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隙頂靈犬小冰
立冬之後,管不住的一顆心早已飛到隙頂。 有浪漫山城之稱的隙頂,無論站在哪個山頂處,適時的霧裡來雲裡去翻翻滾滾,這山看不到那山,夢幻美麗如入仙境一般,「雲的故鄉」真的名不虛傳。 喜歡到隙頂賞雲海,有一個原因是為牠而來。牠的名字叫小冰,其實一點都不冷冰,不但熱情,還是一隻有靈性、溫順、又有愛心的柴犬狗。小冰的主人開了一家民宿,去年陪著我在宅前賞日出,曬著暖暖的冬陽。更喜歡旅人溫暖抱抱,帶給旅客滿滿的感動回憶! 清晨六點天還矇著,我輕裝準備前往傳說路茶園拍日出,牠已在我跟前帶路,噴湧般的雲浪綿綿不絕,包覆著整個村莊;山腳下,全台最出名的隙頂派出所,閃爍著電子字幕,還有幾盞微弱的路燈,彎曲迴繞自雲霧裏,若有似無的透著昏黃。是上帝嗎?將天空大筆一揮,國畫潑墨的氣勢,蒸騰翻滾的雲浪,一批批狂奔的白絹,宇宙神秘的力量狂傲不遜、瞬息萬變,忽濃忽淡。 晨曦將一壟壟的茶園如簾幕般揭開一天的序幕;金色陽光灑在含有露珠的茶葉上晶瑩剔透,東方灰黑鑲著金邊的天色,於晨光中漸漸有了色彩,顏色層次分明、粉紅的、金黃的、暗紅的、水藍的,彼此間總能協調出最美的色彩。此刻安靜的只有風聲鳥鳴,陪我在茶園靜靜觀浪,雪白如綿綿冰的雲海,好想掏一口放進嘴裡嚐嚐,或是躺在雲浪裡滾個幾圈,再抖一抖沾在身上的雪花,迎接曙光之後,雲霧散去了,小冰帶我回民宿休息。 傍晚時分,牠帶著愉悅的心情,每天上山下山走上十多公里。挨家挨戶尋訪駐足、關心老朋友,跟戶長打過招呼後,往下一戶人家走去,有時被看家的狗兒狂吠拔腿就跑,但總會去找好朋友「福報」,牠斷了一條腿後,只能窩在山谷裡,雖然天天過著舒適的日子,聞花香,聽鳥叫,還有主人烘焙的上好茶香,有清心烏龍、蜜香紅茶,但是總有心事兩三串,小冰是牠山上唯一的密友,能聽牠聊心事,然後一起分享點心和下午茶,再沿著二延平步道走回電塔處。 起風了,雲海已將線條錯落有致的茶園覆蓋,一片白牆如霧裡尋蹤,百轉千迴不見來時路,空氣中透著溼冷,及淡淡的茶青味兒。 立冬後雲瀑夕陽,吸引許多觀光客,及攝影人士,專程前來拍照、賞景。似近又遠的天邊,夕陽的光影折射下,一條粉黃、淡藍、淺紫的水平線,襯著渾厚的雲海將馬頭山、桶頭山、頭凍山載浮載沉、忽隱忽現,各領風騷。木棧道旁的蘆葦在夕照之下,光透得像鵝毛般閃亮,寒風之下搖曳生姿!每天來此看日落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及蘭潭水庫等風景,天氣晴朗時,還可遙望東石與布袋外港,往東可眺望玉山群峰山景。 今天一群觀光客吵得小冰無法專注賞景,一位穿著時髦的小姐,手上抱著一隻博美狗,不斷叫囂狂吠,看不慣牠的嬌氣,小冰朝牠身上警告,那位小姐竟打電話報警。一會兒路旁警車朝這邊開來,警示燈一閃一閃,引來現場朋友一頭霧水,議論紛紛,大家都在問,發生什麼事? 警察手上亮著手拷,請問誰報的案?報案的小姐主動說明:她的愛犬如何受到驚嚇。 警察大聲呼喊:小冰你在哪裡?聲音迴盪在山谷中。快快出來,有人告你是現行犯,調戲人家狗兒女。 其實,小冰早已一溜煙躲到山腳下了。 警察說:小冰也是我的好朋友,隙頂所有的村民都認識牠,因為憨厚老實,常被同伴揍得鼻青臉腫,很少被牠欺負的,應該是想跟妳的愛犬玩,引起誤會。警察離開之前跟她解釋一番。 