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我們都是「大學生」
畢竟還是踏出了第一步,雖然知道「前途」不被看好。昨天,已跟校長報告,今天請了「在地」主任幫忙,我們要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看著手上「密密麻麻」的幾張紙,心中著實忐忑不安啊!好吧!挨家挨戶走訪囉!不過,一個上午下來,我與老一輩的長者,可是拉近了不少距離,老人家有時挺「可愛」的。 鎖定的對象十之八九是女性,上了年紀的女性,有爽快答應的,有半推半就的,有老伴頻頻贊成的,甲已念過「成教班」,熱情的招呼我們,還給我們注入一劑強心針;乙是在兒子的鼓勵下乾脆答應的,她有但書:「我學得很慢」、「我可能今天學明天忘」,當然那絕不成問題;丙是老鄰長,直接問他省了好多功夫,對於那麼多冠上夫姓的「家庭主婦」,他還真是認識不少,老婆大人笑說「自己拿了好幾張證書,認識的字還不到十個。」這麼形容自己,令人會心一笑。 丁看來是個頗有氣質的老阿嬤,多「勸」幾句,她就答應了,答應來做「老學生」,答應如他人口中「被關」進學校,她跟我說「其實我以前有讀過私塾,我也認識了不少字」,感覺一股「氣自華」。我們消遣自己是來「查戶口」的,因為整趟下來,還真是「問」了不少人,有的「歡迎」我們,有的看來挺「怕」我們的,口中不停說自己是「過了今天,不知明天」的人,聽來有種心酸,但也激起我想讓他們的身份證上註明的「不識字」變為「識字」。戊說「我連去學校都要有人扶,怎麼去?」說實在的,要她天天來上課,我也於心不忍啊!尤其她們家離學校有點距離,但她直說自己「重聽」,怕聽不清楚老師在上什麼?我卻覺得此刻旁邊有狗叫,而我們站在大門口和她交談,她怎麼都「聽得到」?莫非只是「藉口」。走到老人休閒處,那裡常常有「男」的老人家齊聚,看來都是「智慧」的一群,己看看名冊說「怎麼上面都沒有我的名字?」「怎麼都叫女的,為什麼不叫我去?」他是識字的,我們調侃他,他反說:「以前我學的是『古字』,現在要學的是『新字』。」想來他說的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字吧!好一個好學的人,或許他是「博學多聞」哦!另有男士提出要我「準備紅蛋,讓她們滾一滾」。 庚和辛住一起,真好,若順利的話,一下子就可招到二位學生,庚的先生在一旁不停的鼓勵老伴,趁此機會認點字,而不好推辭的她只好說自己「常常會去台灣,沒法天天去,希望老師不要罵」,那又何妨!和壬說話常常得提到「年紀」,她一直說自己那麼老了,還要讀書做什麼,「讀到死都讀不會」(不知為何這麼形容自己),我們說其實在這些名單中,她並不是最老的,她才有點放鬆,雖然不是心甘情願的,我們也列為「學生群」中。癸是近百歲的老人家,快成為「人瑞」了,沒看到本人,但她兒子說「誰有辦法,就算背她去,她也聽不到」,聽來她是行動不便,加上身體器官開始退化了,可是想到年紀一大把,或許真不知明天的她,一輩子都得背著「不識字」,有些許無可奈何的悲哀吧! 主任的老媽媽起了「示範作用」,因為她近九十歲了,但卻是「正取生」,他想讓她不管認識多少,總是不枉此生。我們是在「敏督利」颱風若有似無帶來的影響下「招生」的,沒有大太陽,只有陰陰的、時而幾點雨滴落下,但很快的不著痕跡的上午走那麼一遭,中午時分,帶著一張自覺「滿意」的成績單回校,其實我們沒那麼可怕啦!不是來「抓」人去「關」的,或許有空來坐坐、聊聊,體會人生不同的意義,學得「一點」東西,也能增添生活的色彩,「學『車』、『馬』、『炮』也好」,那是不會「老人痴呆」的方法 之一,聽說上了年紀的人要常玩,而我覺得怪異的是「一群做手上運動的人」,若真不識字,那還會一玩一整個下午嗎?有人說她兒子本來要買「手機」給她,我說「那不是一大堆數字嗎?」她說「只要會接就好」,不用會打,這大概是「適應生活」的方式吧!我說「至少學會看時鐘」,她則說「知道起床、睡覺、吃飯就好」,真是的,不懂我意。 若她們沒法天天來校,我真會實行「到家裡陪她們聊天」的上課方式嗎?一個、二個還好,若「一起不來」,我還真會吃不消,儘管她們各自充滿了生活經驗,各自有生命故事,但我可是「寡不敵眾」啊!傷腦筋,隨緣囉!希望我們不會是在「折騰」這一群老人家,雖然她們也說「政府是不是錢太多?」我沒跟他們解釋太多,因為她們的確「各有苦衷」。第一步已然踏出,接下來,就要走出去了,且看我們如何共同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吧!(上)
