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安好,晴天
徐志摩贈林徽音短詩,云:「時光如水,總是無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當卞之琳愛戀張充和時,寫文章言:「由於我的矜持,由於對方的灑脫,看來一縱即逝的這一點,我以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顆朝露罷了。」 多麼感性的一句好詩:「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相互欣賞才華,卻因時空交錯使然,就此擦身而過,一如平行線永無交集的可能。錯過的緣分,也就錯過了彼此。然而,若單憑一方欣賞,又成為「任其消失的一顆朝露罷了」竟是何等地揪虐的心愁,好一個「思」字了得。瞬間消融的朝露,這般的心緒是悄然襲擊的,怎奈如此地落寞! 天地蒼穹之遼闊,世間至情至大,何妨循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傻勁,勇邁地踽踽獨行。在彈指談笑之間,覓訪明月照歸路的軌跡,這期間雖無煙灰湮滅的慨歎,但可有「是非憂樂兩都忘」的灑脫。休問死生契闊的執著,只因都是「聚散細思都是夢」的唏噓。 但「無」情的現實世界,卻不斷地摧毀這樣的「有」情世界。一場世紀大病毒肆虐傳播,「變種」不斷變強,似要吞噬生剝人類。前方看不到敵人的情況下,我們無力地成為俎中肉,任其宰割侵襲,希望切莫像電影或戲劇般的情節把人類予以滅絕。我們需要一些「陽光、空氣、水」的生存條件,以前視之為「當然」,如今儼然變得更加珍貴,還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欲成為涅槃中的鳳凰,必得經得起火煉。反思這一場的世紀疫情,讓人們更懂得謙卑與反饋,提起放下的拿捏,必然是柔軟身段,絕聖棄智般的方式,不忮不求的生活智慧。亦期盼我的家人及所有周遭友朋們,一切都安然平安。 不禁思及,當珍惜擁有即時的幸福,瀟灑地道出「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一種人生淡味之美。即便是還有雲要飛,還有天空陪我追,依然可以御風而行的勁道,守護著原本的初衷。所以說「心中風景」即是人人健康、平安,「抗疫」成功。當N年之後,仍盼得明月依舊在、依舊任我行。在「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的期許下,仍有一處美麗的願景,可追、可尋,可仰望依靠。此刻,靜心暢言道出:「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
生存--斑剝紀事
沒有人問你生活如何? 823彈雨下得滂沱 這個夏季顏色只有灰與黑 兵燹填寫了島嶼日誌 太武山禿髮線上染了太多煙硝 您爬出地瓜田土溝的砂粒還在 重劃後記憶卻跳針似斑剝脫落 天空開始出現單雙號閃電雷聲 值錢事情不是命運 那一口糧食的關鍵延長到底是哪裡 豆丁點大的煤油燈燃燒著答案 靜靜稀落喘息散射死亡般氛圍 涅槃空氣中研判落點精確而冷酷 等待時間森然談起生與死 防空洞裡催熟了的腦容量開始有了縫隙 聽說過重重轉折的神秘流言 哭聲,笑聲,砲擊聲,聲聲入耳 沒人會問你生活如何? 推開幾百年的家門 苦楝樹上懸吊過剩祭奠歎息 天井青苔綠上圍牆紅磚 斑剝寫文說了什麼世事無常 那一個字母順序排列很難 沒有人問你生活如何? 因為明天不在這裡駐紮結營 砲聲還響著 歲在辛丑就是一個甲子 (稿費捐大同之家)
-
無名的葉
無名的葉 吹落在我窗台 嘆息著,又送別了一年 葉片臘亮,又綠、又紅、又黃 甚為可愛的心型 落葉窣窣總和吉他弦音相襯 像口風琴 每每在冬雨時節和指尖碰巧諧鳴 獨自抱著樂器胴體輕舞 心懷想粉紫的春天 當光禿樹冠最後、最後那一卷枯槁 瑟瑟 飄 下 如我的淚 天空將重新充盈了歡欣
-
金門民居古厝楹聯特色解析
