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荔枝成熟時
成長於四、五十年代,當年一般人的生活極為簡單,人生目的似乎只求溫飽。阿嬤說:「有飯倘食就好,無菜倘配無要緊,飯攪豆油嘛會食哩!」真的,小時候餐桌上最常見的是--現代人懷舊的豬油拌飯。魚、肉只有年節才有,至於水果,從來沒想過! 有一次,我跟著堂姊跑到人家的果園偷摘芭樂,堂姊身手俐落地爬過竹籬笆,眼明手快地把戰利品拿出來和負責把風的我分享。當我們稀哩呼嚕,把幾個土芭樂吞進肚子,才發現那棵芭樂的樹梢上,綁著代表剛剛噴過農藥的紅色布條!剎那間,兩個小女生滿臉愁容。堂姊幽幽地說:「如果我們死了,閻羅王會把我們打入地獄,因為我們是小偷。」所幸有驚無險,食髓知味的小姊妹再度來到水果園。這回沒有上次幸運,人贓俱獲被逮個正著!果園主人指著我們的鼻子說:「後擺若擱互我掠著,將恁的手指頭仔插入去尻川。」 害怕手指頭被插入屁股,從此我們只能望果興嘆,不敢再踰越雷池。而颱風過境,到觀音廟前的荔枝樹下「撿漏米仔」是另一段童年趣事。記憶猶新的是,當時我們吃荔枝的模樣很優雅,好不容易才撿到一個瓜熟蒂落,被颱風吹落的荔枝。通常都是先拿在手上賞心悅目一番,再慢慢剝掉上面那層紅色粗皮,然後捧在手掌心,等到忍不住直衝而來的口水,才把覆蓋在果肉上的薄膜撕掉,眉開眼笑、連吸帶吮,享受楊貴妃也瘋狂的荔枝。
-
太武山
兩岸冷凍 你說起故園的風雨 我急忙拉起窗幃 將黑漓漓夜色隔離 為怕一絲流光 也將引爆 當年亂彈橫飛 紅光滿夜空景象 關閉音響 為怕小小的音符 將勾憶出 炮聲轟隆 一夜難眠的舊夢 談及小時候 太武山軍管 鄉人勿入 唯有正月初九 海印寺拜天公 印象最深 學校郊遊 老師帶隊 沿馬路 過「小徑」 步上太武山 「毋忘在莒」前呼口號 談及從前 單打雙停 赴台求學 過年省親 炮聲 提醒我們在戰地 傳單 示意我們處戰時 搭艦渡台人 必解暈船苦 步過沙灘 登入船艙 嘔吐聲整夜不斷 酸腐味周遭瀰漫 甲板上吹風觀海 我看見 海上升明月 我看見 夕照萬點金 此時我 毫無詩意 只問 何時登彼岸 再訪 太武山 多年以後 多年以後 擎天廳 遊客眾多 觀岩壁 逛岩洞 看史料 想當年 導遊口齒伶俐 演繹戰地故事 時爆驚奇 鄉野傳奇靈異 更有魅力 延平郡王奕棋處 極目海天茫茫 遙想當年 明軍將士 西顧 東渡 層疊的腳印 凌亂的心緒 只能意會 無法言傳 「毋忘在莒」石前 手機自拍 往事沿岩壁漫流而下 飛逝的光影與風交錯 記憶快速地翻看青春紀事 定格在同學歡樂一起高呼 海印寺勒石 太武岩壁 粗礪曠野的表面 我細細研讀 新苔舊痕 層層疊疊 紀錄著 這島嶼 風風雨雨 滄桑過往 老大遊故里 圓滿我極簡的思念 佛前一柱香 誠祈 菩薩保佑 金門常安康
-
【阿嬤老師說什麼】唱起青春夢,追求人生夢想
近日裡我總喜歡哼唱〈純情青春夢〉,一邊做家事一邊唱著「不是阮不肯等,時代已經不同」「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甚至,我還教會身旁幼兒園大班的小光,兩人隨著旋律搖頭晃腦,逐段吟唱「想來想去抹凍辜負著青春夢,青春夢」,並且討論起百年來台灣女性的處境與自覺,嬤孫倆都頗有成就感呢。 〈純情青春夢〉是潘越雲在1992年唱紅的閩南語歌曲,陳昇作詞,鄭文魁作曲,旋律輕柔而緩慢,歌詞裡的女子在歷經情人的分別與等待之後,決心不再受情感牽絆,要為自己而活,拒絕命運無情的羈絆。她哀傷卻不喪志,亟欲掙脫枷鎖獨立自主,雖然放不下心頭的愛恨情愁,帶著些許悲苦情緒,卻又不願向命運低頭,倔強地帶有點兒不服輸的氣魄,在曲子末了唱到「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時,似乎可以聽見女性昂然翹首堅毅的傳達「做自己」的聲音。 