-
《校園札記》我們都是「大學生」
畢竟還是踏出了第一步,雖然知道「前途」不被看好。昨天,已跟校長報告,今天請了「在地」主任幫忙,我們要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看著手上「密密麻麻」的幾張紙,心中著實忐忑不安啊!好吧!挨家挨戶走訪囉!不過,一個上午下來,我與老一輩的長者,可是拉近了不少距離,老人家有時挺「可愛」的。 鎖定的對象十之八九是女性,上了年紀的女性,有爽快答應的,有半推半就的,有老伴頻頻贊成的,甲已念過「成教班」,熱情的招呼我們,還給我們注入一劑強心針;乙是在兒子的鼓勵下乾脆答應的,她有但書:「我學得很慢」、「我可能今天學明天忘」,當然那絕不成問題;丙是老鄰長,直接問他省了好多功夫,對於那麼多冠上夫姓的「家庭主婦」,他還真是認識不少,老婆大人笑說「自己拿了好幾張證書,認識的字還不到十個。」這麼形容自己,令人會心一笑。 丁看來是個頗有氣質的老阿嬤,多「勸」幾句,她就答應了,答應來做「老學生」,答應如他人口中「被關」進學校,她跟我說「其實我以前有讀過私塾,我也認識了不少字」,感覺一股「氣自華」。我們消遣自己是來「查戶口」的,因為整趟下來,還真是「問」了不少人,有的「歡迎」我們,有的看來挺「怕」我們的,口中不停說自己是「過了今天,不知明天」的人,聽來有種心酸,但也激起我想讓他們的身份證上註明的「不識字」變為「識字」。戊說「我連去學校都要有人扶,怎麼去?」說實在的,要她天天來上課,我也於心不忍啊!尤其她們家離學校有點距離,但她直說自己「重聽」,怕聽不清楚老師在上什麼?我卻覺得此刻旁邊有狗叫,而我們站在大門口和她交談,她怎麼都「聽得到」?莫非只是「藉口」。走到老人休閒處,那裡常常有「男」的老人家齊聚,看來都是「智慧」的一群,己看看名冊說「怎麼上面都沒有我的名字?」「怎麼都叫女的,為什麼不叫我去?」他是識字的,我們調侃他,他反說:「以前我學的是『古字』,現在要學的是『新字』。」想來他說的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字吧!好一個好學的人,或許他是「博學多聞」哦!另有男士提出要我「準備紅蛋,讓她們滾一滾」。 庚和辛住一起,真好,若順利的話,一下子就可招到二位學生,庚的先生在一旁不停的鼓勵老伴,趁此機會認點字,而不好推辭的她只好說自己「常常會去台灣,沒法天天去,希望老師不要罵」,那又何妨!和壬說話常常得提到「年紀」,她一直說自己那麼老了,還要讀書做什麼,「讀到死都讀不會」(不知為何這麼形容自己),我們說其實在這些名單中,她並不是最老的,她才有點放鬆,雖然不是心甘情願的,我們也列為「學生群」中。癸是近百歲的老人家,快成為「人瑞」了,沒看到本人,但她兒子說「誰有辦法,就算背她去,她也聽不到」,聽來她是行動不便,加上身體器官開始退化了,可是想到年紀一大把,或許真不知明天的她,一輩子都得背著「不識字」,有些許無可奈何的悲哀吧! 主任的老媽媽起了「示範作用」,因為她近九十歲了,但卻是「正取生」,他想讓她不管認識多少,總是不枉此生。我們是在「敏督利」颱風若有似無帶來的影響下「招生」的,沒有大太陽,只有陰陰的、時而幾點雨滴落下,但很快的不著痕跡的上午走那麼一遭,中午時分,帶著一張自覺「滿意」的成績單回校,其實我們沒那麼可怕啦!不是來「抓」人去「關」的,或許有空來坐坐、聊聊,體會人生不同的意義,學得「一點」東西,也能增添生活的色彩,「學『車』、『馬』、『炮』也好」,那是不會「老人痴呆」的方法 之一,聽說上了年紀的人要常玩,而我覺得怪異的是「一群做手上運動的人」,若真不識字,那還會一玩一整個下午嗎?有人說她兒子本來要買「手機」給她,我說「那不是一大堆數字嗎?」她說「只要會接就好」,不用會打,這大概是「適應生活」的方式吧!我說「至少學會看時鐘」,她則說「知道起床、睡覺、吃飯就好」,真是的,不懂我意。 若她們沒法天天來校,我真會實行「到家裡陪她們聊天」的上課方式嗎?一個、二個還好,若「一起不來」,我還真會吃不消,儘管她們各自充滿了生活經驗,各自有生命故事,但我可是「寡不敵眾」啊!傷腦筋,隨緣囉!希望我們不會是在「折騰」這一群老人家,雖然她們也說「政府是不是錢太多?」我沒跟他們解釋太多,因為她們的確「各有苦衷」。第一步已然踏出,接下來,就要走出去了,且看我們如何共同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吧!(上)
-
《老照片‧說故事》馬山觀測站眺望大陸解鄉愁!
