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組裝新體驗
從來都沒有想過,身為一名女孩子,竟然有一天,會櫓起袖子,拿起電動螺絲起子,噹啷噹啷地組裝家具,而且不是簡單的櫃子支架組合,而是難度極高的雙層床組! 時間回溯至1個月前,家裡要將原本倉庫的位改裝成兩個房間,分別給兩個孩子居住,將空間一分為二之後,每個房間顯得相當狹小,幾乎是放上單人床、書桌和衣櫃之後,便無行動的位置,因此才有了突發奇想,若是選擇將上下空間都充分使用,那將獲得雙倍便利! 有了想法之後,便開始搜索相關的產品,一搜才知道,原來市面上竟然有這麼多的款式,除了上下床舖外,還有床與書桌和床與衣櫃的搭配,材質分為木製款式和金屬質地,價格也相差甚遠,除了基本的床組費用之外,額外還需要支付運費和組裝費,加總起來,就要突破2萬元大關。 所以為了節省開銷,最後選擇了自行組裝,4個巨大的包裹往上搬,前面有人扶著,後方有人往上推,光是放入房間,就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依序打開外包裝,層出不窮的木頭零件映入眼簾,頓時令我眼花撩亂,強忍住混亂的視線,跟著安裝影片依序分類,櫃子、支架、床板分別放置,便到了最令人頭痛的組合環節。 雖然商家早已在木頭上方打洞標記位置,只需要根據步驟,拿取正確尺寸的螺絲,再用電動螺絲起子旋入即可,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學問很深,不僅要確保兩塊木頭要在固定時,保持兩者不動,同時旋入的手部不可以傾斜,否則螺絲側向進入,容易卡死,只能旋出重來,一遍接著一遍,頓時有種心力交瘁的絕望。 雖然過程磕磕碰碰,不過看著有模有樣的雛形,心裡也是相當有成就感!最後一個大難關,便是整體的支架,四個主支幹,六個側桿,四個護欄,區分位置之後,又開始了旋旋旋,所幸熟能生巧,我已經能夠掌握鎖螺絲的技巧,兩側組裝好,站立放置,將中間桿子固定,整體也算告一段落,沒想到剛放上床板,我便傻眼了!一片穩穩放入,另一片竟然卡住了,就差一點點的距離,卻怎麼樣也放不進去,心瞬間沉入谷底。 只能土法煉鋼,不斷地拆下交換,重新旋入,卻始終無法改善,只能無奈拍照詢問客服,對方竟然一眼便看出問題,有一根柱子方向裝反了,當下的心理其實是半信半疑,腦中甚至偷偷吐槽:「難道只因為方向錯誤,就會無法裝入嗎?」事實證明,轉了180度,床板便穩穩地放入,果然還是要聽「專業」的! 忙活了一整天,從太陽在天空高高掛起,如今夜幕降臨,全身髒兮兮,地上到處都是木屑,但是嘴角卻是笑著,努力終將有成果,儘管重新組裝了很多遍,但是成果是滿意的,初學者也能做到,別因性別和經驗限制自己,只有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潛力無限。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大箍呆不禁想,如果秀香沒出嫁,這些事絕對都是由她這個夭壽新婦仔來做,而今天只好由他這個夭壽死囡仔來代勞。即使有滿肚子的委屈,但畢竟是他的母親,不管內心有多麼的不痛快,還得跟上次一樣,端水讓她擦拭,再把她的髒褲子拿到井邊清洗,而這一次則多了洗地板。 然而他的所作所為,卻也感動虎嬸仔,這個家如果沒有他這個夭壽死囡仔還真不行。不禁感嘆,老了,沒有用了,吃了幾塊漚味的豬肉,竟然讓她落屎落不停。