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國色天香
百花退避難爭艷 洛陽春好牡丹鄉 脂粉不施勝美人 道是國色更含香
-
【小說連載】烏番叔
可是烏番叔也相當瞭解,沙瑪是基於同事之間的情誼,才會不顧自身的安危,把他帶到她家來避難,而且還騰出自己的房間給他住。倘若沒有沙瑪的熱心,當公司被暴徒砸毀時,今晚他勢必要流落在港區,說不定早已被殺紅眼的暴徒用棍棒打死丟入大海。因此,他必須感謝沙瑪在他落難時拉他一把,也要感謝她一母同意他暫住她們家。即使關起房門睡覺密不通風,他也得忍受。 如以年紀來說,芳齡二十八的沙瑪早就該嫁了,但她們這個地方則是女多男少,想找一個妥當的對象並不容易,故而未出嫁的女子一大堆。若從外貌來看,雖然沙瑪長得並不出眾,可是她有一個甜甜的臉蛋,以及一副豐滿的體態,加上她待人誠懇又勤勞,理應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男人才對。然她依舊是小姑獨處,是她的眼光過高?還是如中國人所說的緣分未到?或許只有她心裡最明白。 翌日一早,母咧吃過早飯後就下田耕作,並囑咐沙瑪把門關好,在家陪烏番叔;千萬不可外出,以防意外。 「沙瑪,一旦暴亂平息,我們得從速打國際電話到新加坡,把詳情告訴天嘯老闆,請他趕快回來處理。」烏番叔說。 「有錢人怕死!我敢保證天嘯老闆一定不敢回來。甚至從新聞上他早已知道印尼暴徒殺死華人、強暴華裔婦女、燒毀華人商店……的種種事件。而且他早已找到一個老實可靠的人來幫他處理公司事務,漁船每個航次幾乎都是滿載而歸,漁工也沒有惹事生非,賣魚所得也按時匯到他們的帳戶,所以更可以高枕無憂在新加坡當大爺。」沙瑪笑著說。 「有錢人怕死只是其中之一,娶有錢人家的女兒做老婆更麻煩。上次他老婆曼麗來難道妳沒看到?他老婆說西,天嘯老闆則不敢說東;他老婆說今天回新加坡,天嘯老闆交代兩三聲就跟著走,而且一走不回頭。如果碰到野心大一點的人,把船賣掉他都不知道。」烏番叔說。(一一二)
-
新春閒談金門志
時序「戊戌」之春,不由聯想到地遙心近故國另一學府--北大;不由想起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變法」;不由聯想到故居金門之限。 眾所週知,北大之誕生,與我國近代史上自強救國運動,有密不可分之關係。西元1998年六月十一日,清光緒皇帝下了「明定國是」詔書,變法維新,力圖復興中華,一掃列強自鴉片戰爭以來,加諸於中國之一連串屈辱。次月開辦京師大學堂,此即北大之前身。當時興學之宗旨是「廣育人才,講求時務」。目的在培育現代化之人才,以救中華。 此精神非但不因「戊戌變法」之失敗而雲掩,反而隨著一代代北大人之努力,尤其在歷經了蔡元培先生「兼容新舊」、「學術自由」之堅持後,終而確立了北大在中國自強運動史上,扮演著自由、民主與科學的良知角色。從「五四」到「六四」的滄桑血淚史,似乎微妙地呼應著「我自撗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相存」之戊戌遺風,令人凜然。 追溯戊戌變法,應回顧到1895年有名的學生運動:「公車上書」。源於中日甲午一戰,堂堂中華竟敗於區區日本島國,不但簽訂了極盡屈辱之馬關條約,清廷特派全權大使李鴻章,且在談判期間遭刺。消息傳來,舉國譁然,群情激憤,仁人志士皆深感若再不變法國疆,則亡國之日旋至,祖宗陵寢勢將無存。五月二日康有為聯合了在京赴考之士子一千餘人,上書「拒和遷都變法」,此即有名之「公車上書」運動。一時風起雲湧,數年間各種變法救存之呼聲,此起彼落。顯者如梁啟超之「變法通議」論;嚴復之「救亡決論」等。 適而1899年德、俄又強侵膠州灣及旅順、大連等地,國勢危不可待,康有為復星夜上「統籌全局」疏:「大誓群臣以定國是;立對策以徵賢才;開制度以定憲法。」在此情勢下,光緒帝終於在1898年六月十一日,毅然不顧祖宗家法及守舊大臣之反對,下詔變法,惜為袁世凱所出賣,九月二十一日在慈禧及守舊大臣干預下,變法失敗。