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所以犁田對她來說並不陌生,一來一回的犁草田更是輕而易舉。唯一較吃力的是每到田頭,必須提著犁轉方向,其他時只需扶著犁柄、握著牛繩跟著牛走就可以。總而言之,她還年輕,年輕就是務農的最好本錢。當夫婿出洋時,她會盡心盡力為這個苦難的家庭而奉獻。 然而,即使她感到輕鬆,可是看到老牛犅氣喘吁吁地拖著犁、邁著沈重的腳步向前行,內心卻也有萬般的感慨。這隻黑色溫馴的老牛犅,從她九歲來到這個家庭時就已經餵養,迄今少說亦有十餘年,當年餵養牠的男女主人都已回歸塵土,牠卻必須窮畢生之精力,再為這個家庭耕田犁地。一旦體力耗盡而走慢,還得承受主人鞭子的伺候和呵叱。可憐的老牛啊!願來生的角色能與人類相互對換,讓他們拖著笨重的犁來領受耕田犁地的辛苦,來承受主人的鞭子和呵叱,這樣才算公平! 第三章 漁船一出海,也是烏番叔得於休息的時候。但印尼氣候炎熱,稍為一動就汗流浹背,於是他索性跟當地的漁工一樣,工作時僅穿一條短褲、打赤膊,並準備一條濕毛巾圍在脖子上,以便隨時擦汗。然而,皮膚若長久曝曬在炎陽底下,就會冒起一顆顆大小不一的水泡,從肩上到背部幾乎都有。起初不覺得痛,當肩扛貨物而磨破水泡時,才是痛苦的開始。於是幫他們煮飯的姑娘沙瑪見狀,趕緊回家取來不知名的草藥水,小心翼翼地幫他塗抹在水泡破裂的皮膚上,兩人竟因此而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 「這種草藥水能消炎止痛,多抹幾次很快就會好起來。」沙瑪操著不太標準的華語說。 「謝謝妳,沙瑪。妳們印尼的太陽真厲害啊!」烏番叔不敢領教地說。 「全世界只有一個太陽,是你這個金門人經不起太陽曬,不是我們印尼的太陽厲害。」沙瑪笑著說。 「天嘯老闆經常誇讚妳的華語說得不錯,妳是跟誰學的?」烏番叔好奇地問。 「我們村莊以前住了一位從中國來的老太太,聽說她曾經當過小學老師,她人很好,很喜歡我們印尼小孩。小時候我經常到她家幫她打掃環境,她不僅偶而地給我幾盧比買糖果吃,而且還教我說很多簡單的華語。起初雖然只是說些你好、我好,吃飯、睡覺,今天、明天,這裡、哪裡之類的日常話。(三十一)
-
凜冽北風,話冬至
凜冽北風,呼嘯而過,天地時序,即將邁入大雪之冬至,秋收冬藏,慶團圓,亙古不變,這是塵世之忙碌,更是人世間之美好的期待。 冬至又稱冬節或交冬,二十四節氣之一,乃中國傳統節日,通常都在國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11月15日)前後之30天內的某日,今年2017年之冬至(冬節)為國曆12月22日(農曆則11月初五),冬至日該日,北半球之黑夜最長,日間最短,冬至日之前夜,稱為「冬至夜」。自周代始,就有祭祀活動相沿至今,已三千多年歷史,歷來十分受宮廷及民間之重視,周公使用土圭法測影,以冬11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周公選取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一天,為新一年之始。故自周以冬至日,為歲首,秦、漢亦是,據《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即認自冬至(冬節)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乃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據此,遂有冬至大如年,故春節祭祖、宗族或家庭聚餐等,亦是出現於冬至(冬節),金門位處閩南與大陸福建一衣帶水,諸多姓氏宗族或聚落,冬至(冬節)會於祖厝或家廟盛大舉行祭祖,並由族人輪流當頭辦理祭祖後之聯誼聚餐,俗稱吃頭。 