青岐蘭亭別墅左護龍正面凹壽上匾額字樣「蘭亭別墅」,大廳正面聯對:「東魯雅言詩書執禮;西京明詔孝悌力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東魯雅言詩書執禮;西京明詔孝悌力田。」說明了祖先因明朝靖難之禍牽連而南渡避禍的歷史典故。上聯出自孔子典故,孔子魯國人,魯國在東,故曰東魯。詩是《詩經》,書是《尚書》,都是儒家的典籍,與孔子有關。「禮」是知書達禮的意思。下聯出自顏之推《顏氏家訓》。顏之推原籍本山東人,但因戰亂,輾轉去了西部,後來在隋朝作官。《顏氏家訓》寫作時他在長安,故稱「西京」。孝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力田,力是努力,田是動詞,耕作之意。 黃厝洪先步古厝疊樓廳鏡面牌匾:「KIEM DJIAN HOAT」,二樓大門楹聯:「積德當宜修天將;象賢最要教人倫。」門額石上刻了「富貴春」三個字,加上其他洋派的建築裝飾,讓人們見識到屋主昔日從海外歸鄉的風光。「積德當宜修天將,象賢最要教人倫。」「天將」對大將的美稱。唐朝王維〈燕支行〉:「漢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明光宮。」「象賢」子孫效法有德行的先人。典出《書經.微子之命》:「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唐朝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人子之稱。 前水頭63號古厝門廳聯:「智仁勇藝文以禮樂;子臣弟友依乎中庸。」楣樑書「惟吾德馨」典出處唐朝劉禹錫〈陋室銘〉與下方格扇主題呼應:「深切自省,清廉固本,富貴吉祥,世代香煙。」側廂門聯:「百子、千孫;桂子、蘭孫。」蘭、桂為子孫的雅稱,寓意「蘭桂騰芳」或「桂馥蘭馨」,象徵子孫興旺、仕途昌達、尊榮顯貴的意思。深井聯:「入則篤行,出則友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左右楣樑分別書以「降爾」、「遐福」,指廣大而長遠的福祉。典出《詩經.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惟日不足。」全文的意義:「上天保佑天下穩,賜你幸福保太平。萬事稱心又如意,蒙受上天眾福祿。福祿全都賜予你,猶恐每天未給足。」 步口門聯:「心源無風雨;浩氣養乾坤。」「明心見性為本源;慈悲智慧真自在。」古代宗族依房而住,這幅對聯位於左、右櫸頭的相對門上,似乎透露著祖先對家族和諧的關心,暗喻後代子孫胸襟開闊,一切事成無罣礙。步口的聯對,彰顯傳統社會禮法制度,訓勉宗族後輩。櫸頭面:「四時春;千古秀。」櫸頭之馬鼻窗楣書有對聯:「四季平安慶豐收;千古雋秀永留芳。」「雋秀」指傑出、出眾。如:「雋才」。出自《晉書.卷79.謝安傳》:「萬字萬石,才器雋秀。」 門柱聯:「濟世經邦光甲第;陽開泰啟耀門閣。」取上、下聯句首,合稱「濟陽」,為蔡姓堂號「濟陽衍派」的引用,有承先啟後之意涵。楣樑彩繪「八仙慶賀圖」並書「鳳毛濟美」於其間;家有喜事仙來慶,鳳毛麟趾濟美名。正廳門:「福林、壽宇。」「林」為多,「宇」同堂;多福多壽的吉祥宅第。 左後廂:「居之安;和為貴。」居家安樂,以和為貴。左廂門:「德門、仁里。」努力修養以達到有道德聲譽的家族門風,進而使鄉里風俗仁厚,在此訓勉居住者應以仁德睦鄰並擴及鄉里。 右後廂:「又日茍;復於斯。」出自《湯.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湯,商朝的開國君主,以盤銘(刻在器皿上的箴言) 警策自己。藉以勉勵後代子孫,躬身自省,止於至善;對應「於斯,於斯,復於斯」。右廂門:「三多、九如。」「三多」是多福、多壽、多男子。「九如」出自《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多用於祝壽之辭。 正廳大廳四壁是鑲木質的樘板,署名「七十叟」的前清秀才,以草書呈現兩首七言絕句:「約練新嬌生眼底,侵尋舊事上眉尖,問君別後愁多少,得似江湖夜夜添。」「長垂玉箸殘粧臉,肯為金釵露指尖;萬斛閑愁何日盡,一分真態更難添。」「玉箸」指玉製的筷子。典出唐朝杜甫〈野人送朱櫻〉詩:「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正廳的家訓:「教子讀書無致臨時擱筆;治家勤儉勿始開口告人。」「擱筆」停筆,放下筆。謂中止寫作或繪畫。出自宋朝畢仲游《回范十七承奉書》:「舊詩數百首悉焚去,擱筆不復論詩。」