國共隔海交戰期間,當時還沒有發明人造衛星,最多只能以偵察機空中偵照敵情,戰區則普遍找高地設瞭望站,以望遠鏡觀察敵軍動態。 金門的太武山上,國軍設觀測站,自不待言,但屬於軍事重地,外人不得接近參觀。而位於金門的最前哨,距離大陸只有二千三百公尺的馬山,國軍設有觀測站,卻是所有叩訪戰地的中外嘉賓,必定參訪的景點。在那裡,透過望遠鏡眺望「鐵幕」世界。幾十年來,曾有無數隨軍來台有家歸不得的遊子,在那裡含淚瞭望一衣帶水的故國河山,以慰思鄉愁緒。 圖為民國五十年,美國新聞記者蒞金訪問,由金防部人員陪同前往馬山眺望大陸的情形。
-
酉堂探源外一章
千禧年參觀「酉堂」時,曾對此堂名有過好奇。後來在︽浯副︾讀過一篇有關「酉堂」的文章,談到堂名的由來,記得似如黃振良兄在︿酉堂之來,雲根之去﹀中所引:「據族譜稱:乃黃俊於乾隆丁酉年建書齋於中界,以是年興建,故號曰『酉堂』::::。」 振良兄在︿酉﹀文中,除另外提供一個「書通二酉」,可能是「酉堂」命名的源頭外,並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書通二酉」是否為成語或典故? 二、「酉堂」之名出自何人之心思?是不是題其額的陳秉衡? 問題的核心在「酉」,而不在「二酉」。但「二酉」可作為堂名源頭之一,不妨談談。 根據商務(含大陸)、中華、三民、文大等大辭書,及地名、掌故等大辭典,對大、小二酉山的釋文引據,分別綜要如下: 大酉山:有二。一在湖南省沅陵縣西北四十里,杜光庭︽洞天記︾、張君房︽雲笈七籤︾,列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廿六洞天,周迴一百里,名大酉華妙之天。︽明一統志︾說山上有龍湫,禱雨即應。另一在辰溪縣(阮陵南方五十里)西廿里,與龜山相連,中有大酉洞,深廣二里。 小酉山:在湖南省沅陵縣西北二十里,一名鳥速山,一名酉陽山。盛弘之︽荊州記︾說,小酉山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梁湘東王賦中「訪酉陽之逸典」,即指這洞中的書。 另,各辭書均有「二酉」及「酉陽」條,並引方志,說小酉山和大酉山相連,故曰「二酉」,後轉用以指藏書多的地方。陸龜蒙有「五丁驅得神功盡,二酉搜來秘檢疏」之句。 綜上所摘,「大酉」是道家洞天,陸詩中的「二酉」,或指「大二酉」,或指「大小二酉」,難下定。惟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名,則來自「小酉山」。又據百川︽中國文學大辭典︾,及文大︽中文大辭典︾,明嘉靖陳文燭,以「二酉園」名室,刻有︽二酉園詩(文、續)集︾四十五卷。王世懋著有︽二酉委談︾。明萬曆胡應麟以「二酉山房」名室,著有︽二酉綴遺︾。清張澍以「二酉堂」名室,已刻︽酉堂叢書︾廿一種(共三十六種)。又,明萬曆張爾葆,號「二酉」,清姜紹書,字「二酉」。上述諸人,家中藏書,有的多至五萬冊。 以上各人「二酉」命名由來,總不出「大小二酉」或陸詩「二酉」的範圍。但水頭村的「酉堂」,則不一定全同。尤其是陸詩的「二酉」和張澍的「二酉堂」。蓋陸係隱逸派,與黃俊興學旨趣的功利主義不搭調,而張澍出生晚於「酉堂」題額(丙戍,一七六六)十六年。故「酉堂」的命名即使與「二酉」有關,也應如明萬曆項元汴以「酉室」名硯盒的用意,是指「小酉」(酉陽)的讀書部分,洪進榮先生︿「酉堂」之「酉」非「二酉」﹀,可做此「合理的懷疑」,但不宜下斷,蓋「二酉」包含了「人間猶有未焚書」的「小酉」。這點,或正是黃俊構建「酉堂」,借古勉今,望家鄉子弟在盛世更要把握機會讀書的思想所在。 洪文又引了︽桃花扇︾的「堂名二酉」,和︽鏡花緣︾的「才貫二酉,學富五車」,然後「推估『二酉』一語,至少是在黃俊時代的前後,應該是一個普通可以被讀書人所瞭解的詞彙,而非偏僻的典故。」大致沒錯。 上週,楊世英兄曾來電告知,他聽過「書通二酉,學富五車」的話,但不知出處。我在家中也遍找不著,便去國家圖書館,終於在建宏的︽中華成語辭海︾找到了。故事出自明天啟間馮夢龍所編「三言」之一的︽喻世明言︾(餘為︽警世通言︾、︽醒世恆信︾)第四卷:「::::取名陳完阮,請個先生教他讀書,到一十六歲,果然學富五車,書通二酉。」 我將所得資料作一排比,發現「二酉」密集地出現在明朝嘉靖、萬曆間,至天啟有「書通二酉」見於文字,似可看出「二酉」故事在明朝中葉頗為流行。原來,明太祖主張「去胡化,復唐制」,於是,「有明之文,莫盛於國初,再盛於嘉靖,三盛於崇禎。」(黃宗羲︿明文案序﹀)。金門文風之盛,也大抵如此。同時,明朝的「平話」(說書)已成熱門、平話講求通俗易懂,不避「沉魚落雁,閉花羞月」、「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之類的套語,可能是因當時各大藏書家及刻書者都以「二酉」為品牌,口傳四面,風傳千里,士林及說書人就流行起「書通二酉」的新詞。迨至馮夢龍有心及有計畫地收集平話腳本,編寫︽喻世明言︾時,便以之取代「才高八斗」的老詞,而與「學富五車」並列,形之於小說,就流傳得更廣遠了。但原創者可能跟︽詩經‧國風︾的原創者一樣,已無從得知。所以,這「書通二酉」就只能「暫」說是出自馮夢龍之手了。但如前所言,此「二酉」也只能做為「酉堂」的可能源頭之一。因為,「酉」字是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形象」,可產生許多的聯想來,如: 一、「酉」在方位上屬「西」,是否有暗示祖先來自島的西邊,或大陸的西邊,或落腳於金門的西邊之意? 