光緒被囚,康、梁出亡日本,戊戌六君子譚嗣同等被殺,一場本有轉機之運動,憾以悲劇收場。 當時除維新變法之主張外,另有孫文、黃興等之革命主張,倡「驅逐韃虜, 恢復中華,創建民國,平均地權。」力主革命建國,畢民族、民權、民生之運動於一役,終在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成功,1912年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定國號為中華民國。 回顧這段史事,卻會發現,儘管方法手段不同,但其動機,盡在惕厲「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卹」之魄力與毅力,以振家邦,而支持此魄力與毅力者,端在史觀! 史觀者,詮釋歷史的理論或對歷史的觀念和看法。且先談史學,以進入本文。史學,乃是一門對歷史意義、價值、史觀論述之系統理論。借用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在歷史哲學有重大貢獻的歷史哲學家柯林烏(Collingwood)的論點來論。柯氏認為:史學就是致知歷史上每一事件、遺跡後面,其背後人的目的(human purpose)。也就是「史學家所研究之思想的歷史在其心中的重演」。 其主張呼應了同時代的義大利學者克羅齊(Croce),且並不反對歷史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價值,認為歷史學就是研究「人類在過去的種種行為的科學」,最終目標則是使人們更了解自己;他知道這項命題有很多問題,但認為這些問題並不會損及這個命題。 好一個「史學家所研究之思想的歷史在其心中的重演」!也因此,史家特別重要:自孔子修春秋、迄劉知幾,至章學誠可說已體用大備,其來有自。首在於有博大渾厚之史書以為典範(如史記),累積歷代史家所垂之風格,進而浸淫其自身鐵肩之風骨,以不凡之識力,嚴縝之制法,行雲之文筆,錘鍊而成春秋史學。 且以此史觀來重審現有之金門縣志,大都完成於軍管時期,不談當是時史家之闕無、史料之殘缺、思想之封閉、意識之操控,根本不足形成史學之環境,且看今日其遺風流毒於金門者:夜郎自大者、隱疾沉痾者,趨炎附勢者,囁嚅其詞者,迂空疏遠者,言人言殊者,或歌功頌德者俯拾皆是,以今觀古,其風可知,如此縣志,若能成為史學、史書,恐太史公將死而憤起曰:「吾心不甘也!」是以意以為:審時應機,應效歐陽修故事,重修金門縣志,以完成百年春秋史事。 或許有志者不苟本人之看法,堅持吾島文風本就鼎盛,怎能自我失志?非也,正所謂愛深責切,況是嚴求慎密之學術?且早已有志者持此卓論,姑先論之再回主述。 九十六年間,鄉彥洪騂即曾以「真愛重,不夸飾」為題,直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金門先賢邱葵、許獬二人的《周禮補亡》、《許鍾斗集》之評價,似乎與《金門縣志.藝文志》中的論點,不但大相逕庭,且對邱、許二人之著作頗多輕蔑的論斷;直指二人之著作「根柢不深」等。 面對此種大異金門縣志的輕蔑觀點;尤其是重挫向來自以為金門文風鼎盛的評論,當然引來一些金門地方文史工作者制式的反彈,此種反彈其實是可以理解與諒解的,原因在於除非受過嚴謹學術訓練者,率皆未受理性思考訓練所致,當然非其罪也,更要為彼等愛鄉之舉嘉之,且先論述如下。 人類所以明事理、知性命之道,端賴嚴謹中肯思維,即所謂「理性思維」者也。但什麼是「理性思維」?理性思維,一直是西方思想之傳統,整個現代西方思想,如民主、科學及倫理等,都是基於此理念。雖在上世紀六○年代,發生了理性爭議(rationality debate),如孔恩(Kuhn)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及韋伯(Max Weber)等系列著作。 