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貓孔
每種生命終究是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的位置旁邊坐著三隻貓,這三隻貓輪流跟我聊天、說話。 也只是喵了幾聲便就此作罷。 貓像孩子,好像好像。或許,貓本身就是孩子--引頸企盼著的雙眼--透射出湖水碧綠的光圈;期待著你溫柔大手的撫摸--如此天真的眼神。 貓。瞳孔深處透出孩子的天真,卻也殘酷。而渴求溫柔的叫聲卻只能夠--竟也能換來幾湯匙算計著的貓飼料。 瞳孔喵喵叫了幾聲。 「嘿。」你大手撫著貓咪。貓咪輕巧的力道反頂著你的手心,享受著你手掌紋路的摩娑與愛。「肚子餓了是吧?」你心裡這麼想著。然後隨手便取了幾湯匙的貓食,溫柔地、像在灑下種子似的,倒在貓咪的食碗中。 整個過程除了手掌的摩娑聲外,便只剩飼料掉落、碰觸到塑膠食碗的悶響。 貓咪喵喵叫了幾聲。貓咪低著頭咀嚼。貓咪心裡想著的是你又錯了。 還是繼續低頭咀嚼、吞嚥這錯誤的給予吧。反正不吃白不吃,呵。 孩子終究還是會給貓拉拔長大的--只可惜貓兒並不會養孩子,更不會變成任何孩子。
-
1到0的距離
我們不約而同的說出這麼一句,那是因為我們都清楚彼此生命中,有一個重要角色已從這個世界退場。那時我惶惶然終日,因為我不知道父親過世之後,究竟去到何處。本來一個活生生具象的形體,突然有一日停止了脈動,然後切斷了所有關連,你再也看不到這個人,再也聽不到他喊妳,再也沒有…… 「死亡是另一次生命的開始。」你說。 「死亡是另一次生命的開始。」我認同。 「生命有其循環性,死亡是自然現象的凋零,不是人為的,妳懂嗎?」 時間是很好的治療劑,慢慢的,我明白精神是不死的,所以我們才會懷念前人的種種。那麼既然精神超越肉體,仍然存在後代子孫心中,那就是另一種存在了。 我當然懂,懂你仍然擔心,擔心我是你初識時候的我。 其實我明白你是矛盾的,你也看到我經你引導及自我覺察,漸漸走出困境,活出個人風格。然而你還是憂心,面對你如此誠摯的關懷,真有不可承受之美。受與不受,都有一份悽愴的美,你明白嗎? 算了,不和你談這些敏感的話題,只和你分享前人的詩就好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有人作了曲配了樂,唱起來很好聽呢,你要不要聽聽看?」 「那麼請妳為我歌這曲。」你突然古代了起來。 文謅謅的你看起來更像書生,我當然願意為書生歌一曲嘍。於是我緩緩唱出輕靈的旋律,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何處有 何處有 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 杏花村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
-
●傳奇小說問鼎
「哈哈,不用再看了,你的為人我們都知道;從國中時你就是這種個性,真是感佩!當初我就跟巧麗打賭說,別說你家人反對;就算天崩下來也不可能阻止你,你看看這是什麼! 」慕容志從抽屜裡拿出一張文宣,原來是重耳的參選聲明: 仙洲子弟重耳參選民代敬告鄉親文 在饑饉與炮火的交替中,童年匆匆離去;在烈日與訓練的軍校裡,青春不曾留白;在事業與家庭的奔走中,我已步入中年。而今,我總算能安詳地在大學教書,這樣清高的日子有什麼不好?卻為何要踏上詭譎多變,本就不屬於我的政治路?是因為: 我愛仙洲。我愛我的中華民國,更牽掛我的父母地:仙洲。但是,我不能只是書生論政而已。我要實踐這些理想,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所以,我必須從政! 然而,沒有財團的背景;沒有顯赫的宗親,豈非徒留笑譚?但是,重振仙洲,義不容辭;報答鄉恩,就在今朝!況且: 重耳堅信:上天難欺,鄉親明理。回首十餘年來為了鄉親權益,遠在戒嚴時期,重耳即不顧利害,冒著抗命的後果,發表文章抗衡爭取。十餘年來始終如一的志節,相信鄉親會給重耳實踐的機會! 重耳用什麼來重振仙洲? ──反賄選:留給子孫純淨的心靈! ──重環保:留給仙洲繁榮的契機! ──興教育:留給子弟成功的能力!