二、「酉」對應的季節為「秋」。秋有成就、收成之意,是否在暗示「沒有春耕,那有秋收」的至理? 三、「酉」在時辰上為黃昏,與清晨的「卯」相對。︽昔時賢文︾說:「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淒。」是否有警示之意? 四、「酉」在十二生肖中是「雞」,是否有「聞雞起舞」、「雞鳴早看天」、「三更燈火五更雞」、「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及「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等種種鼓勵之意? 五、「酉」是蓄水溉田的池塘,是否有暗示平常要多讀書(儲能),以免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憾之意? 以上聯想,加上原先的「紀年」及「興學」,「酉」的內容真是繽紛多姿。然「酉堂」的真正命意,以及其命意出自何人之思?在沒有更確切的證據之前,誰也難下結論,惟按一般常理,命意當出於黃俊,除非他不知書。 「酉堂」的命名探源,是件困難的工作。然該如何下手?當知「史以文紀」的事實。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東坡的︿喜雨亭記﹀,便是那兩座亭子命名由來的註腳,王祐的「三槐堂」,楊姓的「四知堂」,劉禹錫的「陋室」等的命名由來,都是有文字可以稽考的。再如韓琦的「晝錦堂」,也有歐陽修的︿相州晝錦堂記﹀來作注,這類文字,在修族譜時,都會收入族譜的「附錄」中。黃姓舊譜中若有「附錄」,或不難水落石出。本地無舊譜,應去原鄉或僑鄉找。此外,還應留意附近地下、堂前水池、及附近碉堡,有無「酉堂」的刻石?以及陳秉衡和同代親友的遺墨。總之,任何可能都不要放過,若人事已盡,仍無新發現,只好外甥打燈籠──照舅(舊)了。
-
《地方傳說》后湖傳說中的金葫蘆
據本村耆宿傳說,八百年前朱文公(熹)任同安縣主簿時,曾多次到過金門,那時浯島尚未設縣,故朱主簿體恤島民,特在『古坵』蓋一『燕南書院』,開課授徒,以教化島民。一天,學堂下課,先生出來散步,偶至后湖『赤仔埔』,見全『埔』皆為礫石地質,不覺歎曰:『此,餓死人山爾!居民將何以為生?』又行幾步,見有人種植,走近一看,全為花生、高粱,不禁驚叫曰:『花生、高粱皆為熱毒食物』,久吃必得「痲瘋」,危險!危險!』 越明年,他老又舊地重遊,時為春節過後。他見遍地皆種植蘿蔔,不覺拂鬚微笑曰:『蘿蔔特寒,善能解熱毒。浯洲嶼幸而有此「尤物」爾!甚好!甚好!』再往前,步出村口,望見一片汪洋大海,頓時展顏大笑曰:『幸而有此「金葫蘆」吉地!吉地!此村五百年後人才輩出,必為人傑地靈,仕出不絕爾!故自朱文公教化後,我后湖村先有許光祚公九世能詩,後有許鍾斗公(獬)會元及第,爾後出過十八擔書簍,數百位博士,正應了朱文公所預言者,人傑地靈,仕出不絕,蓋金葫蘆之穴│││按葫蘆穴為后湖許姓長房始祖之靈穴,分葫蘆內,葫蘆外,兒孫眾多,博士無數,非同小可。│││若以東海為準,北自料羅灣,南至歐厝白沙灣,這一片一衣帶水的海陸美景,若能好好善加運用,非但遠可以發展觀光,近可以開發海濱遊樂設施,使東半島民眾亦得同享金葫蘆之利便。 是所以將此『金葫蘆』充分運用,沿海規劃成幾個各自不同的『新興經濟特區』:以︽成功村︾各岩岸作為︽水上摩托車︾及︽遊艇︾的停泊港(配合︽料羅灣︾及︽新頭港︾);再沿著︽尚義︾、︽昔果山︾、︽后湖︾、︽泗湖︾、︽歐厝︾、︽珠山︾:::等,連成一條『濱海新街市』;且將之劃分成『土產特區』(販售金門特有的『沙蟲』、『一條根』、『嬰兒草』、『一條龍』、『黃花魚』、『紫菜』、『花生』、『貢糖』、:::等等。)、『金酒特區』、(包含『酒吧』、『酒店』、『酒坊』、以及『示範酒廠』、『小型全套觀摩酒廠』、『酒品展示場』、『酒品競飲處』:::等等。)、『海濱遊樂特區』(包含『海濱游泳池』、『海水浴場』、『沙灘遊樂場│提供學生作︻沙雕比賽︼、︻沙質研究︼、︻水生動、植物「如:水筆仔、水茄苳、海茄苳、仙人掌、海蚵、草海桐、埔崙、濱刺麥、沙蟹、栗喉蜂虎、羊角拗、馬鞍藤、小果薔薇、石篿、石花菜、龍鬚菜、紫菜、海葵、海膽、寄居蟹、螺螄、螣壺:::等等。」研究︼』、『捕蝦「推蝦皮」競技場』、『釣魚競技所』:::等等)、『海上遊艇區』、『滑水區』、(成功村里岩岸下):::等等。 每一村里內更可以蓋一些仿古式、仿歐式、仿羅馬式、仿哥德式建築的別墅,以引進臺灣、大陸及世界各國賢人隱士、騷人墨客、或富豪達貴、退休將領、官宦名流等來此渡假、懷古………使之有新加坡之『美』而無新加坡的『俗』、有大陸內地的『文化』而無華北的『貧困』,然而欲達成此一目標必先要有『人才』、『資金』及政府的配合。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東半島人才濟濟,專家學者所在多有,而又背靠山││太武山、面向海││東海(臺灣海峽)、若能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海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貨暢其流』(海、陸、空大三通!)若政府能從旁協助,則『明日的新加坡』應該是從后湖港首先作成。 