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放開線的遨翔
對熱愛放風箏的人們來說,位於北海岸的石門風箏公園,就是一個值得遨遊的地方,任何風箏都能放開身手,在空中狂肆地展翅,劃出最動人的軌跡。 為什麼石門風箏公園這麼受歡迎呢?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關,剛好位於台灣海岸海的北端,無論在四季何時,都有不同方向的季風作客。這正是放風箏所需要的天然元素,風勢強勁的地方,就是風箏自由遨翔的天地。每次我來到石門風箏公園,總是會見到各類造型的風箏,將蔚藍天空當成施展台,在空中放肆的劃出巧妙的軌跡,這大概是它們展現本身魅力的最佳時刻了。 我站在風箏公園的境土之中,遠方無際的海洋,與天空連成一片,對視覺而言,是種無比的撫慰效果。當然,我也曉得,這裡是風箏放縱的天地,它們才是真正的舞台主角。我手中的樸素四角形風箏,圖案裡的台灣黑熊,似乎也顯得躍躍欲試,渴望開發出飛翔的潛能,讓牠一票只能待在地面奔跑的同類,只能抬頭看牠高飛的身影興嘆。 這隻台灣黑熊對於擁抱天空的渴望,我當然能完全接收。於是,我效法之前在偶像劇看到的片段,在海灘慢跑,同時也放開線,希望風箏能隨風上揚。不過,想像總是美好,迎接我的則是現實的打擊。我試了幾次,雖然每回起跑的動作,有機會爭取到偶像劇臨時演員的試鏡,但風箏就是摔在地,彷彿深深受到地心引力的制約。看到台灣黑熊吃土的模樣,我只能愧疚,為諾言無法達成而自責。 有個小女孩,大概是看到我的努力全都失效,特別走過來,向我分享她放風箏的密訣。她說,這是媽媽教的,只要在起步時,能夠逆著風向跑,風箏就能飛起來了。我聽了恍然大悟,立即按照她分享的秘訣操作,果不其然,當我逆向往狂妄的風陣奔跑,同時放開線索,風箏果然立即起飛,而且越攀越高。我彷彿看到那隻台灣黑熊笑開懷,牠總算能一圓擁抱天際線的夢想,和別的蜈蚣風箏,以及不同的動物風箏一同在空中較勁,看看誰才能在天空的施展台,劃出最豪邁的軌跡。 我仰望台灣黑熊遨翔的身影,旁邊的小女孩,也跟著鼓掌叫好。原來,在我之前,她已經成功的指導不少人放風箏,她向我指出,天空還有哪幾個風箏,也是透過她,才有機會順利起飛,成為大家抬頭矚目的焦點。我握著風箏線,和天空的台灣黑熊,展開另類的溝通,風箏線傳來不同的韻動,像是在告訴我一組密碼。我大概猜得出,台灣黑熊渴望飛得更高更遠,在小女孩的提點下,我慢慢的放開線,謹慎的施展力道,希望牠除了遨翔外,同時也能保持安全距離。不過,就算我已經完全的展開風箏線,台灣黑熊似乎仍然不滿足,我彷彿從線上能讀出牠傳出的訊息,要飛得更高。 我問小女孩要怎麼辦,她的回答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你可以放手唷!」 「放手?這樣風箏不就會掉下來嗎?」 「我有一次放手過,看到風箏飛得特別高,我也很開心!你也可以試試唷!」 小女孩的心得分享,我深有同感,畢竟,現在是風箏作主的時刻,不受拘束,我只是輔助者。於是,我放開手,讓風箏線和扣環也跟著台灣黑熊起飛。果然,那隻台灣黑熊,向天空越飛越高,超出了同伴,在風勢的伴行下,飛了好一陣子,最後才緩緩下降。我和小女孩順著風箏降落的方向尋找,總算在遠方的海灘找到。只見圖案上的台灣黑熊,神色顯得愉悅許多,像是在競技場中盡力施展能量的痛快。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放風箏,人們完全的放手吧!無需靠線索控制,風箏同樣能飛出自己專屬的美妙空間。
-
莒光樓郵票的愛情故事
