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開基六百載 大慶第一回 金門縣葉氏宗祠奠安慶盛
金門葉氏族群最早於明朝初年由始祖福京公,從大陸同安佛嶺播遷入島,蕃衍紛垂,葛藟庇根,至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長河!期間南陽各宗裔亦賡續立根,發祥共衍,而本宗祠是迄今全縣葉姓之唯一,於今,舉全島葉家族裔之大旗,慶畛域祖靈合祀共祭,自是開基以來最宏煌的第一回,彌足可貴,益加可慶。 因之本次奠安實為「開基六百載 大慶第一回」。 回溯金門縣葉氏宗祠之重建,係自民國一○○年啟翬至一○五年蕆事,歷時五載,廟堂輪奐一新,崇祠傑構,立穆肅于其表,納思懷于其中,承緒鐫銘,弘衍傳薪。匯葉氏之列世先賢,揚誠敬承耀于家聲,聚合圍神明之靈爽,頌盛時宗廟莊巍煥彩。大祠落成,既安且吉,俾昌俾熾,至喜至慶。 祠前握擁沙美水源龍脈呈祥,後有萬安堂三忠王盛廟,鼎立佑護,瑞氣豐盈,秀毓靈鍾,本宗廟乃秉裔親之善願,兌齊建合祀初衷,迎浯島先輩祖靈安奉,懷如一恭虔祭祀追思。維聚尊有容,涵廣乃大,如大海泱泱,似高山蒼蒼,山高水長,恆長恆久,恆誠恆敬。繩祖武貽孫謀,蒙積厚垂流光,以譜牒為圓心,敬貽為半徑,譜展牒延,脈連絡貫,敬祖貽孫,耀先裕後。浯島吾族,因祖靈聚合益加凝聚,由協力互持益臻榮昌,徵祖德而貽謀垂裕,承宗風而懋德揚芬。壯哉吾祠,聚凝德合!偉哉吾祠,宗昌族盛! 農曆十月初七日至初九日,奠安慶成,丹誠獻瑞。綜括族親丁款,樂捐、晉匾、晉主、晉祿位,大陸宗親賀儀等共籌資新台幣逾柒佰萬元,慷慨捐獻,虔誠至感。奠安鼓起,帷幕初開,吉曜臨門,紫氣東來;開壇掀樑,展局佈新喜兆隆興;閩戲公演薛丁山傳奇、關公出世等劇目,教忠教孝扶維道統;文昌福德鎮坐雙翼,既深播書香又扎根立基;當日朝旭追龍逐祥,天開淑景,金露飄灑,天賜龍水,兆之大吉;驗磚契請六宿,正直衛道本根雄立,憑依如在顯佑互匡,許炳輝師傅的六宿紙糊精藝,大陸宗親驚豔讚譽,直言現今大陸,難覓如此匠師手藝,頻頻拍照存記,視為珍物;獻五穀插柳枝,肇千枝而繁昌,展萬葉而茂榮。奠安典儀,寓有深意,旨在承庥傳芳,長懷厚澤,意涵尊上慈幼,穀貽後昆。 渥蒙沙美萬安堂、三忠王廟諸王爺神尊,駕護庇佑,加持增祥,臨壇詩賀,珠玉增光。池府王爺乩示以賀:脈衍浯洲留族誌,族馨昭輝傳青冊。許真人賀示:枝繁葉茂,世代流傳。大宋三忠王三位王爺,分別乩賀:(1)淨油■紫被霞光,磚契琍氣諠陰陽。(2)佛嶺脈衍,福京族馨。(3)宗祠重翬子孫福,忠孝勤儉列族訓,晴陽雨陰二儀現,奠安圓滿源流長,春露蘭薰祭佛嶺,螽斯蟄蟄盛祖功,秋霜桂馥祀孝思,瓜瓞綿綿芳宗德。二儀天地,瑞應黃鐘,詩之後四句,更有珠嵌玉綴「佛嶺孝思,祖功宗德」八字之妙,匠心獨運,渾然天成。嘉言吉詞,絕律盛頌,全族戴銘,感懷無已。