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無怨無悔─21世紀一個婆婆的故事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桂花上半輩子心酸終於完成心願,男女都有歸宿,可以放下心中重擔,應符合媳婦熬成婆條件,享享清福。但是,時代真的變了!兩位媳婦進門後,不但不像桂花剛進門時那般的辛勞,就連家事一點點都不做,每天早上睡到將近八點才起床,忙梳洗後便趕去上班,下班回家便躲進臥房,直到桂花準備晚餐擺上餐桌、備齊碗筷後才由兩個兒子到臥房請出用餐,晚間時段不是看電視節目就是再度躲進臥房睡大頭覺或是上網聊天,把家當成旅社。住旅社自身衣服送洗還要付費,但在婆家換洗衣衫除了本身內衣褲外,其餘臭衣衫一併丟給婆婆免費搓洗,丈夫換洗的衣服當然也不例外,兩位媳婦比較誰閃得最快、誰比較聰明不要做事,各顯推託本領,桂花看在眼裡,為了不讓兒子難做人,增加兒子負擔,也都忍氣吞聲,不便多說,反正都做了大半輩子了,再繼續做下去也無妨,就當作尚未娶媳婦進門,這樣想日子應會比較好過。 桂花的忍氣吞聲、無怨無悔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大兒子已育有兩個男丁,二兒子也生出一個女孩,全家相安無事;三個孫子都交給桂花夫婦照顧,因為,大媳婦及二媳婦均要上班工作。由於兩夫婦一口氣要照顧三個孫子,已忙得不可開交,原先經營的洗衣店及小吃逼迫停止營業,大老粗丈夫也因年邁體衰,不再四處打工,連種種五穀雜糧也勉強休耕,兩夫婦專心扮演奶爸及奶媽角色,連小孫子洗澡以及換洗衣服當然全是桂花的份。 盧家日常開銷由兩個兒子分擔,每人每月繳給桂花新台幣壹萬元作為日常生活費用,以及應付婚喪喜慶紅白帖,可說是全包制;雖然桂花原本就省吃儉用,但是這年頭錢比紙薄,每月兩萬元使用起來顯得捉襟見肘,桂花連哼也不吭一聲,把這幾年存下的一些積蓄取出貼補家用,心想:反正死後還不是遺留給兒子,早給晚給,倒不如現今補開銷的不足,也可減輕兒子的負擔。眼見三個孫子長得非常可愛,桂花打從心底感謝兩位媳婦為盧家生兒育女,至於什麼懶惰、什麼不把心放在家裡,桂花也全不計較,總是安慰自己說:「這年頭大部分媳婦不也都是如此!」 上午六時四十七分,大媳婦滿臉苦瓜匆匆開車出門,看到桂花也沒說明為何提早上班,桂花好納悶,問了一下大兒子,才知道親家公後送赴台就醫,要急忙趕去照顧;桂花聽完不發一語,總是緊閉雙唇,從臉部表情看不出腦海在想些什麼,只是在旁邊的大老粗丈夫突然冒出一句:「又不是不讓她去,至少也要講一聲嘛!家裡沒大人嗎?」大兒子摸摸頭。一臉尷尬,不知應如何回答! 民國99年八月中秋過後,大老粗丈夫突然臥病在床,偶而住院治療、偶而返家療養,這段時間都是桂花獨自照顧,出嫁女兒三不五時前來探望一下,桂花深怕女兒常來會造成婆家不滿,總是催促要其趕緊回家,避免遭受婆家責怪,引起不必要風波;兩個兒子因藉口白天需要上班,無法照料父親,總是晚上到醫院晃一下,來去匆匆,做做樣子,媳婦更像左鄰右舍般探視一下、關懷幾句,虛情假意。就這樣桂花一面要照顧丈夫、一面要照顧孫子,在蠟燭兩頭燒情況下,身體逐漸虛弱。大老粗丈夫來回住院、出院,終敵不過病魔摧殘,於冬至前夕病逝。丈夫一生忠厚木訥,自從婆婆去世後對桂花從來不曾大聲一句,桂花講什麼聽什麼,可說言聽計從,尤其兒女婚嫁後,兩人雖然很少交談,但是,桂花感覺得到,丈夫的默默關懷。如今,丈夫撒手西歸,那椎心之痛,不是旁人所能體會。 民國101年桐月前夕,桂花在廚房準備清明節祭拜祖先糕點時,突然一陣暈眩,整個人跌倒在地上,還好,大孫子正在身旁,眼見祖母跌倒,便機靈的衝出門口大聲喊叫,鄰居張大虎急忙跑進屋內查看究竟,見狀一面用雙手捏、壓桂花頭部及手腳,一面用手機撥打119叫救護車趕來送去醫院急救,並通知桂花兩個兒子到醫院處置;桂花送醫後經醫生一陣急救,診斷結果桂花是得了嚴重貧血症,才造成昏倒,本無大礙,只要服些鐵劑、吃些補品,慢慢調養即可。