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旅繪通霄
以前一直想到苗栗通宵玩,想到海水浴場或飛牛牧場,計劃都已經進行了卻都因天候不佳或朋友臨時有事而取消,就這樣與通霄的機緣一直未俱足。這地名給我的印記一直停留在搭火車經過時,車窗外往海畔看去有許多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的所在,從沒機會踏上這片土地。 直到前陣子苗栗文化局邀請我到通霄國小分享我去年畫的一本「苗栗火車旅行趣」的繪本,我才有機會踏上這塊土地,第一次在通霄火車站下車。 因為這是名為「作家有約」的活動,來聽講的五、六年級小朋友都已經先看過我畫的故事了,所以分享起來非常有互動感,我主要是講我為何與如何創作這本跟苗栗火車站有關的圖畫書,我也從小朋友給我的回饋中才知道他們所喜歡的車站與我所想的不太一樣,像我喜歡大山車站,還把這車站當成書的封面,小朋友則喜歡新埔車站,對這車站都很熟悉。也從他們的口中知道了白沙屯車站很有名,因為這裡有座拱天宮媽祖廟,也有小朋友參與過白沙屯的媽祖隨香活動。如果沒有來分享,我這位創作者就不知道讀者們和我的觀點是很不一樣的。 也因為到通霄才有機會看到已有百年歷史的通霄國小新校舍,這去年落成的新建校舍採用了客家的圓樓意象,讓教室樓舍沒有一般校舍的規矩方正,而是多了一種韻律味。也才知道知名的雕刻大師朱銘是畢業於此校,他的作品也典藏在母校裡。通霄這地方地靈人傑,出了不少藝術家,大家都以為苗栗木雕有名的是在三義,其實通霄才真正是許多雕刻師的故鄉,許多工作室都坐落於此鎮。 記得以前有位家裡賣木雕佛像的學生家長就跟我說過,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通霄一趟,拜訪木雕藝術家,他說三義雖然很多賣木雕的;人們也普遍把木雕和三義連結在一起,但是真正厲害的藝術家,有很多都住在通霄呢。 可惜我這次到訪的時間很緊湊,任何一家木雕藝術家的工作室也沒去,就連我之前搜尋好路線打算好要去的通霄神社,也因時間不足而報以遺憾之感,只能望著網路圖片嘆息。 但最少等候回程火車時有快一個小時的空檔,就決定來速寫一下通霄火車站。 真實的面對車站,才發覺這裡比我想像的寧靜,車站的門面也和我從網路搜尋到的照片有些不同,多了色彩鮮豔的一些圖騰,比方說海豚、泡泡、曲線……都是和通霄有關的一些意象。走進月台等候時,日光已微微西斜,帶橘暖色調的金陽打在月台上,我往前方看過去發覺有風車的身影就近在不遠處,成為背光又獨特的身影,我又趕緊拿起畫筆把眼前的景色畫下,在微暖的夕光和微風中,畫著圖,週遭是寧靜不吵嚷的月台,整個場景叫我印象好深刻。即使上了火車,還頻頻從車窗探望海畔,想要把屬於通霄的景色好好深印。 回來後有許多來聽演講的小朋友來加我臉書為友,我雖然搞不清楚誰是誰,但從他們所放的照片裡我也看到一些通霄的景色,感覺真正停駐在小鎮的時光雖不長,但卻有了奇妙的緣會,在現在的生活中我與通霄有了更多的連結。我也會留意這裡的活動或相關訊息、美食,真的滿不可思議的啊! 現在偶而拿起旅繪通霄畫的速寫,嘴角就會自然上揚起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再去探訪,再更深入的發覺在地風情。
-
愛與尊重