張文夏、黃玉燕教育基金會禮儀祖,義助儀典,運籌帷幄,三天幾十個團體單位,近千人次的獻祭晉祝,撰稿頌盛,讚禮引儀,程順序明,典儀增輝。 真情最可貴,尤是風雨時!民國99年,閩北宗親葉謝圓,在凜冽風雨中,特地從上海開了七小時的車子,趕回閩北前隆村里,迎接素未謀面,也無確切約定的金門宗親,其真情令人動容,心脾同感。我們也感知互應,情義相隨。今年八月份,榮譽理事長長茂、總幹事長雯、副總幹事長藩及我四人,也專程坐了七個多小時的動車,從廈門直奔上海,就只為送一張小小的奠安邀請函給他,迎賓之夜,他如期而至,如約而來,情義相交,溫馨相挺,誠為經典的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笑問何不電話一通?自是意在不言中!另一位耆老亦令人感動莫名,盛情沁心,九十七歲耄齡的葉培根宗親,不顧沿途舟車勞頓、體力負荷,遠從漳州長泰,盛意趕來參加我們的奠安活動,三萬五千多個日子,歲近期頤,瑤池果熟,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主題曲,有句話: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祝福我們的地上神仙老宗長,至少再活幾十年,他莞爾一笑:爭取吧!何其豪邁,何其灑脫! 沙美葉氏祖譜記載:一世祖考諱京字福京,宗隆公之長子娶陳氏。據之,農曆九月二十一日,本族長老,宗親一行,肅誠專送十二版請帖,敬邀祖婆尊姻親大德與慶同喜,金門縣陳氏宗親會,組逾二百位姻親祝賀團,熱情動員,盛大陣容,隆典嘉祝,彩匾厚儀,禮樂雍莊,喜慶滿溢。闔族銘心感戴,謝忱良深。逾六百餘位大陸宗親,自大陸同安、漳州、晉江、霞浦、廈門、上海、福州、福鼎,浙江等地組團來賀,其中有五十餘位宗親,全程協助,舉旗扶輦,扛物抬匾,分勞共力,益顯同宗之協力同心,摯誠可佩。 欲枝葉之茂者,必固其根,欲流衍之遠者,必溯其源。全縣十八支派下之開基祖輩,共意尊崇,立位禮祀,以全脈絡分明來茲,追根探本更添懷思。恭惟我祖,冥中顯靈,今歲純陽,引溯與明朝萬曆年間,由本島播遷至澎湖之嫡裔,尋根溯本,認祖歸宗,骨血共遞衍,牒脈歸金浯。吾族百年盛事,戮力壹心,集腋成裘,懇摯與慶,恢弘隆典。眾親籌規畫、力遂行、執要務、慮瑣細,等等諸類,分頭辦理,合成完善。尤以各組幹部,依籌劃運作,傾心獻力,竭誠盡智,良值嘉佩。胤緒嗣親,掬誠晉祝,百戶點燈,裔眾同慶。各界雲情,高軒賁臨,隆禮寵賀,盛典添光。 祖恩靡涯,惠澤不忘,追遠報本,永矢不怠。宏祠肇奠靈爽式憑,丕振蜚聲承烈顯親。蓋修齊有賴於孝弟弘倫,濡染莫先於祖德家風,祠匯百世之謳思長衍,廟聚裔眾之頌獻祈禱,弘倫顯佑,吉瑞齊至。吾族瓜瓞綿綿,冠常爾爾,開枝展葉,花團錦簇。開基六百載,藉奠安增華彩,大慶第一回,歷基奠壯家門。浯島葉家,族裔為船,譜牒為帆,始發在閩南,船號是南陽,揚帆續航,璀璨輝煌!
