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陽台上的小水滴
元旦清晨,頂著寒風,來到熟悉的運動場,迎接今年的第一道曙光,灰灰濛濛的天氣總在聽完國歌後,陽光再從雲層中冉冉上升,照亮大地。健康步道上,鄉親朋友們個個精神飽滿,健步如飛,快樂的心境渲染著湖光山色,2018新年新氣象,跟著春意盎然的雲彩一起飛揚、奔騰。走在我們前面有5、6位國中小男生,相約一起升旗,一起健走,濃濃的友誼,真摯清純,看著他們一路談笑風生,健康活潑的身影,令人羨慕。想想昨天之前還在台北修屋大作戰,今日卻能在這裡參加升旗典禮和悠閒健走,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有人說:人,好像鳥兒,一下飛東,一下飛西,重點是,無牽無掛才能自由飛翔,若有事情糾絆,插翅都難飛行。仗著新年新希望,趕快祝禱,願!未來都能平安順遂,日日圓滿! 已是歲末,台北遠端傳來急促的電話聲「你們家到底那裡漏水啦,把我們家樓下陽台滴得一片泥濘,洗衣機沒地方擺,衣服沒辦法曬,請趕快回來處理」毫無預警中接上這道急急如律令,心中忐忑不安,趕緊抖一抖身邊的俗務,暫時離開,火速趕往台北家中,了解狀況。 請來資深的老師傅(73歲),樓上浴室,樓下陽台巡視一番,相互對照後,斬釘截鐵說,就是這裡在漏水,確認無誤後,拿起工具,敲呀敲敲敲,把原本馬桶敲開,排放廢水的洞口填上水泥後,說:其他的工程必須找水電工接手,水電師傅來了,該拆的拆,該轉的轉,該移的移,小小一間衛浴室,馬桶、洗臉盆互換位置,廢水處理全部流向隔壁另一套廁所管道。這時候,明管、暗管、大通管、小通管、挖洞、轉彎、銜接等等,大動工程,3個下午的工作天,花費近3萬,終於心想事成,除掉惱人的大石頭,大家稱讚連連,感謝抓漏師傅的精準,經驗豐富,眼光獨到,這下應該滴水不漏了吧!全部完工後,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整裝待發,搭機返金。 半個月的觀望期,沒消息就是好消息,一切安然無恙後,真想舉杯慶祝一番,在這個時間點上,因有重要事情,必須再次赴台,空閒之餘逛逛市場,泡泡游泳池享受「史霸」的悠哉,步履輕鬆,心情愉快!剛剛踏出游泳池大門,那端又傳來急促之聲「唉唷!你家樓上到底又怎麼啦,半個月不漏,今天又開始漏了,而且,漏得比上次更嚴重,真是氣死人了」聽完,炸得我頭暈目眩,火冒三丈,心想,這屋的上下陽台還真有點詭異,我沒回台北它不漏,我一回來它又開始漏,而且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半個月前,啟動浩大工程竟然搞不定這小小的漏水,顯然是給我大大的難堪。氣急敗壞之餘,三步併著兩步趕搭捷運回家,看看心頭之患您到底怎麼啦?玩笑不是這樣開的吧!抬頭一望,它就是一滴接一滴,滴給你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唉!動氣不如動腦,解決難題才是當務之急,快速再請抓漏和水電兩位師傅一起探勘,燈光一照,牆壁是濕的,這下八九不離十,找到肇事源頭啦,原來是,熱水器裝在屋外陽台上,水龍頭長期曝曬陽光下,腐化鎖不住水,水源滾滾下。敲開牆壁,熱水管線完好如初,換個水龍頭就好啦。天哪!這麼簡單的大事,卻動用那麼繁複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心中對千瘡百孔的小浴室真是後悔莫及,還是孩子樂觀,他說:馬桶移位,換換風水,說不定風生水起好運來!想想也是,反正現代流行逆向思考,經過孩子一番開導,心中踏實多了,只要不去影響別人住家的安寧和生活品質,相信小浴室能了解我的心意。 第二天,悄悄問樓下:還漏水嗎?「不漏了,乾乾的」哇!這句話是全世界最美麗的語言,靜待一切恢復正常後,趕緊返金,讓跨年晚會磅礡的氣勢,帶走我疲憊的身心。 陽台上的小水滴,滴滴答答,不絕如縷,牽動多少人的心,幾天以來七上八下,寢食難安,如今已收妖制伏,真是大快人心。心靜而後能安,感恩台北住家樓下的包容。 (稿費轉贈金門縣家扶中心)
