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天作之合
結婚是人生大事,母舅通常會送喜帳祝賀,常有「天作之合」之賀辭,它的內涵是什麼?這得先從傳統婚禮儀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其中,「納采」就是男家請媒人向女家表達求親之意。然後「問名」,即納采之後,男方再通過媒人向女方詢問女子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時的干支八字,以便請人占卜吉凶。 老一輩人的婚姻靠媒妁之言和合八字「問名」之禮,也大都能白頭偕老。但時至今日自由戀愛結婚,理當男女婚姻經營應該更為融洽和諧,然而現實社會夫妻離婚怎會哪麼多,實在令人費解? 天作之合的合字,乃合八字之意,合八字又是什麼密碼,時至今日仍存有許多的神秘,讓許多新人仍舊不得不依禮行事,期盼得到百事好合的婚後家庭及生活。然合八字的講法不外「六合」和「三合」,但這樣的根據所由,只知所合生肖之配對,幾乎不曾聽過所合之理據,人人心中皆或有疑惑。因此,在這樣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從易理中試著找到「答案」以饗讀者。 現以十二地支代入十二生肖,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即可推知六合與三合之相屬。 一子,二丑,三寅,四卯,五辰,六巳,七午,八未,九申,十酉,十一戌,十二亥。 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龍,六蛇,七馬,八羊,九猴,十雞,十一狗,十二豬。 六合: 子丑(鼠牛)合,子為陽,丑為陰。 寅亥(虎豬)合,寅為陽,亥為陰。 卯戌(兔狗)合,卯為陰,戌為陽。 辰酉(龍雞)合,辰為陽,酉為陰。 巳申(蛇猴)合,巳為陰,申為陽。 午未(馬羊)合,午為陽,未為陰。 六合之理,任何一組生肖組成都是奇偶合,所代表的就是日與月合,亦即一陰一陽合。 三合:以子午卯酉四正位為主 申子辰合水,在卦為坎,于時為冬。 亥卯未合木,在卦為震,于時為春。 寅午戌合火,在卦為離,于時為夏。 巳酉丑合金,在卦為兌,于時為秋。 三合乃後天八卦坎─震─離─兌四正之位,各與左右相合,換言之,就是與春夏秋冬合。 因此易經乾卦文言傳有「與日月合其明」,乃六合也。「與四時合其序」,乃三合也。 因此,這三合六合之理,實為我們固有的文化籌碼,豈能不知?傳統婚姻的媒勺之言及請乩占問,雖有迷信但也有神機,綜觀每個人自身和週遭親友,老一輩的婚配和新一代的自由戀愛婚姻,如果可以白頭偕老,婚後家庭可以相對和諧,總會有「三合六合」的巧合?抑或天作之合,留給讀者自行去觀察,辨明老祖宗所留傳的瑰寶。
-
往事療癒人心
往事不僅能回味,也是一帖療癒內心的解方。 聽先生說,早年婆婆娘家經營五金船舶事業,家境富裕。婆婆因生於富貴之家,從小未識窮滋味。二十歲那年與隻身從大陸來台的公公相識相戀,因婆婆的母親觀念開通,不嫌棄公公孑然一身,同意他們共組家庭。 公公是個基層公務人員,早年公務人員薪資不豐,嬌嬌女的婆婆婚後開始面對現實的生活問題,柴米油鹽等開門七件事沒有一件不令她心煩的。物質生活窘困與過往相差太大,婆婆漸漸將自己封閉在內心一角,平常極少出門。 公公內心甚為感謝岳母大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也為了補償婆婆跟他一輩子吃苦過清貧日子,對婆婆可是異常的體貼。婆婆不擅廚藝,公公退休後,便將廚房大事全部包攬下來,省却婆婆煩心。