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玩偶
憨掬的模樣 不老的歲月 是失眠時的依靠 尋求安慰的懷抱 喜笑顏開的擁抱 你是城堡裡的守護者 注視雲朵裡的色彩 替我驅趕眼淚的藍 替我抵擋尖叫的黑 住在童年的勇士啊! 你是忠誠的夥伴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謝謝妳秋月,妳的大恩大德,我秀桃會永遠記在心坎裡。我也不會忘記,我們是好姐妹!」秀桃走出秋月小舖,眼眶不禁一紅,口中不斷地唸著:「我們是好姐妹、我們是好姐妹!」但對待好姐妹是這樣嗎? 不管她對她的看法如何,或是瞧不起她這個曾經背棄家庭而跟伙伕班長同居生子的女人,但她既然迷途知返回到這個家庭,而且也接受老天爺的懲罰,必須伺候罹患精神病的夫婿的生活起居一輩子,光是這一點,難道不值得她來同情?說一句不客氣的話,羊犅是因她而被抓去關的,是被抓去關而罹患精神病的,這件事又有哪一位村人不知道? 難道她是裝睡而叫不醒,寧願做一個知恩不報的無情人?即使對她不屑一顧,總得看在羊犅的面子上吧。許多村人都說,那時,倘若沒有羊犅適時把排副打趴在地上,秋月勢必會被強暴,然後再開槍把她打死,排副恨她入骨之居心,由此可見一斑。 秀桃紅著眼眶邊走邊想,人,要活得有尊嚴、有骨氣,縱使賒帳借錢都要還,但卻不能看人家的臉色,也不能任人羞辱,想不到秋月是那種人。從此之後,她再也沒有踏進秋月小舖一步,她必須努力奮發、自食其力,所謂求人不如求己,自有它的道理。或許,讓村人瞧不起她可以接受,因為她之前的行為的確有差池。往後她一定要咬緊牙關,辛勤耕耘,即使生活再困頓,也不會到秋月小舖賒帳,更不會伸手向她借錢,因為求人不如求己,她不能讓冷酷無情的秋月看衰!(七四)
-
有巢氏
無遠弗屆大基地 360度大視野 天際第一排 晴空萬里 不羨廣廈 但求立錐之地 高、真高…… 欲與天公試比高 孟子曰: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鴻鵠之志 捨我其誰
-
為自成號點燈
東林街上,雖繁華不再,但是7-11立於街心,緊鄰銀行、郵局、快遞、食肆、蔬果雜貨……,生活所需,應有盡有。每次返鄉,因出入方便,免不了去那兜兜轉轉,吃碗透心涼的桑葚冰、買把香蕉,與人閒話家常。 不是儀式,卻有一種回家的滿足感。 是日,在髮廊裡,當她滿手泡沫在我頭頂上忙碌時,言談中相認出是兒時鄰居,一下間拉近了距離,她更是敞開心胸說到: 「我有告訴阮孫仔,伊愛好好讀冊,咱青岐有個阿公真厲害,小時把粥糜舀在盤子裡,用筷子在上面來回練習寫字。我要伊學習阿公-我說的是恁爸伯ㄚ伊ㄟ精神。」她的滔滔不絕聽在耳裡,不禁脊背汗涔涔緊張起來,原來我寫的東西真有人看。她說的內容正是我寫過老爹年少一二事,反問她: 「妳怎知道?」 「人家告訴我的。」她回答。 一聽,心裡更是「咚!」重重一擊,文字從無聲的紙本油墨間走出來,變成了活生生地、有聲音、有畫面的傳播。頓時了解所謂白紙黑字的道理,下筆時不能不謹慎啊!同時發現,可貴的讀者藏諸鄉野,所迴響的心聲,是如此直接與真誠。 「2023台灣文學巡禮--從小金門到非洲奇緣」,由勇源(萬海航運)基金會贊助聯合文學執行。兩個基金會以教育文化為宗旨,推廣偏鄉閱讀,這是第三次到金門來舉辦。承蒙主辦單位的厚愛,讓我的書寫得以回原鄉,從非洲遠方連結到出生地。讓一個遊子從離鄉到異地紮根,關於生命的離散與追尋,一一喚醒思考。 試想一個平凡女孩如我,生長在名不見經傳的烈嶼小島,若不是藉閱讀能知外面廣闊的世界,長大後又如何能商旅百國?若不是書中文字啟發了年少渴望飛翔的心,又如何在苦悶的生活下靠近文學?這些因緣與其說基金會看上我個人具有故事性,不如說他們對我出生地青睞有加,這座孕育我長大的小島,一磚一瓦,處處充滿了故事性。 