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返老還童養生氣功在烈嶼
大家來運動 運動身體好! 104年8月28日,承許煥生先生、洪國正先生告知:今晚七點在烈嶼鄉公所二樓會議室,有一項「返老還童養生氣功」運動說明會,要不要來聽聽看,這項運動不錯,效果很好,簡單易學,我當下答應了,於是晚間七點到達鄉公所會議室,聆聽從台北來的返老還童養生氣功協會廖主席及王總監一行人,他們以Power Point詳細介紹返老還童養生氣功「動功」與「靜功」的功法,大金門同時來了很多師兄姐參加說明會,擔任助理。聽完簡報,回家將詳細情形告訴內人,練這種氣功的好處;而目前台灣各地及國外也都成立了很多練功場,是一套很受歡迎的運動;如果想學的話明天一早05:30前,便一起到卓環國小活動中心,參加功法動作介紹及實地練習。 29日清晨天未亮,我們如時赴約,當天到達的學員大略二十來位,大家興趣盎然,興致勃勃聆聽「動功」、「收功」的各種動作要領和實際操練;動功分「氣功暖身十二式」及「轉動河車氣功跑步」,收功有「獅子吼」、「天人合一」、「音波共鳴」等;大夥跟著教練比手畫腳,有模有樣,認真學習,很快就進入狀況,只要再假以時日必能熟能生巧,教練們很滿意,咸認不虛此行;而內人的身型與動作柔軟、敏捷,引起廖主席和王總監的讚許,認為是未來教練的適當人選……就這樣,我們便和「返老還童養生氣功」結下了不解的緣份。 第三天因受限於場地,移師體育館學習「靜氣功暖身六式」及「靜氣功七式」;但因該館是八點才開館,無法配合每天練功,之後便選擇了風光明媚的習山湖公園練「動功」及「靜功」,一開始是由吳淑鴛等教練,每天晚上從大金過來,住海園餐廳國泰家裡,第二天清晨五點半指導我們練功,並輔導洪國正、陳無艷、羅得勝、張琴珠、吳國泰等助理帶功,一周後吳教練不再來帶功了,交由助理們帶領大家一起練習。隔不多久,返老還童氣功協會即選定陳無艷、張琴珠、羅德勝三人赴台參加總會教練養成班受訓,培養教練基本修為及功法,受訓完畢返金,每天清晨按照口訣,輪流帶領師兄姐練功。協會為了使教練的功法精確,每年都要請他(她)們再到台灣參加教練回訓,接受功法檢覈,修道院進修等……對功法要求非常嚴謹。 時序秋冬,天氣轉涼在教練和學員們的建議下,協調學校,改在烈嶼國中及卓環國小繼續練功,無論刮風下雨,氣溫降到攝氏5、6度,也持續不間斷,學員練功的精神可嘉,令人佩服。後來天氣回暖又再度回到習山湖海邊練功;藍天、白雲、聽濤、蟬鳴、鳥叫,放鬆身體,心情愉快,陶冶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心曠神怡,練身又煉心,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本練功場師兄姐先前將近有三十餘人,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期間亦曾因疫情嚴峻而停止練功月餘,改在家自行練功;而目前經常到場的師兄姐不到二十人,且大都是長青樂齡的阿公、阿嬤,每天量體溫,戴著口罩,保持四、五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在習山湖海邊空氣流通的沙灘上、樹蔭下練功,因地制宜,真是難能可貴。夏秋飛逝寒冬到來;因受防疫規定,不能再回到學校了,大家為練功場地煩腦之際,適巧東林綜合運動場整修,北、東邊設置鐵捲門,擋住了凜冽的寒風和雨水,因此大家提議改到東林綜合運動場,解決疫情及寒冬練功之苦;儘管場地如何變更,天氣多麼寒凍,始終改變不了師兄姐,鍛鍊身體的熱忱與決心。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從開始到現在已六年半了,大家的表現可圈可點。