也了解婆婆不喜外出,就自個兒天天上菜場採買三餐所需,在菜場看到有人擺攤賣女裝,回家還告知婆婆,鼓勵婆婆出門去挑件她喜歡的衣服來買。 最特別的是年節家人大團圓時,話題總愛聊到婆婆的娘家,讓婆婆眉飛色舞的講起娘家以往經營事業的種種,生意鼎盛僱用多少人力的盛況,海派的外婆外交手腕一流等等…..。公公則很有默契的在旁唱和,兩人像似唱雙簧般一搭一唱,婆婆愈講情緒愈高昂,眼神出現光采,陷入一種少見的自我陶醉情境中。 據知,婆婆娘家早已家道中落,經濟狀況不復以往了,但她還是常常去追憶這段往事。有天我終於懂了,曾經擁有的富貴榮華是件令人懷念的美好記憶,像一首老歌,婆婆每到年節就要懷念傳唱一回。但隨著環境變遷,老歌已經走調了,但外表鐵錚錚的公公,却心細如髮,柔情似水,仍陪著婆婆唱著老調。因為他知曉,此時此刻,沉醉於回憶中的妻子可以暫時忘記現實環境中的不美好,他不該剝奪妻子生活中的小小樂趣。美好往事值得回味,也是一帖療癒人心的解方。 隨著公公辭世,雙簧要角少了一名,這首老調已不再被婆婆彈起了,徹底隱身在婆婆的內心深處了。婆婆的內心必定更為落寞了。
-
孫悟空坐鎮烈嶼沙溪堡
孫悟空與豬八戒戍守烈嶼的海疆。年前我們一夥到沙溪堡軍事據點遊覽,朋友驀然回首,發現岩壁有一尊石像酷似孫悟空,頭髮與眼面唯妙唯肖,不改刁蠻勁兒;再往下一瞧,赫然發現豬八戒被壓在下面,嘟著一張嘴,好像心不甘情不願一樣,覺得非常有趣。 溫哥華來的陳興漢先生,素有溫城油翁之稱,觀覽之餘,大有會心,隨即寫了一首打油詩: 齊天大聖美猴王, 烈嶼打工守海疆; 同夥還有豬八戒, 眉頭緊鎖苦難當。 這使我想起明朝竟陵派的文人鍾惺說的,曰事,曰詩,曰文,這三者是山水之眼,名勝的靈魂。現在沙溪堡上述三者俱備,就可以成為名勝而無疑了。
-
週末午後優閒時光
一抹西曬的陽光 斜進屋內 溫暖 靜靜守著書本 適時的瑜珈伸展 舒緩 茶几上乳酪蛋糕 英式花茶 絕配
-
春 櫻
寒梅早已落盡 孤山處士黯然歸隱 橫斜疏影只能在記憶中追尋 夏荷未開 濂溪書院不聞清香傳來 那淤泥不染的君子風仍須等待 秋菊方著根 無懷氏之民太遙遠 惆悵東籬空望南山 天地迷濛中 忽見璀璨芳容躍上枝頭 超越藍綠驚艷海內獨領風騷 若百鳥朝鳳 光芒四射人潮如湧 這一季 輪到我當紅
-
富岡地質公園冥想
「富岡地質公園的海蝕景觀酷似北部的野柳,因此又被稱為『小野柳』。」許多人都這樣聽過。而我看過這裡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有如驚人巧合的神跡。 如果我變成了一隻鷹,為了夢想,飛在那富岡漁港北方,兀自盤旋在風中,又舞動在森林與海波之上。我會愛上那厚層砂岩和薄層泥岩交互沉積的奇特地質吧,那巨大砂頁岩的單斜脊和各式各樣的奇岩怪石,近在咫尺,占據了我整個視野。 春天來了,從蔚藍的太平洋遠遠望去,海平面總會有船隻駛過,湧起的波濤,時而激石成聲,時而舒緩……爾後便一色澄碧。 我的心,和著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風,渴望諦聽浪花的歌唱。 那一望無際的海面在晨光中映出一層薄薄的紅紗,也融融籠罩在都蘭山脈,如史詩般壯闊;讓我激情滿滿,鬥志昂揚! 時而看見了扛著魚竿的釣客,時而有白色帆影掠過;而潮聲及周遭生物的甦醒,總讓我佇立良久。心想該是這片大自然仍保留著原始風貌吧。 返身林中,園區間不僅有白水木、桔梗蘭、月桃花、山柚、文殊蘭等植物開得正好,就是麗紋石龍子、地蟹、蒼鷺等也把這裡當作棲身之所。 啊,這一片高位珊瑚礁上的海岸林,生長著多種熱帶植物,老樹出現的板 塊根、氣生根在樹梢上透出點點光亮,也讓我身心頓時鬆弛下來。 剛要休息,遠處傳來幾個早起運動者的交談聲,打破周遭的寂靜。一隻野鴿,一邊鳴叫,一邊振翅飛入更深的林中去了。然後又是一片寧靜,只有濤聲絮雲在風中回應我的呼喚。