-
老電視
現在家庭裡的電視,都已是三十二吋以上的超薄液晶大螢幕了,有的甚至可懸掛在牆上。 可是台灣早期三、四十年前,台灣家裡中的電視,都是有一個大大的箱櫃,不到二十吋的螢幕和按鈕等,都鑲附在箱內。 有些箱櫃前面,還有左右拉門,不看的時候,可以拉上。 年輕人大概都沒見過這種電視了,可是在已逝世的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故居裡,就可看到他生前家居裡還用著這種老電視。
-
膨風的人生
曾幾何時每逢夏季學校畢業典禮之際,經常可以看到師生以「打水球」的方式來慶祝學生畢業,平日以諄諄教誨的師長和孩子們,通通忘記身分與矜持,盡情互相丟水球而掀起畢業典禮之高潮,並且為中小學生活劃下句點。 看到這種慶祝畢業的歡樂遊戲,不禁想起當年在官校受訓的時候,曾經聽到同儕之間或是學長們說,有些學長再受訓結束當天,隊上長官也會和大家一同慶祝,當然早已把階級忘記而融入結訓典禮之樂。 「據說有些學長會把隊職長官高高舉起來,前呼後擁抬到校園內那一處景色優雅的湖泊,然後把長官丟進不太深邃的湖泊之內,看到被戲弄的長官成為落湯雞而哈哈大笑;當然被丟進湖泊內的長官也不以為意,或許因為傳統習俗而早有心理準備之故,所以只好自己爬出水深及膝的湖泊,並且加入歡樂陣容以及祝福學員們鵬程萬里呢!」一位學長舌燦蓮花的說。 類似這種在官校流傳的故事蠻多,不過當我們結訓那一天,好像大家也沒有那個膽量真的把長官丟進湖裡,不知道是大家太守規矩,還是這樣的傳說其實沒有根據,只是以訛傳訛而相傳下來罷了。 當然假使這樣的傳說只是謠言,那麼當初散布這種傳統習俗的人就有點膨風過頭了,或許原本只是希望藉由這種搞怪的遊戲傳說,聊以一吐受訓當中的悶氣,以及用來沖淡嚴格受訓的氣氛而已,歸根結柢只是一個愛吹牛的笑話,而且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傳言了。 不過提到膨風與愛吹牛的習慣,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在周遭總有一些人喜歡誇大其辭,侃侃而談講得天花亂醉並且樂此不疲。 記得孩提之際在村子裡就有一位同儕,他就是一位很喜歡吹牛的小孩子,在同伴之間總是扮演先知而散播第一手資料的人,所以被戲稱為膨風大王而不名。 當然他除了愛吹牛之外,長大之後依然也算是一個活動力極強的年輕人,不但承襲小孩子時候那種能說善道的習慣,而且還長得一表人才的外表,在社會上當然是出盡了鋒頭。 然而畢竟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在他那種辯才無礙與光鮮亮麗表之下,似乎也伴隨著浮誇不實的潛在特質,所以工作職場上的同事們,給予他的評價似乎幾近兩極化,當然大都無法認同其愛吹牛的個性。 此種愛吹牛、臭屁仙或是喜歡膨風的習慣,基本上成為他的人格特質,雖然在短時間之內可以風風光光,但是由於缺乏踏實的作風,終究會讓大部分人看清事實而聞之卻步,當然沒有辦法為其職場或工作加分,所以一直頻頻更換工作的結果,讓他無法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有人把愛吹牛的個性,比喻成「膨風水蛙刮無肉」的形容詞,假如我們想像青蛙鼓著肚皮的模樣,也許是很滑稽而可以暫時嚇嚇敵人;不過一旦用來當作食物而烹煮的話,當然青蛙膨風消氣之後還原成為本來的身體,以致於沒有多少肉可以食用了。 