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轉妹家
啥是轉妹家?就是老婆回娘家嘛! 台灣人說回娘家,其實真沒有轉妹家語意和文字上的貼切,因此個人真的很喜歡轉妹家這個詞。回娘或老婆的原生家,都是轉妹家。 小時候有一首歌,揹起了小娃娃,回呀嘛回娘家,娘家遠在山呀嘛山腳下……。 沒錯,外婆家就在高屏溪對岸的山腳下。當年跟著媽媽回娘家,那可風光了。黃家大千金是村裡第一位嫁給公務員的女孩,婆家雖然是高屏溪對岸的大家族,但不曾下田耕作農務的大小姐鐵定難容於妯娌之間。當年奶奶一聲令下新婚四十天後,就和老爸一起搬進市區的宿舍免去農務的辛勞。 轉眼間,這「轉妹家」的大事,也發生在咱的身上了。 古人說得好:「死老母路頭遠,死老爸路頭斷。(台語)」 雖然大年初二是嫁出的女兒轉妹家的日子,但自從岳母岳父相繼離開人世後,「轉妹家」這三個字似乎變得十分陌生與心酸。 轉妹家找誰呢? 依習俗帶著夫婿孩子到墳前憑吊一番,接著呢?兄弟姊妹們聚一聚吃頓飯又各自走人! 漸漸,「轉妹家」變成每年兄弟姊妹聚餐的日子。 大姨子當年出國留學時就拿了綠卡,接著結婚生了兩個ABC直到父母過世,也就只回來那幾次而已。 美國的月亮好似沒有比較大比較圓,在那兒一樣得辛苦討生活,近來夫妻兩人輪著回國,原因也在於經濟問題,畢竟來往的機票旅費等,一個人總比二個人省多了,何況國外歸來總得帶點伴手或等路吧?一人對眾人那樣的花費著實驚人。 那一年為了等待這位大姊夫,初二轉妹家延至初五進行。 時間的流逝平常的日子或許感覺不出來,但在年節相聚時您不得不承認,一年不見「您又老了」! 娘家大哥前幾年經不起病魔騷擾,早早逃往蘇州賣鴨蛋去了。所幸,大女兒已為人師表,二女兒也回母舅家的公司開工上班了,小兒子今年已經拿到碩士學位,正在軍中盡國民義務提槍轉大人。 二姊早已不在人世,不談也罷。 三姊呢?唯一的兒子在周遊日本、美國之後,終於回到老爸的公司,在光陽機車謀得一職,滲進接班梯隊當中,更妙的是也娶妻生子,讓他中華電信退休多年的娘,在家含貽弄孫。 小弟是內兒科醫生,雖然年紀最輕但也走入壯年之列了。 咱們老婆排行老四,不夠老嗎?至少已經優退兩三年了,這老不老呢? 一轉眼間,大家的孩子都長大了,都已離家開創自己的前程,往年轉妹家時孩子們嘻哈吵鬧的場面,雖然還好似昨天的光景,但眼前卻是個個亭亭玉立。 時間真是半秒也不停留呢! 想當年啊……新婚第一年轉妹家時,身為最小女兒的老婆大人已經挺著一個大肚子,此刻的女婿在下本人在體貼賢內助上若表現的不太得體,除了岳母的不悅之外,還可能還招來一家兄嫂姊妹外加三姑六婆嬸姨一干人等的數落圍剿呢。 當第二年揹起了小娃娃轉妹家時,那老婆大人一上車就呼嚕大睡,任那小娃娃時而嘻笑時而哭鬧。更甚的是司機大哥我,還得不時脫離車陣路旁暫停,餵奶換尿布! 當把那賢妻喚醒過來時,她的固定台詞是:「車程裡她睡,等回到娘家她帶孩子讓我安心休息。」多麼為丈夫著想的賢慧妻子呀! 再度尬進車陣緩慢的前行,終於回到娘家了。經過熱烈的恭喜拜年下放紅包之後,不是該咱這年輕的爸爸休息的時刻了嗎? 躺在老婆未嫁之前的床上,當睡神來襲即將會見周公之際,怎得身上爬著那精神奕奕調皮可愛的女兒呢? 老婆說,她要找爸爸呀! 我的天呀!還不滿週歲就會說要找爸爸呀!何時生了一位天才娃娃怎不知道呢? 不是說好到家就讓我休息的嗎?這下還得當奶爸,讓她們一家團聚的細說東南西北呀?那回程這賢妻還是要睡,咱這年輕的爸爸一樣得一路的換尿布餵奶呢? 今天大年初二,清晨醒來……唉!提筆寫下: 〈初二轉妹家〉──台語 新正初二查囡日 有爸有母後頭轉 無爸無母路頭斷 人間悲喜滿街頂
-
有相聚就好,不必拘泥年初二
