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避雷針
如果避開妳所有可能的千萬分之一的 如夢如晨露般的,經過 迎來的三月,鳥語可能沙啞 五月的夏荷必將焦眉爛額 而我的存在,將如船隻迷茫,忘記了海洋 聲聲呼喚的日與夜
-
放射‧輻射
我問兒子說輻射與放射有何差別,兒子答說輻射不會傷人,放射會傷人,我說你如果是我的學生一定給你死當重修。 1896年居禮夫人的指導教授貝克發現鈾礦石可使磷礦石發光,他就把能發出這種現象命名(造字) Radioactivity(收音機+活性)我國翻譯為輻(車輪外輪框及內輪框的固定條狀物)射,日本叫放射線,它們的共通點就是向四面八方擴散的意思。 中國學問博大精深,輻射一詞使用年代已不可考了,輻射的定義是物質無需藉由傳導、媒介、對流等方式而能傳遞稱之,但它可分二種一為非游離輻射如太陽光、熱、電波等等……,一為游離輻射,如X光、放射核種、陽正子等……。 游離輻射物質在衰變中會產生熱能及α、β、γ粒子、質子、中子及電子互毀反應等等放射物質,其中在α粒子射線皮膚就可擋住,β可進入體內產生光電效應影響身體細胞,γ進入體內會產生康普頓效應比光電效應還厲害,電子互毀是指一負電子 e-與一正電子e+互撞而產生能量的輻射線,一般正電子產生後馬上與負電子互撞,所以不存在自然界中,而一般質子及中子除非經過處理不會對生物傷害。 放射線對人體的傷害有一項稱「生物效應」,就是同劑量的各種放射線對生物的傷害結果不一樣稱為「輻射質因數」,如及α、β、γ是1,質子、熱(慢)中子在2-10倍而α的傷害是20倍,我們用射箭來比如,箭頭的大小、粗細、力道的大小其對生物傷害程度不一。 所以α射線拿在手裏沒有事,但吞到體內由於細胞膜無法阻擋,故它在體內的輻射傷害最大,現在應用在人體的治療有硼中子捕獲及鐳針插入腫瘤內治療,都是利用其α射線。 放射線也可用來謀殺人,又不會馬上被發現,最有名的就是蘇俄特工及阿拉法特被人用釙害死,釙就是會放出α粒子,要毒死人,最重要是就是不要傷害到自己,且最好是無味、無色又不會被對方察覺,釙就是一個好的方法,像網路上所流傳的從口袋拿一個東西讓人聞一聞就昏倒了,實際是有這種東西,但先決條件是那個毒害者要先戴上防毒面具吧。 光從小學讀到國中都是叫光「波」,但讀了放射物理學且成光「子」,大家會疑惑到底光是「波」或「子」這似乎不倫不類的學說,到底是什麼呢?對此好比瞎子摸象,有的摸到耳朵說象像一把扇子,有的摸到腿說象像一根柱子,所以光是何物,還有待我們更進一步的研究。 最近日本福島排放核廢水,只說含氚量,其實是一個障眼法。 氚其實很多國家都在排放,氚是氣體它會在核發電廠產生,經由鈾的衰變產生,一般由鈾235作為燃料的廠區所排放的氚不多,因它是氣體只能用吸塵機收集進入冷卻水排出大海,排放最多是用重水核電廠,它是用沒有放射性U238做燃料,我在76年有幸到龍潭的核研所做實驗,它就是用U238作燃料,它的產物U239-鈽可做為原子彈的原料,它的冷卻水是重水,其一就是氚而且是比核一、二、三多很多,聽說他們的員工如果進入池內工作,可領一手6罐啤酒。 一般核電廠排放氚,就好比我們下小雨水和路面的一些泥沙排入水溝,其危害我們可接受(抓雞必須蝕把米),也就是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合理抑低,由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103報告)在2007制定一直沿用至今,在這之前叫盡量降低-但這句話有語病。 而福島的核排放水,就好比土石流的排放,它裡面有泥沙,但也有超過10公斤的石頭很多、甚至10噸50噸也多多。 