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烏番叔
在傳統的觀念裡,以及倫理道德的使然下,旁人非僅無能為力,丈夫的角色亦無人能替代。因此,在這個夜深人靜寂寞難忍、性慾高漲的時刻,她情不自禁地伸手輕輕地撫摸自己高挺的胸部。 可是,當她觸及到自己那顆脹紅而堅硬的奶頭時,霎時,生理上已有明顯的反應,下身亦有微溫的液體流出,這何嘗不是一個熟女正常的現象,亦如同和丈夫繾綣纏綿時的高潮。當快感過後,不一會她已進入夢鄉,直到陽光映照在窗檯,她才匆匆地起身。或許睡了一個好覺,她感到全身的肋骨倍加地輕鬆,精神也分外地愉快,就猶如門外燦爛溫煦的金色陽光,映照在她充滿著青春氣息的身上,感到無比的舒暢。待會兒一旦荷犁牽牛上山耕種,她勢必會更加地賣勁,因為她已享受到丈夫不在身邊時的歡悅,迎接黑夜過後的日光明。但她還是冀望能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好為這個人丁單薄的家庭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認真說來,做人家新婦仔亦有好處,儘管曾經被虐待過,但在養母嚴格的調教下,除了煮飯、洗衣、掃地、餵豬和侍奉臥病的養父母外,一般農事諸如:犁田、播種、除草、收成……,甚至難度較高的:疊安薯、播芋、種蘆黍……等等,也幾乎都難不倒她。而今天,她這個曾經受到百般苦毒的新婦仔,非僅沒有被養父母賣出去,亦未曾讓她待在家成為讓人恥笑的老姑婆,反而成為這個家的女主人。如今,當丈夫出洋謀生時,她將義無反顧地扛起這個家的重擔,無論是家事或農事,她絕對能一肩挑起,好讓村子裡的人看看她這個新婦仔,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也讓人在番邦的丈夫放心工作。(二十七)
-
始料未及的食料味極分子料理
報告校長,衛生紙不夠用了!因為--大家眼中的「水分子」太充沛了! 以「分子料理」為主軸,金門農工餐飲科三年級的學生,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食料味極」成果展。這場盛宴,「始料未及」的,不只是呈現了能耐與技藝,也誘發了深情與感動,讓親師生們眼角泛濫著「水分子」。 「分子料理」有「分子美食」、「分子食物」、「未來食物」、「人造美食」等名稱。餐管三的學生與國際接軌,用這種已然掀起世界風潮的創新手法,為家長、師長做出了別開生面的西式套餐,包括前菜「飲水思源」、湯品「精益求精」、主菜「照亮金門」、甜點「心心相印」。他們運用食材的物理、化學特性,顛覆了外觀與口感。 根據學生邱昱璋、吳政埔、林家卉的解說,前菜中的鮭魚以低溫四十度進行烹調,外觀貌似生魚片,但其實已是熟食,另外用燒炙用的噴槍烤進行著色。 被命名為「精益求精」的湯品是以碎雞肉等多種材料熬成。湯汁十分清澈,不像一般的湯是混濁的,但味道卻又是濃郁的。 主菜所用的牛排採低溫烹調需要十六小時的時間,讓它均勻熟透,且營養不流失;若是一般的調理方式,則會造成纖維流失。 以香蕉、巧克力做成球狀甜點是以氣球加以塑型,球體內則有壓印成朵朵小花的巧克力。取名「心心相印」,象徵同學由陌生、爭吵到契合的過程。 