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美人
她猛而地仰起頭,雙手即速地勾著我的脖子,二片櫻紅的香唇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貼在我的唇上,滾燙的舌尖不停地在我嘴裡蠕動和探尋,不一會兒,竟然那麼巧合地和我的舌尖捲在一起。我的唾液在她口中已成甘泉,她不停地吸著吸著,是否要把它吸乾才過癮。 終於她鬆開了我,卻把頭緊緊地埋在我的胸前,好像要鑽進我的心坎裡似的。我感到溫馨、感到喜悅,這也是我青春歲月難得的體會,我會倍加珍惜的。 明月依然高掛在天際,第四場電影沒有那麼快就散場,在木麻黃濃密的樹蔭下,在長滿青草的堤岸上,我們走過青春歲月的第一道關卡,往後絕對是光明在望,而不是前途茫茫……。 8 小美人的父親楊伯伯因胃病住進金門衛生院,經過醫生診斷結果,發覺病情並不輕,必須轉往設備較完善的尚義醫院治療。如依小美人的交際和人脈關係,把自己的父親轉院接受層級較高的醫療是不成問題的,但偏偏楊伯伯的病情延宕多時,已是胃癌末期,隨時有與世長辭的可能。小美人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後,更是聲淚俱下,久久不能自己。基於朋友關係,我不得不抽空到醫院探望他老人家。 那天我抵達醫院、進入他的病房時,楊伯伯眼睛微閉,臉龐泛黃消瘦,沒有一點兒血色,皮包骨的手臂露在棉被外,床頭吊著一瓶維持他生命機能運轉的點滴,一條白色的小塑膠管尾端套著長針,插在手背上的血管裡,而後用白色的醫用膠帶纏住,以防止針頭脫落。 小美人坐在床頭,多日不施脂粉的她看來有點清瘦,她不停地用手撫撫父親深凹的臉頰以及粗糙的雙手,眼裡流露的,盡是一份難以取代的父女深情。
-
《旅外鄉僑人物故事》起步雖遲,苦盡甘來的裝修商盧振東
賢厝位於大金門西南方,是古時到金城鎮的交通要衝。1945年,盧振東出生在一戶傳統的農家裏。兩歲時,父親南來新加坡謀生,稚齡的盧振東便與母親和妹妹,以及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過著簡樸的日子。 美好的童年回憶 童年的回憶總是那麼美好的。每天早晨,吃了簡單的早餐後,盧振東便與妹妹結伴,到離家不遠處的小學讀書。雖說不遠,但也需要步行大約十分鐘的路程。中午時分則回家吃午餐,下午再到學校,直到黃昏太陽下山時才回家。 「那時唸書,除了星期日之外,其他日子都是全日制,待在學校的時間頗長。所以放學回家,就很少再動課本了!畢竟,孩子都是貪玩的。」盧振東說。 盧振東還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常和左鄰右舍的朋友打「籃球」、玩捉迷藏和推鐵圈的遊戲。「其實,那根本不是籃球,而是普通的小球。我因為看到年紀較大的鄰居打籃球,十分有趣,便把母親給我的零用錢儲蓄起來買球。那時不過七、八歲吧了,當然不會去買籃球;也沒有那麼多錢買籃球。」他回憶道。 回想起來,盧振東感慨地指出,那時的玩具,好多都是自已親手製作的,那像今日,樣樣都得用錢去買;甚至已進步到電子遊戲機。小孩子固然有很多新鮮玩意兒的選擇,但已失去自己製作的那一份樂趣。而一些小孩子鎮日沉迷于電子遊戲機,更是荒廢學業,影響前途。 國共對峙,南下新加坡與父親團聚 1945年9月3日,中國大陸為「解放臺灣」和沿海島嶼,開始向金門猛烈砲轟;大小金門沿海各村落,均遭落彈。據云,當天落彈共達五千發以上,一些民房慘遭損毀。為了逃離戰區,1955年6月,母親帶了他和妹妹遠赴新加坡尋親。 那時,雖說航空交通已十分便利,但從金門到臺灣,再經香港、泰國、馬來亞而到新加坡,卻長達一個星期,幾乎每個地方都得住宿一夜。盧振東憶起機上的空中餐時說:「由於我們從沒看過紅毛丹和其他一些熱帶水果,以致機上的有些水果,我們都不敢嘗試,蠢得很。」 由於轉機多次,且又無法聯繫父親,以致盧振東和母親、妹妹抵新時,父親因屢等不著,又不能不去工作,結果沒在機場接機。還好,母親手頭上有住址,截上了華人駕駛的德士,順利地抵達維多利亞街父親居住的地方。父親做工還沒回來,三人只好在樓下苦等,直到傍晚父親放工回家,這才驚見妻子和孩子經已安抵家門。一家團聚,其樂融融。 初時,盧振東並不習慣這兒的生活。畢竟,一家四口擠在樓上一間小房子,同層還有其他住戶,其窘迫可想而知。比較起來,家鄉的屋子儘管簡陋,但卻是寬闊得很;屋前屋後都有空曠的草坪可供遊玩,不像新加坡,住家前面就是馬路。由於母親嚴禁外出,盧振東大部份的時間都待在窄小的房間裏。 十二歲唸三年級,惡補英文 由於盧振東是在五月抵新,學校已上了半年課,未能插班,只好在外頭補習中文。