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大箍呆
某天,虎嬸仔心血來潮,決定炒一塊肉乾來吃吃看。她掀開缸蓋,伸手進去隨便拿出一塊,雖然「硬硞硞」,但卻沒有嗆鼻的臭味,反而有柴灰的味道。她不免暗自高興,想必這些肉經過她的烘烤,已不會生菇發綠又生蟲,一定能夠保存很久,讓她天天有肉可吃。如果不是她頭腦好,利用煮飯或煮豬飼料、燒柴火時把它烤乾,萬一再碰到這種太陽躲在雲層堆裡的陰雨天,勢必會眼睜睜地看到它發臭生蟲,然後拿去餵狗,替長年吃小孩大便長大的狗兒加菜。 虎嬸仔先把肉乾洗乾淨,因為硬硞硞的關係,不得不先把它放在水裡浸泡。待泡軟後再切片加上作料下鍋炒,一旦炒起來,絕對是一道芳絳絳的美食。儘管它放太久而失鮮,聞起來仍然有一股濃濃的漚味。可是能吃的東西,她不能暴殄天物,雖然曾經發臭又生蟲,但經過她用柴火烘烤,或許寄生在肉裡的細菌,都會被烤死。如此,吃起來肚子就不會痛,也不會落屎;而且有肉吃,總比食安茨糜配菜脯好上百倍。 可是還有一個大問題,任憑她把它炒得芳絳絳,但她心知肚明,夭壽大箍呆寧願食安茨糜配菜脯,也不會動筷子夾一塊放在嘴裡吃,簡直是不知好歹,也辜負她的心意。尤其她年事已高,牙齦有些萎縮,牙齒也掉了好幾顆,還有一顆臼齒在搖動。若要吃這些烤過又炒過的豬肉,或許會有一些困難。儘管用水泡了很久,但豬肉吃起來還是「韌痡痡」,豬皮則是「硬硞硞」,而且「無甜無味」、「無味無素」,還漚香漚香,空有一個「豬肉名」。(一四八)
-
整頓書架
手機資訊 發展迅速 紙本書籍 越少翻讀 看滿塵的書架 決定整理 過往數十年的點點滴滴 感觸 千絲萬縷 雜誌期刊 月刊週刊 暢銷前十 推薦名著 竟然 一如新購 我 凝視 驚懼 膽怯 書名 著者 知曉 內容竟無絲毫煙雲 日日相見 陌生如初識 泛黃詩詞文集翻出 一篇 一篇 未寫竟的文稿 展讀往日舊文 當年 青春飽滿 綻放如豹雄心 夢想飛騰如箭 漫漫征途 漂洗滄桑 如今 手足老繭 額頭深溝 時光築起高牆 夢想和歲月 一起荒蕪 桌上地上 成堆書籍 見證我 青年壯年老年 稜角鋒芒 到 沉靜無言 到 圓融自在 書本引導 思想雕鑿 修行頓悟 助益良多 今日捨離回收 再次拜謝 心有喟嘆 卻 了無罣礙
-
瓊瑤的第一個戀人——我的母校的蔣仁老師
窗裡是沉悶的世界,窗外是如煙如雲的夢幻。 ──瓊瑤 我認為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都必須抓住機會,至少談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不論結果是幸福的還是苦澀的,只要是曾經魂牽夢繫、難捨難分過,那便是十分值得了! 瓊瑤的第一部小說,也是林青霞的第一部電影《窗外》,是描寫瓊瑤自己年少時一段苦戀的故事。相信現在已經是85歲的瓊瑤在午夜夢迴之時,這段戀情在她心中仍舊激蕩不已。 瓊瑤18歲就讀北二女的高三班時,與大自己25歲、時年43歲的國文老師蔣仁相戀了!瓊瑤的母親極力反對這段戀情。她想方設法取得瓊瑤與蔣仁合寫的一本日記以後,拿到教育部去告發蔣仁,造成蔣仁遭北二女辭退。之後瓊瑤也因為母親阻斷這段戀情而自戕過。 蔣仁先轉到中壢高中,之後再轉到我的母校左營高中。在我高中三年當中,在校園中不時可以看到蔣仁老師的身影。推算起來,我高中畢業那一年,他已經有63歲。我對他的記憶已十分模糊,只記得他頭髮梳理整齊,中等身材,時常穿著白襯衫,有著濃厚的文人氣息。 他始終是教他最拿手的國文一科。據曾經被他教過一年國文的同學說,他上課時從來不提瓊瑤,也不提那段戀情。當時小說版與電影版的《窗外》都已發行,全華人界都知道那段戀情,因此同學們更不敢問他那件事了! 蔣仁老師的國學基礎非常深厚;隨手捻來,盡是詩詞歌賦,難怪喜歡文學的瓊瑤如此欣賞他。他上課不趕進度,感覺比較像是在教研究生。