-
狗的報恩
人和動物的關係,亦需要妥善經營,才能獲得信任和友誼。 這一季,於父家務農的姊姊,在收成玉米時駭然發現自己的玉米,單位面積收得比他人多。不明白一樣種、一樣照顧,她卻比他人的田豐收。經過反思之後,原來是村狗小黑常常在他的田間走動,田鼠不敢去偷吃她的玉米。其他的人,玉米收成前無不遭田鼠大啖一番,損害不少。 小黑是隻流浪狗,被姊姊看到時總會餵牠,所以,牠若肚子餓了,正好沒有另外的人餵牠,便會去姊姊的玉米田尋找姊姊,討食物吃。在不知不覺中,竟幫忙顧玉米田,不讓田鼠損毀。若小黑有空,會跑到姊姊面前嚎叫,像是在跟她訴苦,或唱歌給她聽。姊姊的「狗」際關係,維持得特別好,真令人羨慕。 而我拙於經營「狗」際關係,有一次,有多餘的雞皮和骨頭,想試著去經營一下,便騎著單車去找村狗,想丟給牠們吃。沒想到,村狗看到我嚇得躲的遠遠的。只有一隻懷孕的母狗,雖躲得遠,仍保持一定距離的觀望著。於是我把食物放著,母狗卻仍不敢過來吃,等我騎的再遠時,才跑過去吃。準此,可見姊姊被牠們親近跟隨,而我被其敬而遠之哩! 姊姊給狗食物出於憐憫,並未期待牠們投桃報李。只是基於動物求食的生物本能,小黑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地守護了玉米田,完成了被人類視為報恩的行為。吾人亦飼養過流浪犬,其實是幫鄰居小妹妹們養的。她們喜歡家長不讓養,我養起來允許她們過來玩。 該狗名喚小瑪莉,我陪牠出門散步時未曾用鍊子拴,牠卻不會跑遠,彼此信任的「狗」際關係,真是甜美。我對牠的愛超乎自己的想像,在我心目中牠很美麗,可是親友看到牠的照片,一致認為牠只是普通的小土狗;或許是我忒多情,「主」人眼裡出西施吧!雖然按期幫牠打預防針,牠卻腸炎離世,自此我不敢再飼養寵物,害怕再次體會家狗離去的痛楚。 在家裡養動物一直是許多人的夢想,那個畫面是庭院有大樹,圈中有雞、羊…和狗。對長居都市的人們,這無疑是很難企及的奢望,或許用十年努力奮鬥,未來的自己就能享有田園居家,安逸地擁有佳美的「狗」際關係,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報恩,而牠們最好的報恩是陪伴。
-
淡淡三月天
三月伊始,平地櫻花盛開。 家田旁邊的苦楝樹結子和櫻花並立,一種美感。 淡淡的三月天因為疫情的關係,醫院少了好多人,診所前排隊領口罩,杜鵑花開了,桃花也正舞在春風中,桂花還在怒放! 都市公園的黃花風鈴木,鵝黃色般貴氣佔滿公園和道路兩旁,惹得遊人頻頻按下快門。 這時節賞花的人多,務農的也忙,卻是在雨水到驚蟄之間插秧,我看到田地裡的兩隻青蛙跳入泥中一陣歡喜,這幾年因農藥的關係,蛙類大量減少。春雨未來,許多地方還輪流著灌溉,等不到水還得抽地下水應急。 我家的舊插秧機的軸承終於也破裂斷掉了,送廠修理,調來一架二手的秧機,又見缺株嚴重,還好找到雜糧協會理事長幫忙,在六點落日時分找到他們的會員開來新的插秧機救急,我站在田邊看他們恭敬地燒化金紙,為新機器舉行下水典禮,祈祝工作一切順利。 黃色、紫色風鈴木的樹花爆開,有花無葉,有葉時卻無花,賞花不盡然需要勞頓奔波到深山的武陵農場或福壽山等地。遊客說「數大就是美」,山裡的櫻花果真比平地的漂亮?應該是風景加上出遊的放鬆心情。 「野薑花的回憶」,三月裡,雪白純潔的野薑花在山野開得清香,鄉人稱之為蝶花,歌手唱著野薑花可以點綴生命的芬芳。 驚蟄過後偶而飄些小雨,對於初初插下的稻秧甚好,但是家鄉還有小麥尚未收割,正是成熟期,麥農心裡總是牽掛著,我們大雅的小麥收割後烘乾,裝袋,賣給金門縣農會,再轉售農民灑種,成熟收割後烘乾,再賣給金門酒廠,我詢問農會主任,何不直接賣給酒廠釀酒? 