我想大家都能夠體會到,在當下有各種不同的人群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我們必須要尊重每個人,應該有的權利和義務,每個人也應該要理解到作為一個群體中的每個人必須要尊重,而不是自我中心。 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長久的。我們無法割捨文化的價值,因為一個穩定的架構讓社會穩定的成長,當然有些經過時代的歷練,傳統價值觀並不適合現代人使用,但是人與人彼此之間愛的關係、親情的關係、權利義務的關係,仍然還是要靠法律、道德和傳統來維繫。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雜亂無章,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的社會關係,我們永遠無法追求和平。為了我們親近的人,為所愛的人犧牲奉獻是人性,甚至當我們自己能力夠的時候更要發揚博愛的精神,照顧、服務更多的人群,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夠更美好。 看看這世界上戰爭不斷的國家,人民是多麼的受苦,孩子沒有辦法受教育,許多人的人生被埋葬在殺戮戰場上,完全沒有個人的生命喜悅,這樣對個人來說生命真的有價值嗎?民主的社會中提倡個人的潛能能得到發展,個人的潛能要得到發展,必須要有社會群體的力量來協助,共組家庭的雙親們宣示證明兩個人願意克服種種難關守護愛和家庭,而社會力量應該用來守護家庭不是用來撕裂家庭和族群。 所以傳統的價值只是一個期望,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框架是可以更新,可以重新定位,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永遠都是要建立尊重和愛的基礎上,這樣生活才能夠平凡平靜而幸福。
-
餵雞小孩
手機仍虎視眈眈 纏繞孩子夜晚不安 閱讀夜讀 讓孩子難拓眼界 媽媽在三合院 餵養羽毛亮麗雞群 讓男孩餵雞 雞也餵他快樂 低頭輕撫小羽 也輕撫自己的心 除了蝴蝶薄翼 多麗的雞也是寵物 減輕男童近視
-
【國境之西.大膽日月系列】十年軍官話當年
心戰單位在我們陣地前築一座一層樓高的喇叭掩體,像一把展開來的扇子,將古典、藝術、民謠歌曲等,主要是「心戰話語」,傳播到對岸。 我很喜歡坐在它前面的草坪上,聽優美的音樂,看著一水之隔的對岸。尤其在夕陽下,那千變萬化的色彩,輻射在水面上,海浪不停的跳躍起舞,及喇叭震波觸動全身心肺,感覺到一種美妙的心境昇華。 這幅動態的「聲、色」美景,使人陶醉難忘!可是不能經常留在這裡,因為政治因素,怕人思鄉脫逃。這一水之隔,阻斷了我們的回家路。想到父母、弟妹、親朋們,不知他們如今可安好?想到這些,使我不覺熱淚盈眶。 自從金門古寧頭大捷後,金廈地區海面成了敵我分界線。兩岸人民、房產、財物,常年遭受砲火摧毀。不知多少異鄉客,在此命傷!不明白究竟為誰、為何而戰?也不知此戰何時休? 想到《三國演義》中引用楊慎的一首詞,可說是自古以來所有參戰者的悲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我們受命在那裡做一個彈藥庫工程,連長指示,我和第二排長,各分配兩排兵力,各做一半再合成一體。 未曾做過這種工程的我,只有召集排副班長開會,吸收他們的經驗來分配。第一組,好似第一線作戰部隊─「和灰的」,四人一組。我認為兩組,最多三組,後採取他們的意見決定四組輪流。精選體強的兵和有經驗的班長負責。另後勤的也分四組:挑水的、運沙的、背水泥的、搬石子的由班長或副班長帶領。編組完成,開始動工,連長坐鎮督導。 開工後,我前前後後不停的看,和灰的一組出力最大,每個人滿身是汗水,我注意他們需要的補充,看到哪一班缺水或點心時,我就打電話要他們班內的留守人員弄好送來。 後勤那一組運送接不上時,看到有一組休息,便拉來支援,完成分工合作。這些兵也笑哈哈的樂意做。結果我們進度超過另一組,提早完成,也幫了他們一些忙。 