他也不會給壓力,還告訴同學們:「你們想聽就聽,不想聽也沒關係,只要不妨礙其他同學就好了!」 蔣仁老師跟電影裡「康南」那個角色的形象還是有一段差距的;當然我讀高中時,與電影中的時間背景已相差了近20年。他的煙癮很大,因此牙齒上積了很多煙垢。他的鄉音很重,又有缺牙,因此聽他的課是有些吃力的。如果讓瓊瑤看到20年後的他,恐怕會很心疼吧? 蔣仁老師在我們求學那些年身體就不是太好。他假日時會坐車去高雄市區走走。大約在民國68年,也就是我們畢業之後三年,有一天,他竟然在從市區回左營的路上猝死了!拋下了世間一切的恩怨情仇。 他一輩子深愛著瓊瑤。瓊瑤曾經寄錢給他,但他並沒有把那些錢花掉,而是拿去做了一套壽衣。他曾經對朋友表示:「這不僅是一套壽衣,而是編織了兩人的真誠與純情的一套衣服。我要穿在身上到任何一個地方去。」 師生戀、老少配不太容易為社會所接受,然而,我仍認為終身守著這份愛情的蔣仁老師是一位有著高尚情操的君子,也是一位純情的男性。
-
【浯居吾述】 夜雨讀詩憶往,杯酒敬華年
清明之後便是穀雨,這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人間即將揮別春天,迎來萬物快速滋長的夏季。而深夜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雷雨,將酣睡的我給驚醒,或許是濕氣的關係輾轉難眠。索性起身拿了那瓶很少被關注的高粱酒和一口杯,坐在書桌前翻了本詩詞集錦來當「下酒菜」。本以為可以很快助我入眠重回夢鄉,畢竟明天一早還得上課教書去。不想翻了幾篇懷殤的詩詞,反而撥動了自己的心絃,只能開啟筆電不書不快。突如其來的工作奪去了自己寫作的時間,大半年來被悶得心裡直發慌起來,既然睡不著就乾脆敲打鍵盤吧! 想想自己的人生也已經過了半百,也該是回首審視來時路的時候了!漫漫人生旅途起伏跌宕、有風有雨、也有絢爛虹彩,但刻入心扉卻總是那些難以承受的遺憾。花開有時落、英雄會暮年、美人會老去,而人生最容易卻是「犯錯」!公侯將相也有未遂的心願,文采卓越的詩人不是卷卷盡寫心中憂愁嗎?遺憾的是初見少年拉滿弓、不懼歲月不懼風,可終究是東風吹醒英雄夢、生活磨平了少年心。本以為山一程、水一程,人生何處不相逢;到頭來卻發現一別再無歸期,相見只能在夢中。回想白日課堂上看著下方洋溢青春學子們的模樣,此時竟泛起了些許的感慨,不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辭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回想那一年少年的自己,懷著江湖夢、立志千里之外,背起了行囊遠赴他鄉。試問人生誰不曾年少輕狂?誰不曾克己復發胸懷天下,鮮衣怒馬氣宇軒昂?直到千帆過盡,方知柴米油鹽皆非易事;青絲漸白、才懂匆匆歲月不饒人。飽嚐世事冷暖之後,才曉得江湖問路不問心的道理。經歷了人情世故,才了悟到人間多的是闢不開的荊棘與繞不開的泥淖路。再回首,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回想至此,舉杯遙敬記憶裡當年狂狷的自己。逝去的少年心成了詩與遠方,化作深沉的記憶和躍然紙上的墨痕。 近年來發現自己很容易被一些電影和書籍打動,過去覺得平常甚至是搞笑的電影,再次看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年輕時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只覺得劇情搞笑且無哩頭,前一陣子再看卻感動莫名。現在才知原來要救紫霞仙子就得打敗牛魔王,要打敗牛魔王就得成為孫悟空,而成了孫悟空就得斬斷情緣。人生的選擇竟是如此的困難,不管怎麼選擇都難逃失落。