-
途中
途中◎弗瑞 出生已病的,癌的,罕見疾患的,末期的,全聚於斯,台北的中途之家重症病房;她們來自台灣各地,需要的醫療在這兒,然父母得工作付醫費,無法陪伴,只好宿舍於斯。 少見超過十五歲的,一來,活不到十六,二來,過了十五,看盡生命的灰,加上青春叛逆,也自我放棄。 她們圍頭巾、戴帽子、裹紗布,窗明几淨,陽光穿烈,她們有笑,但角落的澀暗怎麼也不亮,或許只有上帝幽指一點才會閃耀。 隔壁床的他說肚子痛,自行坐上輪椅,滾輪到護士那兒,八點半去的,如今就寢,還不回來。 她們冷冷漠眼,雖閉著逼睡,但進不了夢,既是身體無法供應輕鬆悠眠,也是害怕,萬一做了夢,靈魂會不會被愜夢吸引,不肯返病身?她們已答應父母、同學、師長,九月開學必定回到座位,所以不能深睡,怕跟他一樣,走出門,永遠靜臥。 清早,中途之家的義工媽媽照顧她們,眾人眼色輕然別過他的空床,已經演的習慣,習慣了每小時得針刺身體注射,習慣了每三天要吃一次會嘔吐、胃絞痛、呼吸困難的放射線藥,習慣了救護車驚鳴,習慣了新朋友、舊知己出門就消失,習慣了大人說離去者是被父母接回家的偽詞,習慣這裡是生命倒數的途中。 「明天是你的生日,要什麼禮物?」她問他,他是要滿十六,她是剛滿十五,兩人本該為了考進第一志願昏天暗地的讀書,但書本早已遠離。 他撫著不能用力的手骨、大腿骨想,摸著空水杯想,他連喝水也有限制,身體無法循環,得以注射方式獲取一日所需飲用水量,他摸著肚子想,摸著那道剛開刀的長縫疤。 有了,他說,「想喝酒。」 「太叛逆,你未成年。」 「那麼,吃巧克力?」 「誰能吸收?」 「吸毒?」 「已經在用了。」 「抽煙?」 「你是不良少年嗎?」她皺眉討厭。 她咳了兩聲,有些血絲,氣管纖維化了一半,用點力就會裂。 她認真語道,「我會替你準備最完美的禮物。」她走出房間。 他望著窗外夏天清亮景色,幻想海水波浪嬉笑,陽光溜過他的眼,擋住他的視線,讓他看不到救護車來了。 午夜,男護士一一巡查,檢閱她們的生命跡象,看看有無異常。 十六歲的生日鐘響後沒多久,男護士抱起他,離開中途之家。 她真是為他準備完美的生日禮物,她帶來天使的笑容,在日出時,在醫院冰冷庫房外喚他,為他穿上美好雪羽,乘著東升之曦,前去縱情無憂的雲端。
-
時光
時光,如何定義呢?可泛指日子或時間。時光,亦可分解為時間和光陰。那麼如何解釋時間呢?對人類而言,時間是現在的進行式,它伴隨著生命體從生存走向死亡。它永遠使事物改變「現在」,使「現在」變成過去。當時間不斷變化,它能使任何物體老化。依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而言,時間和空間不分開存在,它們結合為「時空」。在「時空連體」中,對每一個體而言,所有的過去與將來,都在一個點上相會,而這「點」永遠是現在。 古人對於時光(日子、時間),描述於詩詞,給人有體會與感受。例唐·韋應物(西郊燕集)詩:「濟濟眾君子,高宴及時光。」唐·韋莊(關河道中)詩:「槐陌蟬聲柳市風,驛樓高倚夕陽東。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平生志業匡堯舜,又擬滄浪學釣翁。」紅樓夢第五十七回:「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稱心如意呢。」等皆大概意謂時間(或日子)過得真快啊! 另〈易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天「行」健,就是宇宙順其自然運轉,在時間中流動之意。因其循環運動,此天「行」健,讓人感覺「時間」是有方向的,如同時間在手表表面以順時針迴轉一般,可肉眼看出時間分秒在流動。 