不幸的是桂花在跌倒時造成腿部骨折,由於年事已高,恐需住院一段時間治療。 大媳婦晚間帶來兩個孫子到醫院探視桂花,第一句話竟然不是關心病情,而是問婆婆:「你住院要住多久,這段時間孩子要誰來照顧?而且我又要上班,臨時托別人照顧,孩子不鬧翻天才怪!」從語調上桂花感覺到大媳婦的煩躁,桂花好心寒,憶起親家公因病赴台就醫時,大媳婦那種著急與不安、 迫不及待匆忙趕去台灣照料的模樣,以及數天後回家那份悲傷、掛念的表情,跟現在比起來,真有如天壤之別,難道這幾年無怨無悔的付出,盡心盡力照顧媳婦的兩個小孩,幫她全家洗衣煮飯、讓她上班無後顧之憂,真的比不上娘家母親的恩情?就算娘家養育、照料、栽培恩情如天,而我這個做婆婆的,自從兩個媳婦進門到現在,從未大聲吆喝過,也未要求做東做西,更不忍責怪或埋怨一句,任其來去自如,想回娘家幾天就幾天,不像自己剛嫁進盧家時那般無奈與無助,而且整天做得半死,為什麼同樣是做媳婦的,只不過才短短的三、四十年,為何會變化得如此的快、處境如此的不同?真是令人費解;想著想著,淚不知不覺從眼角滑落。 古崗二姑婆前來探視桂花,一坐就是一整個上午,兩人聊了很多,二姑婆告訴桂花一些原本不該敘訴的事情:大媳婦娘家的母親經常在外面誇耀說,雪芬每月均付給她新台幣壹萬元零用,不夠用的話,隨時再要,娘家父母親每次赴國外或大陸旅遊,都由雪芬負擔全部費用,連同到台灣機票也是由雪芬先行訂位刷卡付款,在金期間,中餐亦是由雪芬購買便當親自送去孝敬雙親及弟媳,懷孕期,挺著大肚子照常準備,並且一回到娘家便賣力料理家務,分擔娘家母親辛勞……。二姑婆越說越憤慨,桂花越聽臉越沉,還是緊閉雙唇,不知心中已在嚴重滴血。 其實,二媳婦李瑞涵也好不到那裡去,整天上班下班,把家當旅社,來去自如,很少和家裡的人說上一句話,比陌生人還陌生。 桂花終於出院了,內心深處的那種疼痛、那份無奈,始終埋在心中。兒女總是母親心中的一塊肉,割捨不得;桂花安慰自己,這年頭的婆婆應該都是一樣的,為了不讓兒子為難,默默的付出、無怨無悔的犧牲,該是天下母親的本性….. 後記:這是現今一部真實故事改編,希望藉此能喚醒兒媳多體恤父母的辛勞,以及那份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付出。
-
永保那寫作的初衷
人生最大的歡喜,如果是把自己的生活種種變成文字,那非常簡單,只要提筆,你就擁有日日歡喜,時時歡喜了。我的另一半,天天就是生活在這種歡喜之中。 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是因為別人的經驗,感染了我們自身,那閱讀另一半的書,分享他的生活感懷,在閱讀之時,就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許多人以為寫文章的人一定浪漫;因為文章讓人想像奔馳,許多平常說不出的話,可以透過筆尖表達。這樣的想法,就跟以為農人一定會弄得滿身是泥巴一樣,可能性很高,但卻不一定是事實。我是他第一個讀者,很希望他是浪漫的書寫者;可是,…。 他喜歡寫,寫生活的體驗,寫對教育的理想,總是真誠地白描。這是他的第六本書。他對出書充滿期待,只要文章累積到一定的量,他就開始夢想出版社可以幫他出書;這是令我佩服的地方。他不但自己寫,還鼓勵全家寫,所以,他的寫作熱情讓家庭保有對閱讀的喜愛和對書寫的信心。 成長在雲林鄉下的生活經驗,讓年過半百的他,許多自小生活的回憶變成他筆下的素材,信手拈來,總有許多大家共同的經驗,讀來特別溫馨。 平凡即是福;能有平凡的生活真是美好!我要祝福他,努力筆耕文學田,多產出益世利人的好作品。
-
背影