世事難兩全、得失總相伴,或許人生本就不完美,遺憾才是常態。或許這正是「初看不知劇中意,再看已是局中人。」再讀西遊記發現人的一輩子就是一場修行、一難接著一難,唐僧是我、悟空是自己那顆有七十二變的心、豬八戒是情慾、沙悟淨則是任勞任怨的日常,而白龍馬就是人生的方向,駝著自己、不到人生終點無法放下。老記得母親最常跟我說的那句人生哲理:「人出生就是要來吃苦的,要不然為何一出生就得哇哇大哭呢?」這不正應驗了佛家所說的「生即是苦嗎?」 或許人生本就是一連串的相聚與別離,你我早晚各殊途。幾年前母親離開、與我成了殊途陌路的親人,所有過去相處的點滴沉入了心底,只剩下那屢淡淡的哀愁與遺憾。數十年之後我何嘗不是要揮別自己的小孩,捨棄現在的所有、奔向人生終途。就像蘇東坡遺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周遭的人們與我緣起緣滅終是別離,但至少你我曾經共同看著那輪明月。而李太白則是「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是啊!若知自己無法承受,當初何必開始,走過這一遭呢?但人生更多的時候是你無從選擇,只能默默的接受這些莫須有的罪受。晏殊感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生命裡不斷重複出現與逝去,如此的迥異卻又相似,人生竟是不斷的在悔悟當中輪迴。陸游只能以「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藉由共情想像,來撫平內心的傷痛。李商隱則坦然悔悟過往「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那此時此刻的自己呢?木然無語,只能在斟酒一杯,且問己心! 憑空望著書架,想起了徐志摩在「我兒彼得」一文中追悔早逝的兒子,面對差使般的命運,也只能無奈地往前走,直到生命被喝止的那天時,才得以放下生活加諸在身上的磨難。朱志清站在月台上,看著身材顢頇的父親彎腰撿拾橘子時潸然淚下,也是發生在別離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緣故,人們總是要在面對失去的時候,才會想到要去珍惜。記得英文單字裡有個很有趣的字miss,這字的中文翻譯有:遇見、想念,和失去。想起大學英語課時,老師曾寫過著麼一句話被我記在那本收藏卅多年的筆記本中:「I miss you then I miss you, but in end I miss you.」意思是:我遇見了妳,然後我想妳,最後我還是失去了妳!當時覺得這句話很酷,很適合在女性朋友前賣弄。而現在了悟到,這不僅僅只是在說愛情,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不也是如此嗎? 有人說:人過了中年後很容易悲從中來,容易莫名的被眼前事物感動、觸景生情。即便強忍住淚水、壓抑著情緒,但心知肚明,若不是背負著現實世界的外在形象,恐怕早已泣不成聲。「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這是唐琬回應了陸游的遺憾,瞞的不只是旁人,亦是自己吧!情感遊走至此,也只能和徐志摩一樣,對著虛無投出一個虛問。酒醉耳酣之際,心之所想的全是過往,思之所及皆是回憶,眼之所見盡是遺憾。想想我們常常會執著於要一個結果,但或許那只是在執著一個未能如願的遺憾吧!接受遺憾不是消極,更不是面對命運的無賴擺爛,而是對人生的坦然!以前只曉得悲痛不已,直到經歷了大喜大悲之後,才學會了接受生命中的缺憾以及對生命的釋然。
-
螃蟹穴洗衫窟
