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參訪金門大學
這幾年多次去金門,金門大學我們都只是路過,停下來拍拍照,沒有深入地了解。內心的想法是,金門常住人口只有五萬,連流動人口算起來也只是六七萬,居然有一所那樣宏偉的、一定規模的大學,真是了不起。比較起香港七百萬人口,只有十所大學,比率上優勝很多。 金門縣僑務辦公室王國才執行長非常重視我們這次的「金門領獎之行」。我們抵達(11月24日)金門那天,他就親自開車,帶了一位同事,到水頭碼頭迎接我們,還給我們倆戴上花串,表示歡迎。離金那天,他又和僑辦企劃秘書侯日權親自送行,我們的行李特別多,王執行長孔武有力,一個人推所有行李從地面上斜坡進碼頭。一個官員如此親力親為,沒有絲毫架子,真令人感動。尤其感動的是他了解到我們已經多次來金門,需要的是文化深度遊,安排了好幾個精彩的、重要的節目和交流活動。他送我們到「雲之海」民宿休息了一會,下午四點他又載和陪同我們到縣政府與陳福海縣長見面。陳縣長很親切地邀約我們在一側的長檯交談,我有談到我寫金門的文章多達四五十篇了,希望有機會出書,他說「我們給你出」。大家交流言談甚歡,感謝陳縣長送了一瓶珍貴的金門酒給我們,我們才移步到會客室中央拍了幾張照片作為留念,最後陳縣長還送了我們一程。 11月28日那天上午十點,由僑辦企劃秘書侯日權開車,王國才執行長又安排我們訪問金門大學。金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副教授兼主任秘書呂立鑫博士接待我們,在校長外的會客室剛剛要坐下,校長室的黃奇校長就從他辦公室走出來熱情招呼我們,一一握手,交換名片,就請我坐在他最近的位置,王國才執行長坐在右側,瑞芬和國基鄉親坐在左側,小侯不斷給我們拍照。我送黃奇校長去年我的浯島文學獎長篇得獎作品單行本《風雨甲政第》,他很感興趣地詢問了我兩次得獎的詳情,我談了創作的一些體驗和有關內容,他很感興趣,知道我們開出版社,希望大學得到我一套書,擺在金大的圖書館,我和瑞芬答應,等我們回香港,準備抽空捐出我兩套書,一套給金門大學,一套給由盧根陣擔任所長的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金門縣歷史民俗博物館的圖書室。黃校長還歡迎我到金門大學做駐校作家,我聽了很是興奮。我也問了金門大學的歷史和師生人數,有關學系。原來,金門大學迄今已經有了二十年的歷史,其前身就是1997年成立的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後于2003年獨立成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從2010年開始改名為國立金門大學。目前已經有十七個學系,師生共有五千多名。談了好一會兒,話十分投契,接著是拍照,黃奇校長送了大學的紀念冊和學系介紹給我們;我們送的就是我那本得獎集《風雨甲政第》,照片拍得很不錯。 走出校長室,秘書室行政暨法制組組長楊欽鎗陪我們到教學大樓走,告訴我們每一層就是一個學系,由於金門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具有僑鄉、閩南、戰地幾種文化特色,因此,他們設立的一些學系名稱很特別,例如資訊工程學系、都市計劃與景觀學系、閩南文化研究所、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觀光管理學系、運動與休閒學系等等。