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夫妻樹的圓型論述
以樹心為中心點,劃出兩個圓 兩個圓交叉的點、線、面是 舞臺方程式 夫妻是被楔子詮釋的光與影 兩棵樹是被橋段栽培的愛情 愛情的經度與緯度,圈住 恆久不變的真理 右邊那棵,矗立著植物界的愛情招牌 果實如奶,用母愛豢養松鼠及鳥群 枝葉如家,用宇宙的胸懷哺育晝夜 左邊那棵,陪襯天空的藝術造型 樹影,是整座戲棚的真情演說者 情人椅,甘願承擔整座公園的心事 樹心往樹皮的紋路,暈開情意 樹幹舉手,對天宣誓忠貞 樹根張開水母的肢體美學 盤踞並深入土壤的內心世界 開拓情愛的宇宙觸角 樹葉被陽光穿越的隙縫 有十字灑落光芒,順時鐘折射在 妳的髮髻,以及腳下的 土地,繁衍著一種名之為圓滿的因子 從圓圓的廣場開始轉動圓圓的 攝影鏡頭 等候圓潤欲滴的朝露 等候緩緩熟透的果子 等候東方升起的明珠 等候鳥巢層層包覆,等候圈圈脫殼 脫殼有眼,樹葉有眼,小石子有眼 一整座公園,兩棵榕樹,眉來眼去 附註: 「巴克禮紀念公園夫妻樹」位於臺南市文化中心的對面。這對夫妻樹是由兩棵榕樹組成,又稱「夫妻樹廣場」。這座公園旨在紀念英籍牧師巴克禮對臺貢獻。
-
絞線─雜咏
線 絞在一起, 成為死結; 分開它們吧! 紅的、綠的…… 各繡各的!
-
張家界.我來了
嚮往已久的張家界,終於在去(107)年11月3日至8日成行了,忙碌的工作、生活中,總想要有放鬆時刻,讓自己充電一下,不然馬達走久了,也會有疲倦無力的時候,因此每年我都會安排一次的旅遊,讓自己恢復動力,才能繼續往前衝,去年堂哥招團要去張家界,我就趕緊報名,尤其大峽谷玻璃橋、百龍天梯、天門洞等等美景與宏偉的建築,更是想見識見識,想到可以親眼目睹這一切,心裡真是開心不己。 第一天的行程就是陸海空三種交通工具都派上用場,從一早搭車,然後坐船、搭機,轉啊轉啊,到了晚上終於到達目的地─張家界,吃完晚餐就回飯店休息。 第二天早上先到金鞭溪景點,這是一條天然形成的溪流,兩旁樹木茂盛,溪水清澈,走著走著,一陣涼風輕輕吹來,享受著美好的森林浴,感覺好舒服,好想多待一會,但行程不許,只好繼續往前至另一景點─百龍天梯,真是興奮,自己真的目睹這世界上最高的戶外電梯,也是載重量最大及最快速的雙層電梯,又稱「世界第一梯」,一次垂直高度326米,共有三台電梯,上山或下山每次不需2分鐘即可到達,我們搭「百龍天梯」上山,有如一台巨大的掃描器,用眼睛掃描周圍奇峰美景,讓人見識到自然景觀及偉大的建築,上山後沿途欣賞袁家界、阿凡達.生態餐廳、天下第一橋、神龜問天、長壽潭、連心橋、乾坤柱、迷魂台等峰牆奇觀,其中在天下第一橋旁有一間鎖山堂,有位團員好奇想為家人掛上平安鎖,祈福平安健康,就走進去,本想意思意思樂捐人民幣一百元,沒想到竟不讓他走,可能嫌太少,我想進去救援,竟不讓我進去,最後她又多捐了幾百塊人民幣才放行,真是有點恐怖,出門在外,還是謹慎一點才好呀! 