攝影界朋友公認隙頂有三寶,「雲海、波哥、小冰」。波哥是隙頂攝影達人,憨厚、熱心、喜助人。每當雲海季開跑,總有全省攝友電話追問出景了嗎?波哥還得負起雲海連線報導的服務。當薄霧籠罩,天氣驟冷,波哥的熱茶溫暖了來自各地攝友的心。 一片白牆待機時,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小冰身上,偶而走上木棧道台階,是遠方眺望,或是轉身向前奔跑;此時,現場靜悄悄的,只有喀擦喀擦聲。當滿天霞光,雲浪翻滾,加上小冰蘆葦前駐足停留,這神來一筆,豐富了畫面的視覺,讓攝友們如獲至寶! 夕暮,小冰跟著人群收工回家,不只全村的人愛牠,也是隙頂二延平步道的網紅。 小冰被舉告登錄有案,攝友們多了幾分不捨與詫異!如今,大家封牠為二延平步道台長,感謝忠義小冰陪伴,牠記得我這朋友。
-
退伍老兵刺槍隊「出征」的表白
連續三年,台南市常士班校友會的尾牙宴都以刺槍術操演暖場,這也是老兵刺槍隊成軍三年每年的重大任務,深感榮幸。 老兵刺槍隊的成員以退伍的常(領)士班為骨幹,他們也大多曾在體幹班受訓,和我都有操場上共同打拚的革命情感,或許這也是三年不離不散的原因之一。 第一年來尾牙宴,我們穿上各地校友捐款買的新護具亮相,除了「重裝」上陣令人「驚艷」之外,也有以操演共襄盛舉並表示感謝的意涵。 第二次參演,除了原有的基本刺槍、教習刺槍、應用刺槍之外,我們額外安排一場對刺實況,由退役的李憲平和現役的劉鎧鳴兩位體幹班捉對廝殺,因為不停錶不計槍,戰況緊湊,絕無冷場。刺槍隊的團體刺與對刺,殺聲震撼、熱情奔放、張力十足,的確發揮了暖場作用。 今年,在團體刺之外,也有對刺,只是方式有所調整,但其意涵更具多元,這也是本文表述的重點。 刺槍術是國軍的重點戰技,長年以來,從兵到將,幾乎無人不曾例外於訓練,它也堪稱是軍人的共同記憶與話題,想必也是台南市常士班校友會以之熱場的考量。 然而,絕大多數學過刺槍術的人卻難得有過對刺訓練與體驗,甚至軍旅期間並不曾見聞刺槍術對刺訓練與競賽,這種訓練上的「缺漏」也形成普遍對刺槍術的錯誤認知與偏見,以為刺槍術不能用、不管用。安排對刺就是為了讓人對刺槍術有更明確的認識。 今年,刺槍隊熱身時,在團體刺後先做了一輪「約束對刺」,操演後接著做三場「誘導對刺」,想必增加了對刺的曝光率。而在對刺時,更可以看出在步法上進退墊跺閃轉量取距離、在眼法上巧窺空隙、趁隙而入,在手法上雙手協力提領引帶、防刺相連,以及主動攻擊、連續攻擊旺盛的企圖心與勇猛頑強的戰鬥意志。此外,我持短棒做槍,以短對長,就是要藉此為「隨手取物就地取材、無物不是槍、化物皆為槍」再做驗證,令人體認只要把握要領,充分練習,熟能生巧,刺槍術不只是可戰能戰的戰技,更可靈活轉用作為強身防身的利器,由此進一步建立「刺槍術是軍民通用的戰技與國防體育運動」的認知,為推廣刺槍術、發揚槍道奠基造勢。 這次的台南市常士班校友會尾牙宴,參與刺槍術操演的人數雖然只有新俊、廣安、士中、國光與憲平五人(固定班底中傳銘、再榮、川強、鎧鳴都因工作任務無法參與,想必他們也感到遺憾。)但人少不減熱情與精彩,他們的投入可謂榮民的典範,更能做現役軍人學習的標竿。 任務結束,卸下護具,輕鬆上桌,把盞言歡,為年送舊迎新,祝福大家新年新氣象,平安喜樂過日子。謹此,特別感謝台南市常士班校友會的邀約,謝謝老兵刺槍隊的付出奉獻與陪伴,讓我們一起繼續為刺槍術發聲與發揚-殺!殺!