當在觀光學系走廊走著的時候,驚動了教室裡的幾個大學生,一個女生的和一個男生走出來和我們交談,女生很漂亮,叫蔣欣如,二十二歲,還有一年就畢業了,當她說自己是來自印尼加里曼丹島峇里巴板市的,我們感到驚喜萬分;還有一位男生叫王進鋒,十九歲,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不一會觀光管理學系副教授兼公共關係組組長蔡宗憲博士也走出來和我們交談,我對觀光學系的各方面很感興趣,問了不少情況,收穫很大。走廊因為我們的來到一時熱鬧起來 想不到金門大學也有我們的印尼小同鄉不遠千里飛來讀書求深造。 接著楊博士還帶我們在校園裡參觀男女生住宿樓,教師樓,都很漂亮,瑞芬指著其中一棟教師住的樓,開玩笑說,如果你做駐校作家,大概也住那裡吧。我笑了起來,哇! 近中午,我們就告辭了。 非常感謝金門縣政府僑務辦公室王國才對我們的一系列重要節目的安排,我們比以往幾次收穫更大,畢竟文化深度遊不是人人都有條件辦到的。
-
放任黑夜
走在空無一人的路街 窸窣作響的樹葉漫過眼前 吹皺靜謐故鄉的風 很是淒切 腦海滿溢著 曾經兒時共夢的情節 撥弄眉眼,盡全是 滄桑印記的觸覺 穿越 或許 一扇沉默的門階,浮現 慢慢逃離 傷感的灼烈 假裝的春花秋月 怎麼再也承受不起了…… 放任,漆黑簾幕環伺的夜 喚醒故鄉熟悉的小曲兒 心中按捺不住的抽痛 能不能 停歇?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誰不曉得連長是你老鄉,要不然的話,今天你我都要倒大楣。別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如果有這種想法也太低估了他。」 「好,不要愈扯愈遠,雙喜就雙喜,說走就走,馬上到小阿嫂店裡買。」班長乾脆地說。 「認真說來,小阿嫂比小寡婦漂亮好幾倍,也比她年輕許多。聽說她丈夫到南洋謀生,已好幾年沒有音訊了,生死也不明,現在等於替他守活寡。說來可憐啊!」林志在說。 「像小阿嫂這種情形聽說在金門很多,有些人早已改嫁,跟著軍人到台灣去的也不少。像小阿嫂這麼年輕漂亮的女人,實在不該浪費自己的青春。雖然她把小阿嫂商店經營得有聲有色,賺了不少錢,可是青春無價啊!時光一去不復返,歲月催人老,如果不替自己打算打算,再過幾年就要改商號叫老阿嫂商店了。」班長惋惜地說。 「小阿嫂可能較保守,也是一個傳統的女人。除非不得已或碰到一個如意郎君,不然的話也許會一輩子都守在這個小村莊。說不定我們換防回台灣,然後到馬祖、到澎湖,再回到金門來,小阿嫂商店依然存在。」林志在說後,竟開玩笑地說:「班長不妨下點工夫追追看。」 「你奶奶的熊!我這個大老粗,吃吃小寡婦免費的豆腐還可以,卻不能跟小阿嫂這種正經八百的女人開玩笑。」班長認份地說。 (一二七)
-
記憶中的海墘街
「海墘街」顧名思義即位於海邊的街道,為金湖鎮的一個自然村,應是金門少見以「街」命名的村落,是否曾經繁華一時?未曾考究。又叫「相拍街」(雙打街),是否與打架有關?不得而知。由於居民以討海捕魚維生,民國49年11月正式定名為「漁村」。 兒時的「海墘街」村落,真的是名副其實,依山傍海,一列古色古香、不到十戶人家的平房,連接排成街道形式,因而得名。全村共用一個門口埕廣場,平日作為居民曝曬場或阿兵哥集合場,廣場邊緣是一道矮牆,牆外即是汪洋無際的海洋,圍牆盡頭有崗哨,衛兵日夜守著出海口,管制落海的漁民。夜宿姨母家,深夜浪濤響徹雲霄,感覺愈拍愈響、愈來愈近,似乎就要衝進家門、吞噬民房,首次投宿,尚有幾分恐懼!讓我徹夜難眠,母親說:大潮上漲時,海水的確淹至大門口,足見所言不假。 由於姨母自浦邊「遠嫁」海墘街,因而與海墘街結下不解之緣,日前聽母親提起,才知早在外祖父的年代,即與海墘街的外祖母結為秦晉,難怪母親要我尊稱姨母的公婆為舅公妗婆,姨父其實就是姨母的表兄,稱得上是一門親上加親的好姻緣。 