他說,這是技術問題,如果直接賣給金門酒廠,就沒照顧到金門的農民了,也許這是最好的答案。 往年三月的小麥節萬頭鑽動,藝術家和文創工作者趁此發揮心思展現成果,爆麥香迴盪舌尖,今年因為疫情,暫時取消了小麥文化節,再收割前,遊客還是可以欣賞到北國一般的麥田風光。 「杜鵑花」和「桃花舞春風」這樣的老歌很少聽到了,淡淡的三月天就是杜鵑花的第一句歌詞,然而兩首歌中所描述的,都是女子在等待情郎(哥哥)打勝仗回來,原來的時代就在對日抗戰的時候,現在只有從網路去回味了。綜觀三月,百花盛開,秧田翠綠,微風輕輕吹過,辛勤播種後,帶著一個美好的希望,期待夏日結好果。
-
灑落彩霞滿浯江
盛夏的那一個下午,來自南門海墘的海風,徐徐吹來,帶來陣陣涼爽,閒來無事的我倆,一時興起,決定騎上腳踏車,到浯江溪畔閒晃,順道到延平郡王祠吹海風、看落日,再趁著海水退潮,暢遊建功嶼。 二人悠哉悠哉的騎著腳踏車,哼著小曲,出了城郊,路過莒光湖,坐過伯玉亭,路上只見青天白雲,水光粼粼,島嶼灰藍,路樹翠綠,頗有幾分水鄉澤國的味道,半路上,在一處湖畔停下來休息,此時老李遙指溪口的那一頭,告訴老伴,遠處的那一片房舍,就是老李的母校金城國中,還記得嗎?去年一票老同學還一起拍了畢業五十週年紀念合照,學校附近的那一片海灘,就是老李童年的遊樂場所,童伴們在這裡摸蛤抓蟹打海漂,無憂無慮快活無比,還記幼年時最愛在南門海墘遊盪,幾次和玩伴們在紅樹林的爛泥巴中抓彈塗魚,追招潮蟹,滾到一身污泥,玩的痛快又盡興。 沿著海堤,走過夏墅村落,賣力騎上徒坡,來到一處高崗,只見延平郡王祠就在眼前,草地翠綠,樹木長青,廳堂長亭,一派森嚴肅靜,祠外腹地平坦,我倆找了一處面向海邊,視野開闊的林蔭下,舖上餐布,席地而坐,享受著帶來的紅茶和餐點,二人也許吹吹風、發發呆,或者喝喝茶、聊聊天,不知不覺,一抹斜陽,好似一顆金黃色的蛋黃酥,已經懸掛在山外山的天際中,散發著金黃燦爛,盡情揮灑在浯江溪水長流中,也燒紅了眼前的這一幕天空,此時此刻,坐覽美景,真是幸福。 說起延平郡王祠,老李的故事可真多,當年落成,正值老李在金門中學就讀,當時為了參加校運比賽,有一段時間,放學後就從學校跑步到延平郡王祠,到達目的地已經混身是汗,喘吁吁的,然後就站在祠堂門外,向國姓爺鞠躬致意,興奮的高呼:成功、成功、成功,有一次還惹得牽牛路過的阿伯開懷大笑,也高呼著:少年■,加油。 老伴,你是否注意到,祠中有長亭,祠旁有大路,祠外有夕陽山外山,年輕時,老李和一群好友,就在這裡的長亭外,古道邊,夕陽山外山,為即將遠行的朋友,舉辦了一場三一惜別大餐,何謂三一,那就是高粱酒一瓶,花生米一盤,國光煙一包,如今舊地重遊,景色依舊,就不知江湖舊友今在何處? 算算時間,退潮了,該是暢遊建功嶼的時候了,只見很多遊客紛紛湧向建功嶼,追尋他們口中的摩西分海,島嶼何在?就在高崗下方,幾分鐘路程而巳,這座島嶼,老李從小看到大,非常熟悉,霧季時,白茫茫的,島嶼若隱若現,頗有雲深不知處的感覺,大雨時,水靈靈的,風吹雨飄搖,看著島嶼物景,彷彿是暈開的水彩畫,晴天時,亮麗麗的,島嶼美的像一張色彩鮮豔的風景照,而最叫人流連忘返的,就屬夕陽西下,彩霞滿浯江,曰落建功大道時。 走入大道,晚風吹著溪水波動,鱗光閃爍,晚霞映照在石板上,塗抹著一片金黃,站立大道二旁的採蚵人,彷彿殷勤的呼喚著行人:牽著你們的手,路過幸福之路,共同邁向成功大道,國姓爺就在島嶼上,等待著有緣人。 夕陽下,晚風飄,手牽手,漫步在建功嶼的沙灘上,說著浯江溪的往日情懷,談著建功嶼的美麗風華,心裡有無比的舒暢快樂,可惜啊!退潮終有時,海水總是會再來,該上岸了,期待下次再相會。