-
寫給小貝比的一封信
歡迎你來到這個真實的世界。我是你的母親的姊姊;你要稱呼我為阿姨。 今天,我要寫一封信給你,等你長大看得懂國字以後,請你仔細閱讀,並且盡力做到我說提醒你要做的事情喔! 1.不偏食,營養均衡:要均衡飲食,尤其是蔬菜水果要多吃,才能有健康的身體,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健康是1,財富是0,沒有1的話,再多的0都只是空。 2.多閱讀,多寫作:廣泛的閱讀,可以增進智慧,了解越多事情,越不容易受騙上當,跟朋友也比較有話題可以聊。多寫作,從每天寫日記開始學習,寫作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找到出口。 3.多旅行:長大如果賺了錢,要多多出國增廣見聞,不要侷限自己,眼光不要狹隘,凡事要有長遠的計畫,不要短視近利,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4.多積陰德:多做好事,善有善報,一切都有因果報應,如果行有餘力,盡量幫助別人。 5.多運動:找自己有興趣的運動,然後持之以恆的運動,多多到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的空氣;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在人生或職場中,不是比較誰升官得快,是誰做的長久才是真的厲害。 最後,歡迎你來到我們這個大家庭,我們是一個和樂的大家族,家族的每一個人都會給你滿滿的愛,希望你健康快樂的長大。
-
戀曲金門高職
歲月, 不過是一碗飯, 一杯酒, 但是啊! 飯裏摻入了汗水, 酒裏滴落了淚珠, 卻是, 百年難得的知遇謳! 歲月, 不過就是錫江走江清走, 瑪琍也走! 但是啊! 大夥兒雖曾細語握過手, 卻難重聚首, 再聊過! 歲月, 不過就一回首, 向前走, 到職那年七十九, 今日豪飲二○一酒! 唉! 揮揮手呀! 如今一過, 已經二十九! 歲月, 不過就月亮太陽, 你和我, 老友歡敘常聚首, 杯酒憶舊, 開心你我! 狂飲九十九! 直到天長地久!
-
如果
如果妳是高山 我願是那浮雲 終日纏繞在妳身邊 為妳梳洗妝扮 如果妳是沙灘 我願是那海浪 一波波湧向妳 撫平妳生命中的崎嶇 假如妳是腦瘤 我一定是那病入膏肓的患者 拒絕就醫 讓妳充塞我的腦海 假如妳是一顆子彈 我一定是那無辜的受刑人 用生命去換取 將妳深深嵌入我的心底
-
【客語詩.海陸腔】阿爸个便當
細人个時節 阿爸時常帶便當 出門做事 阿爸个便當有麼个好料 有一擺,偷偷打開來看 係一垤菜脯蛋 扁扁个鹹魚一小垤 日頭落山咧 阿爸轉到屋下 朝晨帶出門个鹹魚仔 還在空空个便當裡背 阿爸講,盡難賺食 留兜鹹魚天光日傍飯 毋好食忒鹹 【說文解字】1.麼■个:什麼。2.垤:塊。3.菜脯蛋:蘿蔔乾切碎炒蛋。4.盡難賺食:很。5.難賺食:難賺錢。6.留兜:留一些。7.天光日:明天。8.傍飯:配飯。9.毋好:不要。10.食忒鹹:吃太鹹。
-
詩靈魂裡的兩種反對:反啟蒙和反潑辣