要辦理這次的成果展,除了整合高職三年的基本訓練之外,餐管科還聘請曾在2015年,於巴西聖保羅,獲得全球西餐烹飪比賽金牌的名廚顧勝偉擔任協同教學業師,傳授了二十八堂課。然後,在萬事俱備的條件下,學生們足足用了不下二十四個小時的時間進行烹調。有人不眠不休,有人焦頭爛額,有人餓到胃痛,但仍甘之如飴。 從內場到外場,「食料味極」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周到的服務,以及拉花、茶道、刀工等技藝表演,不但讓家長與來賓讚嘆,也讓全力施為的學生們在卯足了勁之後,掏出了真心話。 當學生們發覺自己居然這麼有本事時,他們紛紛感謝導師、教師、科主任……,當然,還有父母! 他們感謝的教師包括洪慶麗、陳怡婷、薛惠萍、張皆欣……等。其中,陳怡婷曾在臺灣任教時,曾指導過顧勝偉。 一位被暱稱為「調酒小公主」的學生對老師們表達了感謝,她說: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當她激動得說不下去時,就用「我愛你」來取代其它千言萬語。 有一位男學生原本覺得說向父母說聲「我愛你」有多麼地難講,但在環境的催化下,他還是開口了。 有一位女學生說,她的媽媽雖然不在現場,但老師如同第二個媽媽,因此她把「我愛你」三個字獻給了老師。 有一位女生哽咽感謝父母尊重她的決定,讓她選擇就讀高職;有一位女生含淚感謝父母扮演閉風港的角色,包容她的壓力、挫折及各種情緒。有人說父母很欣慰她進了高職,終於肯用功了。 擔任主持人之一的一位學生,在收尾時泣不成聲,她說是被大家「傳染」的。有人口中說沒準備要哭,以免妝會化掉,但終究還是忍不住掉下感動的眼淚。 在「食料味極」中,充斥著「我愛你」的親情告白和喜極而泣的眼淚,以及情不自禁的擁抱。於是,有一位家長就喊出了:報告校長!衛生紙不夠用了! 淚中有笑,笑中有淚。有些天真的學生,在動了真情時,突然想到還得求老師「討拍」准假或免當,又或是突然問代替父親出席的哥哥當夜能不能使用他的電腦。一些無厘頭、突兀的轉折,成功收煞了盈盈秋水。 還有人安慰深怕哭醜了的同學:哭的時候會變醜的女生才可愛!不過,旋即有人反嗆:屁啦!那沒有哭就已經很醜的人怎麼辦? 這樣的一場成果展,演繹了學生們的蛻變過程,他們端出技術,秀出才藝,露出感動,說出謝意,吐出願望……。 有志於繼續學習烘焙的學生中,林家卉希望為人們做出幸福的料理;邱昱璋認為料理看似簡單,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希望自己:「今天做的,永遠比昨天好吃」。吳政埔希望做出美感十足,還沒吃就已經吸引眾人目光的精緻美食。 做為協同教師,顧勝偉認為這一班學生優秀,他說在成果展中,他只協助他們設計菜單,其餘都由學生親力親為。他希望學生們從他的失敗與挫折中汲取經驗,努力把充實好、準備好,把所學到的技藝,用心為家人或客人呈現。 當長約達三個小時的宴會結束,家長、來賓們手中捧著學生們用幾十片紅蘿蔔拼成的玫瑰花束,那又是一束美麗的感動。校長劉湘金帶著還沒拭乾的淚痕離開。
-
我愛吃自製便當