事後連長聽總機人講我「不停打電話」、和弟兄間的談說,便對我刮目相看,也為我歎息。曾對我用他的手指數說:「第二排長原單位出來,人事升遷沒有問題;第三排長是社會青年,他馬上要退伍;兵器排長是陸官正期生─升遷有保障。唯有我這一排長沒有這些背景,雖有才能,恐難升遷。」話雖如此,但之後我的官運,還不錯。 指揮官發現士兵們燒「香紙」祭拜,覺得有違軍人身分,便要求福利社不要再買來。但下級反映情緒不安等狀況,指揮部後來通知各連要做一間廟,我們連長指定我完成。我在排內找個木工、水泥工設計好動工。儘管是間小廟仍須起名,為「北安寺」。門邊寫對聯,我也寫了反共八股。廟和焚化爐完成,尚缺菩薩。有人說偷來的菩薩比較靈,我派一位班長去大金門辦理,順利請來一尊菩薩,落成後大肆慶祝,各班加菜請客,好不熱鬧。 同時,我們連又跟其它單位做一個坑道工程,作為人員補給船埠。副連長每天去,排長輪流值星才去。可是我去得很少。完工時,副連長拿獎金,卻記我兩大功,連長對我的偏愛,令我不勝感激。 在這個坑道工程時,出了一件大事。工兵副班長夜晚起來,對衛兵說肚子不舒服要出去方便,卻沒有回來。這衛兵察覺有問題,馬上報告班長,班長打電話不通,立刻跑去指揮部報告。指揮官來電通知我們連長,下令在本排戰鬥地區實施航線封鎖,連據點上所有的60、81、42砲及砲兵支援、本排機槍配用,一直打到大天亮。之後海面上並沒發現什麼,又派蛙人潛水搜索,未見人或槍枝,只有一件破雨衣。幾天後,也未聽到對岸的相關消息播報,應該被打死了。 在大膽一年結束,調到小金門,有些老同事見到面,稱我們大膽華僑回來了。我們像長久在外的海航者,上岸就找樂,茶館泡妞、酒店買醉。在那裡我最喜歡剛打上岸的鮮魚,紅燒成美味嫩肉,大快朵頤一番。 過了幾天,花天酒地的生活結束,部隊開始訓練射擊打靶、丟手榴彈等。在一次環島行軍,剛走不遠,在我後面第一班長,把我代表糧食的沙袋放掉。第一圈我把背包丟下,第二圈我的鋼盔、槍也丟掉。有兩位班長想脫隊不走,看到我排長還在走,不好意思的緊咬牙關走下去。第三圈走下來真是一副慘相,我的腳起泡,兩大腿燒襠。(四之二)
-
烤橘子
台灣的冬天,橘類的水果佔很大宗,跟日本一樣,是個喜歡吃柑橘類的民族之一,加上柑橘本身沉穩的味道跟滋味,冬天吃著柑橘特別有滋味,這兩年暖冬,柑橘供貨量非常充足,往常我家最愛吃的茂谷柑價錢也非常親民,吃得超開心的,黃澄澄的橘子擺放裝盤起來也特別吉祥如意,常常是過年期間的重點水果之一。 讓我想起小時候很孝順媽咪的大妹妹,媽咪跟我們很不同,非常怕酸滋味的水果,所以吃柑橘讓媽咪有障礙,從小我家大妹妹會剝開橘子試著吃,如果吃到了帶甜味的橘子,一定馬上給媽咪吃,甚至把橘子脈絡跟絲都清除乾淨送到媽咪面前,因此我媽咪特別開心,我大妹妹這麼地孝順,當然來至東北的爸爸更是愛柑橘一族,那時候爸爸跟大妹妹可是擁護柑橘類的愛好者,雖然多年後大妹妹說:其實她也是怕酸一族,只是看見爸爸喜歡吃,小孩子嗎?不免俗套跟進著,不管如何,大妹妹是疼惜孝順媽咪的心,讓我這大姊佩服。 念書裡面關於父親跟橘子間的文章,當屬朱自清跟他父親間的一段背影橘子接送情,裡面寫出朱的父親是個胖子,胖胖的身子翻著月台上下的情景,年屆中年的父親的舉動,讓身為兒子的朱自清特別感傷動容,尤其裡面那一句:朱自清父親「將橘子一古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總能引起我思念爸爸的情景,也總在冬天的時節看見橘子想起爸爸,這也是我們父女間的互道心靈溝通的時刻。 然而在小時候曾經在鄰居家見過他們用大灶烤橘子,因為我們家不是用大灶煮飯菜,所以特別好奇,也聽長輩提起過烤橘子是以前治療感冒的民間療法,橘子烤過之後,溫熱的也把酸性的橘子加熱變甜味,更可以直接透過橘皮滲透到果肉,還能攝取到果皮跟橘子絲的營養,加熱讓果膠膳食纖維變小,益於人體吸收,提高免疫力,增加身體的抵抗力,於是我會在冬季烤烤橘子來吃,可以慰藉對爸爸的思念,更能暖心又暖胃。 