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歸鄉
「都怪這場無情的戰火,也怪我們沒有經過打聽,就貿然地跟著人家走。或許真正疏遷到台灣的島民不會太多,他們在家每天一早趁著共軍還在睡覺時,趕快上山挖一擔地瓜挑回家,然後躲在防空洞照常生活,絕對不會被餓死。可是在這裡卻不一樣,雖然政府發給我們每人三千塊安家費,加上我們帶出來的一點錢,但既要付房租,又要柴米油鹽,以及生活方面的零星開銷,如果沒有收入,勢必會坐吃山空,跟在家鄉是不一樣的。至少在家鄉我們有不必付房租的房子可住,有自己種植的五穀雜糧可吃,所以絕對不會挨餓。而且共軍的砲彈難道打不完?一旦砲彈打完,砲戰就自然會停歇,不可能像之前一樣,一打就是44幾天,落彈就是幾十萬發。」秀香不信邪地說。 「說來也是啊,只怪我們決定得太倉促,跟著人家到村公所登記,關上古厝的大門,提著簡單的行李說走就走,才會傷那麼大的腦筋。依我看,跟我們一起疏遷到台灣的鄉親,面對這種情境的,或許大有人在,只是彼此分散在不同的角落,沒有機會聽取他們吐露的心聲。萬一有人扶老攜幼,全家一起疏遷的話,說不定遭受的苦難比我們還多,日子比我們還難過。」天山搖搖頭,無奈地說。(二)
-
早安
因為漂流 或夾縫中錯位 撥開沒有聲音的光線 讓緩緩黯沉閃身遁去 面目朦朧隱約記得 還不及深層次探究的欄柵 手機鬧鈴淺淺醒著 薄暮前琉璃色小小瞌睡蟲 豢養猶有酣甜的夢 因為有你 所有航線都將清晰告白 引領每支錨燈的鄉愁 或離港眼神 泊進你闊別的胸膛 葉脈早在縫隙生出白根鬚 烽火下的養分 帶著焦味和孤獨 零零落落 雷區圍籬睜眼眺望 每根地瓜身體母親的乳汁味道 總是安靜臥在薄霧上醒來 溫好膨脹思緒 推敲紅塵來的訊號 築夢不及 將就擱淺幾縷青絲 煮上一碗晨茶 道安問好 (稿費捐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歸鄉
1958年秋,在短短的44天內,島鄉歷經共軍數十萬發砲火的摧殘,軍民死傷無數,被摧毀的房屋與埋在瓦礫堆裡的家畜和家禽更是不可勝數,可說是數十年來最大的浩劫。政府為了顧及島民的安全,決定讓有意願的百姓,疏遷到台灣避難,而且不必辦手續,只要到村公所登記即可成行。 仲秋某日夜晚,天山帶著簡單的行李和身懷六甲的妻室秀香,懷著惶恐的心情,來到在村公所門口等候的軍用大卡車旁。村指導員拿著名冊一一點名確認後,眾人隨即爭先恐後提著行李上車。有的坐在兩旁的椅子,有些索性就坐在車斗的地板上。頭戴鋼盔,腰繫S腰帶的駕駛兵,見百姓都已坐好,沒有安全顧慮,立即關上車後的安全擋板,再回駕駛座發動引擎;然後踩下油門、加足馬力,直往新頭碼頭疾駛,為的是趕緊把他們送到在海灘等候的登陸艇上。 軍方為了安全起見,一待海水滿潮,登陸艇必須趕緊駛離港灣,並在外海拋錨,等翌日清晨再起錨,然後快速地航向台灣海峽,以免目標過於顯明,遭受共軍砲火的襲擊。此次登陸艇的主要任務,來程除了運補軍用彈藥和物資,回程卻要把這些在前線遭受共軍砲火驚嚇的平民百姓,送到台灣後方避禍。還有一些因公負傷的軍人,以及遭受砲火波及而受傷的平民百姓,因受限於地區醫療資源的不足,也同搭這班船赴台醫治。 數百位從島鄉各地準備搭船到台灣避禍的百姓,多數都是首次搭乘軍用船艦離鄉。他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扶老攜幼,擠在空氣稀薄、滿是油煙味的船艙。年輕一輩席地而坐,老弱婦孺則舖上草蓆或被單就躺下,以免遭受暈船之苦。有些人因受不了船艙的油煙味,或是看到有人因暈船、而嘔吐出來的穢物,一聞到那種腐酸味,想不跟著吐也難啊!