氚衰變會放出β粒(光)子,釋放出18.6kev能量,這對生物的傷害很低,但那些小石頭、大石頭就代表別的大傷害性核種,雖然日本有以「多核種去除裝備系統」(ALPS)來處理,但那充其量也只能處理核電廠的一部分,散佈在核電廠周圍5公里、10公里的核種他們有能力處理嗎?而氚是無法用於此系統處理,所以日本就是要用這種障眼法瞞天「入」海。 我大約在20年前到四川峨嵋山旅遊,看到有些遊覽車寫著氡氣溫泉旅遊廣告,這個理論我有在日本一些非主流派的學者說微量的輻射線有益身體,如果有一天真的證實有效,那氡氣可成為金門另一個「金雞母」,因為花崗岩含有豐富的氡,我約在民國79年間於花崗石醫院服務,有位研習班的同學託我幫她偵測以每個月單位的氡一共放置三處地方測了一年,用的是「α粒子徑跡蝕刻法」,其結果雖都在正常值內,但她說其測試的數值很有意義,這已足夠她寫碩士論文了,另外還有一個新聞在台北的捷運站建造時,就有政治人物抗議不可用花崗石磚貼牆,就是怕氡氣的放射傷害。
-
秋芒富士山
沿著河口湖脈管徐行 燃燒的大石公園左右搖晃 水柳與芒荻依然起舞 無需遙遠距離 自由自在吹起十月雪 沒有觸鬚釀造清酒 望盡鷗鳥飛騰,進入內裡浮草 秋風凜冽且急行 翡翠盛來琥珀茶色 猶聞簫聲探看荒城之夜 額髮被赤陽染上 在最紅時刻 聽十石畫舫在岸上結成霜降 鴛鴦投下彩羽自深穴潛出。 無需探索髮霜與冰霜的譎詭 打開心的彩窗 飛翔盤旋雲朵被吹起秋風
-
「電鍋鬼」的時代糗記趣
吾農村子弟孤陋寡聞,因家裡沒訂報,買不起收音機,20吋黑白電視高級奢侈品,活動範圍除左鄰右舍,就是從家到校,兒時天真以為世界就這麼大,凡事以管窺天,窺豹一斑。記得村子一大戶人家,屋簷下吊一台方型破舊收音機,傍晚村民聚集聽布袋戲「老和尚」,嘶嘶雜音,精彩片段有時突然聽不清晰,劇情各自用猜的連貫,著實扼腕! 地狹人稠台灣,六○年代推行家庭計畫最成功,「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口號朗朗上口,控制生育以免人口爆炸,與當時省主席謝東閔「客廳即工廠」政策相得益彰,農業轉型工業過渡期,「多子累死爸」農村不再多子多孫多福氣,農婦在家即可靠加工副業貼補家用,兼顧主婦角色,既不違反女主內傳統美德,又能從事生產,相夫教子和樂融融。 那時為防範過量建築影響農地生產力,排擠農產,行政院擬定「禁建」決策,不管有錢沒錢,大家趕在限建施行前搶建,比照匪諜既往不究,法不回溯,木已成「屋」為安,我家三合院百年老房也趕拆建潮流,蓋屋基金不夠仍硬著頭皮改建2層樓房。 定存解約、活期領光、互助會全喊高利標光,還拿田契到合庫抵押貸款,寅支卯糧勉強應急,又因為普遍搶蓋房子,鋼筋、水泥、磚塊、砂石齊漲,猶不時缺料,泥水工也難找,建材一律先付款再到貨,餐餐魚肉供應工人飲食,什麼都要新台幣出來解決,暫住隔壁嬸婆家,一住一年,寄人籬下真是樣樣不便又不慣。 嬸婆四個兒子,雖出門在外討生活,過年過節仍會返鄉團聚,老大已婚尤傷腦筋,他把新娘房借我們,兒媳委屈睡岳家,那時代鄉下人不忌諱「帶衰」娘家習俗,思想開通誠屬難得!臥床分配,猶記得寧與堂兄弟擠邊間客房,除夕打牌可通宵達旦,兒時玩伴年齡相當,睡一塊無拘無束,萬一互相「跨腳」也較不失禮。 從小用爐火煮飯,為應付建築工飯食,母親春節前購置紅色「大同電鍋」添喜氣,因生平頭次見識該玩意兒,井底蛙少見多怪,大清早有人按下開關,冬天天未破曉,忽被連續敲桌聲吵醒,睡眼惺忪見一顆大頭〈電鍋〉,似乎是「祂」在輕搥桌面〈鍋身沸騰跳動〉,心想若宵小偷竊應該沒這麼囂張才對,嚇得拉被子蓋頭,身體埋進被窩發抖,學「暫時停止呼吸」憋氣小口喘息,直到天亮雞啼才敢探究竟,這時電鍋早跳開靜止了,黎明前的黑暗真難捱。 想想已經國二生不是小三,旁邊還有三個小大人,竟嚇成這副孬德性,「電鍋鬼」超糗經驗一直藏在記憶,它是我人生的電鍋初體驗!