而當初朱文公所預言的『金葫蘆』指的也就是八百年後的今天了:且金門沿著東海岸北上,其間最值得作為觀光景點的,首推后湖出海口的『小姐礁』,因為此礁據傳乃明末鄭成功延平郡王麾下一員大將,洪旭洪伯爺送女兒的嫁妝;往東再行數百公尺,又是一座更大的礁石,高數十丈,名為『大露東』,傳說,在那上面也有洪伯爺的寶藏(有關『洪伯爺藏寶』的傳說很多,在后豐港港口外據說他藏有一十八窟的寶,臨行時留下一首偈語曰:『大水淹不到,小水離三尺。』此偈語至今尚無人能破解得出;唯有一位夜間到此海釣者,有一天晚上,忽見某處金光閃閃,近前一望,發覺是一窟珍寶,急取之而歸。此後再無人得者(至於果真與否?因無從查考,故不得而知。),可是藏寶處有一隻大鰻魚精和一條大沙魚精守護著,只待有福氣者方能取得。俗人是『無福消受』的。除此之外,尚有『公獅嶼』、『母獅嶼』、『舡魚穴』、『龜穴』等,皆在歐厝、泗湖、后湖、昔果山等村內、外。以上都是可開闢為發展觀光的勝地。此寧非應允了朱文公(熹)之所預言『金葫蘆』乎!
-
《生活札記》水族缸裡的快樂魚
「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大家好,我叫叮噹,我是一隻水族館裡的小丑魚,我和爸爸、媽媽和一大群兄弟姊妹住在同一個水族缸裡,每天生活得很快樂,無憂無慮;但是老闆就不太高興了,因為我們沒人買,他就沒錢賺囉! 每天隔著玻璃向外看,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來往穿梭在我面前,真希望我也有一雙腳,可以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美麗的風景,而不是整天關在這個小魚缸裡。這時,有個小弟弟站在門外,眼珠子一直盯著我瞧,早已經習慣被欣賞的我,馬上展現出高超的泳技,果然他看傻了,老闆一看到又是小孩子根本理都不想理,那個小男孩也很識相的就走掉了。過了幾天,小男孩帶著他的爸爸來到店裡,老闆馬上起身殷勤的招呼他們,一一向他們介紹各種不同的魚,態度十分客氣和悅,與平常板著一張臉的樣子根本判若兩人。小男孩在店裡逛了一圈後,就在我面前停了下來,指著我對他爸爸說:「我要這隻小丑魚。」他爸爸二話不說就吩咐老闆把魚裝好,此時,老闆更是眉開眼笑。而我呢?被這突如其來的決定嚇到了,我還措手不及時就被抓走了,都來不及跟家人說聲再見呢! 身為一隻水族館裡的魚,我們早就有心理準備總有一天必須與家人分離,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繼續過日子,有時候甚至會連續換好幾個主人和新家,這已經算不錯的了,聽說我的一個哥哥到了新家的第二天,就被主人家的貓給吃掉了,真是可憐,希望我不要有這樣的下場呀!第一次離開水族館的我既害怕又欣喜,不停的想著自己會有怎樣的待遇?不知道主人家有沒有討厭的貓?不知道我的新家乾淨不乾淨?想著想著,竟然睡著了:::醒來時已經到了新家,看到整齊乾淨的客廳和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水族箱,我的心情馬上輕鬆許多,小主人迫不及待的把我安置好,又趕緊餵我吃美味的食物,這一切的寵愛都令我十分感動,同時,我也多了一個新名字─乖乖,聽說他們之前也養過一隻魚,也叫乖乖,只是不知為什麼突然就死掉了,所以,他們很小心的照顧我,怕我會再有什麼閃失。水族缸裡還有一隻烏龜與另一隻大金魚,很快的我們三個成了好朋友,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地方,但現在我們卻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來到新家一年了,我也成為這個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每天看到他們幸福快樂的生活,我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只是不知我的家人現在過得好嗎?他們也都有各自的新家了嗎?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快樂呢?有一天,小主人突然對我說:「乖乖,好棒喔!爸爸說我長大了,有能力照顧多一點魚了,所以,我要幫你找個伴囉!」當時我雖然很高興終於可以有新朋友了,可是又害怕小主人會喜新厭舊,萬一小主人不喜歡我了、不跟我玩了該怎麼辦?等到主人回來時,我不敢相信他手中提的那些魚竟然就是我的家人,頓時,之前的煩惱全部都消失了,反而希望主人也能多愛他們一點呢!我相信他們一定也會喜歡這個新家的,真高興我們一家人又團聚了::: 雖然我只是一隻被養在水族缸裡的魚,除了供你們觀賞之外,我也是有自己的理想,每天在客廳裡跟著你們看新聞,知道每天發生的事,聽著你們的談話,我也知道許多消息與知識,我也在學習、在進步,只是我沒對你們說而已,但我可以對其他的魚兒說,我也有表現自我的時候,而不只是你們的寵物。我的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到遼闊的海裡冒險,你們一定會笑我不自量力,那麼弱小的於想去當大魚的點心啊!但是,我本來就應該屬於那裡的,我好想去看看天然的水草、珊瑚、鯨魚、大鯊魚:::,還有我的那一大群同伴,對我而言,這樣才算是真正的自由自在呀!