過往,冬至(冬節)來臨,吾家除要祭拜沙美小浦頭老家大廳(護龍廳)的神明之外,午後更需要沙美東甲(金沙戲院旁)及沙美小浦頭(沙美老街旁)兩地祭祀王、黃氏(先祖母娘家)祖先,故冬至(冬節)前日清晨,家母定會囑咐我將浸泡好之糯米(裝在布袋內),提到張氏家廟前之沙美老街巷內的雜貨店(即楊淑貞同學家,舊沙美浴室左前方)磨成米漿,待返家時,在井邊取石臼壓著布袋靜置一天,俟夜幕低垂,裝在布袋內之米漿,已脫水成糯米軟塊,接著家母會取出搓揉,分成紅(白)兩種糯米軟塊,最後則由我與姊姊在沙美小浦頭古厝老家之護龍廳(廂房,)幫忙家母搓湯圓,那時我們親手搓好之白(紅)色湯圓,家母都會先放在蒸籠或吊藍風乾(家徒四壁,沒電冰箱),俟冬至清晨4至5點,再將前夜搓好之湯圓,一顆一顆放入駕在灶上的大鼎煮熟,待其一顆顆浮上,方撈起盛碗,並在湯圓灑上些許的砂糖,最後一碗一碗拿去祭拜神明,待清晨6點,吾等已起床完成梳洗完畢,此時,吃起家母灑上砂糖之乾湯圓,著實似麻糬一樣之香Q彈牙,這是令人懷念之湯圓,更是冬至大如年之慶團圓的日子。
-
宣導志工—快樂行
金門縣金沙鎮「婦女防火宣導隊」是我投入志工生涯最久的志工團隊,我熱愛這份志工服務! 每個月一號是婦宣姊妹們例行會暨複訓固定日期,我每次都很期待。這是婦宣姊妹隊上成員在百忙之中難得齊聚一起,增進彼此間聯繫交流之日子。姊妹們都很重視宣導之訓練,才能學到專業消防宣導工作,出去宣導也才能得心應手,受到民眾們肯定。 二人為一組,每月共四組與消防弟兄到社區村落居家防視,至獨居長者安居關懷……等。如機關學校、社區有活動,婦宣姊妹們與金沙消防分隊弟兄都樂於配合參與。 金門縣消防局「婦女防火宣導隊」,已快成立二十年之時光!金沙婦宣有些姊妹也已要邁向二十年資深團隊,大家有志一同、樂天知命,為金門這塊福地與民眾平安盡點微薄之力。所以每當姊妹出去家訪宣導或是參與地方社區節慶、學校活動宣導……等,姊妹都樂於其中。 每年集訓上課或婦宣教育訓練,無非是要消防、婦宣工作更精進,提昇自我能力。訓練與任務時,是一個團隊姊妹們堅守崗位本份。所以常年集訓或是婦宣教育訓練上課,都有滿滿收穫,尤其出去宣導時,更感到在宣導中,藉由消防專業知識助他人,無非是一種樂趣與福氣。 婦宣宣導內容:一、基本內容,例如:用電安全、防火逃生、校園宣導……。二、因地制宜,例如:防震宣導,家庭逃生圖,繪製……。三、因人設事,例如:居家訪視,居家安全宣導……。四、因時更新,例如:一氧化碳個案分析……。 居家訪視服務,灌輸民眾居家防火,用電安全……等,針對火災發生潛在危險因子,消防安全防護設施,防災意識等內容與民眾進行面對面訪談,提供防災建言,預防火災發生。 本縣經濟生活型態,年輕學子多往台灣本島求學、發展,常留下家中高齡長者獨居金門,長者在年老失能下,於各種災害發生時,難以應變,為因應高齡獨居且應變弱勢者,加強居家消防安全與關懷,由各消防分隊結合婦宣姊妹,定期進行轄內獨居長者家戶訪視。 每當來到獨居長者家時,我們把長者當自己長輩,大家碰面後,互相以鄉音熱情問候寒暄,關心長者健康與檢視居家用電、熱水器、防火防災……等安全,及建議改善措施,應變宣導並提醒如煮東西時,有電話來,要記得先把瓦斯爐火關掉,做到「人離火熄」,再來接電話,免得造成火災。 金沙鎮一年一度的風獅爺文化季於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文化園區管理所隆重登場。 早上的彩繪風獅爺與各機關社區設攤宣導,還有美食園遊會……等展開序幕,金沙消防分隊與金沙婦宣姊妹當然也不會缺席,前來參與設攤宣導,吸引民眾熱情參與,攜家帶眷前往文化園區體驗各種相關活動。 