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浯心漫談》招弟
我家小妹是媽媽的六個女兒中,身材最纖細,面貌也最姣好的,姊妹們聚在一起,常要埋怨媽媽不公平,把所有最好的都留給這個小女兒,但是,小妹也有話要說:「我的名字,一看就知道爸媽要我負責招弟,所以,學生時代常常被同學取笑,名字也常被寫錯,還好我也不負重任,達成招弟的任務。」其實,當年在金門,爸媽雖然真的很想生兒子,可是,又不敢做得太明顯,前面五個女兒,名字第二個字都是『文』,希望孩子們都對文學有興趣,生到小妹,覺得太多女兒了,不如更改取名字的方式,幫小妹取了『亞南』兩字,還好,沒有取個『男』字,不然,小妹會在成年後馬上提出改名字的要求,只是,爸媽大概沒想到還真的有效,繼小妹之後,媽媽連著生兩個兒子。據說,當年爸爸在大弟出生時,不敢相信真的生了帶把的,由金門衛生院走到山外公車站,沿路有人道賀時,都只知道以微笑相應,完全忘了要致謝,可見樂得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小妹的名字還真的具有招弟的功力,而小妹的功勞說來還真的不小。 我家寶貝已經兩歲多了,婆婆是傳統的客家女性,因此,既不敢開口要兒子馬上再加油生老二,也不敢催媳婦肚皮要爭氣,所以,常常看女兒一個人扮家家酒,就要告訴她:「叫媽媽生個弟弟或妹妹跟你作伴,好嗎?」女兒還小的時候,不懂的阿婆說什麼,也不回應,稍大,聽的懂了,會轉身就走,有一回,問急了,竟然學她老爸的笑聲,「哈!哈!」讓一旁很尷尬的我和另一半,也笑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們都知道,老人家會認為不生個兒子,老了沒有依靠,只是,婆婆可能不知道,這年頭要養個孩子,可是工程很浩大的,更何況生兒育女,既是天定也是命定,不是都由得了人的。 有一陣子,很迷紫微斗數,又不喜歡找坊間的算命先生,所以,就努力買書來研究,發現自己的兄弟宮裡是「太陰閒」的格局,再對照書上所寫,才知道原來自己還真的是招妹的命,竟然幫爸媽陸續帶來五個女兒,當年因為家裡頭女兒多,姑姑們都要耳提面命提醒媽媽:「女兒們可要管好,別十八歲就跟人跑。」誰知道姑姑們都多慮了,我家女兒全都過了三十歲之後才開始論及婚嫁。當時,看命理書覺得有趣,忍不住把這件事告訴老媽,她聽了埋怨:「原來都是你的問題,我還以為自己沒生兒子是沒本事。」我搖搖頭告訴老媽:「您錯了,是您在那個時辰把我生出來,所以,後續才會猛生女兒喔!」不過,這些年來,媽媽開始發現,兒子們放假,都到女朋友家報到,女兒們反而會帶女婿回來陪她,只是,她又有話要說了:「怎麼放假日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呢?」 轉眼,家族成員又將添壯丁一名,看大家開心討論著五妹坐月子要準備的金門麻油夠不夠時,女兒竟然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後摸摸我的肚子,「媽媽肚子裡沒有寶寶。」我很好奇的問:「你想當姊姊嗎?」女兒很認真的點點頭回答:「媽媽,生個弟弟好嗎?」說完,又繼續幫洋娃娃綁辮子。聽了女兒的要求,我陷入長長的思考,不知道是婆婆的洗腦成功了,還是女兒真的很寂寞?看來,紫微斗數的書找時間應該再拿出來翻一翻,看看自己的子女宮又是什麼格局。
-
《老照片‧說故事》待從頭再起
時在民國四十七年間,台海烽煙密佈,因而引發史稱「八、二三」炮戰,金門落彈數以萬計,但以浯島素有「佛天福地」之靈,雖經對岸密集與猛烈炮火的封鎖,幸得天愍佑之庥。亦因此,而使金門在淬煉中益然堅定、挺拔,無畏無懼,處變不驚,從炮火中成長茁壯而揚名中外!導使中共陷於尷尬不堪局面;因而,不得不「改弦易轍」,採行單打雙停的策略,持續對我干擾!某日,自大嶝島飛來一彈,穿壁而來,從「砰」然一響中,霎那間樑折瓦解,而留下斷牆殘壁,家在一片荒蕪中,訴說亂世的悲愴!遺跡歷歷,為後人提供歷史見證。