-
就是小善,才更要去做
小孩子,是培養良好品性的最佳時機。 「誠實信用」是學校老師教育學生人格成長的核心價值。發現網路上「孝悌好兒童」心靈護照上的品德小故事,是源源不絕良善的來源,於是便充當生活教育的教材。 這天早自習,剛上完五年級心靈護照教材「快樂上學去-勤學的陳法勝」。小朋友曾經在公園裡,把三片賣五角的口香糖,以五角兩片欺瞞好心資助他的一對情侶,回家後媽媽訓誡他:「人家這麼有愛心,你怎麼可以騙她呢?」 就是這句話,讓他心中「小惡」消失。 下午,月考檢討數學考卷時,小維發現老師多給他一分,當他拿著90分改成89分的考卷離去時,落寞的眼神吸引我,便留他下來詢問。 「回去死定了,媽媽說:『沒考到90分,就要毒打一頓。』。」他畏縮吞吐的說,隨後又揚起頭說:「沒關係啦,誠信最重要。」 接著,掃地時,小盛地上撿起一塊錢放在「失物招領盒」,若無其事的走開。隨後,聽廣播到教務處領回愛心單位所捐贈一包白米,才想起,他是家境清寒的低收入戶,只靠老奶奶打理生活支出,常詢問學校可否幫忙申請獎學金?以便支付學費、午餐費。 「自我克制很重要,如果偷了一塊錢,接著會偷一百塊、一千塊,最後就愈偷愈多。」小盛懇切的話語跟「心靈護照」的台詞一模一樣。 就是這句話,讓他心中「小善」滋長。 《三國志》有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臨終前,用這兩句話去叮囑兒子劉禪。 好事真的由小事做起,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呀!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春枝戴上斗笠,到牛棚裡放出牛,然後左手握著牛繩,肩上荷著犁,緩緩地往自家的耕地走去。當她剛走出村郊,則遇見挽著竹籃往同一個方向走的鄰居翠金嫂。 「早啊,翠金嫂。」春枝禮貌地向她打招呼。 「早,妳去犁田啊?」翠金嫂說。 「花生已拔起來很久了,如果不把地犁鬆,不久可能就要變成草埔了。」春枝笑著說。 「妳是枷車、牛、犁、耙,樣樣都會,真不簡單。」翠金嫂誇讚她說。 「翠金嫂,這個沒什麼好羨慕的啦!生來就是歹命。」春枝感嘆地說。 「大家都知道,妳那個養母赤喙玉仔是村子裡有名的惡查某,妳小時候可說被苦毒得半死,那時候烏番又不知長進,幸好有妳的開導才讓他步入正途。想不到赤喙玉仔臨死時,竟然交代妳舅舅要讓妳和烏番成親。說真的,這個家如果沒有妳春枝一肩扛起,早已不成家了,那會有今天。」翠金嫂有感而發地說。 「翠金嫂,不瞞妳說,想起小時候受到我阿母的苦毒,現在還想哭。她一開口不是夭壽死囡仔,就是夭壽袂好;甚至拿起藤條或掃帚就往我身上打,而且還不准哭,我愈哭她就愈用力,說來可憐啊,但這似乎都是命!」春枝哽咽地說。 「她既然這樣對待妳,為什麼臨死時還要交代妳舅舅,要他幫妳和烏番成親。難道是良心發現,做了一件功德?」翠金嫂不解地問。 「可能要我繼續替他們這一家做牛做馬吧!」 「幸好烏番沒有像他們那樣,不然就糟了。」(二十八)
-
【尤莉小札】 再見了--S
長久以來一直以來有著S的陪伴令我安心,但我不知惜福的放縱讓S不告而別,我好想再讓S回到我的生活,但能不能順利跟S復合,都取決於我的決心,我一定會認真努力,希望我的投入能換得跟S的再相會。 約莫八個月前,我毅然決然的選擇離開待了十四年的公司,或許就是我跟S漸行漸遠的一個轉捩點。我每天少了一個小時以上的車程,空閒的時間比往常多了一些,卻自然的越來越放鬆,也因為我的鬆懈,我渾然不知S悄悄的開始計畫在遠離我,還一直一廂情願的認定S不會變心,或許是我對S的冷漠讓S感到寒心,就這樣S跟我分手了,S離開後留下的蹤影,一切的一切我都再也熟悉不過了,懊悔著自己為何那麼粗心,我深深體會到所謂的習慣成自然就是我的陋習之所在,然而此刻卻只徒留悔恨的思緒一直一直在腦海盤旋。 