-
午餐只帶筷子的學生
最近午餐時,發現班上有個男生常常沒帶便當,讓我頗為擔憂,疫情期間有不少公司裁員甚至解散,疫情後,若有中年失業的家長再就業並不容易,因而經濟困頓以致午餐沒帶便當的學生,媒體也偶有報導,會不會這個學生的家長也……但願不是。為了顧及學生與家長的尊嚴也不便問,只有暫時默默關心。 這個學生雖沒帶便當,卻一定會帶一雙筷子,午餐時就拿那雙筷子到處打游擊,同學們也很友愛,讓他挾自己便當裡的飯菜,而且我發覺他還專挾同學便當裡最精華的菜餚。當他要挾別人飯菜時,又是一副嘻皮笑臉的揶揄狀,一下子說他是國稅局派來催繳稅金的;一下子又說他父母失業,請大家救濟救濟……這顯然有些蹊蹺,真正家庭經濟出問題的人不會有這種態度。 因此我就打電話與他家長連絡,委婉請問學生媽媽是否太忙,沒時間給孩子做便當,媽媽則以無奈的口吻說:「我和他爸爸工作都很忙,我還為他做便當,他對我做的便當卻嫌東嫌西的,我只好每天給他兩百元買便當。」哇!原來如此,真是冤枉了家長。 於是午休時間就請他來辦公室,問他為麼要這麼做?他閃躲了一陣,又與我過招數回後,心知我既然都和家長聯繫過了,也只好坦承省下來的便當錢,放學後請女朋友喝手搖飲、吃披薩、看電影……。 這時可要開導一番了--以後絕不許這樣!午餐吃同學的飯菜是佔同學的便宜,要存錢買點小禮物回饋同學們的數飯之恩;拿國稅局催繳稅金開玩笑,其實已涉及毀謗,如果在社會上有可能就被人家告,玩笑可不能亂開;假稱父母失業來說嘴也很不應該……應增添「公共服務」時間以示懺悔。 還好,被揭穿了知羞愧,他尷尬地低下頭,從此都訂便當不再挾同學的飯菜,也有照約定的補償措施去做,令我還頗欣慰的。
-
寄往天上的一封信
我以思念起筆,在回憶裡尋找您的身影,記憶中的您總是那樣的忙碌,穿梭在廚房間,記得每項我愛吃的食物;總是充滿活力,每每回去,總會帶著我去拜訪街坊鄰居,談話間總帶著幸福的笑容。 回想起事發前一天,我才與您傳訊息,您說有空再回去找你們,我回答的淡然,如今我回來了,您卻離我好遠好遠,如玫瑰盛開般,永生於盛夏時節。 去看您之前,我自負的認為我可以忍住悲傷,爸爸也說您不喜歡看到我們傷心的樣子,但真正見到您後,我發現直視的不了您的面容,因為我怕您看到掛在我眼旁的淚珠,我咬緊牙根極力避免它們落下,像喪失說話能力般,甚至看到長輩們都忘記問好,只躲進廁所默默擦掉淚水。 回家的路上,我看著窗外熟悉的風景,小時候與您的回憶與淚水一同湧出,而我也就放任著他們,生怕一擦掉就少了一段與您的回憶。到家後,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課本裡的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一樣整潔的避風港,只是少了您熟悉的身影……。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只是天上多了一顆在意的星星;只是身邊少了一位至親的親人,只是午休不敢睡著,怕回憶氾濫哭著醒來;只是晚上聽著您的語音,一遍又一遍哭著睡著,僅此而已,僅此而已……。 之後的幾天,我無意間在書中看到蘇軾曾寫到:「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看到後我盯著這句話很久,我想這可能是您想讓我看到的吧,告訴我,您不是不在了,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在這世界,永遠、永遠的存在,在我心裡。 願您在天的另一邊能好好的休息、好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的,不用擔心我們,這一世很開心能當您的孫子,下一世我們有緣再相見吧。