橘子維他命C很高,能活化白血球,防禦感冒,橘子皮有柚皮苷的成分,對於中樞神經有鎮靜效果,提高睡眠品質,抑制喉嚨痛,具有活化腸胃蠕動的功效,促進消化,改善便秘。 橘子中更含有橙色色素β-隱黃素,提高肝機能,預防動脈硬化,抑制血糖以及膽固醇,預防骨質疏鬆以及防癌等。 想要吃到這樣的溫暖烤橘子,其實非常的簡單,只要有個小烤箱即可輕鬆搞定。也可以用大同電鍋蒸烤,同樣的效果。 做法: 1.把橘子洗乾淨,再用40~50度熱水浸泡用小刷子刷乾淨,擦乾橘子表皮。 2.在蒂頭開個小洞,加入一些鹽巴。 3.用錫箔子包裹橘子,放入烤箱,用150度左右烤15分鐘即可。 4.烤熱之後,用刀子切開,趁熱吃。
-
二姊的按摩椅
今年的爸爸節前夕,二姊祕密的計畫一項孝親行動,當這項計畫在全家族的line群組曝光之後,家人幾乎都持反對意見,因此鬧得沸沸揚揚,我們兄弟姊妹都輪流打電話勸告二姊,惹得她很不高興,其中我也是堅決反對者之一。 全家人反對的理由是客廳太狹窄,如果再放一台按摩椅將使活動空間受阻,更重要的是按摩椅是否適合父親使用?否則賠上健康可就適得其反。父親十多年前脊椎曾動過手術,如今日子平順就是福,這是我們的共識。由於大家持續的反對一陣子,所以二姊有些惱怒地告訴大家,不必再爭論了,因為她不想買了,以免造成大家的困擾。 前些日子,二姊和二姊夫返鄉探親,隔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有一部中型的卡車運來一大紙箱,幾位年輕人隨即將紙箱拆封,搬出了龐然大物進了客廳,我這才驚覺竟然是一座按摩椅,二姊和二姊夫看著眼前這幾位年輕人流著汗,動作熟練的組裝按摩椅而微笑不語,讓我一陣錯愕,只見父親坐在一旁問著二姊,這是甚麼東西啊?二姊細心的解釋著,而我則找來老婆看看組裝完畢後如何使用……。 這些年,電視網路介紹了不少的按摩椅,走過大賣場形形色色的各種按摩椅,讓人看了眼花撩亂,也壓根兒不會想買來享受。如今因為二姊的孝心,讓住在南部的父親和弟弟們能享受這份情。二姊說:「買了按摩椅除了老爸能使用外,你們兄弟也可以使用,何況你們那麼辛苦的顧家和照顧老人家,用起來真的很不錯呦!」二姊的心意讓我們感動萬分,我與家人原要分擔八萬多元的費用,但二姊堅決反對,自個兒掏腰包付帳,讓當初百般拒絕的我們很不好意思。 二姊會買這種按摩椅是經過他和姊夫多次的比較,自己家先買一部試用看看是否好用,結果效果不錯,原本一座要價十萬元,經過姊姊聯合鄰居採購四部,才有如此優惠價,二姊把購置按摩椅得經過細說從頭,也希望我有空要上按摩椅坐坐按摩,如有不會操作的,她會教導我如何使用,讓我倍感窩心。 組裝以來,每天早上八、九點,就看到父親在外傭的扶持下快樂的使用著按摩椅,他的一臉幸福模樣,讓我覺得對二姊一家人感到很抱歉,也很不好意思。因為這段時間以來,幾乎每天夜晚十點過後,要上床睡覺之前,我都會到客廳的按摩椅坐坐按摩一番。每次在按摩的項目下,選擇元氣或舒眠,或伸展等等項目做按摩時,全身從脖子到腳底輪番上陣的接受滾輪的按摩時,身心就感到特別舒暢。每次坐上按摩椅按摩之際,全身放鬆,白天的疲憊也一掃而光,坐上按摩時,幾乎忘了今夕何夕,好幾次都快睡著了,真的物超所值。讓每次使用後的我感動萬分,在此,讓我代表全家人向二姊及二姊夫一家人表示由衷感謝之意。
-
【國境之西.大膽日月系列】十年軍官話當年