-
尋回阿母的年少
白雪 落在汝的髮裡 皺紋 在汝臉上深犁 望著 三十年前變黃的相片 親像黑墨的頭髮 親像花朵的臉頰 囝仔天真底問: 「阿母,這是誰呢?」 汝笑瞇瞇ㄟ說: 「這是阿母少年ㄟ時陣。」 囝仔說:「哪ㄟ不同?相片裡面這ㄟ人价水!」 汝摸摸囝仔ㄟ頭,用著同款的笑容 輕輕ㄟ走去灶房洗米 水龍頭的水不停的沖 不停的流轉 似流年 洗米洗菜洗鍋碗 您張羅一切 洗衣晾衣收衣 衣服隨風飄 一件比一件大 掃地拖地擦地 鞋印來了又去 一雙比一雙長 小娃兒 竟長成大人樣,不知不覺 會拿著照片看著比他年輕的您 「這真的是您嗎!」 大孩子用著驚疑不捨的眼神問 「是啊,阿母老了,不過,阿母的囝仔變大漢啊!」 您依舊溫柔的笑 望著相片裡酷似的目眉 囝仔 知道阿母丟掉的少年 在哪裡
-
啟動生命的智慧
四月十二日 兩三週之前就打理學校的雜事,好讓我安心在教育研究院參加第一百期校長儲訓研習,前一天就夜宿台北,一大早提著笨重的行李,搭上研究院為我們備好的遊覽車安抵目的地,順利完成報到手續。這裡是我常來的地方,當然熟悉週邊的環境,教輔組李組長為大家介紹院內的環境,提示研習員應注意事項,讓學員有初步的認識。 始業典禮由何主任福田主持,省府林主席特別列席參加,何主任首先歡迎一百多位準校長的參與,希望大家在為期八週的課程,能吸取教授們的智慧結晶,細心體察班友的優點,獲取更多的寶貴經驗,在校長專業領域能有所成長。接著林主席提示做為一個校長要有清廉公正的形象,對待同仁賞罰分明,以身作則,帶人要帶心,發揮團隊力量,整合社區資源,重視學生身心的健康;了解政府的政策導正正確的觀念,落實教改工作。 在各組分享個人的自我介紹中,來自全國各校的精英,都具備特殊的才華,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更可以結交許多好朋友,收穫一定豐富。 四月十三日 何主任為我們上校長的通識教育,身為一個校長必須具備通識教育的素養,才能把學校經營的有聲有色,邁向具備通識教育素養的校長,善於自學,學以求博,博貴能通,通祈致用,用必至善的理想,並指出當前幾個違反通識教育現象如本位主義、速食主義、民粹主義的缺失要加以導正。因此成為一個校長除了學習教育學門外,還具備人文、科學、哲史、藝術、政經、法律、宗教等素養,才能扮演一位好校長。下午聆聽許智偉顧問講授校長的行政素養,聽他宏亮的嗓聲,雖然年歲已高,仍然保有健朗的身體,以他的豐富行政資歷及學養,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做為一個新時代的校長必須堅守以法行政的原則,運用科學管理的方法,實施人性化的領導,用多元理性來決策,善於培養教育氣氛,以發揮行政的藝術。 四月十四日 在陳迺臣教授談校長需要宗教的素養,可以培養和平、慈悲、博愛、寬容的良好美德,建立校內和諧的氣氛,妥善處理現實事務的智慧和判斷力,成為有自省能力和自省習慣的行政領導,增強對生命的價值觀和對教育的使命感,因此校長是教育園地中的領導者,不但本身的知識、能力和人格智慧要做教育同仁和學生的模範,同時也要有形無形、直接間接影響社會風氣,領導社會的潮流。要做到這樣理想的校長需要科學精神和方法,專業的知識、智慧和能力,同時也需要有宗教的素養,才能夠有持續的教育熱忱,形成令人尊敬的人格風範,有寬廣的人生視野和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教育理念。