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會不會郵差送信來,趁著我們上山耕作時,信被人拿走。」福生哥疑惑地說。 「應該不會吧!下午若看到郵差來送信,再問問他最近有沒有你的信,不就清楚了嗎。」罔腰仔替他出主意。 「這個辦法很好,不過下午我必須上山施肥,妳就幫我問一問。如果郵差說有,一定是被人拿走;假若說沒有,勢必是班長沒有寄信來,這樣就一清二楚了。」福生哥興奮地說。 經過罔腰仔向郵差查詢的結果,這幾個月來並沒有福生哥的信,甚至他負責遞送這個村莊的郵件已一年多,就未曾看過他的信件。如果日後有他的信,一定會親自送到他的手中。儘管郵差說得很清楚,班長沒有寫信來也是不爭的事實,但不知怎麼地,福生哥的心裡總是感到怪怪的。 坦白說,他和班長非親非故,亦無深厚的交情或是八拜之交,只是一般老百姓和軍人相識而已。可是金花往生時他卻送了一份豐厚的奠儀,甚至親自跪在她靈前上香祭拜,過後還經常送他饅頭和飯菜,並沒有瞧不起他這個種田人,不但夠朋友,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北貢兵。(一三九)
-
細說金門紅粿
紅粿又稱「塗仁粿」,在慶典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小時生活清苦,總期盼著拜拜的日子,定有粿可吃,尤其年節,拜天公的紅粿、膨仔粿,上元(元宵節)到廟裡拜拜的紅粿及鳳片龜、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三月十五日大道公作醮、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爺、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拜月娘媽及長輩作壽、囝仔喜日……等,都會用到紅粿。紅粿代表著對神明至高的敬意,相對的,在生命禮儀中亦有同等象徵,但時代轉變,祭品亦呈多樣,自己卻還是愛以「塗仁粿」祭拜,也許是不想忘掉這記憶的味道吧! 作紅粿時,小孩總也是在一旁忙著,或是數數什麼圖樣的粿有幾個,正數得起勁,阿媽用她那麵粉手「啪」打了下去,哇!手很快收了回來,阿媽:「不可以算粿,會粿面,嘴惦惦就好。」喔!就不敢再數了,但卻牢牢記著,不可數,不然會粿面,趕緊閉嘴,不敢再指指點點,這時改用眼睛數,應沒事吧!有點不放心,趕緊去照鏡子,看看有沒粿面,好加在,原來用眼睛數沒事,太好了。 大人總刻意做一些印有魚、羊、錢圖紋的粿,因其巧小可愛,小孩也喜歡,好不容易盼到粿蒸好了,好期待喔!終於可以吃了,又聽阿媽么喝著:頭粿不可拿給囝仔吃,正要咬一口,又被收了回去,說是小孩不可吃頭粿,會長不大,喔!媽媽把第一個粿拿來給阿媽嚐了之後,才真正可吃紅粿,哇!哪又Q又香又甜的紅粿,花生香甜、綠豆軟Q,好吃,心裡充滿著滿足與幸福滋味。 在台灣工作時,逢年節總想著家鄉紅粿的滋味,晚上園長拿來一個紅紅的粿遞給我,說:「紅龜粿很好吃喔!請你」,盯著半天,不是捨不得吃,而是不敢吃,思索著這是紅粿?怎麼這麼紅,用什麼做的紅龜粿,怎麼跟我們家的紅粿顏色差這麼大,雖有一樣親切的圖案,但紅得也太紅了吧,有些怕怕的,不敢吃,一直擺在桌上,直到發了霉才丟掉。至目前乃未真正品嚐過台灣的紅龜粿,但很喜歡客家草仔粿,也許還得先克服這麼紅的紅吧!金門紅粿偏粉紅色。記憶的顏色與滋味總是甜蜜的,有機會還是想嚐嚐台灣紅龜粿與金門紅粿口感有何差異。 在金門,紅粿有其習俗與禁忌,喜日:如小孩滿週歲、長輩做壽等,贈送親友的紅粿,要用盤子盛著,以雙數為佳,挨家挨戶送,拿到粿者把粿取走後,要在盤中放「豆」,稱壓豆,並奉上一句吉祥話,任何豆類皆可,其意「食豆食呷老老老」,意涵著長命百歲。因此,最後總會拿回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各類豆,煮一鍋八寶粥,或是炒豆吃了,有時得將「豆」分類做種子用,這是件可怕的工作啊! 