從科學觀點而言,時間和空間一樣,是沒有方向限制的,時間的方向感是人類心理的錯覺,空間的方向錯覺,則大部分是不同的時間造成的。至佛家所謂的「無常」,即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無常」這個概念,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時間,事物在時間中瞬息變易,永不停止。 現今的人,對時間有不同的詮釋。例時間可以淡化愛恨,也可能激變心境;善待時間變化,不同的時間,能產生不一樣的情緒;時間可以管理,以筆錄條載方式,記錄待辦事項;利用時間累積財富(人脈),也利用時間清理人情世故;跳脫時間的局限,不要讓時間回到原點;對於時間常感慨與困惑者,勿與之論歲月;可以定出時間的方向,作為將來努力的目標;再者,千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人生在世,不論上學或就業途中,隨時可立下一個開端,先管理好時間,再管理好自己。此舉或許有助於扭轉頹運,而能邁向成功之路呢! 至於光陰,它是現在的過去,它也是時間的產物。一般而言,人們常追憶逝去的光陰,回味遺憾(美好)前的時刻,重享歷歷在目之情景。設使光陰能倒回,回到從前,則彼情境便是過去的現在。過去的現在即使重現眼前,因時空依然不變,則情境又怎能預期?情境如無法改變,此刻我們又如何能消除(重溫)彼時所謂的遺憾(美好)光陰呢? 回到過去,最大問題是所謂的「祖父悖論」:一個人穿越時光回到他祖父還沒有生下他父親的時候,殺死他的祖父。這個世界上沒有他的父親,當然也就不會有他。那麼,又怎麼會有「這個人」回去殺死他的祖父呢?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這個人」去殺他祖父,那麼「這個人」顯然又確實是存在的。(註一)我們及我們身邊的事物是從過去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相對來說,時間就是不斷的過去。這就像我們看車外的景物,總是反方向的飛逝一般。但關於這種說法,也有人提出了歷史一致論和多重宇宙理論來作為解答。否定時間旅行的人也會指出,如果未來的人能夠回到過去,那麼我們應該早就看到很多從未來回來的觀光客了;但這種理論是較沒有任何依據性的。雖然目前時間旅行還沒有任何實質的科學證據,但同樣的,目前的物理也還無法排除(能回到過去的)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註二) 古人對於光陰,賦之於詩詞者,以傷懷感慨居多。例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流水。」意謂光陰似箭,如白駒過隙。如流水逝去不返,勸勉人們多加愛惜,勿等到一事無成才來悔恨不已。至於江淹(別賦):「明月白露,光陰往來」及曹丕〈典論‧論文〉:「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意謂光陰無時或刻地自眼前消失,讓人無法自覺。再有王羲之勉子寫完一缸水,嘗謂:「快樂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等則有人生如寄,歲月不居之感嘆! 清末·朱自清(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民國·翁志萍(光陰頌):「光陰,光陰!逝者如斯兮,棄擲埋沒,糞土不能銷蝕。光陰,光陰!不捨晝夜兮,焯若星月,何曾隱晦墜失。光陰,光陰!去者如彼兮,隨波逐流,放蕩乎非此時。