所以乾脆就到甲板上吹海風,以免反胃跟著吐。 在人擠人,行李與行李相互碰撞下,天山帶著秀香來到船艙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他知道秀香是一個孕婦,一定受不了裡面散發出來的那股油煙味和腐酸味,因此拿了一條手帕讓她摀住鼻子,但似乎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不一會就嘔、嘔、嘔,嘔不停,把胃裡的東西全吐了出來。當食物吐光時,最後吐出來的則是酸水和苦水,而且難受得把頭靠在天山的懷裡不能動彈。可是,不僅僅只是懷孕的秀香如此,從四面八方傳來的嘔吐聲,以及地面上的穢物來看,遭受暈船之苦者似乎大有人在。這何嘗不是一段悲傷痛苦的旅程,惟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箇中的滋味。 於是經過二十餘個小時的海上顛簸,這些來自戰地的難民終於在高雄港13號碼頭上岸。碼頭已有數十輛軍車在等候,他們在岸勤人員的指揮下,一一上了軍車。經過一條條熱鬧的街道,然後在一所學校的操場下車,數百人暫時被安頓在學校的大禮堂或教室。過後,政府發給每人三千塊錢安家費,有些鄉親循著地址去投靠親友,或是被知情的親友接走了,其他人只好分散各地,暫時租屋居住下來,找一份工作賺錢養家活口,俟砲戰結束後再返鄉重整家園。 即使台灣是俗稱的後方,也是美麗的寶島、人間的天堂,每到夜晚,街道兩旁幾乎都閃爍著耀眼的霓虹燈,人們在燈紅酒綠中,過著醉生夢死的奢靡生活。但他們一經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可憐的鄉親在舉目無親的情境下,是福是禍誰也不得而知,也許只有聽天由命,或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過一天算一天,求取三餐能溫飽,不要露宿街頭就好。他們唯一的冀望,是砲戰能快一點結束,好早日返鄉重整家園,再怎麼樣也不能錯把異鄉當故鄉,淪落成大海裡隨波逐流的無根浮萍。 天山經過一位好心人的介紹,在一條違章建築的巷子,向一位獨居的阿婆租了一間用舊木板釘的小房子,每月租金五十塊。裡面陳設相當簡單,除了一張老舊的床舖,一盞微弱的電燈從天花板垂下,落在一張小圓桌的上方,桌下還有三張圓形的椅子,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他們用餐的地方。可是房子的門窗都相當小,因此空氣不十分流通,所以散發出一股潮濕的霉氣味。很可能,它也是一個很久沒人居住過的地方,也只有從外地來的貧窮人,在不得已的情境下,才會成為她的房客。 然而他們是來避禍的,又不是到這個繁華的都市來享受,只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好,其他並不重要。因為生在這個亂世,除了必須認命,也得承受此生未曾遭遇過的苦難;該不會沒死在共軍的砲火下,而葬身在異鄉的土地上吧!果真如此,上蒼對待他們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這個地方雖然聽不到砲聲,但它的環境比我們家鄉的防空洞還不如。而且我有孕在身,可能再幾個月就要生了,到時不知要怎麼辦才好。」秀香抱怨著說。 「妳說的一點也沒錯,我們沒有經過打聽,就到村公所登記,就提著行李跟著人家走。現在路途那麼遠,而且還要坐二十幾個小時的船,想回去已是不可能,後悔也來不及了,只有在這裡過一天算一天,要不,又能奈何呢。唯一的是,必須儘快地找一份工作,才能在這裡生存下來。