我看見 自己置身於 那條老石板路。 「有一天,也會有你的足跡再現。」 有一天 在我幼年時 曾這麼揣想, 而 真有這麼一天 你走回來了 剩下一幅佝僂的背影 斜拄著杖… 堅定地 剛經過了 十字路口旁 那一口古井 井的盲眼瞥見你 喚你 一陣風 揚起幾片枯葉 你的心眼 卑微得只泊了一碟── 蒼茫又虔敬的 漣漪 與之對話 像寧靜的小帆船 犁過母河 (臂彎輕晃而水波濛亮) 護守你 穿越無數殘忍致命的風暴
-
秋的斷想
今年農曆七月初一立秋,多妙,把入秋的第一天,標示的清清楚楚。 立秋後,早晚的天氣漸漸轉涼,在長江以北最明顯,而在台灣,可享受不到秋高氣爽的「清福」。除非是在高山區。 故鄉的秋天,是個忙碌的季節,也是個歡笑的日子。從春耕到夏耘,農人們,不知流了多少的汗珠,當他們看到,播撒在泥土中的汗珠,凝結成黃橙橙的稻穗,風吹來,金色的浪濤,滾呀!滾呀!情不自禁的笑了。是辛勤的果實,勞力的報酬。 秋收時節,全家動員,年輕力壯的,下田收割,婦女們燒飯做點心,孩子們送茶水,人手不足的農家,也不用擔心,左鄰右舍,會自動幫忙收割,絕不收錢,「守望相助」的美德,在農村發揮得「淋漓盡致」啊! 故鄉大門前的池塘畔,有兩株兩人合抱的大楓樹,併肩而立,一到秋天,幾經寒霜的浸潤,葉兒由黃轉紅,好美!真個是「霜葉紅如二月花」。 七十七年第一次回家探親,楓樹不見了,村人告訴我,中共大鍊鋼時,砍掉當柴火燒。它怎會料到,經過有多年風霜雨雪的洗鍊,身子骨一向硬朗,而卻不能「壽終正寢」,天理何存。 童年的時候,常和青梅竹馬的伴侶,在樹蔭下鬥蟋蟀,扮家家酒、踢毽子、跳繩……。感傷之餘,挑起串串的童年回憶,甜甜的,酸酸的,還有淡淡地苦味。 「一家都在秋聲裡,九月寒衣尚未裁。」在台灣的農曆九月,仍如「三伏」天,而今年的夏天更長,初春始,氣溫一直偏高,三個月的炎炎夏日,夜夜與「空調」為伍,午睡亦然。 依稀記得,金門的深秋,頗有寒意,而坑道是避寒的好去處,擎天廳更佳。 我在金門,渡過了十二個深秋。想念金門,更想再體會金門秋高氣爽的神韻。 秋天,故鄉的板栗成熟了。是一項特產,其它縣市沒有此種水果,具有香、甜、脆三大特點,可生吃,可熟食,用它燉雞,鮮美可口,更有健胃的功能。是我最愛吃的一味菜。每年秋天,例假日返家,桌上總少不了它,是慈母為我做的。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再提起,只是「空悲切」。寄語西風,為在天國的母親,捎去千萬句祝禱! 秋夜寂寂,雨聲由窗外傳來,把鄉思渲染得更深更濃。諦聽,如心靈的低訴,似慈母的叮嚀! 有人說,回憶多的人,夢也多,是的,昨夜,又夢回故鄉,又偎在母親的懷中,讓母親輕輕地愛撫,醒來,眼角流下幾滴秋晨的「露珠」。
-
無法承歡雙親膝下的日子
離開陪筆者一路成長的建築管理單位,調至水利工程單位服務,轉眼,已邁入第二季,回首過往在歷經一連串之學理、自動化訓練及實際經驗傳承下,筆者真的累翻了,然而,隨著時間之消逝,現今,繼而是充滿自信的瞭解,我國唯一使用自動化之精銳、先進的防汛工作團隊業務,高興之餘,天地時序,卻也,悄然進入夏屬防汛期,此時,正是學理、實務運用及衛民之際,更是返鄉慶祝家母八十歲大壽(農曆六月二十八日)之日子,但是,那,愛做夢的浯島青春少年,如今,因,礙於防汛職責在身,著實無法瀟灑返鄉,承歡慈母膝下,並盡一份為人子之孝心,內疚之際,不禁潸然。因為,自古忠孝難兩全,因為,那,愛做夢的浯島青春少年,自一九八九年夏暑,告別親愛的雙親之後,遂前往料羅灣候船,自此,便展開於異鄉求學、尋夢與工作之旅,如今,慈父已撒手歸天七年,那,愛做夢的浯島青春少年,再也見不到其慈祥的容顏,如今,那,愛做夢的浯島青春少年,依然是在追尋夢想,如今,那,愛做夢的浯島青春少年,依舊是身處都市叢林,真不知,何時才能停止那追尋?真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真不知,何時才能承歡慈母膝下?難道,這就是身為戰地兒女的宿命?愚癲的我,真的疑惑?草莽的我,真的不懂?