但若是拜天公生的紅粿以雙數吉,需有天公圓、紅龜二樣,其餘狀元遊街、歪尾桃、錢、豬、羊、魚等皆可。天公圓與紅龜則適包綠豆■,尤其是天公圓,必用綠豆■,否則蒸熟易扁塌,粿形不美,其它皆以包塗仁麩為主,味道更受大眾喜愛。阿媽總不忘做小巧的五腳圓,置於天公圓上,莊嚴中帶有可愛,祭拜天公時,總盯著五腳圓,等一下不知能否吃到五腳圓,雖味道與天公圓同,只因其可愛吧! 粿印花樣雖多,皆富吉祥意含,如魚「年年有餘」、錢「財源滾滾」等。拜天公的紅粿,忌送予親友,只限給予於上一年家中有喪者,主因其家中守喪不宜祭拜天公,因此,親戚、鄰居於拜天公之後會將紅粿作分享,但此時無需壓豆,通常只會取兩三個,以表謝意,餘原盤帶回,忌空盤返回。 上元節(元宵節)亦需做紅粿到廟裡拜拜,祈求平安,或於前一年有到廟裡祈願者,今年當以紅粿到廟裡還願,謝神明保佑。現今廟宇皆有「乞龜」活動,到廟裡求願,神明若允你帶回所乞之紅粿或鳳片龜,並於粿上插柱香,方可拿回家享用,亦或因喜吃廟祭拜之紅粿、鳳片龜,媽媽就會說,去跟大道公拜拜,若有聖杯就可將粿帶回家,但記得來年需要以雙倍「粿」到廟裡答謝,或折現金謝神明亦有之,唯不可不還,切記。 中秋節時,家中有未滿十六歲之小童,長輩常說:囝仔若壞養飼,中秋節時要做一付「九豬十六羊」到廟裡拜拜,祈求神明庇佑。因此,往後每年皆需以「九豬十六羊」到廟裡拜拜,直到滿十六歲,十六歲這年要做雙付「九豬十六羊」到廟裡謝神明。 每回到店裡尋寶時,老闆總說:「這可是古董喔!買一個市面就少一個,雖微有蛀,但紋路還是漂亮,值得買」,心裡就發癢,好吧!就買了。近日在鄰居家看到一只刻著老鼠與古錢圖案,真覺發現了寶,第一次見有「鼠」之圖案,其意為錢鼠,真是唯妙唯肖,甚是喜愛,不捨放下,只得拍了照後再還以主人,叮嚀要收好喔! 粿印,其花樣多變,文化蘊藏豐富,其圖案且具文學與技藝之美,精細雕刻之技術、刻繪圖案富意涵,線條流暢,簡潔遒勁,值欣賞。取其特性或諧音之寓意,粿印除「龜」型外,另有各種不同的圖像,代表者不同吉祥之意。「龜紋」是所有粿印中最常見之圖案,通常「龜」的中間會有壽字樣,以簡體字刻之,「龜」在閩南語中與「久」音近,因此祭龜有祈求「長壽」之意。古籍《尚書》指「壽為五福之首」。 五福:「長壽」是命不夭折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且寬厚寧靜。「善終」是能預知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無遭橫禍,身體無病痛,心無罣礙,安詳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瓜果紋」如石榴、佛手、桃,為多子、多福、多壽,三多吉祥之意。 荔枝、桂圓、核桃,果實呈圓形,圓與元同音,三種瓜果組成「連中三元、三元及第」,喻應試成功、出人頭地。(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 「花、草葉紋」如:常春藤,藤蔓綿長,生生不息,意子孫綿延,長春、富貴之意。梅花:喻堅忍不拔、喜上眉梢。牡丹:富貴。竹:祝福。松:長青不老、益壽延年。 「動物紋」蝦:身形能伸能曲十分活躍,順心之意。羊:吉祥如意。豬:諸事大吉。雞:與閩南語「家」同音,起家有祝福新人幸福長久、早生貴子之意。 「文字紋」如囍、喜,福、富、壽,財、古錢,見字知其意。 「人物紋」如狀元遊街、狀元返鄉,意金榜提名。 只因愛做「粿」,而迷上粿印之美,外出旅遊時,會刻意找尋雕刻店家,總有尋寶之樂。現今「粿印」且加入活潑元素,如卡通圖板,老闆總說:手工製要價不菲,用的人少,願買者更少,以機器刻製趣味圖樣,可作遊戲印模,增加些許收入。但仍有尋寶者,純藝術欣賞之,高價購買,當然其圖案與雕工自不在話下,其色以原木及紅色(老闆稱其為中國紅)為之,置於家中作裝飾,有祝福之意。「粿印」任一圖案皆代表著無數的祝福與期望意涵,下次吃粿時,用心欣賞後,再慢慢品嚐,把祝福一起烙於心裡吧!