姨母天生麗質、明眸皓齒,長母五歲,姊妹兩人自幼情深、無話不說,在失怙失恃之後,彼此相依,婚後往來更加密切。所謂「父母不在,長姊如母」,在母親生我與大妹時,姨母兩度前來照顧母親「做月內」,每天「千里迢迢」地自海墘街走路來到陳坑,幫母洗衣煮食,大概是分身乏術,還將大我兩歲的「二表姊」送人撫養,為此讓我深感歉疚!姨母恩情,山高海深,時至今日,我仍感念在心、未曾或忘。 姨母待我視如己出、疼愛有加,即使我已長大,依然一如往昔,見面時總是握著我的手,用極為關愛的眼神與口吻:「箴也啊!汝面烏喙茶、手冷吱吱,汝會寒喔!會枵喔!」立即要下廚煮東西。這一幕始終縈迴腦際,讓我感動萬分,永難忘懷! 姨母住家後面,一座如龐然大物的巨石,站立頂上,可以遠眺無際的海洋、可以鳥瞰全村的風貌,這是兒時最嚮往的寶地,每次來到,便立即衝往屋後,奮力攀爬而上,再順著斜坡滑下,在兒時的心目中,巨石儼如一座天造地設的「溜滑梯」,為了玩樂,不知磨破幾件褲子?即使母親叮嚀再三,我仍樂此不疲! 姨母長女(即大表姊)出閣時,年方二八,眉清目秀、亭亭玉立,舉家提前一日來賀,記得當晚數人同擠一床,隔天大表姊夫坐著拉風的吉普車前來迎娶,車停屋後大石頭頂,由我代替年幼的表弟車前奉茶,表姊夫惠回「硩茶盤」紅包,時年我僅十歲,事隔數十年,記憶漸渺茫。 就讀國中時,海墘街與鄰村後園合辦廟慶做醮,舉家前來共襄盛舉,廣場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劃破了素來靜謐的海墘街,也創下了空前的熱鬧,在人群中還巧遇同班同學陳麗珠,想必也是本村親戚,才來參與盛會。 姨父相貌堂堂,敦厚樸實,惜因英年辭世,印象不深。只記得中年級時,點著昏暗的小油燈,正愁寒假作業,姨父心血來潮,幫我構思段落、提供素材,讓我寫來得心應手,驚覺姨父滿腹經綸、深藏不露。 姨父以捕魚討海維生,為了養家活口,過著「一日落海,三日■放屎」「三頓前,二頓後」的辛苦生活。姨父告訴家父:「工作時食量大,曾經一餐吃下12碗,然皆湯湯水水、無油無臊的泔糜蕃薯糊,未隔多時,又是飢腸轆轆。由於長期操勞,以致積勞成疾,在我小學高年級時,姨父因病住院,偕母探望,見姨父病容憔悴、肌膚泛黃,母親與我難過落淚。一生勞碌的姨父,未曾清閒享福,只不過四十來歲,便溘然離姨母而去,姨母哀慟之餘,毅然決然咬緊牙關,茹苦含辛,一肩挑起家庭重擔,撫養年幼子女成長,背後的辛酸勞苦,不言可喻。 就在某年某日來到海墘街,海墘街早已遷離海墘,與「碗廠(陶瓷廠)」隔路相鄰,已是名不副實的村落,樓房林立,已非昔日模樣,也非我想見的海墘街,於是就教姨母:如何尋找我童年的記憶?姨母說:昔日的海墘街只剩斷垣殘壁,且淹沒在荒煙蔓草中,無從找起、也無路可去。聽後深感遺憾,一個記憶深刻的村落就此憑空消失,真有滄海桑田之嘆!
-
神‧仙
繼武俠、宮鬥、奪嫡、戰爭等古裝劇耳熟能詳的熱門主題類型,近來又添一筆螢幕寵兒,玄幻類,以講述仙俠、神魔、精怪為題材,諸如先後引發話題備受矚目的修仙劇「花千骨」、「青雲志」系列亦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世人遙想仙人天神之姿,或御風飛行,衣袂翩揚,風采卓爾;或長生不老,容顏永駐,羨煞凡人;或仗劍行俠,斬妖除魔,意氣風發。殊不知修仙境界為何,莫非真有得道成神的一天,如「三生三世」中上仙歷劫成功飛升上神?常言道神仙、神仙二字,神與仙究竟是同義複詞,亦或各有所指。 若回歸文學中尋蹤覓跡,「神」與「仙」的緣起分別可溯及中國神話與仙話。兩者彼此相輔相成,卻又各成體係,更精準的說法是仙話乃神話發展之末流暨變體。神話降誕於遠古先秦時期,因歷史悠遠之故亦被視為文學先河;然仙話的肇端則與道家道教思想密不可分,特別係當中煉丹術及修仙飛昇一類神仙方術思想,應此,仙話的產生,待及諸子百家爭鳴戰國時代以降方得以見著。 