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如今她依然念念不忘和張老師在床上繾綣纏綿的時刻,張老師無論內在、外表或性功能,豈是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能跟他相比的。雖然和張老師在一起時,只短短的幾個月,可是每次赤裸著身軀在床上嬉戲,總是讓她高潮連連、回味無窮,讓她真正體會到性愛的樂趣。因此和張老師在一起的那段時光,她的身心感到無比的快慰,縱然現在受到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的羞辱,她也無怨無悔。 反觀他,除了年輕時和她溫存過外,想必從被抓去關起到現在為止,就未曾和女性有親密的接觸和性行為,難道他是臨懷不亂的聖人?(一八二)
-
從一張海報說起
在蔚藍的天空下,山后民俗文化村前,一位父親騎著腳踏車馳騁在鄉間小道上,身後載著寶貝女兒,幸福的小手拿著風車迎著風燦爛地笑著,天邊尚有一只隨風飛揚的風箏……。這幅畫面吸引人不自覺地駐足觀賞,看著看著,心思飄向遙遠的時光,回到那有阿爸羽翼保護的無憂童年。是的,這是一張海報,是兩岸三地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海報,標題是: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 五年前,為設計這張表達世人感念父親一生劬勞的音樂海報及節目單,一群人挑燈夜戰,不眠不休的歷經好幾個晝夜,直到最後就只剩美姿與美編繼續奮戰到底,讓我不得不佩服她們那一份堅持追求完美的精神,她們真真是淋漓盡致的發揚了金門戰鬥精神。說實在話,一個音樂會的成功,彰顯音樂會特質的海報和節目單也佔有一份功勞,因此不能不投入心力、精力於其上呀!看著一群群鄉親因著這張海報走入音樂廳與我們共同讚頌父親如山高、似海深般的恩情,歌頌著偉大的親情,締造溫馨的社會氛圍,真要衷心感謝海報設計者,她們為團隊留下不朽的畫頁,也見證自己的心血結晶,點點滴滴堪回味。 說到「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這場音樂會,他的誕生源於一場兩岸三地合唱團不期而遇的聚會。話說2015年春天,當肅元老師從新聞媒體獲知「劉醫師從復興空難浩劫重生、歷險歸來」的當下,隨即招募圓■合唱團子弟兵返鄉為劉醫師慶生。同時間,一水之隔的廈門市鳳凰花合唱團亦推派數十位代表跨海前來關懷致意,再加上金門縣合唱團,可說是齊聚了兩岸三地合唱界之精英於一堂,大家齊來為劉大醫師慶生、道喜! 餐會中,大家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特別是鳳凰花林靜團長與肅元老師才初次見面,就因共同的理念而醞釀出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構想,於是金門縣合唱團、鳳凰花合唱團以及圓■合唱團成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種子團隊,橫跨兩岸三地,恰似鐵三角般形成屹立不搖的穩固磐石。 構想一出來之後,肅元老師隨即派我擔任這場音樂會兩岸三地的聯絡人。我想素來知人善任的老師應該是看重我曾經是金門縣合唱團的總幹事,較熟稔各團之間的聯繫與互動的工作,且我是他的子弟兵,可藉機委以重任,加以磨練。「有事弟子服其勞」,此乃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我不敢推辭,於是籌辦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重責大任就這樣幸運的落在我身上了。十分慶幸的是,當年在大家有志一同的戮力合作之下,歌聲蕩漾在兩岸三地間,隨著時光快速流轉,如今已飛越了五個年頭,即將邁入第六個年頭了,除了慨嘆時光飛逝,更讓人對肅元老師這份鍥而不捨的毅力、堅強的心智油然升起讚嘆、佩服之情! 老師著實值得後輩們效法與學習,策劃第一屆感恩音樂會真的是萬事起頭難,所幸有老師在旁指點,不時給我們加油打氣。猶記得音樂會前,老師積極召開了不止3至5次的籌備會議,不時耳提面命,叮嚀這囑咐那的,各方細節小項都鉅細靡遺考慮周全,老師這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8月8日是父親節,所以,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必得在8月8日之前舉行,由於炙熱的8月正逢暑假期間,要團員們排出共同練唱及演出的時間,是有不少困難度的,老師還為此親自登門拜會了廈門市青少年宮,力請鳳凰花合唱團排除萬難,共同來促成音樂會如期舉行,老師這份真誠證實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嘉言,林團長感動之餘,說服團員們無論如何都要一起來襄助這一場跨越兩岸三地的音樂盛事,於是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就在肅元老師的精神感召之下,由兩岸三地一群愛唱歌的朋友辦開來了! 