「那時沒補習英文,以致後來上學時,英文跟不上,辛苦得很。」盧振東說。翌年,他已是十二歲的少年,進入住家附近的祟正小學唸三年級。由於根基不穩,除了華文、歷史、地理成績還可以之外,英文奇差,數學也不好。不過,他幸運地遇上了一位非常盡責的劉老師。劉老師特別為他和另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學額外補習英文,一年下來,多少也有了進步。 其後,盧振東考進了聖公會中學。它雖然是一間教會學校,但學生信仰自由,老師也十分循循善誘。如果用心求學,相信也能讀出一個春天來。然而,盧振東中途輟學,提早踏入「社會大學」了! 利用學校假期當苦力,補貼家用 原來,盧振東父親的收入並不多,卻得按月匯錢回鄉給年邁的雙親。其時,家裏又相繼添多了四個弟弟,生活擔子重重地壓在父親的肩膀上。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身強體壯的盧振東在學校假期裏,跑去新加坡河口當苦力,每天可賺取五元至十元不等的薪酬,一個月下來,收入可高達二百五十元。這是一般店裏員工月薪的二、三倍。盧振東當時對自已能夠補貼家用,也深感安慰! 新加坡於1963年9月,通過加入馬來西亞聯合邦而脫離英國的統治。大馬成立後,即受到菲印兩鄰國的對抗。新加坡作為印尼轉口貿易的中途站於焉結束。父親做散工的收入越來越難以支持家庭的開銷,盧振東中學沒畢業便輟學,很快地便找到一份什貨店的工作,月薪90元。那年,他21歲。 二十年裏換了多項工作 雜貨店座落在中國街,俗稱賭間口,一個人流旺盛的市場旁。盧振東除了在店裏招呼顧客,也幫忙送貨。稍後,在老闆的信任下,也負責到香港街的九八行購貨。盧振東考取駕駛執照後,老闆也把貨物批發到郊區小商店的任務交給他。這些地方有亞歷山大、女皇鎮等。 「1964年7月23日,當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的一州時,發生了嚴重的種族騷亂事件。那時,為了把貨物送往郊區的小商店,我們分秒必爭,甚聖在解除戒嚴的那三、四個小時,迅速地把貨物送出去。不過,卻也不是通行元阻的;是需要向警方申請准證的。」 他回憶道。 在二盤商兼雜貨店裏待了約八年,盧振東於1972年辭職,與友人合夥開票據公司。惟經驗不夠,兩年後以失敗告終。接著,在妹婿的邀約下創設建築公司。不過,也僅僅是四年便離開了這間公司,到岳父莊文程與陳佳模鄉親聯營的「松茂貿易公司」任職。不久後,他又離開了松茂貿易公司,和一群朋友跑到汶萊從事建築生意。 1982年,盧振東因父親去世而回新料理後事,並退出在汶萊的生意。其後,他老老實實地在某大建築公司打工,雖然薪酬不高,但卻多了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日子倒也過得十分平靜。 1985年中,新加坡受世界經濟影響,經己開始出現不景氣的跡象。影響所及,許多公司不是倒閉,便是裁員。盧振東工作的建築公司也不例外,裁退了大半員工;盧振東也在其列。 三千元儲蓄創立裝修公司 盧振東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毅然地帶了兩個也是被裁退了的知心工人,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盧建興裝修工程」。「危機就是商機,當時確是抱著孤注一擲,勇往向前的態度。經濟不景氣,再去尋找工作根本不可能,何不闖一闖呢?」盧振東說。 盧振東拿出僅有的三千元儲蓄,購買了一輛二手日本小型貨車,開始從事政府組屋、私人屋宇和辦公室的裝修工程。由於人際關係好,以誠待人,並且守信用,因此生意蒸蒸日上,不到六個月,又添購了另一輛二手貨車,員工也從兩名增加到十多名。不久,第三弟弟也加入陣營,最盛時期員工多達二十幾名。 從事裝修行業二十年來,盧振東強調,裝修商必須對裝修的配套,諸如木工、電工、水泥、五金、木材原料、地磚等有充分的認識。當然,他也必須清楚顧客的要求,樹立顧客對自已的信心。早期,顧客受教育不高,對裝修要求不大,雙方較少爭執。隨著顧客教育水準的提高,他們對裝修品質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因此,裝修必須專業化,這才能使顧客對你有信心,放心讓你去做。 「總而言之,裝修商應該與時並進,不斷提高裝修品質與裝修後的服務。在這方面,員工的素質和工作表現是非常重要的。我慶倖的是有一批忠於職守、敬業樂業的老員工;他們和公司一起成長,分享公司所取得的成就。 