光靠我們帶出來的那點錢,以及政府發給的安家費,又能支撐到幾時?」天山無奈地說。 「我們只是種田人,又沒有一技之長,而且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秀香憂慮地說。 「既然已經來了,就必須坦然來面對,俗語不是說,船到橋頭自然直、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麼?相信我一定能找到工作的,不管任何粗重的工作,我都願意做,絕不會讓妳挨餓。」天山語氣堅決地說。 「我懷有身孕,也不能出去工作賺點錢貼補家用,所有的一切只有靠你了。但願我們能度過這個難關,也期望砲戰能快點結束,好讓我們早日返回家鄉。所謂在家日日好,出外迢迢難啊!現在置身在外地,才能領會到這句話的意涵。」秀香感慨地說。 「如果要怪,就怪這場砲戰,才會讓我們流離失所。說一句不客氣的話,為了躲砲彈,為了不願成為砲火下的亡魂,卻讓我們流浪在異鄉的土地上,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這莫非就是生長在彈丸之地的島民的宿命,說來真是不幸啊!」天山搖搖頭,感嘆地說。 「既然我們把它歸類為島民的宿命,就不要哀聲嘆氣,而且還得打起精神,為生而活,千萬不能有悲觀頹廢的念頭。」秀香開導他說。 「房東阿婆說,她已託人幫我找工作,但很可能是一些比較粗重的事情,待遇也不會太高。我告訴她說,只要有事做就好,不管有多麼粗重,我一定能夠勝任。至於待遇方面,老闆給多少我就拿多少,我不會計較。她說,這樣找工作就會比較快。說真的,再怎麼粗重也不會像我們家挑水肥、挑糞土,趕著春耕那麼粗重,而且每天都得挑上好幾擔,山路又崎嶇難行,簡直累半死。」天山說。 「在外不比在家,身體也相當重要,希望不要太勞累才好。」秀香關心地說。 「我大字識不了幾個,除了做些粗重的工作,其他又能做什麼?尤其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只有靠出賣勞力,才能換取一口飯吃,這是騙不了人的。不管阿婆幫我找什麼工作,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天山語氣堅定地說。(一)
-
相逢
兩個人,在繁華的鬧區中相遇。 大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人與人之間擦身而過何止千百,但這兩個人卻彷彿彼此相互放電,同時被對方電了一下。 表情沒有起什麼變化,行動也依然自然持續,但其中一位穿運動衫的高大帥哥卻忽然停步回頭,朝回走,直直走到另一位的面前,好像要堵住他的去路。 被堵住的那位有如一般鄰家阿伯之人外型平凡,頭頂微禿,身材微胖,穿的是鬆鬆的長袖大衣,乍暖還寒的春季嘛,長長短短都有人穿。 阿伯露出奇怪的神情:「有事嗎?」 高大帥哥微笑中帶著冷峻,繼續盯住眼前人。約五秒鐘之後開口了:「你不是人。」 聲音不大,卻很清楚。 阿伯慈祥一笑,回答他:「你也不是人。」 說完,阿伯指了指路旁一張鐵椅:「我們可以聊聊。」 鐵椅安置在行人道的花圃前,花圃中央有一棵還沒長出新葉的榆樹,沒有辦法擋陽光。但是這兩人似乎也不擔心陽光曝曬造成的任何困擾,若真費心去找個樹蔭濃密之處小坐,其實也只是做做樣子,因為兩人真的都不是人,不怕曬。 帥哥東逛西逛,目的只有一個,在人群中找到某一種人,行走多時,今天總算有所收獲。 帥哥是一位擬真AI機器人。 他奉指示尋找的對象很特別,雖然也是一個擬真人,卻是一個或一群非由地球人工打造而成的地球之訪客。