「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這場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帶給人心靈上莫大的感動與快慰,當耳中傳來一聲聲:「阮阿爸教阮來做風吹,伊講你敢知咱人生親像風吹按呢飛,……無通忘記線的起頭彼雙手……」,為人子女的內心是激昂澎湃的,合唱的歌聲道出了子女們對阿爸深深的謝意,而為人父母的也在歌聲中得到最大的尊榮。初辦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沒想到得到眾人熱烈的迴響,這真是給我們極大的鼓勵啊! 但當我們進入第二年度的籌備會時,再度為音樂會的海報標題絞盡腦汁,不知如何將主題鮮明地呈現出來。一群人正在細細琢磨的當兒,肅元老師一語點醒我們,老師說:「就以第一屆、第二屆……延續下去呀!」老師不愧是智者,是我們永遠的老師啊!於是第二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於焉再次誕生,海報依然以山后民俗文化村為背景,景前一雙父親的大手牽著孩子的小手往前方走去,體現了巍然屹立如山的父親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父親是孩子們的領航員,他一雙舵手導引著亦步亦趨的孩子們走向未來。第二屆海報依然獲得眾人的好評,到了第三屆音樂會,因為老師先前的叮嚀猶在耳,海報仍延續著第一屆海報的精神,但畫面出現了一個長大的女孩,梳著馬尾,與父親各自騎著大、小鐵馬,在晚霞滿天的高粱田間小徑上悠閒的踩踏著,女孩飄逸的髮梢與遠方飛揚的風箏,並滿天飛翔的鳥群相映成趣。這張呈現父親與子女親情的海報依然引人遐思,吸引人攜老扶幼地走入音樂會殿堂。事後令我感到佩服的是,這幾屆海報各自出於不同的美編手中,竟像連續劇般的無縫銜接出現,這應是說明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理吧?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呢! 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海報引發人們對父親恩情的感念,也讓我懷想起肅元老師當年對我如父般的呵護與照顧。當年老師初為人師,胸懷偉大的理想與教育理念,滿腔熱忱的來到金寧中心(現今的金鼎國小)擔任我小二的導師,他從班上挑選了音質較佳的3位男生及3位女生,教他們唱世界名曲─舒伯特的《野玫瑰》。老師此舉可媲美孔子的因材施教,他不僅實踐了他寓樂於教的教育理念,也為學生開啟了音樂殿堂之門,提升了一群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的生活水平。 我很幸運的是班上那3位女生中的一位,想當年,我可是得老師厚愛哩!四月迎城隍廟會是金門歷年的大事,也是當年鄉下孩子最嚮往的民俗慶典活動,多盼望城裡有親戚可以去拜訪,然後受邀為座上賓去參與慶典活動啊!沒想到老師遂了我這多年的心願,他為了要讓我看「四月十二迎城隍」的盛況,竟然幫我請了3天假,讓我住在他家呢!記得當年時髦的老師(老師是走在時代尖端的老師,穿著相當講究哩!)就是用腳踏車載著我去看熱鬧的,當年的腳踏車等同於現在的轎車,對鄉下小孩來說,能夠受到老師如此的照顧,真是莫大的恩寵啊!如今當我拾起歷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海報再次觀賞時,潛藏於內心深處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油然升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的恩情我永記在心! 掐指算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已風風光光的歷經五屆的燦爛繽紛,如今依然有諸多團隊引頸期盼明年受到邀約呢!感恩音樂會因為有更多團隊的參與,將一屆比一屆精彩,表演的內涵也會更多元豐富。我們感謝贊助單位的慷慨相挺、行政單位的大力支援、參與團隊的無悔付出、熱情觀眾的加油打氣,以及肅元老師幕後堅定的推手,讓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年年持續的推展下去,讓愛照亮大地、溫馨滿人間!