金沙消防分隊與婦宣姊妹們早上8:30分抵達文化園區,先把宣導標語圖片掛起,還帶宣導模型組,有:「家庭逃生計劃圖」、「用電安全,宣導教具」、「獨立式住宅火災警報器」、「家庭逃生計畫拼拼樂」等,能讓民眾親身體驗,還有小朋友最愛的氣球上面有消防宣導標語。雖然我們宣導品沒有其它單位豐富,但我們帶來給民眾最大收穫是「平安」與「防災防火知識」。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有民眾帶小朋友來,想讓小朋友對消防知識的認知與重視;也想讓小朋友親自體驗宣導模型組合。小朋友親自把「家庭逃生計畫貼圖」,將家裡房間、客廳、廚房、前後門位置及逃生出口,還有集合地點等貼上。小朋友很有智慧,很快就完成好了,也讓家長與小朋友更認知他們家的逃生路線。宣導模型組,也吸引民眾與小朋友,蜂擁而至、熱鬧非凡。 期望透過文化季活動的舉行,金沙消防分隊與金沙婦宣及此活動,能為遊客們提供最豐富、最寶貴的消防知識。同時也能讓遊客及小朋友體驗一下消防各種宣導模型組合之樂趣與重要,也能讓更多民眾的居家生活得到安全保障。 又到秋冬乾燥季節,出去家訪時,特別提醒農民到田耕種時,如一些落葉雜草……等,不能隨便燃燒,可採用掩埋入土或集中做落葉堆肥等處理方式,或收集成袋後,交由清潔隊回收處理,透過合法且有善之處理管道取代露天燃燒。 露天燃燒會產生有害汙染物質,散佈至空氣中,會破壞空氣品質與危害身體健康,而燃燒稍有不慎可能引起火災,波及他人生命財產安全,且燃燒會產生漫天濃煙,還會影響行車視線,造成交通安全危害,更可能因此而遭到罰鍰。 更要提醒民眾,拜拜慶典活動,燒金紙、放鞭炮時,也應加注意鞭炮四處亂竄,竄出火苗,遇到強風、天乾物燥,變成「火燒埔」! 記得有次到村莊家訪時,突然看前面不遠處的地方,煙霧瀰漫,還以為發生火災了,放下手邊工作「家訪」,跑去關切一下,還好只是虛驚一場,原來是一位阿伯在他家旁邊燒一些樹林雜草,經我們勸導,並提醒阿伯不能隨便燃燒雜草等,稍有不慎,可能引起火災,阿伯了解我們用意,也就欣然接受。 在此提醒民眾,如出遊踏青時,進入樹林遵守「不隨便引火、不拋棄菸蒂、不焚燒垃圾」,「要小心火種、要注意用火安全、要熟記保林防火專線」,三要三不要原則,多一分注意與關心,共同守護金門豐富景觀資源。 「訪視送平安」是許陳免教官所言,在有限時間內提醒民眾落實居家防火,防災安全,讓成災率逐年下降,得以保障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雖然我是一位小小婦宣,但我會竭盡所能,貢獻一己心力,幫助民眾提供防火防災知識,傳到金沙每個角落,讓災害減到最小。 每當出去家訪宣導時,遇到強風或下大雨,仍擋不住婦宣姊妹們熱愛鄉土之心,完成了家訪工作,相信有努力、有付出,就有收穫,「把災害降到最小」這也是金門縣消防局與婦宣姊妹們最終目的。 投身婦宣志工,讓我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這也是我人生中最充實、最快樂,也最難忘且最美好之回憶,祈願金門這塊美好福地-歲歲年年,平安無災難!(稿酬轉贈金門家扶中心)
-
窗內窗外
窗外或有微風微雨 可心情呢? 窗外或有陽光朝露 可心情呢? 每一天都會有新的開始,當然也有可能會有昨日或過往曾經的不盡人意。 心情可以決定今天的走向? 應該可以吧?我想 彷彿每朝酗著相同的黑咖啡?有苦,有澀,有回甘。 人生的苦憂歡樂也許早已天定,但至少在今天,窗外窗內的心情畫面,可以透過那杯黑咖啡,那個再也熟悉不過,且又知己的味道……。 再酗一回,再敘知己。 就做幾分鐘的自己主人吧,如此。或已足夠。人生。
-
青年危機