第三天早上要出發時,正下起雨來,那裡下雨天是常有的事,所以頭兩天沒碰到下雨,真的算蠻幸運的,雖下雨,但不影響大夥旅遊的興致,沒帶齊雨具的也沒關係,因所住的飯店前剛好有一家超商,趕緊去買,現買現穿很方便,穿好雨衣、鞋套、加上撐傘,大夥還是依既定行程出發,前往詩情畫意的十里畫廊,這是一條長5.8米的狹長峽谷,兩側奇峰高聳,延綿十里,造型千姿百態,有如天然的雕塑,我們坐上小火車,沿途欣賞這美麗又豐富景觀,其中採藥老人、三姊妹等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天氣不太好,陰雨綿綿,雲霧瀰漫,時而清晰時而模糊,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不過也因為這樣,才更有詩情畫意的朦朧之美,不是嗎? 接著來到享有「世界溶洞奇觀」的黃龍洞,水陸兼備的遊覽觀光路線,洞體分為四層,參觀了石琴山、火箭升空、老鷹覓食、定海神針(洞內標誌景點,也是洞內最高石筍,高達19.2米,1998年被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百步雲梯、迷宮等,當晚欣賞煙雨張家界秀表演,敘述著土家族的傳統文化。 第四天到張家界大峽谷,其中玻璃橋體驗區是目前全世界最長、最高人行玻璃橋,全長430米,寬6米,橋面距谷底的相對高度約300米,橋面全部採用玻璃鋪設,橫跨大峽谷懸崖之間,這也是一項浩瀚工程,我們從山上步行往大峽谷下方走,垂直高差400多米,經吳王坡、神泉溪到最底─彩虹廣場,然後再往上走一段,搭一段電梯,再繼續往上走,通過天懸棧道終於到達玻璃橋的一端,這一路上幽深險峻,懸崖峭壁,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走路不看景,不拍照,看景、拍照時不走路,這是不變原則,在有驚無險及體力加上膽識的考驗下,大家都順利到達了玻璃橋上,而我好像忘了走在玻璃橋,竟自由自在來回走了二三趟且都沒有恐懼感,但我看到有些人還是很怕,一直蹲著,不敢移動,旁人扶他,仍舊不敢向前,其實在還沒去之前,我看到朋友拍的照片,我心裡也覺得很恐怖,走在那麼高的玻璃橋上,低下頭即可直接看到谷底景色,光用想像就很害怕,沒想到自己親臨現場,走在其中,竟一點恐懼感也沒,好神奇,或許因橋面寬有六米吧!總之,感謝上帝,雖一路上陰雨綿綿,但到了玻璃橋上時,竟沒下雨,真是感謝上帝的眷顧與保守,一路平安。下午前往土司城參觀,這裡面有一棟九重天世襲堂,高48米,共分9重12層,是中國最高、最大木質吊角樓,裡面珍藏著土家族生活、銀飾、兵器等文物,其中有一張圓桌是由兩張半圓桌組成的,分別代表夫與妻,若這對夫妻恩愛就能組成一個圓圓滿滿的圓桌,家庭幸福美滿,否則這桌子就各分半圓分開了,蠻有意思的,最後欣賞土家族的哭嫁。 據導遊說故事,土家族男女以阿哥、阿妹稱呼,若一方喜歡另一方,可藉著唱山歌表達愛意,另外就是踩對方的腳後跟,若對方也有意思,就回踩(這也讓我們在之後走路,不小心踩到團友腳後跟時,也會互相對視然後說:「你喜歡我喔!」引來一陣哈哈大笑聲的小插曲),男方要到女方家拜訪時,要攜帶豬尾巴一根(代表白頭偕老)、香菸(送給女方的爸爸)、酒鬼酒一對(有一首流行詩這樣寫的:酒鬼喝酒鬼,千杯不會醉,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重),而女方要表達喜不喜歡就用煮雞蛋及一碗肥肉招待,煮單數顆蛋代表不滿意,煮雙數顆蛋表示滿意,且數量愈多,代表愈滿意,10顆雞蛋代表最滿意,肥肉吃完代表身體健康,可以娶女方了,但女方要出嫁前一個月要開始哭,叫做哭嫁,哭愈多,嫁妝愈多,這是土家族的一些傳統文化,導遊帶我們在土司城實際欣賞一段哭嫁,大致上就是出嫁的女兒與媽媽對哭,哭完換姊妹們對哭,對哭的內容,就是互相敘述對另一方的感恩、栽培、離別依依等心情寫照,表演結束時,我們還拱出一位男團員充當男主角與這位表演要出嫁的女兒留影,在一片歡笑聲中畫下完美句點。