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懷舊童玩風植哉
假日到古坑一間以植物為主題的咖啡館喝咖啡,車子剛駛入,見到偌大的庭園,心情立即跟著寬闊起來。 進到咖啡館內,室內各角落皆有植哉,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就是這個木製的彈珠台,懷舊又有趣,教人目不轉睛,佇足許久。 綠色植物本身就帶著療癒的能量,搭配饒富趣味的古童玩,療癒力量相乘加倍,悠閒的午后,點一杯咖啡,靜靜欣賞植物,心情無比輕鬆。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可是繼而一想,賭場如果沒有他們來把風、來撐場面,勢必經營不下去。說不定早已因聚賭抽頭被警察抓去關了,搞不好還會被送到明德班管訓,到時不被那些班長操半死才怪,那是划不來的。所以還是不要跟這些沒膽量又沒知識的人計較,就自認衰潲吧。 鱸鰻想著想著,不得不扶著疼痛的手臂,低著頭往回頭路走,但好死不死竟在半路遇到那些酒肉朋友。他們是來關心他的安危或拔刀相助?還是來看熱鬧、看笑話?即使他不得而知,然若仔細推測,後者的成份較多。他們絕對是來看熱鬧、看笑話的,不會關心他的安危,更不可能拔刀相助,因為他們無膽又無種,只想白吃白喝,把他當冤大頭! 一夥人見他表情痛苦、手扶手臂又歪著頭,驚訝地異口同聲問:「你的手臂怎麼啦?怎麼會這樣?」 鱸鰻沒有理會他們,開口就是「幹」,幹他自己倒楣碰到村長這個惡魔,抓住他的手就往後扭;幹村長這個王八蛋用力過猛,把他的手臂扭到脫臼,讓他痛苦不堪;幹他們這些人無情無義只想吃他喝他,而不幫他忙的忘恩負義之徒。粗話如連環炮一直幹、一直幹,幹不停,簡直把他們幹得體無完膚,竟沒人敢哼聲。但最後還是禁不起手臂的疼痛,皺著眉頭高聲說:「你們還站在這裡幹什麼?我的手臂快斷了難道你們瞎眼沒看見,快扶我去找接骨師,把脫臼的手臂接起來,不然的話就要殘廢了!」 阿中不屑地看看他說:「我不是告訴過你嗎,連身材魁梧、經過特殊訓練的海龍士官長都不是他的對手,你卻偏偏不信。現在嚐到苦頭了吧!」 鱸鰻氣憤地說:「幹,想不到村長這個王八蛋,背後好像長眼睛似的,我剛出手還沒有擊中他的頭部,他就火速地抓住我的手,然後猛力地一壓,再順手一扭,只聽喀嚓一聲,我的手臂就脫臼了。 他出手之快、用力之猛,動作之乾淨俐落,簡直難以想像,痛得我不得不蹲在地上。但怪來怪去,都要怪你們這些沒有江湖義氣的膽小鬼,要是你們跟著我一起去,他只有一雙手,我們合起來卻有四雙手,任憑他有十八般武藝,也不是我們的對手。(四○)
-
戒圍
母親百日祭拜時,大哥拿出一個圓筒形鐵罐子,我一眼便憶起那是母親喜愛的紅色。逢年過節,坐飛機出遠門,回娘家,我們都會刻意穿紅色的衣服配飾,討母親歡欣。我想那是一個母親不由自主地老是胡思亂想著萬一……。她有七個孩子,擔了多少心啊! 大哥說母親交代他要將這七個戒指分給我們,還有一個黃金領帶夾,momo珊瑚領帶針。領帶夾陪伴父親多年,每年過年時父親都會穿白襯衫,打好領帶別上那個貴氣逼人的領帶夾,再罩上藍色前扣式毛衣外套,穿上夾克。遇初一當班時,就穿這樣騎車去上班,若剛好休息,他一大早放完鞭炮就穿這樣,坐在客廳聽卡拉OK伴唱帶。〈湯島白梅〉,最近我心底常浮現這首歌的前奏。想起有父親母親的客廳。 我們七人決定像分喜餅那種分法來決定這七個輕重差異頗大的戒指。我小時有一種長方形中式喜餅(糕仔頭),我們家會將一塊切成九份細長條狀。切好後,主持的人喊名字,另一人背對大家唱名,說那份要給誰。那日我像從前一樣自告奮勇,迅速地躲至大門邊,隨著三姐嘹亮的聲音,我唱出每個兄弟姊的名字。他們靜靜觀看,一點點複雜心情的領略這老祖宗傳下來的海邊人好習慣。我們無論是石滬抓來要成堆分配給股東的魚鮮,或是廟裡祭拜後的牲禮供品,都是這樣喊著就算數了的公正公平。