新竹縣新埔鎮,是一處景色優美的客家聚落,有密度冠全國的宗祠,也有不少老商家和懷舊設施,是一處尋幽訪勝的好地方。 為領略豐美的客家風采,偕內人前往探訪,漫步古樸老街,在潘家古厝前看到一處早期農村的洗衣池,周邊有蒼翠的樹木和果菜園,宛如鄉間祕境。 池畔設有立牌簡介,經了解此景點稱「螃蟹穴洗衫窟」。其命名緣起,係因潘屋的三合院建築,整體外觀配置猶如螃蟹樣貌,巧妙的是,屋前這座天然湧泉池常年冒著小水泡,猶似螃蟹吐泡泡,因而名之。 懷舊洗衣場域,讓人倍感親切,池水相當清澈,樹影倒映水中,充滿詩情畫意。洗衣石由於使用頻繁,每一塊都呈現光滑的外貌,別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洗衣池四周整理得十分乾淨;的確,用心維護環境,就能營造良好空間。 與前來洗衣的阿嬤閒聊,她拿出傳統洗衣肥皂給我看,她說:「傳統肥皂較環保,用這種肥皂比較好,這地方有樹蔭,洗衣很涼快,順便和老朋友聊聊天,感覺真不錯,鄉親都很愛護這個池子……」她臉上流露在地人的自豪,與知足常樂的喜悅。 洗衫窟,呈現客家族群的勤儉樸實,亦傳送著農村滿滿的人情味,懷舊設施依稀潛藏一份歲月醞釀的深厚情誼;的確,愛護與善用自然資源就能彩繪出優美的景色。
-
如鹿初慕溪水
曾經肉身低到塵土之裡 領略道路的真實義 抬起頭 瞥見白雲隨風挪動身軀 橡皮擦一樣 擦亮了天空藍 此刻關閉所有眼目 借古典樂流 鋼琴黑白鍵敲擊 清洗千年一身的塵埃 蛙式涵泳 聽覺便敏銳而甦醒 踏過荊棘而來 春光又開滿了花 我們攜手走進歲月的深處探訪 曾經千行淚寫萬字文 不能挽回地翻篇 同樣一隻筆 若干年後趁著東風踏青 瑰意儷行
-
青青子衿
一個人獨自坐在尚義機場的候機室,聽著音樂,閉目養神。「學長你好」,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一跳,睜開眼,一個身形微胖的中年婦人就站在面前,沒等婦人自我介紹,我立即回應:「好久不見」。看我的表情她知道我記得她,不用再多說,我的臉應該有點紅,有些不好意思。 國中畢業那年,考完高中,沒事做,常回學校打球,順便幫英文老師改改作業,偶而也去幫忙監考。拿著考卷走進教室,立刻引來一堆女生嘰嘰喳喳。我也算有點名氣,很多人認識我這個學長,平常只會從窗戶外面偷看,今天居然登堂入室假裝老師出現在講台上,我一聲「考試」壓下即將暴發的吵鬧。 幫老師監考已駕輕就熟,但每次來這女生班還是有些靦腆,有點不自在。我走下講台,來到一位學妹旁,偷瞄一眼考卷,真是不行,太多錯誤,我用手指了一下答案,這算是公然作弊,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其實早已被後面的同學看在眼裡,對這位學長的居心不良她們清楚得很,沒少過八卦。 金門只有一所綜合高中,有高職部,顯然學妹很不會唸書,連高職科都沒考上,畢業後就去台灣就業,幾乎沒再見面,沒有消息,我的「青青子衿」沒有下集。大學時有一年回家過年,回台灣的船上再度相逢,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吹風,她偷偷地幫我買了一個熱便當,因為跟家人在一起,沒能與之敘舊。船靠港後,大家急著搭車回工作崗位,當時有野雞車遊覽車會來金門同鄉會載客,給錢就上車,我們上了同一台車,她弟弟與我同坐,我是百般不願意,路途遙遠,回台北的路要坐很久,或許可以換個位子。我終究沒有等到機會,當時若坐在一起,會不會就在一起了,想太多了。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沒有留下聯絡方式,台北一別竟是四十年。「立榮飛台北的客人請準備登機」,手裡拿著手機,心裡想著要不要跟她加個line,開不了口,早已是「使君有婦,羅敷有夫」,還想怎樣,我飛台北,她飛高雄,有緣的話會再相逢。
-
【小說連載】大箍呆