他的總部接獲情資顯示有非地球人已經登陸地球,以擬真人形象遊走四方,眼前這一個正是目標物。 因為暴露在阿伯的衣著之外的蒙皮(擬皮膚)不是人體的天然皮膚,透過光譜掃描檢視,組合分子也非取自地球上的任何存在物質。 「抱歉我必須帶你回總部」帥哥開門見山直言。 「我也要很抱歉回答你,這事做不到。」阿伯笑笑。 帥哥一楞,再一次試圖洞悉對方,探查彼此實力,一時卻無以判讀對方具備的自衛及攻擊能量,更讀取不出一旦出手自己的勝算如何。而阿伯卻繼續微笑著說話:「我確實是你們所要尋找的對象,只是你只能怪你的打造者具備的科技水平依然太低,你並未具備帶我回去的條件,我們根本不是同一級別。」 帥哥無言以對。 「我們在此相逢很有意思,套一句人類所說,也算是緣份一場。」阿伯顯得從容而淡定:「你的任務徒勞無功終究白忙一場,我只能給你一句人類的話,相逢就是有緣,勸你且回去覆命,告訴他們以我這個外來訪客之觀察,我和我的同伴們至少還可以在這個星球上自在行走五十年。」
-
蟹的獨白
一向橫行的我 並不霸道 生來如此行走 在我族中絕非異類 我總期望自己能 長得肥碩點 有膏 有肉 滿足饕客味蕾 伺機爬上岩頂 看看這孕育我的大海和漁港 思索有關生死的 哲學問題 復國墩的東北季風 不是普通的強勁 但我 屹立不搖 如同 我對自己堅定的信念: 上斷頭臺時 絕不哭泣 死要死得 壯烈 那是我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註:圖為復國墩新的港口意象。其下石碑寫著:「三疣梭子蟹俗稱金門蟹……盛產期製作成美味可口的嗆蟹……」。造訪當日,東北季風強勁,帽子都被吹飛了。
-
沒有懶女人
國小上國文課時,常聽到國文老師對美女的形容不外乎是:「膚如凝脂、粉妝玉砌、面如凝脂」,這類形容女子皮膚白皙的成語。青春期時,班上班花通常也是皮膚白淨的女孩,從那時起,我打從心底開始追求,皮膚白皙、光滑是美麗的第一個條件。 國三時,記得班導說過,臉上容易長痘痘是因為清潔沒有做好,洗完臉還要記得擦點乳液,讓皮膚不會那麼乾燥。從那時起,我除了洗完臉會擦保養品之外,洗完澡還會全身擦乳液,一年365天,每天洗完澡,一定會全身擦乳液,這習慣一直維持20多年,帶來的效果很顯著,全身的皮膚依然很光滑、細緻。 高中開始,從雜誌接收到關於皮膚保養的知識,知道要防曬才不會變黑,皮膚要注重保濕,敷面膜可以加強保濕、幫助皮膚美白。於是出門前會擦防曬,每天除了基礎保養,一定還會敷面膜,這些事情已經成為每天一定會完成的習慣。這份堅持連幫我做臉的美容師都自嘆不如,因為連她都不一定會每天敷面膜,而我卻堅持了20多年。 現在的皮膚很好是別人對我的第一印象,仍舊每天維持著從年輕養成的習慣來保養,「天下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是我心中不敗的名言。
-
畫金門戰車的小女生
今天是小年,收到小謝同學寄來的兩幅畫作,我真的開心,感動,畫得真好! 收到龍岩高二女生謝佳芮同學的兩幅《大海就是我故鄉》的插圖畫作時,我特別喜歡,連忙跟小謝發資訊致謝,說收到畫作,謝謝。 《大海就是我故鄉》出版以後,受到讀者朋友的提點喜愛,有閱讀後,寫來讀後感的,有的在朋友圈曬書稱讚是圖文並茂好書的,還有好朋友純子錄播部分內容在喜瑪拉雅平臺上播放,受到不少好評。而高中女生畫畫與我交流,這是第一次,我當然特別感動,喜歡。連續發了好幾次朋友圈展示我的這份喜悅之情。 小謝非常年輕,只有十六、七歲,正在龍岩一所中學上高中,我沒想到她真的畫了,並且畫得這麼好。 那是去年十月的一個週末,我去開元寺拍照時,看到一個短髮美少女正在聚精會神地畫東塔,她蹲在長廓上,一看觀察東塔,一邊在畫夾上一筆一畫描繪著東塔。