大配小,好配壞,沒有不服從沒有長短話,一點小便宜一點小虧,都是自己村子的鄰里宗親。 父親過世後,母親將這些金飾,收在她妝嫁來的古式衣櫥內,很有心機的用了一件不起眼的舊衣裹住,再藏在最下面的一個夾層內。母親清晰至終的意識,分明述說指引,大哥終於尋得,再藏好,待母親百日手足再聚時分作紀念。我們姊妹這四個戒指,二姊是唯一拿到鑲著鑽的K金戒子,她說是假鑽,我說應該是真的,因為硬度高只能用K金鑲。我將戒子刷洗得亮金金,好古典,我們都想跟她換。她堅持不要。三姊拿到一個最細最小的戒指,馬上擠進無名指上,一些緊,很緊。大姊拿到的鑲玉戒,就是她送給父親的,很不可思議這七分一機率,是物歸原主的美好。我們都相信媽媽一定有參與,與我靈犀相契。 我拿到的戒指,是爸爸曾經帶了好多年,因為爸爸濃密的手毛,搭配黃澄澄黃金,又三排鑽,每次爸爸一戴起來,配上墨鏡,我們都說他很有黑道架式,是影星柯俊雄。他就大笑,笑得露出一顆鑲銀的臼齒。我總想知道每個戒指的緣由,回家後傳照片給叔叔看。幸運的,叔叔告訴我那戒指是他買給祖母,祖母一生最愛黃金和人蔘。祖母離世後,叔叔主張最大器的送給父親,是曾家長子的紀念。 我們姐妹,三姊長得最像父親。我十隻手指,無能撐緊這大戒指。纏了剛才被剪開的那條紅線,一圈,兩圈,依然還是得將它藏在口袋,時不時的摸著,只能是紀念。我有一些些悵然的想方設法,剛好三姐提議與我互換,這樣彼此都能戴,我欣然同意。 三姐這金戒,樣式極簡。我不曾見母親或父親戴過。想起母親曾說與父親結婚時,父親買不起金戒指,所以,兩人都沒有婚戒。幾個月後,父親終於存下足夠的錢,但只買得起一個,就是這細刻著淺淺米字與十字相間的戒指,母親至為珍惜。因為是一個新娘的夢想成真了。 我問:怎不見汝戴它? 母親說做家事農事上山下海,捨不得戴。年輕時晚上洗好澡坐床緣,就常常拿出來看,戴一下,又收起來,單看著就高興……真歡喜。 那天以來,我一直將戒指戴在手上沒再拿下。時常撫觸這父母70年的恩愛與美麗,這光澤如此樸實無瑕、素雅。想起我與三姊「交換戒指」時的擁抱與淚水。這大半生我是如此被深深的地愛護著。哥哥也都對我很好。我們四個老姊妹,拍下照片,互握的四隻手,是我們小時兩兩作轎子,讓另一人坐上去。轎夫的脖子肩膀,你勾好,扶好,我們會步步小心,你高高在上,風景更勝,盡管昂首,一路春風,我們穩妥相伴,與有榮焉。
-
夏日光影
夏日的午後,校園裡的陽光透過繁茂的樹葉撒下斑駁的光影。小凡漫步在校園的長廊上,手中握著他的老式相機。他正在為學校的攝影展覽準備最後的拍攝,心中充滿了期待與焦慮。對於這個內向而敏感的少年來說,攝影是他表達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也是他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 展覽廳裡,琳瑯滿目的照片吸引了不少師生的目光。小凡專注地調整著相機的焦距,試圖捕捉到最佳的光影效果。突然,他聽到一陣輕柔的吉他聲,那是一首熟悉的旋律,讓他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工作,循聲望去。 在展覽廳的一角,一位少年正坐在地上,輕撫著吉他。他的面容清秀,眼神專注而溫柔。小凡被這個場景深深吸引,於是舉起相機,悄悄地拍下了這一刻。 那個少年注意到小凡的舉動,抬起頭微笑道:「你喜歡音樂嗎?」 小凡點了點頭,走近他,尷尬地說:「我喜歡攝影,這次展覽是我負責的。」 「我是浩子,三年級四班的。」少年放下吉他,伸出手,「很高興認識你。」 「小凡,三年級三班。」小凡握住他的手,感受到對方手心的溫暖。 從那一天起,兩人因共同的興趣而逐漸熟悉。儘管性格迥異,但彼此之間產生了微妙的情感。浩子的笑容和音樂對小凡來說有著無法言說的吸引力,而小凡的攝影作品也讓浩子感受到一種獨特的美。