-
【胡璉逝世四十年紀念】 胡璉《金門憶舊》重刊導讀
而後國軍再獲得美國第七艦隊軍事支援巨砲而還擊更加強烈。炮戰持續四十六日後至十月始經兩岸高層秘密折衝而停戰。金門炮戰因有先前地下防禦設施之構工,而使軍民傷亡降至最低。解放軍以人道考慮單方宣布停戰,改以實施單日象徵性炮擊,持續到六十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方才停止炮戰,兩岸終於全面停火。胡璉領導金門軍民挺過八二三炮戰危機。戰後因戰火誘發青光眼疾,為政府護送西德治療,調任陸軍副總司令,主持國軍反攻大陸《凱旋計畫》之研究,自此完全由第一線戰場退出,也結束了在金門的日子。 胡璉初治金門之時,軍民關係緊張,因為軍隊為了戰備需要,經常強制徵用民力或百姓家產,胡璉用了許多心思改善軍民關係,日後都對民眾損失設法補償,而胡璉拉攏民心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小手段,就是胡璉以自己的座車提供作為金門鄉人嫁娶迎親的禮車,軍車亦提供鄉人出外交通順路搭載服務,對軍營周邊獨居老人給予居家照顧,獎助在外留學讀書的金門學子。大米換高粱、興修水利、獎勵養豬、進口香港舶來品、對鄰近軍營民宅免費供電、鄉民軍醫院醫療免費等等政策,也都大大改善鄉民的生活條件,受到歡迎。有一則故事說,民國四十年間,有天胡璉到鄉村巡視,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田間工作,於是上前慰問,但老婆婆卻對他比手劃腳、大聲吼叫,此事顯示出當時金門人民的憤怒及不滿。誰能想到,胡璉日後竟成為當代金門人崇敬喜愛的恩主公。 胡璉在本書最後,闡述了他的金門邊防經驗所凝聚出來的金門精神,為大無畏、親愛精誠、刻苦耐勞與恬淡謙退四端。金門孤懸大陸邊緣,時刻防衛解放軍襲擊,此為大無畏;兵團上下道義相繫、生死與共,此為親愛精誠;前線孤島資源匱乏,必須刻苦耐勞;兵團不稱功,接受整軍編遣,為恬淡謙退。今日兩岸已走向和平發展與競爭的時代,儘管戰爭的威脅猶在,金門如何由兩岸兵家必爭之地,扭轉乾坤,由中國自由和民主的示範和監護者,進而同時成為兩岸和平的橋樑和兩岸治理的政治實驗區,這是金門人民對自己和臺灣海峽兩岸歷史命運的道義責任,也是當代金門最佳的全民國防戰略,更是金門精神在當代的發揚光大。 要認識當代的金門如何在戰爭的歲月中,從一個資源貧瘠、滿佈廢墟的蕞爾小島,搖身一變為民生富裕的海上公園;從砲聲隆隆的軍事前線,如何轉型為交通來往繁忙的兩岸和平橋梁、自由燈塔、民主長城,《金門憶舊》一書,作為那以生命和鮮血見證的當事人的第一手史料和心路歷程,凡是金門人,不能不看,在後方享受金門人犧牲的全體臺灣國人,更不能不看。(下)
-
眼睛
越過炊煙與光影底變化 油菜花於溪流尋找黃金 翅膀 面對千年石拱橋如蝴蝶 翩翩起舞 沉睡於虛幻早春 睫毛波動的倒影 村婦忙不迭挑菜花 讓炊煙嬝嬝 溫飽 於晨曦清醒的拱橋 迴映纏綿波光 兩顆巨大眼睛讓思念似水藻一樣長 翡翠倒影留住 時光 輪迴 注:婺源古文明旅遊,隔代之迷,隔陰之昏。明清徽派建築的保留與遺忘。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我們可得好好替他保管,不要他跟著部隊東奔西跑沒有弄掉,反而寄放在這裡被我們搞掉,那就不好交代啦!」福生哥憂慮地說。 「應該不致於這樣,除了我們兩人外根本沒人知道。尤其像我們這種家徒四壁的農家,更不會引起小偷的注意。」罔腰仔說。 「萬一他不來取回,勢必會造成我們很大的困擾。妳說說看,到時要怎麼辦才好?」福生哥仍有許多憂慮。 「不可能啦!你可知道,兩塊金條十兩黃金,值多少錢啊?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村子裡的人,了不起是賣豬賣牛時,買一只一兩錢重的戒指,留到娶媳或嫁女時當婚戒,平常那有閒錢買黃金來保值。說不定全村加起來也沒有十兩重。你說說看,你跟班長非親非故,他會平白地把十兩黃金送給你嗎?如果真是這樣,你福生哥不就發洋財了嗎?到時田地也不必耕種了,每天悠哉遊哉過生活,做一個快樂的神仙。」罔腰仔笑著說。 「妳說的不無道理,既然答應幫他保管,就不必想太多,只要收好不要被偷就好,他隨時都可以來取回。唯一想不透的就是迄今沒有他的音訊,而且已經回去了好幾個月了,不知會不會發生什麼狀況。」福生哥憂慮地說。 「不會啦!」罔腰仔樂觀地說:「軍隊紀律嚴明,班長體格又粗壯,絕對不會出什麼狀況。」 「難道會忘了我們這裡的地址?」 「不可能。我們金門地方小,人口不多,只要寫金門某個村莊,某某人收,郵差照樣送到。」(一三八)
-
【胡璉逝世四十年紀念】胡璉《金門憶舊》重刊導讀