最近看醫藥版,說過年前,不少人有焦慮症;有位婦人,因為連續十二年初二不能回娘家(婆婆說初二小姑要回娘家,家族大相聚,要她留著幫忙煮團圓菜),現在自己娘家老父逝世,只剩母親,她想初二回娘家陪母親,卻又迫於婆婆規定,心中壓力大得不得了,心情幾乎要崩潰,還得看精神科醫師。 此位婦人的情況,在我家姊姊亦相同。姊姊五十年多前結婚後,因為婆婆很強勢又傳統,小姑又有三、四個,初二都要回娘家,姊姊是長媳,就被規定初二要留著在家幫忙大煮特煮團圓餐了;然後初三、初四又要祭拜祖先,等能回娘家,大概都初五、六了 好在被我三哥稱為「天下最好的婆婆」的我母親,(因為她對媳婦們總輕聲細氣的,在家媳婦,初二也都按習俗讓她們回娘家的)我認為也是「天下最好的親家」。她體諒姊姊的苦衷,不會要姊姊初二回娘家。但她也是傳統農家出身的人,為了習俗,初二一早就派我為欽差大臣,帶著禮盒,騎著腳踏車或50cc小機車,到兩公里外的姊姊婆家,向親家拜年、請安,順便口頭上邀請姊姊回家。這就代表姊姊回娘家了。這工作我從高中做到大學,被母親差使了幾年,自己也頗感有壓力呢! 現在我兩個女兒結婚了,我和老妻已不時興要女兒初二回娘家了。我們總在過年前,找個餐廳全家聚餐一次聊聊,就算女兒回娘家了。過年時,老大回高雄婆家過幾天年假,你總不能要她初二專程從高雄先回台北娘家,再回高雄吧?老二住宜蘭,若年假長,初三、初四要來台北玩玩,隨時也都可以呀! 過年就只是個團圓相聚的日子,今年春節假期有九天之多,隨時都可回娘家,不必太拘泥「初二一定得回娘家」呀!現在年輕人愛出國旅遊,說不定以後連過年全部不在家的也都有了,咱老人家想通了,就瀟灑些,千萬不要為這些小事而看精神科了!
-
生肖打油詩
十二生肖鼠為首 馱他參賽是大牛 猛虎靈兔排後頭 神龍騰雲是祥獸 小蛇吐信人發抖 駿馬馴羊堅毅夠 猴鬧天宮愛嬉遊 牝雞司晨鬧不休 不離不棄是忠狗 豕在簷下家富有
-
偶爾調皮一下
計畫趕不上變化,昨晚與兒子一起辛辛苦苦,從自家菜園拔了些地瓜葉回來,準備今晚下麵使用,可是好像大家都串通好了似的,個個都在LINE裡留言「不回家吃晚餐了」,今晚只剩下我孤單一個老婦人在家中獨自吃晚餐。 人愈多愈喜歡料理,人愈少我愈不愛下廚,所幸今晚就以零食及水果當晚餐隨便果腹。 每次兒子女兒正餐前想吃點零食或甜點,都會被我唸「不可以」,免得正餐吃不下,可是輪到今晚只剩自己一個人時,忘卻了平常的虎媽模樣,乖乖把自己退回到小女孩時期的心態,沒有媽媽管的日子翻箱倒櫃找零食解饞,看到冰箱一包吃剩的黃金魚及鱻魚小零嘴,見獵心喜的我即鎖定它倆當成為我今晚的菜餚,把手機也放到桌上,一邊吃著零食,一邊看Youtube影片,平常不准小孩做的動作「一邊吃飯一邊滑手機」,現在家裡四下無人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導正我的行為「不正確」「不可以」,心裡那原始真面目的我,就悄悄登場了! 人都是好逸惡勞的,因為身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把我們鎖在某一個角色裡,定型了,制約了。可是今晚那把大鎖被撬開,頑皮的小女孩跑出來了,跑出來做一點小放鬆,踫碰跳跳與許久不敢碰的零嘴相遇,那種滋味真值得回味啊! 那年代,細細數來應該是三十年前了,「抽」那玩意兒是「五角」抽一次,我最歡的零嘴是一種紅色的豆干,吃起來像稍厚的紙板,很「唰」嘴一口接一口,愈吃愈順口,像極了今晚的小零嘴「鱻魚」。翻閱它包裝盒上的成分,根本沒有所謂「魚」的原料,可是吃起來的味道卻真有魚的鮮味,此刻我心裡明白這一定是化學食品來騙人類味蕾,可是它就是這麼好吃啊!何況人生只能活一回,若為了多活幾年而那個不吃,那個不碰,只能呆呆站在美食前發呆,哪能稱得上享受人生啊! 不管啦!今晚的我只想亂吃一通!