兩人開始一起探索台北的街頭巷尾,用攝影和音樂記錄下那些屬於他們的瞬間。 小凡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浩子的存在讓他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每當聽到浩子彈奏吉他時,他都會感到一種內心的平靜與喜悅。兩人的友情在這個夏天中不斷加深,儘管他們還未察覺到,這段友情中已經悄然滋生了一種更深的情感。 夏日的午後,陽光透過繁茂的樹葉,撒下斑駁的光影。放學後的校園少了喧囂,只剩下偶爾的鳥鳴和微風拂過樹梢的聲音。這是我和阿健最喜歡的時刻,兩個人漫步在安平老街,彷彿這段古老街道成了我們的秘密花園。 安平老街的石板路帶著歷史的印記,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時間的流動。街道兩旁的小店賣著各種傳統小吃和手工藝品,淡淡的香味瀰漫在空氣中。每當我們走在這裡,我總是忍不住拿起相機,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而阿健則會在一旁觀察,靈感隨之迸發,畫下那些生動的場景。那天的夕陽格外美麗,金色的光芒灑在街道上,給整個街區染上了一層溫暖的色彩。 「小凡,你是不是對浩子有特別的感情?」阿健突然問道,他的聲音打破了我們之間的靜謐。 我愣了一下,心中翻湧起無數思緒。我喜歡和浩子在一起的時光,他的笑容和音樂總是讓我感到安心。然而,這份情感是否超越了友情,我還沒能弄清楚。我低頭看著相機,手指輕輕撫摸著鏡頭,像是在尋找一個答案。 「我不知道。」我終於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有時候,我覺得他對我來說不只是朋友。」 阿健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無論你怎麼選擇,我都會支持你。我們是朋友,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釋然。友情有時會遇到考驗,但只要彼此理解和支持,就能跨越一切障礙。我們在安平老街的那段時光,不僅見證了我們的成長,也讓我們的友情更加堅固。 午後的校園安靜得只剩下風聲和樹葉的沙沙聲,這樣的寧靜讓人有些不安。浩子坐在操場的角落,手中輕撫著吉他,指尖在琴弦上滑動,彈出一曲低沉的旋律。那是他最喜愛的一首曲子,總能讓他在音樂中找到片刻的平靜。然而,今天的他,眉頭緊鎖,似乎有什麼重大的決定在心中翻滾。 我走過去坐在他旁邊,默默地聽著他彈奏。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灑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沒有說話,只有音樂在空氣中迴盪。這段時間,我感覺到浩子心中有著難以言說的煩惱,而我能做的只有陪伴。 「小凡,我有件事想跟你說。」浩子終於停下了手中的吉他,抬頭看著我,眼神中透著一絲無奈和痛苦。 「什麼事?」我輕聲問道,心裡隱隱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我父母希望我專心學業,不要再浪費時間在音樂上了。」他的聲音低沉,像是經歷了一場內心的掙扎。「他們要我出國留學,學習經濟或法律,放棄音樂夢想。」 我的心猛地一沉,像是被重重地擊了一拳。浩子的音樂對他來說不僅僅是興趣,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我知道這個決定對他意味著什麼,也知道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熱情。