我們用膨風水蛙來比喻愛吹牛,其實有一點殘忍卻還蠻實際;然而回過頭來和畢業典禮丟水球的遊戲相比擬,此這種喜歡灌水的作法,和畢業打水球時那些灌滿水的氣球,在一瞬間爆開之剎那相當類似。 當我們看到水球鼓脹的可愛模樣,不禁想起小時候,同儕之間也蠻喜歡玩這樣的遊戲;可是如果把水氣球放掉水的時候,它們就像洩了氣的公雞一樣,頓時成為鬆垮垮而皺巴巴的樣子,再也顯現不出原來漂亮的光澤了。 此種情況真像極了上述華而不實的人,就好像似爆破的、或是鬆垮而洩了氣的氣球一般,得不到人們的信賴和尊敬;即使能夠逞一時之快而自得其樂,不過終究還是會遭致別人之唾棄。 誠如上述孩提同儕的故事一般,似乎也說明了一個人如果喜歡運用投機取巧的方法,用來獲取本身之利益與名望的話,雖然暫時可以把場面弄得很熱鬧,然而卻無法獲得大家的信任與認同,到了最後的結局,也許只不過是虛幻的掌聲罷了,並不是代表真正的成功。 因此我們回想到愛吹牛的朋友、膨風的水蛙和丟水球故事,也許倘若人們想擁有一個亮麗的成績單,本來就應該拋棄灌水與華而不實的迷思,然後按部就班的展開逐夢之旅,那麼才是比較有意義人生呢!
-
小小積木樂趣無窮
無論是誰,在童年時期幾乎都玩過積木,就算長大成人,可能也是個職業等級的超級玩家,沉浸在由積木建造的世界裡,樂在不疲。 為什麼一顆小小的積木,會讓人如此廢寢忘食呢?簡單來說,積木是一種組合類型的遊戲,玩家將手上各式各樣的積木配件,組成心中想要的物體,像是飛機、汽車、房子或是大型巨人,如此一來,便能實踐想像力,從搭蓋的過程裡得到樂趣和成就感。 市面上常見的積木材質,以木頭和塑膠為主,木頭積木通常是光滑平整的長形方塊,而塑膠積木則是有設計凹凸結構的插榫,可以大量組合,也不容易磨損,這也是多數積木廠商所選擇的材質。在所有的積木品牌裡,樂高(LEGO)可說是執業界牛耳,穩穩佔據全球積木市場第一名的寶座。樂高積木產品線龐大,種類眾多,在品質上有嚴格的控管,不良品出現的機率微乎其微,再加上樂高在行銷手法極具巧思,像是推出和樂高積木相關的遊戲、電影,在世界各地建造主題樂園,不停的創造出強大的品牌魅力,造就出樂高積木的高額售價,以及廣大的忠誠消費者。雖然樂高積賣得貴,但是並不會造成消費者的卻步,反而吸引了眾多財力雄厚的玩家,他們不惜重金,大批採購樂高積木,要創造出獨特的物品,像是有玩家可以組合出同比例的大型軍艦,或是重現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其逼真的程度,幾乎和真正的實體無異。而這些建造、組合的樂趣,往往只能樂高積木才能提供,如此也說明了,樂高積木可以將眾家品牌積木遠遠拋在後頭的原因。 但如果考慮到價錢因素,其他的塑膠積木品牌,同樣也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些品牌同樣彷效樂高積木的規格,推出類似的產品,像是樂高推出海盜船系列,過了一段時間,別家廠商也會有相近的海盜船上市。不過,雖然廠商會向市場的第一品牌致敬,但顧慮到版權因素,絕不可能在積木零件刻印「LEGO」的字樣,以做為區別。如果玩家沒有品牌情結,非樂高不玩,也可以考慮買別的品牌,可以省下不少花費。 人類的創造力是無窮的,腦海中永遠都會有新奇的點子,那麼,積木就是極佳的輔助工具,能幫助實現夢想。如果平日覺得壓力龐大,不妨買個小包的積木來玩玩,往往能得到超乎想像的效果。