或許,能想出這種點子的人,只有她這隻青瞑牛,如果說她是天才,似乎一點也不過份。即使美卿那個富婆,頭腦也不一定比她好,其他人更不用說。實際上,有錢只不過是一個好看不好吃的守財奴而已,並沒有什麼好羨慕的。而且她講究衛生又怕死,隔夜的飯菜不敢吃、肥豬肉不敢吃、不新鮮的食物不敢吃……,不敢吃的東西簡直一大堆,所以一定會短命。但她卻恰恰相反,死雞死鴨也吃,臭豬肉也吃,吃剩的隔夜菜飯也吃;要是臭酸,則留給秀香這個夭壽新婦仔吃。所以依此看來,她一定會長壽,不會早死。 倘若從一般人的壽命來推測,假如是窮人,短命還情有可原。因為窮人多數營養不良,從事的又是粗重的工作,所以四、五十歲就到蘇州賣鴨卵的人多得是。像美卿這種有錢的富婆,吃好、穿好,又不必上山耕種,每天過著悠哉游哉的生活,理應活得久一點才對。要是讓她這個窮老太婆,送有錢的親家姆上山頭,那不是很諷刺嗎?故而美卿這個富婆可得搞清楚,愈怕死的人,死的愈快。最好是不要挑食,要懂得「垃圾食垃圾肥」這句話的意涵。 只見虎嬸仔得意地笑笑,然後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穹蒼,竟又語無倫次地數落起天公祖:「夭壽天公、袂好天公,雨注汝落袂要緊,肉我已經烘焦啦,一塊一塊烘成肉乾,共伊囥佇缸內,日後若欲食就有。汝閣落三暝三日的雨,阮嘛無咧驚!」若從這方面來說,或許虎嬸仔是贏家,可是一旦吃了發臭又生蟲的肉乾,是否會平安無事,還是像之前一樣,一直落屎、一直落屎,落袂煞,如果真是這樣,那便是輸家。 (一四七)
-
新湖里.田野勘查四則
一、「相疊石」一旁的清代宣德郎墓碑 金湖鎮國順街附近,有一個石頭公地標「相疊石」,距離爆破爭議已經間隔十年有餘;筆者在三月的時候經過,順道再繞一繞,發現地上竟然躺著墓碑,碑文為「清敕授宣德郎鴻才陳公塋 男朝奇麻立石」。 有的時候找墓碑需要一點運氣。 例如附近赤後山的石頭公祠附近有一座墓園,墓主為湖前陳塔後房崇遠祖妣莊氏,碑文為「陳門莊孺人塋 男敦彩敦然立」;因為墓碑長期「被植物吃掉」,筆者找了好幾次都沒有機會再確認墓碑的碑文。 運氣好一點的話,不期而遇。 根據陳成基先生的著作《僑匯對金門之影響》(2024年10月)的記載,該書頁91-92的表格,列有湖前先民,包含陳芳窗、陳芳容、陳芳高、陳芳齡、陳芳徽,官章/字/諱依序為字芳明、官章鴻儀、官章鴻才、官章鴻年、官章鴻猷。 其中芳高祖/鴻才祖的品階為五品宣德郎、官銜為布政司理問,芳字輩為湖前陳第十九世輩份用字,故其子陳朝、陳奇、陳麻為慶字輩。 「相疊石」附近原本多為停棺、墓地使用,只不過在城鎮快速開發的過程中,有些記憶很容易消失;金門雖為彈丸之島,人口數卻不算少,按理說應當是處處都曾經是先民安息的地點。 拒絕承認死亡,或者否認死亡,都將變成壓抑在潛意識的陰影。 個體就是如此脆弱。 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採用道德化、理想化的儀式來包裝、緩解死亡帶來的恐懼感;然而生死既為生命必然經歷的過程,惟有接納它,光明面與黑暗面才會有效地整合為完整的人格。 二、「近潭」附近重見天日的兩座墓園 依據《塔后村史:赤山風雲再起》(2024年)關於湖前陳.塔後房墓園記載的部份,隨著清明時節,兩座墓園重見天日,位於赤後山的石頭公祠與萬姓公廟之間。 碑文為「陳門莊孺人塋 男敦彩敦然立」,依據兩子的卒年,可推測約為西元1805以前的墓園,迄今超過兩百二十年;筆者拍攝圖片的前一天,曾遠望福山叔公及其子兩人正在整理。 一旁尚有一座墓園,暫時推估為第十世陳諤/世臣暨妣蔡氏合葬高潭,長子陳廷炫/克美墓高潭與父母合。陳諤/世臣為應澄祖、應藝祖(西元1627-1723年)祖父,故墓園或屬明代後期。 另有,位近后園村、石船山尚有一座近代的墓園,對應村史(頁282)曾經提及陳溢家母親墓園,「民國乙丑年重建 顯妣陳門黃氏墓 孝男溢富溢貴溢家溢添 立石」墓碑確認為民國乙丑年(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重修。