-
《鬼話連篇》兩則靈異故事
之一、太武山傳奇 那年,農曆春節放假日,閒得發慌,幾個小學同學相約,決定上太武山逛逛,免得成天在家裡吃吃喝喝胖得不像話。從陽宅出發,沿路嘻哈笑鬧,倒也不覺得累,一群人來到『毋忘在莒』旁,遠眺海岸線,宜人的景致,讓已經是異鄉客的我們感慨良多。海印寺裡人人手捻一柱香,雖然各有所求,不過,總也是除了求家人平安健康外,更多是希望學校成績能更上層樓。 下山路上,沿路桃李盛開,紅百相間的花朵,映照暖暖的冬陽,讓太武山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已經有些疲累的我們,加緊腳步要下山找地方休息休息。信步來到忠烈祠,走走瞧瞧,突然瞥見有張照片很醒目,好奇心驅使,就靠近去讀了這張照片的簡介,內容敘述此位軍官因公殉職,大概是太年輕了,所以,心裡很有些惋惜,不過,因為是大過年的,倒也沒有和同學們提起此刻的心情。 好不容易擠上了公車,來到山外車站,同學們提議要去喜相逢先填飽肚子,然後,再去僑聲戲院看場洋片湊湊熱鬧,既然群體出遊,當然要尊重大家的決定,所以,吃飽喝足後,有人說先去洗照片,看完電影怕相機又直接揹回家,所以,一行人來到照相館,同學們有些人站在店門口,我則是陪著洗照片的人走進照相館,這時候,發現老闆正在裁剪大頭照,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然後,我發出驚呼聲:「老闆,這張照片我剛剛在太武山上看見。」老闆手上正拿著我同學的照相機捲底片,臉色微慍的回答我:「這個人前兩天才來拍照的,你不要亂說話。」年輕的我,忘記大過年總是忌諱多,竟然就跟老闆辯了起來,「老闆,我沒有騙你,不然你自己去忠烈祠看看就知道。」這會兒老闆動怒了,食指往門口一比,很不客氣的對我說:「你,出去。」站在一旁的同學頓時愣住,不曉得發生什麼事,站在門外等我們的同學也感受到氣氛不太對,趨近問起發生什麼事,這時候,再怎麼神經大條,也知道不能亂說話,看同學手上已經拿到相機,拉著她就走,路上,把從太武山上的忠烈祠到照相館的這段際遇說給同行的人聽,他們笑我:「你啊!鬼話連篇,以後少看這類的書吧│」 我其實沒有再回太武山求證,因為,照片館的老闆肯定不願意配合,而無論求證後的結果如何,在當時,已經讓那位店老闆非常不開心了。多年後的現在,我偶而還會想起這段往事,甚至假設這張照片是那位戰士的弟弟,或甚至於他的孩子也來到金門擔任捍衛戰地的任務,只是,這段奇遇讓我現在很少去看一些很特殊的大頭照,避免自己又要冒冒失失說些不討人喜歡的話。 之一、阿公回來了 在『公嬤疼大孫』的傳統家庭裡,雖然我的性別不對,但是,阿公和阿嬤對我的疼愛一點都沒有減少。 阿公過世前,由軍醫院坐救護車回家,手上拿著金門司令送的紅包,左看右看,忍著疼痛不敢哼出來,然後,看見個兒小小的我終於從人群中擠到他身邊,就把紅包交到我手上,那一刻,我不敢流淚,因為,不要讓阿公知道我每天都對家裡敬拜的神明點香祈禱,希望能折我十年的壽命換阿公一年的歲月,只是,肝癌末期的阿公,沒多久陷入昏迷,也很快的離開人世。 那年農曆七月,全家人都籠罩濃濃的悲傷裡,也在阿公出殯後,家裡又遭逢祝融肆虐,即將臨盆的媽媽,以及過度勞累憔悴的爸爸,幾乎忘了孩子們也會無法接受這樣的巨變。我和妹妹們因為家裡需要整理,所以,被要求改睡在阿公生前睡覺的房間,總是睡到半夜,隱隱約約聽見阿公睡覺打呼的鼾聲,心裡其實不覺得害怕,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會持續好多天。這一天,看見媽媽獨自坐在家門口的石碇上失神落魄,忍不住來到她身邊說著:「媽,晚上阿公回來,我都有聽見他的打呼聲。」媽媽想了想回答:「不是啦!一定是老黃睡覺的聲音。」老黃是我家忠心的老狗,媽媽這樣開導我,只得點點頭同意她的說法。而曾經伴隨阿公上山下海的老黃,大概是主僕情深,在阿公過世後沒多久,牠也跟著走了。 許久之後的日子,有一天,大弟對媽媽提起,小時候在家裡都會看見一位穿著舊式唐裝的老人家,他形容長相、身材,恰恰和阿公非常相似。大弟是在阿公過世後才出生,大概來不及見到長孫有所遺憾,因此,陰陽兩隔的情況下,阿公也許真的回家看過吧!