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來到餐廳,漁工們已回到船上晚餐。沙瑪端出飯菜,即使有魚、蝦、小卷和青菜,但海產因係賣剩的,加上天氣悶熱新鮮度難免要差點。當曼麗看到這些菜色以及烏番叔不停地趕蒼蠅時,的確一點胃口也沒有。可是肚子實在餓了,不得不吃幾口白米飯充飢。 然而,當她看到天嘯、烏番和沙瑪吃得津津有味時,卻也佩服他們能適應這種生活。尤其是天嘯,堂堂一個總經理,除了是新加坡富豪劉國棟的女婿,也是她劉曼麗的丈夫,理應在這裡過著奢華的生活才對。想不到他竟放下身段與屬下生活在一起,跟新加坡的估俚毫無差別。如果沒有親眼看到,還以為他這個人人羨慕的總經理,會沉迷在吃喝嫖賭的酒色生活中,可是他表面上並沒有。至於暗中是否會和一些狐群狗黨在一起飲酒作樂,或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吃過飯後天色已晚,天嘯囑咐沙瑪提一桶水放在浴室裡,好讓老闆娘洗澡。 「我泡澡泡慣了,那桶水教我怎麼洗。」曼麗委曲地說。 「在這裡洗澡只能用杓子舀水往身上沖,或是用毛巾擦拭身體。如果想泡澡的話,必須住進班達亞齊的旅館或是回新加坡。」天嘯解釋著說。 「那我們現在就去住旅館。」曼麗急促地說。 (七十九)
-
朱熹籌建同安「蘇公祠」的緣起
─兼述對金門教育的深遠影響 朱熹(1130--1200),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力最大、範圍最廣的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閩學」的創始人、成就卓著的詩人和文學家,最負盛名的宋代理學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在歷代儒者中的地位僅次於孔子和孟子,堪稱一代大儒。他所構建的博大精深的理學思想體系對南宋以降七百餘年的中國乃至東亞社會產生極為重大的深遠影響。 到了清代,由於他人格高尚、學識淵博以及是繼孔子之後又一位為人類思想史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化聖人,康熙皇帝親筆為朱熹題贊了一副對聯,給予他以至高無上的評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 人們無不滿懷著虔誠之心敬仰朱熹、接近朱熹。無論是在同安,還是在金門,他為後人留下有如「朱文公以文昌筆點化鱷魚精為民除害(其中有著同安文昌魚由來的傳說)」等等富於傳奇色彩的故事,廣為傳頌,使然婦孺皆知。當地的文化人、老百姓談起朱熹遺留在同安的諸多墨蹟,皆津津樂道,引以為豪。這樣豐厚的文化底蘊,無不使得同安、金門的民眾受益,無不吸引海內外文人、遊客到此處尋根溯源。 當年朱熹到同安任主簿,政績顯著,以至有口皆碑,後來其理學思想的逐漸形成與蘆山堂蘇頌文化有著一定的淵源關係。 一、籌建蘇公祠的初衷與事蹟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廿三日,蘇頌出生在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蘆山堂。蘆山堂既是閩南望族,也是官宦世家,號稱「十八進士第」,理學思想、法制思想、民本思想、清正廉明作風、愛國主義精神、科技創新精神、家風家教傳統,都可以從蘆山堂歷代蘇氏先賢身上一一體現出來。 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朱熹應試于京城臨安禮部,賜同進士出身,後授左迪功郎(又稱宣教郎,從九品,古代官名,始于宋)。 