這是一則愛情故事,從朋友那邊聽來的,和莒光樓郵票有關,不論故事真假如何,能為陽剛的莒光樓,帶來一份溫柔的浪漫,也是很動人心弦的。 故事中的男主角,外號叫海哥,女主角的外號叫珊妹,兩個人在大學時代,因為愛好爬山,都是學校登山社團的成員,在一次走淡蘭古道的活動中,初次認識,彼此相互介紹,海哥說他的故鄉,是一個火車沒有到達的地方,並且送給珊妹一枚郵票,指著郵票中的那一棟大樓,說我的老家就在大樓的附近,珊妹也很開心的說:「我爸爸在當兵的時候,曾經在附近駐守過,當年寫信給媽媽,都會貼上這一枚莒光樓郵票。」 由於兩個人都在同一個校區上課,常常有機會在校園中相遇,幾次的招呼之後,大家熟悉了,自然會相邀到交誼廳聊天,或者做伴到餐廳用餐、圖書館唸書,尤其是當兩個人計劃要去爬某一座山峰,都會約好時間,在運動場上鍛鍊體力,當兩個人越來越熟悉,珊妹若碰到困擾,有時候也會拉著海哥,到校園中散步,傾聽她的心事。 基於兩個人的相同愛好,只要時間允許,經常相約做伴,爬台北近郊的山峰,在互動的過程中,海哥發現珊妹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登山伙伴,走在五寮尖的險峻稜線,嚇到雙腿發軟,最後由海哥牽著越過,但是兩天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一路爬上爬下,神勇無比,珊妺也是一個很浪漫的登山者,有一天心血來潮,拉著海哥,走綃絲瀑布消暑,晚上在擎天崗草原數流星,聊天中,二人無意中聊到莒光樓和郵票,那一晚,海哥說了好多莒光樓的故事,並且從背袋掏出一套莒光樓郵票送給珊妹,珊妹也回送了一張消炎貼布,上面寫著:謝謝你,淘氣的貼在海哥的額頭上,瞬間,草原上傳來一陣爆笑聲。 海哥和珊妹的頻繁互動,被寢室的哥兒們發現了,有一天晚上,哥兒們竟然升堂夜審,追問著海哥,珊妹是不是你的女朋友?弄得海哥哭笑不得,但是不得不承認,兩個人的關係比朋友好一點點。 珊妹除了登山,另一項興趣就是舞蹈,從小看著父母親跳著國標舞,那種感覺好美,有一天跑來找海哥商量,說在學校附近的公園,有一位老師免費教社交舞,但要自帶舞伴,珊妹希望兩個人可以同行,恰好海哥也頗有興趣,自此,每逢週三夜晚,在公園中,有一對年輕男女,面帶微笑,彼此相視,手牽手翩翩起舞,陶醉在美好的音樂之中,這一跳,有如葡萄酒發酵,就此發展出一段令人沉醉的愛情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兩個人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在現實的環境下,彼此互道珍重,男主角去當兵了,退伍以後,進入公司,奉派到越南工作,女主角也選擇就業,進入外商公司,被調派到新加坡,可憐一對戀人,竟然走在兩條不同方向的軌道上,此後就沒有再見過面了。 眼看這一對情侶,恐怕成為天涯淪落人,還好時代不一樣了,兩人之間可以用電子郵件聯絡,透過電腦,可以互相傾吐職場上的成功與失敗,異鄉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當然,兩人也表達出滿滿的失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互守護? 有一天,珊妹傳來一封訊息,告知已辭去工作,要返回家鄉了,因為父母親的山上農場非常忙碌,希望女兒接手民宿的經營,珊妹的訊息裡還說,這幾年,你總是在我的心海裏飄啊飄,這一份感情總覺得很不踏實,希望你回國以後,務必來看我,我好想看看那個郵票中的男孩。 隔了不久,海哥也傳給珊妹一封信息,說經過再三考量,決定回國發展,想用這幾年所存下來的錢,配合大學所學,從事農業食品加工,回國那一天,希望能在機場,看到思念的那個女孩子。 盼著望著,那一天,珊妹終於在機場接到海哥,開著車子,直接回到大武山下的自家民宿,只見母親已經在門口迎接,開心的說:「我終於看到郵票裡的男孩子了。」住宿安排妥當,晚上在民宿的餐廳用餐,大家暢談甚歡,這個時候,海哥望見牆面上掛著一幅莒光樓的水彩畫,角落還貼著一枚莒光樓的郵票,伯母看著出神的海哥,說起了一段往事,當年他和先生是一對情侶,大學畢業後,他入伍當兵,駐守金門,地點就在莒光樓附近,他有空就會寫信給我,除了表達思念之意,也給我鼓勵和安慰,只是很好奇,為何每次都貼著莒光樓郵票,他解釋著:「每一枚郵票,代表著那一個男人,在莒光樓旁,又一次的想念著妳。」聽完之後,非常感動,特別拜託朋友幫我畫了這一張水彩畫,掛在我的書房,此次民宿落成,我特地把這一幅畫掛在餐廳中,表示不忘兩人的初衷。 只是沒有料到珊妹回來經營民宿,總是在不經意中,望著水彩畫發呆,有一天還在水彩畫的角落上貼上一枚莒光樓的郵票,憑著女人的直覺,女兒一定有問題,在一番懇談之後,珊妹才詳細的說出你們兩個人交往,海哥聽完這個故事,突然明白,珊妹的那一枚郵票,就是對一份感情的寄託,海哥望著珊妹,望著伯母,當下從行李中掏出一枚莒光樓的郵票,貼在水彩畫上面,誠摯的說著:「這是我對珊妹幸福的承諾。」