知足常樂,得饒人處且饒人 強調為人應該知足常樂,勿斤斤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盧振東說:「我從不輕易言輸。四十歲以前,雖然屢敗屢戰,但我從不灰心,不氣餒。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自問為何別人會成功,而我不能。想通其中的道理之後,發奮圖強,時來運轉,成功就在你手上了!」 盧振東坦言,不惑之年是他事業的分水嶺。之前,他做什麼事都不順利。1986年從事裝修行業之後,生活逐漸安穩,一帆風順。他樂天知命,滿足於先苦後甘,老來安逸的生活環境。 早年熱愛籃球運動 籃球是早年新加坡華校生熱愛的運動。盧振東體格魁梧,中學時曾代表聖公會校隊參加全國中學籃球錦標賽。六十年代初,他也是住家附近芽蘢西民眾聯絡所的籃球隊代表。平常放學後,他最喜歡和一群朋友到該所練球,每每打到很遲才回家。 此外,盧振東也喜歡在住家附近的加冷河裏游泳。「當時也不覺得有甚麼危險。尤其是在漲潮的時候,呼朋喚友,一起浸在冷冷的水中,那種樂趣真的非筆墨所能形容。」那歡樂的情景,至今依然非常清晰地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喜歡跳舞和卡拉OK歌唱 盧振東工餘之暇,為舒解一日的辛勞,有時會與朋友到交際場所喝酒、跳舞。他酒量不錯,就是在那時練就出來的。至於交際舞,無論是華爾滋、倫巴、恰恰,他都樂在其中,視跳舞為一種解壓和交際的運動。「跳完舞回家,晚上睡得更甜美。」他說。 近年來,他也熱衷於卡拉OK歌唱。在金門會館和浯江公會的慶典和活動上,經常可見到他上臺演唱。為此,他還參加了金門會館開辦的藝術和流行歌曲訓練班,曾受過戚長偉、王玉文及陳愛芳老師的指導。無論是藝術歌曲、流行歌曲,或是閩南歌曲,都唱得有板有眼,悅耳動聽。 出錢出力,為鄉團作出貢獻 盧振東是在八十年代中,在當時浯江公會理事張清月的邀約下,參加了該會成為會員;稍後也加入金門會館。九十年代初,他在盧任慰宗親的極力推薦下,經選舉而進入理事會。2002年,他眾望所歸,亦獲選進入金門會館董事部。 這些年來,盧振東出錢出力,對上述兩間鄉團作出卓越的貢獻,不久前便慷慨各捐獻三千元予浯江公會和金門會館,作為會所裝修和大廈擴建基金。他也多次參加會館省親團出國親善訪問。這些地方計有:金門、中國廈門、馬來西亞、沙巴和印尼等地。 自離開家鄉以來,盧振東共還鄉五次。無論是省親訪友,或是參加慶典,每回都有不同的感覺。「金門從戰地前哨,發展成為今日休閒遊樂的觀光勝地,其人文景觀有了很大的改變。一切都在進步中,我小時的金門已經消逝了;今日的金門,雖然依舊淳樸,但卻充滿活力。」 他感性地說。 多次到中國旅行,增廣見聞 盧振東於1968年結婚,育有一男一女。兒子留學英國,刻在某大公司任職。女兒自新加坡工藝學院畢業後,在某公司擔任會計工作。剛入耳順之年的盧振東,已有兩個孫子。含飴弄孫,現在是他的另一樂趣。 工作不緊時,盧振東也會攜眷出國旅行,增廣見聞,去過紐西蘭和中國。尤其是中國,名山大川、歷史古蹪、古色古香的樓宇及各地美食佳餚,都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游過大江南北,到過的中國城市少說也有二十來個,惟對北京的萬里長城和故宮,歎為觀止。「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八達嶺長城更是萬里長城最重要的座標。或遠眺,或近撫,怎能不遊目馳懷,敞四海之胸襟呢!」盧振東感慨地說。「至於故宮─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莊嚴宏偉,豪華壯麗,更可見其文化的底蘊深厚;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
我與凱達格蘭學校
打字的當時,正是凱達格蘭學校慶祝三週年校慶之時,我在書房一角靜靜的獻上我的感恩與祝福:::。 我想要反省這三年走過的路、做過的事、相識的人,我想省思凱達格蘭學校之於我的生命意義,但我不想在冠蓋雲集的熱鬧會場裡,迷失了自己的初心。 三年前凱校招生,離島視民進黨如洪水猛獸,我還在烏坵工作,相識多年的娘子軍們來電問我要不要去唸,連何姐碧珍(前民進黨婦女部主任)都鼓勵我去試試,她們知道以我的個性,我一定會去。 因為我想學習、我想了解、我想讓更多人認識烏坵幫助離島,我們都想知道阿扁辦的學校,真的只有政商權貴才能讀嗎?我們都是沒有背景的人,就先由我闖天關了。 只剩兩天的時間,娘子軍們隔海幫我完成了報名的前置作業。 