只是韋伯等人之研究,著重於歷史性的演進,欠缺結構性的分析。幸好,以《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而馳譽的巴柏(K.Popper),恰可互補。巴氏認為科學演進:是一連串縝密而嚴格之「臆測與否證」。此論述對摧破任何獨斷教條,一針見效!更為自由與理性關係,立下了清晰之哲理,正如沈清松先生所說的:「吾人不能論真理本身,只能不斷否定錯誤,藉以接近真理!」 「臆測與否證」;不遑多讓,早在我國先秦時,中原各家皆有兼賅整體,始成理性之論。莊子所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儒家更直言:「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西輝映。 進一步發現,此義理正是《時代周刊》(Time,May21, 1965)專文所言:「具有博士頭銜的人,並不是知識分子,大學教授也不能與知識分子劃上等號→除非:一,不只書讀的多,更須有獨立和原創的思想,人云亦云的讀書人,只是一個活書櫃而已。二,知識分子必須是現有價值的懷疑者、批判者。」 《時代周刊》這段話,不正呼應了明末清初,那位頗具民主、民本思想家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警語?「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危言深論,不隱豪強,公卿避其貶議…伏闕搥鼓,抗權折貴!」此論點更是自主主義者殷海光先生所呼籲:「知識分子的心靈,必須有獨立精神、原創能力,社會之批評者。」也是經濟歷史學家乃孚(John U. Nef)所期許的:「任何時代都需要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家,來界定與引導學術與文化。」 也因此,若將此論點,反思周作人將「八股文」、「鴉片」、「纏足」、「閹人」並列,認為是荼毒中國人之四大害。以致科考之士率皆功利至上,才庸識淺,欲求循吏已難,有的儘是「天縱英武」,乃至「下材憑勢亦冒堯、舜之美名,以肆其倍蓗於桀、紂之毒害」等諛媚之八股文或行徑,無怪乎顧炎武痛斥:「天下之病民有三:曰鄉宦,曰生員,曰胥吏。」則吾島動輒以科舉來自足時,又何等違反理性思維?更不敢冀求古士大夫「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之古風於今日。(上)
-
小師父說法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影中人, 觀照外相,更該, 觀照心相。 清淨心、歡喜心、平常心, 平凡裡有珍寶。 善思,善思。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
玉米好忙
冬天是我忙碌的季節 張媽媽的飯桌上我是玉米炒蛋 王媽媽家的火鍋圍爐上我是湯底 路邊的大鍋子上 老闆將我熱呼呼的撈起 轉眼將我外衣扒光光 好冷喔 還有還有 我的小孫子玉米筍 還沒長大就進鍋底了 因為他們說 我又嫩又可口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由此可見,她們家絕對是一戶井然有序的農家。可是,此時已不是他品論人家環境的時候,他來此的目的莫非是為了躲避暴徒的殺害,但願不要給沙瑪一家添麻煩才好。 沙瑪關上大門,拉著母親的手告訴烏番叔說:「她是我一母(母親)。」烏番叔禮貌地向她點頭致意,並叫了她一聲:「母咧(伯母)。」於是沙瑪把詳情告訴母親,必須先讓烏番叔住在家裡避避風頭,而且烏番叔現在又是公司總經理的代理人,平日對她也相當照顧,不能不顧情義;等這場暴動平息後,再讓他回公司收拾殘局。沙瑪說後,母親當然點頭同意,但老人家卻也有點擔憂,萬一讓暴徒知道她們家窩藏華人,是否會無端地被牽連?