確實「時代已經不同」,女性當自強,勇敢灑脫地拋開那些情愛牽絆與束縛,要以鼓舞的心情,去尋覓自己的天空。我告訴小光,嬤嬤身旁的女性長輩們,真的就是〈純情青春夢〉的原型典範啊。從太祖、阿祖到嬤嬤,就是典型實例: 我的娘家的祖母、小光的太祖,名諱王陳粉(1911-2000),是民國前一年出生的清朝遺民,綁過小腳、稍長才放大。她是家中七姊妹與一幼弟的長姊,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只能在家照顧弟妹、協助家務;及長十八歲嫁到王家,才半年就因公公遽逝而主掌家務,掌理一家內外大小事務,從下田務農種稻、養雞養豬、種菜賣菜,到生養照顧十個兒女(包含兩個童養媳)、燒飯洗衣,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縱其一生,在我祖母九十載人生歲月裡,只有奉獻家庭,只有夫婿與兒孫,夫婿是天、兒孫是地,祖母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她自己,也沒人問過她的願望是什麼?她可曾做過她自己? 我的娘家老母親、小光的阿祖,名諱王蔡月嬌(1931-2020),生在日據時代、受日本教育、卻是個童養媳(出生五十天就被送養),十足油麻菜籽命。母親公學校畢業後,曾到藥廠做工、包過藥,後改學裁縫、具裁製洋服專長,在「小朋友童裝」擔任設計、裁剪師傅,某年冬季她所設計的童裝、繡有企鵝圖案,販售上萬件,那是她一生的「高光」時刻!在我母親二十歲時,被「送作堆」與父親圓房成親,生養了我和姊姊弟弟三個孩子,人生大事的婚姻與家庭,雖然皆非出於自由意願,但是作為職業婦女,見過世面的老媽,卻沒有飛出去「做自己」,去尋覓自由的夢想。在老媽晚年時,我曾問過她,這一生可有自己心愛的人?可有遺憾?她默然不語。我想老媽的「青春夢」絕不是空白的,她有答題,也有做抉擇,相對於祖母的「青春夢」繳了白卷,老媽應當是沒遺憾的了。 祖母和老媽都是認命的,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抗議出走,到了第三代的我身上(我在1955年出生),有機會接受完整教育,有機會自由戀愛,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乃至搬家轉業,全都可以自己作主,完全沒有〈純情青春夢〉裡的愛恨情愁與命運羈絆,我是自由的!多麼幸運,我可以恣意展現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勇敢追求自我,不必哀怨地訴說「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我想,這或許該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先生,他們呵護我、成全我又包容我;同時也要感謝這個大時代和台灣這片土地,孕育滋養我,栽培我吧。 現在我正批改著學生的期中考試卷,嘴裡同時哼唱著這首傳唱不輟的老歌,猛然想起宋代楊萬里在《西湖》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六月盛夏,西湖蓮荷盛開,畢竟她的美麗景致是和四季不同的。放眼望去,層層無際的綠蓋紅花,延展至天際,在陽光照映下,磅礡壯麗,氣勢逼人!「接天蓮葉」、「映日荷花」,遼闊的視野與鮮亮的色彩,彰顯著西湖夏日風情與眾不同的境界。想想看,青春夢不就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荷一般,昭告著生命如此多嬌,又充滿魅力,令人愛戀不已嗎? 我們想告訴小光和年輕孩子們,當然也要提醒自己,不分男生女生,每個人都要愛自己,要認真去追求實現自己的「青春夢」,不論是愛情,事業,家庭,信仰或藝術等等,都可以是你一生追求的青春夢。勇敢逐夢,人生才不會留白!讓我們昂首挺胸,有自信的大聲唱出屬於你自己的〈純情青春夢〉吧。 阿嬤老師小格言:純情青春夢,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勇敢逐夢,人生才不會留白。