帶著文字的啟蒙離鄉,然後再以它,回饋家鄉。以愛回眸愛,老天爺對我實在太恩寵。 兩個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態度認真,活動的策劃與執行,鉅細靡遺。十二年來他們孜孜矻矻、上山下海,不嘩眾取寵,專以偏鄉為目標,為文學閱讀做推廣。像這次一個小小活動便動員了十餘人,真不是鬧著玩。 當聯文策畫活動首日從文化局的講座,翌日延伸至我的自成號書屋。一開始告知父親大人時,他是反對的,理由是:讓遠道而來的朋友來看「一間破草厝」,真見笑,何況還要唱南管?這過程與心路歷程,真是曲折極了。費了一番苦心讓他不得不答應後(這要感謝洪志慶叔和群聲南樂李團長的支持)他便投入做準備。父親思想開明,行事風格與時俱進,容易被說服。然而母親為人低調,思想傳統,如何說服她為一小破房如此敲鑼打鼓地張揚,真是傷腦筋。 疫情三年,周圍的人,有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有的不幸猝不及防地永別人間。這些變化對於大半輩子庸庸碌碌的我,給予極大的震撼與深思。或許是,生命可以很脆弱;同時也可以很強大。自成號,一償我小時未了的心願,在老家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房子,收藏有看不完的小說或文學書,僅此而已,真沒有啥了不起的志願。 沒想到,房子一整修完畢,一干文友邊捐書敲邊鼓鼓勵我,該利用這房子做點什麼事。去年年底託浯島文學之福,評審團會議完畢,由牧羊女和吳鈞堯帶隊,領眾人過橋來。一下間小屋湧入文壇諸多前輩,如楊樹清、林黛嫚、路寒袖、辛金順、楊宗翰、汪詠黛、盧美杏,連美國的嚴筱意和邱瀟君也來了,他們的來訪,著實給心裡起了很大的發酵作用。 君子不器,那麼房子,也不光只是房子而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異鄉人,都努力在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藉這次台灣文學巡禮,想讓世人知道自成號的存在、歷史、價值…,這心意比先前簡單的想法,稍稍往前進一步。 老屋修舊如舊,屋外保持原貌,屋內是說故事的場域。第一場故事由金大侯建州教授揭開序幕,為此他特別抽空提前來訪問老爹。他問老爹答,一問一答,只為了四月三十日「我在自成號朗讀」的正式演出。 古屋,數不盡的滄桑過往,有血有淚、有傷有痛,走遠的故事,一頁頁被掀開。侯教授訪問完,我們步出屋外,正是中午時刻,陽光漸熾,風微微吹來,濕氣被沖散,天空一片澄藍。 活動前夕,心中忐忑不安,幸賴老爹英明,運籌帷幄。首先,他拿來一張大大A3紙,時不時就在上面寫著邀請名單,或待辦事項。吩咐我該做的事,其中一條,要我去訂菜包。這個我最拿手,每次返鄉離開時必訂這款小物,拎回家送人或放冷凍庫慢慢與芳鄰分享。 三十號早晨,春寒料峭,風也大,光排桌椅擦拭就一陣忙亂。 菜包很早就送來,用保麗龍裝且加蓋,檢查時我稍遲疑了一下:是否要把蓋子掀開,否則待會有人知道要吃它?但蓋著有保溫效果,想來想去,最後還是蓋上。隨手拿幾顆分給正在工作中的秀英(聯文)與錄影搭檔,想讓他們嚐鮮這便宜又好吃的在地小食。他們客氣推辭,我未卜先知似的說:傻瓜,趕快先收起來吧,待會兒就沒了。 賓客、朋友陸續來,忙著招呼寒暄,不一會發現保力龍盒已空了。望著空無一物的保力龍,不禁啞然失笑:還真有人跟我一樣喜歡吃這款小物?回台後,四面八方傳來照片,才發現很多人議論菜包,我便關心台灣團的朋友:「你吃了菜包嗎?」然後與父親兩人懊悔不已,早知道就多訂。不禁憶起曾經為這小物深情款款,特別以(蕾詩包子)為文發表在自由副刊上。