我在一年多前離開賣場的工作後,進入農用書店工作。 有次邀請前同事在農用書店聊天,這位同事畢業於台中教育大學,並沒有繼續走教育的學程,大學畢業後在客服中心上班,離職後回到家鄉彰化縣溪州鄉的賣場當助理營業員。 我詢問她會想要來農用書店工作嗎,她否定的說,她想做的是文創的工作,像是台中方面的地點;又說她想結婚並且家人對薪水的要求高。 我內心感到疑問,如果是想要做台中的文創工作,為何不去嘗試呢? 另外,在賣場的工作薪水是按照勞基法的最低薪資,這樣的薪水會讓家人滿意嗎? 這位同事跟我談到她在賣場的經驗,她說曾在賣場遇到國中老師,老師驚訝她怎麼會在賣場上班,因為她以前的成績是名列前茅的,現在卻做低薪低就的工作,並勸她離開。 這樣的談話令我產生許多疑惑並感慨,這個時代,是否許多人放棄夢想,只求有一份最低薪資,也不願嘗試其他機會。 我感到不解的是:從小我們對未來描繪職業時,好像很少有人會希望將來當賣場的助理營業員並領最低基本工資。 但是現在即使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好像遺忘了多年前編織的夢想,背離小時候的願望。 是甚麼樣的社會氛圍,讓我們的未來充滿了絕望呢?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我認同妳的說法,不管以前妳的養父母對妳怎樣,畢竟已是一段過去的陳年往事。現在妳已成為這個家的女主人,確實有義務把先人遺留下來的百年古厝整修一番,要不,假若遇到強風驟雨,勢必會倒塌而成為頹垣斷壁。說真的,有烏番番爿錢的支助,再加上妳的勤奮,相信妳的願望不久即可達成。春枝仔,大家都對妳有信心,加油!」翠金嫂誠摯地鼓勵她說。 「謝謝妳翠金嫂,但願真能心想事成。」春枝含笑地說。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中已來到各自的耕地,方停止交談。春枝放下犁,先讓老牛在田埂上吃些草才有力氣犁田。不久,她即俯下身,捲起褲管,把牛牽到田裡,套上枷車,揮動牛繩,輕聲喊著「嗨」,老牛隨即拖著犁,邁著緩慢的腳步前行。牠將順著主人的旨意,一趟趟、一行行,用田土覆蓋雜草,讓它腐爛成為土地裡的養分。沒有養分,作物勢必無法成長,人與土地更有分割不斷的臍帶關係。 大凡一般農家,犁田和挑肥幾乎都是男人的工作。但春枝早年在養母的苦毒下,早已練就農耕的各種本事,因此當長大成親、夫婿遠赴南洋謀生後,這些本事正好可以加以發揮,絲毫不必假手他人。(三十)
-
《百業臉譜系列》四代同堂樂融融─李清土
古寧頭,軍隊多,一萬多名官兵在駐守。四代同堂的李清土,心存善念幸福多,兒孫讓他免煩憂……。 李清土,民國二十二年出生於古寧頭北山,九歲開始放牛、挑豬糞,雖然豬糞臭氣熏天,卻是農作物的養分,他仍然小心翼翼地澆著地瓜田,好讓蕃薯快快地成長,因為它是農家的主糧。而日軍此際在島鄉,他入祠堂讀書識字為明天,放學之後要上山,耙草煮飯、放牛吃草、挑水澆菜,日復一日,這樣的日子即是童年的時光。雖然日本兵偶爾給他們一點米,但終究是少量,唯有在年節祭祀先人及初二、十六拜門口時,才能聞得到米香。 民國三十八年,共軍先砲擊,緊接登陸再襲擊,古寧頭成了匪軍的砲陣地,幾天的激戰,雙方互有死傷,屍首遍地、哀鴻遍野,滿目瘡痍心悽悽,兄弟相煎何太急?而十六歲的李清土,成為「兒童隊」,民防隊區分為:十六歲至十八歲為兒童隊、十八歲到二十五歲為壯年隊、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為擔架隊、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則為運輸隊,每年定期出操一個月。除了必須放下手邊的工作,又得自備糧食吃自己,可憐的島民,內心的苦痛要向誰傾訴? 十八歲那年,他已編入壯年隊,一分隊有四個班,他擔任第四班的班長,出操喊口令,而後升分隊長,到安岐、頂堡等處校閱,他整隊指揮隊伍,雄赳赳、氣昂昂,民防自衛隊的出操受訓,持續到五十五歲才退役。 