現在倒有點後悔,要是當初不要那麼「硬氣」,不但不同意美卿那個有錢人把部份豬肉折成現金,而且非要她如數送上不可,才會讓她醃了那麼多新婦仔肉。 卻也因為豬肉太多而鹽放太少,才會讓新鮮的豬肉變質腐壞,吃多了勢必會吃壞肚子,繼而落屎。如果屎落在粗桶仔,只要拿出去倒在屎礐當水肥就好。要是急了而控制不了拉在褲子裡,再一滴一滴從褲管流下,那種又臭又髒又涼涼的滋味實在不好受。但不管如何,夭壽死囡仔大箍呆必須要體諒她的處境,並不是她故意的。服侍她這個歹命的阿娘也是應該的,無論有髒、多臭,他也得承受,還必須不得跟她頂嘴,這樣才是「有孝囝」。(一三四)
-
湖前陳的房派簡記
十三陳之一的湖前陳(湖前即指「碧湖」),除了湖前村,島內分支曾經還有塔後、東厝、田后、赤西等。歷經漫長歲月,目前僅有塔後分支成村,其他分支或返回原居地,或遭風沙湮滅,原因不一。赴台分支反倒發展更為順遂。 根據僑領陳宗炯(宗字輩,碧湖二十二世,西元一九○四至一九七二年)《金門碧湖潁川陳氏族譜》(西元一九六一年問世)一書的頁十七至二○的記載,佐以陳金水續編《銀同碧湖陳氏族譜初稿》(西元二○○九年問世),第五世添字輩多有分房的註記,例如「上厝房」添興公、「東厝房」添生公、「井頭房」添厚公、「新厝房」添祐公、「塔後房」添滿公、「西黃房」添赤公等。 傳至第五世添字輩,依照族譜記載,至少有陳乾雅、陳乾讓兄弟(父親為陳以和、祖父為陳一秀/敬天),陳添祚、陳添祿兄弟(父親為陳同長,祖父為陳四秀/敬親,為百夫長陣亡),陳添興(父親為陳同大,祖父為陳四秀/敬親),陳添生、陳添乞、陳添厚、陳添祐、陳添滿兄弟(父親為陳同觀,祖父為陳四秀/敬親),陳添赤(父親為陳同久,祖父為陳四秀/敬親),陳乾養、陳鄒兒兄弟(父親為陳拱長,祖父為陳七秀/敬兄)。但是未必有房派名,惟獨可以確定傳統上將第五世視為分房的指標世代。 以下除了塔後房另計(今年已有村史出版,該房又有宗親遷徙於澎湖湖西,詳見蔡光庭〈湖西陳姓〉一文,https://penghu.info/a/02601),本文再行一一盤點其他五房對宗族的貢獻。 (一)「上厝房」 第十一世民/克字輩,有陳一桂/民材,往臺灣臺南學甲中洲住,即為中洲陳,清代雍正十三年暨妣鄭氏晉神主於陳氏祠堂。故其後人應對雍正年間建成(一七三四年)宗祠一事有所貢獻。 明末清初的「遷界禁海」導致原本的祠堂儼若廢墟。「上厝房」計有:第十四世陳樹/崇彬,妣黃氏,興祠有力、妣亦有賢德;陳懋極/崇允,興祠有力、妣蔡氏有賢德。 西元一九九五年(農曆八十四年)陳士篇(敦字輩)攜帶鼎學、鼎訓、鼎間三姪渡台迄今兩百餘年,住於台中龍井新庄。奠安委員會准允晉主陳士篇/敦頤暨妣孺人神主,(慶字輩,第二十世)陳廷卿捐贈新臺幣兩百餘萬為獎學金之用。 第十六世陳鼎迎(春),其孫陳聯丕有五子芳坑、芳猷、芳窗、芳敬、芳歲,為「五家/五路」,事業有成、返鄉起厝,相關事蹟聞名金門、星馬。 「上厝房」有第二十一世陳玉堂縣長。 「上厝房」,內有「前廳」、「大廳」、「外間」。 (二)「東厝房」 第十一世民/克字輩,有武舉人守本/克立。 第十二世元/應字輩,有陳課/應略墓在澎湖良文港,為大山嶼、龍門社始祖,南明、永曆初期徙澎(詳見蔡光庭〈岐頭陳姓〉一文https://penghu.info/a/03137)。陳應略後裔陳五/敦得(第十五世敦字輩)與鼎字輩兩子於澎湖大池角繁衍成族。 第十一世民/克字輩陳祖居/克恭(妣鄭氏金英,明清時期入墾台南學甲,康熙年間廿二年,攜次子德志、三子得晚前往學甲,後再往澎湖菒葉開基)。其子陳繼仔,加入鄭成功水師提督施琅將軍旗下,至今後裔繁衍成族。 