-
己亥年談卡通中的豬
金豬獻瑞,豬報平安。性情溫馴、繁殖力強的豬,自古就是生活安定、財源滾滾的象徵,如:中國字「家」的造字本義,就是能畜養豬隻的穩定居所。在2017年推出的賣座動畫電影《神偷奶爸3》中,神偷奶爸格魯的雙胞胎弟弟德魯,就是靠著養豬事業,擁豪宅、開名車,富可敵國。歲次即將邁入生肖屬豬的己亥年,相信新的一年將是招財進寶,豬事大吉! 胖嘟嘟的豬雖給人好吃懶做的印象,卻也非常溫和討喜,是童書中常出現的角色,如廣為人知的英國童話「三隻小豬」中,雖然豬老大和豬老二皆貪吃、愛睡,但豬老三可是很勤勉踏實,且故事的結局,豬老大和豬老二經過房屋被吹垮、差點被野狼吃掉的教訓後,也變得勤勞認真了。著名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雖然貪吃好色,屢次闖禍,但也憨厚單純,對師父唐三藏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以上兩個歷史悠久的故事,都曾多次改編為卡通版本,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近代也有幾部以豬為主角的卡通,廣受喜愛,列舉如下: 一、老實忠厚的「豬小弟」(Porky Pig) 出生於1935年的豬小弟是華納卡通人物之一,經常戴著紅色領結、穿著藍色外套,像個小紳士。他的性情有點害羞,說話有點口吃,有時會被朋友捉弄,但他並不計較,仍然溫和友善地對待朋友。在1996年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怪物奇兵》(Space Jam)中,豬小弟、賓尼兔、傻大貓等與「籃球大帝」麥可‧喬丹組成籃球隊,阻止了一群外星怪物吸取NBA球員的球技、企圖綁架卡通人物的邪惡計畫。可見豬小弟雖然平常給人膽小、不敢據理力爭的印象,但遇到重大危難時,為了幫助朋友、拯救世界,卻能克服內心的恐懼,與同伴們團結合作,義不容辭地挺身而出,真是個有禮貌、有雅量又講義氣的好朋友。 二、勇敢正直的「紅豬」(紅■豚) 在1992出品的宮崎駿動畫《紅豬》中,男主角波魯克原本是一位傑出的義大利飛行員,曾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空戰英雄,後來由於反對法西斯主義,不願加入軍隊成為法西斯的打手,所以刻意下咒讓自己變成豬的模樣,隱姓埋名居住在亞得里亞海上的一座小島,成為一名賞金獵人,專門對付為非作歹、搶劫綁架的「空中海賊團」。波魯克寧願放棄原本體面的外貌和職業,以維持心中的正義,即使豬頭豬臉、身形臃腫,卻是表情堅毅、身手矯健,真是一隻帥氣又英勇的豬。 三、天真可愛的「佩佩豬」(Peppa Pig) 由英國Astley Baker Davis創作、導演和製作的《佩佩豬》,或譯為《粉紅豬小妹》,2004年起在英國首播,此後在世界各地播放,廣受歡迎且多次獲獎。佩佩豬是個活潑可愛的四歲小女孩,擁有愛她的家人和許多好朋友。由於她具有想像力豐富的童心、和勇於嘗試的好奇心,使原本看似平凡簡單的生活,變得充滿歡笑與驚喜,整個世界就好像一個大遊樂場。卡通的結尾,往往是佩佩豬和她的家人朋友們,一起倒在地上捧腹大笑,令電視機前的我們,也不由得會心一笑,倍感溫馨。 俗話說:「豬入門,百福臻」,豬是富貴的象徵,也是人類溫和的好朋友,在此祝願大家在歲次屬豬的己亥年妙語如豬、豬玉滿堂、豬事如意,豬年行大運!