下午在曾校長談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前瞻,深入了解近十年教改的成效和檢討,以曾校長參與教改推動的實務,剖析教育改革的現況與得失,面臨國教重要課題,諸如因應學齡人口變化的衝擊、妥善規劃十二年國教、提昇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建立教育發展指標等是後續推動的教育工程。目前推動的教育政策是正確,只是在推動的過程中難免有許多阻力,許多教育同仁由於不熟悉因而恐慌,進而逃避現實無法認同,無視於時代潮流趨勢,終被時代所淘汰。 四月十九日 進入第二週的課程已熟悉研習活動的內容,生活作息也正常了。在學校處理公文已有二十餘年之久,僅限於本處室的文件,因此對外發文仍有些不確實,稍有不疏忽造成話柄,不可不慎,在林瀛森副組長的講授下,獲益良多,更深入了解公文的性質、形式、用語及做法,並指出一般公文常犯的毛病,必須小心防範才是。在吳政達的「策略規劃與管理」,校長應思考學校未來發展的策略,規劃整體的考量,而非專注於一般性的事務,多了解學校組織特性,激發教師同仁的使命感及榮譽心,創造高績效的成果。運用費德勒的權變理論,貝斯的轉型領導,只要事先規劃才能改變現狀,管事理人是件棘手的工作。 晚上在分享個人的經驗中,來自全國各校的精英,都具備特殊的才華,在校長甄選中脫穎而出,實在不容易,從每個人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四月二十日 何主任為我們談服務雜感,即將成為一個校長必須具備的作為,要做好準備不斷的學習,把理論與實務結合在一起,榮譽責任權責相對,是開創新局的推手,忍辱負重的橋樑,要有上台靠機會下臺靠智慧的本能,才能把學校經營的有聲有色。在校長的史學素養課,聘請台大黃俊傑教授演講,要有歷史的思考才有遠見,一個校長要有清高的理想,不能隨波逐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下午參觀陶瓷博覽館,深入了解鶯歌陶瓷發展史及陶瓷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並安排彩繪陶器,真正體驗繪製陶器的樂趣。 四月二十二日 由李瑞雪及曾鴻文輔導校長講述訓導實務,強調新訓導觀念的重要,在繁多的訓導活動中,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學生是值得大家省思,面臨多元的社會是一項嚴格的考驗。接著詹校長分享新校舍改建的歷程,看到災區重建的艱辛,只要用心思考,認真投入,終將有好的成果。在張博雅教授以「用心關懷社會用愛營造未來」為題,陳述社會近來的亂象,增加社會付出的成本,是從事教育必須認清的問題,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要有積極的作為,以愛心關懷。劉江霖教授以校園環境整體規劃,利用校園的空間有系統的美化,讓校園生動活潑,達到境教的目的。 四月二十六日 在蔡義雄副校長講述校長的專業成長,明瞭校長應具備的專業知能,如何建立個人魅力形象,形塑領導風格,不斷的自我進修,以善盡專業職責。余玉照副校長談會議主持與領導技巧,主席要發揮溝通與領導才能,才能開好一個圓滿的會議。在兩位鄭校長談校長的經驗傳承,要有正確的生命觀及工作觀,以追求自我實現,把握方向和目標向前進,以廣博的學識來支持你的信念。在王和雄大法官講授校長的法學素養,校長應熟悉法令規章,以免誤觸法令引來禍端,充實學識以學問領導教師,建立一位德威並重的領導者。在即席演講中,在訓練校長的機智反映,如何把握演講的重點及流利的口才。(上)
-
《地方傳說》廣澤尊王與后湖許﹃會元﹄獬的故事