撇除神話仙話成形之初有判若雲泥的時空差異外,兩者另一關鍵性差別,在於其主角人物的不同。神話故名思義,內容講述乃神之事蹟,故事主人翁天賦神格,且容顏形貌往往迥異於常人,像西王母的形像,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此番描述,指出王母的容貌綜人、虎、豹三形於一身,再如秋神蓐收、春神句芒,《山海經》中分別形容道:「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以及「東方勾芒,鳥身人面,乘兩龍。」不約而同顯現諸神形貌非人類色彩;況且,神話故事中主角能力驚人,動輒毀天滅地,驚擾日月星辰大地山川,如共工怒觸不周山、 女媧造人補天,窮盡誇張之能事,令人匪夷所思。 至於仙話內容,雖也有虛幻超乎現實的一面,大體而言故事角色仍屬於人的範疇,凡人透過後天努力的修行過程,藉由「服食」煉長生不死丹藥、「內煉」守一行氣導引,達登峰造極,飛升成仙,長生不老。換言之,仙擁有無窮無盡的生命,然神哪怕身具上天入地之能,生命終需盡,好比夸父逐日渴死於道、娥皇女英跳湘江殉情、女娃東海溺水而亡,殊途同歸皆以死亡做結。 此外,神與仙尚有著性格上根本差異,神的所作所為帶有強烈人性,仙則無,此所言人性,非斥責他人暴戾恣睢斯文掃地,指的無仁性,而係泛指喜怒憂懼愛憎欲尋常人擁有的七情六欲。像環繞於后羿的各色神話當數典型,后羿射日後向西王母取得不死靈藥,卻被妻子偷食,而有「嫦娥奔月」的典故;后羿且與河伯之妻洛神有私,事蹟敗露後后羿更射瞎河伯一眼,《楚辭‧天問》因而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最終,以箭術高超聞名的后羿,卻死於徒弟箭下。《孟子‧離婁》:「逄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構成一系列叛神神話。 較之於神話裏頭,上演叛夫、叛情、叛師種種剪不斷理還亂驚世駭俗的滿紙荒唐言,仙原是修仙求道之人,遵從「遵天法祖,利物濟世,清靜無為,自然順化而臻天人合一。」基本教義,奉行戒貪欲守清靜,重視倫理教化,超凡脫俗非濁世常人能企及。 只是演變至今,神仙二字疑似為同義複詞,不曾仔細較真箇中差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如此現象倒也見怪不怪,看今朝民間宗教信仰揉合儒釋道形成兼容並蓄之勢,莫說寺廟不分、神佛混淆情形比比皆是,遑論神與仙混為一談,亦不怪哉!
-
沙美茶花
萬蕊茶花一樹開, 捉光捕影屢徘徊。 里人見狀道真好! 為有閑情隨去來。 三月初,沙美一株樹齡二十多歲的茶花開滿了紅色花朵。千瓣萬蕊,數之不盡,引來蜂群在花心鑽入鑽出。 過往的人們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拍攝,追光逐影,流連徘徊。 目睹此景,一位里婦說:真好!拍這,拍那……。 這首詩是以七言絕句的格式寫成。依《平水韻》押「灰」韻。平仄情況標示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
茶 戀
每次,沏茶品茶 香氣便從舌間 直上腦門喚醒當年 那段春茶初綻的稚嫩戀情…… 打開初戀的繡花包 牽手時觸電似的臉紅心跳 教我泡茶茗品的細膩體貼 以及一封封 潮浪般不停拍岸的深情 仍如一顆顆珍珠彈落心間 愛,今已 被歲月蜷曲成 一葉心事 暗藏 在碧螺春泡開的香氣裡……
-
冬天的遐想