回首前塵往事,小學、中學,一直到進入社會工作(大學除外),我的午餐都是自製便當。即便退休了,偶爾外出旅遊也是帶便當。 六○年代的小學,哪有甚麼學校營養午餐?幾乎都是家長送便當來,我父親會送至教室裡來。那時學校也無警衛,父親就長驅直入進到教室,交到我手上,用一個棉襖的袖套包裹著,打開來飯菜還熱呼呼的。那是母親中午十一點多時,就把飯菜燒好,父親眼明手快,把飯菜裝入飯盒,深怕它涼了,趕緊用袖套裹住。那些一清早就帶著便當來校的同學,中午都吃冷飯,看到這幕情景,羨慕不已。我內心也喜孜孜的,爸媽對我真好! 升上中學,學校離家遠,又有蒸飯室,父親終於可以卸下每日風雨無阻送便當的重擔。便當放入鐵欄框,值日生會將全班的便當抬至蒸飯室蒸熱。但往往蒸得過熱,取飯盒得用抹布,不然會燙傷手。打開盒蓋,還冒著白煙,綠油油的青椒、小白菜都變黃了,味道雖然變質,但同學們正值發育期間,依然狼吞虎嚥,吃個精光。有位同學飯盒的米粒吃得一粒也不剩,像是洗乾淨的飯盒似的,我驚訝他的行為,他卻一臉嚴肅地說,這些米飯得來不易,絕不可浪費了。那種對便當的感恩神情,四十餘年過去了,至今仍深印腦海,然而他的姓名我卻忘了。 大學因為在外地求學,有學生餐廳,校外也有自助餐和各種小吃,暫時脫離了便當一族。初始覺得新鮮,久了,發現許多菜色不是辣椒,就是胡椒,會刺激胃壁造成我胃酸過多,頗難適應,加上學生宿舍沒有廚房,無法自己烹煮,即便是有,繁重的課業也無暇他顧,就勉強湊合著至畢業。 七○年代,初入社會工作,覓得一份教職。學校在偏遠鄉下,得搭乘一小時的客運。鄉下地方,學校附近僅有一兩家賣陽春麵的小館,午餐沒有甚麼可選擇,於是重返便當一族,重溫中小學時的舊夢。母親總在晚餐時,都會多煮一些。飯前先盛裝好我的便當,置入冰箱,隔天一早上班,搭車帶著。到校也是置入辦公室的鐵框裡,換成工友將教師們的便當扛至蒸飯室去,午餐吃著有媽媽親手烹製的愛心便當、毫無辛香料,覺得甚是幸福。 婚後仍維持一貫傳統,晚餐前我與妻在廚房一起並肩作戰,把隔日的午餐便當一併做出來。第二天到校,先把便當放進辦公室冰箱,待第三節下課才放進電鍋蒸。蒸的時間短,蔬菜依然鮮綠可口。 退休後,設若出門旅遊,外食無法避免,然而處處地雷(胡椒、辣椒、醋、沙茶醬、茶、咖啡……)。整日坐困愁城,遲早悶出病來。左思右想,一日遊或可破解。午餐還是自備便當,我帶保溫便當。 出遊前一天,先把食材備好,隔天一大早起來,半小時就能搞定。食材還要兼顧五大類基本食物的營養(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例如瘦肉、雞蛋、文蛤、絲瓜、四季豆。 我會先在傳統市場豬肉攤,買中里脊(俗稱老鼠肉),請肉販用機器切絲,回來用鹽、糖、醬油、麻油醃好,隔日從冰箱取出快炒3分鐘即能起鍋,雖是全瘦,不柴,鮮嫩好吃!文蛤吐好沙、絲瓜削皮切塊、四季豆洗淨,截頭去尾抽掉邊緣老絲,所有食材包好存放冰箱。 翌日早晨先把霧峰香米洗淨,放入電鍋烹煮,再吃早餐。吃完早餐,取出肉絲快炒,起鍋後再來個快速蔥花炒蛋,然後取出文蛤,與絲瓜同炒。拍大蒜爆香,四季豆下鍋快炒,起鍋前撒些白芝麻,二葷二素搞定。所有飯菜即刻放入保溫飯盒,再帶根香蕉、礦泉水,輕鬆上路。我終於可以出遊,又可避掉惱人的辛香料。
-
辦公室裡的美食論戰