-
《連載》小辣椒
他亦經常趁著赴台公務之便,帶些台灣特產或是逢年過節送點禮物回饋她們,並無在她們家白吃白喝之情事,這也是他問心無愧的地方。 「妳今天除了請乾爹來吃飯,還有其他事嗎?」將軍輕啜了一口酒,主動地問。 「乾爹,每次請你來吃飯,總是有事要麻煩你,今天不知怎麼啦,竟開不了口。」小辣椒不好意思地說。 「妳要乾爹辦的事,乾爹從來沒有說一個不字啊!也從來沒有讓妳失望過啊!為什麼今天開不了口?」將軍笑著說。 「今天這件事可能比較麻煩。」 「不管有多麻煩,總得說出來才能找對策啊。」 於是小辣椒把事情的原由向他敘述了一遍。 「黃大千不就是之前在這裡一起吃飯的那位年輕人嗎?」將軍想了一下說:「他看起來不僅老實,也很有禮貌。」 「乾爹好記性,就是他。」 「像這種人事案,縣長可能做不了主,一定要經過政委會秘書長的批准。」將軍面有難色地說。 「不管了。」小辣椒竟撒起嬌,「乾爹你得想想辦法。」
-
無怨無悔─21世紀一個婆婆的故事
桂花的兒子還在學走路,虛歲三歲,其實才一年又七個月,桂花又懷了第二胎;像往常一樣,還是挺著大肚子挑水、挺著大肚子上山種田,挺著大肚子料理家務、挺著大肚子服侍「許珍珠」。八月初二是娘家祖母忌日,桂花算算應該有年餘沒回古寧頭了,稟告婆婆同意後告訴丈夫,希望能一同前往,以便幫忙背背兒子,並祭拜祖母;這一回,那大老粗丈夫終於願意陪同回娘家,並從褲袋摸兩百元要桂花買些金帛及祭品回家祭拜。到娘家時已近中午,父母親正焚香參拜,看到桂花回家,女婿也跟著前來,心中好高興好高興,心想女兒應該是嫁對人了,因為桂花很少回家,在婆家的勞累委屈從來沒告訴父母,生怕父母擔心。桂花擺上金帛及祭品後焚香跪著磕頭,眼前浮上小時後祖母疼惜及照顧的情景,慈祥的笑容,又想到婆婆那輕視的眼神和語氣,還有那厚此薄否的心態,不禁悲從中來,放聲號掏大哭,哭得不成人樣……… 民國六十四年農曆十二月初九,公公因腦衝血去世,桂花才產下第二個男孩三天,婆婆叫桂花夫婦在寒冷的冬天睡在大廳鋪上的麥草中守靈,老二進源及二媳婦珍珠以及老三進士則到臥房上床睡覺,這種舉動桂花早已習以為常,並不感到意外,只是餵奶時不便而已;擇好日子,公公終於在農曆十二月十七家祭後送到金沙公墓下葬入土,喪事總算告一段落。 盧家老三名叫進士真是進士,大學畢業後拜託舅舅和親家『殺雞隆』向縣長關說,當時縣長是軍職派用,將進士派到金門縣政府民政科上班,同年迎娶大學同班同學鄭宛茹,是台灣新竹市人,結婚滿月後婆婆就同意讓老三般到後浦居住,因為婆婆認為台灣人是不願意跟父母親住在一起的,不然一定會鬧出口角,而且老三上班也比較方便,這是婆婆自己說的,反正老三搬不搬出去住桂花也無所謂,只是二媳婦「許珍珠」也要求比照辦理,吵著要搬到後浦娘家定居,婆婆坳不過「許珍珠」的再三抗議與要求,更顧慮『殺雞隆』前來理論,終於也答應讓老二『進源』和媳婦「許珍珠」搬去娘家;就這樣內洋僅留下婆婆和桂花這一家人居住,這時候桂花也比較輕鬆,除了打理家務及務農外,不用再服侍「許珍珠」,如此,心裡也比較好過。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婆婆也因心臟病突發過世,那年桂花已滿四十歲,除了產下兩個男孩外,年底又相繼生下一個女兒。婆婆過世後,家中就只剩桂花一家,丈夫是大老粗一個,只會種田打工,養家活口,家事全不過問,一切交給桂花打點,桂花終於熬出頭,當家做主起來,把丈夫及兒女照顧得無微不至,把家務料理得井井有條,全不讓丈夫費心。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兒女也漸漸成長,隨著求學年齡增加,學習層級提高,為了籌輟三位小孩龐大學費,專靠丈夫打工與種田收入已入不敷出;桂花心想附近駐紮一營軍隊,提議在自己家中經營小吃生意,泡泡麵、煮煮湯或炒些下酒小菜,軍中弟兄多少會來消費,並幫軍中弟兄修補洗燙衣服,每月一定會帶來一筆可觀收入;主意一定,大老粗丈夫當然不會有意見,桂花立即購些簡單桌椅,並到中盤商進幾箱泡麵、酒類及飲料,並利用當年娘家陪嫁的縫紉機及熨斗,便開始做起生意來;剛開始時生意冷清,桂花幾乎心灰意冷,正在絕望時,有一天一位中校軍官路過,不小心剛好撞倒桂花的小女兒,可能上天憐憫桂花處境,有意幫忙,在陰錯陽差情境下,那位中校軍官帶著歉意送桂花的小女兒回家,桂花不但絲毫沒責怪,還送上一杯飲料,並微笑道:「是小孩子不乖,不要在意,而且又沒受傷。」當軍官知道桂花家中在經營小吃及洗衣生意後,返回軍中,一聲令下,各連的弟兄均將衣服送請桂花洗燙,放假日亦到店中吃吃泡麵、喝喝小酒,從此以後,生意興隆,桂花也忙得不可開交。