-
我扛著很沉重的憂傷
憂傷像夕照一樣,以濃烈顏色渲染,在眾人驚鴻一瞥的絢爛背後,悄悄地掩上一層黑幕,一下子就將這些色彩吞噬入口,甚至連自己的影子,也沒留下。當晚風與歸燕在夕暉中盤旋,憂傷已經悄悄升起了。 憂傷像流水,經年累月地往前奔竄,有時輕唱、有時嗚咽。當暴雨來時,也忍不住放聲大哭,但沒一會兒工夫,哭聲也被流水沖淡、刷走。 憂傷像行在森林裡,落英繽紛的夢土,桃花源窅然,在無盡的林蔭道,守著一個洞窟似地,出口卻仍在尋尋覓覓。 憂傷像一張老化的臉。泝流光,密布的皺紋侵蝕;生命的心田,厚厚的記憶覆蓋;咀嚼過千百種酸甜苦辣,卻道不盡一輩子的悲歡離合。 憂傷可以估算嗎? 因為世事從未慣見的偏執,加上氣質敏感,成長環境中嚴肅的必要,便常常苦悶起來,經年不遇的積疊,落到連所謂的哲學也無言以對的局面。但日子仍然要過,每個人仍照著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不能變通的,只好自己回轉,因為天空還是一樣的天空。有時想瀟灑的一笑過眼,但世界卻不曾對你瀟灑過。有太多的人心裡太小,也有太多人的心裡太大,大的看不起小的,小的看不到大的。 憂傷容易換算嗎? 西風橫掃,只是一大片太相似的葉子翻滾,不拘大小在這種一律化大風吹下,想要做一個真實的、獨特的自己,是得付出長期受迫、排擠、打壓的鬱卒,甚且恐懼至精神崩潰的地步,也還不見得可掙出一絲旋轉的空間。 雨絲斜斜密密織就一匹一匹白茫茫的布幔,隔絕塵囂,至於瞬息萬變的世界是由什麼編織的呢?真實和謊言嗎?一線之間,溫柔和傲慢正一磚一牆打造城堡,然而此時城裡城外皆是梅雨吧,如是輕易地無端引起無邊無際的愁怨,緣著枯草黏上蔓野遠方。在夕曛的斜風中,是千軍萬馬的飄鬣,有種萬里平沙的悲壯。我無笳無笛,只能望向天空,看雲行遊,淚灑郊陌,抒發心中鬱壘。一切就麻煩風代勞吧!徹空恆敞,掃盡心中愁悶抑鬱,揚向十里長風,我的憂傷,隨風而逝吧!
-
全班上尾阿名 (台語散文)
莊振昌今日來學校找我,我因為行政業務繁忙,所以他佇教務處等一會,將近三十多冬沒見過面了,最近因為科技的關係──國中群組的Line,加上有些老同學鍥而不捨地相找,終於得以聯絡。忽然來找我,我驚惶閣歡喜呀! 振昌是我讀私中國中部的同班同學,佇那個升學排名的七○年代,親像我們這種「無才調」讀書的囝仔,其實佇學校攏是三字:慘、慘、慘,逐工、逐節予功利主義的「老師們」,用成績無達到標準而打,活佇仝輩內裡的譬相(註1)佮老師們的忽略中成長過來。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經驗。 感謝振昌,他永遠穩坐全班上尾阿名(最後一名)。 予大家(排佇後壁的同學)放心無免落到尾阿名的悲慘下場。 振昌講他後來領悟他無是讀書的料,歷經了風波佮考驗,他選擇實務經驗,嘛是一路讀到了大學。後來事業發展了無歹,成為消防器材的頭家了。 但是,他國中的記憶全部消失了。 隱約只記得我們這些「成績尾的啊」,逐日、逐節、逐分、逐秒,攏得站一排一排,結著屎面,糾著歸丸的心,像欲去刑場,予老師們無情地、冷嘲熱諷地,用藤條頭摃小腿、摃手底、傓喙皮、傓頷頸(脖子)佮摃腳底的幾位同學,其它的,他全袂記得了。 我專業的訓練予我講:他佇內心,選擇遺忘過去的上袂堪講起佮上無要記起的痛苦,才能使伊繼續向前行。 我就非常毋仝款,我目睭含著目屎,面對難關,勇敢突破別人的嘻笑,並從眾多親身體驗--教師錯誤的功利教學態度中,學習正確「師範」二字的模範。 拋棄了未來無可能的榮華富貴,我高中時期,透暝透日、懸著樑、刺著股地讀冊,才擠入去當年的「大學窄門」,並榮登升學成績上高的高峰--師範大學,選擇做一位充滿理想、充滿抱負的好老師,來拯救一寡當年的受苦、受難像阮的「我們」。 數十冬來如一日閣一日,我始終毋去放忘記當初教育的初心! 振昌因為我下午閣有課而要離開,我送他到門口時,發現他駛一台高級的進口車,他笑笑講:他兜,車還有二台不同款色水的。 看來,除了課業成績排名以外,他真的認真打拚得無壞哦! 另工找個時間,招一招我們團這些成績上尾的後段班學生,開一個「特殊境遇」同學會,再來好好開講,予阮互相欣賞、勉勵這三十多冬各自的努力佮成果,並互相療癒好適,那個少年時陣痛、痛、痛、卻遠、遠、遠的孔嘴(傷口)。 註1:譬相:看不起,動詞。