胡璉在臺灣的勳業與事功,完全奠基在金門。他也因此被譽為金門王和金門現代恩主公,與唐代開浯的牧馬侯陳淵千古齊名。《金門憶舊》一書,是胡璉有關金門的回憶錄,初版於民國六十五年,隔年胡璉就去世了。這是解甲歸田多年後的胡璉對自己精心經營的金門的人生回望。寫作此書的時候,胡璉每週都到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旁聽李守孔的《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和林瑞翰的《宋史專題研究》,除了病假外,風雨無輟,他在江西組建第十二兵團和怒潮軍事政治幹部學校時,總以南宋丞相文天祥故事激勵士氣,文天祥在零丁洋裡嘆零丁,四顧茫茫,國破身亡,胡璉卻以助軍古寧頭大捷扭轉乾坤,建設金門為海上長城,固若金湯,俯仰顧盼天地幽幽。生前戍邊嚴陣以待,身後永世魂護臺灣。 民國三十八年,胡璉以黨軍模式在江西重組國軍第十二兵團,起用柯遠芬為副司令官,計畫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邊區建立游擊根據地,與臺灣遙相呼應。而這也是李宗仁代總統所任陸軍總司令張發奎《防衛湘贛粵邊區計畫》的一環。胡璉、柯遠芬,以及十二兵團裡的悍將高魁元,都是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的同學,蔣中正、陳誠的學生。胡璉和柯遠芬心裡想的,就是孫中山繼承自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十月革命的經驗,以黨建軍、以黨建國,當年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一片山區建立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胡璉在此招募流亡學生,以「上馬殺敵,下馬治民」為軍政幹部人才培育的目標,創立了怒潮軍事政治幹部學校,這是他在中國大陸內部經營反共復國事業的資本。 在閩浙贛粵邊區建立游擊根據地的構想,抵不過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路而南的強大攻勢,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在國立浙江大學史地學系教授張其昀的建議下,下野之前即已布局撤退臺灣,作為蔣中正中央系國軍的嫡系部隊,胡璉接受了蔣中正的建議,乃率領兵團大軍和怒潮學生分由江西經閩西、粵東兩路殺出,沿梅江抵汕頭,自九月底起分批離開中國大陸,其中第十八軍高魁元部先應東南軍政副長官羅卓英之請渡海馳援金門,十月中再有第十九軍劉雲翰部在東海和臺灣海峽故意迷蹤,突然於十月二十四日轉向登陸金門料羅灣,支援福建省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湯恩伯、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和先遣的高魁元第十八軍防衛作戰,胡璉臨危受命,接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指揮國軍反攻,贏得古寧頭大捷。戰後開府金門,第十二兵團改編為金門防衛軍,就任金門防衛司令官,而以怒潮學生投入部隊、金門戰地政務和支援中小學教育,從此展開他在戰後金門十年的建設。 胡璉建設金門戰地的指導思想,表現在柯遠芬在怒潮學校〈現代戰爭思想〉演說中所宣示的三大教育宗旨: 一、現代戰爭的觀念,是以武力為中心的思想總體戰;二、現代戰爭的形態,是以攻擊為滲透,防禦為網形;三、現代戰爭的方法,是以群眾為基礎,武力為後盾。 孫中山建國程序論中第一階段的軍法之治主張,更賦予了胡璉和柯遠芬規劃戰地政務的正當性基礎。當然,金門並非軍事占領地,卻是戰地和前線。胡璉想像反攻大陸戰爭開動時,他的兵團必定在第一線打前鋒,在收復的失土上迅速建立統治秩序,也將成為他的重要任務,如此一來,他必須擁有一批可以協助他在收復之地實施軍事接管的優秀幹部,這是他何以不願將怒潮學生直接送入陸軍訓練司令兼臺灣防衛司令官孫立人在高雄縣鳳山鎮主持復校的陸軍軍官學校的原因,胡璉沒有機會在江西老蘇區一展身手的戰地建設構想,在位於臺灣本島的中央政府對其鞭長莫及的情況下,金門正好提供了他絕佳的軍事統治實驗場地。蔣中正、陳誠、蔣經國等臺灣實力軍政首長雖對胡璉的霸氣和領導才華有所忌憚,對胡璉忠黨愛國之心則毫不懷疑,絕對信任,這也是大將軍胡璉號稱金門王而何以受國家的權傾倚重了。 胡璉以兵團幹部和怒潮子弟為枝幹,在金門實施戰地政務,最早一度設立金門行政公署接管金門縣政。然而,要達到網形防禦和群眾動員作戰軍民一體的程度,則必須根本地將金門從「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傳統社會,改造成高度軍事政治動員的戰鬥共同體。這一任務,則主要由胡璉怒潮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來承擔。胡璉以金門行政公署任命的村長取代傳統鄉紳在基層社會的領袖地位,並在各村派任村指導員,對基層民眾進行反共意識形塑和戰備訓練,同時建立戶籍紀錄,而以五戶聯保連坐制度,建立保密防諜的網絡。