到了十二歲時,郭洪福已經長得一表人才了,更兼俱相貌魁梧英俊、聖藻溫純儒雅,又熟諳全套姜太公︽六韜︾、︽六略︾、︽剪草為馬︾、︽撒豆成兵︾:::::.等的神通法術,以及︽六通︾││天眼、天耳、神行、他心、宿命、漏盡││︽六藝︾││禮、樂、射、藝、書、數││可謂上駕︽三十六天罡︾,下馭︽七十二地煞︾,文武全才、天地同參的『神格』了! 當地居民更常見他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隨緣變化,為民治病,驅邪趕妖,因此深得居民敬仰愛戴。 不久,示寂羽化,歸神於︽飛鳳山︾上。更常顯聖佑民,替人驅瘟除疫,袚澇消旱,因而居民們特地為祂蓋了一座廟;廟名為『鳳山寺』││座落在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詩山都;即︽保安聖王︾的祖廟。 據說,直到清朝初年,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名諱││的第四王子胤縝││後繼帝位稱世宗皇帝││突然得了一場︽怪病︾,群醫都束手無策!正在陷入生命垂危邊緣之時,忽然夢見一位小孩子,送給他一包藥,胤縝問祂是什麼藥?那小孩笑答‥『降痘丹。』又問‥『你是誰?』答:『吾乃泉州郭乾耳。』 胤縝驚醒,病竟痊癒!後登帝位,帝號︽世宗︾,乃雍正皇帝是也!因感保安聖王救命之恩,特下旨敕封為: 『廣澤尊王』,並賜匾擴廟。 『廣澤尊王』在金門奉祀者很多,其中更以呂厝俗稱『相王公』者最為靈驗,曾記得四十年前金門發生大旱!河湖見底,土地龜裂,農作物都乾枯焦死,島上的居民三餐都靠美援度日。後來,呂厝的『廣澤尊王』附身︽乩童︾,足登︽釘鞋︾,步行到后浦找城隍爺商議,大家共同向︽玉皇大帝︾求雨!連求了三天三夜,致使菩薩的︽金身︾都爆裂開來!最後終於感動了︽玉皇大帝︾,答應:『明日午時三刻開始下雨。』 第二天,我正和同村的許生清、許玉成在玩︽家家酒︾,聽大人們說,今日午時三刻會下雨,我們都不大相信,可是,到了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忽然從西南方飄來一朵好大的烏雲,瞬間雷雨交加,把我們全身上下都打濕了! 後來,聽大人們說,有一大堆來金門支援的︽美軍顧問團︾,和採訪的中、外記者們都跑到城隍廟參觀,他們發現供奉在廟門口眾神明香爐上的香竟然遇雨不熄,感到很好奇,但拔起來要看究竟,卻都熄滅掉了。神力威赫,連美國人都不得不心悅誠服,歎為觀止! 再過三天,全島諸神齊集城隍廟恭送呂厝『廣澤尊王』回鑾,盛況空前! 根據本島居民傳說,『廣澤尊王』乃︽七歲成佛︾的小孩兒菩薩,民間私宅內便常於家中廳堂上恭塑一尊小『廣澤尊王』,據傳,膜拜後,可保佑全家大小男女平安順利,嬰幼、兒不受邪氣侵擾!因此,『廣澤尊王』又成了小朋友的︽守護神︾。 又據說,小洪福小時候常跟鄰居小朋友玩『拜神』遊戲,由大家輪流『做神』;其他小朋友則都要來膜拜,每次,當他『做神』時,小朋友們拜祂,祂安安穩穩的端坐著哈哈大笑!再輪到其他小朋友『做神』時,祂一下拜,那位小朋友不是頭痛,就是肚子痛!嚇得那些小朋友再也不敢讓祂拜了!他們都爭相走告,認為祂將來必定能成為濟世救人的『正神』! 而祂聽到了,都哈哈大笑說‥『如果有一天,果真我成了正神,所有的祭品你們都可以自由取去享用。』 聽說,一直到現在,當地的小朋友每每在祂的廟裡嬉戲,一見有善男信女拿供品上廟燒香膜拜時,小朋友都可以任意的取走那供桌上的祭品享用;而大人們也都樂得多準備幾樣小朋友喜愛的甜點上供,以迎合小朋友的口味為主,而達『人神同樂』的旨趣! 『廣澤尊王』后湖村『昭應廟』裡也供奉金身,其形外表與『許會元』獬的金身有點兒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廣澤尊王』的右腳是朝上彎的,此典故據說,當『廣澤尊王』坐化時,其母心有不忍,欲拉祂下來再見一面,因此成神時變成一腳上彎、另一隻腳踏地,其『母子情深』!實足以感人!