-
恰似母親的身影
退休後去住家對面公園散步,幾乎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整座園子,花木扶疏,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蟲吟鳥語,晨昏不絕。 近日發現公園裡有位老太太,經常牽著一隻小狗,走起路來靈活有勁、面帶微笑。原本沒注意到她,起初是她一口京片子吸引住我。 那天適逢假日,暖暖冬陽,樹隙間簇擁著細碎陽光,社區居民大人帶著小孩都出來曬太陽,整座公園忽然熱鬧起來。有位老太太操著一口北京腔,直誇眼前一個長相清秀的小女孩有禮貌。我聽了大吃一驚,因為我住的社區大多是本省人,這聲音好熟悉,就像小時候聽廣播,中廣播音員發出清朗悅耳的聲音一般的字正腔圓。我不禁朝她多望了一眼,她看我注視她,也對我點頭微笑。 隔沒幾天,我在公園又瞧見她,這回又讓我驚詫萬分,因為她正以一口流暢的閩南語和一群歐巴桑聊個沒完,她說她已經八十四歲了,老囉,一碗飯吃不下,僅能吃半碗。不過在我看來,她似乎仍神采奕奕,腰桿挺得很直,尤其是她國台語雙聲道的本領,不禁想起我的母親! 母親已過世十年,如今若尚在人世,應該也有八十八歲了。她在世時,每天總起個大早,到公園的涼亭裡和婆婆媽媽們開講。母親雖是本省人,但未出嫁之前,曾在外省家庭幫傭,學會一些國語。嫁給父親後,在眷村裡又學更多的國語,有些初識者聽母親說國語時,還會以為她是外省人,可見母親的國語發音也有一定水準。 以後我在公園散步,見到這位老太太,總不禁對她多看兩眼,好像母親的身影又出現在園子裡一般。
-
薪傳──追憶湖中恩師
在我的書櫥裡,除了精挑細選的書籍外,就是我珍藏的小物件了,它們跟著我搬了三次家,仍然不離不棄的堅守著主人,其中有一本毫不起眼的畢業紀念冊,是我民國五十八年國中畢業前買的,上頭有敬愛的師長和同學的留言,每次我上樓取書、換書,喜歡打開扉頁,一頁頁的讀下去,看到師友對我的各種勉語,總會勾起一些塵封的記憶。 在它寶藍色的封面上,用英文燙寫著「簽名簿」三個字,兩旁則綴以一花束,花束上裝飾一朵朵可愛的紫花和橘紅花,看起來非常端秀調和。打開首頁,有我用原子筆寫的「永恆的紀念」,還有我用毛筆寫的「簽名簿」,然後是「58.6.17於源成(書店)」,最後是簽名和蓋章,可見我對它的謹慎和珍視。 不能免俗的,小冊的首頁自然留給一校之長了。王一心校長的勉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去追隨無限,最終一定疲累得很。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王校長對學生更上層樓的疼惜與關愛,完全表露在贈言上。 依稀記得,我國一、國二的校長,原來是周建齡先生,而當時的文教科(教育處前身)科長是王一心先生,後來他們兩位職位對調,在我畢業證書具名的是王校長。記得,他最有名的口頭禪:「各位同學,你們都是時間的富翁!」每次集會,他幾乎都會用它激勵我們,要我們趁此少年時,好好珍惜,認真學習。 王俊賢老師的書畫,在當年是首屈一指的,在小冊上,他用毛筆以行書筆意行雲流水的寫上「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落款使用他的筆名「王師」,其後客氣加上「敬書」兩字,身為學生,實感愧不敢當。 王老師當年在課餘之暇,就是練字和繪畫,他的字畫掛滿宿舍,掛不下,就掛到美術教室裡,每當我們上課時,總是浸淫在濃郁的藝術氛圍裡,可惜我的書畫都沒能學好,空有一位優質的老師,如今想來,還真懊惱啊! 教授地理的林貴錚老師,給我的贈言:「勿忘師訓,向前邁步。」他是一位「不務正業」,視學生如子姪的老師,常利用周末教學生英語會話,儘管他說的國語,我們聽起來很費力,他教的英語,發音也不標準,但他的純真和誠意,卻感動無數學子,在課堂上,總充滿濃濃歡笑。 他常教我們短語,諸如「你是誰?」「你好嗎?」「我是你的學生。」「星期六,我帶你到僑聲戲院看電影。」