村指導員可謂金門防衛軍在各村的代表,民國四十二年後,金門在民伕徵調的基礎上成立民防指揮部,各村民防中隊即由村指導員或其後改稱的副村長負責組訓,實施政治、軍事和軍勤教育。胡璉在金門創立福建省立金門中學,由怒潮學校教官進駐任教。胡璉還通過國軍和民防隊的政治教育,以黨國思想和三民主義對金門軍民進行精神武裝,並有《正氣中華報》的發行,作為金門軍民共同的精神食糧。胡璉在金門島上樹立一系列的精神地標,如太武山頂的毋忘在莒泐石、太武忠烈祠、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國父孫中山銅像、無名英雄像、無愧亭、莒光樓等,強化國軍官兵的政治意識、提醒其歷史使命,鼓舞其士氣,也榮耀著他們的國魂。 胡璉駐守金門期間曾經發動過幾次反攻大陸登陸游擊作戰,但都只是戰技的鍛鍊,真正大規模的反攻和占領計畫從未實現,其原因除了兩岸已被鑲嵌在冷戰結構,而各為美國和蘇聯的代理人,不可能單獨破壞東亞區域恐怖平衡,以致國軍若無美軍支援,便不具備單獨發起大規模反攻作戰的能力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對岸也實施網形防禦,以黨國嚴密的社會控制和狂熱政治運動形塑的人民群眾配合解放軍的國防,使國軍騷擾性的游擊戰,一深入敵境便如陷入泥淖當中,動彈不得。 胡璉兵團十萬官兵進駐金門,首先即為戰後人口僅三萬七千人的金門帶來龐大的生活環境壓力。當時國家實力有限,金門實施戰地管制,以往支持金門經濟的僑匯斷絕,胡璉許多時候必須開源節流,自想辦法籌措建設經費。壓榨國軍官兵和民防隊員的勞動力和國防經費的挪用,重政務而輕軍事,可能是胡璉主政金門期間最受訾議的地方,比如中央公路的興建和維護;以粵華合作總社包辦物資供應和金門香港貿易、發行金門單行貨幣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以臺灣大米換取金門高粱而建立金門高粱酒生產與銷售體系兼以解決金門糧食問題,則都是胡璉具有創意而效果奇佳的生財之道。金門有今天鬱鬱蔥蔥的人造森林、以中央公路伯玉路為中心貫穿全縣的交通網、金門高粱酒廠支撐起的豐富地方財政、文風鼎盛高等人才濟濟的文化風貌等等,無不出自當年胡璉頗富遠見的規劃。 胡璉在金門的建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底古寧頭大戰後期接掌金門防務,十二月正式就任福建省主席、金門防衛司令官,四十年再兼任福建省游擊總指揮,到四十三年六月赴桃園縣出任陸軍第一野戰軍團司令,但仍兼任福建省主席到四十四年二月。這一時期,亦正值韓戰期間,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臺灣無立即遭受入侵威脅,胡璉因而必須搶進完成金門防禦工事。這一階段胡璉治浯的施政重點為:「固國防,裕民生,人人納入組織,個個皆能戰鬥」,成就為古寧頭戰後金門的重建,使金門成為軍民一體的戰鬥共同體。胡璉對金門實施軍事統治,設立金門行政公署接管金門縣政府職權,四十二年二月結束全面軍管,恢復金門縣政府。這一期間則歷經了三十九年七月大二擔戰役、四十一年十月南日島戰役、四十二年二月湄洲島戰役和四十二年七月《粉碎計劃》東山島戰役。大二擔戰役係源自解放軍主動由廈門進攻烈嶼鄉之大擔、二擔兩島,時國軍三谿部隊史恆豐部通訊中斷,幸賴小兵賴生明冒死傳送軍報,加以颱風天助,乃獲大勝,大擔、二擔此後改名大膽、二膽。南日島、湄洲島和東山島戰役,則皆為與美國政府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設立之西方企業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合作,以突擊實戰驗收國軍戰技訓練成果,東山島戰役為解放軍擊敗,其後國軍則未再對中國大陸沿海發動突擊。 胡璉遺下之金門防衛司令官由劉玉章接任,劉玉章亦為黃埔四期強將。金門軍務與民政協調之問題,在胡璉卸任福建省主席後更形嚴重。四十五年六月,國防部頒布《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由金門防衛司令官兼任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指導與監督金門縣政,並將福建省政府移駐臺北縣新店鎮,才根本解決戰地政務的制度問題。劉玉章四十三年到任未久,即於九月三日爆發九三炮戰,解放軍對金門展開密集炮擊。劉玉章其後則採納日本軍事顧問團建議積極展開地下化防禦工事,其功用在更大規模的八二三炮戰中充分獲得證明。劉玉章任滿後升任陸軍副總司令。九三炮戰使美國警覺到協防臺灣的必要性,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親自動身到臺北訪問,十二月,《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臺北簽訂並經兩國國會批准而生效。