1153年秋七月,赴泉州府同安(同安舊屬泉州)任主簿兼主縣學。他年輕有為,二十四歲至二十八歲期間在同安任職,對「愛民、仁政」有著非同一般的執著,因而做了很多實事、好事。如,體恤民情,安撫百姓,裁減簿稅,立先賢祠,創辦書院等。他在同安興辦縣學,通過大力倡議儒學教育,教導百姓要務實。在同安擔任主簿,又「職兼學事」,實際上「學事」的工作量遠遠大於「簿事」。 在同安的任期本來是三年,由於期滿卻無人接替,朱熹將家眷遣返到閩北後又回同安待了一年多。而在同安的前後五年間,正值南宋高宗趙構的統治後期,秦檜竊國的最後階段。 秦檜(1090-1155)既為奸相,使盡弄權當道的伎倆。他力主王學,禁止程學,趁文字獄之機排除異己而濫殺無辜。他所提之「王學」,係指魏晉時期以王肅為首的經學派,與鄭學對立,企圖取代鄭學在經學上的地位。在晉代被列為官學,然而,其說不守一家之法,其言論駁斥朝廷典制等等,到東晉以後,王學已經逐漸衰亡。 鑒於此,朱熹在泉州府同安任主簿兼主縣學期間(1153-1157),對秦檜所用之「王學」在閩南的毒害性深惡痛絕,極力推崇北宋賢相蘇頌,籌建蘇公祠表彰其名節道德,盛讚他「道學淵深,履行純固」以及「始終一節,出入五朝」。 朱熹是最早宣傳蘇頌的一名地方官。北宋著名科學家、宋哲宗丞相蘇頌是同安人,卒於1101年,與朱熹到同安任職的時間相距僅僅五十二年。然而,同安人甚至是蘇氏族人對這位「道學正統」的先賢卻知之甚少。當時,同安縣區域內的文化教育水準狀況是極為薄弱的。於是,朱熹便努力籌措經費,在縣學空閒地架造「蘇丞相正簡祠堂」,還把縣城朝天門內紀念蘇頌的榮義坊改名為丞相坊。 除了籌建「蘇頌祠」之外,朱熹還在同安孔廟大成殿后「建尊經閣,藏書九百餘卷;立教思堂,日與邑人講論正學,從遊甚眾」。他多方收集官書,編定教科書,以「聖賢修己治人之道」為講學的主要內容,依託縣學宣揚正統的道學理論,宣導抗金愛國的民族精神。 事實上,閩南文化的逐漸形成與傳承發展,與「朱子家禮」「朱子家訓」的極力宣傳和廣泛傳播也有很大關係。朱熹善於運用當地的鄉土教材,弘揚先賢遺風,振興社會學風,這對於培養邑人士子愛讀書、愛國愛鄉、奮發進取是有一定激勵作用的。 二、在金門辦書院,講學教化子民 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性學說的朱子學,其源頭就在同安包括金門在內的閩南一帶。閩南地區被稱為「閩學開宗之地」。閩學是地域性學派,是理學中的一種,它產生和形成於南宋時期的福建,創始人就是一代大儒朱熹。 2017年廈門(同安)第二屆國際朱子文化節以「四海同安,家國天下」為主題,在同安縣衙舊址的朱子書院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朱子學會、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廈門市社科聯、市社科院、廈門篔簹書院、金門燕南山書院、廈門朱子書院和同安區社科聯承辦。 依據《金門縣誌》(民國版)記載:「朱子主邑簿,采風島上,以禮導民,浯即被化,因立書院于燕南山,自後家弦戶誦,優遊正義,涵泳聖經,則風俗一丕變也。」 朱熹在同安任上,曾多次前往金門講學授課,並建立燕南山書院。《同安縣誌》亦載述著:朱熹於紹興二十三年主簿兼治學事,五年秩滿。則朱子觀風過浯,當在此五年中。 金門從此文教薪火得以相傳,漸漸成為鍾靈毓秀之地。朱熹在金門創辦書院,宣導理學教育,可以說是當時他在同安興辦縣學的延伸。 值得一提的還有,金門後浦(金城)的浯江書院前為大門、儀門,中為講堂,後為朱子祠,祀先儒。