-
【城市銘記】 航海馬戲團
行旅台東,在舊火車站旁的鐵花村,聽得馬路市集傳來音樂聲,夜晚的天氣還很悶很熱,卻也忍不住連忙趨前去觀賞。 原來是「航海馬戲團」的表演,有團員吹響迪吉里度(Didgeridoo),這澳洲原住民的吹管,努力伸長自己的身子,鳴放來自大地曠野的呼喚;有紮紅色頭巾、像印度弄蛇人的團員,吹著橫笛曲子蜿蜒的嬝繞,雖沒有隨之起舞的眼鏡蛇,但我彷若看到火光中閃動著阿拉丁小精靈的影子;那位黝黑皮膚的團員,點燃一根長棍子,仰起頭有如吞冰棒似的,把跳著熱舞的火焰塞進嘴裡,群眾都發出讚嘆聲,圍坐在地上觀看的小孩子,更是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隨後,一位講華語的女孩拿著海報出場,介紹自己是馬來西亞的華人,說他們這些團員是來自九個國家的人民,基於維護海洋生態的共同理念組成,駕駛三艘無動力的帆船,航行於大海,沿途停靠海港,表演節目宣揚,也藉這個機會募集船上生活所需的物資。 行旅,途中除了追美,與美麗事物同框打卡之外,對我,總想加入其他的元素。原本就嚮往東海岸太平洋的濤聲、冉冉上升的熱氣球,讓我感受到生命裡的熱情,而今觀賞這航海馬戲團的演出,畫面雖然不是唯美,但卻洋溢追尋理想的熱情,激勵人們勇於實踐夢想。 也許,他們募集的不只是金錢、物質,還包括追尋夢想的勇氣與冒險心吧!於是,我掏出一點錢放進打賞箱,暗自鼓勵自己。
-
我所知道的金門
在這漫長的一生中,來來往往經歷過許多地方,我們以旅人的姿態穿梭在大街小巷,許多地方往往是走馬看花,隨著時間前行,留下的不過是記憶裡轉瞬即逝的浮光掠影罷了。但我們對特定的空間往往有深厚的情感,無論是自小成長的故鄉、或是長大求學的住所,亦或是與情人攜手共遊的地方,都是情感牽繫之所在。撇開政治不談,蔡英文總統曾說過:「勞工是民進黨心中最柔軟的一塊。」那麼我想,金門便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吧。 作為一個自小生活在他鄉的金門人,我對這片土地是熟稔,亦是陌生;我是島民,亦是過客。我眼裡的金門有千萬種面孔,若為過客,我看見的是它歷經戰火摧殘的千瘡百孔;是戰時堅守台灣的堅忍不拔;是以寡敵眾、以一擋百的勇氣和魄力。這麼一座小小的島,卻曾駐守十萬大軍,背負著救國救民的重任,在戰火中守護台灣、守護人民。那軍民同心反攻大陸、守護主權的氣魄,任世局如何變化,驚滔駭浪之下仍永不畏懼、永不頹喪。而作為島民,看見的便又是它如慈母般,撫慰著一顆顆慘遭社會現實和生活壓力蹂躪,卻困在都市叢林無所遁形的心。一年到頭,即使待在金門的時間僅短短一月,仍如心靈雞湯般,讓人又充滿了元氣。它的綠意盎然和帶著高粱清香的空氣是身體的補湯;它從容的步調和令人身心舒暢的閑靜是精神的糧食;而它溫暖的人情和家人環繞身邊,共享每一個良辰、每一分金門的美好更是靈魂的慰藉。回到金門,我便好似浴火重生的鳳凰,帶著嶄新的自己,無所畏懼的再次投入生活的戰場。 為什麼用「島民」而非「居民」來稱呼生活在金門的人們呢?因為居民不足以形容人們和這座島深厚的感情。