李清土以哥哥之名在村公所擔任村丁,每天掃地送公文,薪水由各家戶每月繳交一塊錢來支付,但還是有很多人沒繳交,他從不計較。擔任村丁時,他加入國民黨,成為忠貞黨員,每月繳黨費五元及互助金五元,每月開小組會議一次,但話不能亂說、字不能亂寫,有位村民在牆壁上寫了一句較敏感的字,竟被抓去關了好幾天。畢竟,這是一個反共抗俄、消滅朱毛的非常時期,鄉民必須做一個乖乖的公民,一旦惹禍上身,倒楣的還是自己。 石炳炎任金城鎮長時,李清土轉而到南門海堤,挑海土,一擔近百斤,工作八小時,工資二十九塊半,對家庭不無小補。而在二十五歲那年,友人結婚,請他當男儐相,當迎親隊伍到了下堡,正在新娘家「食見緣桌」時,友人附耳:我跟你做媒人,待會兒有個小姐出來收碗筷,你看看有甲意無?」不多時,果然出現一個小美女,李清土瞄了她一眼,心跳臉兒紅,於是友人立即找來女孩的父親,雙方相見歡,同年十二月訂婚,隔年年初完婚。 台上有的戲碼,台下也有,如此的一見鍾情,二十六歲與翁賢治結婚時,新郎、新娘、媒婆,乘坐三頂花轎,四名男儐相分乘馬匹,他們是最後一組乘轎的新人,爾後結婚的新人,隨著社會的進步,都是坐車迎娶。 婚後,李清土到政委會當工友,每天送公文到防衛司令部,無論司令官辦公室或十八坑道,他都走過,有時還乘坐四分之一的軍用吉普車,一路軍民舉手敬禮,他舉手回禮,手都快舉痠了!鄉親有人急搭飛機赴台,都來找他幫忙,他常在公文堆裡找尋,請承辦人高抬貴手,亦都獲得善意的回應,至今還有親友對他感激不已。而三年多的工友生涯,原本長官要升他當助理收發,但家中缺人手,不得不辜負長官的厚愛,辭職回家務農。 育有三男二女的李清土,妻賢子孝,曾經當選第二任及第四任「古寧頭李氏雄房宗親會」理事長的他,前「柱長」臨終前將棒子交給他,他這個柱長一當就是三十三年的時光,必須等到將來終老,才由他人接任。而宗親會理事長每屆則是任期四年。 六十歲那年,他無心插柳卻柳成蔭,某天和他現在的老闆聊天時,開玩笑地說如果有需要打鼓的、推亭的來找他,未料老闆真的找上他,經過時間的歷練,當起了「師公」,幫人「淨身」是一大學問,他不藏私的教他人,小甩一下水,才不會噴水在人家的臉上,接著嘴中喃喃唸:「以日洗身,以月聯明,仙童扶起,玉女隨行,二十八宿,與我合行,千邪萬穢,逐水離清」,而後灑鹽米,眾人口中喊:「發呀!」 四代同堂,已當內、外祖的李清土,全家平安樂融融……。
-
行軍記
打開記憶的寶瓶,在漫漫時間的長河,記得三十幾年前,我服役在陸軍野戰部隊,當一位中士班長,後來升為上士班長;行軍是陸軍野戰部隊,例行基本的訓練。 記得,那時我抽到陸軍第一特種兵(三年的義務役),只差志願役領導士官班一年半的時間,更何況!福利、薪水方面都比當義務役士兵好,連家裡的水電費都有優待。 就在那個時候,成功嶺的訓練營地,讓有意願當領導士官的役男放假一天,於是,那一天我就拿著簡章,與同梯的役男步行走下成功嶺去搭公車,然後我轉搭國光客運回到草屯的家,回到家裡,我跟父親說:「我要簽四年半的志願役領導士官班。」父親的答覆是:「自己想清楚,當兵是很辛苦的。」但是,我仍以堅定的語氣回答父親說:「我清楚了,父親就拿給我他的印章,我將印章蓋在同意欄上。」 那一天,我便趕回成功嶺,將簽好的簡章交給輔導長,隔天,我拿著個人的行李,和一些剛入伍同樣想當志願役的役男,由教育班長帶我們去搭火車到中壢仁美第一士官學校;在第一士官學校受訓六個月,受訓完畢,以抽籤的方式分發陸軍各個部隊,我抽到金門的陸軍野戰部隊,當一個步兵班班長,以中士任用。 在當兵的這段期間,我行軍走了好幾百公里的路,如金門白天的行軍、金門的夜行軍、臺灣南部白天的行軍、臺灣南部夜行軍等,因而我從行軍的經驗中,成為我日後在社會上求生存所具備的體力和耐力;我在行軍的過程,腳底與鞋子發生強烈的摩擦長了水泡,然後我繼續行軍,就把腳底的腳皮的水泡給磨破了,就在這時從我的腳底不斷地發出痛!