惟美國承諾協防的中華民國領土僅限於臺灣和澎湖諸島,金門不在範圍之內。九三炮戰破壞了水頭碼頭,提高了金門與香港貿易海上運輸的風險,蔣中正總統於是下令停止。四十四年一月,解放軍進攻浙江省舟山群島大陳列島,政府決定軍民撤遷臺灣,美國國會通過〈臺灣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 of 1955),授權總統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在認為有必要時,得動用軍隊保衛臺灣澎湖以外的中華民國領土,此則形同將金門納入美國協防範圍。 胡璉在金門的第二階段為四十六年七月,回任金門防衛司令官,兼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與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到四十八年十月底升任陸軍副總司令。這一階段他治浯的施政重點為:「精兵,簡政,厚生,宏教」,即提高國軍戰力和戰地行政效率、增進民生經濟和國民教育。任內於四十七年八月爆發八二三炮戰,金門遭受解放軍瘋狂密集炮擊,因有國軍被俘情報洩漏,金門防衛司令部翠谷水上餐廳於晚餐第一時間遭到砲擊命中,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同時中彈先後殉國,司令部對外通訊中斷,逃過一劫的胡璉一時令不能出,全軍未奉命而不得還擊,此時有司令部直屬砲兵第六九二營魯鳳三營長氣急攻心,決定自行開砲,全體砲兵部隊以為胡璉下令,士氣大振,全力反擊。(上)
-
不將就哲學
生活總是想不一樣,想多彩多姿,想燦爛繽紛,想體驗人生,但朋友呀!人的青春有限,不能隨意揮霍無度,因為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在現實世界裏,沒有人此生會重來過,因為它不是戲劇,不是電影,更不是科幻小說;可以時光倒流,可以回到過去。 因此我們是否應該更珍惜時間的寶貴,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不要浪費時間在議論別人的是與非,因為我們看到的是用自己的角度議測別人,別人永遠是他而你是你;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活版本皆不同、角色各不同,在你自己的角色裡找到努力奮鬥的理由,然後以最舒服自在的方式生活,可以選擇的就選擇每個人屬於自己的自在與舒服,不能選擇的事好好就堅持的完成它,也是一種不將就哲學。
-
反 哺
「慈烏反哺」、「羔羊跪乳」,烏鴉跟小羊都會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感謝、孝順的心意,更何況是人類呢? 我的外婆多子多孫多福氣,幾近百歲的她,身體還算硬朗,偶而有一些老人疾病,心臟、頭痛、暈昡……等,這些現象一年犯個數次,特別是在年節過後,當歸巢的親友返金,她一個當老祖母的人,總是興奮不已,叨唸著誰回來了、誰沒回來了,總是給大家來個大點名,然而這些人回到工作崗位後,她總是犯寂寞病,此時老人的疾病就會浮出。 平日外婆與舅父舅母同居,生活起居由外籍幫佣照護,多為二人相依為命,自己煮食,情同母女;外婆疼愛外佣的程度,都讓女兒們羡煞不已,女兒們常是爭風吃醋。外佣的費用由租金收入支付,此外老人家有一些政府給付的老人津貼,外婆一點也不給子女們負擔,比起其他老人,外婆及她的子女們是十分幸福的。 外婆若要看病、出門,多為她指定並依賴二名外孫女接送,其餘在金門的長輩、平輩多為不主動,逃避、裝傻,行色的人都有;我多能配合,除非工作忙碌,則協商表姐出動。今日表姐表示必需請假才能載外婆看診,我是這樣竊竊一笑。 家族成員以外婆為名義設立line群組、社團;群內總是分享影片、笑話、每天噓寒問暖,然而對外婆的問題卻總是避責,難道沒有不需要請假的人嗎?這種問題勢必要解,否則永遠只會落在我們表姐妹身上,以致於常常讓我懷疑我是沒舅父還是沒阿姨呢? 「反哺」是我常給朋友的觀念,這些老人,已經是見一面算多一面了。我們會大,他們會老。在時間的催殘下,他們將漸漸的老去;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相對的以後你的子女會怎麼樣對待你。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雖然在台灣成家的老兵很多,可是各人的想法不一樣,聽班長說他老家有一個童養媳在等著他。這點或許就是他不準備在台灣成家的理由。」福生哥說。 「班長未免太固執了,希望他這次輪調回台灣,能盡快地找一個寶島姑娘結婚。就憑他那兩塊金條,建立一個小家庭,絕對不會有困難。」罔腰仔信心十足地說。 「如果輪調回去後想馬上結婚,還真是一個大問題。妳說說看,這兩塊金條他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拿回去?沒有錢根本結不了婚。所以他把金條寄放在我們這裡,實在是最笨的做法。」福生哥說。 「他的想法可能是我們金門距離大陸較近,一旦將來反攻大陸,可以從金門到廈門再回老家,然後順便把金條帶走。坦白說,帶著兩塊金條跟著他東奔西跑,確實也不是一個妥善的辦法。萬一弄掉了那可不得了,怎麼對得起他娘。」罔腰仔說。(一三七)