近期羅教練因家庭因素,需來回台金之間照料,兩地練功;倒是無艷、琴珠兩位教練最為辛苦,輪流帶功,每天無怨無悔和師兄姐們切磋琢磨,交換心得,相互砥礪,精益求精,看到師兄姐的功法一天比一天扎實,身體越來越硬朗,精氣神飽滿,臉上常露出會心的微笑;教練們的辛勞和用心,師兄姐由衷敬佩! 感恩前任金門體育場許場長,邀請廖主席及時任台北北東一區王總監永成,率教練群親臨離島中的離島--小金門來「開場」,不離不棄熱心傳授功法,成立「返老還童養生氣功烈嶼練功場」,以及歷任主席、執行長、總監、謝謝他們常年蒞臨指導,這種犧牲奉獻和無私付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誠如練功在「收功」之時,每天教練都要帶領師兄姐唸這段感恩詞: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阿娘甲老爸。感謝返老還童,甲咱大家,乎咱大家有緣來做伙,日日平安、健康、快樂過! 返老還童會歌末句:「蓄精養氣護元神,返老還童度眾生」! 誠摯歡迎大家來練功,練功身體好。祝願返老還童養生氣功,帶給大家 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
【小說連載】塗猴
「我看袂慣恁對伊按呢啦,毋通看人忠厚就欲共人壓死死,園內的穡頭欲叫人做,糜毋甘予人食,無予人食一頓飽。咱來去講予鄉里人聽,按呢敢有天良!」來福嬸婆不平地說。 「伊是來予阮招的,來予阮做囝的,無共伊壓落底,是欲予伊做老大、通來管大管細是毋?毋是我佇講汝,汝是愈老愈番顛啦,連這點仔是非也分袂清!我是看汝是長輩,歲聲又擱彼大,無愛佮汝計較,毋通認為我是佇驚汝!」狗屎嬸仔氣憤地說。 「除非恁母仔囝會改變,若無者,塗猴的代誌我這個老歲仔管定啦!恁若是敢擱對伊無起工,無共伊當人看,恁祖嬤一定佮恁拚!」來福嬸婆氣憤地捲起袖子,怒聲地指著她們說:「恁祖嬤一個對恁兩個,若毋敢來拚一下,是狗生的!」 母女倆從來沒有見過來福嬸婆發那麼大的脾氣,以為她年老好欺,想嚇唬嚇唬她而已,其目的是要她不要多管塗猴的閒事,想不到她真的動起了肝火,而且一副要打人的架勢。雖然她口出狂言,一人要對她們兩人,一旦真的打起來,萬一打輸,母女倆勢必會讓村人恥笑;倘若打贏,村人一定會說她們兩人欺負她老人家一人,沒有天理。於是兩人見狀,竟然啞口無言,不敢再頂她的嘴,是惡人無膽,還是惟恐淪落成村人茶餘飯後譏笑的話柄。(二二)
-
理髮記
因為生了個三個兒子,每年花在理髮的費用上還挺可觀的。於是靈機一動,想想男孩子的頭髮既不講究造型,孩子對美醜好像也不是很在意,那我何不自己來呢?只不過是個機器在髮上游移,這點應該是難不倒我才對。於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興沖沖跑到五金行去買了台電動理髮器,準備磨「器」霍霍向三個兒子髮上開工。 孰知三個兒子看到理髮器,逃得比誰還快。沒有人相信老媽的技術,誰都不想當實驗品。我只好出奇招,向來把吃擺第一的老大,看在炸雞的份上,總算點頭答應了。 於是我小心翼翼的拿起理髮器,模擬著理髮師傅的動作,就怎麼都不對手,乾脆就剪個三分頭,這可是零失敗率的。於是將理髮器套上三分長度的接頭,開啟我理髮的第一章。費時半個鐘頭,總算大功告成。初看,自己覺得還挺滿意的。可是愈看愈覺得那裡不太對,這頭頂上好像不太齊,還要再修一下。於是,我再次拿起理髮器往老大的頭頂給他「嚕」下去。哇!不妙,我竟忘了換接頭。老大的頭頂被我開出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了!老大聽我這麼一聲驚叫,趕快攬鏡自照,而兩個弟弟早已笑得東倒西歪。