-
有一種深情,叫敬愛
我和老伴1972年結婚,迄今五十二年了,已經跨越金婚的大門,正向一甲子年邁進,六十年,有些國家就稱為鑽石婚。周圍的朋友,聚會時老夫婦能一起來的不多,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此,像我們這樣的老夫妻,依然能牽著手,出雙入對,如影隨形,寸步不離,還能牽手走天涯,羨煞很多人。妻子心底善良,又愛笑,兩頰綻開淺淺酒窩。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有的朋友看了照片,就稱讚,你們是「花兒和少年」,哈哈! 年輕時候,我們一起在香港闖天下。我失業時,心裡很著急,她說,大丈夫何患無職?你就慢慢找吧!有我,我打工。一對兒女陸續降臨人間,她當全職母親,我成了一家支柱。為了養活一家,我工餘拚命寫稿賺稿費,彌補家用。我有時把兒子帶出門玩,讓她和小女兒能在家多休息。 人到中年,兒女也漸漸長大了,我們得到貴人相助,有機會創辦一家小小出版社。我說,妳當董事總經理,我做總編輯,遇事協商,最終妳拍板!失敗了,我們再去打工!一晃30年過去了,總算戰勝惡浪,一帆風順。回憶那些到學校展銷圖書的日子,我因寫多了,薄有名氣,到學校為學生簽名。為了生活,我們沒有透露我們的夫婦關係,她收銀,我簽名,配合無間,大大促銷了慘淡的圖書生意。 如今,三十年的拚搏,彷彿一瞬間,我們放慢腳步,一些東西漸漸放手或放棄了,進入半退狀態,這樣的日子,至少也有二十幾年吧。如果說,當年我們是「雙騎結伴攀虎山」的話,那麼,在半退休的歲月,我們就是牽手走天涯了。當然,我們不能老是「人在旅途」中,那也會很勞累。 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香港維多利亞海港邊的一間臨海屋子讀過。日子,如水流逝,平淡卻有味。當年熱烈的愛情如今渾然不覺地變成了溫馨滋潤的親情。我們珍惜歲月的各種贈予,雖然來日苦短,但日夜靜好,卻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的夫妻將屋子當作戰場,有的覺得不舒適,老想出行,我們卻把它打造成了愛的港灣,將生活協調成一種藝術。沒有唇槍舌劍,摒棄和遠離了火藥味。相處久了,不需要言語,也不用使顏色,彼此的心都有了微妙的默契。每天早晨,我讓遲睡遲起的她安靜地多睡,我沖咖啡、煮雞蛋等,將早餐弄好;之後我開電腦,寫一段稿,就到兒子家協助印尼姐姐送大孫女上學;而午餐晚餐都是老伴弄,從來讓她隨意做,不需要徵詢我,或我們相約到外面吃;下午,我會午睡一會,她會悄悄把門掩上,怕客廳電視的聲浪吵醒了我。 我們沒有家政助理(保姆),所有零碎的家務就分工合作來做。她開洗衣機洗衣服,洗好裝網籃,我曬;衣服乾了我疊好,她歸位,周而復始;床鋪,儘管少有客人來小坐,我們誰有空,就鋪得整整齊齊。香港醫療福利好,我們每年都有三四次的例牌體檢,她體檢,我陪伴;我體檢,她陪伴,一年365天,風雨無阻。 我對文字癡迷,不寫最累,她當我第一個讀者,還幫我校對;她對數位思維靈活,嗅覺敏銳,股票、定期、債券、地產投資等等,處理得很好,也成了兒女的最佳顧問,我從不干涉,有時還當當她跑腿;她沒有不良愛好,只是喜歡買衣服,別的丈夫可能在店鋪外抽煙,不耐煩,我則當她試衣的評審,打分,高分她才決定買下,多數成交,我於是大獲老闆娘歡迎,後來總是以一張椅子一杯茶「招呼」;花開時節、旅行日子,我自告奮勇當了她私人攝影師。