-
東施效顰學畫畫
穩穩的太武山,像座彌勒佛,坐落清風悠閒中。甜甜酒窩,寬敞心胸,經年累月,一代走過一代。瑞氣祥雲,與世無爭,恬淡的民風迴盪整座山城。近年來,風水輪流轉,人口提升,熱鬧的氣韻逐漸攀升,不一樣的風向也跟著旋轉。孤陋寡聞的我第一次認識「駐縣藝術家」入駐金門,欣賞金門,彩繪好山、好水、好幸福的金門,把金門的美融入五彩繽紛中,來一次不一樣的藝術禮讚。 金門縣文化局於2016年9月至11月,每星期六早上9點到12點,辦理「繪畫藝術班」,邀請四位傑出的藝術大師,本著「往下紮根,往上結果」的理念,招收對畫畫有興趣的鄉親,聆聽老師們對畫畫的解說和指導,開創自己美麗的天空。 老師說:面對畫布,如何布局、構圖、比例、陰暗、明亮、編排位置、意境等等各有不同,實地演練後,大家信心滿滿,天賦不同,創意無限,每一次的課堂都有不同的驚喜和讚賞。對畫畫一點感情都沒有的我,經常畫虎不成反類犬,手中畫的跟心中想的不一樣。但是,老師說:努力就會有好結果。短短兩個月的課程,一溜煙,消失了,留住的回憶全是大夥兒真摯的面容。 藝術家,蘊藏著與眾不同的特質和天分,不同年代,不同的畫法、想法、看法,每人都有內心世界,想要自由創作,自我抒壓,自我表現,都有獨樹一格的創意和巧思。心中儲存的人、事、物,只要靈機一動,畫布一攤,揮灑自如,一幅幅作品源源不斷,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吳衍震和周芳聿老師,指導我們小河流水,百花盛開,鳥類棲息、覓食和飛翔等等自然生態,該如何布局和下筆,生動活潑的課堂引人入勝。還介紹許多永垂不朽的偉大藝術家,如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畢卡索、高更、梵谷、米羅、達利、米開蘭基羅、拉菲爾、莫內等等,好像又回到歐洲中古時期的文藝復興。精彩的藝術大師和永不抹滅的畫作,點亮藝術櫥窗,驚世之作,亙古流傳。還有近代日本前衛畫家草間彌生,她以點、線、面畫出的圓圓點點,獨領不可思議的創作風格。 鄒佳哲老師來自師大美術創作理論博士班,作風謹慎,按部就班。老師教導我們首先了解畫圖用具的重要和用法,再談構圖技巧。以畫蘋果為例,色鉛筆的選擇,透明與不透明的畫法,顏色深淺的異同,深奧的原理原則很多,這些都是真材實學或渾然天成的畫家,才能一點就通,非一般粗俗的我所能理解。 佳哲老師,2017年3月8日至22日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創作展「金門有張美麗的臉」一幅幅人物肖像畫,把鄉親溫婉、純樸、善良的神韻和堅苦卓絕的個性呈現得淋漓盡致。鄉親看到自己熱忱開朗,唯肖唯妙的肖像畫,有如遇到許久不見的親友,似曾相識,卻又不太真實,癡癡凝望好久,熱血沸騰,澎湃不已。 畫功快速流暢的佳哲老師,短短30分鐘即將閒聊中的縣長陳福海先生肖像畫了下來,大家舉手稱讚的同時,許多慕名而來的朋友都自告奮勇想當模特兒,請佳哲老師現場揮灑,留住美麗的時刻。這陣旋風還未結束,金門縣文化局展完後,於四月一日轉往金沙鎮文化園區,繼續展出,直到4月29日才展出完畢。 佳哲老師曾在淡水捷運站當街頭藝人(幫人畫像)一位遠住馬祖的小女孩跟父親到淡水遊玩,看到老師作畫,駐足深望,無限仰慕。小女孩返回馬祖後因得風寒而往生,彌留時,小女孩很想擁有淡水捷運站那位畫師,畫一張美美的照片,哀戚的父親謹記小女兒的遺願,即刻啟程再赴淡水捷運站尋找老師。已有多天沒來畫畫的老師,當天心情有點鬱悶,信步走到捷運站散散心,透透氣,就在此刻與小女孩的父親相遇了。悲傷的父親告訴了老師一切後,仁慈的老師二話不說,連夜趕工(6萬免費)依據小女孩照片,把畫好的畫像交給小女孩父親,小女孩父親如獲至寶,極快把畫像帶回馬祖,作為小女孩告別式中的遺像,老師無聲勝有聲的壯舉,撫慰了小女孩在天之靈,也安慰悲傷中的家人。 嬌小可愛,氣質出眾的蔡苑錦老師,教導我們如何以幾何圖形構成美麗的圖案,用線條的方式,立方體先定位再以交叉輪廓線慢慢勾勒。老師熟練的示範,以轎車為例,畫出來的轎車跟真的轎車一樣貴氣。以牛為例,畫出來的牛跟真的牛一樣生動。老師應用幾個簡單的圖形就畫出一幅美麗的圖騰,而我卻迷失在那幾個簡單的圖形中。 看別人學東西,輕而易舉,手到擒來。然,功力的養成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經常提醒自己,不要信口雌黃,以為,那有甚麼了不起,你會,我也會,那可不盡然,試了才知道會還是不會。 感恩文化局的貼心,安排這四位優秀的藝術大師,他們以豐富的學識,精湛的創作力,慢慢引導我們踏入藝術的殿堂,雖然我的畫功仍然停留在畫虎不成反類犬,但,老師說過,多畫會進步,希望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稿費轉贈金門縣大同之家)