想到這裡,我不禁感到一陣難以言說的痛楚。 「浩子,你打算怎麼辦?」我盯著他的眼睛,試圖從中找到一絲希望。 「我不知道。」浩子低下頭,雙手緊緊握著吉他的琴頸,像是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看到浩子這麼痛苦,我的心也隨之揪緊。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他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碰撞,讓他陷入了無比的困境。就像是命運在他面前設下了一道無法跨越的屏障,而我卻無能為力,只能無助地看著他掙扎。 「浩子,不管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會支持你。」我輕輕握住他的手,給他一絲力量。「夢想是屬於你的,沒有人能替你做出決定。」 浩子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感激的光芒。「謝謝你,小凡。你總是這麼懂我。」 那天的夕陽格外刺眼,金色的光芒灑在操場上,彷彿在嘲弄我們的無助。浩子最終決定參加那場音樂比賽,儘管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站在舞台上。比賽當天,我站在台下,用相機記錄下他每一個專注的瞬間。那是我見過的最美的畫面,也是最痛徹心扉的時刻。音樂結束的瞬間,我的心也隨之碎裂。浩子的笑容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燦爛,而我卻知道,這一切都將成為回憶中的一部分。 在那片海灘上,浩子彈著吉他,我用相機捕捉著每一個動人的瞬間。我們一起面對風浪,迎接新的挑戰。這段時光,我們在彼此的陪伴中成長,學會了承擔和面對。(上)
-
漫步秋日
秋日校園,陽光熟黃。 緩步在長長步道上,小葉欖仁綠蔭依舊濃密;長廊盡頭,淡紫金露花、大花紫薇在枝頭微笑,而風兒一旁輕聲細語著,偶爾點綴兩三句清脆鳥語。 這季節,適合與孩子們,一起讀讀秋天的詩詞。 但是,這群孩子純真如春陽。 猶記,同樣微涼的秋日。某次課堂上,帶著學生讀起詩經裡的〈搴裳〉:「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詩裡,一個潑辣曠達的女生,自信篤定的問著她的情人:「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其他人想我了嗎?傻小子啊!傻小子!」俏皮自信的口吻,跟這群孩子的機靈活潑,完全相似。 跳開刻板說教的教材,他們睜大了明亮的雙眼,與詩詞的真善美相遇相知,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學生如春日朝陽,而我呢?許是秋天落葉一枚……。 某日,前人事主任打電話來問:「要申請退休了嗎?」眼眶裡,雷電交加,驚惶有加。熄燈打烊,輪到我了? 擔任國中導師已三十餘年,走在學校或者在社區出沒,遇見稍熟悉的,寒暄的台詞,已從「國中屁孩多,很難管吧?」的同情句型,改成「打算甚麼時候退休啊?」的悲憫口吻。 是一種「類邊緣」的尷尬吧。 又記得一次,在辦公室裡,安靜不多話的同事,她突問我:「妳孩子呢?」單身不婚,出身名校的她,年資也已三十餘。 我回她:「一個去唸T大,一個在外縣市工作了!」我心想,她接下來應該會跟我聊聊面臨空巢期的淒涼孤寂,沒想到,剪了俏麗短髮的她,卻對著我說:「那妳是人生勝利組!」當下,心裡著實感謝她。感謝她幫我轉個方向轉個念頭。 是啊!孩子都長大成人,而教室裡一顆顆活蹦亂跳的小太陽,日日溫暖在旁,這應是個秋季豐收的畫面啊!且秋日陽光,從未不守信諾,一逕醇黃。 