陳應略後裔,第十六世鼎字輩有陳承/鼎丕/子謨,為湖前陳修譜第一人,居功厥偉,其族譜替後世保存大量資訊,僑領陳宗炯為陳鼎丕後裔。「四柱內」,陳鼎丕尚有其兄陳等/鼎賢,兩弟陳典/鼎國、陳傑/鼎雲,四人之父為陳酉/敦麟。 「東厝房」之中,尚有第二十三世陳依煌/邦輝老師曾任金湖鎮長。 (三)「井頭房」 資料較少,容文末再論。 (四)「新厝房」 第十五世陳麟/敦端,清代陳鼎丕往台修譜之時以禮貌相加。 第十五世陳祖/敦淑,興祠有力,其子四人分成「下廳/下井」四房,分別是鼎信、鼎仁、鼎忠、鼎日。 (五)「西黃房」 資料較少,容文末再論。 參與修譜、重建宗祠者,除了陳承/鼎丕/子謨(「東厝房」),陳樹/崇彬、陳懋極/崇允(「上厝房」),陳麟/敦端、陳祖/敦淑(「新厝房」)等先民。尚有陳鼎億(「東厝房」)、陳功振/崇收(「上厝房」)、陳抱/崇禮(「塔後房」)、陳吉/崇迪(「塔後房」)、陳懋捉/崇招(「上厝房」)、陳良/崇賚(「塔後房」)、陳載/崇河(「上厝房」)、陳任/崇遠(「塔後房」)、陳諧/弘和/雲客(「塔後房」)、陳通/敦曉(「新厝房」)、陳鼎章(「東厝房」)、陳璽/鼎綬(「東厝房」)、陳增甲(未詳房派)等。 無論修譜、重建宗祠,理應為舉族盛事,「上厝房」、「東厝房」、「新厝房」、「塔後房」先民多有參與。惟不見「井頭房」、「西黃房」先民的身影,此事或有蹊蹺;恐因「遷界禁海」之後,兩房先民流寓在外居多之故?遇到「遷界禁海」的世代約是第十一世至第十三世。「井頭房」第十一世,陳克貫註記「南安住,今逃仙遊」,陳章/克宜「生子乞金門城人」,陳陽順、陳四仔「俱隨母嫁德化」,陳義/克比、陳思惕/克守以及第十二世陳興宗、陳細娘「以上諸人俱外出」。「西黃房」則有「西黃房已上俱移住古田」的註記。 今存始祖一郎公墓園(南宋墓,現址漁村)亦有四世祖同觀墓,墓碑為三房,即添厚公、「井頭房」所立。若墓碑為明代初期所立,是否因該房派的家底較為雄厚,流寓在外亦能落地生根?此事尚需徵詢參與整修一郎公墓園的耆老。 今存族譜尚有「節烈」,雖然僅保留鼎丕公修譜以前的名單,已經相當難能可貴;畢竟不僅是本宗族的媳婦,同樣是其他宗族的女兒: 蔡員娘,山兜人,弘彭公之妻,三十三守六十七終。(上厝房) 王昆娘,賈厝後人,崇楠公之妻,三十二守七十六終。(上厝房) 黃晉娘,弘貨公之妻,守終。(塔後房) 王招娘,漳州人,崇有公之妻,三十守八十七終。(新厝房) 伍朱娘,澎湖人,崇寬公之妻,三十九守六十三終。(上厝房) 高招娘,大平人,崇煥公之妻,三十守五十九終。(上厝房) 張謹娘,田墩人,應宗公之妻,二十三守六十終,在外家。(未詳) 蔡讓娘,瓊林人,崇規公之妻,二十四守九十終。(東厝房) 蔡信娘,瓊林人,鼎甫公之妻,二十八守三十九終。(東厝房) 盧續娘,小池角人,敦得公之妻,二十四守八十二終。(東厝房) 黃艮娘,後浦頭人,崇健公之妻,四十一守七十九終。(塔後房) 盧藻娘,賢聚人,敦昂公之妻,二十三守二十六終,有些烈氣。(上厝房) 黃意娘,後水頭人,敦蹇公之妻,三十九守五十二終。(塔後房) 許 娘,廈門粵仔內人,崇能公之妻。(新厝房) 宋 娘,占山人,鼎美公之妻,二十一守。(東厝房) 吳稱娘,大地人,鼎哲公之妻, 守,五十二終。(東厝房) 蔡勸娘,何厝人,甲 公之妻,三十四守六十四終。(未詳) 區別房派本身是為了爬梳脈絡,益於後世記憶,互相援助,若引發爭端,實非宗族幸事。族譜本身記載的資料亦會直接影響後世對歷史的理解,有其難為之處。