-
蓮花印象
水蓮花 一朵朵蓮花恣意在我的眼前盛開,我靜默觀賞一朵朵蓮花璀璨綻放,往四面八方的盡頭處伸展再伸展,渲染的漣漪那樣輕柔又充滿彈性的寧靜張力,直到伸展到極致,才悄然緩慢的內斂收納起波痕,最後,水痕在我的眼前寂然消失,寧靜重新還給天地,好像什麼都不曾發生一樣。不過,緊接著又會有下一朵蓮花,再下一朵……周而復始,每朵蓮花的開與落,舉手投足之間好比一個優雅的瑜伽舞者,似乎在演繹著什麼?象徵著某種哲學式的啟迪?冥冥中好像非常熟悉不過的印象,我不確切「它」究竟暗示著什麼,或者透露著某種玄機!總之,我陷入若有所悟又夾雜些許迷惑的惘然。 我被這一幕吸引聚足,原本兀立泳池一畔獨自做著伸展熱身,視線情不自禁的被騰挪轉移開來,這是我的世界--私密的蓮花,沒有經過世俗干擾、裝飾的自然景象,開合之間只有自己完全獨佔擁有,耽溺著似真似幻、似懂非懂的世界。 我的動作雖然並沒有因此停歇下來,依然持續甩動身體,節奏或多或少因為分心而跑掉了!有一搭沒一搭的,可是此刻似乎顯得並不頂緊要,難得的邂逅比什麼更重要,意念稍縱即逝,把握當下靈犀相契的領悟!瞬間,覺得那被生活桎梏的重重罣礙,突然放下,卸得乾乾淨淨,有種如釋重負的怡然喜悅。 抬頭瞥見屋頂,屋頂的鐵皮鋼板滿布著坑坑孔孔的鏽痕破洞,水珠就是從鏽蝕的破洞隙罅間貫穿而落,造就滿池的蓮花層層疊疊的開落。原來就是因為年久失修起的「因」,意外造就蓮花舞群誕生的「果」,進而引發後續的遐思。我因此聯想起世間的一切,浮面的印象未必是事實的原始內涵,如果不去深究探索,往往會被第一印象所誤導,而真相也難以一窺全貌。 眼前寂寂的景象不也像許多城市一樣,在繁華與熱鬧的背後其實也存在破敗的角落,只是常常被表面浮華所掩飾、忽略,理解這種不完美的瑕疵,換個角度欣賞不完美的瑕疵,往往也能呈現意想不到的另外一番「瑕疵美」。領略了世間充斥的不完美裡其實也是蘊藏著生命中一體兩面的相連臍帶,才能坦然的接納周遭的一切變與不變。 溺水的蟑螂 據說泅泳者有益身體健康,為了改善孱弱的體質,毅然決定投入早泳的行列。從春夏秋冬;晴雨不停!努力讓自己蛻變為四季的泅者。 體質因為天生基因使然,其實並沒有因此改善了多少,四季的泅者註定要擔負的業障卻一項也跑不掉,尤其冬天的水溫,入水的剎那,彷彿像根燒紅的鐵棒沁入水中瞬間會騰冒出陣陣白煙似的!害怕,像許多人一樣;不害怕,和許多人不一樣。其間的差異在於心念的轉換,因為如果把入水出水視為人世間的一趟修行,就會產生苦極回甘的法喜。忍得了孤獨,淡化觳觫恐懼的念頭,當苦不單只有苦,冷也就不再只是一味純粹的冷! 偶有泳友糾正我的姿勢,感謝他基於一番好意的建議,可是由於漏斗胸的緣故,我很清楚自己今生難以習得一身優雅的標準泳姿,二女兒曾俏皮的的調侃形容我的自由式像溺水的蟑螂,我也不以為忤欣然接受,這神來一筆的創意綽號,並且自嘲由於在水中的泳姿辨識度極高,一眼就認得出--這隻溺水的蟑螂。 或許我的水中的身影並不完美,可是我努力的顛簸前行,日復一日的堅持,同樣可以達到強身的目的。舉凡世間事都差不多,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完美無瑕的,可是又有什麼關係呢?孜孜不倦,總也能耕耘出一片新天地,任他荒蕪,良田終將被蔓草淹沒。 待會,熱身完畢的我,也會像屋頂掉落的水珠般撲咚的躍入水中,用自在的旋律在冷冽的水面上泛起一朵又一朵的更大蓮花,於冬天的清晨,綻放著短暫而燦爛的美麗!雖然最終命運也將步入屋頂掉下來的水珠後塵--戛然而逝,消逝的蓮花卻恆久而美麗盪漾著雋永的倩影,滋潤著心田。
-
海濱路
風聲有時沉寂 駐足巷口彎角的雜貨店 隱匿在荒野田埂 遙望遠處的校舍 徘徊在兒童樂園 眺望遠方堤防閃爍的漁火 風聲有時喧囂 硬是穿過街頭巷尾 掀動紅磚的瓦窯 飛砂走石隨著呼嘯 向日子打個啞謎 隨著童話夢遊 故鄉的稻草人是否無恙 褐膠的唱片是否繼續盤旋 磨坊是否忙著旋轉 (廟口的市集 應該開始擠進喧嘩的人群) 橋畔的溪流 迴盪在楊柳樹下 有搗衣的聲音 彈塗魚在渡口嬉戲 紅樹林追逐著潮汐 (渡口的帆船 是否找到白髮的漁樵) 徜徉在安徒生的童話 仲夏的下午 依稀有一些巷弄裡叫賣的聲音 賣水煎包的孩童是否走過 賣綠豆稀飯的學長是否走過 還有賣豆花及麥芽糖的長者是否走過 (宵禁的演習 是否找到失散的逃兵) 海濱路 曾經淹水灌進民房 崎嶇的黃泥道路 印象中有一些牛欄 白鷺絲是否挑著畚箕 (記得要買餅分大姨) 踩過多少歲月的風霜 驚魂蔓草叢聚的荒郊 是否記得泥淖路途 在荒蕪的營區 風獅爺依然守著 廢棄的雕堡 (沒落的漁村盤纏著鐵絲網 思索如何抵抗敵人的砲火) 風聲有時沉寂 風聲有時喧囂 誰肯述說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