在外吃飯,我什麼都行,隨她胃口安排;在疫情嚴重的日子裡,她說我比她年紀大,不准我出外,一切日需,都是她出門買;我們怕彼此帶菌傳染,在家也保持一定距離,我躲在書房敲鍵,她在客廳做事或看新聞,有什麼事就鼓掌為號,掌聲次數都規定了不同含意。 我身體有小恙,她不放過,一定陪我上診所看病;過馬路,我牽她手,怕她分神;公園散步,不怕人笑,輕輕摟她的腰。我聽力視力稍差,她當我的耳朵和眼睛;她臂常痛,腿易痠,我做她的「手足」,重的東西不讓她拎。 我們沒吵架過,尊重對方,偶爾小小爭論,權當調節劑,不傷大雅。 婚姻,豈止愛情而已?其實,還有親情、尊敬、理解、寬容、欣賞、尊敬和相扶等等豐富內涵。 就這樣,我們在婚姻長路牽手走了五十二年,必然還會繼續同行。
-
熱情的火球花
端午已過好一段時日,豔夏正式宣告盤據大地,而鎮日聲嘶力竭的蟬,像吹捧著夏天般,唧唧唧……,從早到晚熱情不停的唱誦夏天最愛的單調的歌,炙熱更勝往年了。 談到熱情,相較於夏蟬嘹朗奔放的歌聲,花園裡的火繡球就內斂多了,儘管內斂,但如火的紅艷熱情依舊,絲毫不客氣的攫人目光,和平日隱身匿跡在褐壤中的謙虛迥然不同,那是它積蓄一年的能量,等待幾回夏日午後烈雨的邀約,一到奔放熱情的時光,當然,要竭其所能的綻放,燃熾著一夏的熱情。 十年多前,知道我愛種花的同事陳老師送來幾株火球花,我把它種在花園的東南隅,並牢牢記住它們的位置,免得在冬季一來到,它們褪去綠葉、隱匿壤土的休眠期間遭人遺忘它們的所在,一旦整草掘土時,便會傷及無辜,壞了它們來春一季的養精蓄銳,要待夏日一到,奔綻熱情的能量。 常常,我得提醒在周遭附近除草掘土的孩子注意它的存在。 火球花是石蒜科多年生的球根花卉,原本生長於非洲南部一帶,是亞熱帶型植物,因為容易繁殖,且花朵造型奇特美麗,被引進台灣後就成為園藝栽種,現在已經相當普遍,很容易在一般居家的庭園中找到它的芳蹤,有時鄰近人家路旁的盆栽裡也常有發現。 一般的草花在冬天、春日茁壯盛開,夏日一到便結果凋萎,等候秋日一到,種子再次萌芽生長,冬來春至的又是一場生命遞嬗美麗輪迴,所以台灣夏季的花卉並不多。盛夏時分,除了向日葵、夏菫、日日春等少數喜愛夏日烈陽熱情的植栽之外,開得排球般大像掉落一顆顆的小太陽似的火球花就獨樹一格,難得了。 觀察了幾年,才明白火球花在冬、春兩季交替時,原有的綠葉便逐漸發黃萎爛,球根便隱匿在壤土中,整個春季的韜光養晦就是靜候花期到來的生長週期,在火球花隱匿褐土的休眠時間,巡視花園行經東南隅時,心底自然竄湧著一股莫名的欣悅,那看不見的壤土下,是一股股養精蓄銳的滿滿生命力呀! 暑假前,偶然的一瞥,就發現了栽植火球花的那隅,土壤中早已冒出一支支挺立的花梗,儘管沒有綠葉的幫襯而顯得的突兀卻令人充滿期待,因為數天後,花園裡便會燃出幾團紅艷火球似的花,而沒有綠葉的映襯下,紅艷如球的花型就更引人注意。 今年的花園開出了五球花,擔心暑期師生放了長假而校園無人冷落了一處美麗似的,三兩天後,一株株三、四十公分長的花梗上就迸出了紅艷,而連著兩天的午後雨,卻澆不熄它辣熱似的紅,沾濕的花彩紅艷依舊,細雨中更發熱情,很是美麗。 我喜歡火球花,除了它是我的好同事送的之外,喜歡它樸實內斂的性格、也喜歡它懂得修養自己、懂得養精蓄銳的內斂,更喜歡它一旦有展現的機會,便熱情如火的燃熾生命,美麗了花園,當然,也美了每個觀望它的來人的心。
-
平凡中的不平凡