烈嶼菜包是題外話,但是眾人喜食我家鄉小物,必須鄭重再提一次。 第一次在鄉下搭起棚架,一個不夠,再搭第二個。左右鄰居都來,但不是為慣常活動如廟會或婚喪,而是不曾舉辦的文學活動……。 「但願自成號日後成為青岐村藝文閱讀的一道風景線!」文化局呂坤和局長語重心長的表示,他當初在修繕這房子時給我「修舊如舊」的建議,知我之深,做如是言。 「老屋活化,我在設計這房子時,就想像它像一棵大樹,有人在大樹下讀書;有人在大樹下遊戲、休息……。而這棵大樹就是洪爸爸,非常的雄偉。」為自成號做室內裝修的赤羽室內設計侯總侃侃而談他對老屋新裝的理念。 金大侯老師則表示,一個房子承載著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個線頭,線頭的背後又可挖掘很多故事。如此說來,那就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生,一棟很有故事的房子,一個很有故事的村落,一座很有故事的島嶼。那麼,讓我學習成為一個會說故事的人。 小小的一間不起眼的「草屋」,它的入厝禮,因眾人的參與,出乎預料來得熱鬧。鄉親從四面八方來了,他們個個或坐、或站,專注的神情,往前看,聆聽。 最後壓軸戲是老爹所屬的「群聲南樂」的演出,台下激賞的眼神,鼓勵了他們,從原本預定彈奏15分鐘,結果變成了30分鐘。 主辦單位邀請幾位重量級的藝文界見證者-吳鈞堯、蔡素芬、周玉卿、周昭斐,恰是長期與我往來互動的好朋友。尤其鈞堯與素芬,亦師亦友,這次他們排除萬難來為自成號點燈,這一份可貴的友誼,我默默記下,期許有朝一日寫出更好的作品,以予回報。 文學寫作,彷彿是叢林裡一條人煙稀少的小徑,愛好者尋幽探勝,純粹享受山林裡寂寥的樂趣。 活動結束晚間回到台北,老同學肅民傳來半讚譽半揶揄的話:「妳好大的面子,吳大師特別為妳的房子為文慶賀。」摘錄如下: 古厝荼蘼喜再香 屋延壽慶唱南腔 傳芳玉人長經紀 承志芬風展藝孃 自力更生人敬重 成家立業利方長 寶簪授女稱道韞 號響飛天舞燉煌 原來,早早就邀請鼎仁公出席自成號的入厝,他臨時有事不克前來,卻以作詩造詞這種我喜愛的方式送禮來,更顯隆重。果然沒幾天,鼎仁公在浯江夜話為文加註解如下:「古屋傳承自成寶號-自力更生人敬重;成家立業利方長,烈嶼自成號老東家天映先生,以自家老店的舊聯句,找我筆墨書寫,我便用行草書成以應臺命。後悉老店新張,對聯木刻懸於大門兩邊。今我又以此「自成號」對聯,編入律詩一首,用以申賀玉芬女史文學返鄉歸故里,繼承出新的姿態!」 我何德何能,得自眾人的祝福,為自成號的入厝增添光彩。文字的空靈,自成號以實體的屋蓋木樑,承載少年夢,讓夢想抓地著根,落實成真。我執著的事,能獲得鄉親的認同,這些無形有形的熱情,鼓舞了我,未來所要走的路,步伐堅定,勇往邁前。
-
故鄉的春日小河
在晴朗的春日午後,只要沿著故鄉的小河,輕輕地、緩緩地順著潺潺水流踏車而行,你會發覺竟那麼自然而容易地溶入了青青河畔草的境界。 一路上,重巒疊嶂的遠山,無涯無際的田野,在你眼前開展,其間,還點綴著紅磚屋瓦的農舍。往昔,河的兩旁有浣衣的婦女,從挽著髮髻的青布衣裳,到長辮垂肩的花不溜丟,漱漱的搓洗聲和著淹過水聲的大嗓門交談,在午後微醺的陽光下顯得拙樸可愛。 如今已不復見浣衣人的身影,水則依舊潺潺流逝,從河畔低垂的柳樹陰影流過,一直要往河口的大海奔騰。總是那麼不自覺的,你會跳下車來,徐徐地牽車踱步走上一段路;聽風在耳畔迴盪──那空氣的浪濤,捲來鹹鹹海洋的氛圍令人醇醇欲醉,你的血液因此澎湃著春的訊息,血管或將化為珊瑚,而跳動的脈搏猶如起落的潮汐。 再跨上車,滾動車輪自冬天的殘梗落葉輾過,一勁劈哩啪啪威風縱走,直到連人帶車嘩啦啦跌入厚叢叢落葉堆裡。