-
金東電影院勾起的回憶
去年(2022)參加了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場地點就在我所服務的台師大校本部圖書館的國際會議廳,於是我就臨場報名參加,學習到許多過去所不知道的觀念和知識,會後還帶回「金門歷史建築導覽」兩冊,最近將之翻開來閱讀,書中敘述金門的古厝建築,描述精闢,看到這些古厝的相片,讓我感覺猶如身在家鄉,第二冊有一篇介紹金東電影院,更引起我諸多回憶,電影院的左側是大馬路,路旁正是小時候隨祖父去太武山麓耙撿乾柴,回程的休息地,祖父擔心我中午肚子餓,每次休息都會特地去陽宅老街購買軋車餅,讓我充飢,電影院的正面,更讓我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當年購買電影票時,那種人山人海擁擠的情況,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民國49年夏,也就是八二三炮戰後我隨金門中學遷台而流亡寄讀的第二年,剛讀完高一,利用暑假回金門探望祖父母,看到兩位老人家年老體衰,祖父整天躺著的時間居多,與兩年前我離開時判若兩人,兩老將我從五歲拉拔長大,如今的狀況,讓我非常難過,於是決定休學在家,陪伴兩老,也開始學習農事、獨立耕作,每天忙碌,中午休息時看看報,讀讀書如通俗或武俠小說,有時則練習大楷毛筆。可是到了夜晚,卻感覺到非常無聊,那個年代金門處於戒嚴時期,沒有電,無路燈,晚上一片漆黑,也無處可去,唯一的消遣是玩玩樂器如以薩克斯風吹奏一些流行歌曲,有時則練習小喇叭,自我娛樂,心中竊喜幸而高一參加學校的樂隊,休學在家這一年,金沙樂隊邀我加入他們的行列,但總希望有其他的娛樂方式。不久,陽宅的金東電影院開幕,這可是當時金門東半島唯一的電影院,非常令人興奮,我遂常於夜晚光顧,從小埔頭家走路到陽宅約半小時,晚上外出看電影雖然會向祖母她老人家稟報,但是晚歸,祖母總是等我回家後才入睡,也經常勸我何不白天去看,我知道老人家是擔心夜晚的安全問題,於是告訴祖母說路面寬平且又有伴同行,很安全,讓老人家稍微放心。老人家更是經常拿錢給我去看電影,我回應說不必,我自己也有錢可用,祖母會隨即問說:你哪來的錢?我回說是賺來的工資,那時候的小埔頭村裡有一廣場,做為停車之用,每天若有貨車到來,這些農家子弟所客串的工人就會去卸貨,並將貨物逐件送到沙美街上的店家,以獲取工資,小埔頭是每五天輪到一次,老人家一聽我去賺取工資,眼淚就掉了出來,我想必定是心有不捨,一個從小帶大的孫子,為了要賺取零用錢而去抬貨物以賺取少許的工資,其實我對這項工作感覺還滿有趣的,雖然粗重,但卻是自我磨練的好機會,舉例來說,一包砂糖重100公斤,剛開始我必須與他人合抬,可是不多久,我已經可以獨自扛起,內心頗為高興自我成長,卻又不敢告訴祖母,擔心她老人家知道後必定會更不捨。 已經忘了看一場電影的票價是多少,但卻記得幾乎每次換片都會去觀賞,既打發時間,也自我放鬆,不過有時會買不到影票,只好去陽宅老街閒逛後回家,心想若看下一場,必定讓祖母等得更晚,只能改天再來。民國50年夏,祖父往生後,祖母不捨我種田辛苦,要我去復學,這半年多觀賞了好多部影片,其中以江山美人這部片讓我印象深刻,彩色寬影幕,看了好多次,片中的故事情節有些至今還能記得,令我欣賞的是影片中的歌曲,每首都學會唱,如今事隔60多年,有些曲子還能唱完,如扮皇帝與江南好等,總覺得黃梅調的歌曲非常悅耳又動聽,因而也連帶喜歡上黃梅調的影片。