秋去冬至,季節遞嬗,樹梢上的枝葉轉變為另一種不同於秋的形式。蕭瑟與滄桑的意味又更加深了,有如一首首唐人絕句,劃過冷寂的星空,往下墜落;滑掠過冷冽的湖水,四處散布。空氣糝著詩意,夾帶寒氣,順風恣意地飄懸,冀望哪一位失意的文人,在性靈受挫之餘,亦能尋求到一分寧靜、一絲慰藉與一份歸屬的溫暖,這樣的感覺溢滿胸臆,使得充滿蕭瑟與滄桑的冬令時節,添增一抹神祕的氣韻。 未若柳絮因風起,白雪如點點星花,以柔美的嬌態,緩緩地墜降在這四時之末。不消幾刻,潔淨的雪已遍地覆蓋,宛若體氣微恙的珊珊女子,披著一襲銀白衣紗,雙眸凝神遙望,遙望舊時的窗扉,遙望依然如故的蒼穹,遙望那位仍然遠在異鄉的良人,心裡的呼喊與疑問,陣陣迴盪……是否求取了功名?是否身體尚安?更可否有歸來與我廝見的一天……?一個孤寂的靈魂,雙眼空洞期盼及無奈等待,數種五味雜陳的心緒,飄零在這淒美之冬。 在這長吁短嘆之際,信手拈來一片白雪的結晶,只覺珊珊可愛,不禁讓人莞爾一笑。仰頭舉目,昔日可人的柳條已不復在,艷麗的玫瑰亦不見蹤影,芬芳的桂花也瞧不著她的芳跡。剩下的,只有「後凋於歲寒」的松柏以及被詡為國花的梅吧!就像是不屈不饒的堅毅文人,即使受挫受阻礙,依然故我的傲挺著身軀,不與人爭奇鬥艷,只以殷實的內在涵養取勝!無形之中,為這冷冬裡注入一股旺盛生命力的潛流。 彼方遠處的鈴聲響起,歡樂的歌聲在耳畔繚繞,伴著悠揚的樂聲,驀地,忽然驚覺,原來聖誕佳節的腳步不遠了!我拾起灑落滿地的蕭瑟、滄桑、悲美與剛強,像是仔細地收藏好翫賞的珍寶,並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予人聖誕祝福。或許,等待下一個冬季,許自己再一次冬天的遐思!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班長終於鬆了一口氣,等一下一定買包香煙請他抽。 「各位注意,小寡婦那家店是一個是非之地。從今天起,連上弟兄不准在她店裡逗留,也不准她搭我們的採買車,違者嚴辦!各位聽清楚了沒有?」 「聽清楚了!」全連官兵呼應著。 「解散。」連長雖然轉身就走,卻也不忘以疑惑的眼光看了一眼班長。畢竟,兩人是同鄉啊!怎麼忍心掀他的底牌,只要林志在不說出來就好。 解散後,班長走到林志在身旁,低聲地問:「你要雙喜、還是新樂園?」 「廢話!當然是雙喜。」 「雙喜下個月關餉再說,如果是新樂園的話,我身上還有兩塊五毛錢,正好夠買一包。」班長賴皮地說。 「區區一包雙喜煙,為什麼要等到下個月關餉?向小寡婦賒欠啊!憑你們兩人的好交情,還會有什麼問題呢?」林志在說。 「連長不是說從現在開始不准在她店裡逗留,也不准她搭我們的採買車嗎?既然連長已經宣佈了,誰敢不服從。」班長藉此強辯著。(一二六)
-
山城明珠好劇團
李家的子弟幾乎都是相同的命運:投身在劇團裡。養女鳳娥,後來嫁給劇團負責人,沒有離開「演戲」。四個兄弟姊妹,全都只念到國中畢業而已,就都投入「明珠歌劇團」。靜兒有很上進的企圖心,國中畢業後,她偷偷跑去念青年高中。可惜,只念了三天就被抓回家,因為劇團少不了她。靜兒認命了,開始為劇團無怨無悔的奉獻一切。她不但勤練各種技術,研究劇中人物角色與演員的區別。劇中人物與演員身分,性別無關,有時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演出,更增加趣味及變化,角色大致分為生、旦、花面、丑四類,可以裝扮或身段特徵中看出。花面是指性格十分顯著強烈的角色,通常是男性角色。花面臉上繪著鮮豔的色彩來突顯特色。目前的只將五官誇張化,已不再畫臉譜了。 兄弟姊妹都待在劇團裡,會有怨言嗎?應該不會。靜兒努力的是,除學做當家旦角外,劇團裡大大小小的事,她都得插一腳,尤其是在2001年父親積勞成疾過世後,她更肩挑重任,掛起了「總監」的大名,團中各類文書事務,本來聘了一人擔任,為節省開銷,現在由她兼任。