時間一久,當桂花知道是營長交代時,原來是遇到大貴人,感恩的送上一打0.6高粱酒表示謝意,卻被營長原封退回,不肯接受餽贈。 自從婆婆去世後,十二年一晃過去,桂花的大兒子已順利考上金門高級中學,老二升國中二年級,老三也上國小五年級;十餘年來桂花一人獨自搓洗軍衣,並忙著泡麵炒菜,每天均忙到午夜十二點以後才能就寢,早上五點以前就趕著起床應付一天忙碌;才五十二歲年齡,因受不了歲月摧殘、工作勞累,整個人看起來幾乎像七十幾歲那樣蒼老,但是,桂花一點也不在意,心想,只要能多賺一點點錢,讓子女求學費用無虞,再大的辛苦桂花都能忍受,也都挺得住;還好,兒女放學回家或星期假日都會主動幫忙,這樣多少可減輕桂花工作負擔。丈夫也沒閑著,整天打打零工,賺些微薄收入,或上山種些五穀雜糧,並在自家門口豬欄內養三四隻豬、這樣積少成多,對家庭收入不無小補,所以,每天也忙到太陽下山才回家,全家人都很辛苦,都全力投入工作,但日子卻過得很幸福、很祥和、很快樂,因為兒女三人沒有學壞,還很上進,求學成績都在該班前幾名,桂花心裡感覺好安慰好安慰! 日子在忙碌中掠過,一眨眼一千多個日子又不知不覺又從指縫中溜走,桂花的雙手因整天不停洗衣燙衣,手挽手背均感酸痛,但是,一想到大兒子在沒有補習情況下能順利擠進輔仁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那道窄門,二兒子及女兒也分別就讀金門高級中學二年級和金沙國民中學二年級,整個人笑得好燦爛,心裡感覺好踏實、好溫暖,只要兒女能成長、能有所成就,自身的勞累、辛苦都可以忍受,也都不算什麼,桂花心裡總是這樣想著。 辛苦總是有代價,桂花的大兒子終於大學畢業了,畢業後當了兩年義務役大頭兵,退役後在台北一家營造公司工作,後來先後考取土木機師及建築師執照,回金門跟同學合夥開設一家工程顧問公司,因當時金門建設經費有限,規劃案不多,經營雖然不算很順利,但尚可分些微薄收入,多少存點積蓄。 在桂花的大兒子盧毓智三十歲那年,該公司一位聘用會計蘇雪芬眼見老闆一表人才,學歷、人品均屬上等,便死追活纏,發揮猛烈攻勢,兩人終於沉浸愛河,桂花知道後請媒人提親下聘,在家長談成條件後完成婚禮。 桂花的二兒子盧毓鑫服完兵役後,考取縣政府財政科約僱人員,雖然職位微小,但毓鑫能言善道、處事圓融、能力超強,深獲該科長官器重。毓鑫喜歡一位女同事李瑞涵,是正式職員,毓鑫本來不敢高攀,但所謂近水樓臺、日久生情,兩人交往三年後步入紅色地毯。小女兒毓芳高中畢業後,在一家五金行工作,說真的,桂花三個兒女都長得不賴,尤其毓芳這個小女兒更是美貌天仙、姿色媲美西施、嫦娥,五金行小開愛慕有加,百般追求,終獲芳心,在二哥完成婚禮半年後也鳳凰于歸,完成婚禮。
-
<生態筆記>追憶似水年華~草花蛇
關於金門島上的蛇類朋友,已經很久沒有牠們的消息了!還記得小學時,中山林、金門高中後面的田間(現在則是金中的運動場)等都曾看見過什的蹤跡。甚至還看過因為高溫熔化的柏油路上黏著一條蛇,以及仰望高空看到被老鷹抓上天的蛇。但這些畫面大多只能從腦海裡勉強搜尋出來,最近一次遇到蛇是在兩年前住家附近的路上。一個夏季的夜裡開車回家將至時,遠方的路上有條約莫一根手指粗的蛇就這麼在路上爬著。還好我的車速不快,太太要我下了車拿根樹枝將牠趕到草叢裡,以免被後來的車子壓死。 現在的金門要看到蛇不容易,大多數看到的是被壓扁在馬路上蛇的死屍,想來實在慚愧。我們對於蛇的印象大都存在恐懼大於喜歡,那是因為自小就被灌輸了蛇是一種恐怖的生物。有一種說法:人類懼怕蛇據說是來自遠古時代,剛學會使用火的人類,夜裡常引來蛇類求暖,所以常常被牠們嚇到,所以從此人類就將懼怕的因子寫在基因裡。特別是牠們那對獠牙,似乎一口就足以令人致命,卻時有不少蛇類用有此一本領。但事實上,在金門島上鮮少有足以讓人致死的毒蛇,目前僅知道「雨傘節」是為一具有殺傷力的蛇類。 金門常見的蛇類有:臭青公(草蛇)、草花蛇、南蛇等,都屬於微毒或無毒性的蛇類。這些蛇不但對人無害,甚至對於人類有著莫大的益處,因為牠們是農田裡鼠輩的剋星。記得胡璉將軍的手札中有記載,大陸部隊剛撤退到金門時,因為大量捕食蛇類而使得老鼠數量大增引起鼠疫,而下達禁止捕食蛇類的命令。但現在則因為棲地的破壞,蛇類的數量幾近滅種。不過最近,金門島上卻出現了巨大的蛇類~蟒蛇,關於蟒蛇的事件請容我以後另文再敘。我想說的是那些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蛇類朋,已經逐漸從我們的生活環境消失了,而我們卻無有所感!