「告人」指求人,該聯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叮嚀。中脊柱聯:「源由瓊林綿金水;支分坑墘振家聲。」則標示宗族源流與衍派世系。悟壽堂後聯:「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寓意:暗暗切合老子《道德經》中「上善若水」的道理,以及莊子的《秋水》中的意境。 綜觀上述金門8處民居古厝的歷史建築物,位於金湖鎮3棟,金寧鄉與烈嶼鄉各2棟,金沙鎮1棟,除了山后中堡中書第的楹聯標示有作者外,其他6處楹聯作品均未標明作者,但均以人倫教化、孝悌傳世及書香傳家作為創作主軸,其中只有「成功陳酙六路大厝」是以人文景觀為題,作品和洋樓楹聯風格一樣,除了表現豐富庶民文化的內涵外,亦呈現地區一貫「書香世家」的撰述風格。 (下)
-
福虎昇豐
二年多來,疫情不分國界人種,漫延世界各區域,截至2022年1月21日為止,全球各地疫情仍在持續擴散中。人們的生命飽受威脅,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也漸漸地生疏分離。 面對「壬寅虎年」,畫此件作品「福虎昇豐」,祝福大家2022年「寅虎年」吉祥萬福! 畫裡九隻蜂鳥比喻「豐」也,姿態不一,各有風情,象徵宇宙天地,四面八方湧向萬福也。 蜂鳥人們稱呼為「神鳥」、「慧星」,只因其飛行本領高超,可前可後,速度敏捷,有倔強不畏強權的精神,把蜂鳥作為幸福和快樂及自由的象徵,恰如其處。 某日清晨,前陽台所種的花盛開,飛來一隻蜂鳥,精靈般的雙眼,美麗的羽毛,讓我驚豔不已!起初還以為是蝴蝶呢!
-
寫給資深少女 六月
我常常想: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是怎樣形塑完成的呢?是先天的賜予?或是後天環境和教育的養成?或許以上的因素都該占有一席之地吧? 我與作者六月相識幾十年,但是並未參與她最精彩的青春歲月。 在我眼中,六月幾乎什麼都會,什麼都好,秀外慧中,「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這並不是虛應的讚詞,六月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人。 六月為人子、人妻、人母、人友、人生徒……,更在職場上打滾拚搏,面貌多樣,但每一個角色都扮演得十分稱職。而且秉性純良質樸,為人周到,看似溫和沒脾氣,內在卻是十分強大的。 除此之外,我最佩服作者的則是她的惜情、惜物。 待人一本真誠。不論是親友手足、師長同學同事、鄰里鄉誼,都能維繫著十分良好的人際關係,她有辦法把失散多年的同學找回來,有心時時探訪師友故舊,珍惜情誼令人感動。也感覺她像塊超強磁鐵,把好人好事好緣都吸引了過來。 惜情的另一面則是愛物。作者的珍藏太多了,什麼雞毛蒜皮、破銅爛鐵、片紙隻字都是她的寶貝。神奇的是她就是有辦法把這些雜七雜八安排得井井有條,心裡彷彿有個多格寶盒,每件寶物都能穩穩妥妥的安放,以備日後拂去塵土再現風華(例如成為寫作的素材)。 這些,都是成就這一本日記的重要元素。 2000年,六月的少女日記開始在網站連載,我逐篇拜讀,逐日逐月逐年,彷彿跟隨著她一起成長。曾經青澀純真、曾經芳華燦麗,那樣的歲月真是人生的珍寶,每一回顧都令人懷想低迴不已。 最難得的是這本日記不僅僅是寫實,而是記錄,真實的反映了一個時代,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足堪典藏。 六月高中生活的場域是在南台灣的農村。五十年代的台灣正值經濟轉型極為重要的時期,工業開始起飛,農業社會隨之丕變。這本日記正好記錄了旗山蕉農的極盛時期。也就是說作者受惠於香蕉王國的蔭庇,讓她得以成為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此後四年負笈臺北大都會。 由高中到大學,由最南部的僻遠農村,到十里洋場的臺北,這個跨度是十分巨大的,城鄉強烈的對比、文化的衝撞洗禮,在作者的一生當中,想必寫下最重要的一頁。 翻讀此書,我最驚訝、最震撼的莫過於六月勇於暴露自己的隱私。所敘寫除了校園生活和鄉里民情社會現象,還涉及個人的情感生活。少女情懷總是詩,思春、悲秋,點點滴滴絲絲縷縷,纖細柔情似有若無,欲語還羞,欲迎還拒,讓我們看見一個純真少女的情路歷程,比言情小說可貴的正是「真實」兩字。 