她還學著做編劇,而且負責劇團的發揚光大,到台中屯區的社大去教課,前前後後已上了11年。在中興電台的地下電台主持節目,到鄰近幾個縣市的中小學上課。每年暑假還接受文化部的專案,開辦「虎山研習營」教導有興趣學歌仔戲的學生,而且不分年齡,不分男女,期末還會來一次公演,驗收成果。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而且一星期才一天,但學員演起戲來卻是有模有樣,舉手投足中規中矩,讓來參觀的家屬,觀眾讚嘆不已。這個專案共有十年。特別有成就,有興趣的,後來就成了劇團的基本演員。她還隨著聘請來的編劇,練習寫劇本,由於肯學,肯用心揣摩,現在也可以自己寫了。 午夜夢迴,靜兒常常珠淚暗滴,為什麼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我的生命就不值錢?也因此,有時學亦不免呆滯,不免不想學,但是又何奈?每一想到父母的辛勞心就軟了。所以,靜兒現在是劇團的台柱,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而且,因為忙劇團,也就忘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妹妹靜芳,國中開始隨戲班學習歌仔戲,專攻旦角,2008年成立李靜芳戲曲工作室,2009年以「珠圓玉潤阿旦歌」個人專輯,榮獲第20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戲曲曲藝專輯獎,2010年榮獲青商會第48屆藝術文化類十大傑出青年獎。現仍奔波於各個鄉鎮,傳授歌仔戲劇技藝的課程。 大兒子林慶風專門負責武場,比劃起武功,頭頭是道,動作乾淨俐落,身手靈活。因為他是男生的老大,在祖母那一代,要抽「豬母稅」,又稱「抽豬母租」,即過繼母系,只因女方無兄弟,或兄弟無子,有時甚或只是女方要男丁負責祭祀,所以他就從了祖母的姓。經朋友介紹,認識在保齡球館工作的陳珮莉,結為連理。經過學習,她現在是當家小生,女扮男裝,瀟灑俐落。 小兒子是李忠和,對音樂方面特別有興趣,除自學外,在草屯找老師教基本功夫,又遠赴台北找名師教導。包括電子琴,打鼓,二胡都難不倒他。他成為文場的台柱,所有的音樂都由他策劃、指導。 不知是刻意安排,或上天特別眷顧,他們兄弟姊妹撐起了整個劇團。1967年在雲林縣首次參與臺省地方戲劇比賽,獲第四名。1992年參與臺省地方戲劇比賽獲團體甲等獎,及最佳文武場兩大獎。由教育廳推薦到苗栗、台中、雲林縣巡迴公演。2000年到2006年連續6年入選「南投縣傑出演藝團隊」。2006年到2017年連續12年榮獲「文化部扶植團隊」,並三度入選「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團隊。 歌仔戲所使用的調子,最初只有一二種,現在就非常多了。有漢調、都馬調、七字調、四句聯、卜卦調、吟詩調、十二丈尾、錦雜仔、梅花烙、七字轉雜念調等,還有雜碎都馬,如一對雙喜點點新,手捻銀針線來引,密密織來合伊身,寸寸為著心上人。又如:燭影搖紅照花蕊,目尾牽情笑微微,尪生某旦成雙對,芙蓉台上結相隨。還有破窯調:霎時魔氣止消退,阿喜忘記敢有對這過,困至山頂玲瓏旋,不知天南也東西,其轆湖頂影翩翩,飛來飛去飄飄然,流水燦爛世罕見,莫非天外另有天。還有江湖調,七字慢。靜兒又發明了「秋夜曲」:安貧樂道心知足,有道人窮志不窮,人生難免遇風浪,只求一家樂融融。另有「煙花嘆」:草茅寒風吹入窗,鼎灶空空無半項,兩塊碗盤擱破去角,蕃薯野菜三四欉。三餐難度家境墜落,食甲無油也無燥,分明忍飢受喓餓,乎我看得心頭糟。 劇本的創作,可分三方面。一是古典文學作品,像六月雪,取自竇娥冤,唐明皇遊月宮,泣血蓮花陳靖姑,西湖借傘取自白蛇傳,棋盤山奇緣,打金枝,周公鬥法桃花女等都是。