-
樂當家庭煮夫
「暑假」,是在一般人眼中的教師所享有的休假特權。平心而論,這段假期確實漫長,為了躲避炎炎的夏日,我總窩在冷氣房裏看看書,偶爾筆耕寫作、整理家務、準備晚餐,這就是我一天的寫照。 至於學生上課的平日,我必定七點前提早到校,深怕孩子們太早到校發生意外。就這樣戰戰兢兢的教完了一整天課,直待到學生平安放學後,我又得開著車趕到菜市場,採買著晚餐要煮的菜色。沒辦法,就因為教師下課的時間,比一般人下班還早,體諒內人辛勤工作的我,就必須擔負起接送孩子和採買的工作。也因為常常光顧的關係,很多菜販與我之間的互動變成非常熟稔,總會算我特別便宜。他們常笑說,剛開始還以為我是單親家庭的家長,一個大男人怎麼會天天來黃昏市場報到。 說到煮菜,原本我還真的很外行。因為從小兄弟姊妹眾多,身為男兒的我,傳統上被教育成遠庖廚是男兒該有的本色。猶記得二十多年前,我連鍋碗瓢盆都分不清,就在老婆大人無心的調教下,拿著鍋鏟笨拙的翻炒著,沒想到卻炒出了興趣,就這樣延續至今,有點欲罷不能。 課堂上,每當我講著兩性教育的課題,要求學生彼此互相尊重時,總會有男學生嗤之以鼻,叫嚷著男權至上的口號,此時我不得不扳起臉孔,以自身的經驗來駁斥他們錯誤的認知,才讓他們啞口無言,慢慢的接受我的觀念。 其實男女天生平等,不平等的是社會所賦予的差異謬論。當男人能夠擁有廚房的自主權,能夠擁有養兒育女的參與權時,我想平權的可能性才能逐漸達成。建立一個完整的家庭,就必須依靠夫妻間能夠彼此體諒,彼此分擔家務,此時誰吃虧誰佔便宜的想法就顯的微不足道了。因此我以身為家庭煮夫為榮,即使其中的辛勞與付出相當艱辛,但我必能甘之如飴,把它當成甜蜜的負擔。因為我愛這個家。我願意讓我的子女們,永遠浸濡在充滿愛的氛圍中,讓他們能體認到父母無私的奉獻。同時也寄望未來孩子們,能傳承我的想法,讓他們的未來能建立起更和諧的家庭,永遠記誦著老爸的家訓-夫妻同心,互相體諒。
-
雨觸心弦
炎熱的夏天,枯萎的樹木盼著雨走向大地帶給它們希望,旱民盼著雨帶給他們新的耕作,大海盼著雨給它們增加色彩,而我盼著它用晶瑩的雨露哺育世間的萬物。 今天它如我們所願,點點擊落,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爭先恐後落腳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拍打在不同的植物上,發出不用節奏的音律,宛如一首流行歌曲,讓人樂在其中。 然而這場雨,來勢兇猛,就像一個壯實的大漢盡情揮灑著熱汗,乾乾脆脆,從不拖泥帶水,它不僅澆灌田地,濕潤麥穗,也在酷熱的夏季,為人們帶來絲絲的涼意。夜晚特別的安靜,安靜到只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聲和窗外的雨聲,似乎世間的一切繁雜事務都伴隨著雨珠,匯入大地;可內心是寂靜的,任窗外的雨絲交織;這時煮上一杯咖啡,落腳在窗前,細細品嘗著咖啡,讓自己的心穿透窗外,奔向那未知的盡頭。 雨讓我不由自主想起國小的時候,那時上下學要路過一段紅土路,每次下雨的時候總是喜歡穿著長筒雨靴,撐著小傘和同學們在雨中你追我趕,踩地面的積水比賽誰低誰高,輸的人掏腰包請大家吃冰,這是一種最純粹,簡單的快樂。 雨讓我回憶起不管距離有多遠,雨有多大,擋不住父母的愛;每次下雨,校門口總是有許許多多趕來送雨具的父母,我的父母也不例外,給予我們默默的溫情,哪怕一句溫暖的話,讓雨天不再那麼的寒冷,反而討人喜歡;父母的愛猶如今夜窗外那連續不斷的雨絲,索繞心田,雨還在不停的下,不知何時才能停歇;兒時不曾想過父母送雨具的艱辛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如今想起深感他們愛得如此的厚重。 雨讓我浮現一幅深藏在心底很久很久的畫面,那是年少時在七夕情人節的一個場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男生騎著單車風雨無阻雨中送玫瑰,最終如願博到女孩的芳心;這樣的畫面讓人覺得那麼的與眾不同 浪漫且有意義。 雨天我總愛徜徉于雨中,任由那甘甜純淨的雨絲盡情地灑在我的身上,進入我的肌膚,淋去我心靈中的灰塵和陰暗,讓心情變得格外的亮眼。我愛你!因為每一場你都能帶給我多多少少的收穫和無限的快樂!