這回只好做補救,乾脆理個大光頭。當然還要外加披薩、漢堡給老大,來安撫他。雖然買給老大的利誘、補償這些食物,著實比讓人理髮貴出許多,但就算是我初繳的學費吧。 這下,沒人敢讓老媽理髮了。任憑我如何的威脅利誘,兩個孩子都是一逕的搖頭。終於,我把腦筋動到正在一旁打電腦的老公。當我腰軟嘴甜的喊了一聲「老公」之後,老公似乎早已有了防備,立刻武裝起來:喂,這不關我的事。已築成的銅牆鐵壁,教我不得不死心。但這花了近千元的理髮器,克勤克儉的我,怎麼能讓它束之高閣呢?於是我開始自怨自艾起來了,最後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訴說自己的委屈。第一個軟化的就是我的老公。「好啦!我讓你剪啦!不要再哭了。」我這才破涕為笑,馬上又磨器霍霍了。為了不讓老公失望,這回我可是更謹慎了。無奈的是,老公的大捲髮,理髮器真的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於是只好借助剪刀。剪刀該怎麼剪呢?我私忖著。於是我就把老公的頭髮,全都剪平了,成了馬桶蓋。這下連苦瓜臉的老大也笑不可遏,老公這個當事人,只是望髮苦笑,因為他更受不了我再次的淚水攻勢。末了,為了要藏拙,我還敢做不敢當,跟老公說去上班時,可不能跟同事說是老婆的傑作,至於理由,就讓聰明的老公自己編吧! 從此以後,我的理髮惡名已在四個男人心中深植了。理髮器,也被列為我的拒絕往來戶,可憐,當初為了省下理髮費,讓家裡又徒增一項雞肋的電器產品。
-
《浯江微瀾》編後語
拙作《浯江微瀾》,在經過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的作業後,總算可以端上檯面了。 這是一件足以高興好幾天的事,回想距上次出書,已有十幾年了,當年尚在求學階段的三個孩子,現都已年屆不惑,流光催人老,驀然回首,一晃,自己已是年近七十的白頭翁了。 驚喜的是,拙文「浯江微瀾自序」見報,幾天之內,就湧入許多通關心電話,讓我頓覺溫情滿人間,就中,以高齡九十一的前國大代表謝炳南先生的鼓勵,尤讓我既惶恐又激動,他說不知我的電話,他是翻查了很久的電話號碼簿才找出來的,電話打進來時,恰巧我正在三樓忙碌,火速奔下二樓,顯示的是一個陌生號碼,我沒想太多,接起了電話,劈頭就說:「您好,請問您找誰?」他表明身分後,即開始誇獎我的文采,並說我之前寫的「桃李興悲--敬懷清國師」,讓他極為感動,還問我書出版了沒有?哪裏可以買得到? 謝國代是我素即敬重的長輩,電話中,他語多剴切勉勵,並說其祖母是夏興(我的老家)人,讓我倍感親切,並邀我若到台北,歡迎到其內湖家中坐坐。 另一通則來自台中,來電者是鄭根陣先生,鄭先生是我金門旅居台中的補教業者,他開設補習班有年,望重中部補教界,其待人親切,服務熱心,當選過好幾屆台中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之前,我在金湖中小學服務時,時常帶領學生到台中參加桌球賽,每次都承蒙他熱情款待,他對待小選手極為親切和藹,比賽期間,經常購買飲料、食品到現場給他們加油、打氣。 鄭先生的通話內容,和謝國代大同小異,但因我們彼此熟識,互動顯得更為輕鬆、自然。 除此之外,我國中的老同學,如呂海忠(筆名呂悲鴻)、吳有明、李仕德、蔡金地等,更是一再按讚、溫馨鼓勵,並誇獎我是「湖中之光」,我何德何能,如何承擔得起這份榮耀? 日前,柏村國小的老同事希忠主任傳來好幾張豆梨開花的美照,還邀我抽空回校賞花,現正值豆梨花季,我也好久未回柏村,是該回去看看這些可愛可親的老友了。但我一轉念,豆梨花,這不正是我國中同學--詩人吳承明的最愛嗎?想到這兒,除了為早逝的老友感傷,更莫名的萌生一股推進的力量,而今而後,我們是否應該更加奮勵?