這真是道繁雜的過程,當時沒有船可寄報名表出來,雖然烏坵常電話斷線和島上停電,但還是拜電子信箱之賜,把寫好地資料斷斷續續地寄出,佳玲負責幫我收發,霓卡負責幫我整理和拜託立委簽名,我們三人合作的結果,還是讓我們衝破「權貴的封鎖線」。(後來,她們分別唸女性班與原住民班,我們三個人的交情分別為6-8年,成了校友確是美事一樁,但她們從不肯喊我一聲學姐,可是我們之間的交情歷久彌新。) 凱校的學習過程花了我不少錢,當時我已調往金門工作,來回上課的機票錢對一個單純上班族而言,真是所費不貲啊!但對我而言卻覺得值回票價。 能不能省下機票錢撙節度日,就像我如今面對生命長短一般,不能用數據化的票面價值論斷。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知道之於自己與金馬離島的意義。假如沒有社會責任,我真的想瀟灑的對摯愛說:「我醉欲眠,卿可去!」自此長眠不起。 我認為我的人生經歷夠精采了,我的收穫豈止是票面價?一個一再挑戰威權,不妥協於離島政治父權思維下的女子,反應抑或反諷「關懷弱勢」「鼓勵女性參政」的綠色招牌? 挑戰凱達格蘭學校,不是尋找依附權貴的終南捷徑,而是有份自我期許,望能蓄積能量,善盡知識份子對故土的改革與奉獻。若說台灣的菁英捍衛台灣本土之主權意識為天職,那身為金馬離島子弟的我,撼動離島僵化思維,呼籲執政者用心關懷離島社會發展亦為天職。 憑心而論,我對凱達格蘭學校感恩居多,但對民進黨對離島的用心度的確不滿,在省府任職時看到的亂象,看到明明可應作為而不作為的態度,任由我們離島爛到底的態度心生感傷。我們只要用心改革一小步,就是離島進步的一大步啊!民進黨,你為何不做?為何不給我們離島進化的契機? 受業於凱校期間,深受陳師孟校長的鞭策鼓勵,其再造之恩終身難忘;結業後,數度感受到李鴻禧校長的關懷照顧銘記在心。一個單槍匹馬的村姑漁婦,連一瓶高粱酒的束脩都不必送,就有幸擁有前後任校長的勉勵,自知何德何能無以為報,只能永保初心,做該做的事以報師恩。 凱達格蘭學校的校友越來越多,想法與目的越來越多元,我仍然執意於入學的期許,假如國策班是為國家儲備執政人才,我敢自負的說:「我是離島的人才之一」,但假如離島人才的出線必需走鬥爭、抹黑、辯解路線,那此類人才濟濟,我絕非首選,我不想加入此類的「營運」模式。 四十五歲的我說老不老,但經歷太多的悲歡離合,看過太多的不公平不正義。 四十五歲出身小護士的我,當過環保鬥士、當過社區營造者、當過省府委員,看到太多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去做的事,而不該是為了藍綠選票。 四十五歲愚人節的這一天,我選擇安靜的回憶我與凱達格蘭學校,也許真是愚人之作。 最後,謹以元遺山的夜雪詩來回味: 少日騫飛掣臂鷹,只今痴鈍似秋蠅。 耽書業力貧猶在,涉世筋骸老不勝。 千里關河高骨馬,四更風雪短擎燈。 一瓶一缽平生了,慚愧南窗打睡僧。
-
小美人
「還想幫我做媒人嗎?」 「不敢、不敢,再也不敢了!」我說後,竟大膽地把她摟進懷裡。 她不僅沒有拒絕,反而雙手環過我的腰,緊緊地摟著我。 一陣陣髮香,一陣陣少女的幽香,讓我沉醉在這個美麗的月夜裡。我用手輕輕地撫著她烏黑光澤的髮絲,一遍遍,輕輕地;輕輕地,一遍遍,我的整顆心也隨著她因呼吸而起伏的胸部,急速地、不停地跳動,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和愜意。 「你有沒有交過女朋友?」她仰起頭,低聲地問。 「儘管男女朋友的定義很廣泛,但妳卻是我此生第一個較親密的女朋友。」 「是嗎?」 「我沒有騙妳。」 「像你那麼活躍的青年,沒有女朋友,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坦白說,因業務上的關係,認識的女性很多,但那只限於公務上的接觸。真正談得最多的、較親密的,只有妳楊紅紅一個。」 「或許,很多鄉親看我成天嘻嘻哈哈的結交那麼多朋友,暗中一定罵我三八不正經,或以更惡毒的言辭批評我。但我老實告訴你,我楊紅紅絕對清清白白,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光明磊落、對得起天地良心。交我這個朋友,不會讓你抬不起頭來的,你儘管放心。」 「我相信妳,」我再次地撫著她柔美的髮絲。 「妳不僅善良也很熱心。」 「我從未害人,也沒有做過虧心事,善良這二個字我照單全收。」她說著,竟拉起我的手,放在她的胸前,柔聲地說:「你從未碰觸過我,怎麼知道我的心是熱的呢?現在就讓你摸摸看,讓你體會體會它的熱度究竟有多少,看看能不能熔化你的心。」 霎時,青春的慾火不停地在我體內燃燒,我很想很想低頭親吻她,很想很想把手伸入她的體內,觸摸那對讓人無限遐想的雙峰。然而,理智告訴我不能有所逾越,不能心存邪念,不能對一個善良的女性有任何不當的的企圖。於是,我輕輕地把手縮回來,卻轉而把她摟得緊緊的,而摟緊是否能讓我心中的慾火自然地熄滅,還是要把身旁這位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女子佔為己有才甘心。