當晚到天門狐仙大劇場欣賞結合天然山水實景演出的天門狐仙秀音樂劇,結束後,回飯店休息。 第五天,我們先坐天門山纜車上山遊覽,天氣一樣濕冷,樹上還結冰,但澆不滅我們旅遊的熱火,經過盤龍崖玻璃棧道、穿山自動扶梯下山到天門洞,穿山自動扶梯分好幾段,能在這麼惡劣環境、這麼高的山體內施工這麼長的扶梯,可見工程有多麼艱鉅、困難,能完成真是一項創舉,令人讚嘆不己,從山上穿山自動扶梯入口到天門洞,搭一趟約20多分鐘,而天門洞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1999年世界特技飛行大師曾駕機穿越此洞,受到世人的關注,從天門洞往下走號稱999階梯的天梯下山,在階梯走時,感覺還好,沒想像中的陡,不過,回家看照片時,就不一樣,好陡,看得我膽戰心驚,捏一把冷汗呢!所以看照片與實際走訪是有落差的,我們走了大概半小時就到下方的上天梯入口,大家也把握時間,趕緊又拍了好多照片,留下永恆的回憶,然後去享受午餐美食。餐後繼續前往張家界軍聲畫院參觀,這裡展示了砂石創始人李軍聲先生幾十年來嘔心瀝血的畫作,用自然植物的色相材料創造出濃厚藝術作品,讓您感受到砂石畫的藝術與魅力。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一晃眼,旅遊假期已到最後一天,早上由長沙搭機到廈門,下午參觀最後一個景點─曾厝垵,然後搭船返金,結束這趟愉快的旅行,其實隨著年紀增長,體力可能不如從前,但平常還是要找時間多運動,讓自己保有體力,才能到處走走,到處看看,增廣見聞,期待下一次的旅程。
-
古寺明月
陣陣寒意 驚醒 柔柔月光 爬上窗沿 自廂房步出 暈黃月光 籠罩庭院 樹葉們停止喧嘩的爭吵 遠山沉睡 四周靜謐 抬頭 一輪明月 天心明鏡 照遍了 千千萬萬歲月 銘記著 幾多紅塵往事 秦時月 看 烽煙四處 蹄痕滿佈大地 漢時月 看 孟德大呼 解憂唯有杜康 唐時月 看 李白邀飲 酒罷步伐凌亂 宋時月 看 東坡手書 但願千里嬋娟 今日月明 看我極目千里 尋覓 前世精雕的印記 「噹!噹! ……。」 晨鐘響起 敲不醒 酣睡幻夢 驚起 幾隻山鳥 用力振翅 拍打微明的天空
-
尋求心靈一方荒原
於古代簡帛、線裝經書當中交錯勤織著, 建構起了孔孟社會、老莊道園, 多所提倡道德與真善美世界, 感傷純潔善良對人群的重要性, 難敵現代人無心紀念的意願。 人群陌生、行路縱橫、車輛擁擠, 高樓粉牆蒼白、玻璃冰硬林立…… 未服得大自然芳訊來療養心靈,不滿足; 風蕭水寒中,塵囂都市冷默疏離, 總遇不見一個「仁」或是「智」。 種種生疾苦、愛憎怨、別離懼,減欲望; 以及大環境訛虞我詐的名利競爭下, 外物可被奪攫易主,如如不動本心難取。 校園學子們依稀知道「比較」文學: 伊索寫出鄉下老鼠巧遇城市老鼠, 用擬人化故事是寓言最貼切註解! 一片蕈傘、數朵閒雲、幾隻野鶴, 遼闊的聖人上善鏡水、長生天海山水…… 自在隱趣就藏匿於煙霞煉製, 仙幻明月中人字雁行,秦皇酣迷神奇丹丸, 不解蝴蝶夢飛與游魚自樂之藥方?