我想,我們除了在金門廣植豆梨外,是否也應該為這片土地的文學種籽深耕密植?讓老友的金門文學大夢,也能廣植於浯島人心,並在每個角落裡生根、發芽、滋長?植根於此,則個人這本《浯江微瀾》的付梓,或許能興起一陣小漣漪、引發一些小波動……。 這本書之能順利誕生,得感謝諸多貴人極力相挺:親朋故舊的踴躍認捐;曾端真老師、李福井學兄、陳益源院長三人,在百忙中撥冗賜序,益源院長邊寫序邊校稿,還以過來人身分,在篇目安排方面,給我不少寶貴意見,使這本小書更精準到位,顯得更有價值,這些師友的恩賜,讓我感到既驚喜又窩心。 俗語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此番出書,讓我體驗尤深。這本看似唾手可得的小書,我是越編採越驚悸,因在文稿匯集的過程中,有時真的很難取捨,面對自己絞盡腦汁、搜索枯腸的心血結晶,很難說較愛那篇、較惡那篇,無奈之下,只好忍痛放棄某些作品。 為本書命名時,湧入的精闢意見,時常讓人驚艷,從而也讓我增廣不少見聞,補強我許多不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實在存有極為高妙的哲理。 《大學》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兩句話,對我出書的心境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我何其有幸,能在出書之餘,體會這麼多的人間溫暖,蒙受這麼多的厚愛潤澤,此時此刻,我內心充滿了無限感激。 因為出書,我學習成長了不少;因為出書,我的人生閱歷更加厚實;這是我始料所未及的。 《浯江微瀾》,謝謝你,謝謝你幫我牽線,謝謝你拉近我和貴人的距離。我會一直寫下去的……。
-
小故事
你下了課,媽媽去接你。 最近的天氣很溫和,微風吹拂之外還漫山遍野地開著花,我們拍過一波油菜花的日出與日落,走著你喜歡的回家路線,從包著大羽絨外套到現在穿著薄的防風外套,你總是會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在路上不停地問;也總是有很多的想法,在路上不停地分享。 由於媽媽總是記不得路,每次找不著路或是走錯了,都隨興的跟你說等等繞一下就能走出去了,走上幾次還是記不得,有時大白天才走過的路,天色一暗就又迷失了方向感,總在走到沒路以後,再重新尋找,總之走錯了再繞一圈就繞出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媽媽「兩光」小孩就「精光」,在村子裡繞著,你在前面預告似的說著:「媽媽,前面要記得轉彎不能再直走了喲。」穿越了那條小路,見著了你喜歡的挖土機與大卡車,就在前方十字路口我們就要轉彎。 忽而你說我們可以再往前走嗎?你說前面也有一臺挖土機,你很想很想去看。最近你不知哪裡學會了講話尾音上揚,你在敘述著很堅定又覺得重要的事情時,會緩緩的說,語氣和緩而尾音上揚,臉上還充滿愉悅。 於是我們不走平常的路線,往平常沒走過的路前進,在路上我們遇見了漫天飛舞的苦楝花,整片整片的開滿滿。跟你說著這是苦楝花,小時候會把苦楝樹的枝幹切下來,在木頭上轉上小五金就能做成小木偶,還能在樹上抓到金龜、天牛,你說我們能不能也來做一個?這倒是讓我想念起外公的工具箱了,那裡頭什麼都有。 在燦爛的陽光下,我們遇見了帝雉,停下來看著牠覓食,你問我這是什麼鳥,因為你從來沒有見過,有著漂亮的羽毛,牠在夕陽的映照下特別耀眼。我跟你說著要小聲地不打擾,在你的小小再見聲中繼續往家的方向前進,走到叉路口,媽媽問著你,我們家就在左邊,為什麼還要往右邊走呢? 你說:「媽媽,鳳梨挖土機就在前面,再往前走一點就到了喲。」