光陰,光陰!夜以繼日兮,逆來順受,勤勉之永不遲。」等皆略述光陰易逝之梗概。(註三) 時光可以定義,如文前所述;時光亦可說無從定義,如同「時光隧道」一般,人類不可能在時間流裡旅行,因為人類只存於三維空間;然就精神、意識而言,我們卻可藉繪畫、書籍等「時光隧道」,與過去和未來的世界溝通。 吾人以為,光陰為時間所產出。與其追思回憶,感歎光陰易逝者,莫若及時把握現在,善加利用時間,期所當期,為所當為,則斯人,或可底於成矣!(註四) 附註: 一、此小段參考琉璃帳網站。 二、此小段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料。 三、部分內容轉引筆者(光陰頌)一文。 四、全文僅為筆者個人讀書心得彙整或看法,非必為學理或原則。
-
●傳奇小說問鼎
回祥和山莊時,雯娘早已至機場,換好衣服後,想起找誰談心呢?回競選總部嗎?面對一群理念天差地別之鄰居;甚至存心發選舉財之鄉親,只有更煩。想一想,到慕容志那裡談談心吧,至少他們夫妻還可以說上話。 一進慕容志店裡,只見他一臉驚愕:「怎會發生這種事呢?又不便打電話給你,怎麼回事?怎反賄選者竟成賄選者?」 「對啊,阿志昨夜一直在為你擔心。」巧麗邊倒茶給重耳邊說著。 「我們多年同學,是非清濁不用我來說,真他媽的不知那個混球陷害我;更可恨是那些吃飯的檢調司法人員,久駐仙洲島,我就不信他們不知真相,竟配合賄選者來打擊我!」 「看你,脾氣又來了,也不要怪檢調司法人員,有人檢舉他們當然要查;當然對那些買票高手,人家早就在家裡等著就職,但能怎樣?也怪咱仙洲老百姓不爭氣,視買票為理所當然事,當初就勸你不要選,算了,先喝口茶再說吧!」慕容志笑著安慰重耳。 「聽說童家也被查了,不過法官沒准檢察官的拘押聲請;至少對你沒這樣,應該沒事!」巧麗再度給重耳倒茶。 「清白受毀,生又何歡!」重耳痛心說道。 「沒那麼嚴重;你如此剛毅個性怎能從政呢?」慕容志力勸道。 「你們看!」重耳覺得多說無益,從口袋中拿出一張複印信,拿給慕容志: -漢家兒郎出邊關;誓死報國不生還。- 明公校長道鑑:收信平安,久失音問,諒必鈞安。自八十八年辱承厚愛,先後賜了鴻著《感懷集》及誨文後,重耳有感國事日艱,因而赴美進修以備國用,此期間,無日不憂國事;每著文力倡氣節、正義。但終因人微言輕,成效不彰。是以重耳痛定思痛,決定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悲心;效觀音下凡之悲願,投入明年初民代選舉。一者希望發揮良弊之功用,更重要的是唯有從政,才有救國的舞台,以保中華、救人心,不負士報國恩之春秋大義。但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也。念重耳乃一介小民,何來財務支撐龐大選舉經費?感先生深知重耳,心誠天鑑,若真有神,定能証明重耳救世之心,志潔之貞,是以敢以恭謹之心,效法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方法,懇請 鈞長贊助重耳。義舉之行,無以回恩,願赤誠保我中華民國以報。耑此 不週處尚請寬宥,即頌 道安 晚 重耳 敬呈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六日
-
1到0的距離