序王學敏詩集《有人從霧裡來》 承蒙幾位詩壇前輩如洛夫老師、羅門老師、余光中老師抬愛,學敏和我有幸常親炙在旁,親領其胸襟、學識及溫藹。洛夫老師基本上是現代派,但晚年回歸中國古典抒情傳統,對王學敏的詩也時加鼓勵,更以他獨特俊逸的書法,把她的〈誰寄錦書〉、〈責難〉……等多首詩寫成雋永的墨寶惠贈。另,在某個場合,余光中老師不無嚴肅地對我說:「你不能用看羅門的眼光,來看學敏。」我自是恭謹以對地回答:「是!是!」如今三位老師俱遠行,王學敏又要出版第六本詩集,我尋思余光中老師的叮囑,靜下心讀了她這本《有人從霧裡來》。 余光中老師先前跟我講的那句話,想是包含了兩種意思,一是羅門的詩藝高,後輩難企及。二是羅門雖然也曾經加入藍星詩社,但其詩風當屬現代派。王學敏其詩風格較接近余光中老師,獲其賞識是很合情理的。 現代性的核心是啟蒙理性,我常循著這理路,跟王學敏講笛卡爾的二元唯心論和理性主義,我認為羅門詩國也是建立在這兩點上面的。王學敏對我的羅門論深表讚許,但對於我常把羅門老師的詩奉為圭臬,並以此來評量詩壇及枕邊人的詩作,總不以為然。她說:「我的詩不作啟蒙,也不注重理性這玩藝兒什麼的。」 「那妳注重什麼呢?」 她想了一下,說:「我的詩注重典雅、抒情、唯美、中國性,還有,還有─溫柔。」 我哈哈大笑:「典雅、抒情、唯美、中國性,這些我完全同意。但姑娘您說溫柔嘛……。」 「怎樣?有意見?」她杏眼圓睜。 「不敢。但妳的詩溫柔到一個地步,可不就……。」 「怎樣?」 「不敢怎樣,但我寧願妳的詩風潑辣些。」 「我的潑辣留給現實。某些醜陋的現實不潑辣還真不行,但我的溫柔得留給詩。詩國是我的伊甸園。」王學敏在鏡前畫她的眉,繼續說:「譬如武則天武媚娘現實界夠潑辣了吧?但你讀讀看她那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還是有點潑辣嘛……。」我搶話。 「那叫決絕、堅執好不好?」她畫好一邊柳葉眉:「武媚娘這首詩有肉有骨,更有神,其神在溫柔,溫柔力量大矣!詩的溫柔,文字的溫柔。那就是我要的。懂了嗎?」 「不懂。」 「不懂?你給我裝傻?討打。」 「我懂洛夫老師、懂羅門老師、余光中老師。但偏偏不懂妳。那妳自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妳詩中的溫柔吧?」 「好!姑娘講一段給你聞聞香。我舉這首〈石榴〉: 誓言像石榴 電光石火中炸開 每一顆都燦亮 閃爍著致命魅惑 看哪!多麼動聽的誓言 鮮艷活潑地跳躍 甜中帶酸 在舌尖挑釁 最難以承受的 酸裡回甜 直鑽進心窩 甜中帶酸的石榴喻誓言,石榴帶著沸騰、燃燒、震動、炸開、燦亮意象,這就是姑娘我像武媚娘般,那種決絕、堅執中蘊含的溫柔,那是「酸裡回甜」的,你懂不?」 「我突然懂了。原來妳現實中的強悍、潑辣和妳詩中的溫柔是互為辯證的。」 「對了!你總算開竅了。」 我苦笑了一下。為扳回一城,也為討她歡心。我說:「妳的詩既然反啟蒙和反潑辣,那我可以說說一個反啟蒙思想家的例子嗎?」 「我不喜歡太學究。」她皺皺眉。 「我儘量長話短說,講淺顯、白話點。」 「說吧!」 我如逢恩赦,趕緊往下說:「西方學界有幾個反啟蒙理性,反傳統形上學的人,如哈曼、赫爾德、還有後來的尼采,但我現在舉一個比他們更早的人。這個反啟蒙思想家就是義大利哲學家維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我用維柯所寫的《新科學》這本書的主旨及其中幾個觀點作切入。《新科學》這本鉅作厚達七百多頁,綜觀之,是對當時西方哲學主流笛卡爾學說的一道逆流。我歸納其書大要,得其三點:一、他認為各民族文化的共同起源,是來自「詩性智慧 」。