最近,辦公室的休息時間,興起討論美食的風潮,總會由幾個同事起頭,然後開始展開激烈討論,有共識的時候,就約定一起去吃,意見相左時,爭得面紅耳赤。 美食這東西有主觀也有客觀成分,但我相信主觀的成分居多,畢竟每個人有自己口味,也有從前養成的飲食習慣,這點倒不是什麼排隊美食或是美食雜誌評比可以撼動。因為也有發生那種尷尬時刻,大老遠又花了幾個小時跑到一個地方排隊,只為了吃一個知名餐點,結果好不容易排到,大口咬下,卻跟自己想像的味道相差甚遠,倒也不是什麼不好吃的問題,只是被形容的太好,導致幻想破滅。 於是,經過幾次教訓後,還是不要輕信某些說法,除非真的有空,還是非吃不可,不然耗了人生的好幾個小時,只為了吃一個並沒有令人驚豔的味道,的確很浪費。而我這種論調,也常常引發辦公室裡的論戰,他們總說我沒有試過怎麼知道,一定要去現場排隊才有那種氣氛,某些人或書推薦的必然好吃等說法,拿來打我的臉,想把我的臉打腫,然後乖乖跟隨他們去吃,接著臣服於他們的美食論點。 而我總是不信邪,我會想去嘗試,但我的口感跟他人有異,討厭吃的東西也多,我能承認他人推薦的是美食,但絕對不是普天之下都能接受的,畢竟我也自覺吃的多,能做出好推薦的機率也高,不似某些盲從者,說了就接受,沒有質疑。 偶爾,論戰也會趨於緩和,久了大家都知道彼此吃的口味與食物是哪些,有些人是甜點專家,有些人是路邊攤大師,更有些是高級飯店或餐廳的達人,聽著那些見解,只覺得每個人都深藏不露,唯一不變的是大家那顆愛美食的心,至於我,是吃到飽專家,幾乎吃遍了大多數的店家,新的舊的,談到話題我的眼神就發亮。 於是,辦公室裡便時戰時休,這也讓我們多了意見交流,也多了話題,似乎這樣也比較不會無聊,畢竟聊吃的,天南地北說不完,聊起來,沒有終止的一天。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此時,如果能聽到養母罵一聲「夭壽死囡仔」,似乎也是悅耳動聽的;而每當黑夜降臨,烏番吹熄桌上的煤油燈,也是他們準備繾綣纏綿或說悄悄話的時候。即使是令人厭惡的黑夜,對於他們來說則依舊是美好的、值得懷念的。 然而,春枝有時卻也會有另一種想法,要是烏番在未和她成親之前就到南洋謀生,或許對兩人來說都會更好。因為他們都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尚未體會到男女交媾時的甜蜜滋味,可是婚後則有不一樣的情境和感受,一旦嚐到甜頭總是回味無窮。故而,每當午夜夢迴,烏番粗壯的身影,以及之前溫柔體貼的撫慰,無不在她腦海裡久久地激盪著。 春枝心裡清楚,自己已是一個身心成熟的女人,她不僅需要愛,也需要性,但這兩種東西只有自己的丈夫才能夠給她。(二十六)
-
太陽餅
什麼時候搖醒你家門鈴 把台中走過了幾回 仍然沒有把握 像初醒的雨滴落在街道 無人知曉,關於你漂泊方向 祇能摸索情愛發酵時的微醺 擔心被過度壓扁的相思 是否如酥鬆的太陽餅 咬,一口就碎了
-
男女人情有別
老婆常說,她很單純,不懂人情世故,但她堅持的人生哲學我也不懂。在生活上,我只注意禮尚往來:所謂「吃人一兩,還人一斤」,「點滴之恩,湧泉以報」。 前一段時間,颱風水災連番來,造成菜價昂貴,連盛產蔬果的雲林,菜價也居高不下。 鄰居婦人當時正栽種有幾分地的瓠瓜,雖然遭受風雨的摧殘,災損不少;但部分的瓠瓜已經成熟,可以採摘銷售,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有幾次我去田裡巡視水稻時,正好鄰婦在採收瓠瓜,她就送了兩顆瓠瓜給我,我很感動,回家享受一頓甘甜滋味的瓠瓜排骨湯。