「遵從自己的內心,怎麼選都沒錯。」出自最近劉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劇中展現了人迷失自我的過程,又呈現如何回歸自我、活出自我的價值。近期我和學生時期的同學聚會時,常有人談到、不知工作為了什麼,想到未來五、六十年皆需過這種生活,就感到徬徨。說真話我也是,雖能從工作找到樂趣,但想到人生大半都需花在這些事上,就覺得疲乏;但每每聚會後得出的結論,不外乎是、目前的努力皆是在為過上更理想的生活,或是在維持現有的生活品質。 因為工作常接觸職缺招募相關職責,每當問及人選,為何想轉換跑道、為何對公司職缺有興趣、為何選擇跨領域等,答案常分為兩種,一是懂得稍微包裝,可能因為薪資、產業發展性、或個人因素等離開或想轉職;另一派則是以「實在」為宗旨的回覆,像,跟同事老闆處不好、直白表露對現東家不滿的人選。每一種答案都代表著這個人的人格特質,但台灣目前多半企業,喜歡的應該多還是懂包裝的那一派,至少讓人有種、不會太難相處、問題不會太多的第一印象。我每每聽到人選的回答,都會開始從他的工作經驗、學經歷化家庭背景等等,猜測他是位什麼樣「狀態」的人,有些人現階段目標導向為累積金錢與專業技能,通常偏年輕、或人生準備邁入下一階段的求職者;部分人是真的心力在事業,全心追求一個有挑戰性、有更高機會的職涯,可想見這類人的履歷通常在資方眼中都挺漂亮,生活幾乎多半也投注工作。但厲害的是,我常見這類事業有一定成就者,他們的生活與工作、能夠達到旁人稱羨的自由及平衡,兼顧事業和娛樂或家庭,屬於企業爭相爭取的人選。 而近期,我發現有越來越多新鮮人,會告訴我他們都想試試,不侷限發展方向,基本跟自身讀的專業或科系沒太大關聯。我認為這是很合理的狀態,我剛畢業時也差不多是抱持各種摸索的態度,但,也有越來越多人告訴我,他想要發展多方的技能,想經營自己的副業並找一份自由的正職工作。我們同事們都會私下討論,若現實能有這麼理想就好了,多數這樣的人即便通過面試後入職,多半也不會太穩定,因為總是在與理想狀態比較,或發覺脫離學生身份的職場壓力比想像中的大,而陷入瓶頸和憂慮。「要有做決定的勇氣,也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這是我近期工作的體悟,一次面試或工作的失敗,絕不全然代表能力或影響自我的價值,人本來就會失敗或挫折,本來就有機會選了錯誤的選擇,我至今也不清楚什麼是「對」的選擇,但至少,要是自己找得到意義或至少做了不難受的;至少要在該爭取機會時,把自己最好的能力和自信拿出來,儒家文化中的謙虛、並非要求過度否定自我,這只會讓不認識你的人或一面之緣的面試官覺得,這是一個沒自信的人選、或是不堅定的類型。 我想,多數人都會認同「年輕就是本錢。」這句話,但年輕人不努力就不值錢,包括認為自我天賦能養活自己的念頭,也容易在現實的打擊中被磨平。人沒法決定自己是否出生、沒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和先天所擁有,但可以創建及累積思想和精力,至少讓人生活得有些樂趣。社會確實在改變,人們開始不僅是為了傳統思維或維繫既有邏輯而活,可以選擇接觸更多新事物,且快速變更的時代、無數現有或可用網路資源,也讓這些新領域變得更加觸手可及,像是現在學生也課以經營自媒體,或各行各業可以透過網路或其他方式,讓自己在做的事情被看見,就絕對是加速「在地全球全球化」的一個好的契機,增加生活的多變性及精彩。然而,一體兩面,反過頭來、越來越多人為了當下的快樂或刺激而活,但未來的形塑可說是毫無頭緒;我碰過蠻多中斷學業創業、或是加入直播等新媒體事業的年輕朋友,他們都告訴我,失敗了再回過頭完成學業就好,趁年輕就該多嘗試,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當代文化風氣,因為在更久遠一些的過去,人們一定沒想過,機會是可以這樣說放棄就放棄,且還有後路可當作備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在「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的一生只是在這世界的匆匆一瞥,一切都有終點,才會格外珍惜眼前。」