可是一想到女兒在人家公司幫傭多年,除了按月領取薪俸,每天還讓她把剩菜剩飯帶回家,對她們貧窮的家庭來說不無幫助,這點恩情母女倆都必須記住。如今人家有難,理應協助他度過難關,豈能見死不救。 聽沙瑪說,這次的暴動是為了華人與當地人貧富不均所致。但冤有頭債有主,怎能見到華人就視為敵人,甚至有許多無辜的婦女遭受強暴及殺害,簡直是泯滅人性、喪盡天良。而且華人的財富並非從天上掉下來,他們遠從大陸各地來此,在這裡流血流汗、用盡腦汁展現智慧,付出相當的代價,才累積到這些財富。好逸惡勞的暴徒怎能眼紅見不得人好,這是她不能認同的。 沙瑪經過母親的同意,暫時讓出她的房間給烏番叔住,她將和母親睡在另一個房間。然而,沙瑪的房間確實是小了一點,窗子只有一尺見方,加上印尼氣候悶熱,如果不關上房門睡覺勢必對主人失禮,一旦關起房門則又密不通風,即使掛上蚊帳依然防範不了刁鑽蚊蟲的叮咬。儘管印尼同一個月亮、同一種氣候,可是公司就在海邊,寢室的窗子又大,加上有海風的吹襲,夜晚睡起覺來並不覺得悶熱。而睡在沙瑪這間小房間,的確讓他有一種受罪的感覺。(一一一)
-
悼念摯友祉蓉老師
「淒風苦雨送故人,肝腸寸斷淚涔涔。今朝一別成千古,此情永在難問詢。」 怎麼也料想不到,此刻的我竟立於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景仰樓二樓的至善四廳,來參加祉蓉的告別式……。 106-12-02晨起,即收到亞金從花蓮傳來line的信息,「……剛剛靜娟來電,告知祉蓉於今晨辭世了,哀傷至極!」雖然不感到意外,但一時之間,依然讓人措手不及的百感交集、悲從中來……。106-11-19才邀約了亞金一起去探望祉蓉,怎地不到兩個星期的光景,竟傳來如此噩耗,讓人備感心酸與不捨啊!回想祉蓉這一生就在她堅強的毅力與鬥志之下,賣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的一生詮釋得淋漓盡致、精彩絕倫。 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傍晚,灰濛濛的台北天空,凝結著濕冷的空氣、又夾雜著陣陣寒風,讓人心情黯淡淒清,猶如置身於晦暗的谷底,那是一股讓人窒息的鬱悶,但終究制止不了假像般的尖峰時段所呈現的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下班景象。好在有亞金的夫婿權充司機先生,才能很快的來到祉蓉新北永和的家,由於正逢星期假日,祉蓉女兒前來應門,她說:「媽媽剛躺下休息……。」 雖然常聽亞金談起祉蓉狀況,但許是久未見面,乍見之下,十分不忍,因為一直以來我對於藉助於鼻胃管進食的病人總是懷有不祥的預感,這可能來自於先慈臨終前的鼻胃管效應使然吧!所以,當下瞧見祉蓉瘦弱的身軀,插著鼻胃管,帶上口罩,讓我感觸多多,頓生感傷…。聽亞金說祉蓉還是自己灌食呢,即便是兒女們事業有成,想請外勞來服侍、照顧,她都一一婉拒了,特別是這些年來常是單槍匹馬的獨自進(住)出台大醫院,與病魔搏鬥,……。一位弱女子能有如此堅韌的鬥志,忍受病魔的折磨,又既為人母者,也總是百般呵護子女,不想添增兒女們的負擔,真正是天下父母心的最佳寫照,莫此為甚啊! 最後一次的金門相見於安仁診所診間,她看到了我的一幅金門縣文化局為新書發表的作者們而製作的精美刊版,十分訝異於我竟然出了3本書了。雖然近幾年來大家為兒為女各奔西東、各自忙碌,雖然不在一處,但心中常是惦念,無時或忘的總在心中,我的理念:只要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友誼便足以長長久久,因為真情是經得起考驗的,所以,此次前來,我特地帶來《就是愛唱歌》一書相贈,希望藉此打發病榻上的百無聊奈,孰料今日相見、今日一別,便已是天人永隔、何其無奈啊! 106-12-18依然是寒風細雨的淒冷天氣,想必天地亦同表哀悽,一大早我便與明素、浯孃三人相約於台北火車站前,再一起前往二殯。