-
消失的戲院
有人說現在的金門涼颼颼,很冷,沒有生意可做,都在吃老本,商店開門都不開燈,有客人上門才開燈,從山外街頭看到街尾,只有幾個路人點綴著,冷清可見一般,也只有在假日時,才稍見一點阿兵哥的人潮,不可諱言的我們不喜歡金門的戰地圖騰,有很多的禁忌與羈絆,但諷刺的是金門以前最賺錢的時光卻也是來自軍管時期的十萬大軍的消費啊! 觀光立縣,感覺上那是很遙遠的名詞,只有少數業者受惠,一些傳統未轉型的商號,真是只有坐以待斃,君不見大小金門在軍管全盛時期高達一、二十家的戲院,每逢假日及年節經常是人山人海的人潮,真是車水馬龍,繁華喧鬧,商機無限,可是如今卻因國軍精實案實施,人員一再精減,一減再減,大小金門如今碩果僅存一家僑聲戲院還勉強支撐著,已被歷史典藏成為古董似的戲院似乎也在呼應著許多人的心聲,地區已快消失殆盡的戲院,還有明天嗎?還有璀璨的願景嗎?! 那是源自於幼時的記憶,戰地的童年是蒼白貧瘠得發慌的歲月容顏,那個年代也還沒有電視,即使之後為配合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才有太武山華視轉播站的設立,及其後中視、台視的跟進,到最後才有有線、無線的全面收視,記憶中戲院上映的電影院,管他是第幾輪的片子,能看到電影就不錯,豈敢苛求,我們也就如此度過了那時的空白歲月,電影就增添填補了一點歡樂色彩,事實上那也是戰地時期軍民最主要的消遣娛樂啊! 戲院在全盛時期,每個師級單位都設有一座戲院,從防衛部的擎天廳、金西師的頂堡金西戲院、金東師的陽宅金東戲院、南雄師的南雄戲院、金中師小徑武威戲院、烈嶼師東林國光戲院、海指部料羅海光戲院、空指部尚義機場藍天戲院、另外山外地區的僑聲戲院及中正堂、金城地區的金聲戲院、金門戲院及育樂中心、金沙地區的金沙戲院等十四家戲院,除平日放映電影外,並可作為集會、講習、影歌星勞軍等多功能場所,所謂有人潮才有錢潮,在戲院人潮聚集處所以也帶動周邊的商業發達,而事實上一間小雜貨店配備一部縫紉機、一間小冰果室、小餐飲店、撞球間:::,這其間就有很多熙來攘往、穿梭的人群,帶來無限的商機與生機呀! 曾幾何時,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戲院,見證著歷史軌跡,隨著部隊的精簡,休閒娛樂的多元化,看電影不再是唯一的選項,唱KTV、RTV、看錄影帶、DVD、第四台的電影播放,戲院人潮便漸漸散去,甚至門可羅雀的冷清,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的網咖林立,戰地軍管時期的戲院遂告別其風光歲月,打烊的打烊,拆遷的拆遷,或夷為平地、或另作他用,物換星移均隨著歲月的更迭流轉,更隨著時代腳步在蛻變,真是滄海桑田變幻莫測啊!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金門解除戰地政務的枷鎖,回歸憲政,還政於民,金門不再是戰地,砲聲也不再,遠颺的砲火已化為歷史塵煙的灰燼,斑駁的戲院,闃無人影,蕭索寂寥、靜謐異常的座落在人們早已遺忘的角落一隅,在歷史興替中漸褪去它的角色,有著繁華落盡凋零消失的淒涼,彷如已消逝在金門的地平線上,但它卻深烙我心,總讓我悠悠的想起當年,是懷舊也是感恩,但願金門能走出歷史的悲情及戰爭的陰影,走出自己的路,以大開大闔的前瞻性宏觀視野開創新的契機,讓金門的明天還給金門,使往日風華再現。
-
「西戒」或者「兩戒」?
─關於郁達夫「河山西戒重光日」之解釋 「西戒」或者「兩戒」?──關於郁達夫「河山西戒重光日」之解釋●洪進業 楊樹清兄於︿約取金門海上盟﹀一文,錄郁達夫︽亂離雜詩︾第八首(一九四二,贈金門人陳仲培),郁詩曰: 「多謝陳蕃掃榻迎,欲留無計又西征;偶攀紅豆來南國,為訪雲英上玉京。細雨蒲帆遊子淚,春風楊柳故園情;河山西戒重光日,約取金門海上盟。」 案詩中典故,並不難解,唯「西戒」一詞,諸家則頗有異論,其說可參考近日金門日報副刊相關之文章,茲不贅舉。 余自來澎湖為「辦事員」,已無能從事學問矣,今手邊既無郁達夫之詩集可供細參,亦不能知「西戒」之意思為何?故姑先設一假設:謂「西戒」恐為「兩戒」之誤抄,此或亦可提供箋詩者另一詮釋之線索耶? 是耶否耶?余未能自信。