我家住漁港附近竟不知還有這麼夯的旅遊熱門景點,太誇張了!吃飽喝足、賞景漫步,太完美的聚會方案。 第二個方案:昇恆昌。環境優雅氣氛佳,最適合聊天談心話家常,而女孩子家總有聊不完的心事,特別是離開學校畢業至今已有N+1個年頭了,在久違的氣氛下回味前塵往事,必定喜樂上心頭。漫漫人生路,多少悲歡離合、風霜雨雪,幾許歡樂幾許愁,莫不盡付笑談中。想當年,她們還是小小女生,轉眼之間,為人妻、為人母,兒女成群,孩子都已上大學,甚或進入職場了,風雨人生,不得不感慨歲月匆匆,不勝唏噓啊! 第三個方案:雲水瑤餐廳─舊地重聚。時序已轉三年前,她們在此舉辦同學會聚餐,也邀請老師參加。由於當天有要事不克參與,甚感遺憾之至,我是念舊之人,這份情誼永誌於心,所以我很想體驗一下當年師生歡聚一場的熱鬧氛圍。雖然此一時、彼一時,無法相提並論,但,我仍然可以想像得知,再說,此處應是不錯的選擇,雖然雲水瑤餐廳已搬遷新址,但地點對她們來說也都蠻近的,應該也算是不錯的選項之一。 怎奈月敏下午三點有事,想另外擇期再約,大家都覺得好不容易敲定了時間,不宜再做更改,所以,就就近選定雲水瑤餐廳,怎料餐廳訂位客滿只好另覓他處,為投年輕人之所好而選定了三犬餐廳,又擔心耽誤月敏午後三點的要事,所以就提前11:30用餐,因為聚會重點不在用餐,而是談心,提前用餐才有充裕的時間談心。 現代人都有極佳的時間觀念,大家準時11:30赴約,因為這是我們師生四人組的第一次約會,所以,特別開心、特感興奮。幾天前便做好規劃,想像、期待這一天的到來,一下子好似回到孩童般的心境,雀躍不已、開心何似,好似在平靜的日常生活裡激盪起喜樂的漣漪,一圈圈、一陣陣,蕩漾開來,迴盪、迴盪再迴盪……。 用餐最怕爭著付錢,總覺太見外且參雜著幾許尷尬,好不自在。原本說好我請客的,熟料逸嫻憑藉著「老師」(老師還真的擁有崇高的社經地位)的身分,竟受到服務生--學生家長的青睞,捷足先登,讓我無法再做堅持,似乎再作堅持更顯見外、客套,我也就歡喜受邀、自在享用,心中真是備感欣慰!只好擇日做東回請、再聚,禮尚往來未嘗不也是個好法子,亦是樂事一件、美事一樁,就讓期待在心中滋長,圓滿下一個心願。 餐中大家各自抒發了別後的人生際遇,每個人都有各自有不同的人生歷練,也都有各自的人生難題,所以,沒有誰可以是誰的人生導師,即便是身為老師的我,在「人生」這門功課上,依然有太多難解(不解)的題目和解不開的結呀!此刻,大家就像天涯逢知己般的敞開心門,這話匣子一打開,便歡喜暢談、盡情傾吐,從閒談中紓解了鬱悶、消除了心中塊壘,暢快無比!其實,漫漫人生,我們真的很需要一個抒發的管道,和一位值得信賴、傾吐的對象,得以暢快的吐露心聲的心靈導師,殊不知滿腹心事啥人知有多鬱卒?唯有找到一位樂意傾聽的知音,一吐為快,方能抒發心中塊壘、消除鬱悶。然而,茫茫人海,何處覓知音啊! 曾有位高職學生多年後在修行路上修行獨到、十分精進,真的是讓我由衷的感謝她們夫婦經常給我精神上的鼓舞與支持,給予開示,指引我走向正確的心靈坦途,不致迷惘,因為常常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情境,以至於陷入泥淖而不自知,自然對事情就有不一樣的解讀,看法不一,當然就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式,所以,多聽聽別人的看法和意見對自身是很有助益的,真正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人生旅途擁有亦師亦友的知己,何其幸福! 閒聊中我坦誠地提及了我對「數獨」的著迷,也曾經有過「追劇」的狂熱,而導致熬夜,影響到健康,以至於心中升起了一股強烈的罪惡感,她們卻善良的給予極佳的理由來安慰我,甚而為我「除罪化」,讓我卸下心中的罪惡感。