親朋好友說,S離開我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我的自大,自以為事情的進展會如我的想像一直走下去,然而沒有甚麼關係是不需要經營就能長久維持的,有S陪伴我的日子裡,驕縱的我從沒想過S的感受,消耗著S對我的耐性,S終於爆發了,我真的知道錯了,回來吧!我的S! 我答應你,以後不隨便大吃大喝,每天會更加勤勞的運動,我真的不喜歡S你離開我,衣櫥裡都是S號的褲子,我不想要再多花錢買M號甚至L的褲子,就這麼說定了好嗎?我們只是暫別,我會做好所有努力迎接S你的回歸。
-
光陰碎片
非假日午後的溫州街巷弄,幽靜安閒。 陽光灑下,但有樹蔭擋著,片片如碎琉璃般的光點或斑痕,隨著微風拂來,吹開枝葉,那光點或斑痕,就游走、移動在那有著典雅門面的咖啡館上。 光點和陰影不時飄移,卻也顯示時間依然慢慢向前推進著。怪不得古人把時間叫做光陰。太陽下山,夜晚來臨,光影會消逝;明天的陽光,帶來另一天的光陰。 我坐在咖啡館前的長椅上小憩,想到泰戈爾的詩:「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個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光陰,不也像個路人,在每個面前,停留一下,點點頭就走過去了。那一刻的光陰,又像下一個路人,再經過你面前……。 生活、事業也如光和陰影,有時明亮,有時黯淡些,但總會隨著時間過去或變移。就像溫州街的幽靜,我們以安然的態度面對人生吧!
-
安度與救贖
暫借清風 吹去俗世繁重 送往事過河 化作一只候鳥遠颺 尋找生活裡的絲路 釋放一段時光的溫存 讓醒著與睡著 都足以安度 都受到救贖 (稿酬捐贈金門家扶中心)
-
壞的電表
我所居住的那個村莊,民國五十好幾年了,金門電力公司才開始架設各種電線。高壓的、低壓的,粗的、細的,透過高高的電線杆連結,輸入到每一戶村民的家裡,讓我們從點蠟燭的時代進入到點電燈的時代。 村子裏頭大部分的人家都有接來自於金門電力公司的電,但也有一些鰥、寡、孤獨的,捨不得花這個錢,硬是不享受這個時代進步的成果,自己過著以前摸黑點燈的日子。如果你走在村中的泥巴路上,想猜猜哪一家有電,那一家沒電,很容易的。就是看看那一戶人家周遭有沒有電線杆,有沒有就一目了然了。那如果是晚上,那就得費一點周章,因為有電的人家,諾大的房子裡,點來點去,了不起就是十燭光的燈泡,加上以前的燈泡品質差。遠遠看,只是點蠟燭的放大版而已,看不出燈火光明的景象。還有一些人家,電燈只點在神明桌上,那燈泡~哈、哈、哈~只是比雞心大一點的那種燈泡而已。其他用途,還是點蠟燭。為何如此?原因在於:大家深怕超出基本度數太多,要多繳很多錢,如果惹來政府的關懷,村公所的關切,那就划不來了。再來用電是一種奢侈行為,當然,能省則省。 我們家有了電之後,當然就要增加一些進步的景象,得添購家電設備。「娘在進城時曾看過那種插電的電茶壺,水燒開了還會嗚嗚叫」娘要爹到城裡賣菜的時候,順便買一把那種插電的電茶壺回來,來改善家裡燒開水的麻煩,這樣燒開水就不用每天「啟鼎動灶」的,大費周章。燒開水只要將電茶壺裝滿水,再接上電源,就等他嗚嗚叫,然後拔掉電源,滾燙的開水就大功告成了。這期間還可以做很多事,不像用灶燒水,要專人伺候,還要一直掀鍋蓋,才能知道開水開了沒。買回來當天,馬上試驗,我們兄弟姊妹個個瞪者金魚眼,圍繞在四周,一直到水開了,水蒸氣沖開了茶壺的汽笛,發出了嗚嗚聲音,這神奇的景象讓我們目瞪口呆。