-
《連載》小辣椒
何況她每件事幾乎都是受人之託,無論是排機位或要船票,還是替鄉親安排到軍醫院就診……等等,完完全全都是為別人著想。年紀輕輕的就有如此熱心助人的胸懷,在島上並不多見,也是許多同齡女性望塵莫及的。 回想自己一生跟隨部隊南征北伐,原想不久即可回老家和妻小團聚,因此到了台灣之後,他並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另組家庭,只一味地想回家去。無奈天不從人願,三十餘年轉眼即逝,回老家的願望非僅沒有達成,將來一旦屆齡解甲,勢將成為孤單的老人。幸好在這座小島上因緣際會遇到這個長得標致卻又善解人意的女孩,就如同是自己的女兒一樣。閒暇時和她們母女聊聊天,足可撫慰一下思鄉的情愁,並非想在這個女孩身上得到什麼好處。尤其她的母親,待人也相當誠懇,就彷彿是老家的嫂子,對他關照有加。當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除了以誠相待,也必須相互尊重。
-
無怨無悔─21世紀一個婆婆的故事
時代真的變了!民國五十三年,桂花剛嫁進盧家,那時候桂花已27歲,因家境貧寒,需幫忙種田澆菜,所以比較晚婚。至踏進婆家大門第一天起,早晚均要捧著洗臉盆一一端水給公公與婆婆洗臉、洗腳,水太冷或太燙,常遭婆婆埋怨或遭白眼,丈夫看在眼裡,不但不幫桂花講幾句話,安慰安慰,還順著母親滴咕兩句,桂花好傷心,但總是逆來順受,因為娘家爸媽在婆家花轎迎娶出門時就再三叮嚀、再三交代,嫁出去後,要三從四德、要孝順公婆、要聽話、要晚睡早起、要料理家務、要東要西的,總之,就是不要讓婆家埋怨娘家沒把女兒教好,家中雖然貧窮,只要做好本份,婆家應該不會責怪才是。反觀今日,大部分媳婦都比公婆還大,不要說早晚捧著洗臉盆端水給公公與婆婆梳洗、不要說三從四德、就連晚睡早起都做不到,晚餐後碗也不洗就蹲進臥房上網或看電視,早上至少睡到太陽曬屁股才肯起床,中餐如不合胃口便叫丈夫開車到外面吃披撒或漢堡,家中庶務全交給婆婆打理,更誇張的是,除了本身換洗內衣褲外,其餘臭衣衫一併丟給婆婆搓洗,婆婆的勞累、自身的悠閒視為理所當然,謝謝也沒吭一聲,婆婆也不敢講句重話,這就是當今大部分的媳婦。 桂花從古寧頭嫁到內洋,路程長達數十哩,當初交通不便,回娘家一趟,不要說逗留太久,就是步行來回一趟也必須花掉五、六個鐘頭,回來太晚時總是膽顫心驚,深怕公婆責備。因回到婆家幾乎已近傍晚,桂花總是連忙換掉那套做客用的像樣衣服,穿上從娘家帶來的舊衣衫,衝忙鑽進廚房,準備晚餐。當然,在那時代,生活普遍貧乏,四方形飯桌上除了擺上一鍋地瓜湯外,僅供配飯的就是家中自己釀造的豆鼓醬或醃漬的酸蘿蔔,好鹹好酸,婆婆說那樣才不會吃太多,比較節省。吃飯總是分兩梯次用餐,第一次由公公、丈夫及兩位小叔先用,下來才輪到婆婆與桂花,比較大塊的地瓜已在第一輪時就被撈走,殘存的小塊地瓜桂花用力撈給婆婆,自己就喝些地瓜湯及碎楂;用餐中偶而用筷子尖沾一下那鹹得不得了的豆鼓醬,或是夾一小塊酸蘿蔔算是配飯,每次都草草填飽肚子後收拾餐具清洗。 習俗上媳婦要滿月後才幫忙料理家務,桂花真可沒那麼好命,進門三天後不但扛下家中所有雜事,還必需到田裡工作,桂花沒有一句怨嘆,只因為娘家太窮,拿了人家兩萬多聘金。兩萬多聘金在那時候,可以買上一百多兩亮晶晶的9999黃金;要存上那一大筆數目,必需餵上二十幾頭豬販賣才有,心疼當然免不了,婆婆就把氣胡亂灑在桂花上。 七月天,太陽像喝醉酒般鼓著整個紅紅臉蛋,發瘋似的高掛天空展現自己的威力,將僅有的法寶『強烈的紫外線』射向大地,眼見大地兒女揮汗如雨,不但不大發慈悲收斂功力,還變本加利施展絕活本領,威力越靠近中午越猛,好像非把大地兒女烤焦才肯罷休;泥土也有樣學樣,吸收了太陽傳給的熱氣,天地合力上下攻擊田裡工作的人們。