幾天後,她婆婆又將幾顆瓠瓜送來我家;吃著鄰居鮮採的瓜,一家人的心中都充滿感恩。 這些日子以來,一直想著如何回報他們:送些以前稍舊的童書給她的小孩好嗎?或是買些東西回送?要如何才不失禮?這可真難倒我了。 所幸,日前與老婆從山中娘家回來,車上載著幾串香蕉、一些醃製的脆筍。心想這些山上特產他們也許會喜歡,因此我拿了兩串香蕉、脆筍,還有他人餽贈給老婆的菇貓(香菇及過貓仔菜)水餃兩盒;總算還了鄰居的人情債,心中輕鬆不少。 而老婆換了工作地,她的夥伴集資買禮物送別:一盒木箱裡,裝滿油畫顏料和畫筆等工具,還有一張油畫布。這對前一段日子狂愛水彩畫的老婆而言,油畫將開啟她另一段對畫畫的狂熱,可見夥伴們對送禮的用心。既然收了禮,老婆也動了不少腦筋想要回禮,可是也不知如何是好。送禮、收禮和回禮都不容易。 好在前些天與老婆帶岳母到中壢大姨子家。我們一行人與大姨子再閒晃到台北的大稻埕。她們找到永樂市場布莊,欣喜地採購了不少平日難見的布料。那天,老婆突發奇想,何不向專業的拼布專家--她的大姊討教如何做拼布袋子(可放茶壺茶具)?她想做二十個給她的工作夥伴當回禮。她想起小學曾長泉老師曾說過:自己動手做的,當禮物送人最合適。我也覺得不錯。 在大姨子的巧思下,找來實務袋作參考,將她們在布莊買來的各種花布,先試做構圖看看。接著,用尺量妥尺寸、剪裁、調整、打樣;做內裏、用珠針定位再縫製。岳母也和兩姊妹加入縫製的行列;有時顧著聊天縫錯位置,只好重做……。這些天,老婆每天沉浸在縫製拼布袋的樂趣中,頗有成就感。平均縫製一個要兩、三個小時,愈做愈熟手,越到最後時間可省一半;如今已完成近十個袋子了……。如今袋子已完成。也將禮物送給他們的同事,得到滿滿的喝采與感動。 現在,常在她的電腦前,看著別人的教學影帶,每週六下午,跟服裝製作專家林媽媽學習做衣服,並且繼續在裁縫車旁縫製各種大小的特色包包,有一些她的朋友要向她討包包,讓她覺得有成就感,我也獲贈一個外出小包,可以裝下手機、汽車鑰匙和錢包等。她精益求精,積極的拜師學藝,讓我刮目相看,添增不少生活的樂趣!
-
人生若只如初見
若非我放棄了國小的代理教職,也許真的無法抽空答應妳的邀約。 中秋才過,除早晚稍感涼意外,白天仍是豔陽高照,秋老虎的威力實是駭人。這一次我們不約KTV,妳讓我決定自己喜歡或想去的地方。於是我選擇了一間久違的店,它是有些歷史的連鎖店,寬敞幽雅的舒適空間,不吵雜,加上各式濃郁鮮甜的奶茶、芬香浸人的水果茶、清爽健康的三明治、香脆可口的鬆餅,思及便讓人忍不住掀起好心情。其實,更重要的是,我懷念有陣子常去,也懷念與它有段關於緣分的故事!而與人相約提早到是我的習慣,等候著妳的同時,我拾起塵封已久的色鉛筆,準備隨興塗鴉,卻聽見店內巧地播放了五月天的歌,「突然好想你,你會在哪裡?過得快樂或委屈?突然好想你,突然鋒利的回憶,突然模糊臉了眼睛……。我們像一首最美麗的歌曲,變成兩部悲傷的電影,為什麼你帶我走過最難忘的旅行,然後留下最痛的紀念品……。」我很喜歡五月天,也很喜歡這首歌,卻突然覺得,這歌裡的歌詞,會不會是妳的心情?在偶爾思緒翻飛,偶爾情感氾濫時?又或著根本只是我的胡亂猜測,也許妳早已經擁有了新的方向,新的生活,新的自己與人生。 去年KTV分別後,日子在各自的忙碌中過,彼此僅憑LINE上簡短的問候、逢年過節的極少次互動,沒有深談、無法細聊;卻彷彿都認定對方在,那便安心了!