說起看電影,不禁想起早期金門尚無電影院,電影都是一些勞軍的影片,晚上露天放映,將銀幕掛在牆壁上,擴音器安置於銀幕的兩旁,靠著發電機啟動八釐米的放影機,天氣良好,在這樣的狀況下看電影還滿不錯的,若是遇到風大,銀幕隨風飄起了波浪形晃動,使看到的影像宛如在欣賞卡通似的,不過,還是津津有味地從頭看到完,其實一聽說有電影可看,大家都會相互通報,並迫不及待地於晚餐後,帶著小板凳去放映場地等候,此時,阿兵哥早已整隊坐在場中,民眾只能坐在外圍,在等候時,當中吉普車帶著影片與放映機到達現場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鼓掌拍手。那時候的影片都是黑白片且畫面小,印象最深刻的是港片小白菜,故事情節感人肺腑,許多年長者觀賞後都不禁掉淚,其主題曲我至今還能隨口唱完,歌詞是「小白菜呀小白菜,為什麼叫我小白菜,菜有根呀我沒有家,從小就流落……爹娘早死沒親人……」,事實上,歌詞內容正好描述了影片的故事情節。 談起電影,個人可是擁有八釐米電影放映執照喔,那是民國57年,入伍預官役,不久被調職到國軍文化服務團,服務的對象是村里民與國小學生。在正式到服務團之前,需先接受藝工總隊電影大隊的訓練,學習八釐米放映機的操作技術與原理,以及影片的剪接方法,配合這些學習,還上了30多小時的電子學,結訓時,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執照而成為正式的放映人員,若未通過,則必須重新練習再考。在文化服務團,所播放的影片有宣傳片,教育片,也有劇情片,每次在播放前都須先掛好影幕,架妥放映機,安置擴音器,並接好電源,這些工作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金門家鄉觀看勞軍影片的情境,由於播放次數多,在場外聽到音樂時都能聯想到所對應的影片畫面,有一次到一個相當偏僻的鄉下放電影給民眾欣賞,有不少人是舉著火把、爬山越嶺來觀賞,說是從來沒有看過電影,讓我們兩位放映者大為感動,遂將當晚所帶去的影片全部放映,由於路途遙遠,山路車行很慢,回到住處已經是清晨一點半,行政官一直等到我們回來才安心,還特別請伙夫先生煮點心給我們消夜,那個年代電話不普遍,無法將當時的狀況事先報備,但總覺得讓這些遠道而來的民眾看完所有帶去的影片,尤其是宣傳片是非常值得的。如今事隔多年,八釐米放映技術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但放映執照卻完好如初,這可是珍貴的紀念品。
-
送別──古區10號
身旁綠樹 仍是翠綠盎然 無憂無慮如童顏 而您沉默啞然 凝視藍天 出磚入石四百年 九三彈藥庫爆炸 如雷轟然 而您左臂仍 矗立如山 直挺似少年 縱使歲月摧殘 老兵不死 或者時間之河 已忘了您 因為看見 漂木順水而下 鮭魚逆流而上 湖南老兵與金門女子 在此結褵 樸實真切的情感與文藝 將蔓生不息 古區10號 有太多愛與回憶 我以為 最柔軟堅強的堡壘 足以屹立千萬年 多情應笑我 終是夢想太美 怎敵現實摧毀 再多 奔走如狼狽 心急已燃眉 歸來 只剩 累與淚 在心裡枯萎 終究來送別 只是這次 再不能說 再見 注:「起厝動千工,毀屋一陣風」,出磚入石四百年,飽滿故事的古區10號,於中華民國11月2號,農曆癸卯9月19日星期四上午8點正式拆除,走入歷史。這是孕育漂木藝術畫家楊樹森與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的房子,還有一段湖南老兵與金門女子的傳奇故事……作文為記為念,因為她曾真真切切存在過!