其實我只是希望更清楚自己。我想當一個人能更透徹自己,將更能接受自己,才不會因為旁人的打擊而失去信心,也才能更無怨的在生活裡。 對於我的同學映秋,我也這麼建議。 然而,自我探索一事若非是自己察覺有此必要,而願意改變自己,否則是無效的。倘若是來自於他人的建議,反而容易形成個人的防衛機轉。牆,於是越築越高。 看著映秋越來越沒笑容,越來越愁眉不展,其實是不捨,但就算我說再多,如果不是她自己願意掀開表面已結痂的多年瘡疤,好好清一清其中的膿瘍,她當然是見不到能夠真正痊癒的時候。 「妳很有勇氣,一次又一次分析自己。」 「你不是說要讓自己快樂嗎?」 「說的也是。」 「我這樣無非是要讓自己可以快樂,真正快樂,不致人生來去一遭,卻是迷迷糊糊走著前人走過的路,憨憨傻傻的,不知所以然的重蹈前人覆轍,然後在同一式的窠臼裡跳脫不出。」 真的,心靈能夠快樂平靜的人,通常對自己各式各樣的行為,都能坦然接受,因為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最重要的是,他也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他必然不會做不該做的事。 要清楚什麼事是該做什麼事是不該做,也得經歷一番練習啊。你說我有勇氣剖析自己,其實大半動力來自於你不斷的鼓勵、支持與協助。 「奇怪了,我們在談論四這個數字,談論翁森的『四時讀書樂』,怎麼變成談到自我解析這上頭?」我詫異什麼時候話題岔開了。 「是在講『迥然吾亦見真吾』這一句,自然連結過來。」你回答得自然。 「喔。」 好吧,即使是因為聯想而把話題岔開,就讓我再把它導正回原來的重心吧。 「人們不喜歡四這個數字,或許和另一個有關生離死別的節氣也有關。」 「妳是說清明?」 「嗯,清明。」說了清明,情緒自然就肅穆起來。 清明就在四月初,梅雨紛紛落,彷彿老天陪著不捨離開人世的親人。 「你有這樣的經驗。」 「妳有這樣的經驗。」
-
●民宿365告別「在水一方」
今夜星光燦爛,我望著北斗七星指向北極的方向,在院子裡悄悄的與你道別,請你不用傷懷,也不要怪我,現在時局兵荒馬亂、亂糟糟的、沒個準的,我不是沒努力,而是無法努力,我想告訴你,不得不放棄你的理由,我知道,過去一年多的歲月,我們相處愉快,我們給許多遊子安慰,他們都很喜歡你,有人一再來看你,讚嘆你,在過往的歲月裡你表現的很勇敢,挺立在星光裡直到我的到來我們相遇,我一向喜歡隨緣,也珍惜機緣,今夜,我跟你道別,希望你有更好的歸屬。 他們說有人研究過你,說你不適合當民宿,說你適合當展示館、當賣店,我一直無法告訴你實情,因為我並沒參與其中,雖然我短暫的擁有你,雖然我努力的展現你的風華,雖然我們業績排名不差,我們的努力就到今夜為止,你知道,我們除了理想也必須學習遷就,人生就是這樣,你只能努力展現你的理想,卻不能要求別人認同你,不過,我很得意的告訴你,我們有許多朋友喜歡你,他們捐書給你,他們用文化襯托你,用美麗的照片呈現你的過往,你的建築圖騰與語彙都獲得他們的珍愛,在這裡我們歡樂過、我們上課、唱歌、拼圖、泡澡、觀星,無數的夜晚我們這麼歡欣相遇。 想到剛開始遇見你,悸動的心無法跟你相契,一夜夜一次次我在院子思索著,你安靜看著我,我們一步步找到合適你的光采,那時的你只是有光鮮的外表,等待著我們的到來,我思索著如何展現你的優雅,你的氣質很特別,需要慢慢凝聚中心思想,還好我同學適時伸出援手,將他深厚的文史底蘊豐富你,展現你的雍容華貴,還有我阿舅用花藝巧手增添你的美麗,與其說是打扮你,不如說是找尋屬於你獨特的風華,這過程直到此刻都令我動容,你一定記得每天辛苦打扮你的阿月,樓上樓下忙個不停,還有我的好夥伴阿秀,時時幫我照護著你。 記得來自南洋的子孫返鄉進住,開啟我們的第一章,我們接待過遠至歐洲、加拿大、美國、日本的遊子,他們都很喜歡你,你知道嗎?最近來的法國一家人,在院子早餐、喝咖啡、看書、告訴我們這裡很像歐洲,我要告訴你你很稱職,這一切不是你的錯。