二、他提出人類心智一個最基本而重要的認知原則,即要真正認知某樣事物,先決條件是必須經由人本身所創造。三、真理和事實可以互換。而最基本的是第一點,即「詩性智慧 」(這一卷篇幅佔全書之半)。在維柯看來,人類心智、文化的起源並非笛卡爾的理性,卻是「詩性智慧 」也就是藝術的智慧。所以妳不是主流的啟蒙理性詩人,卻柳暗花明地成為一位維柯意義下的詩人。」 「嗯!有點意思。」王學敏說:「那麼『真理和事實可以互換』這句話又是啥意思呢?」 「這個嘛!『真理和事實可以互換』意思就是真理即事實,人類的真理是人在知的過程中所組合和造作出來的,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第二點,人認知原則之創造說的另一種說法。」 她「嗯!」了一聲:「太深奧,哲學家把一個道理講成這麼深奧,再怎麼厲害,唉!就是不行。詩人也一樣,一個詩人把詩寫得晦澀而深奧,就是不行。詩最高明的境界是語句淺顯平白卻意興餘味無窮。」 「就像英國詩人杭特的〈珍妮吻了我〉那樣嗎?」 「哇!你舉這例子,我知道你懂了。你再讀一遍這首詩給我聽,讀完,你這篇序就可以結束了。」 我不敢怠慢,憑著記憶,朗讀出杭特(Leigh Hunt,1784-1859)這首令人動容的詩: 我們相見時珍妮從 椅子上跳起來親吻我 時間,你這喜歡把美好的事 放進你目錄的小偷,把那記上去 說我很疲倦,說我很悲傷 說健康和財富都與我錯身而過 說我年華日漸老去 但要加上 珍妮吻了我 「你看,這樣淺顯質樸的文句,但意義、情思卻悠悠不盡,感動多少人哪!還需要什麼理性、啟蒙、潑辣呢?這種詩就像我們中國嚴羽《滄浪詩話》裡講的『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讚!」她話聲剛落,從椅子上跳起來,衝著我撲過來,作勢要吻我。 「免了免了,老夫老妻」我回過神來,補上一句:「我看不如把妳這一吻,折合成潤筆資酬答我,比較實際些。」 「呵!瞧你這現代派的,就是太理性了,真不浪漫。」
-
善用社區資源
因是全職媽媽的緣故,有比較多的親子共讀時光,常看到有些童書出版社寄來的DM中,有歷史、地理甚或繪本等其他很不錯的套書時,很是想買下來,但想起房貸,想起先生每天辛苦上班一肩扛起家計,便也悵悵然作罷。 有個星期天剛好要到市場採買,公車恰巧因紅燈停在鎮立圖書館旁,我盯著這棟富有文化氣息的建築,想著自結婚生子到全職媽媽的這幾年裏,生活就是圍繞在家庭與小孩之間,突然若有所悟地,提前幾站下車,一股腦跑到圖書館童書閱覽室。排排的書櫃,有著新資訊新圖書的匯集地,只要你想得到的各類童書,應有盡有。我真慶幸煞那的靈感,讓我及時找到這個地方。 幸好身上帶了証件,馬上辦了借書証,借了十本書回家,也帶了張圖書館活動介紹。於是只要假日,我便帶著兒子們來借書,或在圖書館看童書、聽故事,或參觀一些藝文表演活動,或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各項活動,最重要的是我也藉這些時間看了很多書。 記得兒子在小二時,有一天他突然建議我:「我們學校的圖書館也不錯,裡面也有很多書,媽媽你可以去當學校的圖書志工,順道帶弟弟一起來看很多有趣的童書啊!」於是我當了志工媽媽,每星期帶著弟弟到學校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又有不同種類的書籍,幾次之後,弟弟便也能安靜地坐在角落裏看著自己所選的書。 政府的各項設備已臻完善,如閱讀環境,讓全民共享;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經濟小康如我的家庭比比皆是,讓我在善用學校、社區資源的這一段過渡時期,減少許多經濟負擔,政府的美意與貼心,讓我們全家人隨時可以好書在手,閱讀樂無窮。