我仍忍著痛繼續的行軍。 有一次,連隊進入位於臺南附近的基地營,下基地準備師對抗的軍事操練。在早點名時,連長對我們精神講話,他說:「每個軍士官兵在行軍時,一天只能喝一壺水且水中要加鹽巴,以防因流汗流過多而喪失體力,造成身體虛脫的現象。」 臺灣的南部是屬於熱帶型氣候,夏天的天氣實在非常酷熱!在行軍時,我感覺頭頂上的鋼盔簡直燙得可以煮蛋似的!因而我為了不讓自己造成口乾舌燥,我就把水含在嘴巴裡許久,把嘴唇、舌頭潤濕後,才將水慢慢地吞下去,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班兵對我說:「如果現在有一碗冰的話,就可以消除酷暑難熬的天氣!」記得有一次,我們行軍到南部的「山地門」,我們便從這裡開始爬山路;我們拿著槍枝、背著軍事裝備及扛著沉重的砲,穿梭在山林中,真是既辛苦又有趣的山地行軍。 在行軍的途中,有連隊的士官兵受不了如此酷熱的天氣,就違反連長的規定,偷偷的去裝水,結果喝了太多的水,汗水就從體內的毛細孔不斷地流出來,使得汗水浸濕了野戰軍服,造成身體虛脫沒有辦法繼續行軍,然後他們去搭軍用的醫護車回到營地;回到營區時,連長的賞罰是,沒有脫隊的士官兵可以休假,脫隊的士官兵須留營,負責打掃廁所、保養裝備。師對抗結束後,連隊隨著營隊進入陸軍軍官學校當守衛營,維護陸軍軍官學校的安全。 然而,行軍是辛苦的,必須頂著赤熱的陽光、酷暑難熬、風吹雨淋的天氣,而我,現在回憶起來,過去行軍的點點滴滴,都幾乎轉化成甜美的回憶。換個角度來看,即使當兵是辛苦的,行軍也是辛苦的,可是在現代化如此的競爭的社會,我的感受,還是繼續簽下去,繼續的當兵,來避開自己欠缺專業的技能和專業的知識,就這樣,我為了謀生、求生存,我到處求職碰壁且我因人為的因素,造成我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如此不幸的命運,就發生在我身上,但我還是覺得,我比起與我同病相憐的人,可以用「不幸中的大幸!」來形容。
-
謝謝曾經幫我的您
李大哥屆齡要退休了,問我說會不會想他,「會啊!」我脫口而出,並回報一抹微笑。 心中,不知為何突然出現蘇軾(江城子)中所寫的句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小軒窗,正梳妝……。」這是蘇軾悼念他的原配王弗所寫的詞。 捫心自問,我以後還會想念李大哥嗎?還只是順口說說而已,日常忙碌的我,真的還會想念他嗎?還是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不思量,自難忘呢?」畢竟我與他僅僅只是同事之間的情誼,不太可能一直牽掛他呀!我會不會回答的太膚淺,太隨便,也太應付了事?而且他只是退休而已,應該還會有機會再見面,我有必要這麼情緒性的傷感嗎? 李大哥在總務單位,平常會外出送公文,我與他有接觸,是在承辦出納業務的那段期間,他會在外出送公文時,順便幫我「跑銀行」。雖然只是他口中的「順便」幫忙,可是對於當時的我,省去了外出的困擾,這份恩情總是銘記在我心中,但「謝謝您,這六年來,二千多個日子的順便幫忙。」我卻羞於啟齒,不曾從我嘴巴說出口。 李大哥是個個性溫和的老實人,與我同樣是三十多歲以後才進入這間公司;也曾經跟我一樣出過車禍並傷過脊椎;有段時間與我一同在做物理性的復健治療,當時他在酸痛時,會同我要酸痛藥布,為了供應他的一起使用,每次我都把藥布對半切,省下的那一部分,等他向我要時能適時給予。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是只有「利益」,有時也包含「情誼」的部分,他對我的好,雖然我沒能從口裡言謝。