由是觀之,這樣的舉措無疑是對金門的教育產生過深遠影響。金門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尤其是在明清時期,科第輩出,舉人和進士的數目尤多倍受世人矚目,「故文章氣節,代有其人,而有明科目之盛,尤甲於上都。」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這都是朱子的教化之功。 同安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極多,且文化積澱深厚,以蘇頌文化和朱子文化為主要品牌特色。同安的蘇公祠、朱子書院與金門的燕南山書院、浯江書院的契合點正是朱子的理學思想!這樣的文化都是接地氣的文化,在當地得到人們一定的認知和一致的認同。不少專家、學者、教師正在進一步探索和發掘其中的時代內涵,通過蘇頌文化、朱子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方式,努力做到點與面的結合,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結合,以利於使之得以不斷地傳承和傳播,進而讓人們更加堅定閩南文化的自信,提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金門縣誌》(民國版)、《同安縣誌》 2.《朱熹在五夫》,薑立煌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3.《朱子大傳》,束景南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
-
駝鳥心事
1. 有什麼心事直說無妨 應知道這世界 誰還能為你做什麼 別老把屁股翹得高高的 把頭矇在鼓裏 其實 你也記得 過去 我是拿著槍的 好不容易找到你 但我不忍心 ………。 2. 你的孩子是孤兒嗎 踢來踢去你要去那裏 他不是混球 請原諒 他至少是我的 兒子…… 附註: 一、駝鳥是一種生長在非洲沙漠善長奔跑的鳥類,時速可高達六十公里左右,〈所以也有少數非洲人騎駝鳥渡過沙漠的〉但牠不會飛,遇見敵人,反而不逃走,直接把頭入埋入沙堆中,身體依然裸露在外。 二、駝鳥的蛋相當大,大約雞蛋的十倍左右,所以殼相當硬,據說非洲人吃駝鳥蛋要用鎚子敲,因此駝鳥常為保護牠生下來的蛋,常常踢來踢去,將它藏到不同地方,直到孵化為止。
-
「洗腎」≠健康止步
腎功能持續的衰竭已延續了二十幾年的光景了,打從台北馬偕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金門醫院然後又回到台北榮民總醫院再轉到金門醫院透析中心,路漫漫心茫茫,人生就這樣走完了? 當腎衰竭末期時的水腫、疲憊、沒有精神、無力感、沒有味口、想嘔吐、翻閱了相關的文件實例及各洗腎方式,診間的詢問及護理師的諮詢讓心理的建設面對往後洗腎做準備呢!因以前腹腔動過三次大刀而選擇了血液透析。 當北榮腎臟科支援金門醫院醫師評估後開立轉診單即住院了九天接受各項檢查、調養、會診、左手動靜脈血管縫合了,旋回金養管握球運動及熱敷好讓血管能更有彈性及擴張,經歷了2-3個月歷練原本應該可開始新人生再造的第一步,即門診並住院準備開始洗腎奈因靜脈血管不如預期而作罷,又趕赴北榮住院緊急施放人工血管即先行洗腎、左手廔管的疏通等作業,在北榮洗了4次,回金門醫院安排洗腎至今找回了往日的健康與生活。 每當踏入金門醫院三樓透析中心護理師們總是拉高嗓音親切而甜美的問候「智明來了」,那種親切感無以比擬好像下班回家的感覺與享受天倫之樂。