唯曩昔曾讀「教授之教授」陳寅恪先生晚年失明之鉅著︽柳如是別傳︾,深賞其箋詩證史之功力,遂憶及陳先生書中曾詳論錢謙益(牧齋)之︿後秋興八首﹀,牧齋八詩專述鄭延平北伐失利之事,其中一首曰:「兩戒關河萬里山,京江天塹屹中間。金陵要奠南朝鼎,鐵甕須爭北固關。::」 復檢中央研究院網路版「漢籍電子文獻」,乃見「兩戒」一詞,與河山、山河聯言,實為詩中之慣用語,如「河山兩戒南越門,群峰到海如雲屯。」、「兩戒山河曾展覽,百年日月任奔馳。」「河山兩戒昇平日,聞見四朝僻壤天。」「一枰白黑總糢糊,兩戒山河俱破碎。」「萬里投荒一劍雄,出門真覺氣如虹;山河兩戒留詩卷,風雨千秋付酒筒。」參諸上述諸例,實與郁達夫詩之用語相仿彿,故不能不令人懷疑,郁詩之第七句或亦當作「河山兩戒重光日」耶? 當否?余不知也!至於「兩戒」之典故謂何?有興趣者,可自行上網、或查詢相關辭書,無待吾之嘵嘵也!(二○○六年四月九日凌晨四時於馬公賃所)
-
遇見創意大師
依年度計畫安排,我與顧問公司討論所要舉辦的講座,不知道談創意這樣的內容,應該怎麼設計吸引人的主題,以及邀請什麼背景的講師,經由腦力激盪,以︻左腦人才右腦天才─啟發創意思惟︼打廣告,然後,顧問公司強力推薦在學界的創意大師陳龍安教授擔任講座的老師,對於非大眾媒體所熟悉的知名人物,我都會產生可能招生不足的隱憂,因為,之前都邀請如戴晨志、張怡筠等名人,這些講座的招生都會爆滿、且普獲好評。在我遲疑不決時,顧問公司拍胸脯保證,聽過陳教授的課程後,學員都會鼓掌叫好,且能即時內化在個人行為上,我其實賭得有點心虛,幸而講座通知發出去之後,衝著主題來報名的人也不少,所以,稍稍安心了些。 初見到陳教授,熱情的問候,開朗的笑容,以及熟悉但是說不出來濃濃的地方腔調,我突然後悔忘了先上網搜尋相關的個人資料,擔心不知道走進教室,學員是否會欣賞完全沒有經過包裝的講師外表。誰知道陳教授的講師魅力,在一開場就贏得學員的心。他提起自己求學階段,曾經因為不知道如何背英文,所以,利用星期天來到住家附近營區旁大聲朗誦,適巧一位軍官經過,看見他這麼努力的唸英文,很值得鼓勵,但是,觀察了好一會兒之後,好心的告訴他如果繼續用這樣的方式讀書,花再多的時間也不可能把所有單字背起來,這一番說詞,點到陳教授的痛處,好學不倦的他,趕緊問這位軍官,如何讓自己過目不忘呢?因為,戰地的農家子弟,想要出頭天,就只能靠讀書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這位軍官熱心的告訴他,先認真的看課本裡的單字,熟記,然後蓋起課本,閉目回想,一遍兩遍三遍,第一頁背完再讀第二頁,以這樣方式背誦的測驗成績,竟然是滿分,發考卷時,平常即嚴厲出了名的老師不相信,要他當場再考一次,成績當然還是滿分,這樣的結果,竟然當場贏得同學們久久不停的掌聲。 發現讀書其實不僅是天分,更要靠方法後,陳教授的求學路開始出現耀眼的成績,並一路讀到博士,進而到學界服務,並因為個人的親身經歷,所以,他開始投入如何啟發個人創意的領域,並進而改變個人行為,運隨心轉,人生從此可以開始大不同。在經營婚姻與另一半的相處,他也以不同的方式,讓從不輕易上鏡頭的夫人,從此熱愛在足跡所到之處,用鏡頭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課程進行到這裡,學員們對陳教授的求學過程除了好奇之外,對軟體使用的熟練度,更以高度質疑提出請教,因為,以三年級的長輩而言,一定仰賴學生或家人的協助,誰知道陳教授的回答是:所有的網頁設計全都親力而為,完全不假他人之手,那,怎麼學來的?陳教授提起自己原來也是電腦白癡,但是,請學生做不是長久之計,不如請學生教會自己,將可終身受用無窮,初時,學生沒有人願意做白工教老師,還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他說教授的鐘點費多少,他以同樣的費用支付給教他電腦的學生,結果,報名要教老師如何操作電腦的學生還要排隊等。因為決心,也因為用心,所以,陳教授現在已經可以悠遊在網路的世界裡,個人的網頁歡迎大家瀏覽,所使用的軟體,無版權者歡迎大家自由下載。 三個小時的課程裡,陳教授的分享,讓公司的同仁們開了眼界,甚至還有主管們打了電話要求所屬放下手邊的工作,到訓練教室聽課。至於對個人創意以及個性的測驗,老師的分析簡直跟算命大師一樣準,連我這位課程承辦者,都玩上癮了,至於老師所教的口訣,大家朗朗上口,也表示實用至極。 課後,我拿著麥克風感謝老師之際,順道向老師報告,原來熟悉的腔調是鄉音,屬於金門人的特有的用詞,是家中父執輩們的平日溝通的語言,身為金門人何其榮幸,此刻,在教室裡的我毋需隱藏。心裡暗自期許,有機會還要邀請陳教授到公司裡來,讓更多的同仁用有系統的方法改變工作流程,進而提升企業優勢競爭力。工作中遇見來自故鄉的創意大師,深深感動。