她認真繪畫的樣子吸引了我和遊客。 我站在她身邊看她畫畫,看到她畫的東西塔有模有樣,栩栩如真。 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當然直誇她的畫作很好。我問她多大,她說讀高二。高二女學生,畫得這樣的好水準,我立馬對她刮目相看。 當天,剛好帶了一本《大海就是我故鄉》在身邊,我就送給了她,並寫上「好好學習,認真觀察,用心畫畫,畫出好人生」的話鼓勵她。 在送書交流時我說了一句,小姑娘,能不能畫我書裡的插圖啊?小姑娘一邊翻書,一邊自信地說,可以,我試試。這樣,我們加了相互的微信。 傍晚時分,小謝在朋友圈發動態,「下午寫生的時候,有個叔叔在我旁邊看,然後,他問我多大,我說高二,然後,他誇我畫得不錯,並送我一本書,問我能否畫一張書裡的插圖,我說可以。」 這事過後,我並沒把這事太放在心上,但隔了不長時間,小謝姑娘就把畫好的作品拍照發給我看。 當看到剛剛出爐的作品時,我竟然像小孩子一樣開心,「好厲害呀,小姑娘,很讚!」我在給她的回信中這樣感慨。 是啊,什麼是少年才華,這就是少年才華啊! 她畫了兩幅作品,一幅黑白作品「擱淺在歐厝沙灘的戰車」,另一幅彩色作品「澎湖桶盤嶼」,兩幅畫作都賞心悅目,讓我眼前一亮。 小謝沒去過金門呢!這得特別說明。她畫《大海就是我故鄉》裡寫金門的插圖內容自然給她打開了一個新的視界。她在畫時自然是與金門一次親密接觸的過程。這歐厝海邊沙灘上的老戰車,儘管早已被廢棄,卻是攝影師打卡的地方,不少攝影師曾經到這裡尋覓,當然也有畫家到此處寫過生,小謝因為年輕,還只是個學生,她沒有去過金門島,金門對於她是一個新奇而陌生的世界。透過畫金門,我想她對金門有了第一印象了。 除了畫戰車,她還畫了一幅彩色作品,澎湖著名的景點桶盤嶼,把大海中的桶盤嶼畫得比我書裡的插圖還美三分,我看見了她畫的澎湖的大海波濤在起伏。可見小謝的用心與專注以及其紮實的基本功。 用心和專注,是畫畫必須具備的條件,小謝的藝術之路才剛起步,我相信她會走得更遠,當然也一定會走得更遠更好。 這樣的跨越年齡與距離的互動是美的! 這是跨界,卻不是越界。我想給年輕人以驚喜和鼓勵。 這兩幅作品我當然會框起來,掛在書房中。 在此,先寫〈畫金門戰車的小女生〉一文以致謝她。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我在金門古屋巷弄裡找到生命的意義
騎機車穿梭在金門各鄉鎮各個古色古香的村里巷弄裡,我彷彿回到了家鄉澎湖一樣,熟悉且自在,完全沒有陌生恐懼的感覺,這種熟悉感支持著我,時時觀察,處處探訪,讓我心裡眼裡,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溫馨。 自從民國79年遠嫁高雄,居住城市之後,周遭所處的環境就是高樓大廈,少有四合院的透天厝,因此,只要有機會回家鄉澎湖,我就會把握時間,在古色古香的村落裡流連,拍照看老屋,心情得到思鄉後的慰藉。 這兩年,我轉往走訪澎湖以外的離島金門,在保有閩式建築樣貌的村落裡漫步,有種回到故鄉的感覺,也有重回生命的初始一般,純真又樸實。 我在金門古屋巷弄裡,慢慢行走,慢慢活動,感受自己生命誕生的那一刻,隨著時間過去,我慢慢長大,父母親辛勤教養,讓我懂得應對進退與送往迎來之道並實踐在生活上,接著結婚移居高雄,直至現今兒子們獨立自主,我和先生卸下教養責任,在頭腦手腳尚能自主時,擁有心無牽絆,到處旅行的晚年歲月。 「把握時間,活在當下」是我在金門古屋巷弄裡及生命進行曲中,體會到的人生意義。
-
沒有手機的日子