-
《生活札記》爸爸,請您戒菸吧!
如果他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或許身為兒女的我們,也不會那麼地擔心與受怕。 父親自從得了食道癌之外,還有白血球過低的現象,以致時常來返台金。三年前姊因得知父親的病情後,毅然捨棄學業陪同父親到台灣治療,心裡雖然很想再繼續升學,但也不得不放棄,畢竟,在我們的傳統家庭當中,大姊所擔當的責任最為重大。 五月父親再度到台灣做化療。在這之前引來一陣家庭風波,因為,不知讓誰去照料父親才是最好的。以前總是姊犧牲工作,假日陪父親去,但這次因為姊的年假已用光了,且也不好意思再向老闆請假,所以,此次姊說服我去照顧父親。當然,我也有自己的考量,包括我的作業報告和考試,在我還沒決定去台灣之前,家裡的氣氛處於憂心忡忡的狀態,每回提起誰要去照顧父親,都來個爭吵才能撫平大家的私心。尤其,姊所承受的壓力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有一天夜晚,姐在房間對我說:「其實每個人都很自私,為何四個兒女唯有她來扛這個責任呢?你們有自己的考量,難道我就沒有嗎?再說沒有人一開始就學會如何照顧別人,而是每一點一滴所努力學習得來的。」當時的我沒有立場說話,畢竟,她所說的都是事實。 於是,我們決定在二十二日去台灣。 在醫院這段期間,父親尚未做化療前帶著我到醫院的地下街餐廳走走,順便告訴我姊曾在什麼地方買了什麼東西。其實,四月份我曾去過一次,那次是看父親的病況是否安好?所以有些地方知道,但因範圍廣大,且再加上我是個沒有方向感的人,時常在裡面走錯路! 將近晚上九點多時,護士推著手推車走進來::::: 「阿伯,現在要打化療藥水了唷!」親切的口吻讓人生意盎然。看著五百CC的藥水,護士告訴我們說要打三小時才能完。我看了看手機上的時間要到十一點半才會結束。此時才體會到姊曾經的無聊,於是,我到地下街買了二本九十九元的雜誌來看。時間一分一秒的溜走,而我的心情是反覆不定的。我在擔心什麼?在想念什麼?腦海摻雜著許多情緒,卻不知如何是好。 看著父親睡得那麼安祥;心裡也感到欣慰。但也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父親彎曲著身體睡著,高瘦的體格曾經為了這個家付出無盡的辛勞;曾經為了四個兒女省吃儉用,只要是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卻吃隔夜飯;曾經為了我們幾度遲遲沒辦理退休,為的就是子女的學費。如今他辦理退休,卻要與病魔摶鬥,曾幾何時,讓自己休息便可享受人生下輩子呢?看在眼裡幾分心酸、幾分難過、幾分自責::::::有一天,父親在護理站量體重,他回來的時候我問他說:「爸,剛您量了幾公斤?」父親的回答讓我出乎意料:五十九公斤。一股心酸又湧上心頭!父親的體重可說過輕了││以前和父親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叫他「白骨」可見大家都這麼認為。 在我要回金門之前一晚,整夜輾轉無法入眠。雖然在這段期間有壓力,但也渡過了,那天父親的臉色稍好。