你且慢起身,先舒服地在這自然的軟墊打幾趟滾,讓鼻翼充滿拌有泥味的花草芳香。而聽,小河緊挨著水草打你身旁細唱,輕淙淙的水面不時載著被風拂落的樹葉,……偶爾會漂來一伍紙摺的「船隊」,住上游的幾隻童孩小手,曾滿懷夢幻的送它們啟帆,而你眼裡竟泛著不期而遇的驚喜。 行過小橋,崖下出現點點蟹穴,涓涓清淺緩緩流過,河面映著樹影篩漏過的點點波光。不遠處,有一夥裹著冬裝的小孩,卻光著腳丫簇擁在河灘上玩耍,那插入鬆軟沙地的竹杖端掛了頂小呢帽,迎風生姿睥睨著秧田千萬綠浪的膜拜。在河畔草原上,難得有牛隻從容的咀嚼,不時甩動著鞭趕蚊蚋的尾掃,發出飽肚的鳴呤;再遠些是一片木麻黃,更遠則是青天的朵朵白雲。 慢慢地騎,騎入沿海的木麻黃林裡,迎面襲來陣陣挾帶塵沙的海風。在河的出海口,曾經住著成年看守海岸的老兵,每當日落的傍晚,海防軍舍前的長凳擠滿了好奇的瞳孔,老兵就噴著煙圈數說當年老家歷經戰禍,死裡逃生的故事,直到夜幕低垂,蒼穹亮滿星火。離鄉多年的老兵,念念不忘的還是年少的足跡;故事開講,起頭總是老兵自言自語:「聽,那是什麼?」「那是水車在鼓轆鼓轆地響,以前啊……」時光交錯,他的故事也像春日甦醒的小河一樣,越匯越大,源遠流長……。 說故事的人終究沒等到開放探親的日子,就已成了另一則被人遺忘的故事。而從傳播媒介對國外政聞耳熟能詳的你,對故鄉的一草一木卻感到陌生,對照老兵客死異鄉的懸念,這毋寧是種恥辱。歲月對故鄉形貌的易容,也不曾放過河濱這片郊野,古樸的農舍逐一改建成水泥樓房,不變的只有與河流交錯而過的鐵橋,日日承載著南來北往的火車……。 此刻,你目送髹著午後春陽光澤的列車閃逝駛過,徐徐騎入陰涼的橋墩影下,聆聽鐵軌振動的餘音……那墨綠的木麻黃已漸漸轉為暗黑,最終襯著淒美絕艷的夕陽,映著故鄉的小河彩雲滿天,你亦兜滿燦麗的霞光歸去,而傍著蜿蜒河流的坡道就在前途,迎向御風駕騎的你,像疾疾穿梭的箭,一骨碌滑下去;路,曲折鈄躺著……。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秋月點過錢後,拿了一張十元的鈔票找給她說:「我不是說拿妳四百九就好。」 秀桃並沒有接過錢,搖搖手說:「不,欠多少就還多少,俗語不是說親兄弟明算帳嗎,妳找我九塊就好。」 「妳就不要客氣啦,一塊錢算不了什麼,以前受到妳家羊犅照顧很多,這間小舖如果不是他的幫忙,憑我這個女人怎麼開得起來。區區一塊錢,就不要拿了。」秋月終於說出良心話。 「一碼歸一碼,羊犅對妳的照顧是理所當然,我欠妳的錢必須還清是我的本份,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妳就找我九塊,我還要趕著上山去犁田。」秀桃堅持地說。 秋月找給她九塊後,竟一改剛才的態度說:「如果家裡缺少什麼,或是急需用錢,就儘量來拿。而且我又不缺錢,不要急著拿來還,不要忘了,我們是好姐妹。」(七三)
-
重返25K
退休一個半月後,勞工保險老年年金月領給付終於入帳,重返25K的歲月。 回想起職涯的第一份薪水,扣除勞保,實領新台幣8380元,那年頭大學畢業生正常行情應該是一萬到一萬二之間。由於出身寒微,大學畢業的第三天,我立刻投入職埸。那時同學多半還難以擺脫學生身分,仍然遊走校園或等待出國深造,最多是到學校當助教。我沒有選擇,毅然決然成為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開啟我社會新鮮人之路的是一間從事珊瑚買賣和針灸製作的貿易公司。外交系畢業的老闆伶牙俐齒,經常把我這個小秘書罵得狗血淋頭。為了五斗米,我只能打落牙齒和水吞,每天戰戰兢兢、戒慎恐懼上班。 老闆的妻子在那個年代電腦就很厲害,幫老闆撰寫很多程式,公司的各式報表都是出自她的設計,讓我從中學習不少。老闆常常外出與客戶談生意,辦公室實際掌權者是跟著老闆創業的黎小姐。