一是民間的傳說,像萬丹山傳奇,茶香酒香美人香。不少作品是夫婦兩人聽說了,就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去實地探訪。三是到處找資料,再憑想像敷衍而成。演過的劇本,包括三進士,鵲橋會,明珠緣,人蛇姻緣,慈母狀元郎,賊計狀元才,情海煙雲,白兔記,烈女無畏冰雪情,繡劍柔情,珍珠淚。蛇仙下凡迎新年和五福臨門慶團圓則是應景的作品。「心願」是勸世作。趙心蓮與蘇建文兩情相悅,心蓮礙於身分卑微不敢答應婚事。建文翻開衣袖露出手臂心型胎記以表誓言。剎那間,天空畫過一道星光,心蓮竟然感應到建文似有災厄發生!上天賦予心蓮預知的能力,是否也賦予她改變命運的力量?……更值一提的是劇本還結合了時事。像「含水過冬」裡面,阿喜的媳婦秋蘭,家庭與工作兩頭燒,有一天她終於抱怨了:「昧記了是毋是?……只會講我做人媳婦要知道理,敢有想到你做人子婿禮數治佗位?阮兄弟姊妹尪某雙雙對對,歡歡喜喜,歸傢伙帶返去,伴手紅包,坐桌團圓,只有我乎你阿母綁治這塊演戲!……李聰明仔,我毋是您兜的哈魯乎你叫嚏投,嘛毋是你做廿四小時無領月級的薪勞,你給我聽乎清楚,從今日開始我要「一例一休」哼!阿喜失智,常把媳婦秋蘭當作姊妹淘阿葉,每天照三頓給她量尺寸,腰圍、咖達……。丈夫天寶早就死了,她還跟兒子說:聰明仔乖,給你同學講,你阿爸去行船,要幾落年以後賺大錢才會返來,阿母帶你去外面透空氣,講你阿爸的代誌乎你聽……。阿喜還產生幻聽,隨著聲音走過去,看見七彩湖幻象,自己說著:實在診水啊,親像仙境共款……七彩湖,我中算擱返來這個所在……老阿喜似要清醒,但是天保、志隆與森林幻影一直干擾老阿喜。全劇把阿喜失智的情形描繪得極其逼真。 靜兒表示,他們一年大約要公演187場左右,最主要的是年度大公演,已發表21部作品。另有南投縣文化局邀約演出,以教育為目的,所以常到國中小學去。文建會「基層巡迴演出活動」,國立傳藝中心補助演出,台北保安宮保生文化祭的演出。國家文藝基金會的補助演出。這些演出大都到各鄉鎮市,所以南到高雄屏東,北到台北。可以說是全省跑透透。大學方面有彰化師大歌仔戲社團聘請擔任指導老師,靜宜大學第23屆藝術季活動,勤益科大邀請「有勤有益,勤益相挺」聯誼晚會。南開科大邀請演出。 這期間,演了四場的「折子戲」,一在南投花卉嘉年華演茶香酒香美人香,一在台中文化中心演銀河知音 ,一在南開科大演西湖借傘。一在台灣工藝研究所演蛇仙下凡迎新年,和五福臨門慶團圓。所謂「折子戲」指戲曲中的一段戲,一折或一齣,又稱折戲,散劇、集戲等,多是戲曲中的精彩片段,是全劇的靈魂所在,有很強的獨立性,情節濃縮,人物個性鮮明。再來是廟會活動,如草屯「朝陽宮乙丑年天上聖母聖誕慶典」,雲林四湖永清宮「五穀開台尊王國姓宮過爐文化祭」,名間大賢宮建醮活動等。九二一地震後更積極演出,撫慰災民,重拾信心。 團長許素珠曾感嘆,70歲的老生,在北部被稱「國寶」,在這裡卻被人嫌。有一次演員要坐上長椅,卻倒頭栽,雖然痛但立刻爬起來,若無其事地繼續演出。有人七字調學四個月,老師硬是不通過,這個人就放棄了。每一個團員都要學各種調,否則就只好跑龍套了。她最心冷的是訓練了好久的演員,被高薪挖角。她最心痛的是辛辛苦苦撐起這個劇團,卻很少企業單位贊助,有的對外地劇團一出手就是幾十萬,對本地劇團卻只贊助少少的一萬元。 靜兒表示,現在團員的薪水都是媽媽發的,一隔月最少要二十萬元,大部分都是做陣頭時積存下來的,若再無法開源,最後恐怕只好走上解散之路了。不過,她發誓,不管再苦,經濟再如何拮据,她一定要把劇團撐下去,要讓劇團成為真真正正的「山城明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