-
這座島嶼沒有人被遺忘
據說武嶺下雪了,烏來也飄雪了。這一晚,跟社區夥伴站在大街上的路口,聊了好多社區發生的事,不知不覺忘了時間,一看手錶,沒想到已經是深夜十一時三十分。 在大街上服飾店家的門前,有好幾位街友鋪著紙箱,睡在騎樓邊,他們已經入眠。我們看到三位社工人員走過來,小心翼翼地逐一探視每位街友,沒有吵醒他們,然後輕輕在枕頭旁擺上暖暖包。這座島嶼沒有人被遺忘,我的心頭暖暖的。 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某天清晨上班,看到一個人坐著公車候車亭,頭上蓋著棉被似乎在睡覺。一開始不以為意,後來覺得不對勁,因為昨晚下班就看到這個人坐在那裡,換言之,他起碼坐在同一個地方十二個小時以上。 快到公司的時候,我打電話到一一九,請他們去看看。我寧可多此一舉,做一個雞婆的人,無論他是不是街友,無論他有沒有事,沒有一個人的生命能夠被遺忘。
-
問君何處來 福建金門人
大部分金門人故鄉都在福建省,如果在傳統文化上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在政治上也不承認是中華民國人,我們究竟是哪一國人呢?千百年來金門一直都是福建省的一部分,難道台灣(Taiwan)在國際法及法理道統上是哪一個國家?我常到香港及印度出差知道某些當地外籍人士,因政治原因沒有法定身分證明,世界無國籍難民,哪裡都去不得,下場很可憐四處漂流。難道我們要放棄中華民國護照去選擇做一個流離失所世界難民嗎?許多不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的人士,除非擁有雙重國籍,否則他們如果把中華民國護照燒毀了,他(她)們要怎麼樣在這世界自由行動呢?難道我們要做台灣無國籍人士嗎? 正港中國金門人──羅寶田神父 我們自詡為中華兒女還分你我他?長年來在這片土地傳教的外籍神父及修女,他(她)們無私精神及付出更令我們感動並汗顏,如羅寶田神父(法語:Bernard Druetto;1909年3月28日-1994年1月29日),出身法國,曾在中國湖南省及福建省金門縣進行傳教醫療救濟活動。民國四十三年聖誕夜抵達料羅灣,終其一生奉獻於金門島嶼上,金門是他生命裏第二故鄉。對許多金門人都說這是天主送給金門人最珍貴的聖誕禮物。羅神父生前曾說申請到金門「是因為這裡離大陸最近」,早期全島遍地荒涼風沙撲面,神父向金防部租借一塊雜地興建天主堂,部隊派了幾個士兵幫忙。那時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協定,美國第七艦隊協巡防衛台灣海峽並在金防部派有美國軍事顧問團人員,神父被指派為顧問團隨團神父(Chaplain)。因此他有顧問團管道而帶來不少稀缺美援物資,許多老一輩金門人都記得當年羅神父把一袋袋美國麵粉、黃色牛油罐散發給金門鄉親充飢,而結果自己常常是一天只吃兩三片麵包沖杯奶粉裹腹。深知當時金門島上不少家庭長期貧病交迫,生病僅能仰賴青黃不接的野戰軍醫幫忙。早期民生醫藥缺乏,神父能說流利國語常是一身卡其式軍服,騎車風塵僕僕趕赴各地為民眾義診,分文不收而深受民眾敬愛。軍管時期還有宵禁及燈火管制,為了讓神父能三更半夜出診,防區司令部還特發給羅神父一張通行證全島通行。羅神父前後在金門島上奉獻長達四十年一直到人生最後一刻,無私無我的奉獻真正令人欽佩這位正港中國金門人! 合為貴 分則亂 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地區只有二千三百萬人,我們究竟是哪裡人很重要嗎?當今全球化世界開放,張三歡喜美國,可以想辦法移民到美國當美國人;李四喜歡法國可移民到巴黎去做法國人;王五歡喜日本也可以移民去東京當日本人,各憑本事自求發展。