這關係不僅僅是土地和人群,而是生死與共、患難同當的革命情感。戰爭時,沒有人退卻、沒有人對立,島上的每個人都和金門一起在艱苦中茁長、一起壯大堅強。他們不曾受戰火脅迫交出任何一吋土壤,沸騰的熱血似浩浩大海,救民於水火的信念像巍巍山崗。時至今日,這種精神仍在血液裡流竄,曾經在最艱辛的環境也不會有人趁火打劫,於是今日仍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最困苦的歲月裡,仍不見路有凍死骨而朱門酒肉臭,於是今日家中依舊常有街坊鄰居親植的蔬果,依舊逢人便笑著打招呼、依舊能在酒足飯飽的傍晚出門散散步,乘著涼風與人暢談著,啊!生活在金門是多麼的美好! 學生時期的最後一個寒暑,我猶豫著是否要趁最後的長假出國看看,但想起金門的種種,好像再怎麼美麗的地方對我來說都不及回金的美好。金門,是世外桃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雖然春蘭知道海建到美國讀書,要花費很多錢,但她卻也不擔心,因為她知道海山會基於兄弟之情,幫助他順利完成學業。而且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並沒有把海建當成外人,對他亦是疼愛有加。即使海建有中山獎學金的支助,可是仍然必須擔負自己的生活及零星費用,若以海山的經濟能力,協助海建完成學業勢必沒有問題,除非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橫加阻撓,但她相信他不會,從他平常待他的態度就可看出端倪,或許這個夭壽填海,只針對她一個人,只痛恨她一個人。 即使事情已過去那麼久了,張老師的屍首亦早已化成白骨一堆,而他既娶媳、生孫、蓋樓房,又當了阿公,可是對她的仇恨並沒有減溫。每次不期而遇,總是「呸」地朝地上吐一口痰,以「臭瀾」來羞辱她。可見這個夭壽填海對她的仇恨乃深,絲毫不懂得原諒或包容。固然,她不該趁著他坐牢時和張老師發生關係,但他可曾想過,那時她還年輕啊,甚至是俗稱的三十如狼時期,她怎麼能忍受內心的孤單和寂寞。(一八一)
-
一條溫暖的訊息
那日,看著金門日報的電子報,發現一條篇幅不小的新聞,關於2019年老兵召集令的文宣。我把電子報的網址分享給家人,坐在餐桌前,和父親談論起這樣的話題:現在老兵重返金門,還有送一瓶老兵紀念酒,講到這,我似乎露出了一股得意的驕傲,因為我在前線的前線烈嶼當兵,當年在朋友間,可是得意了許久。父親卻戲謔地笑著,你是老兵喔!我們那個50年代,你的大學長們才是真的用命在愛台灣,你怎麼敢稱自己是老兵,幾T的呀!那麼菜,你那不算當兵啦!是大專兵夏令營啦,不算當兵!不算當兵! 一陣嘲笑後,讓我意志堅定,更下定決心想去看看闊別15年的金門烈嶼,就算我不是老兵,這裡也有我無限的回憶,有著我一年半的回憶。出發前夕,告訴自己這趟旅程,除了回到當年當兵的回憶之旅外,更希冀用心體會金門的美好和探索我對她的未知。