-
小美人
「有種到外面講!」他指著外面,傲慢地說。 「到外面講就到外面講,」小美人不甘示弱,竟走在前頭,「別以為我怕你!」 我趕緊走上前,準備護衛著小美人,想不到他竟先出手,用手腕緊緊地扣著我的脖子不放。儘管我使出力氣想掙脫,但依然是弱勢,甚至被他扣得更緊,氣都快喘不過來。 「放開他!」小美人企圖扳開他的手腕,但並沒有成功。 我再次地掙扎,雖然沒有掙脫,卻使出力氣,用手肘猛力地襲擊他的下腹部,他「哎喲」一聲,竟鬆開緊扣我脖子的手,而小美人卻快速地脫掉鞋子,乘機往他身上猛打,讓圍觀的人看傻了眼。 他已由強勢變成弱勢,怒目地站在一旁,用手帕不停地擦著出血的嘴角。 我不想再惹事生非,趕緊扶著小美人,讓她把鞋子穿好。 「你有沒有怎麼樣?」她用手摸摸我的脖子,關心地問。 我搖搖頭,一時說不出話來。 「我們走。」她穿好鞋,拉著我的手走了幾步,竟又轉頭對著一旁的無賴說:「告訴你,我楊紅紅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大家等著瞧!」他又放話警告。 「隨你便!」小美人依然強硬地。 「赤查某!」他尖聲地指著小美人說。 「知道就好!」小美人咬牙切齒地回應他。 想看一場電影的怡悅心情,竟被這個突來的事件破壞掉。我們沒有重新排隊買票,小美人拉著我,繞過中正堂的圍牆,緩緩地走在幽靜的山外溪畔。 「真是對不起,」我淡淡地說:「不但沒有善盡保護妳的職責,反而要妳來替我解圍。」 「我最討厭那些不務正業的流氓無賴,」她依舊怒氣沖沖,「專門欺負老實人。」 「看來妳真的很『赤』。」我笑著說。 「別以為所有的女人都是弱者。」她有點得意。 「人真的不可貌相,」我有感而發,「從外表看來有點弱不禁風,但處理事情卻是得理不饒人,真是赤查某一個。」 她捏緊我的手,哈哈大笑。 我們在山外溪的源頭,一個叫「映碧塘」的堤岸坐下。一輪皎潔的明月停留在木麻黃樹梢的頂端,映照在碧波無痕的水面上,反射出一絲銀色的光芒,讓堤畔更富有羅曼蒂克的韻味。 「今晚是我平生第一次和一位女生,並肩同坐在這個幽靜的堤岸上。」我望著微微晃動的塘邊水草,低聲地說。 「你高興嗎?」她柔聲地問我。 「當然。」 「你會不會認為我是一個三八查某?」她在意地問。 「以前有些誤解,現在已完全改觀。」我坦誠地說。
-
︻孟日記︼童年堡壘
年少的笑顏依舊,當人事已非的時空遽變,還能飲淚歡顏的,我們可懂珍惜? 文化藝術節正式起跑,雖然不曾也不會去參與相關活動,但關懷這一片淨土的心,未見稍減。在歡樂活動的當下,或許瞥見幾抹陌生的笑,但也見幾分勢利的賊眼閃爍幾道金光,始終不明白辦理活動的真正涵義為何,將各村莊的碉堡或防空洞做視覺上的改變,簡陋的裝飾藝術,並沒有看到活動想呈現的主題,只感覺到,家鄉的笑容漸漸不自然。 記得兒時,常常和鄰居一起到處探險,家門前的防空洞有著勾引童心冒險的引力,趁著奶奶在睡午覺,我備好我的小包包,穿上我的小夾腳塑膠拖鞋,迅速地將滿頭雜髮抓出一尾馬尾,悄悄地推開厚重大門,鄰居已經在門外曬了好一陣子太陽,紅嘟嘟的臉蛋充滿光芒的期待。雖然就在家附近,但我們卻是很慎重地準備,像電影裡播的那樣,縱然每回都只能在門口遲疑著,沒進去過。 防空洞的造型是用混凝土建成一個ㄇ字形、深度不深的地下室,外面再塗上迷彩色組合的保護色,兩邊出口均用厚重的鐵門鎖著。大多的防空洞都建於村莊路口,其餘的,像公家機關、學校等等,則在該區域挖掘地洞或建築容許人數的防空洞,平常時刻幾乎是關閉的,偶而有通訊兵會進入處理通信線路問題,或者在特定時候,才會將鐵門開啟。 有時候放學回家,家裡沒有人,身上又忘記帶鑰匙的時候,總習慣蹲坐在防空洞前的石階上,躲著四點多鐘的陽光,玩著細沙。或者靠著石階,玩起捉迷藏或木頭人,再不然,就攀東爬西的爬上防空洞上面,趴在上面寫作業。雖然對防空洞內充滿好奇,但總會對奶奶的警告感到害怕,畢竟當時還不想被鬼抓去嘛! 小學校園裡也有幾座隱藏式的防空洞,鑲在校區的地下,平時用鐵皮遮住,除非有臨時防空演習,依年級班級分配。有次的防空演習,其實感覺像郊遊,當嗡嗡警報聲在空氣中猛然響起時,就算學校有事先通知,難免小朋友們還是會緊張,老師手持著手電筒,引導我們沿著台階,一步一步往下走,大家都對黑暗害怕,只好把仇恨拋後頭,小手牽小手地窩在一起。總有幾個頑皮鬼,安份不了幾分鐘便開始學鬼叫,故意引起女生害怕,其實他們心裡也害怕著呢! 後來,解嚴命令頒布後,各村莊的防空洞因不實用而陸陸續續拆除,民地還民眾,公有地則設為道路,家門前變成一片空曠,看著新鋪設的道路,心裡總有種無法言喻的失落,在為我的童年寫下一頁後,無法抹滅的存在記憶裡。 偶而我仍不捨,夜裡門前石階上的隨想,炙熱的午後,有我的身影穿梭,那已成回憶的防空洞。
-
投稿與我