且看,中唐詩人劉禹錫在他的《秋詞》裡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文人遇見的秋天總是一臉寂寥悲戚狀,劉禹錫卻認為,春色使人發狂,獨有秋日登高遠眺,山明水淨,一派清幽,樹葉由綠轉黃,當幾棵樹陸續轉紅時,耀眼繽紛的秋色,怎會心傷呢? 而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亦可得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即使一路彎彎曲曲,但在山林白雲深處,遇見斜陽日落,楓紅燃燒至層疊的山峰,當然該走下車,擁抱深濃秋意。而二月繁花,相形遜色。 是的,趁著秋光淡淡,漫步望天際,飛鳥舞再三。
-
暮年的智慧
最近,我讀《楓紅片片》,是黃育清的新書,遠景出版。 全書寫的是養老院的生活以及老年的心境。作者住進養老院近十六年,這是她這一系列的第8本,垂暮之年還能如此勤耕不輟,簡直是活出了好榜樣,真是了不起。 此書由作者現身說法,可信度高,加以文字流暢可喜,深入人心,也相信會是一本讀者喜歡的書。 我認識育清姊多年,那時我在教書,她則提前退休不太久,是她的「水天時期」,她寫小說和劇本,我則寫散文。她的小說集也曾出版,不想後來她轉往散文書寫成績更是斐然。其實,散文是作者性情的映現。以育清姊的善良、溫和也的確更能在散文中清晰的傳達出來,而往昔寫小說和劇本的諸多訓練,例如,人物的描摹精細,音容笑貌的躍然紙上,更讓她的散文寫作別樹一幟,顯得特別的生動活潑,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更重要的,仍在於她的孜孜矻矻,不輕易放在手中的筆,即是不知是否有出版的機會,她依舊不放棄書寫。寫作,是她真正興趣的所在,深情無悔。有一天,當機會降臨,她早已準備好了,因此得以一顯身手,果然識者無不驚嘆佩服。有人認為她夠幸運,我知她堅持的毅力,超乎常人。 《楓紅片片》仍是屬於她的養老院系列之一,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瞭解許多老人的言行舉止,尤其是他們的想法和心情,讓我們和年長者相處因為有所借鏡而相形之下變得更為融洽,這是珍貴的部份。想一想,有一天每個人都可能老去,讀這樣的書,有先行者的經驗分享,也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暮年,因著有所了解和未雨綢繆,不再感到怯懦恐懼。 這是一本寫實的散文,溫暖的文字尤其令人感動。 人生原本充滿了離合悲歡,我相信:暮年的靜好,也來自我們圓融的智慧。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越活越優雅,也更有智慧,讓此生有意義而不留白!
-
【小說連載】跛跤鱸鰻
村長怒氣未消地警告他說:「你最好睜大眼睛看清楚,若想跟我耍花招,你會死得很難看。別以為你年輕力壯又鴨霸,村人都怕你,如果有這種想法,那你就錯了。村人是同情你父母早逝沒人管教,所以不想跟你計較,不要以為大家都怕你。你之前不是向我保證,會改過,一定會改過,不會再胡作非為嗎?怎麼只一眨眼的工夫就把它忘得一乾二淨。你這種無知的行為,可說是人神共憤!還想自稱鱸鰻在社會上混嗎?我看比禽獸還不如,也是社會的敗類,簡直是廢物一個!」 鱸鰻啞口無言,左手扶著手臂,疼痛地蹲在地上不敢起身,任由村長責罵。 村長再次警告他說:「我今天姑且再饒恕你一次,但絕對不會有第三次,你最好給我記住,不然的話我不僅要扭斷你的手臂,也要打斷你的狗腿!我說到做到,絕不允許你在這個村莊橫行霸道!」說後轉身逕自離開。 鱸鰻不屑地瞪了他一眼,打從心裡發出「幹」聲,但卻不敢罵出口,因為他已領教過這個狗奴才的厲害。