她們說:「數獨」是一種益智遊戲,得以動動大腦,刺激反應,活絡細胞,不但訓練腦力防失智,還帶來生活樂趣,讓生活更加繽紛多彩,最終還擁有成功的喜悅,加增一份成就感。且在用進廢退的原理下,大腦是越用越靈光啊!聽得我好療癒、好安慰呀! 再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劇中情節無不是反應這人生百態,讓人鑑古知今,策勵將來,以他人之經驗來警惕自己,作為借鏡,讓自己過上更充實無悔的人生,豈不善哉!如此看來,追劇有何不好?它真是一帖心靈良藥啊!說實在的,還真是不得不佩服編劇者的靈思神筆,能寫出如此吸引人、讓人神往的劇本來,不僅使人入迷,還著迷到欲罷不能的地步,任誰也抗拒不了這「致命的」吸引力。心中有期待,就有希望,總是心心念念的期盼下回分解,迫不及待的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下勇猛直追,滿足心中願。然而,一追之下自然是熬夜,通宵達旦的下場,雖是豐足了精神卻損了健康,無法兩全其美。難怪我總是羨慕大姊、二姊見面聚會時就像同學般的總是有研討不完的劇情,同悲同喜、共享歡樂,追劇人生,好生快活!而我只能在一旁坐冷板凳,插不上半句話語,怪不得切磋琢磨的同窗之誼耐人回味、令人懷念。 話雖如此,然而「玩物喪志」,此言不差矣!我還真是羨慕生活規律、10點便上床準備休息的朋友們。他們早睡早起,精神飽滿,天亮了,又是一條猛龍,讓人既欣賞又佩服。想想,人生不就本該如此嗎?遵循著天道循環、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有健康生活擺第一,再求其他、再談願景,切莫偏離了正軌,迷失了方向,再回頭已百年身,但願在自己的決心下戒除惡習,回歸正道,方能走向坦途。 (上)
-
慈愛母親是菩薩
臉書跳出九年前母親跟我一起參加走遊課的貼文,遙想那時母親的腳力尚可,歷經近年幾次靜脈曲張及膝蓋手術,爾後她只能透過觀看旅遊節目,用眼睛漫遊過乾癮。 十三年前媽媽出現憂鬱症,凡事吹毛求疵,家人力勸她把心放開,天底下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事。把家裡一處小漏水當作瀑布,庸人自擾,鎮日煩心不已。醫生開立鎮定劑,卻無助病情。慶幸父親已退休,雖然聽力欠佳,仍勉力陪伴母親說話,讓她不孤單。晚上我們下班返家,你一言我一語,企圖分散母親的鑽牛角尖。 後來我在社區開設松年大學,邀請母親參加。每週二天上午上課,她幾乎全勤。有了班級同學互動,沒多久母親的憂鬱症不藥而癒。母親最喜歡走遊課,我們到處穿街走巷,到郊外踏青,徜徉大自然,那段時間為母親留下不少歡樂的剪影。 母親的個性木訥寡言,內向沉穩,不道長說短,總是默默扮演她的角色。曾經家裡七口僅靠父親一份微薄的薪餉,母親精打細算撐起這個家,辛苦倍極卻毫無怨言。母親劬勞,方才積攢出我們的學費,把我們養大成人。 近年受限腳力大不如前,生活範圍侷限家裡、市場、醫院,但仍守著家人健康,親力親為做料理。日常飲食就以清淡的原食為主,越煮越簡單,均衡營養最重要。母親永遠都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感恩老天賜我這樣一位母親,她常說自己沒唸什麼書,卻用言行舉止示現厚道,「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是她從小就教導我們的行為準則。何其有幸,身邊有這樣一位菩薩。平凡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