距離出發金門僅剩18小時,越來越覺得射手座的說走就走的冒險因子,實在有股熱血充斥在體內,有點衝動,但生命不就是因為衝動而驚喜嗎? 計劃著這幾天的住宿,該在何處落腳?發現原來金門有一座舊金城,還有一條明朝遺留的老街,在老街一間民國初年黃天佑醫師留下的番仔厝,對於舊金城/明朝/老街/醫師/番仔厝這些關鍵字,對我來說都是新奇而陌生的,心中點燃破解謎團的動力,致電了這間民宿的老闆,她很爽快地回覆,問她:有需要先匯款嗎?充滿金門人的豪邁口氣,不用啦!你當天入住再給我就好了。好的!那幫我保留一間單人房,四天三夜,謝謝您。 距離出發金門僅剩1小時,在小港機場劃位,遇到前所未有的一場鬧劇,因為貪圖方便想說微信支付,昨晚在攜程網訂購機票,導致出現護照上的英文名字還有護照號碼在訂購的通知信上,當然我的身分證二維條碼,掃到地勤人員都開始懷疑人生了,就是找不到我的票位。 旁邊的票務很機靈,詢問我在哪個網站訂票的,開始處理我的出票。這樣的小插曲,想到紅樓夢裡面道人所說:好事多磨。令我更加地期待,此次金門之旅,是一段甜美的難忘的歡喜的輕旅行。 國內線的輕旅行,最後進入行李檢測,卻是拿護照登機的,都怪自己搞出的大烏龍。候機室裡,坐在旁邊的大哥看我拿護照登機,就詢問我,是不是也從金門進內地呀!做什麼生意的呀!我笑笑答道:我去金門旅遊的,這次沒有計劃進內地。我們就這樣在等候的時間裡,成為了朋友,上機前,禮貌性的遞了一張名片。他/高雄人/台商/廠辦在廈門島內。我/高雄人/旅行者/旅行在金門。 在飛機上,真心覺得金門其實離台灣真的很近,機票票價比起北高高鐵價錢算是划算又便宜。在時間上,起飛後,機上喝了一杯柳橙汁,拿了手機拍拍窗外的白雲海景,機長廣播飛機已經在下降了,航程約莫45分鐘,飛機已經抵達金門尚義機場。 揮別了方才在小港的結識,他一路前往水頭搭船。而我租了一輛機車,以時速40公里緩緩地在金門的道路上移動著,金門真的不一樣了,感覺充滿了活力,許多地方都在建設,車輛也變多了。騎著騎著沿途風吹著吹著,流光倒轉我從2019年回朔至2004年的那一天,好像我初來乍到金門的第一天。 打了方向燈左轉進入了伯玉路,左右兩側有著無數間,代表金門的名產店:貢糖/一條根/麵線/菜刀,整個心情愉悅起來,這是我熟悉的景,那時返台一定是麵線、高粱加上貢糖,大包小包的,想著想著又是滿嘴的花生香。溢著幸福到了金城的圓環逆時針方向轉向莒光樓,所有的道路依舊這般清晰,GOOGLE MAP完全沒有開啟,準備前往旅程的落腳處─明遺老街黃天佑醫師番仔厝。
-
大魚的祝福
融入在地文化的藝術創作,充滿鄉土情感與生命力,最能磁吸旅人的腳步。 假日,偕內人造訪台南旅遊新亮點「大魚的祝福」,賞心悅目的景致,令人印象深刻。 這座公共藝術創作,位於安平港邊的港濱歷史公園內,作品長23公尺、寬10公尺、高8公尺,外觀以藍、白色系勾勒出鯨魚亮麗的造型,十分吸睛。 遠遠望去,大魚頗為壯觀而優美,「這個角度很美喔!」不少人站在遠處取好距離,讓大鯨魚入境,留下驚豔畫面。 走近大魚,貼身觀賞,數千支不銹鋼管焊接而成的作品,整體結構沒有用到一根螺絲,自然線條建構出難以言喻的美感。