-
生之歌
之一 搏一次賞者掌聲 曾以蒙封年代 在扞格熊熊性情裡 奔騰殺伐憾動風騷 城池千軍萬馬烽燄 經歷血腥搏鬥 不入觀止一生波濤 圓融完美 曾以驃悍入為 在浩瀚藍海城域中 捍衛氣度獨特激流 激濺時間紋影萬千 凋零侵蝕過後 多少非凡你我溫潤 契合熟悉 之二 當風起時 驃悍自我 捍衛獨特園景 在浩瀚赤紅城堡中 溫潤年代蒙封 激濺震撼多少 扞格啟航豈能不入 熊熊性情 引來血腥搏鬥 於奔騰殺伐憾動中 迎離千軍萬馬 激濺遺憾烽燄 終究一生何其汗顏
-
踏你踏的浪
我踏著你踏過的浪 看著你看過的基隆嶼 想像你 從背後環抱住我 閉上眼 外木山的海風拂過我的唇 像你第一次親吻我的感覺 悸動 淚水無聲滑落 滴在腳上 化做浪花 隨波逐流去 風好大 浪好美 我們 終究 還是錯過了
-
新疆行
2023年8月底,離開悶濕高溫的台灣,轉兩次飛機進入久違的新疆--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舊稱迪化,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征服回疆的準噶爾汗國後,以「啟迪教化」的簡稱。1884年迪化升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迪化於1954年2月1日正式更名為烏魯木齊,這一名稱來源自蒙古語衛拉特方言,意為「美麗的牧場」,現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 美麗的牧場在疫情前,因有台灣直飛班機的便利,我曾多次旅遊拜訪。但由台灣去的旅人不多,回程的人數更少;猶記得由烏市飛回台北的空盪盪的客艙裡,空服員比乘客還多,飛一趟賠一趟,從此直飛的航班就停了;有些遺憾,那也是市場自然機制的結果。 每次進入美麗牧場之前的入境大廳,給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廣大明亮,是身著黑衣的安檢人員,一直覺得那應該是全中國航空口岸以嚴格著稱的第一名。這次入境,又加深這一經驗。安檢人員多了一道程序,檢查私密處,手法細膩又速度極快,一切似無意,卻感覺被實實在在被碰觸,待反應過來有點奇怪與不快,卻已完成安檢程序,說不上是騷擾,卻好像有點關聯。只有直白的妻子,在安檢後深不以為然的跟我抱怨:怎麼摸人屁股!那種感覺,我懂,我是被碰雞雞。 終也讓人再次體悟,新疆的安檢程度細膩到了:魔鬼可能藏在細節裡,所以所有的細節絕不能放過!可是,我們是善良旅人,不是惡意魔鬼。 多年前在烏魯木齊結識的高挑美女,已在大廳等候。臨行前,多次聯繫,她熱誠的說她負責在烏市的導遊,你們千萬不要客氣! 她的夫婿,有點冷漠,見過幾次面,據說是當地高官,有些神秘,都未深談。此次再見,未免失禮,特別在中正機場免稅店買了兩瓶金門高粱,包裝是國宴酒,竟是自已飲用數十年,聞所未聞的金酒,要價不菲;但是禮物,就不計較了。(警語:未成年不可飲酒。) 新疆僻遠,但對新疆善飲者而言,對金門高粱並不陌生,從口中、眼神,常可聽到看到對金門高粱酒常懷有一種嚮往,大概覺得就是金門的一種神酒,或是不易得到,更顯珍貴與神祕。是否真如此,並未細究,總覺得有些訝異。 相對而言,對地理位置的認識卻顯得模糊。