-
己亥談豬
豬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家畜之一。考古學家告訴我們,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豬就進入人類的生活圈子,成為一種家畜。國字的「家」,從宀、從豕,不正說明豬和人類源遠流長的關係嗎? 現今的家豬有很多品種,那麼我們新石器時代老祖宗所飼養的家豬是個什麼樣子?答案很簡單,家豬源自野豬,最初的家豬和野豬肯定沒什麼分別。經過長期人擇,原本一色一樣的野豬,逐漸演變得和野豬不一樣了。 野豬和家豬有什麼不同?差異可真不少,就挑重點來說吧。其一,野豬的小豬崽子身上有條紋,家豬沒有。其二,野豬的前半身約占全身三分之二,看起來前胸大、臀部小;家豬剛好反過來(這樣肉才多)。其三,野豬的吻部和獠牙較長,家豬較短(這樣才不具攻擊力)。其四,野豬毛較密,家豬的毛稀疏(這樣才便於拔毛)。這些形態上的差異都是人擇造成的。 當然囉,從野豬到現代家豬絕非一蹴可幾。距今7000~6000年,以浙江餘姚為中心的河姆渡文化,已過農耕生活,餘姚曾出土一河姆渡文化小陶豬,腹部下垂、四肢短促,前後身的比例約1:1,和野豬相去甚遠。可見養豬已有悠久的歷史,否則和野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差異。 距今約6300~4500年,以山東泰山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在膠縣三里河曾出土一陶豬鬹(三足陶製炊具),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這個陶豬鬹吻部很短,脊背平直,腰臀肥壯,體型已趨近現代家豬。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已接近信史時期,因而三代(夏商周)的豬,肯定已豬模豬樣了。 儘管家豬有很多品種,但不論什麼品種,都和野豬共用一個學名(Sus scrofa),表示家豬和野豬仍然屬於同一「種」,套句演化生物學的話,牠們還沒達到「遺傳隔離」的程度,野豬和家豬交配,仍然可以生出正常的子嗣,牠們的血緣仍是分不開的。 豬科有5屬、16種,其中豬屬(Sus)就占了10種,只有歐亞野豬(S. scrofa,以下簡稱野豬)能夠馴化。野豬有30個亞種,中國的家豬由華北亞種和華南亞種馴化而成,華南亞種分布長江流域至海南島和台灣。那麼台灣的家豬呢?原住民養的豬,不過是豢養的野豬,算不上家豬;在洋豬沒輸入前,台灣的家豬都是閩粵移民帶來的「中國豬」! 演化生物學有項基本理論──同源,意思是說,同一物種,不可能有兩個起源。野豬可能源自西伯利亞,冰河時期南移,逐漸散布至歐亞大陸及北非各地。由於撒哈拉沙漠的阻擋,南部非洲沒有野豬,甚至沒有豬屬動物。各大洲的生物資源本來就不平等嘛,南部非洲號稱動物淵藪,但缺少可供馴養的大型動物,人類學家認為,這是文明落後的原因之一。 美洲呢?美洲非但沒有豬,也沒有馬、牛和山羊、綿羊。人類學家認為,這是導致文明落後的另一個例子。1493年,哥倫布二度前往美洲,帶去馬、牛、山羊、綿羊和一群小豬,後來陸續有人帶去,經過放養,不少成為野豬。到了20世紀中葉,單是美國,估計就有300萬頭野豬!美洲從無豬成為豬的樂園。 世界上養豬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不但養豬最多,而且也是品種的淵藪。原先約有500個品種,現今僅餘50個左右。中國豬以早熟、易肥、耐粗食、繁殖力強等特點著稱於世。漢、唐以來,隨著海上交通事業的發達,中國豬相繼傳入歐洲。遠在羅馬帝國時代,白毛的華南豬就引入羅馬,和本地品種雜交,產生了所謂的羅馬豬。羅馬豬是歐洲豬種的重要來源,歐洲豬幾乎都淌著中國豬的血液。 