利用閒暇時間,將投稿金門日報的文章集纂成冊,洋洋灑灑的近廿萬字,總數近百篇。撫摸著那本近三百頁之多的嘔心瀝血之作,內心不由得百感交集。這恍若是一場夢,冥冥之中似乎是上天在編導般的神奇。 讀小學時,常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除此外,學校裡的各項學藝比賽,尤其是作文比賽,總是在「志在參加,不在得名」之列。雖然僅有一項稍能搬上台面的演講比賽讓我掛在嘴邊,但鎩羽而歸的總是屬多數,因為任憑我如何的耍嘴皮,也總是比不過班上那個做了六年班長的男生。長大後,每次自我介紹時,我也從未將自己的專長冠以「演講」這一項。說穿了,我的國語並不甚標準,一年級上學期前十週的注音符號,我是請病假在家休養的,所以注音符號一共有幾個,還是直到我上了大學修「語音學」後才知道的。不過在那年代,似乎也很少人去注意語音標不標準的問題。導師歐陽揚明老師有次要我們每人當著全班誦讀一課課文給大家聽,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在選拔參加演講比賽的選手。因為我的嗓門夠大,讀起來也不會「二二六六」的,一氣呵成就把一課課文讀完,所以理所當然就代表班上去參加演講比賽了。但印象中,最好的成績只不過是得了個第二名,第一名當然就是那個做了六年班長的男生了。 上了國中後,學校規模已不再似小學那般的迷你,各種菁英人才應有盡有,我在小學時的那一點小伎倆,已難登大雅之堂,所以除了成績平平外,其餘的也是沒沒無聞。一來家裡沒有那種環境,二來自己也處處展現不與人爭的天蠍星座特質。凡事都不會刻意努力去鑽營爭取,要求的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至於其成敗榮辱,則秉持著聽天由命的態度,所以直至讀完大學後,仍是得過且過,沒沒無聞的一個。 沒沒無聞一路走來,竟無風也無雨的幹上了「誤人子弟」的行業。調到大金門任教時,初次獲得分校主任的肯定,常委以額外的非教學工作,加上自己也不是怕做事之人,所以皆能不負所望的完成任務。也多次參加婦女徵文比賽,獲得不小的獎項。從那時起,才知道原來自己仍有無窮的潛能尚未發揮出來,只是需要「貴人」提拔一把罷了。幾年後輾轉易校而教,有一次學校要出版一本專刊,校長竟然私下邀我代其捉刀,那時我一臉茫然與疑惑,腦中無數的問號在盤旋著:我會寫文章嗎?這種小學生程度的作文,哪能登上大雅之堂?所以當時我就毫不猶豫的婉拒了,不是自抬身價不給面子,實是自忖本身毫無那個能耐。 第一次投稿金門日報時,是仗著自己電腦打字的速度快,想到什麼就打什麼,等腦汁絞盡後,也都打成文字後,再來調前後次序,最後再訂題目,如此天馬行空的亂打後,一篇小學生程度的文章就出來了。那時也不知道使用投稿信箱,所以存好磁片後,還特地撥空跑郵局去寄掛號,想來真驢。更蠢的是竟然用真名發表,一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模樣。結果呢?寄十篇刊登十篇,見報率是百分之百。我的心裡常暗想,我寫的小學程度作文竟然如此受到編者的青睞,真不知該如何感謝編者的垂憐和上天對我的厚愛。 有了上報的鼓勵,更引發了我繼續投稿的興趣,但愈寫卻愈發感到心虛,每回總有自揭瘡疤的感覺,好似在向世人昭告自己的隱私一般,所以愈是不敢暢所欲言。後來才開始用筆名發表,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年頭,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再加上資訊傳播的快速,所以走在路上時,常會碰上熟人阻街跟我說:「我看到你的文章哦!」那時我總是心裡暗自竊喜,但不形於色的回答:「哦!是嗎?那個人鐵定不是我,我可沒有投稿的習慣。」一次、二次,時間久了,連學生的家長也知道那個筆名叫「若晨」的是孩子學校的老師。更甚的是,一整年都很少見面的一個遠房親戚,有一次在機場碰著了我,竟然摟著我的肩膀說:「妳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有在看哦!」天啊!我是無從遁形的赤裸在眾人之前而竟不自知,真不知這該喜?抑該憂? 投稿這一路走來,絕不是為了實現做「作家」的夢想,更不是為了那區區的稿費,而是愈發察覺到中國文字的特有奧秘,大玩起文字堆砌遊戲,沈浸在文字排列與組合中,除此外,它亦可抒發個人的情感,如此而已。但至於「若晨」是誰?各位看倌就莫瞎猜了,何不作「打靶瞄準樣」──睜一眼、閉一眼,我就心中默禱「阿彌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