直到娘賞我們一人一杯白開水,我們才滿意的離開。 清水嬸住在我們家附近,一個人生活,孤寡了很久,孤僻的個性,與鄰居的互動並不多,有時還不太願意從她家門口經過。清水嬸打從清水叔落番,她就獨力照顧家中二老。多年過去了,清水叔也一直音訊全無,接著二老又相繼謝世,只留下她孤寡一人。這其間雖有村人們不時而有限的接濟,她個人還是硬挺了下來。嚴肅的臉龐,帶者歲月的滄桑,獨自與命運相搏鬥。她那孤僻的個性,或許就是這樣造成的。這回金門電力公司來村中牽電,她就死命不接。不管村長好說歹說的,她就是不從。一直到很久了以後,她們家的電才鋪設完成。鋪完後,其實有鋪跟沒有鋪是差不多的。因為她只在客廳的上方牽了一條電線,電線固定好後,垂下來一個燈座,燈座上裝了一個五燭光的燈泡。電線的另一邊分接了一個插座,以方便插電器用的。就這樣完成了她家的電線鋪設。 有了電加持的清水嬸,生活並沒有過得比較好。由於她家都沒有用電,在每個月電力公司的抄表員到各家戶抄電表時,清水嬸家都是零度。久而久之,電力公司也就習以為常,有時更過門不入。 有一天,清水嬸家來了客人,是她同母異父哥哥的女兒,還帶著姑爺來認親,給姑姑報喜,言明下月初十女兒出閣。特來請姑姑光臨同喜。這突來的驚喜,清水嬸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簌簌的眼淚一直掉下來。(因為她已經很久沒有享受這種天倫之樂了,沒啥經驗,還真真有點不適應。)還好有鄰居們的幫忙,又是幫她借壺燒水、準備茶杯、幫忙整理環境的。讓清水嬸用最大的誠意(電茶壺煮出來的開水),來款待初次見面的姪女、姪女婿。 已逾不惑之年的她姪女,從小過繼給旁人做童養媳,她探聽出,姑姑是她在世唯一的親人。長大後,第一次與姑姑相認,這也是她懂事後首次拜訪她姑姑。姪女看到姑姑生活的窘相,一時悲從中來,不能自己,暗恨自己沒有盡到做晚輩的責任,照顧自己的親人。在鄰人的好說歹說下才轉悲為喜,互道這大半輩子的生活點滴。這景象更感動了現場諸多的街坊鄰居,陪著她倆掉眼淚。深讚清水嬸有一個好姪女。此後她姪女更三不五時的來探望,除了訴訴親情外、還幫清水嬸解決生活上瑣碎的點滴。她想在自己有能力時,能夠多幫助自己的姑姑。 村人們大都歡喜清水嬸有一個孝順的好姪女,從此後生活比較有依靠,不像以前那麼拮据。然清水嬸表象如此,暗地裡卻常常發愁。她在愁什麼呢?原來她在為電費發愁。因為她姪女帶來了電茶壺,來時幫她燒一壺,要走時又燒一壺,她覺得這樣要用掉很多電,當然得繳很多電費。對一個生活節儉的人,面對可以省下而不下的費用,心理有如刀割。可又不能叫姪女燒水時跟自己一樣用灶燒,所以她常常為這來發愁,把親人相處的喜悅都沖淡了。 抄電表的職員,每個月如期的到各家戶抄電表,好計算電費。這次抄表員來到清水嬸家時,清水嬸相當緊張,她不知抄表員會跟她說,這個月用了幾度電。直到抄表員跟她說:「阿婆,你這個月跟上個月一樣,都是零度。」要離開時注意到旁邊的電茶壺,又說:「阿婆,用電茶壺燒開水卡方便卡衛生啦」說完後,笑笑的離開她家。此時的清水嬸才大大鬆了一口氣,深鎖的眉頭,才有了一點舒展。 幾個月過去了,清水嬸覺得很疑惑,這水打從姪女認親後,用電茶壺燒開水已不下數十次了,奇怪呢?為何每個月都是零度,都不用繳電費?她把這事偷偷的埋藏在心裡。直到有一天,她姪女也跟往常一樣,來到了家裡,幫忙做完家事後,兩人話家常時。這一次,清水嬸提起勇氣,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了姪女。