我們先尋找一處略事用餐之處所,打開話匣子,前塵往事歷歷浮現……,談起祉蓉這名字的一段插曲,祉蓉原名淑女,後經姓名學老師指點而改名,當時她熱切的不忘一併向姓名學老師請教、關心我這「好友」的名字,「一梅」可好?經過祉蓉三番五次的鼓勵跟建議我終於改名成功。 小學五年級祉蓉從安岐分校(只設立到四年級)轉來金寧中心小學,從此建立了不解之緣,當年的我們每於假日裡有閒時總會到同學家走動,相互拜會、增進友誼,記憶深刻的是祉蓉的阿嬤看到我們的到來,竟煮冬粉瘦肉湯來招待,這冬粉可是「大禮」啊!是招待貴賓的最高禮遇,讓我們的小小心靈備受重視,真是受寵若驚啊!那超級美味至今還存留心頭,回味起來依然讓人垂涎三尺、意猶未盡呢,沒想到我們這等小小朋友在當時還能享有這等高規格的接待,真是榮幸之至啊! 農家子弟出身的我總得幫忙操勞家務,特別是假期,寒、暑假或例假日,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鎮日裡埋首於田間,忙碌不息,曬個小黑人似的,相對的讓我無比羨慕祉蓉只需看守著家中店舖,閒暇時段還得以看個漫畫、小說……,且不必風吹、日曬、雨淋的穿梭田野,這一動一靜的對比,室外與室內的對照,實有天壤之別,然而,說不定她還挺羨慕我的奔波、勞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與大自然為伍而興起嚮往之情呢,所以,這幸福與否,端看個人的心靈感受吧。 她氣質優雅、聰穎慧黠,功課總是名列前茅,又尊師重道、謙和有禮,所以既是老師心目中疼愛有加的好學生,亦是同學們樂於親近學習的楷模,記得小學時常搭軍中大卡車遠足,足跡踏遍金門島,到處合影留念,她總是長伴老師左右合照的最佳人選,當然也是老師欽點的乖寶寶,更是同學心中的偶像。她除了聰明,更懂得勤奮用功、認真向上,許是父親的認定與期許使然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唯有讀書可以改變氣質、提升社經地位,因而在父親的殷殷期盼下力爭上游、表現優異。 猶記當年「締結金蘭」是十分時尚的風雅之事,所以,我除了與翁亞金、張浯孃三人締結了「松、竹、梅」歲寒三友之外,後來再度與祉蓉也締結了金蘭之交,且關係匪淺。國中階段為了繼續升學都得參加聯考,我們曾經走訪祭拜附近廟宇,諸如:盤山頂堡的軍力速勝公、古寧頭的仙姑廟、安岐的愛國將軍……等,我們備妥果品,虔誠禮拜,祈求金榜題名,小小年紀有樣學樣的跪拜如儀,當然常聽長輩們的叮嚀:也要神、也要人(閩南語說法,除了需要神明的庇佑、加持,亦需要人為的向上努力)。所以,我們除了祭拜,更加付諸努力、奮力不懈,期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年,祉蓉就約我去她家挑燈夜戰、迎接聯考,寒冬裡,東北季風長驅直入,吹得窗戶喀喀作響,冷風鑽縫隙襲來,銳不可擋,屋外漆黑一片、屋內寒冷無比,此時唯有被窩最溫暖、最吸引人,常常是我先打退堂鼓,留她一人繼續奮戰,這份堅苦卓絕的毅力,著實令人佩服啊! 國中階段延續了國小時期的無憂無慮,最是快樂的青春年華,我們曾一窩蜂的利用午休時間衝往金城儷人美容院整修清純無章的煩惱絲,待一個個走出美容院,千篇一律的赫本頭髮型頓時成了標的,這特具感染效應的時尚可是大受歡迎,那真是花樣年華,青春正當時啊!的確是流行帶來活力,引領風騷,帶來無悔的青春。我們也曾經單車雙載(當年單車是可以載人的),由於爬坡困難,更遑論是載人了,所以,聰明的我們爬坡時牽著車子走,待下坡時,雙載而下,省時又不費力,想不到這哪是那麼簡單的事啊!由於掌控不了舵手(車手),我們倆就這樣的唏哩嘩啦的滾下去了,所幸傷勢無礙,不用送醫,不幸的是,讓大姐鄰居給瞧見了,還通風報信的告訴了大姐,真是糗大了呀! 