難怪提起要教訓他,平常供他們吃喝的那些兄弟們,一個個如縮頭烏龜,不敢跟他來。害他的手臂被村長那個王八蛋用力地一扭而脫臼,讓他痛苦不堪,或許得去找接骨師推拿才能復元,真是衰潲。 倘若他們有種都來,只要從背後偷襲,一人一拳就可把他打趴在地,任憑他的功夫有多麼高強,猛虎一定鬥不過猴群,他也不會淪落成這副傷兵的痛苦模樣。但這些平日跟著他吃吃喝喝的兄弟們,竟一個個貪生怕死,把他的話當耳邊風,不聽從他的使喚,不幫他的忙,才會讓他被痛毆。以後休想再吃他、喝他,甚至決定跟這些無情無義的人絕交。(三九)
-
無悔來時路
我見老先生在龍頭(貼身護衛)及侍衛官隨護之下,已走近玻璃門前,迅速而冷靜打開大門,再站回原位。霎那間,只覺一股凜然之氣籠罩全身,我恭敬的注視著老先生緩緩走過,隔著老先生戴的墨鏡,可以感覺到他威懾的眼神。龍頭攙扶著老先生走下階梯,在魚池旁坐定,一面享受溫暖的陽光,一面觀賞池中錦鯉悠遊自在游來游去,花園氣氛一片靜謐祥和。 此時,我的內心如驚濤駭浪般的激動過後,稍稍平靜下來,但仍覺無比興奮;有生之年能與偉大領袖如此接近,親身感受老先生的威儀風采,三生何其有幸,何其令人難以忘懷。 但事後我卻被長官檢討,原由是遲了「一秒鐘」開門,必須懲處禁假一週。我回想當時情況,實因天候極冷,手指僵硬,且門框的洞太小不便手指發力。雖有抱怨,卻無絲毫恨意。衛士生涯能親自為蔣總統推門維安,世間千萬人有幾人有此機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遭遇過什麼,而是記住哪些事情?如何銘記?被檢討甚至被懲處的瑣事,就不足掛齒了。 進入警衛隊滿三年後,才有機會返鄉探親。雖不致衣錦榮歸,但有幸身為總統官邸侍衛,也博得鄉親的讚賞與欣羨。期間,金門防衛部司令官親自會見,設宴招待勉勵,金門縣長也邀宴贈禮,謂為金門之光,此榮耀時刻今生足堪在後輩前追憶一二。 總統府警衛隊視同一般部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警衛隊設有福利社、醫務所、理髮室……,記憶中還有一位黃書文前輩,每天負責到各區隊廚房收集餿水廚餘,挑到山腰間豬欄餵豬。豬隻養大,年節屠宰分到各單位犒賞加菜。於今回憶,警衛隊雖然辛苦,但充滿溫馨、充實的日子,甚是懷念。 64年4月1日,警衛隊理髮室學長退伍,在長官指示下,由我遞補理髮的勤務,專為隊上軍士官服務。冥冥中似有一條命運之線,又將我牽到從軍前的起點。除假日外,每天輪著到各區隊幫每位衛士理髮(當時規定甚嚴,每人十日內要理一次頭髮。)工作雖不輕鬆,我依然謹守崗位,認真以赴。 民國64年4月5日,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假日,當天夜晚11點左右,突然雷聲大作,閃電霹靂,官邸周圍頓時風狂雨驟,淒風苦雨許久不停。天矇矇亮,隊上長官急急回營,才得知老先生已於官邸崩逝。悲傷之情頓時瀰漫整個台灣,各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學校社團紛紛自主哀悼,一片哀悽之情,官邸所有人員也都哀孝數月。 時間如駒光過隙,匆匆而逝。哀傷過後,一切回歸日常,大家重整心緒,工作依舊,惟單位名稱有所改變。朱恆清隊長高升聯合安全指揮部少將參謀長,趙長安副隊長接任隊長。記得趙隊長曾稱讚我:「你的工作每年可為警衛隊省下不少錢!」職務所屬責任必達,謝謝隊長的肯定,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民國68年,警衛隊人事有了較大的變革。趙隊長申請提前退休,國安局王局長推薦丁振東上校接任隊長職務。丁隊長精明幹練,處事公允,照顧每位軍士官之前程及生活,尤其對年輕的學弟們更是如子女般叮嚀呵護,甚至不顧個人發展,不畏懼困難,極力諫言,為隊上爭取應有的福利、配置,尤其令人動容。 