我們生居在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只要兩岸人盡其才且安全和平,貨暢其流彼此生存無虞,以「九二共識」保持現狀這也未嘗不是很好選項嗎? 假如真要問追根究柢,所謂「台灣本省人」大都是明清兩代從福建漳、泉一帶人士橫跨過黑水尋求安身立命的後裔,和金門也都是系出同源。台灣中央山脈花東部落原住民幾百年來一直在部落安身立命守護祖靈是哪裡人?國共內戰後遷徙至台灣來自大陸各省東南西北族群是哪裡人?來自東南亞或大陸的外籍配偶是哪裡人?國父 孫中山生曾說:「華僑為革命之母」,來台灣留學華僑青年是哪裡人?無數為保衛中華民國而在金門島上犧牲的國軍將士如吉星文、章傑、李光前將軍及台灣充員兵又是哪裡人? 浯島千百年來位居閩南九龍江口,近百年來歷經改朝換代,無情戰火洗禮,世代交替烽火歲月從未曾在這島嶼停息。金門人如同蕃薯般用天生刻苦耐勞的毅力在絕境中求生存。不屈服於現實惡劣環境及無情烽火,各宗族先祖們就像早期滿山遍野的紅高粱桿低頭結穗但挺直腰桿雄鎮浯洲,不分你我他在這片島嶼上辛苦努力創造才有現在福如東海的生活環境,大家要珍惜現在金門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及生活環境。 當年物資缺乏的金門,因為胡璉將軍因緣而將高粱酒從當年駐金十萬大軍用酒逐年推廣,上百萬曾來金服役的軍士兵回台時每人都會帶高粱酒紀念而讓「金門高粱酒」華麗變身成為名聞海內外白酒,讓每個金門家庭受惠至今,回首來時路真的來之不易。每個金門人對金門酒廠都有深厚情感,當年前人種樹,如今後人受蔭。個人選舉及從政是一時的,能真正苦民所苦為民眾造福受人感念,才不負鄉親父老支持而留名青史!五百年前是一家,百年修得同船渡,浯島鄉親是金門人,大家也都是中華民國人,大家更是中華民族一分子!假如我們心中都去除地域省籍觀念彼此異中求同,兩岸關係會更好及金門未來一定會更好! 金門前水頭中界黃氏「酉堂別業」源自紫雲衍派,係先祖黃俊於前清時期在大陸江南一帶經商致富後返鄉籌建,於清乾隆31年(西元1766年)創建奠基立業,興建作為學堂造福鄉里。創立兩百五十多年來,見證清朝興衰及中華民國誕生,世代相傳至吾輩已歷二十一世,子孫們開枝散葉無論身居海內外,歲月更迭心中永不忘祖,去年十二月上旬返鄉參加金水黃氏世澤堂宗祠奠安大典活動,喜見兩岸黃氏宗親同慶。如今在當朝一波波無所不用其極「去中國化」聲浪欲讓人民數典忘祖之際,身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納稅人,謹以拙文現身說法,民心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改朝換代,安居樂業安身立命,永遠是天下蒼生百姓的心願! (下)
-
心之樹
每個人心裡都藏有一棵樹 樹兒的模樣由自己來建構 某天我遇到稻田裡的這棵樹 有人騎車經過 有人結伴而過 有人駐足觀賞 把樹和自己的思緒、情感連結 於是逐漸編織成一棵心之樹 讓自己生命的風情棲息 而我,幸運地和許多人 同在這建構中相遇
-
翩翩起舞蝶豆花