-
匆匆
傍晚時分,最是行人匆匆時。 抬起頭看著的是漫天的雲朵,在天空灑成一片,稍早的一片紅光已然褪去。一閃一眨的燈光在漸漸沉沒的夜色裡絢爛,迷醉那不歸的夜人。 以前喜歡在夜裡看著那燈光一閃一閃,即使那夜很冷很沉,冰冷的氣息掩蓋著大地,那樣孤寂的夜似乎很需要燈光的點綴,尤其在氣溫下降刮著大風、微雨的夜。 現在那樣的燈光似乎也勾不起什麼夜的迷醉,偶爾放空時看上幾眼,隨即移開目光。 但離不開燈光的是夜,還是我們? 幾分鐘後,夜已籠罩著大地,在熱鬧的市區仍充滿著發亮的光導體,徹夜不歇去,而匆匆的行人們已各自歸去,回去屬於自己的那一盞溫暖燈光。 這匆匆一瞬,已是永恒。
-
曾經
曾經的我們,天真爛漫,恣意揮灑。 曾經的我們,年少輕狂,勇敢無懼。 曾經的我們,懵懵懂懂,初識情愁。 曾經的我們,自視驕傲,任性而為。 那些曾經的曾經,彷彿昨日情景, 成為我們心底最柔軟的情感; 也終將化為我餘生的溫柔, 只為一人綻放。
-
樹思
有多少年的時光?我看到的這棵樹? 樹枝以下是粗獷的灰青色、巨大的樹身凸起一個個硬梆梆的疙瘩,長滿了苔蘚,更訝異的是竟有人把蘭花盆栽寄于它而活? 樹幹扭曲但粗壯的令人感嘆、它用身子順勢借力的、如貴妃臥榻之姿壓在一堵土牆上、也讓這堵要拆的牆保留了下來。樹幹滿目滄桑、接近地面的部分,盤根錯節,一環繞一環、環環相扣、它紀錄了這牆內曾經閃著光、透這亮……。 樹根下的土地盡力的提供樹所需要的氧氣,它蓄滿力氣、穿越土牆下堅硬的縫隙、往深層延伸、它將自己的血脈和土地合二為一,讓風兒無耐、雨變無聲,它或了多少年就堅持了多少年、就沈思了多少年。 一年年對於它很短、彷彿是雨水自樹葉滴下的過程,或是種子落入土地而破土在發芽的過程。 它靜止于藍天下、風兒輕輕晃動在它樹杈寄生的君子蘭、蜜蜂和蝴蝶圍繞著含苞欲綻的蘭花。 最奇妙的樹下有一間福德宮、初一十五佛音裊繞……。 蘭花在風中歌唱、春風如一長笛、將春天的葉子晃成快樂的音符,有多少年的快樂、就受多少年的風雨、有多少年的風雨,就有多少年的成長……這些年年歲歲,它看盡人生的百態、依然在大地上。 它愉悅的等待春天、它耐心的等著季季輪換……。 看似靜止的樹每一日都在成長,遮住了天日、一節節老去、在清冷的月夜中、滿臉慈祥。 初一十五來土地宮拜、也拜這棵不知道年歲的樹,樹便凝聚了快樂。 我每次都在樹下想:這棵樹是人栽種的嗎?樹下的土牆曾經是不是也點燃萬家燈火的一盞? 人們在地上行走、匆匆而過何曾留下腳印、雖然每一步腳印都是有時間而印證,每走一步我們都回不到從前,快樂和悲傷都成為回憶。時光和風雨都很快消失、河流和大海、草嶺和野泊,漁港和帆船……被幾代觀望的這個大樹和每月拜拜的福德宮、一直在那裡。而我們的隱或現,變成瞬間……。 蝴蝶在眼前飛過,停在蘭花旁的枝椏間,似乎要和綻放的花朵比美。 樹,是土地融合生命一部分;土地是風雨安撫的一部分,是春天的一部分;而鳥兒、雲彩、花朵,蝴蝶是樹的和聲。 一群美麗的蝶從水溝裡嬉戲到樹梢上,婉如移動的朵朵花蕾。 起風了,春風吹著愉快的口哨,伸直了它的枝椏,好似從夢中醒來,樹沉思:走自己的路、印自己的腳印。 活著;就往前走……。