且不說到底為什麼你還幫他取了鳳梨挖土機這名字,這路線怎麼這麼清楚呀!聽著他的指揮,又看見一番風景,成片的小麥微黃,隨著風吹動著。 「等到成熟了就能變麥香紅茶了。」媽媽不禁笑了出來,我們又拐了個彎,終於見著他口裡說的鳳梨挖土機,那是一臺看起來頗有歷史的挖土機,身上的漆已斑駁,已經不是略顯風霜,但看起來似乎還有在使用。 替你拍下了合照,你滿足的笑了,依舊是火速移動回機車踏板上,於是反轉鏡頭替你自拍了一下,雖然口罩戴著,也掩不住這開心的小臉。你說我們回家吧,肚子餓了想吃點心,還不忘提醒媽媽前方有座小橋,路況要小心喲。 回家以後,依舊是大忙特忙一番,睡覺前,你看著窗外的星星,總還是不忘叮囑著:「媽媽,明天要早點來接我喲。」
-
來自綠意的驚喜
春天的步伐已悄悄地走遠;夏天的腳步正緩緩走近,忽冷忽熱天氣,總是令我誤會現在的季節,匆忙的日子裡,也總令我忘記今日的時間,不久之前,我還是一名享受生活的大學生,喜歡到處遊山玩水,經常呼朋引伴地相約吃飯,玩得不亦樂乎,曾幾何時,我也改變了!成為朝九晚五的匆忙背影。 身處在大學階段,同學與朋友都聚集在校園內,時間非常的充裕,扣除掉上課時間,我仍舊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時常與好友們去體驗新鮮事物,就像是去咖啡廳喝咖啡聊是非、爬一整天的山野探究秘境、初次動手做蛋糕和皮夾,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嘗試,都是與這群好朋友們,大學對我而言,就是在感受一段全新的生命! 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忙碌也有清閒,驀然回首之際,才發現已經到畢業的這一天,眾人即將各奔東西,有人回到家鄉、有人留在此地、有人飛往外國,真的是走向全世界各地!記得當初青澀的我們,還有勾手約定,每年都要見一次面,投身職場之後,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身不由己,往往敲定的大聚會,最終都會變成三三兩兩的團聚。 時間依舊滴滴答答地向前邁步,去年相聚之後,許多人不辭辛苦地從遠方歸來,再次回到熟悉的咖啡廳,僅為了相聚一時,一群人,彷彿回到大學的生活,回到沒有煩惱的我們,滿滿懷念的滋味! 短暫的相聚後,眾人再次回歸原有的生活,我也回到了匆忙的日子,急忙著上班;疲累的下班,時常在夕陽的陪伴下,等待漫長的紅綠燈,偶然一個抬頭,街道兩旁的風鈴木正朝我揮手,綠意的震撼向我襲來,片片綠葉迎風吹落,赫然發現,原來是夏天回來了!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約定日,朋友們,今年的你們,過得好嗎?
-
繁華過後
秋 盡頭 滿金華 溫暖甦醒 燦亮漾滿天 華麗浪跡之後 喜悅優雅或疼痛 熱情翻飛如歌彩虹 感謝壯闊的生命 不被框架意境 柔軟了靈魂 繼續昂揚 臻善美 迴轉 春
-
【小說連載】 塗猴
「啥物人靠啥物人食穿,抑擱無定著。田園是阮的、家伙是阮的,塗猴是來予阮做囝的,是來予阮春嬌招的。伊若狡怪,恁爸就共伊趕趕出去,予伊出去外口吹風曝日枵枵死!」狗屎嬸仔狠心地說。 「予伊出去死上好,看著彼個馬臉、蒜頭鼻、暴牙又擱喙臭的臭查甫,我就強強欲吐,這種翁婿我甘願毋挃。伊若是出出去死,我來去大山做尼姑嘛甘願!」春嬌咬牙切齒地說。 「我生目毋捌看著恁這對母仔囝心肝彼呢雄!當初恁若是看伊袂佮目,就毋通招伊入來。今仔日既然春嬌已經佮伊大腹肚啦,就愛認命,佮伊好好相處,一家大細才會和協。若是共塗猴趕走,食虧的一定是汝春嬌,帶一個囝毋免數想欲擱去嫁,嘛無人敢擱來予恁招,食老汝就知影通艱苦!」來福嬸婆不屑地說。 