最特別的是,魚心部位有一座以臺灣意象為主題的裝置藝術,用六百餘支不銹鋼管連結而成,並鑲嵌數百片彩色釉燒玻璃,形似島嶼的樣貌,多采多姿的文創作品,頗耐人尋味。找尋美好的視角,我和內人在此捕捉藍天、港灣和大魚彩繪的畫面,收納一幅幅美麗記憶。 為欣賞此藝術創作的全貌,先到一樓抬頭觀望鯨魚。「好漂亮的畫面!」臺灣意象模型,透過鋼骨架構和湛藍的天空相互輝映,彩色玻璃在光影作用下,散發燦爛光芒,多樣色彩與造型寓意寶島多元而豐美的文化。登上二樓,開闊的視野讓人身心無比舒暢,尤其魚頭部位朝向安平港,大大的開口展現自由與包容的胸襟,放眼望去,不論從哪一個方位,都可將漂亮的景色定格為風景明信片。「臺灣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遊客中有一位外國朋友向同夥如是說,看著他們拿著相機、手機頻頻拍照,可看出其對這個地方的喜愛。 「一定要幸福喔!」巧遇新人來拍照,甜蜜的笑容增添不少喜樂氛圍。微風中依稀可聽到大魚最誠摯的祝福。的確,美學與藝術能營造優美情境,帶來豐富而宜人的心靈饗宴。 迎著海風,遊賞「大魚的祝福」,陶然美景中,享受剛柔並濟的藝術風采和深邃意境,心中蕩漾著滿滿的幸福與悅樂!
-
不變的老家梵音
傳統廟宇唸經,僅單純敲木魚「清唱」,後來才發展電子琴伴奏,難怪形容時代進步象徵──西洋是「以刀叉吃人肉」;台灣則是「拿麥克風誦佛經」。音樂沙漠年代,竟連琴音伴奏誦經聲都覺悅耳動聽! 離住家約莫百米處,有一供奉觀音菩薩寺院,名曰「育善寺」,每逢初一、十五或神明聖誕,就聽到藉由擴音器放射出來錄音帶佛經,除夕與春節尤其24小時循環PLAY,村民因而「一樂知秋」,聞經燒香拜拜準錯不了,里有殯,也請該寺誦經超度,故該經團可謂喪慶不分! 常陶醉於規律經聲獨自沉思,心靈好似被徹底洗滌一番,污穢思想完全沉澱,心情出乎尋常之平靜,渾身毛孔無不舒暢!奇怪是,根本未懂經涵,更聽不清經詞,正所謂「梵鐘謦謦敲我心,豈識誦經意?方寸自在我心中」。 解甲離鄉出外打拼,懷著「男兒立志出鄉關,功業不成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抱負,家鄉梵音不復聞矣,莫名鄉愁油然泛起,遙想古騷人墨客─「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所勾引淡淡愁緒,頗能感受那股思鄉離愁滋味! 而今,宿願得償榮歸故里,回鄉的我,談不上衣錦還鄉,但再聞久違梵聲,回味無窮感動非常!青年離家壯年歸,鄉「音」無改鬢毛催,老一輩快「走」光了,建築也變了,唯一不變是觀音寺誦經定「律」。 總覺得自己的兒時玩伴最和樂融融,祖先選擇落腳處獨具慧眼,「育善寺」悠悠「鄉音」增添節慶氣氛,稱得上別鄉沒有的故鄉特色。
-
台灣閱讀節
12月7日是台灣閱讀節,圖書館都在一個月前就在宣傳閱讀的重要,特別是0歲閱讀起步走的觀念。 害得小外孫女,不到四個月,就在臂力訓練中,還得看著前面一本布書,也不知她看懂否呢! 台灣閱讀節的宣傳,大概讓現在年輕媽媽也提早讓嬰兒「閱讀」 起來了!