-
【金門民俗】吉仔花
在金城鎮公所舉行的林金豆吉仔花展,為金門揭開了新的一年。吉仔花又稱纏花或春仔花,是閩南地區民間的傳統女紅。金門的吉花,為石榴造型,石榴色澤紅豔,果實多籽,外觀吉祥討喜,也蘊含著多子多孫的意涵。金門縣誌記載,吉仔花用於婚嫁迎娶、喜慶和喪禮,舊稱的彩花就是大吉仔花和小吉仔花。大吉仔花,寓意花開富貴;而以小吉仔花使用最為普遍,在過年、作醮、進香、入厝、壽誕、各種喜事場合,常見婦女將一支小吉仔花插戴在頭髮上。因此,當地人稱吉仔花常是指小吉而言。金門還有一種與吉仔花搭配使用的春花,有雙春和單春之分,而單春僅烈嶼(小金門)使用。 從事吉仔花製作已逾40年之久的的林金豆女士,是小金西方村人,學校畢業後即到大金做事。休假返鄉時,常見金門後沙嫁過來的二嫂,手中不停地從事女紅(吉仔花),心生羡慕。於是向嫂子要了一朵,拆開來試做,完成後心生喜悅,從此樂此不疲。後來很巧地自己也嫁到後沙村,當地居民靠海為生,村中婦女幾乎都會製作吉仔花,更讓林金豆與吉仔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門傳統的婚禮習俗,男方在迎娶前拜天公之際,將一對小吉花和雙春花插在牲禮或素粿上。而在婚禮前一日,男方會贈女方小吉仔花十二對、大吉仔花及雙春花各兩對,女方則將其中的小吉仔花六對、大吉仔花一對和雙春花一對,連同嫁妝回送男方。到了迎娶當日,婆婆要將頭上的大吉仔花和雙春花插在新媳婦頭上,象徵頭春尾吉,即給媳婦「添花」,生子生孫之意。俗話說:「插春,明年生查脯孫(閩南語男孩之意)。」金門縣誌記載:「新夫婦在音樂和鳴聲中,雙雙交拜天地祖先,新郎母為新婦簪花。」 喜事用吉仔花之外,金門喪禮上也使用吉仔花,一般在殯喪禮儀結束後,喪家會以酒肴款待內親外戚,席畢贈與每人一片發粿和一粒紅圓,以為祛除晦氣。而對已出嫁的女兒、侄女及孫女等女眷,則分別送與發粿、紅圓外,還於頭上插一對吉仔花,以為脫孝。大金和小金的禮俗類似,惟其間略有些微的出入,小金在出殯後,孫字輩親人除孝時,喪家需贈其女眷每人一支單春,一片發粿和三粒紅圓。女兒於對年(滿一年)除孝日時,喪家同樣贈與女兒一支單春、一片發粿和三粒紅圓。總之,吉仔花在金門百姓的生活中帶有吉祥的祝願。 纏花在金門的用途,除了婚喪喜慶使用之外,也表現在宗教信仰上,最常見的是佛祖冠。每年過年時期,家家戶戶都會清洗整理家中的神位,金門當地稱之為清屯,同時更換神明所戴的佛祖冠,象徵為神明換上新裝。通過佛祖冠更新的儀式,寓意萬象更新,迎接充滿新希望的來年。 由於金門保存了深厚地閩南文化,婚喪喜慶吉仔花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用量非常大,也成為當地婦女們賴以為生的手藝。林金豆表示纏花興盛時,她靠做纏花的所得,為其薪資所得的三倍,無怪乎金門的母親都要女孩學習吉仔花製作。而早期的吉仔花製作,大多是由母親傳給女兒或自家媳婦,希望家族婦女能有一技之長。 如今隨著時代的演變,吉仔花的市場逐漸萎縮,民俗的用量也減低。然而林金豆仍然不忘情於吉仔花的製作,雙手不停地纏繞出心中美麗的夢想,並以其多年的經驗,創作出具有時尚感的纏花作品。在此次個展中可以見到各種色彩繽紛、栩栩如生的蝴蝶,千姿百態的胸花,以及充滿喜氣的花卉盆景。透過林金豆的一雙巧手,傳遞了傳統吉仔花溫馨的一面,也為我們忙碌的現代生活添增些許幸福感。