僑領陳宗炯在《金門碧湖潁川陳氏族譜》曾有言,「乏人負責續修,以致間多中斷,尤其是塔後房、上厝房缺失更甚,今欲追溯補纂,必須挨戶開檢神主,無奈多數族人太過迷信,不明大義,拒絕合作,至於寄籍星馬者,雖能合作,充其量僅能提供居留地,近代資料且略而不詳,不合規格。」回顧清代鼎丕公在修譜的時候,也有遇到諸種問題,更顯見想要集合眾人意志,誠乃難事。 箇中細節,或需再行請教湖前村耆老,事關乎宗族內部的歷史正義。 後浦陳氏大宗祠於湖前村有宗親三十人以上晉神主,分支塔后村六人以上,尚未統計所屬房派,此點關乎本島東西發展之趨勢,另文分析。目前《金門村史》寫作,新湖里目前僅有一本成書,其實湖前、后園、漁村、新頭、信義新莊等各有單獨成書的潛力,湖前為舊保首、新湖里的中樞、金門創縣的主力之一,可以壓軸,不宜缺席。平日各自實質推進,自有匯聚成河之時。 本文內容不足之處,有勞宗親持續補正。
-
「黑話」文組的會計人生
你是文組生嗎?是否曾為被貶一文不值同仇敵愾?或在凌晨兩點醒來感嘆年少無知?當年你的青春喊著有夢去闖,選擇文組既然木已成舟,何不試著放手一搏,讓文組不再是失敗組的「黑話」(暗號)! 懷念當年的讀書會,想像自己是小王子與包法利夫人角色,當時的白日夢如此純粹卻又真摯,流連忘返沉醉其中對於未來利益棄如敝屣,那時他們一無所有,卻又好像什麼都有,這就是「文組」的魅力吧。 他一直在想有沒有「文組金飯碗」的存在,念「會資系」難道真的預告爆肝人生的到來?想起那夜媽媽電話裡頭耳提面命,似乎擔憂學以致用恐將荊棘滿佈,便捂住了臉且蒙住雙眼,深怕一不小心淚流滿面,只因對於未來充滿恐懼。他嘗試將「人格」中的熱忱與天賦化整為零,把天馬行空的「審計報告」以及作帳查核的「稅務管理」當作家常便飯,半工半讀往返於車水馬龍的街道巷弄,穿梭在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只為養成每日必進事務所的「會計人生」。 一如往常準備離開學校進事務所,想起客戶的各種要求,舉凡營業稅記帳、二代健保明細申請、購買兩個月的發票、提供客戶暫結報表等,還要接聽公司(客戶)會計諮詢的相關問題,也曾懷疑人生而沉默下來,但他知道唯有投資自己,才能看見不同風景。 他想像著十年以後可以成為一位有名的會計師,個人辦公室裡有幅匾額題字寫著當年的「夢筆生花」,選擇文組似乎從未讓他失敗活著,在大安區的夜色下步出華視大樓,看著街上店裡的燈紅酒綠與觥籌交錯,散發青春荷爾蒙的訕笑聲與俏皮話裡,他們跟我一樣也有一個全力以赴的目標嗎?始終相信沒有人會因為追逐夢想而受傷,當一個人只要真心誠意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賦予力量。 文組會計人生的暴雷故事很難打動人心嗎?我們絕對能在文組之上找回勇氣,因為在他過去人生的階段有此領悟,藉由個人情懷的言說方式顛覆印象,對你而言卻有機會可以重新編織成自己的故事,人生夢想如果不在應該結束的地方結束,對你我而言就是一個不幸。他的文組會計人生黑話就是「夢想掌舵」,「文組」魅力從來就是思想啟蒙,每日必進事務所又帶他往下一站目標邁進,看見不同風景才能創造自己,這股力量就能源源不絕挹注。 如同作家吳若權在《改造與深造》著作記載:「深造只是創造自我的手段之一,而創造自我卻是深造的唯一目的。」「他堅信著而從未失敗!」十年後的社群動態即便標注深夜加班,算著那份報表的他還是無怨無悔,帳務上的數字,現實裡的成就,看著燈火通明,成為更好的自己。
-
蓄勢待發
春的嫩芽埋伏在 嚴冬鞭長莫及的尾梢上 一路 直達天邊 等待 一個信息的來到 它將如野火燎原般地 綠滿 整條筆直的伯玉路 直達天邊 後記:春臨冬纏,驅車行駛在金門最有冬天景象的伯玉路上有感。