-
隙頂晨光
千載一瞬瞬間千載 自己跌入一山鳥聲 鳥聲也振翅高飛,清淨無為 貪坐於岩石上 讓鳥聲慰撫失眠雙眼 自隙頂傳說村。離凡間 萬般梆子響不出……成一切相 噢,降服自心何等消遙?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因此,不僅僅只是他們全家高興,島上鄉親可說與有榮焉。但卻也有一些年紀較大的好事之徒,毫不客氣地在背後指指點點,甚至不屑地說:「討契兄生的雜種仔囝較聰明。」由此可見,春蘭當年討契兄的醜事,尚未完全從村人的記憶中忘卻。即使孩子長大後有多麼大的成就,似乎也無法掩飾母親年輕時不守婦道的行為,但春蘭畢竟是海建的母親。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自有它的道理。 然而,儘管海建是春蘭討契兄所生,可是永遠改變不了兩人是母子關係的既定事實。況且,在這個社會上,有討契兄就有私生子,而且發生這種婚外情者,不限定是平民百姓,高官、富豪亦有之。唯一不能接受的,或許是自己的老婆去討契兄,被戴上一頂永遠脫不掉的綠帽子,就如同老枝伯仔一樣,難怪幾十年來,他一直罵春蘭是袂見笑的臭查某。而且每逢相遇,老枝伯仔總是「呸」地,朝地上吐一口痰,以示對她的輕視,可見他內心對她有多麼地痛恨。 老枝伯仔雖然興建了樓房,但兒媳因工作的關係住在城裡,偶而地才回家探望他老人家。而且他也是一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夫,以致並沒有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即使兒媳每月都會給他一筆生活費,既不愁吃,也不愁穿,可是每天一早,他總是荷犁牽牛上山,按季節播種和收成。只要他健在的一天且身體健康,絕不會在家當老太爺,或是讓先人遺留下來的田園荒蕪。儘管海山經營的鐵工廠生意興隆,海建學成歸國後,政府勢必也會幫他安排工作,但他一定會守著先人遺留下來的田園和厝宅,不會離開他耕種的土地去依賴他們。(一八○)
-
書海飄零
自有記憶以來,搬家的次數多到十指都數不過來,未及熟悉周遭環境,便又換了一個住處,有時寄居在親戚的豪宅邊間,有時住進寺廟為鄰的木造陋室,甚至住過樓中樓的二樓單間,放學回家必須穿越營業中的理容院,為了避免尷尬,我盡可能減少外出,生活枯悶如籠中雀。 小學三年級,搬到人口稠密的北縣某市(當年它的頭銜還只是個「鎮」),我的視野才變得豐富起來,下了樓就是攤販林立的傳統市場,出了巷口就有圖書館與文具店,而我率先著迷的事物卻是漫畫書。 文具店老闆眼光好,推薦給我的漫畫書全是經典之作,至今在網上搜尋相關評價仍是一片讚賞。由於閱讀到的畫面著實精緻美麗,故事亦是曲折動人,這些漫畫書迅速取代了電視機,成為我眼中最豐盛的精神流水席。 如同某些影迷那樣,因為喜歡李小龍而醉心習武或者進軍演藝界,我對漫畫的熱衷也演化為「當個漫畫家」的執著,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練畫,課後作業延至臨睡前才潦草趕工,父親觀察了好一陣子,終於當面責問我:「考試會考這些娃娃書的內容嗎?」 我當時納悶不已──看書跟考試有必然關係嗎? 那個年代從老師到家長普遍反對孩子看漫畫,同學之間互借漫畫只能偷偷摸摸,刺激程度堪比諜報電影,萬一被逮到,漫畫的下場便是魂斷垃圾桶,無論是租的還是借的,家長一概嚴格執「刑」,然而我家不同,父親再怎麼恨鐵不成鋼,也從未將我的藏書扔掉。 