-
太武埋國魂─太武山忠烈祠暨軍人公墓重修記要
民國四十一年秋,胡璉將軍在太武山西麓谷地中,建築太武山忠烈祠暨軍人公墓,鍾靈毓秀,氣聚風藏,面對大陸,遙望漳廈,有代馬悲風,弧正首坵的意義。金門縣政府鑒於建墓已逾半世紀,有所毀損,乃專案陳請內政部役政署補助經費三千六百餘萬,自籌配合款五百萬,責由殯儀館籌策執行。九十一年九月鳩工動土,迄今九十三年重修落成。 太武山忠烈祠暨軍人公墓重修完成,公墓公園化了,親臨其境,有豁然開朗,莊嚴勝昔,全園煥然一新的感覺,堪稱全國示範公墓。不僅可上慰英靈,更可作為觀光遊覽的勝地。雲墻中有二首詩,足可表達請多英靈的精神:一首是王建民教授的︿太武銘勳﹀,詩云:「太武山前太武祠,男兒報國正當時;兩間浩氣昭千古,賴有英靈好護持。」 另一首是趙家驤將軍詠︿無愧亭﹀五言律詩云:「板蕩中原日,獨榜無愧亭;人人方擾攘,我我自安寧;嚙雪甘頭白,丹心照汗青;男兒仁義盡,低頭拜儀型。」 今(九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紀念「八二三」砲戰四十六周年,金門縣政府、金防部聯合舉辦「金門縣太武山忠烈祠暨軍人公墓重修落成剪綵」、「公祭革命先烈暨八二三陣(公)亡將士」及「灑淨焰口超薦法會」等系列活動。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總會理事長呂芳煙率領各縣市的參戰八二三戰役老兵戰友百餘人,蒞金參加紀念活動,佛光山住持心定和尚帶了八位法師與高雄市的四位信眾,蒞金配合滿慈法師暨金門佛光協會員,支援瑜伽焰口超薦法會,以及地區軍、政、民、家屬約五百餘人,齊聚在太武公墓一齊為國捐軀的英靈前,掬上一片馨香,表達無盡的追思與崇敬。 落成剪綵由李炷烽縣長、役政署副署長涂其梅、顏忠誠主席、翁明志秘書長、金防部司令查臺傳中將、政戰主任周軍橋將軍、呂芳煙理事長、心定和尚及楊誠友所長等共同參與剪綵,場面莊嚴隆重而盛大。副署長涂其梅致詞嘉許:太武山軍人公墓重修地莊嚴完美,他表示將再設法補助經費比照重修烈嶼軍人公墓,使金門軍人公墓成為金門觀光的特色。他的話嬴得了大家的掌聲。李縣長對這次公墓整修工程也甚表滿意,他在撰「金門縣太武山忠烈祠暨軍人公墓重修誌」嘉許承辦人說:「:::期間渥蒙楊館長誠友躬親督署,鉅細靡遺,以成堂奧,尤屬功不唐捐:::」。 重修後太武公墓,改變了傳統的墓型,不再有墓龜了,完全墊高植草皮,只有墓牌,墓牌的材質把洋灰改為青斗石,肅立也由直立改為橫斜式,墓誌銘中英對照書寫,提供外國觀光客認識,進而慕烈懷勳。 金門縣太武山忠烈祠好像一座屋頂層層疊疊,二進式堂皇莊嚴的寺廟,藍色琉璃瓦,白柱,暗紅色的門窗,建築地美輪美奐。祠前有李縣長題的「太武忠烈祠」匾額,以及他撰書的對聯:「忠心存社稷,雖死猶生,萬里河山留正義;烈氣滿浯洲,光前裕後,千秋俎豆慰英靈。」把忠烈祠原先陳列的革命先烈暨八二三陣(公)亡將士牌位,移於在背後增建的忠烈殿,其空間中央置一長方型匾額「國魂」,上方掛上當年副總統陳誠所題的「丹心千古」墨寶,兩邊各框一塊黑色大理石,內鐫刻由張奇才居士所撰的「臺海戰役││金門八二三砲戰勝利紀要」與「金門保衛戰││古寧頭大捷史略」。佈置得清爽高雅,富有對襯之美。左右兩側後方各開一扇門,供作穿堂,可通往「忠烈殿」,殿內陳列先總統蔣公、革命先烈暨八二三陣(公)亡將士,及抗日烈士許順煌等十一位、八二三陣(公)亡自衛隊員呂水賜昆仲等五五六三位的牌位,供人瞻仰祭拜,牌位的上方,中央掛上先總統蔣公所題「正氣千秋」,左右各掛有當年中樞大老嚴家淦題的「氣壯山河」、王寵惠題的「碧血千秋」、李嗣聰題的「敬揚英烈」、賈景德題的「高並祈連」。這幾塊匾額,原懸掛在忠烈祠祭祀堂的四十二年蔣公與中樞大老親題墨寶,重修時由殯儀館依比例重新複製而成的。增建了「忠烈殿」滿慈法師說,作法會方便舒適多了,二年前心定和尚蒞金參與鳩工動土典禮,同樣主法一場「瑜伽焰口超薦法會」,當時是搭棚在室外做,真是熱火中燒,連續誦唱五、六小時,簡直令人受不了。