-
【小說連載】 大箍呆
即使醫官開給她止瀉藥,要她帶回家服用,可是剛走出衛生排的大門尚未到家,虎嬸仔感到肚子一陣絞痛,好像水便已在她的肛門口徘徊。但距離家尚有一段距離,又不能脫下褲子在路旁拉屎,儘管想咬緊牙關忍住,最後還是不能如願,惡臭的屎水一滴滴從她的褲管流下,沿途一直滴、一直滴,到了家趕緊脫下褲子,但還沒有坐在「粗桶仔」就拉在地上。如此的情景,看在大箍呆眼裡,簡直不能接受,然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搖搖頭,苦笑地說: 「我早就告訴過妳,漚味的豬肉裡面有很多細菌,抵抗力弱的人吃了一定會拉肚子,妳偏偏不信。難道妳沒有聞到,吃了腐壞的豬肉拉出來的屎奇臭無比。」 虎嬸仔氣憤地反問他說:「屎會是香的嗎?你沒有吃腐壞的豬肉,難道拉出來的屎不會臭?而且缸裡還有那麼多豬肉,不管它失味、漚味或是生蟲,總要把它吃完,要是不吃而丟掉,絕對會被『雷公敲』!你這個夭壽死囡仔,現在好命了,忘了以前『食安茨配豆豉』的苦日子,豬肉漚味就嫌東嫌西理由一大堆,以前死雞死鴨你還不是照吃,怎麼不會落屎?老實告訴你,我會落屎是因為晚上沒有蓋好被子,肚子被冷到,並不是吃了什麼漚味的豬肉,所以你不要自作聰明在哪裡胡說八道!」虎嬸仔見大箍呆久久沒有回應,又高聲地說:「你還站在哪裡幹什麼?趕快端一盆水來讓我清洗,再幫我拿一條乾淨的褲子讓我換,髒的拿到井邊打水沖一沖,然後把地上的屎水擦拭乾淨。」(一三三)
-
排長動口不動手
當年服兵役的時候,因為我們戰車營下基地,戰車經常在野地跑來跑去,履帶上沾了不少泥土。戰車開回車場,車場地面也滿是泥土。在休假之前,長官要求我們把戰車洗乾淨才能離營。 某個週五午後,全營許多弟兄都在車場洗車,清掃泥土。我看到一個弟兄有些吃力地抬了一籃土塊,自己一個人搬到車場後面。仔細一看,原來是隔壁連的排長,比我晚兩個多月下部隊的預官學弟。我對他的行為有點驚訝,跟他打了招呼,趕快跟他說,找弟兄幫忙抬土塊,不要自己一個人抬。 他忽略了「排長動口不動手」的原則。這也是許多排長自己做得要死,卻被弟兄嫌得要死的原因。有的排長為了顯示自己跟弟兄同甘共苦,凡是要體力勞動的事,都會親身去做;不然就是覺得弟兄做事效率不彰,乾脆自己來做比較快。這是一些新手排長常犯的毛病。 問題是一個人的力量再大,永遠也比不過一個團隊,正如何飛鵬在《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自慢人生的修煉與實踐》所言:「成功的人多數不只靠自己,還會整合周遭人的力量,用團隊成就更大的成果。學習領導、帶領團隊,才能讓個人的力量極大化,也才能成就傲人的功業。」 排長透過領導統御的技巧,能把一群人組成團隊,發揮團隊戰力。此外,排長是軍官,軍官要動腦筋、扛責任。排長如果凡事都要事必躬親,不只自己會滿頭大汗,累個滿死,而且很容易見樹不見林,只關注到眼前的工作細節,而忽視整個工作宏觀的方向與進度,以及維護現場弟兄的秩序與安全。 排長凡事親力親為,看似一馬當先,通常的結果反而是進度落後,被長官責罵;或者弟兄們勞逸不均,有的人在旁邊打混摸魚,認真的人卻累得要命;而且軍中很多工作都涉及到危安,尤其接觸到槍砲彈藥、武器裝備,一個疏失可能就有弟兄受傷,甚至出人命! 連長常教我們排長,排長是軍官,是全連第三大的階級,只比連長、輔導長小(當時連上沒有副連長),要善用自己的階級,指揮士官帶著士兵去做事。 