大學階段,祉蓉還利用餘暇學會了裁縫,確確實實裁製了不少合宜且時尚的洋裝、裙子、長褲,既經濟又實用,她可是學什麼像什麼,且都會有很好的成果展現呢,就拿她學習卡拉OK、國標舞的精神來說,不但認真練習,還特地買了劉真~國標大師的教學影帶來學習、鑽研呢,即便是常常自我解嘲五音不全的她,竟能無師自通的練唱到字正腔圓的程度,對於歌詞還真是用心的去背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此乃熟能生巧有以致之啊!她從五音不全進入到字正腔圓,的確是下了一番功夫啊! 任職城中,教授歷史,她美麗大方的氣質,廣受學生的喜愛,教學生動有趣,能全程掌握學生的注意力,贏得滿堂精彩而深得學生愛戴,除了是天生的條件好,更兼具了極佳的內涵,自然營造了師生間的優質關係! 也許生命的結束將是另一段旅程的再出發,對常年受病魔折磨的她來說,生命的結束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從此不再有病痛,只是以凡俗的思維、眼光來回顧她的這一生,為她感到不值,因為宗丁老師(祉蓉夫婿)走得早,留下房屋貸款及尚未成年的兒女,責任重大艱鉅,才剛結束了勞碌困頓,正是該享福的時候,卻又病魔纏身,幾經波折,就這樣的鞠躬盡瘁,豎起白旗,撒手西歸,當年的鬥志殆盡,連給子女們好好報恩的機會都不留,徒留「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傷。瞧她辛辛苦苦拉拔的三位子女個個優秀、傑出,都是國家的棟樑、社會的精英,我們都以她為榮、以她為傲!您瞧,模範母親的獎項都還來不及頒發,她就飛快的逃逸了,太不夠意思了吧,這下可好,獎牌何處送?又即將升格為阿嬤了,就不能稍候片刻嗎?她啊!依然不改當年的急性子、飛毛腿,讓大家無所適從,徒留傷感啊! 二殯歸來,大家感觸良多,就在我們寧中第二屆的群組裡,莊國意同學有感而發的抒發了「淒風苦雨送故人」,多情的亞金馬上接上了「肝腸寸斷淚涔涔」,我呢,靜靜地期待著大家的腦力激盪、泉思醞釀,許是感傷沖垮了思路之源,無心多費思量,我強忍心中悲悽,最終給補上了「今朝一別成千古,此情永在難問詢」,謹以此遙祝您!無掛無礙、一路好走!無病無痛、重返佛祖懷抱,榮享極樂!
-
風
一心只想像風一樣 生活 一生只想擁抱一顆 大樹 一直有一個盼望 夢回故鄉。 故鄉有著 微風海戀 盛夏的小村旁 大紅樹下 藏著 紅塵 舊夢。 如果 像風一樣 雲朵躲著風情 蘆葦隨風飄逸 凝眸 那紅紅火火的 大樹 紋風不動 如山 一心 只想 像風一樣地生活。
-
前世、今世、未來夢
月光倒映 夢起時分在子時 飄渺雲煙拂過眼眸 輕悄悄 輕悄悄 我走在兩極的盡頭 一頭追述前世的記憶 一頭遲疑未來的方向 漂浮於時光的海洋 往前望是齣齣人生劇場 熟悉的人事物重複的演出 而我靜靜地欣賞一切 過去牽引現在 現在連接未來 夢與現實已渾然結合 輪迴的千古傳奇永垂不衰 叮叮叮 響在流逝的鐘聲 這是什麼夢 夢的似實似虛 體與靈的分割 將我放置在三個時空 夢是我 我是夢 記憶編織了夢的前夕 生活鋪成了夢的過程 想像指向了夢的盡頭 黑夜落幕 黎明升起 以為夢醒了當初 前接現實續未知 夢仍繼續 故事著
-
梵谷之路
嘿!誰是你最喜歡的畫家?星夜、夜晚露天咖啡座、割耳自畫像、隆河的星空,答案呼之欲出……。 飛往南法普羅旺斯,Arles亞爾,探尋梵谷之路,生前自殘後的創作小城鎮,一個名不經傳的小鎮因梵谷而聲名大噪,對藝術狂熱或有著高度熱忱者,無不踏尋此地。秋冬至此,少了遊客歡騰喧鬧的街景,如此蕭瑟,迷人惆悵,我口中輕聲哼著starry starry night,穿越蜿延曲折小徑,隨畫作尋覓真實場景,仿佛瞧見油墨劃破時空交替,咖啡座人們交談聲隨筆色在席間暈染開來,在堤岸坐望隆河水流潺潺,煩惱、欲望及牽掛,似乎也瀟灑地被溫柔的流水,攜蓋而昇華。 精神錯亂割耳後在醫院療養時,腦海構思從未被禁錮,手中畫筆色彩泉湧自由揮灑,不知畫中深邃遙遠的星芒,是否也將梵谷飽滿的情懷鑲嵌於高空,供人每日遙賞……。療養院中,臥床依然寂寞座落於時間歷史中,走進百年院所,如廁照鏡,噢--我左耳依在,需多大意念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