我是一個「智商」不高的人,記憶力、理解力又不夠,因此,在我們五位摯友中,我屬末稍。可是不知哪來的勇氣,竟自不量力,投考政戰學校,三次未成仍不氣餒。 五十年底,駐在金門,陸軍總部招考「步兵科」,我報名了。團裡初考錄取十六名,我吊車尾。陸總派人來考,在班教練測驗階段,我抽了籤,當時不知所措,就文不對題地,口令瞎叫一通。但那班兵,卻隨我口令,整齊俐落的很快完成動作。第二天筆試,只有一篇論文,我對題思索一下,揮筆只用一張紙完成,再細審看,認為沒問題,便很快交卷。當我跑到場外,內心激盪、信心十足。錄取!陸總發來正式通知。待命受訓時,八一砲排歡送安邦兄聚餐,我也參加。後遊金門景點,當時的熱鬧溫暖氣氛,至今未忘。 有一位士官長,名字忘了,他的影像還在我腦海中。他曾說我「當了官像預官樣」,言下之意,是「什麼都不行!」。他說的不錯,但經過磨練,我也成了「鋼」。 步校畢業後,分發到34師100團第4連任第一排長,主考官是我原單位王老排長,他在那裡任副營長。在排測驗我是倒數第二名,好丟人呀! 出了基地接著「師實兵對抗」。在預演中,我帶領全排由山下要翻過一座山,按連長指定座標目的地前進。當我們爬上山,前面一片大森林,密不見天日;前進不久各班卻不見了。我要傳令兵把他們找回來,跟我成一路縱隊前進。 我不時用指北針與地圖對照,維持前進方向,經過四、五個村莊後下了山,很快找到連部。在我們左翼第5連,丟掉兩個排還沒能聯絡上,一直等到兩個多小時。而這種情況,對我算有利,我的部屬看的很清楚。記得我們排裡開會時,第三班長特地向我道歉,因為過去對我說些不是的話。 大演習正式開始,可說「山上無老虎,猴子稱霸王」,我挑起大樑來了,前進為尖兵排,後退又是掩護部隊留在最後的一個排。我們營奉命去一個目的地,部隊沿著道路兩側前進,沒有敵情觀念,營長、連長、裁判官……一邊走一邊聊。不知走了好久,前面是個彎道,我派出的尖兵班突然慌張回來說:「前面有很多敵人來!」這時營長也慌了,我當下向連長報告,建議營長要後面五、六連從右翼下坡前去包圍,我們就在這裡阻止敵人前進。大概等了一個多小時,敵人不見了,狀況解除。 我們排以戰鬥隊形找敵人之時,連長無線電告訴我座標,要我很快去營指揮所報到。我帶一排人跑步很快到達,將排散開就戰鬥位置,向營長報到。營長與裁判官坐在小高地像在下一盤棋。當我向營長報到時,他馬上向裁判官報告:「我們又增加了一個排的兵力,準備進攻了。」裁判官回答:「等一下。」連續幾次相同的對答,就這樣不知多久後,營長發起攻擊命令,我們一鼓而上,包圍住對方,也是一個指揮所當場簽降,解除戰鬥。 一次掩護大部隊轉進(撤退),我們在一條像現今高速公路上,用遲斥作戰,一面射擊(空包彈)一面慢速向後退。走了一段時間,當我觀察左右路肩下有兩條小路,發現大批敵軍延著小路前進,整體形勢就像螃蟹爪,使我大驚,若他們速度超過我們,可能切斷我們後退路。向連長報告此情形,連長上報,不久,上級派來幾部大卡車把我們載走,使我鬆了一口氣。 這次大演習從南向北,直到中部結束,我們師打了勝仗,對我是一次很大的收穫。休息幾天,要去金門了。連長派我打前站,帶領軍械、補給、通信士官去金門接防。友軍把我們當上賓接待,當我們把防務各項接完,我們的部隊很快來了。 未任海防,但每排輪值海防(間隙)潛伏哨一週。我正在對四位班長分配任務,對岸一發砲宣彈體,落在距離我們咫尺,久經戰場的班長很快臥倒,而我屹立不動。 不久我們又調駐大膽島,位在廈門港口外約五海哩。 初來時,對面播音喇叭,好像在我們床頭響著,放送著令人非常思念的「楚歌」。 這裡曾經歷過八二三砲彈的瘋狂射擊,死傷了多少戰友?在那段期間,白日不能活動,負傷不敢救,死掉就地埋。隔了幾年,我們來駐防,尚有些冤魂在此,每晚當我睡時就來鬧床。 我們駐在這段時期,已無砲戰,只有各種心戰,彼此未停。除了夜間防止宵小,可說是「西線無戰事」,安祥得很。以班為據點,也是生活圈,過著先民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菜、挑水、養雞餵狗。 