在丁隊長領導的2000多個日子裡,全隊官士團結一致,盡忠職守,共同完成上級交付之諸多任務。73年間,丁隊長被遣調回憲兵司令部,不亢不悔潛沉七年之後,以其優越的學經歷,終得晉升將軍,可喜可賀。警衛隊何其慶幸,得到如此盡職、愛護部屬之長官。其言行舉止,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敬佩不已。 民國77年1月13日,敬愛的經國先生離世,警衛隊人事亦有一番更迭,適逢聯合安全指揮部一余姓老前輩退休,需添補一專職理髮人員,由我佔缺,真可謂:「一技傍在身,天下任你行。」生命在困厄艱險之境,自能尋得出路。我雖然離開警衛隊的例行日常;然而新的單位,新的工作,我仍一本警衛隊之忠貞精神,盡自己本分,努力完成上級交付之任務。 78年初夏,因緣際會,命運之線再度牽引我,來到宜蘭羅東鄉間一處僻靜的廟堂聖殿,得遇仙佛神道,開啟了我人生新的境界。廟宇沒有高堂樓閣,只有神蹟仙蹤。身臨其地,梵音嬝繞,如處仙境。更有著令人嘖嘖稱奇、驚嘆連連,悲欣交集的生命感應。 此信仰聖地以濟世為橋,引眾生入道,倡導忠孝節義及謙沖自牧之修為。在眾神尊師循循善誘下,砥其心志、勵其志節;知因果、明是非,知禮守戒,積善存德,俾使人性以善為念,虔誠修道,以達至真至善之境界。 在積年累月修持薰陶下,修心增慧,去惡揚善,修善內化,不爭不怨,一切變得祥和而平靜。並在神祇恩典加持下,逐步進入正宗道統,於塵世間行起坐臥悠然自得。對世事不再庸俗懷恨,對不公不義之事也不再糾結於心。明白各人為事各人擔,天上人間,自有應對。從此豁然開朗,一切看淡釋懷,終能領會「月如無恨,月長圓」之至理真諦。誠所謂: 「修道殿堂靈氣幻,法燭微燃照心靈;靜坐內觀淨心境,尋找心靈淨化源。」 這段信仰奇遇,深深地修善了我,也改變了我,使我更加懂得「清心、自在、知足」之生命意義。感謝天恩,今生無憾選擇了這條精進之路。 民國82年,劉獻榮先生(22年前的上尉區隊長)從李登輝總統的大安警衛室少將主任,調來接任副指揮官一職。我倆原是舊識,相見甚歡。劉主任充分了解我當下之處境,便與人事官商議,適時將我實缺調離警衛隊,佔聯合安全指揮部駕駛人員一職,得以順利於83年1月1日晉升二等士官長。我平時專職人事室資料書寫工作,偶爾長官傳喚理髮,我便為之服務。當時劉主任也已高升中將副指揮官,他有晨泳習慣,每天一早上班之前,我必到他辦公室幫他服務整理頭髮,數年如一日。 民國90年前後,聯合安全指揮部位階又有變動,改制隸屬國安局特勤中心,我的職稱亦變更為國安局特勤士,仍專職於人事書寫工作,負責保管數百份個人兵籍資料,並要承接國防部人事次長室每年個資(手抄版與電腦版)核對之工作,不得有誤登遺漏之情事,否則將嚴重影響個人權益。 回首服務軍旅40餘載,歷經六朝元首,處事為人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無不竭盡心智,盡忠職守。而在廿餘年警衛隊的歲月裡,不懼汙衊,只爭一身清白,曾經風光也曾經有恨,於今思來,一切如雲煙飛逝,但仍感自身所做所為,仰首俯身,無愧於天地照看,無愧於國家栽培,如是而已。 後記: 記得退休後返鄉往金門後備司令部報到,遇到一段讓我永難忘懷的溫馨場面。那天才剛步入司令部辦公室,一位英挺的中校軍官大聲喊口令:「辦公室全員起立!」立正向我敬禮,接著說:「向金門最資深的士官長致敬!」他同時告訴我,在後備司令部退役資料中,我是所有金門人在軍中歲月最長久的第一人,為時長達41年8個月。不僅如此,我還取得每十年績效六次甲等以上之考績,獲頒四枚忠勤勳章,如此榮耀全金門僅我一人。 我的一生碌碌無為,虛度年華。然而,此生能遇見一位仁者,一位寬容與慈悲的典範,尊以為師,不但豐富我的生命,也開釋我遠離世事與人情的妄念,讓餘生沐浴在人間至善至美的福報之中。 祝福我尊敬的人,忠貞精神長存。 朗朗乾坤,願此後不為往事憂,只為餘生笑!(下)