妻子跟我分享一件趣事,她說她有位新同事是不用手機的,因為他從來沒有辦過手機。我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對妻子說,這大概可以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之類的獎項吧,現代人不用手機,這簡直應該頒獎給他。妻子接著說,因為他的家人說手機會有輻射線,再加上容易使人分心,所以全家人幾乎都沒辦手機。好像除了他的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公司幫忙辦了一支簡便手機,其餘家人通通都沒有手機。 我很難想像沒有手機的日子,我也很難想像怎麼有人可以這樣度過。不過,我想在這個手機資訊時代來說,他的那位同事還是會被迫要辦手機,畢竟現代人的聯繫幾乎都靠手機,就連購物消費,或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瑣事,手機通通都幫得上忙。在過去,或許還會討論我們是否會被手機所綁住的話題,可是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折騰,人們失去一些平常聯繫的管道,這些手機或是電腦等物品,就成為日常之必要,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通通都派得上用場,只要有網路。 還記得有陣子我手機送修,沒有手機的日子很可怕,因為有個奇怪的定律,你平常好好地帶著手機,幾乎都很少簡訊、電話,甚至是訊息,但是,當你手機不在身邊,放在家裡或是送修,那些簡訊、電話或是訊息就接踵而來,所以,後來幸好有電腦版可以使用,至少在聊天軟體上還可以留言,還可以回覆,至於電話就只好留家裡或辦公室的電話,還是留一下身旁重要的人的號碼,能聯繫的能就好。 因為平常公事都會用手機,所以回到家之後,我就盡量少碰手機,避免自己成為手機過度使用症者。但對此病入膏肓的妻子已經無法自拔了,她幾乎二十四小時扣掉睡覺的時間,可能有一半以上都在使用手機,我想她也不是特例,可能因為要聯繫公事,也想用手機打打遊戲,甚至是叫叫外送,還是買一下網拍之類的。反正只要她懂得休息,我就不會碎念,否則很想把她的手機藏起來,讓她休息。 有幾次,迷糊的她忘記帶手機,或是忘記帶行動電源,那時候她的人生就好像被抽離了什麼重要的東西。那幾次出遊她都心不在焉,而且很想回去,我只好把手機借給她用,讓她可以安心,順便提醒她手機不要用太久。過慣了沒有手機的日子,應該也可以比較釋懷,反正手機只是工具,不要被它所限制,而影響生活。 話雖如此,換到我自己沒帶,或是沒有手機的時候,我其實也有種莫名地不安全感,或許是幾乎人生的許多事情通通託付給這支手機,所以才會如此。總想過著沒有手機的日子,一到假日,就把手機關機,接著找個不太好拿的地方放起來,然後遠離電腦、平板之類的東西,好好的閱讀一本書,或到戶外走走,這大概是最奢侈的願望。因為沒有手機的日子,大概不到一時半刻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然後無論手機藏在多不好拿的地方,還是趕緊把它拿出來開機,充電,接著上網。
-
重構翰墨風雅創新境--讀彭康隆新作