教習累了,他常用只有他知曉的短語數落我們,有幾位調皮的學生不甘示弱,就頂回去,後來,有好事的同學去翻查字典,發現老師是在詈罵我們,就煞有介事的抗議,一場令人發噱的師生之爭,才在老師「自知理虧」下平息。 最疼我的陳依煌老師,給我的贈言:「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者,不是最美麗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一個最能夠管束自己的人。」當年他是訓導主任,曾教過我們數學,他教學極認真,解析題目,面面俱到,同學上他的課,都不敢馬虎,乖乖正襟危坐,活像剛進學校怯生生的小學生一樣。 他常「藉故」鼓勵我參加各種比賽,當年有「朱子治家格言」背誦賽,每次我巧遇他,他都會問我:「陳為學,朱子治家格言背得怎樣了?」我如答以:「老師,我還不熟。」他馬上不假詞色:「還不趕快回去背,都快要比賽了!」 他知我個性較疏懶,不是老師催促,就得過且過,這番贈言,就是針對我的「痛腳」下藥,他多麼希望他的學生畢業後,「能夠管束自己」,每次展讀紀念冊,讀到老師的勉勵,我常若有所思,恍有所感,時常兀立在書房一角……。 我們另一位數學老師是傅振東先生,當時他官拜海軍上尉,常從料羅海軍指揮部著戎裝來教我們,他是一位高大英挺的軍官,本職工作已夠忙,但因學校極缺數理教師,他的加入,成了及時雨。每次他來上課,都造成學校極大的轟動,如果剛好碰到下課,他的身旁,總會簇擁著一大票的學生,大家都想沾沾他的帥氣。陳海瓜(瀚)同學就是受他的薰陶,而選擇攻讀海軍官校的。 談到傅老師和海瀚的師生情緣,維繫超過半個世紀,包括海瀚在左營讀海官,和他畢業後的軍旅發展,都受到傅老師深厚的影響,不只如此,傅師母和家人,也早把海瀚當作自家人看待。約莫四年前,傅老師不幸因病仙逝,海瀚第一時間告知同學噩耗,我們這批老學生得知此訊息,沒有不悲傷難過的。 班上同學因周恩錫老師(曾任傘兵部隊副指揮官)和傅振東老師的關係,有多位投筆從戎,選擇報考軍(官)校,更有四位同學,後來還榮陞將軍,其中的一位還榮陞中將。人家都說,湖中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應非過譽! 傅老師給我的贈言:「讓愛、美、笑、力,充滿著你的人生。」當年傅老師以愛美笑力教導我們,今天我在教育職場上,同樣回報學生以愛美笑力,這種智慧的薪傳,無私展現在杏壇上,是人際最美的身姿,也是人生最美的風景,只是傅老師已大去多年,我們想再次親聆他的數學公式,想上台接受他的考驗,都不能如願,這已是一份永遠不能完成的答卷。 接著,我想起的是李高峰老師。記得他只在國三時教我們國文,但一位好老師對學生的啟發,一年,足夠了。 他對我有殷殷期許,贈語自是不同,他寫上:「其立志也遠,其行己也微;窮宇宙之奧妙,顯家聲之榮庭。」李老師是國文本科系的高材生,他平常給學生作文分數之嚴,幾近於苛,只對少數幾位同學另眼相待,我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個。每個月考後,他會請班長和學藝股長統計作文簿上的分數,以平均分當作一次成績,難怪上他的作文課時,大家都戰戰兢兢的。 他不僅多方鼓勵我,更不吝把他在大學的習作借給看,要我避免他所犯的錯誤。他的老師給他的眉批、總批和評語,就是我學習取法的重點。他是一位恨鐵不成鋼的老師,他希望自己所擁有的本領,能在短短的時光裡,全數「無縫接軌」到我們身上,讓我們在學習路上走得踏實,不用心虛。可惜,我們的師生緣僅有一年,而且是課業最繁重的那一年。 這一本泛黃的紀念冊,因時間久遠,封面雖有塑膠和厚紙板保護,但頁角已因內縮而產生皺摺。每當我翻頁時,總是小心翼翼,儘管它只是一本並不亮麗的小物件,但對我來說,它猶如我的生命印記,對一個從懵懵懂懂、渾渾噩噩走過來的青少年來說,其存在絕對是無價的。 事隔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了,如今,教師節的氛圍,一年淡似一年,但當年這些恩師的啟蒙、激勵、教誨與鞭策,那一幕幕無怨無悔的身姿,都還像是昨天才剛發生的一樣,歷歷在目。 而今,太湖畔學府的絃歌不輟,只是歲月不居,當年意氣風發的恩師,容顏已老,但不老的,永遠是那顆薪傳的初心啊!