坐三望四的她,是我們那個年代所謂的「老小姐」,經常對我們這些二十鎯鐺歲的女孩頤指氣使。她其實長得蠻漂亮,櫻桃小嘴、豐滿的身軀,應該是有男人緣的女人。但可能是年輕時跟隨老闆打天下,以致蹉跎青春吧!我還在這家公司時,她終於嫁給了媒妁之言的李姓男子。 公司有一位像電視劇諧星的阿娟,就是講話大嗓門,又有點無厘頭,成天嘴巴笑得大喇喇的女孩。不過,雖然她每天嘻嘻哈哈,但做起事來挺俐落的,頗得黎小姐的賞識。 還有一位能幹的許淑芬,長得並不漂亮,但老闆交代的事,她都使命必達。是我學習的榜樣。 老闆有一位經常往來的客戶,日裔夏威夷人,名叫Alex。來台灣好像都住八德路的一間平價飯店。有一天,黎小姐接到Alex的電話,一聽是英文,立刻把話筒轉給我。像絕大多數的台灣小孩不敢開口講英文一樣,我只秀一句萬無一失的Whatcan I do for you?後就啞口無言了。 老闆似乎頗具藝術家的個性,從我進入公司以來,他的桌子就是雜亂無章,文件散落滿桌,櫥櫃裡的資料也是亂七八糟。我看得難過,好心幫他整理,一一歸檔。有一天老闆因為找不到一封重要的telex,大發雷霆。原來這封電報被我收藏在一個資料夾裡。老闆大發雷霆,把我罵到臭頭,我無言以對又覺得委屈,躲到廁所裡哭了好久。 文學院出身的我,缺乏貿易背景,也無相關知識技能,一直納悶當初老闆為何會雇用我?後來才知道原來履歷表上我寫的期望待遇是應徵者中最低,才獲得錄用。為了畢業後能夠趕快自力更生,我的期望待遇是8500元,一如前述,扣除勞保,實際入袋不到這個金額。 一年後,我離開這家公司,「跳槽」到電子和樂器貿易公司,為自己加薪到12,000。這家公司的老闆是江小姐,她的夫婿李先生負責工廠事務。江小姐白手起家,非常有企圖心,與客戶斡旋的能力一把罩。她教會我行程規劃、撰寫工作日誌等基本功。 這家公司有兩大特色,一是上班時間可以聽收音機。在這裡,我接觸到地方電台、「認識」了主持人秋華,見識到主持人與觀眾空中互動的庶民文化,覺得很有趣。 公司另一特色是供應午餐。每到中午,一位衣衫襤褸蓄著小鬍鬚的男子,就會帶著一個木質提盒來到公司。提盒裡放著四菜一湯。盤子是釀著藍邊的鋁盤,盤子凹凸不平,坑坑巴巴,看來已使用經年。雖然如此,大家還是吃的津津有味。 又過了一年,體認商業真的非我興趣所在,適逢一家書局計劃出版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招考大批人員,於是我來到位於書店林立的重慶南路。帶領我們的是一位孫阿姨和徐姐姐,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小編輯,每天拿到指定條目後,找尋資料檔案,參考大陸的翻譯,改寫成台灣的中文版。我很享受這種文字工作,而且工作夥伴都是年齡相仿、背景類似的女孩(很奇怪為什麼沒有男同事),大家每天有聊不完的話題,工作既單純又愉快。 在這裡,我們好年輕,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未來,大家對前景有著美好的想像。其中有個女孩,個頭跟我差不多,從她身上我學習到穿著打扮;有個叫王馨的女孩身材高(身兆),很喜歡閱讀。還有一位鄒姓同事,後來成為知名政治記者;更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女孩,很想念她們。 好景不常,由於中文版百科全書授權問題未能解決,我們的翻譯工作臨時時喊卡,我們被資遣了。 在家賦閒了一個月,經學姐的介紹,我來到教育部一個臨時任務編組的委員會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南海學園裡的教育資料館。