-
我在落日裡閱讀人生
周休二日的黃昏,我喜歡和家人或好友,找個得以看夕陽的餐廳,閒坐聊天,談從前,聊未來,在「放心」與「信任」的氛圍裡,談談過去的人生經驗,聊聊自己未來的規劃。 說起「未來規劃」這件事,也只能說說而已,因為「未來」無可知,不知道我從事的工作在年滿六十五歲退休時,我的身體是否還能正常運作,也許家人需要被照顧也不一定,但我還是想要有所規劃,實現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夢想。 想想過去,除了在台北從事和現在不一樣的會計工作外,一生都奉獻給了海軍,由於工作穩定,收入正常,還遇到許多提攜我幫助我的貴人,瞭解到國軍戰訓本務的內涵,在海軍也發現了許多人勵志及有趣的經歷,還有許多溫馨的故事在上演,沈浸於這些故事情節的發展,我鮮有跳槽的意念產生。 但所有的道路及故事皆會有結尾的時刻,熱愛報導文學與人物撰寫及各項小事小物描寫的我,日後如果有機會,我不是成為自媒體,就是希望到媒體公司擔任小小報導員,能把在落日裡閱讀到的人生,以文字呈現,應該是我人生最溫馨、最無憾的感受了。
-
回憶西安永寧門
在空中航行將近七小時的時間,終於降落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想到終於踏上這念叨了許久的歷史古都,心裡不免悸動良久。 西安有著「鎬京」、「長安」、「西京」等許多的別稱,不僅為陝西的第一大都市,同時亦是中國歷史中首個被稱為「京」的城市,三千多餘年的歷史使得西安有種深厚的文化底蘊,許多繁榮興盛的朝代均在此建都,除此之外,西安更是絲綢之路的陸路起點,許多異國使者與商賈都匯集於此,他們點滴構築出西安自古以來的繁盛,也使得西安有著「金城千里」的美名。 在背包客棧放下行李,暫時休息片刻後,我便往主城區前去,這裡仍保留有相當完整的明代城牆、城門、護城河、角樓、瓮城與箭樓等,大量的古建築遺存,我彷彿見著了舊時那個燈火通明的盛世長安。 西安的城牆中共有東南西北等四座城門,其名稱分別為「長樂門」、「永寧門」、「安定門」以及「安遠門」,在城門外還建有瓮城,由外向內分別為閘樓、箭樓和正樓,另外在長樂門、安定門與安遠門的下方還設立有拱形的門洞。 我抵達的地方為永寧門,此處為西安城牆的南門,它保留了明朝時期的建築形制,永寧門原來是隋唐時期的「安上門」,明朝時期擴建西安城牆,並繼續沿用了安上門來作為南門,且更名為「永寧門」,這座城門經歷了許多朝代的更迭,始終聳立於此並且屹立不搖,其上方的門楣則是一九一二年時,由陝西都督張鳳翽所題寫。 永寧門的閘樓在李自成率兵攻進西安時毀於戰亂,目前的閘樓是在清朝順治年間所重建,可惜在民國初年又被拆毀,世人也無緣得見了。 永寧門的箭樓雖亦毀於戰火,但還好保護工程將箭樓完整復原,其中還增加了古蹟遺址以及城牆文化展覽展示的博物館,與被毀於一旦的永寧門閘樓相比,箭樓可說是幸運多了。 永寧門的正樓,即是隋唐時期的安上門,在歷經數次的修建,則是被保護極好,其建築形制亦沿襲迄今,可說是永寧門保存最為完好的區域範疇了。 在西安古城牆的四座城門中,永寧門一直是使用時間較長的一座,民間傳說南方為火神的所在地,因此便將南門取名為永寧門,希望能夠起到尊敬火神、避免火災、永保家宅安寧的意思。 我緩緩走入這座刻有永寧門三個大字的古城門內,略顯斑駁的城樓磚牆往天際堆砌而上,圓形拱門外是略帶嘈雜的鼎沸人聲,斑駁磚牆內卻恍若隔世,顏色有些灰撲撲的老樹冒出了點點葉片,它們已然看盡諸多朝代的興盛與衰亡,只有我一人尚在遙想著那曾屬於這西安老城區的繁華。 這曾經繁華於一時的西安古都,我還是習慣稱它為長安,願大家所念之人均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