每個月的大抽血及每週抽血檢查那是進行洗腎的重要參考數據。洗得乾淨、洗得舒適、洗出健康是重要課題跟目標! 期間透析中心的醫護人秉持著專業及把我們當成家人的態度來為每位腎友來埋針洗腎話家長,氣氛洋溢著並穿透了整個透析中心 ,每週12小時的相處讓人忘卻了心中的不安與煩憂,那種家人溫馨態度沒有把我們當成病患看待,讓我們洗得有尊嚴、有信心延續生命、更讓生命充滿著色彩、生活更有活力。 洗腎更讓我們深深體會應該好好來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更感謝生我養我育我的雙親,雖然我的不孝--不珍惜體膚,讓雙老失望但他們總是不時的噓寒問暖,我心中百般的滴血與抱歉,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命!老婆顏老師的體諒與承擔整個家庭的運作而勞心勞力無怨無悔,讓我心存感恩--38年來謝謝妳的相依相伴付出奉獻,有妳真好;也謝謝親朋摯友們的相挺與祝福。 洗腎是漫長的路也是生命的延續,只要你心存正念不打折扣,它讓我們會越洗越健康、越自在、越有活力,也讓我更體會健康是人生的價值、是生命的泉源、是生活的動力、是人際關係的觸媒、是親情的延續、是感情的基石。腎友在社會中是沉默的一群,要拋棄別人異樣的眼光,昂首闊步、活出健康自我的一片天。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天嘯無語地沈默著,仔細地想想,自己也需要檢討,當年他貪圖的是什麼自己心裡有數。莫非是窺視劉家的產業,才會跟男朋友一個換一個,床舖一張換一張的大學同學劉曼麗結婚。想不到他的心機竟被劉國棟那個老傢伙一眼看穿,以致始終對他沒有好印象,甚至放話說劉家的產業馬家沒份。也因此而讓他做了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的劉家駙馬爺。 天嘯不敢再回應她,正好烏番叔走了過來,禮貌地說:「老闆、老闆娘,沙瑪飯煮好了,請出來用餐。」才化解掉這個尷尬的場面。 「你就是從金門來的烏番嗎?」曼麗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是的,老闆娘。」烏番叔禮貌地說。 「常聽天嘯談起你,他說你很能幹又負責任,公司有你讓大家都放心。」曼麗誇讚他說。 「老闆娘過獎了,那是我應該做的。」烏番微微地笑笑,又說:「時候不早了,大家一起吃飯吧。」 (七十八)
-
【百業臉譜系列】 磨刀霍霍宰豬羊—李敏豐
肉攤生意五十餘年,見證島鄉的繁榮與蕭條,新市菜市場的夫妻檔,記錄著一段刻骨銘心的興衰……。 民國三十三年出生的李敏豐,古寧頭南山人,五歲時的記憶,即是三十八年國共對峙的砲聲隆隆,而九三砲戰後,父親到成功受僱於他人,做包子、賣油條。直到民國四十五年,舉家遷到新市里,他因此而順利到湖前唸小學,但才要開始讀書識字,就來了個八二三砲戰,真是天不從人願。從此一家八口到台灣,政府發給每人三千元安家費,才免予他鄉受風寒。 一家人暫居嘉義梅山鄉,李敏豐就讀梅山小學,圓了求學的夢想。而後他到了台北,在陳玉堂鄉親經營的金湖旅社當服務生,每晚收取十家旅社的住宿名單,親送漢中街派出所備查。儘管有個落腳處,但難掩一家人思鄉的情懷,終在民國四十九年回到了新市里,父親持續包子、油條老本行,他則經營「大華書店」與柑仔店,位於復興路的大華書店,尚有武俠小說出租,那時軍人多,書香氣息填滿著整個店裡,李敏豐亦在書堆裏尋夢,書生的氣質從此衍生。如果沒有手執屠刀,任誰也看不出他目前經營的是屠宰生意。 命運造就人生,同時也搭起姻緣,民國五十年,擁有一雙纖纖玉手與一張「夫人臉」的曾金珠,在吳開照相館當店員,有天李敏豐到店裡洗照片,當雙眼投射在她的臉龐時,驟然間驚為天人。