日記歷時四年,一路讀來,特別令我動容的是上冊「純真年代」。 這時的六月,十六七歲天真未鑿,正是最美好的年紀。好奇、求知慾旺盛,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努力學習,積累未來生命的厚度。課業餘暇則勤勉農事,是個樸實的農家妹子。當然日子並非每天都平平順順、幸福美滿,她也有痛苦也有煩惱,也有非常低潮、十分灰暗的想法,幸好學校是她的天堂,上學是她最快樂的事。 六月的高中校園生活可謂多彩多姿,常常「順道」找朋友或探訪老師,呼朋引伴和年輕男老師相約去野餐戲水。照片上,師生在河灘圍坐一圈野餐(旁邊還放了幾根紅皮甘蔗!)、猜謎唱歌遊戲、提了鞋子涉水…….那情景真是讓我羨慕到想流淚,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好老師! 我終於明白,這樣的校園生活,這樣的學習環境,這樣相親相敬、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正是當今教育理念最推崇的全人教育啊。原來作者後天人格的形塑源自於此,日後的發展和際遇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最後,為了這本《少女日記》的出版,我特別要代替六月和讀者們,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促成六月寫日記的美金(May、春風),要不是當年美金的一席話: 「菊英,為什麼不記日記呢?……聰明的傻瓜啊!……」 激得六月從高二開始寫日記,一寫就停不下來,也才造就了這本書的誕生。或也說不定是六月日後走上寫作之路、完成作家夢的原始契機。 相反的筆燦生花持續不斷寫了二十三本日記的美金,卻因一次水患日記全毀,只好傷心的專程拎到花蓮海葬。這樣的災難真令人扼腕,否則今日或許會有另一冊少女日記出版,兩相對照閱讀,會是多麼奇妙! 年輕的小女孩,誰又能料想到將來要走怎樣的路,經歷怎樣的人生呢? 世事多變,誠難預卜。 恭喜六月的少女日記面世! 敬青春!(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金門民居古厝楹聯特色解析
有關楹聯文體的發展歷程,依據清朝梁章鉅在《楹聯叢話》〈楹聯叢話自序〉的說法:「楹聯之興,肇於五代之桃符。孟蜀「餘慶」「長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蓋自宋人始,而見於載籍者寥寥。」傳統意義上的工商行業對聯興起於明初,到明代中晚期逐漸形成普遍性的民間習俗,而後盛行於整個清代。梁氏不僅創立聯話文體,也同時保存歷代文獻史料,首建楹聯分類體系,開啟中國楹聯史之先河。作者實地訪查金門8處一般民居的歷史建築中,撰述有楹聯地歷史建築物,共計有: 山后中堡中書第正廳立面書卷文章,極盡文學創作的技巧: 左(上)聯: 既不封侯繪麟臺,便當躡足山邛崍,去來趑趄囁嚅覓; 升斗宇宙鹵無邊,生涯僅乃,此行路難,空長歎彈筴歸; 衣裳單綈袍,誰憐范叔寒,胡琴擲碎無人識,拔劍砍地而歌。 右(下)聯: 凍雲含雨凝不飛,寒禽塌翅饑來歸,靈脩浩蕩日以遠; 側身天地長歔欷,北風飄飄,短衣蕭蕭,魯酒無力磈磊; 安澆仰白日,嘆西馳俯,大江而東走。光緒蒲夏月李愈書。 原文未作斷句,係作者將楹聯斷句如上。上聯「衣裳單綈袍,誰憐范叔寒」係出自唐朝詩人高適〈詠史〉的詩作:「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而最後一句「拔劍砍地而歌」,明顯是典出「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的詩句,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送別詩〈短歌行贈王郎司直〉。下聯落款「蒲夏月李愈書」,經查明萬曆年間,確有進士及第李愈,然而「中書第」落成於清朝末年,顯然作者不是明代人,而「蒲夏月」是農曆六月。綜觀上述楹聯宗旨,在感嘆文人生涯之無常,顯然是落款人在描述自己之處境:「生涯僅乃,此行路難。」「安澆仰日白,日嘆鹵馳俯」對仗上聯「衣裳單綈袍,誰憐范叔寒」,係出自宋代詩人於石〈次韵鄭德彝擬古集句〉中「仰視浮雲馳,俯見月在衣」的用語,充滿生命時光流逝的描述。 