好幾位新疆人跟我說,廈門的對面就是台灣;其實應該是金門,與台灣還有一道海峽;但想想又好像沒有錯,金門屬於台灣,就承認廈門的對面就是台灣,未再辯白解釋。 五加二,白加黑。初聽這句話,我不懂,真的一點也不懂。那是離開烏市前一夜,隨友人的車子去接她的高官先生下班。如今回想,那或許是表示他未能陪同的理由,他說的第一句話。 隨後他解釋五加二,就是每週工作五天,另外周休二日也要工作;白加黑,就是白天工作,夜晚有事也要立即上工。簡單地說就是終年無休、日夜工作,那是黨員的責任、要為別人立下榜樣。 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共產黨黨員,並直說自己是黨員,還是有些吃震!更多的是反思,生活在台灣的自己,工作了數十年,從不曾在腦中出現犧牲、奉獻,甚至表率等這些理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懂;付多少、收多少,像是自己內建的天平砝碼。不貪污,是本份;但要額外平白付出,卻也不願。反觀台灣的各個政黨,哪一個會說、會做這樣的話! 中國大陸的發展崛起,自有其因,卻往往忽略了近千萬共產黨員的默默努力。當然,腐敗貪瀆之事仍有;但那像垃圾,誰家沒有! 台灣的旅遊團,不論是去北疆、南疆;幾乎都忽略了就在烏市的新疆古生態園。 新疆古生態園,當地人簡稱為野馬公園;事實上,它包含了中國最大的汗血寶馬展示培育基地、侏羅紀矽化木保護基地與普氏野馬等等。每一項都值得大書特書地介紹,但限篇幅,暫且割捨。惟對馬匹有興趣者,可往參觀並騎乘。 普氏野馬,是俄沙皇時代一名姓普的軍官發現。事實上就是在蒙古、準噶爾盆地生長的野馬;上世紀八十年代已在野外全數滅絕。我依在野馬地獸欄旁,一隻野馬溫馴地靠來,就在伸手可及地範圍。看著牠頭大耳小地模樣,絲毫沒有野的氣質。回首,或許該感謝當年歐洲強權國家,偷獵、偷盜運出了數十匹野馬,成為今日野馬回歸的種子。 野馬,是活化石,是寶物。國家弱了,任人欺凌盜取;國家強了,又紛紛回歸。野馬如此,其他也是如此。 有趣的是一處擺放隕石的地方,據說有兩百餘塊。隕石,灰黑,如沙發大小,大多以懸空方式陳列。隕石,是天外飛來之物,不若其他寶物,不可碰、不可觸;園方在幾塊隕石上擺上鐵鎚,鼓勵遊人敲打。出聲,如撞鐘,盡是金屬聲。地上有牌,寫到:時來隕轉。 此行,目的是南疆的喀什,一座在烏市西南約一千餘公里的古城。公路、鐵路,皆可到達;多半人還是搭乘飛機,取其快速。 窄體客機,僅餘三個空位,幾乎客滿。大陸人民出行,十分便利進步;幾乎都在手機上操作,訂機票、高鐵、飯店……,彈指間完成。只有生活在群眾裡,才體會大陸在旅遊旺季,出遊人口動輒人山人海的原因! 喀什是古城,全名是喀什噶爾,意為玉石聚集的地方;是漢代時的疏勒國。據稱居民是疏勒人與維吾爾族的後人,高鼻、大眼,輪廓顯明,少女身形高挑,每個人都稱得上是美女;男孩也是。語言、文字、宗教與文化皆與漢地相異;一眼望去,皆是「非我族類」。漢族,在此地是少數民族;來自台灣的我,應更屬異類。 年過七十的我,對旅遊早已放棄吃到飽的玩法;定點深入,才是現今作法。在喀什三天,就全在喀什方圓約2.5平方公里的老城裡。 老城街道的兩旁,多是遊人匯聚的店家,像是書的封面;只有走進幽靜的巷弄裡,才算打開的書頁,讀到精華。