「笑死人!塗猴若真實共我出去死,咱的人若無人敢來予我招,憑我春嬌的面型佮身材,我招一個北貢官長來予汝看覓,到時鄉里人攏著叫我太太!」春嬌得意地說。 「毋通佇家己的臉抹粉點胭脂!講一句較歹聽的,到時啥物人來予汝招,啥物人衰三代!若是親像恁毋仔囝這種樣相,對待塗猴彼種態度,一定會予老北貢拍半死。毋通認為每一個老翁攏會痛芘某,老北貢的性地若是舉起來,恁祖龕內的祖公祖嬤,一定會予一雙一雙共伊請出去,到時恁母仔囝欲哭就無目屎。」來福嬸婆警告她說。 「彼個是阮的代誌,毋免汝家婆!我勸汝啦,食老著認老,食飽閒閒定定踮恁第育孫,毋通出來管東管西,若是管傷過頭,有一日一定會予汝歹看!我擱請問汝,塗猴是佮汝啥物關係,汝物代閒毋閒欲替伊講話,敢講伊予汝啥物好處?」春嬌反問她說。(二一)
-
等在穀雨裡的春花與秋實
古人說「雨剪芭蕉」,這瀟瀟春雨落在芭蕉葉上,冷風冷雨就像一把大剪子,把如帆的芭蕉葉裁成細細的長條帶。春風把千絲萬條的芭蕉葉都繫在了人們的心上,一心只想繫住那留不住的春。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把個路上行人淋得欲斷魂。別傷心,淒涼的清明過後,節氣上便進入令人欣喜的「穀雨」。古云「清明田,穀雨豆」。阡陌交織的良田間,秧針初吐,需要更多的雨水來澆灌,這時候老天爺便不吝惜對芸芸眾生的照拂,祂把雨水送來了人間。 都市裡的人們,或許對雨水沒有太多的感覺,然而農家卻樂不可支! 諸君看,梅樹結成的青梅,這時候即可採收。將採收的梅子或釀酒、或釀醋、或醃漬,都是很好的選擇。宋朝詞人湯恢〈摘青梅薦酒〉詞中便寫著把青梅釀成梅酒,偶來淺斟低酌,真別有風味。只是,這酒的風味對於他「甚殘寒,猶怯苧蘿衣」。詞人認為薄薄的梅酒,薄薄的麻衣,依然擋不住料峭的春寒。不禁搔首又吟「回首繁華夢,流水斜暉,彈淚送春歸」。詞人送春且傷春,傷的是自己的青春也跟著流逝。暮春時節,但凡心中有情萬物,莫不慨嘆流年匆匆,青春易逝,彩雲難追!這是詞人的梅酒,有別於農家香甜喜悅的梅酒。 農家二樂 ! 桑葉放綠,養蠶人家也開始忙碌著。李義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他說的是愛情,想愛的人相望不相親,如女道士宋華陽 ; 相愛的人相思不相望,如妻子王氏,短短十二年婚姻,即煙消雲散,徒留惆悵。尤其暮春時節,繁花將盡,更添一股蒼涼。可不是,世間的美學,只有悲劇才能持久。悲劇往往能激起人們對生命更深的體悟與思考,能因自身所受苦處,更加愛烏及屋,造成喜劇之源。凡事一體兩面,總是殊途同歸的。李義山綿綿的情意,對心上人的思念,至死方休。這是詩人的蠶。農家的蠶,就不是這樣詩情畫意,風花雪月了。他們的蠶,是大自然給的生命饗宴,是一整年的經濟來源。他們必須辛勤地穿梭在桑園與養蠶室之間,方能餵飽蠶兒也餵養自己。他們的願望如此單純,庶民生活,期待春花開遍,好能收穫秋實。 送春惜春,嘆流光匆匆也罷 ; 期待春花秋實也好,亙古至今,潮來潮往,大自然養活著萬物,以萬物為芻狗,不偏坦、不徇私。自詡萬物之靈的我們,更應該體認老天這份用心。春雨貴如油,四月的雨聲是最美的天籟。雨潤萬物,也還有幾許的意在言外,天總是有情的,無情亦有情,天不老,人間處處有清歡。而那瀟瀟淅淅的雨聲就是,等在穀雨裡的春花與秋實。
-
春花落,念及
滿眼春華,風吹葉 落一地春花黃 迤滿未來的滿心企盼。 企盼在一處可以得到溫暖包容的地方 包容所有的不快曾經和未知的紛擾。 刪除糾結,抹去因果 留下一片可以永遠誌存的念, 念在心底那個只懂自己的念。
-