這時我們連長馮先生調升離去,換來山東蓋先生,他們都重用我、關懷著我,使我感激。班內有會做菜的高手,弄些拿手菜請客,讓我們幾位軍官當坐上客。 這裡沒有新鮮的肉吃,可說三月不知肉味。本排創舉,派人去大金門,買兩條豬來殺,除了本排留些,其餘賣得光光,我也留一些做餡,請來兩位山東高手─連長、副連長,一個擀皮,一個包餃,很快的擺滿半個桌球台。我多次吃他們的,現在作一次回饋,也是難得的熱鬧。我們身處最前線,卻一片安祥氣氛,彷彿「戰事與我何有焉!」。 我想利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學習英文,買了二手收音機,我,每天收聽金門電台的播放課程,就這樣學習了一個多月。有一天指揮部政戰指導員來巡視,發現我書桌上有一台收音機,回去後電知我們連上的政戰人員沒收去,使我未能如願。(四之一)
-
窗
在生命最活潑的童稚期,眼前是與土地繾綣的稻原,節慶的歡喜掛在臉上,舌尖留存棒棒糖的甜蜜,蛻變的烙印在另一處原鄉。 屈指來到都會已數十年餘,我在稿紙上想像翱翔,透過文字書寫引導自己透視事件宏觀,以誠懇的心關懷周遭人與事,城市生活圈。 日暮黃昏,我們漫步於巷弄中,眼前透天厝沒有蕾絲吹拂窗簾,梔子花花香繚繞,浴室泥磚露出蜿蜒繚繞細密如網路藤蔓,尖梢長著柔芽,在光滑磁磚壁蔓生著,彷彿一幅吊掛壁畫。 藤蔓沿著罅隙鑽入牆縫中,日日生長在不見天日年光中,靜靜部屬似那些年暗蔽,在窄小逼存生存空間中,貧瘠泥土做立足點。 一鉤早月銀光照耀在藤蔓上,光線閃爍有如天堂般壁上明暗變化,如莫內山花流水日影遞嬗,終於有天以雷霆萬均之勢推重壓在身上磚片顯露出翠葉,展風華在天空讓人驚嘆。
-
走過伯利恆
把山的煩惱堆到一旁 臉面朝天 路就遼闊起來 不用匍匐氣流渾濁的樓層 按下電梯逍遙門 直入九重雲霄 我不是愚公 卻自研一套筋絡舒壓法 打通任督二脈 混沌之翼倏地輕盈翩開 . 無法企及追趕的境域 一若結界 看不到彼此的發生與變動 就沒有衝突; 挺進封鎖線的是運與命的拉鋸 退出交會口的是承諾過的虛幻之旅 形態上的一種默許 我杵在熟悉的轉角 抬眼,世界依然很寬宏, 未感爬至嶺端的喜悅 我靜敲敲,靜悄悄 間或微微傻笑 只想履歷那下山的歡愉
-
心痛的感覺
從小一開始,他就跟母親和外婆住在北部 ,父親大部份時間在中部化療,偶爾北上與他們相聚 。 在母親和外婆忙著籌措房租和父親的醫藥費中 ,他無意的被遺忘了;趕不上的課業、說不出的思念像扁擔重重壓在他肩頭的兩端;他很安靜,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與父親碰面,沒有任何事可以讓他提得起勁 ;無助的眼神和黯淡的瞳孔裡是無解的課業與抑鬱的擔憂。 面黃肌瘦的他,習慣獨自在角落裡沉思或發呆的補寫著作業,沒有小四生的活力與純真,這一陣子來,他更安靜而默然得令人心疼。 那天的上學途中,看他握著爸爸的手輕輕晃呀晃的,溫存他們許久一次喃喃的親子對話。炎熱的天氣裡,父親裹著外套,脖子包著厚厚毛巾,弓著背緩緩在讓他牽引著。三十公尺的路,他們走了好久;校門口,許多親子互道別的歡笑聲中,他凝望著父親,久久放不下相握的手,鐘聲催促,他站在警衛室門口,揮手再見。 第一次吧,我瞧見他淺淺的揚起嘴角,看到他睜開了明亮的眼眸,但那是濕潤的一湖離別與恐懼的淚水,映著父親一跛一跛邁力的步伐卻緩緩而去的背影。 他想起那天外婆悄悄對母親說的話:「他要回來住就回來住,別逼著他讓剩餘不多的歲月都在痛苦的化療中度過,也滿他多陪陪兒子的心願。」 那年颱風帶來的土石流衝擊,剎那間村子的河堤崩壞,他看到河水潰堤漫溢四野。 他目送著,在模糊的視野中凝望,再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