某天,父親鄭重地將幾本線裝書交給我,叮囑要認真閱讀。返回陰暗的製鞋工作間之前,父親無限遺憾地說:「我從家鄉帶了好多這種好書,都被丟掉了;沒讀過書的人就是不懂得愛惜書。」 以前我只在古裝電視劇裡看過線裝書,對它頗感好奇,立時回到桌前翻開第一本,開篇就在強調學問的重要。可惜,儘管清代文章已經十分白話,小學生的我讀起來仍相當吃力。那幾冊書我雖沒讀透,但我明白這是不擅言辭的父親在傳達真切的期許。 父親只讀過幾年小學,認定自身困苦皆因缺少學問,如今見我沉迷漫畫,便藉著贈書告訴我「上學讀書才是人生第一要務」。 父親不明白的是,哪怕是接受了義務教育,學生仍需運氣夠好才會獲得最適切的指導,而我的運氣在一開頭就遭遇宇宙黑洞。小學一年級的基礎課是注音符號,老師一句「你們在幼稚園都學過了,所以跳過不教」,就讓我痛失認字的基本工具;興許「窮孩子讀不起幼稚園」屬於稀罕資訊,未必地球人都懂得。 以小文盲的身分獨自摸索了一年多,我總算學通了注音符號,將自己從留級邊緣拯救出來,感謝老師教了我至為珍貴的一堂課──求人不如求己。 我早早認清上學與讀書是兩回事,完全倚賴學校教育形同自絕生路,因此我的學習標的從不限教科書,再者,想當漫畫家也需要多元常識作支撐,剛巧住家附近有座圖書館,暑假期間我便將一樓的兒童閱覽室徹底掃蕩,末了卻發現兒童閱覽幾乎只有故事書,知識類書籍付之闕如,然而館方人員不准我借閱其他樓層的藏書。面對令人悲歎的年齡歧視,我束手無策,所幸,人生處處有驚喜。 為了減輕經濟壓力,父親將房間分租給一位中年男士,這位男士態度隨和,幽默多才,完全是個老好人形象,但他住了幾個月之後忽然不告而別。父親工作忙碌,便將跑腿登報的任務交給我,透過尋人啟事的內容,我得知該名房客拖欠房租,若是限期未歸,他留下的家具將會被沒收,包括兩個大書櫃,以及數不盡的各式圖書。 兩櫃子的好書最終成了我的囊中物,櫃中有一本圖文並茂的科學詞典,那是我第一回看到彩色印刷的詞典,驚豔萬分,但詞典實在太厚了,無法一口氣讀完,於是我又將目光投向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每期教授一項勞作,我照著指示買來鐵絲、蠟紙等材料,試圖做出手搖式動畫放映機、相片投影機等等新奇玩具,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嘗試的過程已然趣味滿滿,甚至後來撰寫科幻小說,也都跟這段時期的閱讀啟發有關。 為了漫畫大業,我頻頻向文具店購入百張全開白報紙,每張裁成四小份,正面畫完畫背面,畫完百張就能看出明顯的進步,但內容過於侷限,除了人物還是人物。自從發現書櫃底層有一整套百科圖鑑,我練畫的主題大為擴展,開始臨摹蟲魚鳥獸、建築交通等實物,深切體認到何謂學無止盡。 有些人愛書愛得虔誠,不肯折損紙張,不願塗寫勾畫,我任意在留白處與作者對話,或附和,或爭論,關鍵頁面往往被花式折角,務求重溫之際絕不錯過,因此向我借書的人常被嚇到,為該書的慘狀哀悼一番。 我看的書遠比身邊的朋友紛雜,遠超過文學、電腦、攝影、心靈、古玩、武術等常見分類,存放空間尤其不敷使用,幸而書籍於我如同瓜果,既已汲取養分,便不需留著果皮供奉瞻仰,但凡不需反覆閱讀的書冊,皆轉送或賣掉,畢竟當初也是有人捨下藏書,才讓我認識到書海浩瀚、品類繁多,它們猶如散落凡間的忠誠師友,伴我天涯飄零,永不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