到了18世紀初,英國人又引進廣東豬,和本地豬雜交,育成聞名的約克夏種(大白豬);他如英國的巴克夏、美國的波中豬,都是中國豬和本地豬的雜交種,無怪乎達爾文曾說:「中國豬在改良歐洲豬的品種上,具有極高的價值。」 然而,當歐洲競相引進中國豬,育成更理想的新品種時,中國的育種事業卻停滯不前。演變到後來中國反而要從歐美引進豬種,固有品種日益凋零。中國大陸如此,台灣更是如此,以當前的台灣養豬事業來說,飼養最多的兩種白毛豬(約克夏、藍瑞斯)及一種紅毛豬(杜洛克),分別來自英國、丹麥和美國。這三種豬都有生長快、瘦肉多的特點,是我們所吃豬肉的主要來源。 台灣本地產的桃園豬呢?除了偏遠的客家庄,和養豬公(賽神豬用)的人家,已難得一見。桃園豬的臉上、身上遍布皺摺,肚皮鬆垮下垂。那渾身皺摺,或許是牠能充大、充肥、充成大神豬的原因吧? 小時候常看到邋裡邋遢的「牽豬哥」,牽(其實是趕)的正是桃園豬。牽豬哥孤寂地趕著大公豬,一路忍受孩子們的訕笑,到農村幫人家的母豬配種。據說桃園豬的性慾特別強,一看到母豬就迫不及待地想騎上去,難怪台語以「豬哥」稱人好色。自從人工受精興起,牽豬哥就不見了,隨著社會轉型,許多行業消失無蹤,牽豬哥記錄著一頁消逝的農村風情畫。
-
記憶中的春節
從小到大,春節假期為大家族的小確幸,親朋好友返鄉齊聚一堂,逢人互道恭喜,四處歡慶拜年,好生熱鬧。 宋朝詩人王安石〈元日〉一詩內曾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春節,貼春聯、大掃除、祭拜祖先等是必備程序,特別是大掃除作業,代表著揚棄過去種種的惡習,迎向未來種種的良善,除舊布新的歷程總是疲憊,惟獲取煥然一新的成果還是欣慰。 大過年免不了施放爆竹,以助慶賀,宋代趙師俠〈鷓鴣天〉一詞內曾述:「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鞭炮的氣味不啻是一個階段的開端,空氣中瀰漫著火藥的刺鼻味,代表著鼓舞與歡欣,滿地散落著遭噴飛的紅紙屑,象徵著一個嶄新且大破大立的開始,反映了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小時候特別喜歡家族團圓的時刻,返家過年更是外出工作求學一整年最期待的一刻,年夜飯為家族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必須趕在除夕前返家,一同在廳堂內吃飯,餐桌交談聲、歡笑聲彼此交雜,酒席間杯觥交錯,言談歡笑四溢,敘舊聯絡情誼,把生活千絲萬縷的愁,化進浮動光影的酒杯裡,將豪氣以千軍萬馬的氣勢,飲進飽腹的肚子裡,好不暢快。 俗語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夜既是舊年的結束,又是新年的開始。唐朝詩人白居易〈除夜〉一詩內曾述:「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的習俗,也寓意著過年時間的寶貴。 過年時節,親戚們皆會搬回鄉下老家住一段日子,年輕一輩爭搶著相聚一窩,披著夜色打牌遊戲到天明,通宵達旦吃夜點更是必備的行程,當隔天冉冉上升的旭日升起,一抹橘光灑進屋內,不自覺的飢腸轆轆,大夥紛紛收起玩心,出發享用新年的第一份早餐,老闆娘還稱讚:「新的一年,你們年輕人好有心,特地早起一同來吃早餐」,暗自心裡竊笑著,其實我們都還沒睡。 為展望新年新希望,虔誠地至村里的廟宇祈福參拜,心中默默許願,期許新年的每一天皆是過年。
-
歲末祈福