主其事的司老師是一個慈祥的長者,他教會我編輯刊物、撰寫計劃報告等文書處理。 期間發生了一件小插曲,辦公室裡的高職工讀生可能因為家境清貧,跟著另外一位同事到郵局領錢時,暗中記下密碼,後來盜用公款。警察人員來到辦公室,三兩下就「破案」。老師心疼這位工讀生誤入歧途,希望這個汙點不致影響這位年輕人往後的人生。 此事讓我想到第一家公司老闆的「下場」,也是不勝唏噓。這家公司老闆的兄長是知名中醫師,在醫院推廣針灸診療。為了協助兄長生產專利的無菌針灸,老闆在以珊瑚寶石為主要項目的貿易公司之外,設立另一家公司。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工讀生每天盯著機器運作的身影,有時候我們也會幫忙照顧一下機器。 幾年後,報上有則社會新聞指稱,這家公司的針灸未獲許可而生產,老闆和兄長等人移送法辦;看到老闆和黎小姐,以及後來進入公司的老闆外甥女都判處刑期不等的徒刑,令人感慨萬千。 我一直嚮往新聞工作,自大四下學期,各個新聞媒體的考試,包括平面報紙、廣播電台,甚至電視台,無役不與,但都鎩羽而歸。在教育部委員會工作期間,遇到媒體龍頭招考,怦然心動。由於畢業四年來已考過十三家媒體,我的信心已蕩然無存,心想這次再考不上,就要終結我的「無冕王」之夢了。 沒想到我竟然考上了,而且據說是八百多名考生中的榜首。就這樣,我的薪資由12K一躍為25K。隨著工資和物價上漲,薪資一路上調,自然已非當年吳下阿蒙水準。 在新聞界拚搏三十五年後,告別職涯,今年五月起靠著勞保月退過日子,重返25K歲月。許自己一個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願景,安度晚年。
-
金門搏餅和中秋佳節
近來因為去修了成功大學本土語第二專長--台灣閩南語的關係,對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東南亞各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是我屆耳順之年前的最新、最好、最驚奇的收穫了。 其中,尤其是介紹菲律賓東南亞各國之閩南語部分,金門地區的閩南語更是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它是閩南語言及風俗,往東南亞發展的發韌啊!研究其風土民情,使我們有了更新、更多、更好的了解。 金門,是我當兵的地方,它使我流血、流淚,使我成長茁壯。 至今近三十多年了,我對它異常親切、非常感恩,存有永誌不忘的心。 我們的老師--成功大學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蔡惠名,是師大台文所博士,對菲律賓的閩南語部分(閩南語在菲律賓當地人叫:咱人話),是個專家中專家。 曾旅居菲律賓多年的她,期末上課時,向我們學員介紹了「中秋佳節搏餅」,並且說當地華人、閩南人間,非常盛行。 不過,在台灣本島,中秋佳節搏餅,竟然消失了,連建城快400年台南府城也幾乎找不到足跡了。 而遠在外島金門島,竟然,還有保留著。 傑克,太神奇了!金門,除了是閩南語言及風俗,往東南亞發展的發韌! 傑克,太神奇了!金門,還是保留「中秋佳節搏餅」重要保存基地! 傑克,更神奇了!金門,舉辦過了多次「中秋佳節搏餅」節慶活動! 探究其歷史原由:相傳是出生金門洪門港(后豐港)的鄭成功營中大將洪旭,在鄭成功領軍進攻金陵時,為穩定留守廈門的官兵軍心,並撫慰中秋離家思鄉的情緒,於300多年前,而設計出了這款「摶狀元餅」的遊戲。早期金門因為政治因素嚴禁賭博,「摶餅」一度被禁止,直到近年政府為推廣傳統民俗與在地文化,「摶狀元餅」這項有趣的民俗也重現江湖了。 