一旁尚有一座正常規模的墓園,惜乎墓碑似乎損毀。 近兩年官方的調查計畫(陳炳容老師主持)以古墓為主,畢竟資源、心力皆有限,順序自有其先後;然而時序較近的墓園,也有視作參考資訊的價值,多少能夠協助解決一些學術、生活議題。 三、赤後山下消失的六合大厝 約於塔后村的東邊處,距離「忠義宮」(塔后2號)頗近,村中敦彩、鼎寧系居住的六合大厝祖厝(應為乾嘉年間建造)目前已經改建成新式建築。 過往在僅有古厝的年代,「忠義宮」左側的上坡路大致為住宅邊界,往西一旁是較晚於民國初期蓋成的廷箋宅第。 筆者曾經目睹一張照片,當初該房派宗親決定改建成新式建築(約在上世紀末)的時候,曾經拍照保存紀錄;並有兩張清代官員圖像,又據聞官員的生存年代距今一百五十年以上。 過往,敦然房派(包含鼎奪、鼎允系)也曾經需要準備祭品前至該一六合大厝的古厝參與祭拜。 生活考量與古蹟維護之間,該房派的宗親至少採取折衷的作法,替後人保留一些關鍵的資料、佐證。 不知道先民官員與應藝祖的老么一系有無關聯?與約略同期的「孝廉方正」陳榮瑞/祥麟又有無關聯? 另外,近幾年在新加坡出版的會館刊物似乎有一位宗親言道,「雖然加入會館是因為母親的敦促,但是其實對金門是有印象的,去過金門1次,記得祖厝是在金湖鎮17-18號。印象很深金門的地下坑道,家族的長輩說過,炮戰時期,一枚炮彈就正正落在祖厝門外1米處。」 除了少掉村名,其他的資訊很容易判斷所屬房派。 八二三戰役期間,村裡附近不太容易遭到炮火的轟擊,故而為國軍後勤所在地。 村民因此對某些事情記憶猶新,包含僅僅一枚炮彈(這點對於其他容易遭受炮擊的村莊來說反倒是一件瑣事)。 四、湖前陳與新頭陳的傳統地界推測 焦點返回湖前村。 這篇文章有點危險,但是總得要面對,至少在附近的村莊開始處理村史之前,筆者認為應該要讓本題目顯題化,又且此題略可窺見「十三陳」的發展默契(從成功村到新頭村,連續經歷其中四股的地界)。 經過湖前陳.塔後房宗親於村史編撰過程的討論,湖前陳西界基本有結果。 那麼東界呢? 東界理論上就是林兜、新頭兩村為鄰居,彼此共用一道牆壁。 其中一個點(假設為A點),大致上約護國寺之東、昇恆昌現址附近;這時候需要尋找另一個點(假設為B點),大致為「親愛精誠」的精神標語。 直線再延伸至海邊的大片礁石,此處偶有釣客。 若沿著環島南路五段再往東靠近新頭村一點,有一條道路直達海岸,兩旁墳墓多已經重建,有些依然沒有墓碑。 墓碑記載的先民名字,筆者感到較為陌生,因此該條道路兩旁於傳統地界上,屬於湖前陳的機率較低,部份墓碑甚至明載為新頭陳。 事涉地界問題,請容筆者再稍事說明;傳統地界之說只是嘗試給予一條虛線,視作討論的起步點,該條虛線僅是暫時的推定而已。 傳統地界通常犬牙交錯、互有飛地,甚至歪曲、變化。 遑論傳統兩個字必然存在爭議,畢竟歷經至少明、清兩代,傳統兩字究竟是指多長的時間範圍?並且需要謹慎思考國軍駐守本縣之後重劃地界的影響。其他因素,包含土地買賣、土地經濟價值、土地用途等細節也需要謹慎考量。 期許共勉之。
-
文學旅途的啟程
去年的暑假,對我而言意義非凡。這不僅是我升大學後的第一個長假,更是充滿文學與文化洗禮的日子。 近來,熱愛文學的母親為了精進自我,報名參與各地文學講座,並帶著我們這群宅男宅女難得全員出動,一同踏上臺灣各地的文化巡禮,聆聽作家與講師們的分享,順道探索地方風情。 其中,鍾肇政文學獎系列講座尤為亮眼,由聯合文學在桃園主辦,邀請多位專業創作者分享他們的專長與經驗,場場精彩且免費開放參加。然而,由於時間安排,我們通常只能參與假日下午的演講,錯過了晚間音樂會。最後一場活動是一場宮廟走讀行程,由陳毅導演播放紀錄片,並分享製作心得,接著帶領大家參訪桃園景福宮,介紹宮廟文化。 