我只能告訴你,雖然我們願意努力,可是卑微的聲音隨著三月的北風吹到霧裡的六月,正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勇敢了二個月,才慢慢卸下你的裝扮、一件件一世情,這些友誼珍藏我心,曾經我們為你投注感情,用我們細膩的心呵護你,牽著你的手一步一步走,熄燈號響起,即使我們萬般無奈、萬般不捨,也只能留與風中無聲的嘆息,今夜夜色很美,我期望有人比我更賞識你、珍愛你,我已經無法繼續照顧你,別了,我的朋友,在得月樓旁的你,當星空繁星昇起,別忘了曾經我們相遇,別忘了愛護你的朋友,別忘了打起精神訴說過往的扉頁,千萬別讓自己像金門的雨季五月霉掉了,而我就在附近,默默的祝福你。
-
搭公車初「情」後「語」
油價飆漲,通膨壓力嚴重,民生物資也隨著油價漲聲四起,在薪水不漲的同時,民眾荷包縮水,叫苦連天,此時也都不約而同的當起「省主席」來了。馬政府上台後,不避諱高油價的政策,緊接著開始倡導節能減碳做環保,民眾也跟著動起來,這是一件好事。 我原本每天從金城開車到山外上班的,今晨起了個大早,也響應馬政府的政策,捨轎車步行到金城車站搭免費公車上班。難怪金門被評為全國最快樂的城市,有免費公車可以搭,金門人多幸福啊!這個時候你我都應該盡情的享用,不但當了「省主席」,又能節能減碳做環保,更不枉政府一番美意。 家離車站步行約十五分鐘,六點五十分出門,到達車站才七點五分,稍候即可搭上七點二十分的車到山外。這一趟可以省下油料費三十元,一天就能省下六十元,長此以往,一個月下來至少省下一千二百元,那是我一個月的午餐費。 健步去搭公車另有意想不到的附加價值,除了可以運動十五分鐘有益健康外,行進中還能享受和美的晨曦,呼吸清新的空氣,偶有涼風拂面,陣陣樹香撲鼻,耳際還不時聽到悅耳的鳥叫聲,帶領你和早起的路人道聲「早安」!對於即將開始一天辛勤工作的人來說,這種種感受不也是轉換高油價心情的觸媒嗎! 在車站候車,與其他人規矩排隊等車,幾位滿頭白髮的阿公阿婆剛從到站的公車下來,手上都提著不算輕的東西,七嘴八舌的彼此打招呼,詢問彼此接下來的去處,討論著公車的時刻,到山外幾點,回嚨口幾點,去水頭幾點,嘈雜的聲音,在車站裡喧騰起來,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此時,車站裡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有馬上要去做的事情,彼此討論著,相互關心著,尤其是在這個最快樂城市的生活環境裡,更顯見這種氛圍的張力。我突然覺得這才是今天生活真正的起點,工作的心情也從此刻活躍起來。 這時往山外方向排隊上車的人越拉越長,不知何時隊伍前頭側邊的空位上站著兩位六、七十來歲的老媽媽,一位略胖帶著兩個高粱酒紙箱的東西、一位瘦弱提著手提袋,她們無視隊伍排得有多長,也沒理會規矩排隊的人,更絕沒去想排隊的人會有什麼反應,她們悠然自在的聊了起來。此刻排隊的人也無視於兩位老人家的插隊行為,倒是欣然的傾聽她們在聊些什麼!我在想,「排隊」是為了爭取一個座位,規矩排隊的國民是文明國家的表徵,但是「禮讓」更是高層次文明的表徵,有懂得禮讓的國民,代表這裡是文明的國度,祥和的社會,今天就算老媽媽上車沒有座位,我相信會有人讓出一個座位給她坐,雖然車上已標示有「博愛座」,但是就看你做不做。公車進站了,大家魚貫上車,只見排在前頭的人很自然的幫著胖老媽提東西,攙扶她上車。此時,我心中又是一陣欣欣然!原來車上有「博愛座」,等車時也有「博愛做」,只是前者出於規範,後者出於仁愛,而金門的文明和大家庭的溫馨,也從這裡瞧見了! 公車載著滿車的文明和溫馨,準時從金城車站出發,我坐在駕駛座的後座,凝視著車窗外,大家也都很安靜或坐或站的望著窗外,公車行進中連靠兩站都有人上車。剛過無名英雄銅像,榜林站又上來兩人,已有點擠的車裡,大家很自動的向後挪一挪。