歲末冬寒,寒風冷冽,我獨坐窗下,一道溫煦和諧的陽光,一本膾炙人口的好書,一杯溫燙香醇的咖啡,熱氣嬝娜,咖啡香瀰漫在空氣中,此刻的我是幸福的、愉悅的、滿足的;瞥見窗外蕭瑟的寒冬中,幸好有一顆暖暖的冬陽,使得在冷風中哆嗦的樹木小草,展露一絲絲耀眼的光芒。而掛在牆上一角的日曆,也已將褪去後厚重的外衣,但不知她冷不冷?也許她也知曉,冬盡了,春天的腳步也近了! 回顧自己從呱呱墜地,從小至今,雖不是豐衣足食倒也衣食無慮。但在唸書的那段日子裡,成天奔波在學校和家裡,周旋在字裡行間,總是埋怨老師功課出得太多,三餐不夠豐富美味,我的時間為什麼不夠用?我為誰辛苦為誰讀?爸媽、老師對我的要求,為什麼這麼嚴苛?爸媽為什麼要四處鑽營,就不能多陪陪我?仔細想想,自己除了埋怨之外還是埋怨,從未有過一絲絲的感恩與體諒。爸媽的奔波勞苦,是為了讓我們七個兄弟姐妹能有一個更溫暖舒適的家;老師的教誨,是那麼的盡心盡力、無怨無悔,嚴苛的要求正因我的無知和不知長進,父母師長們「恨鐵不成鋼」,求好心切。而當時我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頑石,欠缺的就是當頭棒喝的了悟,否則,也不會有太多的美好青春時光,讓自己恣意的浪擲虛度!「養兒方知父母心」而今自己為人父親亦已二十餘載,這種感悟更加的深刻、了然明白。 「逝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年近半百,雙鬢如霜,輾轉反思,我真正體會到「事與願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小溪流正因途中的的石頭而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也因努力向前,日夜奔馳而終能奔向大海寬闊的懷抱。人生不也是如此嗎?面對挫折,不屈不撓,愈挫愈勇,方是大丈夫,也才能成就偉大的功蹟和燦爛不凡的一生。面對一切,我們「盡人事,聽天命。」成與不成,那就看天吧!活在當下,把握機會,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幸福,才是最快樂的人。 在這歲末冬寒之際,一年將盡,但新的一年又將開啟。我祈願自己以更開闊的胸襟,更積極樂觀的精神,更謙恭融合的態度去面對新開始的一年;我祈祝周遭的朋友為生活的點滴所苦惱者能一掃陰霾,方家能雨過天晴;我更祈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我相信「自助,人助,天助。」就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以一顆奔放積極的心,一張燦爛耀眼的笑臉,送舊迎新,更勇敢的面對挫折、挑戰,開創更輝煌美好的一年。
-
好運連連過新年
真的還假的?對這些在電腦前編新聞,不時和個人一樣key錯字的記者大爺小姐們,其實一點信心也沒有! 看電視新聞嗎?我寧願看卡通! 台北保安宮今天大年初一,抽出的國運籤籤詩內容為:「巨川欲渡無舟楫,大廈將成少棟梁,自是天時無便利,放心靜坐細思量。」 中下籤耶!不過誰說一定要抽上上籤?過年好玩就好不是嗎?管它啥鳥籤! 保安宮抽國運籤與兔年中同一支籤,這中下籤,指出今年不管政治或經濟,凡「是」差臨門一腳。 哈!這個「是」字,記者key錯的啦! 個人的看法,此籤應為上好之籤。凡人凡事皆需努力以赴,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除了鳥糞或飛機以外還有什麼呢?真的是不好用又不能退還。 天時無便利,靜坐細思量。正格的!巨川欲渡,大廈將成,這舟船與棟樑都是得自個努力尋找的。試問給艘船沒事要你渡川做啥?恐怕還挨你臭罵呢!沒有棟樑就動土蓋大廈?這倒是你無聊囉! 國家的富強康樂,不是政府給的,應該是全民努力的結果!想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也可以啦,向遊民中心登記去吧! 大年初一,記者刊登如此的新聞,不禁令人想到,昨天「大砲張」傳來的一則,某無聊人類製作的ppt,其中提到,一堆公務人員70%是混飯吃的! 