一開始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想說有些中士以上的幹部比我資歷還老。連長知道後哭笑不得,他跟我說,我們是軍官,他們是士官,我們要尊重資深士官,但軍官指揮士官是天經地義的軍隊倫理。 因為我們要負責任的,如果出事是軍官扛責任,而不是士官。連長這麼一說我就豁然開朗了。連長教我,要善用士官幹部,尤其是志願役士官。他們有經驗,有的能帶兵,有的會修戰車。戰車又分成砲塔、底盤與通信等各部門,這些士官各有專長。要懂得「授權」,把工作交付給士官,說清楚要看到什麼成果,如果缺人的話,就分配士兵給士官帶著做事。 嚴格來說,在企業管理的「授權」(Delegation)與「賦權」(Empowerment),是不同的觀念。 「授權」是長官把工作分派給部屬,部屬只要依命令執行。部屬的決策權力是有限的,一般情況可以自己處理,但遇到特殊狀況,沒有權力自己判斷,因為長官會下指導棋,最後由長官負起全責。「賦權」則不然,以張文隆《賦權》的說法而言,長官已經確認部屬的能力,所以願意給予充分的資訊與資源,部屬在這個工作上有決策權力,無論是一般或特殊情況都可以自己判斷,並負起全責,向長官交出成果。 大體來說,軍官對士官多數的時刻是「授權」,而非「賦權」。因為軍官要負最後責任,所以最終決策權應該在軍官之手。但在部隊實務上,大事「授權」給士官,小事「賦權」給士官。譬如進軍械室取槍是大事,要有軍官在現場監督,因為掉槍的話,軍官要負責任;而弟兄的服裝儀容、內務評比,以及打飯班的工作分配等,算是小事,可以賦權給士官,由士官負責任。 我的經驗是,志願役士官通常有專長、有經驗,而義務役士官則有熱情、有創意。在沒有肇生危安事故的前提下,只要溝通清楚任務內容,可以儘量「賦權」給士官,讓士官有更多的決策權力,通常士官會更有意願把事情做好,甚至交出令人驚喜的成果。 無論「授權」或「賦權」,基礎在於互相信任。排長要知人善任,瞭解士官的專長在哪裡,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交付任務的同時,也要賦予一定的權力,力挺士官,讓士官得以發揮自己的專長,帶領士兵執行現場的工作。士官要信任排長下命令的決心,願意全力以赴,完成任務。這需要排長懂得「帶兵要帶心」的道理,才能讓士官信服。 何飛鵬在《自慢2:主管私房學》說:「把所有的例行工作,全部分派給同事,而主管本身只負責協調、溝通,應付緊急的狀況,平時有空喝茶看報,這是主管的理想情境。」排長「動口不動手」的原則,與他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需要凡事都自己動手做。 我的連長就是這樣的領導者,爽得時候真的很爽。他敢在白天的時候,部隊在忙,自己不見人影,窩起來休息,或者找其他連長聊天。這不表示連長不管事,而是就像用細線操縱木偶一樣,從表面來看,他本人不在工作現場,實際上早已事先做好工作分配,各工作皆有負責人,全連是按照他的意志在運作,而且確定沒有危安的可能性,連長才敢離開部隊自己趴趴走。 連長說,一般人通常同時只能做一件事,一心多用的話,頂多做兩、三件事,但他一次可以做十件事。秘訣就在於他是連長,可以命令全連弟兄做事。同時命令十個弟兄做事,就可以完成十件事。 此外,白天的時候,幹部帶著弟兄四散在各個工作現場,可能部隊在車場,同時在連上、二級廠、營教練場與營辦公室都有人在做事。所以他手機不離身,隨時打電話或傳簡訊指揮幹部,或者協調幹部互相支援,即時掌握各工作的現場狀況。 