此時腦海閃過一個念頭有些話想對父親說,卻不知如何開口。 親愛的父親: 您曾經坐在病床上和我說:「我還要來多少次才會結束呢?」聽了這番話心裡有些難過。我難過的是因您還是一樣菸不離手;我難過的是因您沒替我們著想啊!在醫院的當天下午,您帶著我到外面買晚餐,您走在我的後面。我不知道您為何而抽菸,但一向討厭菸味的我,立刻聞到有菸味從我後面撲鼻而來,我沒有阻止您,也沒有當場讓您難堪,畢竟,它或許可以解除您的孤單、無奈、煩惱、憂心,再說,家人再三的囑咐您不要再抽了,您還是不領情,寧可讓自己的身體腐壞也不願替這個家著想嗎?我知道您的無奈,我也知道您的痛。如果您想病情好轉的話,請您戒菸吧!何不以口香糖來代替菸的快感呢?我想這樣不但使家人歡喜,同時,您也不會想去抽一口菸,所以,父親請為我們加油吧!我們會永遠支持您的。
-
《老照片‧說故事》遺愛淵溥,慈暉永耀
──千秋志節久彌著,萬古精神又日新。 憶在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午夜十一時五十分,時代舵手、民族巨人;偉大領袖 蔣公因心臟病發而溘然崩逝!是時雷陳霹靂,風雨交加;有如天崩地坼,江啕海泣與人世同悲!國人對 總統中正先生的崩逝,遽失依屏,如喪考妣之哀傷愴慟!尤其在於奉厝「慈湖」時際,所經之處,民眾沿途設供跪祭,櫛比鱗次;野巷嚎啕大哭!悲愴情景,發自血忱大義,出於至情至性;縱觀古今中外,雖有無數賢明聖君崩殂,未曾見有似此悲戚情景!惟有 蔣公愛民如赤,德被萬方,遺愛恩深,兆民誠敬!金門佛教念佛會亦在衙門口,搭設靈堂供軍民祭拜追思!
-
記憶中的小糖果
山外的街道上,除了木棉道樹和滿山滿谷的軍人外,其實:::還有個秘密花園,每一回,在這充滿著奇幻的入口邊邊,總有個娃兒瞪大著雙眼,眼睛直盯著裡頭,張著兩隻小手,攀黏在玻璃櫃旁,就算是看著裡頭的一景一物,也能滿足的邊跳邊走的上學去:::: 裡頭的老伯伯,個子不大,渾圓的肚子外總是罩著白背心,銀色髮絲加上幾條慈祥的皺紋,雖然有時候他會趕走不喜歡的小鬼頭,但每每倒出一些色彩繽紛的珠子時,娃兒的眼睛就瞪大了一些,那一顆顆珠子,像極了可溶化舌頭的果實,閃爍著五彩繽紛的顏色,彷彿是想勾走誰的心,些些掉落在玻璃櫃上,還會跳舞呢:::: 這座神祕花園,就這樣陪伴了娃兒上了中年級、高年級,直到初中:::像是日記,天天寫的,忘也忘不了,每天每天:::清晨有小鳥鳴聲歌唱,伯伯就會搬開木門,夜裡安靜的街道上,伯伯搬移著木頭,叩叩叩的撞擊聲結束了當天的營業時間。 一天:::伯伯一如往常的搬移著木門,叩叩叩:::這木門的聲音顯得格外的沉重,沒錯!它該休息了,迎接而來的,是好幾個夜裡的大門深鎖,換來的,大概是娃兒失望的背影。 幾個年頭過去了:::當年的娃兒,成了今日在社會裡求生存的我,偶爾:::會想起那個令人溫暖的地方,偶爾:::會嗅到一絲絲海水的味道,偶爾:::會拿起當年期盼擁有的彩珠,然後想起那偶爾會不耐煩的老伯伯,珠子雖小,握在手掌心裡,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甜,慢慢湧上心頭,令人回味。 回憶是猶如糖果,甜在嘴裡,融化在心裡,這麼多年了,純度並沒有因為時間而轉淡,如果你也曾有像蜜糖般的過去,記得將它們密封:偶爾把瓶子拿出來擦拭,含顆會讓人忘掉不愉快的糖果,去掉所有的不順,大剌剌的睡著好覺,隔天一早又是好漢一條。