此時,兩位老人家像是唱雙簧似的又聊了起來,無視於窗外伯玉路兩旁枝椏翠綠的小葉欖仁,像一把大傘,罩住襯托它那美麗身影的紅葉鐵莧、金露花、杜鵑和扶桑,它們在林務所園藝工作者細心的安排下,很有層次的綻放出初夏又紅又綠的美麗景象。 「又要寄什麼吃的東西給兒子喔!你嘛是真有孝子孫呢?」瘦弱的老媽用熟悉的口氣問略胖的老媽。 胖老媽很樂和回答說:「一箱是蚵仔乾、肉粽要寄去台北給老二,另一箱是給住山外的老大。」 「因為那些孫愛吃,老二做代書住台北,老大住山外,孫都在讀書,很少回來祖家。昨晚想孫子想到睡不著,今天就來寄東西,也順便看看老大和孫子。」胖老媽接著說。 「你為什麼不叫老大開車來接你?」瘦老媽又問。 「車油這麼貴,從后面(指太武山以東的區域,是金門早期習慣的區域口語分法)到前面(指金城金寧區域)路途很遠,反正搭車也不用錢,閒閒的自己跑一趟,不用麻煩兒子,也省點油錢。」那位胖老媽很從容的回應著。 又是一位「省主席」,而且還是一位慈祥和藹又節儉,身體健康又環保的老「省主席」。我並不知道車上其他人的想法,至少我看到什麼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金門這個傳統社會裡,父母的對子女的恩情,並不會隨年齡和經濟環境而有所改變,而且還必須顧慮到讓子女沒有偏心的感受,天下父母心也莫過於此。 公車繼續往目的地奔馳,兩位老媽媽的對話,一直在我的耳際間放送,窗外的小葉欖仁,一株株的往後衝,低層的花木,不停的變幻形態和顏色,令我目不暇給。 當公車從胡璉銅像上坡,突然陽光不見了,眼前呈現的是綠色隧道的太武山路段,公車進入太武山公墓再迴轉到國父銅像左轉往山外方向,這個路段的植被自然完整,透露著自然綠色廊道的意象,人或車行走其間會覺得心曠神怡。這也是自己開車時常走的路段,只是沒有像搭公車那樣毫無戒慎,而能自顧去感受車裡車外的景象,真實的觸覺到公車上人生的戲劇效果。 公車抵達終點站山外,靠站車門打開後,大家都拿著IC卡往車門挪,很有秩序的魚貫下車,電子票的感應器「嘟!嘟!」不停的叫著,只有我仍不動如山的坐著。禮讓的行為再一次上演,兩位老媽最先下車,當然又重演上車時的那一幕,只是主角不變,配角換人了。這回我清晰的聽到,那位帶東西的胖老媽很有禮貌的向協助她下車的人連聲說「多謝喔!多謝喔!」那人點點頭回應「沒關係!免客氣!」就走了。我往後看,車箱裡剩我一人,趕緊站起來,拿出IC卡往感應器貼觸,說也奇怪,出現的聲音是兩聲「嘀嘀--!」,而不是一聲「嘟!」指示燈是個X字,司機要我重來一次,還是那個X字,這下我有點緊張,上車可以,下車卻不行了,司機又要我重來一次,並指導我以IC卡的背面貼觸感應器,這下就聽到「嘟!」的一聲,緊張的心情消失了,下車時連忙向司機說聲「謝謝!」。 公車站裡空蕩蕩的,剛下車的人都走散了,這時我心裡有些猶豫,怎麼會有曲終人散的心情。抬頭忽見高掛在牆上的時鐘,正是七點四十二分,才恍悟這是我要去上班的時刻。 出車站見晨光灑遍山外的街頭,四季展現不同風情的木棉樹,才剛褪去盛春時滿樹橙紅的濃妝,正展現初夏時鮮嫩翠綠的淡雅,直立的樹幹長滿明顯的瘤刺,頂著綠油油的枝葉,矗立在停車場的四週隨風招搖。看似一身傲骨的它,象徵金門民性的堅毅,未來的發展前途燦爛,金門到處可見它的身影,所以自然也被選為金門的縣樹。高大粗壯的外表,有個高貴的外稱叫「英雄樹」,正與戰地金門相得益彰。 穿過木棉道,直往辦公大樓方向走去,有人跟我打招呼「今天搭公車上班喔!」「是啊!不開車省油錢嘛!」我有點不好意思的回應著,對我長期開車上班的人而言,要轉變這種心態,需要一點適應期。不過今天在搭公車的過程中,我已經很快的找到轉換心情的出口,以後搭公車對我來說是一件既健康又賞心悅目的事情,大家一起來搭公車吧!