於是他展開追求,當他追到了後浦,曾金珠的父親手持扁擔、反對交往,畢竟這是一個傳統的地方,豈能兒女情長談戀愛? 按理,以曾金珠的姣好面貌,在那個年代,許多外省籍官員,只要她願意,當個官夫人絕對沒問題,而且均在島嶼落地生根。然而她沒有嫁高官、亦沒有跟台灣兵回寶島,她選擇了眼前這個風度翩翩、有著書生氣質的英俊男。雖然兩人相差五歲,但是父親不同意,難道要變成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於是李敏豐再接再厲,沒被扁擔嚇跑,託人上門說姻緣,懇求未來的岳父點頭,讓好事結成雙,莫再折騰他們倆。 在武俠小說中,忠肝義膽的人物,深深吸引著曾金珠,她留連於租書屋;而李敏豐則徘徊於照相館,這對郎才女貌的男女,究竟是佳偶還是怨偶?決定權不在二人。而在家從父的傳統觀念,只要父親一日不點頭,兩人就不會有結果。 幾番努力,終於蒙受老天的幫忙,有情人終成眷屬。現下在二男七女及十餘名內、外孫的圍繞下,於民國一○五年獲金婚表揚。回首來時路,夫妻走得辛苦,幸有母親幫忙帶孩子,才能事業家庭兩邊顧。而當資金不足,結束書店營業後,就在自家的攤位販賣豬肉,李敏豐除要親自到養豬戶抓豬,也練就了一身的擒豬術,儘管他能快狠準地抓起豬捆綁,秤重後再立即送到貨車上,但經常弄得一身的豬屎味,久久揮之不去。 位於護國寺附近的一處屠宰場,是業者宰豬的地方,沒有機器代勞,全靠人工完成。遇年節,已經忙得團團轉,自家處理完畢,還要到部隊幫忙殺豬宰羊,因為軍隊要加菜,平日軍人照顧他的肉攤,此際由他來回饋軍方,這即是軍愛民、民敬軍的展現。 妻子曾金珠是李敏豐的得力助手,跟在身旁許久,耳濡目染的偷學工夫,竟也讓她學會了「剝骨」和「收肉」。他玩笑地說:豬母近戲棚下可拍片!而昔日與軍方接觸,起初都是外省兵,逐漸的才有台灣兵,許多有情有義的外省兵,讓他終身難忘。而昔日無論砲指部、南雄師、海指部……,一旦年節採購大量的豬肉,常讓一家人切肉切到手痠。赴台求學返鄉的孩子們,人人手上一把刀,沒有機器來代勞,艱困的生活,再苦都要過。最辛苦的莫過於軍隊演習,帶鍋爐行軍時,部隊到哪裡,夫妻就要配合他們的時間與地點,按時送達,不得有誤。 約莫二十年前,行政院農委會官員抵金,與業者座談,鼓勵豬隻電宰,李敏豐和同業溝通後,成就了此事,中蘭的電宰場於是啟動,並統一運作,業者只需在屠宰場議價和抽籤,隔日依號碼牌領取豬肉,既省時又省力,方便又衛生,這樣的創舉,造福了地區。而李敏豐也在十幾年前,將自家的豬肉攤,以機器取代人工,曾金珠與孩子們不再手痠! 隨著軍隊的裁撤,市場日漸蕭條,做軍方生意的商家無不叫苦連天,李敏豐同樣受到影響。而數年前由一個市場分成兩個市場的情形下,仍然看不到商機。近些年來,隨著賣場的進駐,傳統業者更是雪上加霜,要如何讓不景氣的市集起死回生,有賴各方的努力。 李敏豐感念李氏宗親對他的照顧,亦感謝新市里鄉親對他的愛護,歷年來,金門李氏宗親會、金湖李氏宗親聯誼會、忠義廟、護國寺、太湖長青協會、肉類商會……等等,他都曾熱心參與。擔任鄰長五十餘年的他,在菜市場的生涯裡,與鄰里間的互動密切。而豬肉攤的生意,已交由長子接手,如今夫妻扮演的只是協助的角色,實際經營者則是孩子。在市場數十年歲月裡,他看盡了起起落落與形形色色的人生,當他牽起愛妻曾金珠的手,不後悔來到菜市場,這裡有他甜蜜的回憶,尤其是當年追求她的時候,並沒有被扁擔嚇跑,擄獲她的芳心,更是他此生難忘的記憶。當他們歡渡五十金婚時,莫忘還有六十金剛鑽婚、七十白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