桂花受不了天地摧殘,一手拼命的擦著額頭冒出汗珠,一手用力將花生梗拔起,因為田中真的太燙,雙腳不斷上下移動,打赤腳真的很難受,如能穿上一雙布鞋那該多好,桂花心理滴估著。公公可能瞧見桂花幾乎受不了煎熬的模樣,良心發現似的出聲:「桂花!妳先回家煮飯吧!我和進平多做一會兒才回去。」,桂花聽了後如釋重負好高興好高興,三步併兩步奔回家中。 村裡僅有的一口古井,出水量不豐,要供全村取用,原本不足;為了全家用水不慮,桂花總是在凌晨四點多就到古井打水挑回家中儲放在天井邊的大水缸備用,每天要挑上五、六擔才夠;還好,桂花在娘家時就經常幫爸爸在池塘挑水澆菜,每天五、六擔水難不倒桂花,只是,如果取水的人多,總是要排上好一段時間,也因此常遭婆婆嫌他手腳慢吞吞,鱟腳鱟手,有時候諷刺的說:「是不是到後浦挑水,那麼久才挑回一擔。」桂花又不敢解釋,也不願解釋,淚往肚裡吞;唯一能吐心事的丈夫又不解人意,大老粗一個,說也是白說,桂花認命的咬緊雙唇,不發一語。 不知是老公勞累過度、體力不支,或是情趣欠缺、房事怯步,也有可能是命中注定、風水不佳,數年來桂花的肚子始終不爭氣,直到八年後才首次懷胎;盧家在大年初九拜完天公後,桂花挺著大肚子推著手推車正要到山上砍些雜草回家晒乾做為燃料,突然間肚子一陣陣疼痛,桂花雙手用力按住下腹,拖著雙腳勉強走回家中,婆婆老經驗已判斷桂花可能即將臨盆,一面要桂花到臥房躺在床上,一面交代進平到隔壁叫產婆趕快前來幫忙接生,雙手合十仰頭朝天公膜拜,口中喃喃有詞,祈望蒼天能賜給男丁,這是盧家下一代的第一個金孫,而且,已等待了漫長八年,在那重男輕女時代,婆婆的要求也是人之常情、不算過份。桂花懷孕期間就像牛般的工作,整天沒有休息,常常走動,也是因為常勞動的關係,產婆進入產房不到一柱香時間,嬰兒就已順利出生,哇哇落地,婆婆根本沒關心剛生產後的桂花,身體是否虛弱,是否不適,或需要什麼,一心朝著嬰兒正面瞧去,當發現嬰兒下腹有那一塊突出時,雙腳跪地參拜不停;這一回,婆婆真的樂了,喜溢眉宇,全身是勁,趕緊到廚房提一桶原先燒滾的溫水進產房供桂花及嬰兒清洗,並用麻油煎了兩個雞蛋先讓桂花填填空腹;桂花知道自己為盧家產出男丁時,懷孕十個月的擔心受怕一掃而空。並隨著產婆「恭喜!恭喜!是男孩、是男孩。」的祝賀聲,幾乎將生產時的痛楚消失一半,自然流露的喜悅全寫在臉上,從表情窺覽無遺。 盧家又要辦喜事了,經舅舅介紹,老二進源半個月後就要迎娶後浦東門一家賣雞的千金,聽說那賣雞的大家叫他『殺雞隆』,是做阿兵哥生意的,賺了很多錢,可說是家財萬貫,當然已表明聘金是分毫不取,還要送上一牛車嫁妝,這一下,婆婆高興得合不上嘴。日子一天天靠近,婆婆緊張得每晚都睡不好,求神拜佛,生怕那『殺雞隆』臨時變卦悔婚,讓煮熟的鴨子飛掉。其實那『殺雞隆』跟舅舅是忘年之交,婆婆的擔心受怕是多餘的。好日子在盼望中來臨,老二終於把那富家千金迎娶過門,這場婚禮辦得風風光光,宴請親朋好友十來桌,比起老大迎娶桂花時簡單、寒酸的場面,真有如天上人間。 老二的媳婦名叫「許珍珠」,人如其名,婆婆把它視為珍珠般的呵護,一點點家事都不忍也不敢讓她打裡,生怕弄髒那雙細膩小手,更怕『殺雞隆』責怪。桂花原本期望弟媳進門後能幫忙料理家事,以便減輕負擔,但事如願違,「許珍珠」不但家事絲毫不做,婆婆還交代桂花要如何如何服侍弟媳,因為珍珠娘家有錢,得罪不起,幾乎把「許珍珠」捧上天,把桂花踩在地,那一比較下來,讓桂花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