是嗎?人出門工作賺錢,不就是「混」口飯吃嗎?公務人員和你有仇?不管你在那個行業,不也是混口飯吃?別醜化公務人員。如此這般,其餘30%的公務人員也不會喜歡你! ppt中指出,一輩子掙錢再多70%是留給別人花的!唉,「家己袂生袂怨人尾錐大鐶(閩南語)」自己不把錢花光再「走」,怪誰呢? 昨晚除夕,圍爐用過年夜飯後的重頭戲就是,發壓歲錢。 自從上班混飯吃之後,有三十年不曾再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了。由當年的「受益者」升格成發壓歲錢的「長輩」。 其實幾年前開始,兒子已經不再只收紅包袋而已,老子我給多少都照單全收,不過還記得回一句:「謝謝!爸!」 咱們少爺今年賺多啦!奶奶、爸爸媽媽都給,姊姊也給呢!姊姊的工作室營運還算有點績效,除了給弟弟以外奶奶和爸爸媽媽,都收到了紅包。 自從九十八年開始,初一至初三都在分會禮拜千佛,往例初一至鐵爐寺祭拜老爸的行程都延後。 今年禮拜千佛改在初三至初五進行,一早載著一家人來到鐵爐寺。 平常出門柱著雨傘的老媽,下車之際忽然說:「唉呀!那支傘忘了帶耶!」 忘了帶?可見那是心理因素,如今沒帶不也一樣走的平穩嗎?只是咱們少爺小姐,也不忘隨伺在側小心護衛著。 回到家,日頭正旺,今天又是一個氣溫超過28℃的晴朗天氣。前院小圃「百」花正盛開著,老媽賞著花頻頻點頭說:「不錯!這花圃照顧的不錯!」 過年前一個月的努力,換得老媽點頭稱讚,真得很不錯!
-
新春的期待
幾波寒流冰凍刺骨,讓人驚覺現下正是隆冬時刻。晝短夜長,加上農曆新年即將蒞臨,見到鏡中的髮梢已有點點斑白,原本的烏頭少年,不敵歲月的戲法,魚尾紋在眼角漾開,眼袋似裝滿時光的淚痕,飽滿欲滴。 新年似乎沒有往年的刺骨,對於即將返鄉探親的我而言,不啻是天大的福音。自從在台南定居,只能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匆匆返回摯愛的島嶼,然後帶著滿腔的思念離去。 期待新春,在風和日麗的清風徐來,踏足花團錦簇的林務所花園,錦鱗游泳的水試所魚池,蓊鬱扶疏的農試所苗圃,以及駿馬奔馳的畜試所馬場。連假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四個試驗所的活動,我曾與家人一起滾著牧草體會牧童的辛勞,一起推著石磨磨麥了解農家生活,最令人期待的是攤商雲集的園遊會,島上知名的攤商齊聚,省去各個鄉鎮奔波之苦,就可大快朵頤。 此次,除了圍爐的親人之外,也盼望見到久未相見的昔日同窗,再一起憶當年,話今朝,攜眷扶幼,那是多熱鬧的景象。原本的慘綠少年,一晃眼兒女已成群,不談當年的熱血抱負,取而代之的是滿口的育兒經。 大橋是否即將竣工?上次至烈嶼已是多年舊事,遠眺著一水之隔的彼岸,湧起一股年少情懷。十多年前,偶然在報上見到攝影比賽的訊息,瞬間熱血翻騰,憑著有志者事竟成的傻勁,央求好友指導一二,就跨海取景。一下碼頭,就有運將提供導覽方案,短短的兩個小時,似乎能將島上景點遊歷。至於後來比賽的結果,自是鎩羽而歸,也讓我了解術業有專攻,絕非一蹴可幾。 又有一年,好友聚會,相約渡船至頗負盛名的廟宇添緣擲杯。牽著機車至甲板,風浪不興,一路平順。途中雙掌合十,期待神明眷顧,憑空多了代步工具。向廟方繳費之後,手裡拿著擲杯,是否能夠連續三次成功晉級呢?猶在忐忑間,結果手上一個顫抖,第一擲就慘遭淘汰。一行人空手而歸,沒有失落的氣氛,感受到濃厚的年節氣氛。聽聞近來島上又有沙溪堡、步槍館等知名景點,加上有電動車可供租借,又燃起我的好奇,想一親芳澤。 北風不再凜冽,楊柳風輕拂心扉,春的使者已釋放希望的訊息,讓思鄉的遊子期待回到這塊土地的懷抱。新春的到來,讓人雀躍了起來,故鄉,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