-
朋友們﹐謝謝你
我從沒問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只知道我該以什麼方式去交朋友,才能讓我交到更多的朋友,但這真的是我要的嗎?他們對我是真心的還是虛偽的,其實我很清楚,我只會以東西去吸引她們,一旦東西沒有了,他們還會是我的朋友嗎?只不過才一天沒有帶東西,就一整天很少有交集,常時的我很愚笨,總以為有一天他們會真心的把我當朋友看。 上了高職,我終於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了。我難過時,他們安慰我,也許偶爾會有點小摩擦,但很快就能說清楚;我生氣時,他們會當我的垃圾桶,聽我述說一堆的抱怨;當我做錯事時。他們不會怪我。只會跟我說說道理,讓我明白事情的對錯;有時會無意間忽略我,我會很難過、很生氣,這種感覺我從來沒有過,原來我一直都在渴望一份真情真義的友誼。 這段摯情讓我很高興,但也害怕失去,有時候會想:「萬一我們都畢業了,你們還會記得我嗎?我們會當一輩子的好朋友嗎?」一堆一堆的問題,都使我感到害怕,我只是想要一份永久不變的友誼,但它會很難實現嗎?對以前的我來說,是很難很難,現在呢?雖然我希望我們能永遠不要畢業,永遠停留在這最美的時刻,但我更相信我們會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即使我們分開了,這份情也不會消失的。 友情,是世間上最珍貴的寶物,每個人都需要它的存在,每個人都在追求它的到來,不論多久,這份真情都不會改變的,只要你相信,這份真情就會陪你走遍天涯海角,一起感受無數的喜怒哀樂,我真的很愛我的朋友,謝謝你們。
-
1到0的距離
一聽我把剛剛的歌詞又用了一句,你忍不住又給我打氣。 「妳看,妳腦袋瓜很靈活,很會做連結喔。」 你這一說,我不禁臉紅,趕快要岔開話題,繞回原來翁森的「四時讀書樂」。 「嗯,說到冬季,我就把四時讀書樂的冬季篇念給你聽吧。」 『木落水近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即便是寒冬,古人也能自尋讀書樂趣。我的說法你不以為然,你為今人辯駁,「現代人若是喜歡讀書,也是不分四季,甚至天天都是讀書天。」 「是的,像你就是了。」 你是個很真的人,我想在浩瀚書海中你早已悟出人生哲理,你坦然面對所有的人事物,而這正是我該要學習的。 翁森這個冬季篇中,我喜歡那一句「木落水近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然而,我們真的能看清自己嗎? 古人在書冊之間就能有所領悟,今人呢?許多人經由一些自我探索的課程,和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對話,對自己的傷痛一次又一次的撕開,才能漸次清晰見到自己原來的面貌。 人類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念頭,都有它緣起的根源。如果不曾去深入了解,永遠都無法透徹行為模式背後深藏的意義。 「妳一定要把自己剖析得這麼清楚嗎?」你臉上滿是不解。 「我?」
-
三束手抄短詩
1‧很薄的黃昏 接近調色盤的寂寞 我聽見一盞落日緩緩的敲門 沿著庭簷喃喃的說話 躓躅棲止不肯離去 只為眺望夜裡點燈的人 2‧田園荒蕪的盡頭 滿山遍野都是被扔掉的童年 老日子喘喘淹沒一畦畦的輕聲細語 聽來像是碗裡茂盛的鄉愁 餓著舔舐隆起的疤痕 3‧牽掛是瘦瘦的水聲穿鑿 風雨眉批走過斷章遺址 鄉關一層一頁挖掘 我聽見母親沉睡的脈搏 和土地呼吸一樣 靜靜的在記憶萌芽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