記得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一直記得初相遇那天陽光燦爛!雖然12月應該是寒冷的季節了!後來我從看2個人的照片裡,想到張愛玲小說:噢!你也在這裏嗎?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更後來我也堅信執著,認定彼此的邂逅就像電影「一代宗師」裏宮二與葉問,那隱含、象徵著「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緣分一樣!只是當我們不再是情人後,我曾經想過,一切難道只是因為自己生性太過浪漫? 一直以為你不同,也一直以為我們不同於別人!即便相識後你工作忙碌,卻能因為我們喜好、興趣、或是個性相投與互相欣賞而特別包容,相約共渡許多美好的短暫時光。即便偶爾有煩惱、憂傷,也甘之如飴,我以為那種是屬於愛情裏所謂的甜蜜負擔。難道盡是我要求太多?讓你終於不堪負荷?還是你真的分身乏術才將口口聲聲說的珍惜只能拋諸腦後?還是愛情其實存在著保鮮期?也會歷經腐敗期?那陣子莫名越來越少的溝通、省略的親暱言語,敷衍的文字訊息,甚至因為疫情的緣故阻隔了我們原本就不多的見面時間,情人不見面也無法共情、交心,只是會讓距離越來越遠,關係越來越淡!然而我的擔心與憂慮並沒有換回你的警醒或努力!反覆糾結的疼痛、拉扯,我決定離開卻還是捨不得,再次給了你我機會!無止盡的等待後詢問你,你才給出了不要我再等下去的答案!至此才明確的將我們關係重新劃開。 不見已一年,我們在各自的生活裡流轉,喜怒哀樂再也沒有出現在彼此世界。畢竟我們已不是我們;你不再需要向我明白、清楚交代你的值日、休假,告知何時開會、餐敘、下班……,那些我一直覺得重要的小事!那些能讓我安心的瑣事!而我也不再每日歡天喜地跟你隨時分享生活上的點滴、敘述工作上的趣事。然而你偶爾賴問候的心情?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呢?只因為值勤的無聊與空檔?或是純粹友誼的問候?還是如友人說只是覺愧疚?只是自私的要探知對方還好自己便能覺好過些?或讓對方覺分手後還惦記著的自己不是那麼無情呢?會是還愛著嗎?可能嗎?然而往後的漫長歲月呢?我們會繼續這樣像普通朋友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或是漸漸、慢慢淡出彼此的世界?從此東風歸東風、南牆歸南牆;各自安好,兩不相欠?還是這其實並不重要!這都只是我想太多而已! LINE上你輕鬆的口吻說平常,我也彷彿過往的言語自然,或是雙方久遠的習慣?或是生怕逾越的默契?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未曾波濤洶湧、甚至漣漪也不興過。是我沒放手?不放過自己嗎?有些生命中的疼痛其實沒有那麼容易過去,只是在人前小心翼翼的隱藏著而已。但總會過去的!所有一切也都不會白白過去的!我們總能在經歷的事情裏學到某些東西!雖然對人性仍有些模糊、產生懷疑,對感情也仍覺無法辨識與釐清,卻依然相信世上所有的美好!自己也值得美好!儘管曾經傷心最真的一顆心被辜負!我卻從來沒有後悔過遇見你!謝謝你曾經愛過我!與你相識後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是我永遠記得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
更遠處
深秋悄然走進暖熟的橘黃 夢,輕輕翻舞 在半透明的蝶翅,任憑 咸豐草一發不可收拾 淚灑…… 滴滴答答,滴在酸楚的信 寫長長的信,以虔誠 辨識遷徙的路徑 因為紫蝶,跌入 夢的光流,不言不語 因為,垂垂果實 遺留東籬的風姿 深秋的晚雲,更遠處 鄉愁,塗滿了信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