六、兩種境界、兩種觀看方式 此次巡迴展中有兩幅巨作,一為〈白露爍爍〉紙本水墨設色(146乘367公分,2023年),另一為〈逍遙遊〉紙本水墨設色(236乘146公分,2022年)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繪畫形式構成,亦是兩種境界殊異的呈現。觀者可以由不同觀看方式來鑑賞其畫作巧思之處。 〈白露爍爍〉全幅以墨色加石青、石綠為主要賦彩,散發光芒,花卉山形層層疊疊,是傳統青綠山水再發揚恢弘之作,散點透視游移中,各式不同風情萬種花卉密集而有機連結一起,在如團狀緊密中複合奇岩怪石,像似華麗圖騰紋身,筆觸綿密結實,畫面左重右輕,暗中有亮,有山中寒氣逼來,畫面留白之處並非表現光影卻有逆光高光點、輪廓光之效果,全幅遠看幾近迷離詩意效果,近看充滿美麗細節變化,隱然充滿含蓄美學。 而〈逍遙遊〉一作,為垂直畫面,畫面中奇石從右上角斜傾而下,導向畫中心,說是奇石亦像蜷曲虯樹根頭,花卉前後圍繞,從畫面右處至左以富有動勢的山海、川流、石澗留白處,匯為一路一帶奇景美色,畫面雖也幾近滿工滿幅的形式,卻有多處空間留白映照的微妙景物變化,留白成為空間布局最好策略,也發揮了彷彿宋代崇尚留白的氣質。畫家在畫面堆疊形體同時卻預留空間,興之捻來隨著不同時間有不同表現,空間虛實完全跟著感覺及所謂畫面問題走。我曾稱之這些畫作為「迷路的詩情」,很像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戀人絮語》般的呢喃、穿梭典故或綿延的筆觸語氣,畫家也有著不斷綿延的時間筆意。在其畫面留白與繁複之間,我仔細思考彭康隆的畫其實予人亦有拼貼(collages)或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時空超現實感受,真的不同凡響。 七、大結構、小逸品 藝術家沒有每年產出大塊頭巨構之作,卻於日常偶有逸品輕鬆之作,每有視覺大快朵頤之外卻有真心細微小品吸睛,彭康隆個性豪邁鄉野氣息濃厚但亦講細節,畫如其人即便雄偉亦有柔情、纖細之面,草莽之中亦見組織有道,野趣之中見幽微,迷茫煙嵐、奇石枯藤前檔之下,卻有曲折幽徑。 此番巡迴作品展出中,有兩幅作品我認其為逸品,更屬神來之筆完美之作,其一為〈靄徑〉紙本水墨設色(70.7乘142公分,2018年)、其二為〈隱翠〉紙本水墨設色(75乘144公分,2023年)。〈靄徑〉畫中墨色灰階效果十分迷人,原來緊密、疏鬆有致肌理變化,由數支纖細枝梗的無名花卉羅列其前,似是撩動飛舞,劃破一山石層寂靜,柔弱花枝映襯蒼老紋理皴石,其灰階變化遑不多讓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灰的表現。〈隱翠〉中的墨色暈散、淋漓有致,畫面流暢輕鬆自然,墨色疊加恍如英國透明水彩畫風表現之效果,一整片墨染中的留白之處更讓畫面瞬間有了呼吸之感,水墨色彩偶而亦讓人聯想林風眠現代水墨畫中的墨韻氛圍。 光影流離,時空移動,歲月增長流失。在變與不變之中,人的情緒時常亦恆常變化,形式、風格便沒有理由不變。激情與冷凝、崇高與粗鄙,奇石雅趣(無名花草之吟詠)打破既有傳統美感成就繪畫風格即是天性、個性,彭康隆雖不以飽學詩書自居,更非寄居風流雅士之六藝,卻更自在如都市叢林迸出之野趣性情之人,畫作自然應物象生。 八、跌跌撞撞問山路徑的人(結語) 彭康隆作畫,下筆絕不是預先打好輪廓稿,或是刻意追求筆墨精確無誤,反而大處恣意奔放細節刻劃,他絕不流習氣或習於某種套路,他是一路探索尋找繪畫問題的人,畫由心生,稱之「心象繪畫」亦無不可,更準確地說經由其個人日積月累繪畫技法、美學涵養,更於文物古玩字畫和民藝收藏自娛,復加上自身經營畫廊所見所經歷各種類型藝術面貌者多,尤其自身在音樂中浸淫陶冶,更曾在藝術追尋中辛苦度日,加之現實人生中遭逢情感跌撞,破碎與重整,精神上卻走入創造的繪畫國度尋找憩息,但我更深知其個人早就意味到歷史創新使命感之不可離棄,始有現今創新風格動力。 他的繪畫藝術一再提醒:藝術創作中的創新與探索、顛覆與重整(如何收編的問題)其實是永恆感性與理性拔河問題,像是戴著枷鎖卻是在不可見過程中,不斷去除束縛和規律,尋求自由組織其個人特有的繪畫語彙,如今始有《集大成.得卓然》大作問世。(下)