-
重逢在酒鄉
於是我很感慨地嘆道:「講來一切都很有緣!這次回鄉,我第二次見到阿娜阿妮,第一次知道我的文章收進︽酒鄉之歌︾,阿妮則是第一次讀到;我還見到了第一次把它收進台版出版的書中的楊樹清。」 楊樹清兄笑起來:「文學的力量很大,有很大的凝聚力。東瑞,你這次還鄉,就是因為家鄉的大學在召喚你!你應該寫續篇,把對原鄉和異鄉的感情寫出來:::」 這是後話││我從金門、台北回香港的日期是二○○四年四月二十日。回港的第二天,我又在家中、公司的書架翻找,看一看中國湖南版的︽旅情︾是否還有且不止一本。結果真的找到兩本。真是讓我喜出望外。為了紀念,我當即用航郵,寄給關心它的人──阿妮和楊樹清各一本。我還把一本厚達640頁的︽流金季節──印華文學之旅︾寄給樹清兄。因為他是報告文學作家,常要搜集資料;且他對海外金門籍作家的宣傳、評介不遺餘力。︽流︾一書中被評介的金門籍作家至少有:黃東平、李金昌、莎萍、白羽等。心中有個疑惑一直未能破解:︽表妹自海峽那邊來︾究竟從哪兒轉載?它在我的書中,似乎只出現過一次,收在我的散文集︽旅情︾中。但︽旅情︾是中國大陸版(湖南出版),一九八六年出的。早就絕版了。︽酒鄉之歌︾收入時,在末尾有注明選自︽旅情︾,但括號內說是「香港」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5 在金門,阿朗表哥沉默寡言。 他在金門已有十年光景,必然已經習慣了。幾次見他,他都騎著摩托車,行動比較艱難,在他堅強的意志面前都不值一提了。我還記得他送過給我他編的字典。我想,在故鄉這麼寧靜的地方,他會生活得比過去愉快吧。精神、心情、人生都不會像過去那麼沉重!晚上阿娜姐和阿妮妹邀大家吃飯,他來了。我們離金門,他還趕到飛機場送行。 好似在吃晚飯的時候,談起︽表妹自海峽那邊來︾,阿朗哥說:「我推薦給福建的︽金門鄉訊︾發表,我寄給許文辛,當時還寫了介紹你的一段文字。」 我忽然記起了!是曾有這麼回事!每日都在忙忙碌碌、行行役役,家中、公司書報亂得可以,許多珍貴的記憶遺失了,失而忽得;不少快要塵封的東西突然出土,叫人百感交集!我記起了,是有這麼回事!可是今日要找這麼一份我曾收到過的報紙,恐怕也很難了! 一篇文章,先是在香港發表,然後飛向湖南,飛向福州、廈門,飛向金門,除了文字本來就有跨時空的力量之外,還在於有心人的推薦,至少它牽涉到這麼多人:已故的︽香港夜報︾副刊主編、作家蕭銅、湖南文藝出版社的編審弘征、金門鄉訊的編者許文辛先生、表哥阿朗、報告文學作家楊樹清等等:::。 6 二十餘年之久,與阿娜、阿妮重逢在故鄉,於我來說,並非人生的小插曲而已,而是時代的一種的必然。世界開放了,封閉的門終於開啟了,朋友、親戚互相地充滿了諒解,見面才變得可能,相逢也才變得有意義。 這其中,鄉親,鄉緣,變成了超越一切的元素,那是一種極大的、凝聚的力量。過去,我不知道這其中的可愛和奧妙。 人與人因此接近、親切起來。 親戚也變得心有默契,心靈相通起來。 在金門,乍暖還寒季節。有時,白天有濃濃的霧,遠景都在一片朦朧中;有時,暮靄佈滿了林間,一切都瞧得不大清楚。 