他要求幹部「主動」回報工作進度,這是一個秘訣。一些領導者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把工作分配下去,還要逐一去問部屬的執行狀況,有時不小心就漏掉某個部屬的工作。因為部屬通常都是被動的,等著長官來問進度,卻不知道主動回報。 這樣說來,排長完全不用動手做事嗎?倒不是這樣。排長在一般情況是「動口不動手」的,目的是專注在整個工作的分配以及進度,確保最後可以向長官交出成果,並且監督現場弟兄的紀律與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在某些時候、某些事情,排長應該要跟弟兄一起動手做事。 排長會動手做事,通常有兩個原因。首先,軍官跟基層工作有段距離,如果不親自去做,很難弄清楚整個工作的細節,而且排長又是最低階的軍官,在部隊實際的工作經驗還不夠。對細節不清楚,就可能被有意摸魚打混的弟兄矇蔽;例如一個弟兄說他忙了一下午,他可能只花了一個小時就把事情完成,卻沒有馬上回來部隊,待在原地爽了一下午。沒有實際經驗,也無法真正體會弟兄在大太陽下勞動的辛苦,讓弟兄抱怨連連。所以在時間與心力許可的情況下,排長偶爾還是應該動手做事。 其次,排長在適當的時機,在連上弟兄面前親自動手做,不只有示範的作用,還有激勵的效果。畢竟連排長都親自下海來做,弟兄們有什麼理由打混不做事呢?
-
幹訓班
當年,從金門太湖營區(第二士校)的建華哨走出來,就是這條南機路。除了星期四莒光日,星期六日休假,每天上、下午都會出來打野外;就連打靶,也在建華哨出來不遠的建華靶場。 建華靶場以前連門都沒有,直接走進去,到處都可能撿到彈頭、彈殼;南機路的兩側,荒廢的草皮,都是操課的場地。 有時候,一路走到復國墩,有時候,在草皮、樹叢間,臥倒、提槍快跑、掩護、演練砲擊、戴防毒面具;本來,還會左去右回20趟,後來,這樣算不當管教,會進禁閉室,就沒人敢做了。 當然,有時候「打打小蜜蜂」,也是放福利的時刻。厲害的是,老闆開著小發財,永遠都找得到我們;點心、飲料,滿足了異鄉遊子空虛的肚子。肚子溫飽了,心情也就滿意了。 還在受訓的時候,覺得班長們一定都跟小蜜蜂的老闆有交情,提前洩漏要去的地方;後來,自己當了分隊長,從未跟老闆聯繫,卻總是看得到他們造訪,才知道老闆道行高深。 重新造訪,沒看到操課的阿兵哥,只看牛隻們吃著草,想著牛兒也和當年的我一樣,過一日、算一日。
-
小滿未滿
節氣翻了頁,風聲轉黏 麥田竟比記憶先抽穗 而我聽見羽翼半濕的雀 伏在耳邊,低訴光在午後崩解 夢境隨即起皺 隱喻與知覺也開始鬆動 雨來得短,斷得長 小滿抵達的方式如此含蓄 它不宣言,沒有預警 像一首在霧裡自行拼湊的詩行 擱在五月的邊界 太薄,太溫,太過近身 意圖平衡卻始終難以對稱 到底誰能握筆如握一把沉木 以指腹將疼痛慢慢壓進句尾 無法朗誦,難以續寫 有些字悶久了會長霉 一開口就碎
-
風港
歲月已在妳夢中睡著 只那淡清的月光 仍在歷史巡逡 有關被埋葬的年代 因有潮流埋首未來 趕集的人群另從美麗殿堂 妳的天空不再白雲揉著藍 一場無止盡的殘缺 周旋於急欲塑造的願望 如今,是最深的滄桑 對永恒和夜色 只有躊躇的深寂 在妳繭色的布衣後飄搖 我的盛情邀約 卻從妳凝視的傷痕 走出了詫疑的眸光 當最後一盞欲泣的星雨 滑向邊陲的夜 紅腫的圓球 已睜醒路程的指標 終夜未眠的風聲 漸駛遠三月的水巷 只留下妳的哀愁 在顛躓的路段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