-
陽春煙景
詩仙李白:「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將大地回春幽靜美景娓娓道出,在溫潤和煦春陽下,草兒綠了,花兒開了,川河潺唱,禽蟲吟和,好不熱鬧。仰看蔚藍天空,遠眺青翠山巒,沐浴於春風中,那安適閒靜舒暢感,怎教人能不樂開懷。 春天一來,萬物復甦,蓬勃旺盛,是個充滿生命力與希望的的季節。晨曦方剛破曉,鳥兒就倚窗啼,似提醒夢中人莫再戀寢,良辰美景稍縱即逝,珍惜一日之計在於晨,把握一年之計在於春,擁抱一幕幕詩畫般明媚春光,編織一段段璀璨地黃金歲月。 耳邊響起孩子們有節奏的朗誦聲,「小青蛙跳出池塘高興的說:『春天是藍色的。』」「小田鼠跑出地洞開心的說:『春天是綠色的。』」「小蜜蜂飛出蜂窩興奮的說:『春天是粉紅色的。』」……只有從遠方飛來的燕子,眼界最為開闊,看遍天地萬物眾生之後,發現春天其實像彩虹般是五顏六色的。 有句話說得極妙:「春,是色的開始,是色的高潮。」尤其是與蕭條晦澀寒冬比對之下,更加彰顯春色斑斕光彩奪目。南宋朱熹詩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也唯獨「春」能夠號召百花盛開爭妍綻放豔麗色彩,七彩繽紛花花世界,著實令人目不暇接。 俗話說:「走春,走春,愈走愈春。」這是借閩南語讀音「有剩、有餘」,走春走得愈多,就意味著剩餘財富跟著愈多,所以春天是最適合外出踏青的好時節。花草樹木鳥蟲禽獸經過一季蟄伏休養,在春陽照拂下展現欣欣向榮景象,多走訪多體驗,身心靈在獲得大自然療癒力之後,會讓人更健康更快樂更具開創新生活的底氣。 這道理,不難懂。當你看到小小種子突破厚土硬殼,奮力挺出嫩芽新葉,讚嘆之餘也心生敬佩,一棵柔弱植物都能不畏艱困環境努力求生,那堅強的意志力,可為人師。當你看到山巔海角絕處生長的奇花異卉,活得瀟灑超脫自在,就能體悟「生命貴在磨難」,歷經越多磨礪的生命,韌性越強,分量越重。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在增長見識與深察體悟之後,方能建構更健全圓滿的人生。如同那童詩裡的小燕子,正因牠走遍大江南北閱覽千山萬水,才不至於像青蛙、田鼠、蜜蜂般以管窺天、以蠡測海,見識淺陋眼光狹窄。 趁著春光無限好,放眼去看,放心去飛,把人生過得像彩虹般絢麗精采。生命可貴不在長,而是在活得精采。
-
辦好「無形」年貨
隨著時代的進步,受到傳統家庭制度沒落、電子通訊、網路和交通運輸普及的衝擊,過年的年味似乎愈來愈淡薄了。 雖然年味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我們可以從視覺、聽覺、味覺與氣氛幾個方面找回年味。貼春聯、看電視特別節目屬於視覺的年味,閒話家常、外出拜年是聽覺的年味,全家圍爐算是味覺的年味,至於大掃除、辦年貨、發紅包以及穿新衣,則屬於氣氛上的年味。 談到辦年貨,每到過年前夕,大家都會毫不吝惜地趕辦「有形」的年貨,卻忽略了無須耗費的「無形」年貨,那就是:準備好的心情、吉祥的祝福話,期望能在年假中快快樂樂、平安和諧地和家人共處。 社會價值觀在改變,或許很多觀念與做法也要跟著調整;然而,如果想要辦好年貨、找回年味,用心與人情味是絕對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