-
轉換跑道
一般人聽到中年轉業,應該都是憂喜參半,憂的是因為被迫轉業,恐怕是後繼無力,未來的日子應該不好過;喜的是也許因為累積了許多經驗,能走出一條新路也是有可能的。 小女子我當了二十多年的老師,五年前因緣際會的離開學校,當了全臺灣不超過五十人的本土語言指導員,在臺北市有三位名額,我很幸運地爭取到這個職缺,每天忙碌的去各小學做諮詢輔導,了解本土語言的授課情形及協助學校尋覓師資、並提供本土語言老師們教學建議,不論是陽明山上的實驗小學,或是蛋黃區的大型學校,搭著貓空纜車循線而去的森林小學,事前的聯絡與規劃,成就了每一次的輔導工作,在這五年期間,也精進了自己的客家語能力,還完成多篇的散文,這些完全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生就是這麼的奇妙,誰也說不準,今年我回到學校任教,本想當個單純的導師,回歸最熟悉的領域,沒想到,我又轉換跑道了。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我跟學務主任毛遂自薦,如果有訓育組長缺,就讓我來挑戰吧!在同事眼裡,這簡直是自跳火坑的行為,真的不誇張,從收發電子公文、員工上網完成請購流程、線上兒童朝會及剪接頒獎影片等等,每天都有新的挑戰,連最期待的暑假,也都在處理公務中靜悄悄的度過了。最大的收穫是因為忙到連飯都吃不下,所以自然瘦了五公斤,整個人神清氣爽,穿起洋裝都不像包肉粽了。 現在的我仍在水深火熱中,每天有忙不完的公務,但是很慶幸自己轉換跑道,能看看不同的風景,用不同的方式來服務學生,支援前線的老師們,有時放手一搏,給自己一個機會,就像爬山一樣,路程雖艱辛,但到山頭享受到那涼風吹拂,真的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
回鄉
颱風肆虐,整條街道只能聽到狂風驟雨的呼嘯,昔日車水馬龍塞車的景象早已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枯枝落葉從窗外橫飛掃過;那老字號商行駁斑字跡的招牌,在風雨中招搖,不知何時會散落於地? 我生於斯,長於此,應該對此地有如老朋友一般,擁有著莫逆之交的情誼。但卻因有數十年的時間,在異地工作,所以暫時離別於此,所以又有些顯得生疏。如今我從萬里外歸來,因著「想念」,我只帶回了被時間浪潮凜冽切割的老朽面孔,回到了故鄉,而我卻沒有想像中的喜悅。莫非我已漸漸習慣了異地的生活?還是內心中藏有著近鄉情怯?原本童年中印象裡的黃土老路,如今已鋪成了柏油路,路旁還種植著綠油油高大的行道樹,那道路兩旁的住戶們,本是以竹籬當圍牆,如今也築成了水泥高牆;三合院兩旁的菜圃,鏟為平地,畫為停車格,那排排整齊的汽車,都停放在停車格裡。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都市計劃的更新,這裡已由原本不起眼稱之為「鄉」的地方,已改為「市」,如今又由「市」改為「區」,而舊城市裡還來不及都市更新的老房舍,依然夾雜在公寓大樓與豪宅之間,這些房舍早已默默的替老城市寫下了不同的故事,而人們對於新舊都市生活的壓力與衝擊,有時真令人感到喘不過氣。 翌日,颱風已逐漸遠離,老城市的天空中,已由原本灰濛濛的彤雲,轉為萬里無雲的藍天,數日後又因西南氣流引來的大量暴雨,在滂沱大雨之中,雨,又再度的遮蓋了這座城市,我因一時興起,便撐著雨傘,越過一灘又一灘來不及急流湧退的水渦中,那水渦中還不時倒印著我走過的身影,我心中開始不停的吶喊著:「我是歸人,不是過客!」雖從遠方來,但如今我又回到了故里,因為我的「根」生於此,我的「心」也繫於此! 它永遠與我有濃濃化解不開的淵源和在異地時,魂牽夢縈的情誼。 每每歸來,總想熱情的擁抱著這片土地,我不停的開懷騎著單車,奔馳在每一個大街小巷,並還尋找出兒時的記趣,無論我走到世界何方或是因隨著時代改變,這座城市永遠是我的故鄉。 如今,我退休了,我又回歸於它的懷抱之中,我想將生命裡,僅殘的歲月,貢獻於它,以彌補我對它多年來的思念。
-
單騎會古蹟 --記2021金門古蹟日活動
每一踏步 彷彿千百年的重量 每一次的喘息 就是幾世紀的流轉 只能以 匐匍的姿態 俯身 屈腿 向你膜拜 瓊林家廟 歐厝古宅 金門城老街 文台寶塔 水頭洋樓 庵前牧馬侯祠 單騎引領 流連於一幕又一幕 目眩神迷的 奇幻舞台 松林低語 呢喃著一篇又一篇 歲月更迭的 揪心詩歌 朝陽落日 一天 就是 千年
-
日本帝國海軍在金門