-
典當詩一首
將詩換酒。遮羞 台前,詩人 不甘心不情願 褪下自尊的披衣 奉上刻骨的情愛 典當一首繆思。 喝!拔尖一聲 朝奉往後咋呼 不值錢蟲蝕蠹齧的回憶一件。 灌頂醍醐,詩人 大夢初醒腆與人曰: 沒有千金裘五花馬,做不成 ──詩人矣。
-
那些年同學來我家
回想我初中時,那是民國五十年代,我們眷村鄰居一位大哥哥考取北部大學,大一暑假,他們幾乎全班同學一同環島旅行,順道造訪每位同學的家,認識同學的居家環境,好對每個同學有進一步的認識。 鄰居大哥哥一家大小非常緊張,因為一下子家裡要來十多個同學,不知要怎麼招待他們。後來終於想出一個法子,乾脆煮一鍋綠豆湯招待同學。可是他家沒有可煮十幾人份的大鍋,他二妹突然想到我家有一口大鍋,這鍋是放在煤球爐上用來煮熱水洗澡用的,她發現這鍋恰到好處,煮十多人份的綠豆湯不成問題,我們就借給他們一用,還有他們家的飯碗、湯匙也不夠,好多家熱心幫忙,總算湊齊。 當時的大學生不同於今日,因為大學錄取率甚低,所以只要是大學生,社會人士對他們都有份敬意,況且鄰居大哥哥考取台大,更是人中龍鳳。當十多位同學抵達時,造成眷村不小騷動。 後來民國六十幾年時,我也僥倖考取北部大學。大一暑假,也有六七位住北部的男女同學約好說要一起到我家來玩。事前知悉,蠻緊張的。我在大學很文靜,平時沉默寡言,自覺人緣不好,班上同學來自全省各地。相對來說,北部同學較活潑,這回他們說要來我家玩,我也跟鄰居大哥家一樣很認真地看待,特別叫母親上市場買菜,打算煮一桌豐盛的午餐招待他們,才不失禮數,母親也戰戰兢兢準備著。後來他們果然依約來訪。 我實在猜不出他們選擇到我家的原因,左思右想,應該是我家離台中火車站步行只要十分鐘吧? 那次的聚會,大家都談得很盡興,我還是一臉木訥,之所以氣氛熱鬧,得完全歸功於母親。母親一向健談,不忘把我以前的糗事,揀幾件無傷大雅的來說嘴,很快炒熱氣氛。 我家是窄仄的眷村,不到三坪的客廳坐滿了人,雖然擁擠,但很溫馨。我特別交代母親要買第一市場我最愛吃的燻雞和花枝,有位同學吃到燻雞鮮甜入味,讚不絕口,還以為是我們自家養的土雞。 酒足飯飽,有同學想上廁所,我叫他們從客廳穿過臥室至廚房旁邊新建的一個抽水馬桶解決,這可是從小到大我夢寐以求的新式馬桶。初始,我還很得意自家有了廁所(原本眷村只有公廁),不料我發現同學如廁前,面有難色,我才意會廁所沒有門,就只是夾在臥室與廚房間的露天抽水馬桶,根本稱不上「廁所」。他們離去後,我突然覺得自卑。從小到大,家裡沒有廁所,好不容易父母前兩年累積一筆積蓄,僱工人挖了化糞池,蓋了個現代化的抽水馬桶,總算有個家的樣子,豈料才這麼一下,原本喜悅之心就跌至谷底。 如此壅塞殘敗的小眷舍,那是原本在我心中溫馨幸福的避風港,如今卻是旁人眼中的破落戶。因此不免自慚形穢,以為同學不敢再來我家了。不料大二、大三暑假,陸續有同學前來,有的還是第一次來。不過他們事前並未先打聲招呼(那個年代家中裝設電話的不多),倒成了不速之客。我也沒有準備,僅能以簡單茶水招待。坐在客廳閒聊,看看我家當時的十七吋黑白電視,大夥也都很開心。 我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提到我家門前有條小河,河水潺潺而流,水中大肚魚、蝌蚪、青蛙無數。一位同學頗感好奇,因為我家附近就是火車站,怎可能有此鄉野景色?他來後果然大失所望,「不過就是一條臭水溝嘛!」他說。其實這條河川向南流去,就是火車站前不遠的在台中鼎鼎有名的綠川,當時的確缺乏整治,惡臭撲鼻,近兩年已大有改善。 大四,六月鳳凰花開,大夥都畢業了,不料暑假又來了兩位同學。一位是夜間部的同學,他白天在系裡工讀,本來不識,他和我室友認識,傍晚常到男生宿舍蹭浴室,洗個熱水澡,然後趕著去上課,久了彼此就熟悉了。 