可是當知道,他會向我要酸痛藥布時,自然而然會為他留一些在公司,以防他不夠,或有急需時,我能適時給予。 俗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未曾真正與李大哥深交過,但他對我的好,曾經這樣長期的「順便」幫我,在他要退休的前夕,問我以後還會想他嗎?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只能說,在生命中的某一個偶然裡,我會想起,曾經有這麼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臉上常掛著金門男人特有的靦腆笑容,問我:「今天要我順便……?」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妳不知道,烏番小時候也是霸氣十足,有一次他不但不聽話,而且還以粗話罵我。那天趁著我養母臥病在床時,被我狠狠地修理一頓。說也奇怪,從那次起竟然學乖了、也懂事了。」春枝得意地說。 「妳不是大他好幾歲嗎,怎麼會答應跟他成親?」 「翠金嫂,妳說說看,面對舅舅和舅媽,我這個新婦仔有說不的權利嗎?而且烏番是我一手帶大的,長久的相處我發現他的本質還不錯。雖然我大他三歲,但他並沒有嫌棄,甚而凡事亦由我作主;尤其這個家也是我長年在打理,多少總有一點感情的成分存在。現在既無父又無母,之前的夢魘已過去了,心中亦坦然許多。說真的,與其嫁到別的村莊跟一個陌生人生活,還不如留在這裡跟一手帶大的男人在一起。因為我發覺烏番心智各方面都已成熟,也相當地善良、勤奮,像這種男人是可以託付終身的。」春枝得意地說。 「妳的說法不無道理,苦難的日子已過去了,往後將是苦盡甘來的時候。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相信老天爺會保佑你們的。」翠金嫂誠摯地說。 「謝謝妳,翠金嫂。」 「聽說烏番寄錢回來了,而且一寄就是兩塊錢,真令人羨慕。」 「可能他在南洋相當節儉,才能寄那麼多錢回來。」春枝說。 「他是不是跟你表哥在新加坡?」翠金嫂問。 「不是。聽分批權仔說,寄信的地點是印尼的一個島嶼。」 「做什麼工作有沒有說?」 「烏番沒讀幾年書,不可能像我表哥做財副。我在猜,一定是估俚這方面的作。」 「烏番年輕力壯,既能吃苦又節儉,儘管做的是估俚,但所賺的錢總比我們種田強上好幾倍;不然的話,怎能一次就寄回兩塊錢。妳也不想想看,我們豬欄裡養的豬,都得辛辛苦苦餵兩年才能賣。而兩年之中,不知吃掉我們多少五穀雜糧,一頭豬大不了只能賣幾塊錢。田裡種的芋頭、地瓜、大麥、小麥和高粱,一年又有多少收成。春枝仔,烏番選擇跟他表哥到南洋工作是對的,況且,家裡有妳一人打理也就夠了。如果烏番一個月能寄兩塊錢回來,一年就是二十四塊,妳不必那麼辛苦種田養豬,照樣能過著優渥的日子。妳不妨看看我們這個村莊、那些有番爿錢挹注的家庭,即使他們在南洋當人家的伙計或做估俚,只要按月寄點錢回來,幾乎都過著跟一般村人全然不一樣的生活。說不定烏番將來奠定好經濟基礎,就會想辦法把妳接到印尼去住,以後回來就是人人羨慕的番客了。」翠金嫂連續不停地說。 「有番爿錢相助的家庭確實是不一樣的。就比如說,烏番寄回的兩塊錢,我已把阿福伯仔小舖的賒帳還清,不然的話就要等到以後賣豬,而且還剩下一塊錢,我可以把它存起來。如果將來烏番能按月寄,不管是多是少,對這個家庭絕對有很大幫助的。一旦存夠了錢,我一定會先來整修這棟先人遺留下來的百年古厝,這樣才對得起祖龕裡的列祖列宗。至於往後是烏番回來,還是把我接到印尼一起生活,就由烏番自己來決定,我完全尊重他的選擇。」春枝說。 (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