金門位於台灣海峽的西側,與位於台灣海峽東側的澎湖馬公互為犄角,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繼1895年(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德意志帝國海軍東亞巡洋艦隊(OstasiatischeKreuzergeschwader)出現在金門後,約莫半個世紀,日本帝國海軍支那方面艦隊(又稱中國方面艦隊)也在金門出現。類似德艦通常用SMS縮寫做為軍艦命名的開頭,意思為「皇帝陛下的船艦」(Seiner Majestä罞t Schiff);日艦在英文中通常用IJN縮寫做為軍艦命名的開頭,意思為「日本帝國海軍」(Imperial Japanese Navy)。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發生前,日本已伺機對外發動侵略戰爭,舉凡在意識形態、軍備、政治、外交上均已整備許久。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鷹派的地位大幅提升,開始步入軍國主義化的道路,直指具有戰略價值的遠東(Far East)地區,處於重要位置的「金門」當然受到日本的侵擾波及。其中,進行侵略及擴張的先導部隊為日本帝國海軍,乃是日本的海上武裝力量,於1872年(明治5年)組建,1947年(昭和22年)解散,參與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等。 首先,在1936年,日本帝國海軍共出動軍艦76艘及官兵2.8萬進行跨區域演習。8月5日有日艦朝顏號、芙蓉號、刈萱號等驅逐艦停泊於廈門港!另外停泊於青嶼燈塔及金門海域的日艦有長門號、扶桑號、妙高號等戰略巡洋艦;加賀號航空母艦;神威號等水上機母艦;如月號、彌生號、朝風號、春風號及松風號等驅逐艦;以及輕巡洋艦、水雷艦、潛水艦、特務艦等。聯合艦隊以台灣的基隆及馬公往南約三千餘海浬,以福建的廈門及金門往東約二千餘海浬,幅員涵蓋了南至帝汶海(Timor Sea)及東至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進行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由於金門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艦隊演習期間特別靠港停泊來熟悉金門及廈門的海域,並調查水文資料以利未來發動侵略戰爭。 1937年8月28日清晨,日本指派軍艦停泊於小金門、大膽及浯嶼之間的水域,試圖孤立廈門港的對外貿易,斷絕武器及物資的來源供應。9月3日,日本軍艦扶桑號戰略巡洋艦、羽風號及若竹號驅逐艦,停泊在小金門外海的大、二膽島附近海域,期間並施放水上偵察機於金門上空盤旋;偵查後發現島上佈滿高聳斜立的長桿,認為是防空用的高射砲,故派出汽艇追逐岸邊漁民盤問島上的防禦工事,才知道長桿原來是居民常用的汲水工具「吊烏」。10月20日,日本司令部發佈金門島佔領作戰策略,決定由支那方面艦隊前往金門海域;期間並有軍艦駛入金門城的沙線內,放下汽艇進行測量。10月23日,日軍集結9艘軍艦於金門外海,派出汽艇環繞金門島測量地勢。10月24日,日軍砲艇隊進行水路調查,島上守備見狀進入警戒狀態;日軍再以汽艇偵查大小金門間的水道,以利驅逐艦駛入後浦港及古寧頭海域,同安碼頭的壯丁隊發現後開槍射擊,汽艇則以機槍回擊。是日11時,金門島的船隻無法駛出,所有對外交通宣告斷絕。10月25日,日本司令部發佈命令,聯合艦隊前往金門海域集結。2架偵察機從早到晚在金門上空盤旋,自東至西來回飛行偵查,並從機上散發日軍即將登陸金門島的警告傳單。期間,金門附近海面陸續有軍艦停泊,包括:旗艦妙高號戰略巡洋艦;加賀號航空母艦;第30驅逐隊睦月型驅逐艦如月號及彌生號航母護衛艦;神威號水上機母艦;還有朝風號、春風號、松風號、朝顏號、芙蓉號及刈萱號驅逐艦等。其中,進駐金門海域的加賀號是當時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可見日軍急欲攻下金門島的決心。 1937年10月26日,稱為「華南盧溝橋事變」的金門對日抗戰開始,凌晨1時左右,金門海面上佈滿了日本的各式軍艦,首先向古崗梳妝岩一帶開砲射擊十餘發,劃破了寧靜的金門夜空,梳妝岩上堅硬的花崗石瞬間粉碎。清晨4時左右,艦隊中速度最快的第5驅逐隊神風型驅逐艦朝風號、春風號及松風號前往古寧頭海域;噸位最小及吃水最淺的第16驅逐隊若竹型驅逐艦朝顏號、芙蓉號及刈萱號,悄悄的逼近後浦海域;其餘則軍艦停泊於金門城海域;軍艦就位後同時向金門海岸連續砲擊一個多小時,並以探照燈照射島上,見無還擊後發現竟無設防。