因為我們總會再見!而這一次妳在電話那頭興高彩烈的約我,心喜外,我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與輕鬆,因為去年見面時總想著該如何安慰、勉勵、或是陪伴失戀的妳,而今該都無風無雨也無情了,加上自己研究所的學業也順利告一段落,對這場的約會我是充滿了期待!我想這回我們不必再苦情乾啤酒,而能恣意飲咖啡了。 妳稍微遲到,略帶歉意卻又滿臉笑盈盈望著我說:學姊,對不起!塞車。我遂掐了妳的臉頰,佯裝出一副大小姐妳終於來啦的微怒狀。一年不見,妳恢復了原先的豐腴,仍是白皙的皮膚,剪短了頭髮,黑色而低調的膠框眼鏡,一身素雅、潔淨的藍,文青味十足,氣質滿分。回想著去年此時,妳憔悴、纖細的身影讓人心疼,眼前的妳卻像個小女生,坐下後開始嘰嘰喳喳地,表情、肢體豐富,簡直神采奕奕、活力十足啊!我們享受餐點的同時,話題無目標、內容不設限,妳便東挑一段說、西又冒出一句無厘頭,歡笑聲不斷,甚至惹得我都誇張的迸出了眼淚。氣氛實在好極!事實上,處女座的妳、摩羯座的我,不像處很多,但相似處也不少。總歸就是要命的投緣!妳不嫌累的滔滔不絕,我樂於傾聽與回應,直到聊起了他,那一段已逝的七年情感。妳才減去豪氣與率性,態度收斂而嚴謹的娓娓訴說起這一年。 妳說,揮別過去,一切沒有想像的疼痛不堪,一切也沒有以為的簡單、容易。妳說離開後,起初仍覺得恨!也覺得傷!偶爾感到寂寞、孤單,妳在車潮中看見熟悉的車款總會瞧一下車牌號碼、妳仍會想起倆人一起去喝茶的秘密基地、熱戀時千里跋涉、只為見對方一面、待十分鐘都好的怡客,遠途賞花後他說過讓你感動的話,第一次的電影約會,他喜歡的歌星、他欣賞的演員、他愛吃的東西,想起他曾對妳的好、他曾真心為妳緊張、擔憂、他親暱喚妳的小名,他說過不離不棄,他的懦弱自私、他的絕情寡義……,妳曾經天真以為可以一輩子,以為他是妳的靈魂伴侶、以為妳是他的玫瑰,妳意願被馴養、馴服;卻全只是夢一場! 一切很短暫,匆促,經不起考驗,就像他的誓言,變成謊言,消逝無蹤。他最終沒有如當初的承諾堅持到底,陪妳走到最後,他到底成不了你生命中唯一的分享者,唯一的惦記與牽掛。他終究是他,而妳也回歸了原來的妳!曾經彼此那麼熟悉,卻又變得完全陌生,人生有時是很可笑、很荒謬的一場戲啊!沒有他,妳的世界依然運轉,妳有老朋友聯繫著,好朋友關心著,也交著新朋友,妳完成了學業,實現了夢想;沒有可憐兮兮,沒有喪志,墮落,妳依然堅強、勇敢的走自己的路。 妳說,或者沒有妳,他的世界亦然,或者他根本也不在乎!妳說,成全他自由是妳傷透心、斷了念,終於看清真相的清醒決定!妳說,已經不再相信愛情!這是妳對愛情的覺悟?或是代價?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開這個結?或尋另個出口?妳說如果能回到最初,不淪陷、不深陷,一切便能單純而動人的停留在初識最美那一刻!我遂想起了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只是,一切回不到過去!就算能回到最初,誰能保證一定能夠停留在愛慕愛戀階段?即便動心、能不去動情?倘若動情,誰又能視對方一直如最初時?珍愛對方如同家人般?誰能不被後來的自身環境因素或現實問題影響而努力經營著愛情?