這是秋意深濃的早上,我騎車優遊自在地徜徉在前往寒溪的道路上游目騁懷,讓視線遨遊於天地之間,讓心靈放浪於形骸之外,仰望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心境頓感澄澈清明豁然開朗;帶著幾許涼意的秋風,沿路陪伴身旁,只覺得神清氣爽,世俗煩憂完全被拋到九霄雲外,但見「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的詩境映入眼簾;唐‧劉禹錫曾有「秋詞」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正是我此刻心情的最佳寫照! 就在我漫無目的左顧右盼時,忽然瞥見道路旁鐵線籬笆上的綠葉層中,幾朵藍得出奇的花朵出現在眼前,由於它們藍得鮮豔奪目,驅使我禁不住好奇下車觀賞!駐足定睛一看,原來是以前我曾在花木圖書上看到過,在郊外也能發現野生族群的蝶豆花,然而,我卻遲至今日才有機會巧遇,頗有相見恨晚之感,不禁喜出望外! 蝶豆花花形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呈寶藍色花瓣中央有輻射狀白色光芒的網狀紋路,整朵花有如展翅蝴蝶,故有《蝶豆花》之美稱,也引人興起無限遐思:眼前的蝶豆花,就像是一隻隻藍蝴蝶,正在成雙成對形影不離比翼雙飛一般;翩翩起舞的姿影,深情款款的風情令人歆羨。 據我所知,蝶豆花花冠多為紫藍或紫紅色,雖然也有白花或重瓣品種,但較為罕見。蝶豆花的特徵是色彩鮮豔,優雅亮眼。值得一提的是,蝶豆花朵只開一天,但是花開花謝,幾乎每天都有花可賞,堪稱藤類花卉中的明星。 相關資料記載,此花花期極長,幾乎全年都能開花,夏季最盛,僅冬季較少。蝶豆花是一種典型的熱帶蔓藤植物,適合盆栽、花壇、綠籬或柵欄美化,惟蔓延性不強,不適合高棚架栽培。 另據稱,蝶豆花富有高於一般植物10倍的花青素,是近幾年來國人風靡的觀賞植物或食品之一,也因此備受重視。有人說花青素在醫學上的重要性不可輕忽,可以保護雙眼、控制血糖、幫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加免疫系統、抗癌、預防高血壓,目前也廣泛的使用在食品、醫療、化妝品等。蝶豆花茶的存在已有許久的歷史,在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地頗為常見,當地人利用蝶豆花製作甜點及彩色飯。台灣近幾年也一度瘋迷蝶豆花飲品,有許多迅速竄紅的飲料店販售漸層飲料、星空飲料,就是利用蝶豆花製作出來的,獲得許多年輕人的喜愛。 惟中醫師駁斥說,蝶豆花在臨床上根本毫無療效,只是一般的花草茶。用開水沖泡蝶豆花,會泡出深藍色液體,蝶豆花的顏色繽紛,藍色、紫色或紅色都有,那是因為它富含抗氧化的花青素。營養師表示,多喝蝶豆花茶,只能說可以抗氧化,但沒有降血脂和瘦身的醫學根據,而且它本身沒味道,通常會加蜂蜜,反而變含糖飲料,喝多了會造成身體負擔,越喝越胖。 拙見認為,蝶豆花在食療、醫療上的見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惟因涉及專業領域,有關見聞,只能當作參考之用。 倒是覺得造物主何其神奇,大自然真的奧妙,能在花花世界中,讓花卉扮演各盡所能的角色,有的花以花容見長;有的花以芳香取勝;有的花以傲寒拒霜讓人刮目相看;有的花以高潔情操讓人肅然起敬;有的花以無私奉獻讓人感佩!就像宇宙之大,芸芸眾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長處,只要各自都能夠盡其在我發揮所長,那麼在這個人生的大舞台上,彼此存在的價值也就無分軒輊了!
-
往 事
循著舊路,攀上 歲月無止盡的階梯 一級一級,焦灼等待 天光湧進眼中 青春與愛 成為我們的故事 記憶是敞開的房間 桌上並列的照片 像一朵朵花 慢慢凋落 又徹底盛開 掩藏甜蜜,閃動溫柔 小小的屋 盡是幸福紛飛的影子 歡愉,盤旋不去 卻無從挽留 驀然回首 往事,如煙如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