6時,朝顏號(あさがお)、芙蓉號(ふよう)及刈萱號(かるかや)驅逐艦駛入後浦港,3艦艦首統一漆有阿拉伯數字「16」的驅逐隊編號,艦尾則垂掛著3公尺長的日本帝國海軍旭日旗,共有9門120公厘帶有砲盾的艦砲及6挺6.5公厘具有雙把手的機槍,同時無情的猛擊及掃射後浦海岸,又有2架艦載俯衝轟炸機(艦爆)沿著海岸線低飛狂轟濫炸,瞬時後浦海邊煙霧瀰漫,宛如人間煉獄。同時,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戰鬥機(艦戰)向水面滑行加速,慢慢爬升做低空飛行,在金門島南空域飛行十幾趟,偵查各個制高點的防禦碉樓設防情形。另外,日本海軍陸戰隊採用台灣牡丹社事件(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一樣的出兵策略,兵分三路向水頭、後浦及古寧頭等3個沙灘推進。6時30分,日軍利用當日的海水滿潮,在艦砲及飛機的掩護下,水頭方面的海軍陸戰隊300人搭乘十多艘設有前開踩板的登陸艇,兵分三路從水頭茅山塔腳下、金門城、古崗等三地沙灘登陸。日軍每位士兵配有刺刀長槍及日本國旗,上岸後以5人為一伍逐步往後浦推進。9時,日軍已佔領後浦港及水頭港,長驅直指金門的核心-後埔城。11時,水頭上岸的部隊已抵達豐蓮山,正午時分攻佔縣城,縱火焚燒後浦城的街區,並與古寧頭登陸的日軍會合,共有日本海軍陸戰隊聯隊約二千人駐紮於金門公學(現今之中正國小)。其後,藉著12架次艦載戰鬥機的轟隆呼嘯聲在上空盤旋助勢,又分兵進佔金門各地。10月27日,日軍控制大金門。10月28日,日軍轉攻小金門,並指派朝風號及春風號驅逐艦巡弋金門與廈門之間的海域,防止廈門國軍支援,期間反而受制於廈門白石砲台的砲擊;晚上,日軍完全佔領大小金門。10月29日,日本海軍陸戰隊本部駐紮後浦,控留240名守備金門,其餘回到海上的軍艦。自此,金門進入了長達八年的「日本手」時代。 1938年3月,日軍在金門馬山設置軍營,特別安置巨砲向大、小嶝島轟擊。5月9日上午,日軍聯合艦隊從澎湖馬公港出發,軍艦包括旗艦妙高號戰略巡洋艦;加賀號航空母艦;朝風號、春風號、松風號、朝顏號、芙蓉號及刈萱號等驅逐艦;運輸艦4艘;登陸艇十幾艘及民用船隻三十幾艘,一共載運了海、陸、空軍3,000人,於當晚陸續抵達金門南邊的料羅灣。料羅灣背對著廈門島,有燕南山橫擋在中間,恰好構成了日艦的天然「掩體」。5月10日,聯合艦隊由金門出發進攻廈門,9時45分,日軍再次利用當日的海水滿潮,在艦砲及飛機的掩護下登陸廈門。5月16日,日本蒼龍號航空母艦特地前往金門及廈門附近海面巡弋,藉以震懾東南沿海各港口。至此,日本帝國海軍大型軍艦出現在金門附近海域的恐怖年代暫時告一段落。 總而言之,金門島位於遠東地區重要的戰略位置,在明朝、明鄭、清朝及民國各時期,曾受葡萄牙、荷蘭、德國及日本等強權所覬覦,為此飽經戰火的摧殘;未來期待金門能利用國際十字路口的特殊位置,以和平為出發點將金門推向國際,讓金門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 註:「日本手」為金門在地人對日軍佔領金門期間(1937~1945)的統稱。
-
真如
西冷印社的芙蓉石 慧眼石畫 真如 生靈的孕化 如是 回頭是岸 如是 岸是頭回 如是 福緣善因 善界福來 如真 如是 如在 真是 千萬年心的孵化
-
生活感懷
〈念〉/顏曉曉 月光窗前照 柔情恰似伊人心 暈染一片天 〈雨〉/楊博賢 淅瀝落阡陌 山谷籠罩輕紗霧 滴答忘歸途 〈感慨〉/林明樹 曾經南北跑 徹夜翻騰精神好 如今似已老 〈微光〉/微雨山嵐 話別地平線 萬物甦醒難割捨 瞇起世界眼 〈山野記趣〉/黃淑媛 曲徑芳草綠 溪水潺潺譜琴音 山中漫遊趣 〈念頭〉/史材鐺 善惡無分界 慾念想法一時間 自心評審觀 〈鯨落〉/林美雪 最後的輓歌 沉落海底萬物生 孤寂伴鯨魂 〈失眠〉/鄭波波 聲嘆苦夜長 睡臥難寢頻輾轉 燈殘身黯然 〈鄉愁〉/林朝聰 釀罈思鄉酒 年華逝去轉眼秋 斟杯望月愁 〈秋色〉/章夢涵 山色添美景 碧波湖畔柳垂青 鵝戲相輝映 〈觀浪〉/德清 長浪撲岩礁 翻湧千疊奔雪濤 海潮說秘奧 〈自在〉/鄭如絜 秋涼足履輕 世俗淡薄不留夢 貧富彼岸同 〈淚痕〉/Bambee 浪捲江中影 歷歷往事難追憶 見景空傷情 〈有懷〉/林正義 斜陽驚又墜 歲日飛馳心底茫 來朝欲何處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