好好保護著愛情?所有美麗的錯誤,那些疼痛的傷,總是隨歲月、時間會磨滅的!愛一點一滴流逝,最後也就全無了!誰對或誰錯?也已經不再重要了!不是嗎? 捷運換火車的路上,我仍哼起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我們,那麼甜那麼美那麼相信,那麼瘋那麼熱烈的曾經,為何我們還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和遺憾中老去…。」阿信填的詞有憂傷的惆悵,有遺憾的感慨,更有不小心發作會犯的隱隱想念;字字淋漓,一針見血!也許吧!所謂的愛情,不見得適合所有人。所謂的愛情,都要有願意珍惜的人。所謂的愛情,總是難免傷人、傷己。所謂的愛情,相愛容易相處難。而人生若能只如初見,或許一切也就能留住永恆的美麗了!
-
重 訪
寒露剛過重陽將臨明亮的周末清晨 駕車經過 呼喚聽不見揮手見不到你的 幾年來不曾探望你的 小甕所在 陽光正照在寺頂的瓦片上 折射的光刺著我的雙眼 無法確認無法詢問 你在陰暗之處或是光亮之處 只能 想起你停在跨越不惑未到知天命 美好的年歲 我仍繼續往前努力的生活著 經常回頭去張望 梭巡人們 匆忙和變換喜怒哀樂的臉 是否有人記得你的曾經 並且鴕鳥的埋著頭 忘記 此地是已經失去你的 你的故鄉 我的他鄉 離開時天色已昏暗 想要說再見 那一刻 高速公路前方的車尾燈紅著 黃色的方向燈閃著 歸去的路遙遠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可是仔細想想,如果烏番真能按月寄回兩塊錢,幾年後整修古厝一定沒問題,至於開小舖那是以後的事。況且,自己還年輕,加上平日的鍛練,耕種對她來說並非難事。除了整修古厝外,唯一的還是希望烏番能快點回來,因為他們還有一個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等著他們來完成。 雖然他們婚後曾有多次親密的性行為,烏番射出的精液亦盈滿她的陰道,難道就沒有一隻健康的精蟲游入她的子宮?要不,她的肚子迄今為何還是空空的,並沒有懷下一男半女。要是烏番認為在南洋賺錢容易,想繼續留在異鄉謀生,最好是設法把她接過去一起生活。一旦分開久了,對兩人都不好。而且歲月不饒人啊,萬一他十年八年不回來,屆時她已是人老珠黃。縱使小她三歲的烏番仍然精力充足,而她這個黃臉婆已是高齡婦人,或許想生也生不出來。果真如此,當他們百年後祖龕裡的列祖列宗,不知要由誰來祭祀?這是一個多麼嚴重的問題啊!不知人在番邦的烏番可曾想過? 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養父母不是打就是罵,這個家幾乎沒有一刻安寧,耳根也沒有一時清淨,但久而久之,習慣也就成自然。反正皮已厚,再怎麼打也打不痛;耳裝聾,再怎麼罵也有聽沒有到。可是現在當他們都已西歸,少了「夭壽死囡仔」或「夭壽袂好」的打罵聲;烏番亦到南洋謀生,少了一個能相互談心的枕邊人,偌大的房子只剩下她一個婦人家。每當太陽西下黑夜來臨,儘管因上山耕種而腰痠背痛、疲累不堪,然孤單寂寞的情緒卻也跟著上心頭。(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