然而「瑜伽焰口」法師的唱誦真言,非常悅耳動聽,但不宜在家播放收聽。「瑜伽」印度竺國的語言,是「相應」的意思。主法者在誦經過程中,要以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專觀想,力求身與口協,口與意符,意與身會,完成三業「相應」;而「焰口」,據經文記載:有一天,阿難尊者於林間習定,見一餓鬼,名為「焰口」,形身枯槁,口中火燃,阿難驚訝不已,立刻到佛前請求救度,佛乃說焰口經及施食之法。「瑜伽焰口超薦法會」是以餓鬼道眾生為主要施食對象,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佛光山的信眾七、八人當天聚集在「忠烈殿」,從下午二時到七時四十分,歡喜圓滿唱拜完一部「瑜伽焰口施食經本」。回家時,更享受太武山谷夜晚的清淨美。 「忠烈殿」前有塊大廣場,今年紀念「八二三」四十六週年的公祭,就在這地方隆重舉行。忠烈祠與忠烈殿以「雲牆」連成整體,期臻安固,「雲牆 」內外佈置有青草石雕刻的二十巨幅的壁畫和詩詞書法。畫得有「八二三砲戰遭砲擊的金門」、「八二三砲戰民防自衛隊灘頭搬運物資情形」、「古寧頭戰役中共投降的場面」等戰役代表作。名流詩詞書法,可謂詞、書兩絕,計有王建民的︿太武銘勳﹀、趙家驤的︿詠無愧亭﹀與︿古寧碧血﹀、張作梅︿弔金門殉戰烈士﹀等代表作品並禮聘國內知名書法家揮毫,計有地區的張奇才、唐敏達,洪明燦、吳鼎仁等四人,加上臺灣的杜忠浩、李轂摩、薛平南、周 澄等十餘位名家,龍飛鳳舞,氣壯豪邁,耐人尋味,很值得觀賞,結合歷史、藝術、文化於一牆,增加觀光的深度。 園區全面植青美化,配裝投射燈及風獅爺國騰的照明設備,佈置噴灑系統,令人賞心悅目。誠如重修簡介稱:「:::登臨瞻仰,油然慕烈懷勳,體念今日之安樂,非當年英勇將士之犧牲奮鬥,非前線軍民之堅貞固守,何以克致焉?從而警惕戰爭之教訓,砥礪愛鄉愛國之情操,協力匡時,締創和平幸福,繼諸往而開來者焉。」
-
《老照片‧說故事》流浪到淡水唱出砲火下的悲歌!
聽過「有緣,無緣,大家來作伙,燒酒喝一杯,乎乾啦!乎乾啦!」金門王和李炳輝所唱的「流浪到淡水」的歌聲嗎? 本名王英坦的藝人「金門王」,民國五十四年小學畢業前,在上學的小路上撿到一支亮晶的雷管,好奇帶到學校把玩,幾個同學圍在教室外敲打,轟然一聲炸開,把他的眼睛炸瞎了,還炸斷左手臂。後來到台灣進了盲人重建院,認識同是盲人的李炳輝,一個彈吉他,一個彈手風琴,兩人以「那卡西」在淡水茶室走唱。一曲「流浪到淡水」風靡大街小巷,成為國內知名的藝人,也訴說著金門人在砲火下的悲哀! 的確,砲戰期間,金門人被砲彈炸死的不計其數,孩童撿拾廢彈玩耍遭炸死、炸傷者亦時有所聞,「金門王」只是其中之一。此外,兩岸「無聲的砲戰」開打,空飄氣球灌裝氫氣升空,偶而因天候影響或漏氣墜落金門本島,因攜有大量餅乾、衣物等空飄宣傳物品,民眾爭相撿拾,也有不少人遭氫氣灼傷。 圖為民國四十九年先總統 蔣公偕夫人蒞金視察,在光華場施放小型空飄氣球,這種氣球既使爆炸也不會傷人。
-
《老照片‧說故事》心戰廣播不戰而屈人之兵!
兩!軍交戰,有聲的槍砲相向之外,無聲的廣播宣傳「心戰」,雖然不見流血傷亡,但能發揮瓦解敵軍士氣,不戰而屈人之兵! 「八二三砲戰」之後,國軍在「陳坑」村的山崗上,挖掘地洞裝置發電機和廣播器材,並架起轉播鐵塔,成立「金門廣播電台」,對大陸實施「心戰」喊話,除了介紹復興基地台灣的繁榮進步景象,也號召共軍官兵起義來歸。 民國五十二年,「金門廣播電台」遷往塔后花崗石坑道,除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之外,也招考金門女青年擔任播音員,續繼對大陸廣播,同時,也為總部設在台北的「光華廣播電台」發聲。 圖為民國五十一年美國新聞記者來華訪問,由國防部官員陪同抵「成功村」山崗上「金門廣播電台」訪問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