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我們該做的、就是把想做的、得做的都完成。近期我迷上了深度旅遊探索類型的YouTube,幾位推薦的像《SALA》、《Jimmy旅遊日誌》等,他們用自己的雙腳,帶著觀眾探索世上每一片土地、一些鮮少被人重視或注意的世界角落,像是各地的貧民窟、一些不被任何國家認同的民族等。比起旅遊、他們更像是在閱歷這個世界,感受不同人文風情之下,心胸及視野能變得更寬闊,而這些是我認為,身為一個人、大家都是平凡人的狀態下,能夠創造出的不平凡、令人稱羨敬佩的價值。而這些事物的挑戰和體驗並沒有想中的難,像我在出社會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經濟收入後,能夠做到那麼多想做的事,像是出國,並沒有小時候想像的那麼難;像是跟一群有職場社會經驗的同事相處,沒有想像中如此需要提防,其實大家不過都是為了生活,而恰好聚在一起。像是這些YouTube的頻道中,那些被世人處處提防、認為不安全的地方,其實人們沒想像中那麼可怕。 一個人能做到的事情有限,但能體悟到的感受無限。我常在想,人若能在一個領域發光發熱、若能在一個領域深耕並做到極致,其實都能創造出平凡中的不平凡。近期的我仍持續工作,接受著不同的挑戰及任務,我不會放太多得失心在這些事上,因為我清楚心態平穩才是能自信應對的關鍵之道,有時候我會給求職者建議,「人生中有些我們很在乎的事情,其實沒想像中的那麼重要。」、「我們都一樣,向來得承受這個世界呈現給我們的樣貌。」只要盡力就好,不要枉費了我們自帶的平凡,這是可塑性最大的寶藏。
-
白雲
今天是變裝秀比賽 龍 獅子 熊 狗 球 魔術師 雲穿出每個造型的圖案 大家驚嘆按讚 魔術師跳了出來 點了白雲一下 捲起層層的相思 Line 給遠方
-
竟是癌的到來
蟬聯42年的十大死因之首,並不是來的又急又快的意外車禍,而是悄無聲息的癌症,癌是一個壞細胞,以極其詭異的方式瘋狂成長,沒有停止,也沒有死亡,以攻擊的方式,針對周圍的器官,發炎、腫脹、惡化和蔓延,一步步攻佔重要部位,半年前,叔叔因為脖子疼痛難耐,轉診至大醫院看診,經過斷層掃描,發現淋巴上的腫瘤,切片檢查後,沒想到竟是癌症的潛伏。 經過一連串精密的檢查與化驗下,發現癌細胞已經爆發,擴散至脖子、口腔和臉部,為了避免無限擴大,開啟長達三個月的化療,用來穩定失控的孳長,一針接著一針的藥劑打入身體,麻木的四肢、無力的身體、減弱的食慾、散落的頭髮,曾經圓潤愛聊天的叔叔,如今只能虛弱的躺在病床上,以沈默面對一切,望著醫院白色的天花板,忍受著非人的折磨,期許積極的治療,能夠帶來生存的希望。 癌症節節退後,病灶部位集中在淋巴結處,經過手術切除之後,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本以為即將苦盡甘來,卻沒有想到,昨日例行檢查中,癌症竟又復發了!根據X光的掃描結果判定,這次爆發的地點在喉嚨,螢光處布滿脖子周圍,一切猶如晴天霹靂,難以接受,直到離開診間,抵達家中都尚未回神。 治病的路程遙遙無期,假如能看到生的期望,那肯定沒有絲毫猶豫,直直往光的方向跑去,可是現在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明身體才剛剛恢復,如今卻又跌落谷底,這一次的治療方案仍是手術切除病發處,與癌的對戰即將開始,究竟身體能夠康復回歸,還是被攻佔失手呢?