起初,她姪女也覺得很奇怪,想不出哪個環節有問題,直到她用電茶壺燒水時,走到電表下方查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管你電怎麼用,電表的指針就是不會動。啊!家裡裝了一個壞掉的電錶,難怪計算用電的指針不會動,所以用電度數永遠都是零度。 理解了真相後,清水嬸把這個(好處)開始與鄰居分享,她先偷偷的告訴同村一起嫁過來的李大媽。每天讓李大媽家的小孩來家燒兩次開水,接著又低調的分享給其她鄰居。家裡有了壞的電表加持的清水嬸,心情變好了,生活變有趣了,每天不再愁眉苦臉了,她忙進忙出的,樂在其中。因為每天有不停的人到清水嬸家燒開水,有時人潮太多時,清水嬸還得主持公道,安排個先來後到的。人潮整天把清水嬸的心情搞的大好,彷彿年輕了好多歲。當然鄰居們開水也不是白燒,家裡有作物收成時,或有賣剩的漁獲、什物,也會分享給清水嬸。大家禮尚往來,互相幫忙,讓日子過得很愉悅。 大家也許很難想像,一個壞掉的電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改變一個人的情緒。可那個年代,就是這個樣子的。清水嬸透過一個壞掉的電錶,與大家交心,與鄰居互動,走入人群,重拾人間的歡樂。而大家也都很慶幸!多了一個可以互相關心的老鄰居。
-
阿伯
阿伯,您好 路上看見一幅歲月的風景 阿伯拿著竹竿, 背著乾枯的木麻黃針葉 一個人孤單地走在環島西路上 走著走著走到我小時候的記憶。 阿伯,您好 我說 除了您現在沒人撿木麻黃了 可以讓我拍一張嗎? 阿伯靜靜地從佈滿木麻黃落針葉上爬了起身 拍一拍身子 輕身拿起了扁擔 挑起一捆木麻黃 我說要拍來做紀念了喔 這是,歲月的痕跡 磨不去金門的回憶。
-
詠金城
旭暉和夕照已移換過千萬回 不變的是舉旗的手 面對時空你明白 有些和精神相關的尊嚴必須堅持 一如墨巖的真 仙丹球花的美 你看過千桅齊飛 西方霞采染浸多少人的仰望? 當所有喧囂都被光束收進 無限潔淨的 歷史的另一面 你居其上,在一句鑼響 你居其中,在鍛火中化作 錚錚之音
-
鍾愛百香果
朋友從line群組傳了幾張百香果的相片,為了幫助小農推荐有機蔬果,我的這一群朋友經常會呼朋引伴好康逗燒報,在辦公室收到訊息的當下,立即邀同事一起吃美食做公益,小惠當下就說要十袋,原本團購任何東西她都是興趣缺缺或者久久一次交代性的,唯獨對百香果情有獨鍾,同樣是幫助小農其他蔬果她就敬謝不敏了,原來是她娘家對百香果的感恩故事影響至極,從那事件後,天天飯桌上都有百香果,對百香果的鍾愛成了家族傳承。 小惠的父親洗腎多年,飲食特別小心,平日都是母親自己料理不假他人之手也少吃外食,鮮魚湯是天天必備料理,父親也愛魚湯,有天洗腎返家特別交代要吃什麼魚,剛煮好的魚湯特別鮮美,才吃幾口就停擺了,原來是魚刺作梗。 努力了好久,總是卡在喉嚨不上不下,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就是不見效,那就上醫院急診吧!見桌上有切開的百香果,拿了湯匙順手取一半挖了吃,味道不錯、再吃一半,準備出門就醫去,疑!喉嚨沒事了!不信再吞口水,試了幾次,真的太神奇了,根本沒什麼魚刺,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上醫院看看吧。 未免太神奇了,一根魚刺竟然莫名其妙消失了,全家人都認為是百香果的大功勞,父親更是深信不疑百香果救了一命,從此餐桌上少不了百香果,全家人對百香果的熱愛已經到不可一日無此君,呷果子拜樹頭、飲水思源頭,感恩百香果的故事就如此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