成功陳酙六路大厝左右聯對:「花開富貴;竹報平安。」與「前寶獅,後玉羊,太武鍾靈稱第一;左神象,右仙鶴,坑南勝(山水土)擬無雙。」這是陳坑「坑南」陳家大宅的大門聯;聯中的「第一、無雙」,顯示這所宅第的獨特。上下聯中的四方風水,指的是獅穴、羊角穴、象穴(象德宮)、仙鶴寺。下聯由「山水土」所疊成的字就是地景、地理的「地」字。據「六路大厝」的維修誌中所載,「六路大厝」格局的宅院在金門算是鮮見的,能被完整保存,則更是珍貴。 夏興陳祠櫸古厝大門邊堵聯:「五鹿為塵吉羊壽者;雙魚以洗富貴侯王。」類似清道光年間:「晉磚五鹿宜孫子;漢洗雙魚大吉羊。」「漢五鳳甎長命富貴;唐雙魚鑑和合吉羊。」等流行的對聯,以古照今地象徵著喜慶的祝福。馬鼻窗上的窗堵則書有「銘佩葉柏;桃花献頌。」有著對行事人緣需得宜的勸誡之意。「銘佩」謂感念欽佩,牢記不忘。典出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謝玉環刀等啟〉:「垂光既深,銘佩更積。」 庵邊呂朝選宅大廳入口上有石匾,字樣「奎璧聯輝」,凹壽屋桁上插角與詩作木雕也十分精緻。大廳楹聯:「百事清平為有令德;一家和樂自是太平。」「令德」指美德。典出《左傳.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伐。」典出《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賢者。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古崗董石獅二落大厝正廳壽屏聯對:「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資富能訓唯以永平。」鏡面堂前聯對:「百福駢臻;紫薇拱照。」「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壹點子種孫耕。」「紫薇拱照」指吉星拱照,包括紫薇、龍德及祿勳,紫薇代表貴人。「百福駢臻」典出〈文昌帝君陰騭文〉:「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盤山翁德晏三蓋廊厝建築整體格局為三開間二落,中間天井的方式佈局,屬三蓋廊形式,建築凹壽有「六桂傳芳」匾額。建築後落鏡面聯對:「蔭福集總;祥嘉致備。」「荒碑自紀熹平歲;頑石猶書元狩丰。」「讀書好耕田也好知好偅好;創業難守成尤難識難不難。」後落壽堂面聯對:「事理通達心平氣和;禮節常銘德意堅定。」「荒碑自紀熹平歲;頑石猶書元狩丰。」〈自紀〉是唐代詩人尚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自紀,記敘自己的事情,諸如生活狀況,心情感受自然環境,友朋往來等等,均在記敘之列。「丰」草木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生部》:「豐,艸盛豐豐也。」「熹平」與「元狩」均屬漢朝年號,在此泛指承平歲月之意。(上)
-
一個人的旅行
我帶著一枝筆、一本筆記簿、一台數位相機以及一顆疲憊指數接近飽和的心,展開屬於一個人的旅行。 這次促使我請連續一個星期的休假,展開所謂「一個人的旅行」最大的動力,其實是源自之前在服務單位認識,私交甚篤甫罹患癌症的茶友,在一個茶敘場合說過的一段話。 他是這麼說的:「從今天開始我要用隨身攜帶的數位相機,隨時隨地記錄下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對我來說,每一個鏡頭都有可能是我這輩子留下的最後一個畫面。」 多麼簡單卻令人動容的一段話,在潛意識裡萌發成一種督促的力量,使我毅然絕然排除所有障礙,擱下我身邊所有的工作,以連續休假的方式完成這次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看似簡單,其實也帶著一點複雜。 許多同事問我旅行的地點及方式,我也一度答不出來,不過說實在的連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為,當初只是決定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前往我生命歷程中曾經路過,抑或近在咫尺,但未真正停留的地方;可能是台北捷運系統的某一個車站,也可能是鐵路局區間車停靠的任何一個小鎮或小城。這些年一路彎彎走來。 我總是覺得好像匆匆走過一生一世的山水,彷彿感知錯過的緣遇永遠最美,也暗自告訴自己,何不利用最節省的時間及方式,為自己圓一場夢,續一段緣,完成「人生無處不風景」這句話所代表的真實驗證,也順便送給自己一份難得且珍貴的生日賀禮。