-
鍋底朝天的地瓜飯
每年農曆年後,是村子附近的番薯田收成期,總是陸續的有一批農婦穿梭在番薯田裡,先剪番薯藤,一大把一大把綁好,一車又一車的番薯藤載往他處,隔一兩天耕耘機出現了,該批農婦跟著撿拾地瓜,一袋又一袋的地瓜豎立在田裡,緊接著就是鄰居互相走告,呼朋引伴吆喝一起來地瓜田裡尋寶,挖掘撿拾漏網之瓜。 從小在田裡奔跑嬉戲玩鬧的我,當然不會放過有免費地瓜撿拾的機會,和外子攜帶工具袋子遊走在各片番薯田,也會和親友分享撿拾地瓜的訊息,只要有空有興趣,想體驗挖掘撿拾地瓜,都可以來親身體驗,汗滴禾下土的汗流浹背,太陽底下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全聚在地瓜田裡忙得不亦樂乎! 滿載而歸的雀躍心情,就像小時候在收成後的田裡,跟在大人後面撿拾地瓜,眼尖的小蘿蔔頭們是大幫手,不管大小條地瓜都不准放過,那幾天的飯桌上最高興了,餐餐有地瓜可以吃。 七○年代的地瓜是豬圈裡,負責生養小豬維持家庭收入的公豬母豬專用,難得幾天地瓜飯,拌了醬油就大噉幾碗,再奢侈點還有鹹魚可配,或者菜脯蛋,總是等父親上桌動手了,我們才敢盛滿滿一大碗地瓜,手足們總學孔融讓梨似的,看哪個手足沒吃飽,大方分享。餐餐鍋底朝天的地瓜,是手足每年小聚時,最歡喜興奮的回憶話題,因為有每個手足共同參與的撿拾挖掘地瓜,因為有手足共聚一堂在餐桌上分食地瓜的樂趣。從來沒有空白過的農村往事,感恩手足和雙親一起酸甜苦辣辛澀共同的生活體驗。 過了耳順年後,更加珍惜每一年的地瓜田裡尋寶趣,慶幸可以和家人親友一起撿拾挖掘地瓜;高興天天有地瓜香滿屋,鍋底朝天的地瓜飯,百吃不膩幸福洋溢!
-
疫後靜思
霧季裡,已入晚春的花季,磅礡而未定。 在金門與台北間的穿梭間,班機的候機室外,人潮來來去去,喧囂間,生意盎然。 疫情,讓我們共體了無比的無常,也對我們生命提問了許多叩問,在那些情緒和生命沉澱後,我們得以去思索疫情對我們生命和整體的社會的挑戰,在那短短的年歲裡,似無比的深刻,有些人遭遇無數手足家人的苦難,和病痛不安的痛苦,也有些人遭遇到事業,生涯上很不確定的折磨,生活的意義究竟是如何的,是否前途有路,對許多當時迷茫的人如我,是恐懼而未知的 那時,依然在台北求學的我,與散居各地的家人,對前途不安而迷茫,日夜的迷茫,回憶間,依然清晰而深刻,面對的整體環境的險峻與不確定,那個當下,橫跨台金各地,許多無私的軍警消防,醫護人員,防疫人員,為了整體社會共同的相信,奮不顧身的投入。 而讓社會與我們得出自於互相的理解,和包容,並共同前進,不因全人類的險厄而退縮,出自於奉獻與勇敢,也照亮無數後進的人們,不因畏懼而逃避,勇敢前行。 他們迎向的生命之途,也因此如此的雋永而充滿溫暖的意義。 時間似乎一直不停的走著,自疫情極大的不安與恐懼走出,轉瞬也近年餘,那時生命的苦悶和未知不止,食寢不安的躁動,自己是這樣想的,生命的磨難出現,或許,就是出自於自己有能力,面對且超越這樣的挑戰,所以生命出現這樣的提點,那樣巨大的磨難裡,我們與整個社會共同學習,也許,也學習到深刻的同理,堅毅,和永抱相信,且行,且走,也勿回頭。 生命本身的無常,跟痛和悲傷做別後,也開展另一個新頁,或許,幸福、安康各式的盼望後,我們,也如此邊思索,邊回答生命共同的叩問,往明日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