初始他不表露其家庭背景,我想既是工讀生,想必和我一樣也是個窮小子。豈料,他竟是富二代。父親事業做得很大,其中之一是在台中谷關開設一個好大的鱒魚養殖場。他看我人可靠,想叫我加入他的鱒魚團隊。來我家後,還帶我搭公路局班車去谷關見識一座科學化經營的養殖場。他說畢業了來跟他一起打拚,很快能致富。我拒絕了他的好意,因為師範大學日間部第五年必須分派到國中實習,期滿才有畢業證書。他說那就等一年後咱們谷關見。我說我念的是公費,即使畢業仍須至少從事教育工作四年,才可轉業,否則須退還大學四年公費,況且此事過於冒險,並不在我的人生規劃之中。他聽了挺失望的,最後撈了兩大條活鱒魚回到台中家中給母親煮鱒魚湯,生平還是第一次嚐到如此鮮甜美味的魚湯,我們並到台中公園拍照留念。 還有一位是大三的班代,人緣很好,每次上台報告都笑瞇瞇的,人很開朗樂觀。他家住新竹從未來過我家,畢業後暑假有天傍晚,他竟來按我家門鈴。彼此寒暄一番,接著他說起話來有些結巴,欲言又止,原來他今晚想在我家借住一宿,明早要從台中車站去梧棲見女友家長。好在舍弟正在當兵,空出床位,我們就睡上下舖。清晨,我趕緊騎單車去買燒餅油條來給他當早餐,吃飽好上路。平日他食量頗大,這時卻難以下嚥,看來欲拜見準岳父母大人,令他不安。他的女友也是同班同學,在校時看不出來他們是班對,也不知甚麼時候好上的,看來我家雖然簡陋,但地段好,成了班代見家長的中繼站。 四十多年前的台灣,社會風氣非常純樸,同學相處和諧融洽,絕少有所謂「霸凌」的事件發生。那是一段美好的歲月,令人懷念不已。
-
咖啡的溫度
「麻煩一杯熱的拿鐵咖啡,不加糖,謝謝。」 這是我每次買咖啡時所說的同一句話。 不管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做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總會舒壓,每當我精神不濟時,總想喝杯咖啡,喝完之後,整個人心情也輕鬆不少。 只要有時間,我便坐在電腦前找尋靈感創作,有了咖啡的陪伴,讓我一個人不至於感到孤單,彷彿有一位提神的夥伴,不用任何的言語,就讓我有新的題材靈感,這時的咖啡溫度也很暖。 每個年齡階段總有自己最愛的東西,而這個時候的我,卻對咖啡情有獨鍾,常聽人家說:「物以類聚。」有共同興趣和喜好的人才會在一起。 每次到台中或新竹找好姐妹時,我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喜好,那就是喝咖啡,雖然咖啡不一定是喝最貴的,但三個好友一起聊天說笑時,那時的咖啡加了一味友情的成份,喝起來非常香濃,令人難以忘懷。 還記得之前在安親班的一位感情很要好的同事,她也喜歡喝拿鐵咖啡,而且還是不加糖,我們只要去聽演講時,就會來一杯香醇的拿鐵咖啡,整場演講聽下來,不僅聽到精彩的演講,還品嚐了咖啡的芳香。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離開那間安親班後,我大都和同事只靠手機電話聯絡,直到有一次我們又出來見面,討論著工作上點滴,討論著電腦如何使用,更不忘來杯咖啡來品嚐,這時的咖啡喝起來更好喝。 到現在,進入國小代課,常須面對不同的問題挑戰,好友雖不常在身邊陪伴,但仍有一位不說話的好夥伴─咖啡,有它在身邊,讓我度過了職場上的酸甜苦辣,或許,咖啡也是很多人身邊那位不說話的好夥伴吧。 有空時,會再找好友一起品嚐那咖啡香醇的溫度,咖啡最有溫度的時候,就是和好友陪伴在一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