四月十八日探看祖屋之後,在延宗兄駕車陪送之下,阿娜阿妮表姊妹陪我們到金剛寺祭拜黃氏歷代祖先的牌位。焚香膜拜,只見阿妮妹口中唸唸有詞,希望祖先保佑來拜祭的我們。十九日一早,依然由她倆陪同,我們去到在郊區的納骨塔。金碧輝煌的放置骨灰的方格一列排開,「愛二」自298號至315號就放置了黃氏祖先十八人的骨灰。我們一一合掌低首祭拜。想起了一百多年來,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一片多霧多靄、寧靜美麗的地方,因為早年家鄉當年太窮,下一代就開始離鄉背井,飄泊天涯,大部分人客死異鄉,無法再向故鄉回眸,一生一世不再歸,像我的父親。也在一剎那間,我忽然對華人遍佈全世界有了頓悟。這其中,充滿了太多無奈和悲情!所幸,父親一生一世所關愛的一雙外甥女阿娜阿妮,我們終於還是見面了! 走出納骨塔,我和瑞芬到阿娜阿妮的姑姑墓上拜祭。 就是這位可愛的、可敬的老人,和姑表姊妹,為黃氏家族看著那祖屋,不然它會破敗得更快! 在一望無際的眾多墳墓中,我們看到了簇新的、剛立的小墓碑,還有老人一張慈祥的照片,嵌在上方。下款鑴刻著不孝女阿妮的名字。終生不嫁的老人並不寂寞,有義女阿妮的孝順,好人必也會一路平安吧! 我們還鄉中的重要目的之一││祭祖,至此,暫時劃上一個句號。 當然,我們盼望將來還有機會踏上衍生我們這些子孫的祖先生活的土地,向他們鮮花祭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這一群子孫。 7 忘不了那兩張酷似父親的臉,忘不了那酷似父親熱情品性的熱情和親切。 遙想瀟灑、熱情的父親,如果不要走得那麼早,我們早些日子見面──就在一九七一年吧!那時,父親一定會把她倆當著親生女兒,用手扭扭她倆的臉頰,正如父親生前也一直很至愛我母親的外甥女瑞芬一樣,他喜歡在她小時候扭她的臉蛋! 謝謝那三瓶高粱酒。我一直覺得,重逢不易,充滿悲情也充滿歡喜。這一次重逢在寧靜的酒鄉,已成為我們很難忘卻的生命記憶。 2004年5月1日 (下)
-
《老照片.說故事》沙中榮湖大露營
那一年,讀國二的我,因為阿嬤的資助,得以參加學校第一次舉辦的露營活動。 兩天一夜的活動非常緊湊,除了童軍老師教導我們童軍繩和旗語之基本技巧外,我們還被要求遵守童子軍的各項規定及應具備的榮譽感。策劃活動的老師們更安排緊張刺激的大地遊戲,讓參加的各班級展開良性競爭,而晚會活動的趣味橫生,更是笑翻一干不曾在外過夜的大孩子們。當然,我們也在那個有宵禁規定的年代,偷偷地拿著手電筒在榮湖夜遊,膽大的同學轉述著由鄰里間聽來的鬼魅傳說,我則嚇得一整夜抱著棉被不敢睡覺。 記憶猶新的除了老師帶領我們勇闖各項艱難的挑戰外,還有就是晚會中我扮演『戲鳳』這齣黃梅調的朱德正皇帝,因為,從此後個兒沒再長高的我,只有演大牛的角色了。 多年來,每回經過榮湖,都要想起這次露營的歡樂回憶,也在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後的今天,獻上我最誠摯的祝福,祈願曾經參加此次露營的師長和同學們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