摶狀元餅俗稱「摶餅」,以擲骰子方式進行,是盛行於閩南地區--在泉州府(如現在的晉江、石獅)、漳州府(如現在的龍海石碼),潮州府、金門(隸屬在同安縣)等地流傳,成為一種中秋佳節應景的民俗娛樂活動--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動。(愚笨如我自小只知吃柚子吃月餅玩沖天炮和殺韃子傳說。) 摶狀元餅的玩法:根據金門縣政府網站記載,「摶狀元餅」玩法為準備一個大碗公與六顆骰子,參與的人輪流投擲,依照骰子擲出的花色、點數組合分出狀元、榜眼(對堂)、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等,並且有狀元餅等各種大小不同做為獎勵,稱為「會餅」或「餅金」,相傳遊戲結果可以預測該人未來一年的運氣,更加深了趣味跟參與感。 金門有所謂「無金不成同,無地不開花」的俗諺流傳。金門的土地貧瘠,使得金門子孫勇於參加科舉,謀取功名改善生活。為了讓家鄉的人們都能熟識科舉制度,於是將六個骰子分別代表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等六階級。 真的非常有趣,我們在聽老師講解中,也分組玩了一次。 最後,同組中吳合進同學,在大家一陣嘶殺中,贏得了「狀元」! 蔡惠名老師說:「狀元郎吳合進同學」的獎勵,是不用寫期末報告的(同學們都很羨慕他)。 我不羨慕他。 因為一堂課,讓我更了解金門,更了解台灣閩南語,更了解中秋佳節的搏餅。我的收穫,更新、更多、更好和更大囉!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秀桃以感激的口吻說:「謝謝你的幫忙,我一定會好好餵,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肉販走後,秀桃三步併兩步,迫不及待地來到秋月小舖。 秋月以為她又來賒帳,並沒有給她好臉色看,而且直截了當地問:「要來賒什麼?」 秀桃忍著即將溢出的淚水,勉強露出一絲苦笑說:「我不是來賒東西的啦,我是來還帳。」 秋月訝異地說:「來還帳,妳有錢了?」 秀桃點點頭,不想跟她說什麼,她的目的是來還錢,所以直接了當地說:「秋月,麻煩妳算算看,我總共欠妳多少錢?」 秋月抬起頭看了她一眼,不禁想,這幾天並沒有聽說她賣豬啊,怎麼會有錢來還帳,莫非是故意找她麻煩,來還假的。於是她拿出賒欠簿,翻出她賒欠的那一頁,然後一五一十,一遍又一遍,動作笨拙地播弄著算盤珠子,可見她的算盤並非很靈光,但最後終究還是有了結果。她面無表情地說:「連同妳之前借的一百塊,總共是四百九十一塊,妳拿四百九就好,一塊錢就不用拿了。」 秀桃從口袋掏出一疊鈔票,遞給她說:「這裡正好是五百塊,妳點一下,然後再找我九塊。」 秋月看到錢,眼睛不禁為之一亮,但心中不免起疑,她錢從什麼地方來?怎麼十天前才來借錢,今天竟然有錢來還?難道她又重施故技,去勾引那些老北貢,用她的肉體去換取金錢?可是這似乎是不可能。她的年紀雖然跟她不分上下,可是長年務農,在田間歷經風吹雨淋太陽曬,青春的容顏早已不再。甚至看起來比她這個阿兵哥口中的小阿嫂還要蒼老許多,應該沒有招蜂引蝶的本錢。而且人家是來還錢的,只要還清就好,不該去管人家錢是怎麼來的。(七二)
-
善
我不是你的財產 更不是你的玩物 只是你請的員工 請善待我 別讓我無法入眠 我不是你的專屬 更不是你的寵物 只是一隻流浪貓 請別欺負我 別讓我受傷流血 我不是你種的樹 更不是你的擺設 只是你剛好路過 請愛護我 別殘害我身上嫩葉 萬物之靈啊 請別伸出骯髒的手 盡想出ㄧ些有的 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