巷弄曲折,大小不一;沒有規則,應該就是規則。但腳下的磚石,就是號誌:六角磚,代表四通八達;橫磚,意為前方無路;人形磚,前方有路。不要問人,也不須問人,看腳下磚形,就有答案。 難得的是每條巷弄皆清潔無垢;綠樹盤藤在土色牆面,牆面上橢圓門窗,綠色油漆;安靜地恍似在中世紀的某個中東的幽靜國家。偶有小童們在巷弄裡戲耍,幾聲朗朗童音,劃破時空的畫筆,才知道古城的美,是不張揚的靜默,是提煉歲月後的色彩;偶見曲折小徑的轉彎處,大樹一棵,樹下有一座大胡床,安靜地等待人們的歡聚、舞蹈與音樂。 離開古城,飛回台灣,轉搭兩趟飛機。回到家,與妻閒聊,仍繞著古城內的種種,說明年再去!
-
心方向
「老師早安!」「老師每天都比我們早到學校耶!」「老師今天沒有戴眼鏡!」「老師、老師……」。每天看著踏進教室的孩子們,傳來有如風鈴般清脆招呼聲,讓人心情格外愉悅。看著孩子們滿心歡喜的笑容,爽朗的笑聲,讓我覺得這就是身為一位老師的成就感,看著孩子們成長。 沒想到,這學期學校職務調動,我擔任行政工作職務,必須要了解並接觸特殊身分的孩子們。第一次踏入孩子們上課的教室,傳來的不是孩子們問安、談天的聲音,取而代之是鴉雀無聲、眼神不安的模樣。看著孩子們的反應,我在內心想了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們不害怕、有安全感呢!看著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我內心有了想法。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什麼本領,而在於激厲、喚醒、鼓舞」,我心想既然是新工作,那我重「心」開始找尋「方向」,從自己開始做起。 隔天,看著坐在教室的孩子們,「壽司早安!」,我蹲下帶著微笑的說。壽司看了我一眼,頭稍微低下來,懦懦回應:「早安」。這一聲早安讓我感受到孩子的溫暖。接著,我露出牙齒笑著說,「壽司昨天有沒有乖?有沒有去玩盪鞦韆?」聽到盪鞦韆,壽司立刻抬起頭,睜大眼睛認真回應我:「有,我昨天撞到鼻子了!」「為什麼會撞到鼻子呢?壽司是不是站在鞦韆上面?」我牽著孩子的手輕聲問。「因為我撞到鼻子了,因為盪鞦韆,我撞到鼻子了!」壽司摸著鼻樑回我。我輕碰壽司的鼻子說:「壽司玩盪鞦韆,沒有守規矩,所以撞到鼻子了對嗎?」。「對」壽司點著頭回應。當下,我笑了起來並和壽司說:「下次去玩要注意安全,玩盪鞦韆要坐著,知道嗎?」壽司點點頭。 「身為教師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為孩子照亮心中道路」看著壽司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我體會到在教育的世界裡,老師就是那盞為孩子照亮道路的明燈;同時也是孩子心靈的引路人。擔任行政職務後,雖然像之前聽見孩子們主動的招呼聲,卻讓我成長引領其他孩子成長的陽光。 也讓我深深體會陶行知所說「捧著一顆心,不帶半根草」的意義。希望在未來教育的路途中,我在為孩子照亮中心道路時,也開始自己的「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