-
那些關於外公的小事
一週一次探望獨居外公。年屆九十的他,同輩的朋友親戚走了大半,常哀嘆活著要幹嘛,整天坐在電視機前打盹,等住附近的舅媽送餐回來。不願意交新朋友和運動,外出行程就是三天一次到附近的菜市場買水果。 這週剛好遇上久違的晴天,一進外公家門,趕緊招呼他拿棉被枕頭出來曬,也把他房間的窗戶通通打開,讓積鬱已久混雜著身體髮油藥膏藥丸的味道被微風帶走。巍顫顫的外公阻止性急的我,反身進廚房拿了抹布、報紙、繩子和大鐵夾。他先用抹布拭淨陽台的欄杆後,將報紙鋪好,示意我放上枕頭,再一一為披掛在欄杆上的棉被綁上繩子再夾夾子,說怕被風吹走。本來還笑他也太「搞剛」,話沒說完一陣狂風,真的沒繩子和夾子,就下十四樓去撿棉被吧! 祖孫忙亂一陣,我坐下打開筆電做點事,外公回到電視機前的老位置,轉眼又要開始打盹。偷瞄他應該休息夠了,趁下午陽光正好,拉著他在陽台上抬膝鼓掌、左扭右扭、扶著欄杆伸展背和腿。可能被金燦燦的陽光所動搖,他從善如流,埋在圍巾和毛帽裡乾癟的臉也露出久違的笑容。 下午五點,帶他去距離幾站外吃迴轉壽司,他可以打打牙祭,吃他最愛的蘆筍手捲和腰果豆皮壽司(一次可吃四個!)爭鮮的店員細心確認:「是腰果還是堅果豆皮壽司呢?我們有兩種喔!」我轉問有重聽的外公,他毫不猶豫大聲回答:「堅果,是堅果!」雖然不能理解堅持餐餐大量澱粉的飲食習慣,但看他吃得如此開心,也就夠了。 吃飽後,拉著他附近找,在outlet替他買了頂黑色毛帽,再三叮嚀他這陣子溫差大,早晚務必要加圍巾和毛帽保暖。他盯著鏡子裡那個紅咚咚滿是皺紋的臉瞧,露出微笑點點頭。送他回家的路上,替他調整毛帽,順手摸摸他的頭,問他這樣有沒有暖,他說有。小時候騎摩托車接送我的外公,曾幾何時變成一個比我瘦小的駝背老人,祖孫的角色在時光流轉下彷彿被對調了。 夾子繩子抹布報紙、蘆筍手捲、腰果豆皮壽司、黑色毛帽……這些瑣瑣碎碎的點滴,我總忍不住在漫長的回程中,打開手機留下這些關鍵字,企圖在無情流逝的時間長河中,留下點什麼。
-
重拾光明的笑果
感謝父母的好遺傳,從小我就擁有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小學四年級前,這是得到讚美的主要來源。無奈,小學五年級戴上了近視眼鏡後,大眼睛和我從此兩不相干,在 這些年,視力有了奇妙的變化,近視、散光加上老花,讓我在閱讀和工作時,陷入一片混亂,看報紙時,不時的調整報紙的位置和自己的視角,一定要調到剛好,才能享受閱讀的樂趣;買保養品時,只能看一些品名的粗體字,至於成分的小字則直接放棄,只求別把護手霜買成洗面乳。使用手機時,只好面對現實,把字體調成最大,而且連字都跳過不打,直接用語音輸入或錄音。以前,看哥哥們戴上老花眼鏡時,心中還暗自竊笑,這天應該離我還遠著呢!沒想到,一眼瞬間,我也開始為「眼」煩惱了。 後來,我去眼科做了雷射手術,術後保健期間,都去美容院洗頭髮,老闆娘和我是舊識,我就簡單說明,洗頭是因為眼睛開刀,他則瞪大了眼睛看著我說:「你去割雙眼皮喔!好自然喔!」我說:「不是啦!是近視雷射手術啦!」結果,老闆娘再接著說:「我知道,近視加雙眼皮一起做,真是一舉兩得!」我只能苦笑說:「雙眼皮真的是我自己的,不是加工的。」 老公也跟兒子說,你媽媽的眼睛變大了,還炯炯有神呢!就在我沉醉在讚美中時,兒子卻語重心長的說:「我倒是發現媽媽的眼睛周圍有很多小細紋,還有黑眼圈呢!」以前帶著眼鏡都沒有察覺歲月的痕跡,摘下眼鏡也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朦朧美,原來眼鏡還有遮瑕的效果啊! 三十多年來,照片上的自己都是戴眼鏡的,鼻樑也有兩塊深深的鼻墊痕跡,如今拜醫學進步之賜,我又重拾光明了,但是偶爾看不清楚時,我還是會習慣性的去推一下眼鏡,看來一時間還是改不了那個習慣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