起初,我對紀錄片興趣不高,認為節奏緩慢,容易催眠。但實際觀賞後,才發現影片鏡頭細膩而真摯,彷彿捕捉到我高中生活與升學壓力的真實感受,讓我有種被理解的共鳴。 陳毅導演年輕卻經歷豐富,穩重的舉止讓人難以將他與我哥相提並論。當哥哥沉浸於遊戲時,導演已為拍片四處奔波,為資金傷神。他與我們年齡相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導演的作品《1819》跟拍學弟從18歲到19歲的生活,探討高中教育體制與青春迷惘。期間,主人公因壓力失聯,導演則在交稿壓力下罹患憂鬱症,靠信仰與毅力撐過難關。這讓我感受到鏡頭後的挑戰,也同情片中少年面對鏡頭的無助。 接著播映的《三清》紀錄片雖未正式上映,但幕後花絮已讓人驚嘆。導演走訪全台三十座大廟,深入探索民間信仰,並透過桃園景福宮的實地導覽,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宮廟禮儀與祈福方式。 景福宮宏偉壯觀,供奉眾多神明,令人震撼。導演特別指導如何正確祈禱與擲筊禮儀,甚至分享過香消念的技巧,讓祈求更虔誠。我也在活動結尾,雙手合十,為所愛之人祈求平安順遂。 這場講座不僅是文化學習的旅程,更引發我對家庭與信仰的反思。回憶起母親為我做十六歲的儀式,以及她一路以來對我的照顧與呵護,我深感幸福。 導演提到,他的阿媽為他求過無數平安符。我雖未曾擁有這些符物,但母親的愛與守護,早已是我最珍貴的祝福。這趟文學與文化之旅,彷彿為我的成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透過鍾肇政文學講座,我見證了文字與影像的力量,也領悟到文化與信仰如何交織成人生的底蘊。我將帶著這些收穫,繼續前行,開啟更多探索與成長的篇章。
-
綠繡眼唱俳句
當所有的思念俯衝植入地平線 寂寞跫音株株相連 咚,咚,擲地 敲響從九龍鼎篆煙歸來的靈魂 繁花似錦 卻連一朵也承接不起 田水也不忍看隻身孤獨 倒映一排排樹影搭肩同行 秧苗翠綠東走一彎水圳 輝映芋田的天光雲影 遠道而來的人群熙攘 笑靨飛上枝頭 化成豔麗小精靈 一朵朵眉開眼笑 是春天赴約來了 蜷眠已久的春意 仍搵泡在欲去還留的冬雪 斜排而上的枝椏 觀望伸出手的最佳時機 盡把一季妍華磊落紅透 千樹萬樹飆高英雄氣概 平息潘朵拉的盒子裡的烽火 像蜂蝶吮燃生命的熱情吧 一盞一盞 亮了 一朵一朵 容顏紅了 一棵一棵站在木魚聲裡 輕快俳句由綠繡眼唱著
-
【小說連載】 大箍呆
可是天公祖只顧慮到作穡人,因為他們播下種子的農田,需要春雨的滋潤始能萌芽,繼而成長、茁壯和豐收,如此,農人才有飯可吃。反觀虎嬸仔精打細算又貪小便宜,把民間最忌諱的「查某囝肉毋通豉」,她卻強辭奪理說「她豉的是新婦仔肉」,難怪連天公祖也不認同她的作法,讓新鮮的豬肉失味、發臭又生蟲。經過洗淨想把它曬成肉乾,則偏逢綿綿春雨來擾局,就那麼短短的幾天,竟然生菇發綠又生蟲,而且臭氣沖天。她不禁又遷怒夭壽天公,明明跟她過不去,正月初九天公生,她決定不準備三牲來敬拜祂,讓祂在天頂「戇戇仔等」! 虎嬸仔雖然捨不得把那些臭豬肉拿去餵狗,但每當聞到那股臭味,起初並沒有多大的感覺,聞久了則是想吐。於是她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可以利用煮飯、或煮豬飼料時,趁著燒柴火之便,把豬肉一塊塊放在「灶空」慢慢烤,也是俗稱的「烘肉」;如此既可把蟲烤死,又可把肉烤乾,可說是兩全其美。而且烤出來的豬肉仍然漚香漚香,儘管有柴火的灰燼殘存,然則易於保存,日後若要食用,只要用水一沖,即可把柴灰沖掉。一旦加上大蒜提味,炒起來一定是一道芳絳絳的美食,要是秀香和西安來作客,絕對會讓他們吃的笑呵呵。(一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